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三角函数

第一教时

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

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来定义的。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

于“狭隘”

2.讲解:“旋转”形成角(P4)

突出“旋转”注意:“顶点”“始边”“终边”

“始边”往往合于x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可以简记成α

记法:角α或α

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围大扩大了。

1?角有正负之分如:α=210?β=-150?γ=-660?

2?角可以任意大

实例:体操动作:旋转2周(360?×2=720?)3周(360?×3=1080?)3?还有零角一条射线,没有旋转

三、关于“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

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如:30?390?-330?是第Ⅰ象限角300?-60?是第Ⅳ象限角585?1180?是第Ⅲ象限角-2000?是第Ⅱ象限角等

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

1.观察:390?,-330?角,它们的终边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

k∈个周角的和

(Z

k

390?=30?+360?)1

k

(=

-330?=30?-360?)1

k30?=30?+0×

(-

=

360?)0

k

(=

1470?=30?+4×360?)4

(=

k

-1770?=30?-5×360?)5

=

k

(-

3.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Z

=

=,

|

360

+

k

?

k

S∈

β

β

α

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4.例一(P5 略)

五、小结:1?角的概念的推广

用“旋转”定义角角的围的扩大

2?“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第二教时

教材:弧度制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

集合与实数集R 一一对应关系的概念。

过程:一、回忆(复习)度量角的大小第一种单位制—角度制的定义。 二、提出课题: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它的单位是rad 读作弧度

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图:∠AOB=1rad

∠AOC=2rad

周角=2πrad

1. 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2. 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 r

l

=

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3.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量数也不同。 三、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o r

C

2rad

1rad r l=2r o A

A

B

抓住:360?=2πrad ∴180?=π rad ∴ 1?=

rad rad 01745.0180

≈π

'185730.571801

=≈??? ??=πrad

例一 把'3067 化成弧度

解:

??

?

??=2167'3067 ∴ rad rad ππ832167180'3067=?=

例二 把rad π53

化成度

解: 1081805

3

53=?=rad π

注意几点:1.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

行;

2.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 ”可以省

略 如:3表示3rad sin π表示πrad 角的正弦

3.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见课本P9

表)

4.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

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三 用弧度制表示:1?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2?终边在y 轴

上的角的集合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解:1?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S ∈==,|1πββ

2?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

??

???∈+==Z k k S ,2|2ππββ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

?????∈==Z k k S ,2|3πββ 第三教时

教材:弧度制(续)

目的:加深学生对弧度制的理解,逐步习惯在具体应用中运用弧度制解决具体的

问题。

过程:一、复习:弧度制的定义,它与角度制互化的方法。

口答《教学与测试》P101-102练习题 1—5 并注意紧

扣,巩固弧度制的概念,然后再讲P101例二

二、由公式:?=

r l α α?=r l 比相应的公式180

r

n l π=

简单 弧长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例一 (课本P10例三) 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积公式lR S 2

1

=

其中l 是扇形弧长,R 是圆的半径。

证: 如图:圆心角为1rad 的扇形面积为:221

R ππ

弧长为l 的扇形圆心角为

rad R

l

∴lR R R l S 2

1212=??=ππ 比较这与扇形面积公式 360

2R n S π=扇

要简单 例二 《教学与测试》P101例一 直径为20cm 的圆中,求下列各圆心所

对的弧长 ⑴

3

⑵ 165 解: cm r 10= ⑴: )(3

401034cm r l ππα=?=?= ⑵:rad rad 12

11)(165180

165π

π

=

?=

∴)(6

55101211cm l π

π=?=

o

R S

l

例三 如图,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 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有

??

?==???

???==+22162l r r l l r ∴ 扇形的面积2)(221cm rl S == 例四 计算4sin π

5.1tan

解:∵

454

∴ 2

245sin 4

sin

=

= π

'578595.855.130.571.5rad ==?=?

