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碱酯酶对肝切除术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作用及意义

胆碱酯酶对肝切除术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作用及意义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胆碱酯酶在不同肝功能评级的患者中的意义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7)

第二部分肝切除各项手术因素对于胆碱酯酶的影响

引言 (10)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综述 (20)

综述参考文献 (26)

致谢 (2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0)

个人简历 (31)

VI

前言

肝切除术是治疗各种肝脏肿瘤的常规手段,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及演变,精准肝切除术理念的应用使肝脏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也是肝切除术后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现在仍无有效的替代疗法,所以术中切除病灶的同时应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是常规治疗方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患者多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易出现凝血机制异常,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等。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压迫症状是其主要症状,术中易出血。肝切除后肝储备功能(Hepatic reservational function,HRF)受到影响,术后出现肝储备功能减低发生率高。目前肝储备功能评价方法繁多,标准不统一,有文献[1]指出Child-Turcotte-Pugh系统,评价术后效能弱;吲哚氰绿实验(ICG15R)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研究时出现偏倚,目前,广泛采取的肝脏体积影像学评估在肝切除术应用得到了普遍认可。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酶,在体内使酰基胆碱水解,又称酰基胆碱水解酶[2]。CHE在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 esterase,AchE),作用于乙酰胆碱,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称为真性胆碱酯酶;另一种是血清胆碱酯酶,生理作用不详,存在于血浆、肝脏、胰腺、肠系膜等实质脏器中,又称为假性胆碱酯酶。血清胆碱脂酶在肝实质细胞合成,并迅速释放入血液中(正常值范围6000-1200umol/l),当肝实质受损害时,此酶合成减少,酶活性降低,其下降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3]。因此可独立将之作为评价肝功的一项指标。因CHE具有受肝脏以外因素影响小、检测方法简单、半衰期短(11天)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而本课题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选择不同Child分级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CHE在不同肝功能分级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前瞻性分析搜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的病历资料,通过探讨围手术期CHE变化与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残肝率相比较,分析术中各项因素对CHE变化的影响。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