∴ 12.14'5785tan 5.1tan ==

例五 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π2的角加上)(2Z k k ∈π的形式

π319

⑵ 315- 解:ππ

π63

319+=

ππ

24

36045315-=

-=-

例六 求图中公路弯道处弧AB 的长l (精确到

图中长度单位为:m 解: ∵ 3

60π=

∴ )(471514.3453

m R l ≈?≈?=

?=π

α

三、练习:P11 6、7 《教学与测试》P102 练习6 四、作业: 课本 P11 -12 练习8、9、10

P12-13 习题4.2 5—14 《教学与测试》P102 7、8及思考题

第四教时

教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继而理解α角与β=2k π+α(k ∈Z)

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的道理。 过程:一、提出课题:讲解定义:

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 ) 则P 与原点的距离0222

2

>+=+=y x y

x r (图示见P13略)

2.比值

r y 叫做α的正弦 记作: r y =αsin 比值r x

叫做α的余弦 记作: r x =

αcos 比值x y

叫做α的正切 记作: x

y =

αtan 比值

y x 叫做α的余切 记作: y

x =αcot 比值

x r 叫做α的正割 记作: x r =αsec 比值

y r 叫做α的余割 记作: y

r

=αcsc 注意突出几个问题: ①角是“任意角”,当β=2k π+α(k ∈Z)时,β与α的

同名三角函数值应该是相等的,即凡是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②实际上,如果终边在坐标轴上,上述定义同样适用。(下

面有例子说明)

③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④0>r ,而x,y 的正负是随象限的变化而不同,故三角函数

的符号应由象限确定(今后将专题研究)

⑤定义域:

αααtan cos sin ===y y y )

(2

Z k k R R ∈+≠π

πα ααα

csc sec cot ===y y y

)

()(2

)

(Z k k Z k k Z k k ∈≠∈+

≠∈≠παπ

παπα

二、例一 已知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解:13)3(2,3,222=-+=-==r y x

∴sin α=-

13133 cos α=13

13

2 tan α=-2

3 cot α=-32 sec α=213 csc α=-3

13 例二 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⑴ 0 ⑵ π ⑶

2

2

π 解:⑴ ⑵ ⑶的解答见P16-17

⑷ 当α=

2

π

时 r y x ==,0 ∴sin 2π=1 cos 2π=0 tan 2π不存在 cot 2π

=0

sec 2π不存在 csc 2π

=1

例三 《教学与测试》P103 例一 求函数x

x

x

x y tan tan cos cos +

=

的值域 解: 定义域:cosx ≠0 ∴x 的终边不在x 轴上

又∵tanx ≠0 ∴x 的终边不在y 轴上

∴当x 是第Ⅰ象限角时,0,0>>y x cosx=|cosx| tanx=|tanx| ∴y=2

…………Ⅱ…………,0,0>

…………ⅢⅣ………, 0

,00

,0<><

y=0

例四 《教学与测试》P103 例二

⑴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 α+cos α的值

⑵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4a,-3a),(a ≠0)求2sin α+cos α的值

解:⑴由定义 :5=r sin α=-53 cos α=54 ∴2sin α+cos α=-52

⑵若0>a a r 5= 则sin α=-53 cos α=54 ∴2sin α+cos α=-52

若0

2

三、小结:定义及有关注意容

四、作业: 课本 P19 练习1 P20习题4.3 3

《教学与测试》P104 4、5、6、 7

第五教时

教材:三角函数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

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指出:“定义”从代数的角度揭示了三角函数

是一个“比值”

二、提出课题:从几何的观点来揭示三角函数的定义: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三、新授:

2. 介绍(定义)“单位圆”—圆心在原点O ,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 3. 作图:(课本P14 图4-12 )

此处略 …… …… ……… …… ……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α的终边也与单位圆交于P ,坐标轴正半轴分别与单位圆交于A 、B 两点

过P(x,y)作PM ⊥x 轴于M ,过点A(1,0)作单位圆切线,与α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T ,过点B(0,1)作单位圆的切线,与α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S

4. 简单介绍“向量”(带有“方向”的量—用正负号表示)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方向可取与坐标轴方向相同,长度用绝对值表示。

例:有向线段OM ,OP 长度分别为y x ,

当OM=x 时 若0>x OM 看作与x 轴同向 OM 具

有正值x

若0

OM 具有负值x

5. MP y y

r y ====1sin α OM x x

r x ====1cos α 有向线段

MP,OM,AT,BS 分别称作

AT OA

AT OM MP x y ====αtan α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余切线

BS OB

BS MP OM y x ====

αcot 四、例一.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32sin π与54sin π 2? tan 32π与tan 54π 3? cot 3

2π与cot

如图可知:

sin

tan

32π< tan 5

4π cot

32π >cot 5

例二 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

1? sin α≥

2

1

2? tan α>33

30?≤α≤150? 30?<α<90?或210?<α<270?

例三 求证:若2

021π

αα≤

<≤时,则sin α1<证明: 分别作α1,α2 sin α1=M 1P 1 ∵021αα≤

<≤∴M 1P 1

五、小结:单位圆,有向线段,三角函数线

六、作业: 课本 P15 练习 P20习题4.3 2 补充:解不等式:()2,0[π∈x ) 1?sinx ≥2

3

2? tan x 1-> 3?sin 2x ≤

2

1 第七教时

教材: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目的:通过启发让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并由此熟练地处理一些问题。

过程: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二、提出课题 然后师生共同操作: 1.第一象限:0,0.>>y x ∴

sin α>0,cos α>0,tan α>0,cot α>0,sec α>0,csc α>0 第二象限:0,0.>0,cos α<0,tan α<0,cot α<0,sec α<0,csc α>0 第三象限:0,0.<0,cot α>0,sec α<0,csc α<0 第

,0.<>y x ∴

sin α<0,cos α>0,tan α<0,cot α<0,sec α>0,csc α<0 记忆法则:

α

αcsc sin 为正 全正

α

αcot tan 为正

α

α

sec cos 为正 2.由定义:sin(α+2k π)=sin α cos(α+2k π)=cos α

tan(α+2k π)=tan α

cot(α+2k π)=co α sec(α+2k π)=sec α csc(α+2k π)=csc α 三、例一 (P18例三 略)

例二 (P18例四)求证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分条件是???><0

tan 0

sin ?θ )2()1(

证:必要性:

若θ是第三象限角,则必有sin θ<0,tan θ>0

充分性:

若⑴ ⑵ 两式成立 ∵若sin θ<0 则θ角的终边

可能位于第三、第四象限,也可能位于y 轴的非正半轴 若tan θ>0,则角θ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 ∵⑴ ⑵ 都成立 ∴θ角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 ∴角θ为第三象限角

例三 (P19 例五 略) 四、练习: 1.

若三角形的两角α,β满足sin αcos β<0,则此三角形必为…………(B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2.

若是第三象限角,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

是……………………………(B )

A :sin α+cos α<0

B :tan α-sin α<0

C :cos α-cot α<0

D :cot αcsc α<0 3.

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02

cos

,问

2

?

是第几象限角? 解:∵2

)12()12(π

π?π++<<+k k )(Z k ∈

∴432

2

ππθ

π

π+

<<

+k k )(Z k ∈ 则2

?

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又∵02

cos

2

?

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2

?

必为第二象限角 4.

已知1212sin

?

? ???

,则θ为第几象限角?

解: 由1212sin

?

?

???

∴sin2θ>0

∴2k π<2θ<2k π+π )(Z k ∈ ∴k π<θ

π ∴θ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五、小结:符号法则,诱导公式

六、作业: 课本 P19 练习4,5,6

P20-21习题4.3 6-10

第八教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目的:要求学生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能正

确运用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运算。

过程:

一、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90cos 90sin .122+ 30cos 30sin .222+ 45cot 45tan .32?

3cos 3sin

.

4ππ 43cos

43sin

.5ππ

65cot 65tan .6π?π 二、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题目的结果(并像公式“方向”引导)

引导猜想: 1cos sin 22=α+α

α=α

α

tan cos sin 1cot tan =α?α 2.理论证明:(采用定义)

1

cot tan ,23tan cos sin )(221cos sin cos ,sin 1222

22=?=α?απ+π≠απ≠αα

==?=÷=αα∈π+π≠α=α+α∴=α=

α=+y

x

x y k k x

y

x r r y r x r y Z k k r

x r y r y x 时且当时,当且 3.推广:这种关系称为平方关系。类似的平方关系还有:

1tan sec 22=α-α 1cot csc 22=α-α

α=αα

tan cos sin 这种关系称为商数关系。类似的商数关系还有: α=αα

cot sin cos

1cot tan =α?α这种关系称为倒数关系。类似的倒数关系还有:1sin csc =α?α 1cos sec =α?α

4.点题:三种关系,八个公式,称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5.注意:

1?“同角”的概念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

如: 13cos 3sin 22=α+α

2tan 2

cos

2sin

α=αα

2?上述关系(公式)都必须在定义域允许的围成立。

3?据此,由一个角的任一三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角的其余各三角函数

值,且因为利用“平方关系”公式,最终需求平方根,会出现两解,因此应尽可能少用(实际上,至多只要用一次)。

三、例题:

例一、(课本P25 例一) 略

注:已知角的象限,利用平方关系,也只可能是一解。 例二、(课本P25 例二) 略

注: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分象限讨论。 例三、(课本P25 例三) 略

实际上:1tan sec 22+α=α 即 α

+=

α2

2tan 11

cos ??????

?αα+-

αα

+=α∴为第二、三象限角

当为第一、四象限角

当22tan 11

tan 11cos

而 α?α=αcos tan sin

??????

?αα

+α-

αα

+α=α∴为第二、三象限角

当为第一、四象限角

当22tan 1tan tan 1tan cos

四、小结:三种关系,八个公式 五、作业:P27 练习 1—4

P27—28 习题4.4 1—4

第九教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求值

目的:要求学生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并

从中了解一些三角运算的基本技巧。

过程:

二、复习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练习:已知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求α±≠≠=α),1,0(cos m m m 解:若α在第一、二象限,则

2

2

2

21cot 1tan 11csc 1sin 1sec m m m

m m m m -=

α-=

α-=

α-=α=α

若α在第三、四象限,则

2

2

2

21cot 1tan 11csc 1sin 1sec m m m

m m m m --

=α--

=α--

=α--=α=

α

六、例一、(见P25 例四)化简: 440sin 12-

解:原式 80cos 80cos 80sin 1)80360(sin 1222==-=+-= 例二、已知α=αcos 2sin ,求的值。

及αα+αα

+αα

-αcos sin 2sin cos 2sin 5cos 4sin 2 解:2tan cos 2sin =α∴α

6

1

1222tan 54tan cos 2sin 5cos 4sin -=-=+α-α=α+αα-α∴

5614241

tan tan 2tan cos sin cos sin 2sin cos sin 2sin 2

22222

=++=+αα+α=α+ααα+α=αα+α

强调(指出)技巧:1?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

2?“化1法” 例三、已知3

3

cos sin =

α+α,求的值。及α-αα+αcos sin cot tan

解:将 33cos sin =α+α 两边平方,得:3

1cos sin -=αα 3cos sin 1

cot tan -=α

α=

α+α∴

3

5321cos sin 21)cos (sin 2=+

=αα-=α-α

3

15cos sin ±

=α-α∴ 例四、已知,12

25cot tan =

α+α

α+αα+αα-αα-αcos sin ,cot tan ,cot tan ,cot tan 3322求

解:由题设: ,2144

625

cot tan 22-=α+α ∴ 12

7

4144625cot tan ±=-±=α-α

144

175

)127(1225)cot )(tan cot (tan cot tan 22±=±?=

α-αα+α=α-α

1728

4825

1441931225)1144337(1225)

cot tan cot )(tan cot (tan cot tan 2233=?=-?=αα-α+αα+α=α+α 5

7

251221cos sin 21cos sin ±=?

+±=αα+±=α+α (25

12

cos sin 1225cos sin 1cot tan =

αα∴=αα=

α+α ) 例五、已知)0(51

cos sin π<θ<=

α+α,求的值。

及θ-θθ33cos sin tan 解:1? 由),2(0cos ,0,2512cos sin ππ

∈θ∴<θπ<θ<-=αα得:

由5

7cos sin ,2549)cos (sin 2=θ-θ=α-α得: 联立:34tan 53cos 54sin 57cos sin 51cos sin -=θ????

?

??

?

??

???

-=θ=θ?=θ-θ=θ+θ

2? 12591

)53()54(cos sin 3333=--=θ-θ

例六、已知是第四象限角,α+-=α+-=α,5

3

cos ,524sin m m m m 求

的值。αtan

解:∵sin 2α + cos 2α = 1 ∴1)5

3()524(2

2=+-++-m m m m 化简,整理得:8,00)8(21==∴=-m m m m

当m = 0时,是第四象限角不合)

与,α-=α=

α(53

cos ,54sin 当m = 8时,5

12

tan 135cos ,1312sin -=α∴=α-=α,

七、小结:几个技巧

八、作业:《课课练》P12 例题推荐 1、2、3

P13 课时练习 6、7、8、9、10 P14 例题推荐 1

《精编》P35 14

第十教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证明 《教学与测试》第50课 目的: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 过程:

三、复习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例:(练习、《教学与测试》P25 例一)

已知45

cos sin -=α-α,求的值。ααcos sin

解:1625)cos (sin 2=α-α 即:1625cos sin 21=αα- 329

cos sin -=αα∴

九、提出课题: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或化简)

例一、(见P25 例四)化简: 440sin 12-

解:原式 80cos 80cos 80sin 1)80360(sin 1222==-=+-= 例二、已知α

--α-α+αsin 1sin 1sin 1sin 1是第三象限角,化简(《教学与测试》

例二) 解:)

sin 1)(sin 1()

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α-α+α-α--

α-α+α+α+=

原式 |

cos |sin 1|cos |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2222αα--

αα+=

α

-α--

α

-α+=

0cos <α∴α是第三象限角,

α-=α-α

--α-α+=

∴tan 2cos sin 1cos sin 1原式 (注意象限、符号)

例三、求证:α

α

+=

α-αcos sin 1sin 1cos (课本P26 例5) 证一:α

α+α=α-α+α=α+α-α+α=

2

2cos )

sin 1(cos sin 1)sin 1(cos )sin 1)(sin 1()sin 1(cos 左边 右边=α

α

+=

cos sin 1 等式成立∴ (利用平方关

系)

0cos ,0sin 1cos sin 1)sin 1)(sin 1(22≠α≠α-α

=α-=α+α-且

α

α

+=

α-α∴cos sin 1sin 1cos (利用比例关系) 证

α

α-α--α=

αα-α+α--α=αα+-α-αcos )sin 1()

sin 1(cos cos )sin 1()sin 1)(sin 1(cos cos sin 1sin 1cos 222 0cos )sin 1(cos cos 22=α

α-α

-α= αα+=α-α∴

cos sin 1sin 1cos (作差) 例三、已知方程0)13(22=++-m x x 的两根分别是θθcos sin ,

, 求

的值。

θ

+θ-θtan 1cos cot 1sin (《教学与测试》 例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