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2)银行体系效率_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_凌亢

(2002)银行体系效率_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_凌亢

(2002)银行体系效率_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_凌亢
(2002)银行体系效率_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_凌亢

经济科学·2001年第2期

银行体系效率、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

凌 亢 赵 旭

(南京经济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 南京 210003)

摘 要: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表明,银行体系的稳定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

的。本文在分析Gorton&Winto n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

定性的关系,认为银行倒闭是不可避免的,虽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但银行体系

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因银行倒闭而损失的福利。现阶段应把银行体系的效

率放在首位,建立多种所有制、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促使银行并购、构建存款保险

制度、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银行福利 效率 稳定

银行的破产和退出是银行业竞争的自然结果,是一种行业中“效率转移”的指标器。银行业稳健和高效率需要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这是以牺牲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为代价的。普通企业的破产一般会通过乘数效应而扩展,但每一轮的次级效应是递减的,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财务联系,若一家银行破产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且每一轮的次级效应是递增的,最终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个别银行破产的传染效应会破坏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若不允许银行在竞争中破产,则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效率的下降,引发社会成本,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因此,研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效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1.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最早提出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的是马克思,他认为银行体系加速了私人资本转变为社会资本的进程,但同时由于银行家剥夺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资本分配能力,自己也成为引起银行危机的最有效工具,加之其趋利心、虚拟资本运动的相对独立性为银行信用崩溃创造了条件。凡勃伦进一步发展了银行体系内在不稳定性假说,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缺乏,结果其本身内在地存在着周期性的动荡力量,这些力量主要地集中在银行体系中。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需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储蓄者对银行有足够的信心,二是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由于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借款人相对于贷款人对其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性质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储蓄者(最终债权人)对信贷用途知之不多使得由于这两个条件很难同时成立,从而产生了商业银

行的内在脆弱性。可见,银行体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银行必须实施稳健经营策略,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否则就会进一步加剧其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牺牲银行业的效率,乃至使个别银行倒闭,这是难免的,而适度的竞争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

2.预算约束与银行效率

科尔奈指出,软预算约束的原因是政府实行父爱主义,海尔维格于1975年提出,银行与企业之间也可能产生预算软约束。1989年奈斯根和蒂沃基根运用博弈论把预算为软的问题模型化了,他们把软约束中的“软”量化为一个条件概率,引进了“事先有效”和“事后有效”概念,认为“软”和“硬”之间可以替代,软的好处是长期的投资效益。转型经济国家银行对投资筹资持谨慎的态度,这称之为分离预算约束(Herr,T ober,1999)。银行体系借助于协商定价的机制来搜寻信息,监督借款人,而银行处理借款人私人信息的能力依赖于银行自身治理结构的有效性、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及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效率,这些因素无形中阻碍着银行体系交易成本降低的效率。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的特点是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银行垄断程度高,特别是银行对国有企业部门采用部分软化的预算约束。从政治和社会角度考虑,实行严格预算约束(硬约束),在转型初期是不可行的,而从经济角度考虑,突然实行硬约束会影响从长期来看有生命力的企业。所以,逐步实施硬约束才是理智的选择,这样亏损企业得以维持生存,以保障社会稳定,当然在某种程度这是以牺牲银行业和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代价的。可见,预算约束的硬化、软化与金融体制改革有关,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集权银行体系往往选择“软”,银行只看到事后的好处而贷款给企业,企业虽拖欠、赖账,但再贷款的概率也很高,银行之间缺乏竞争,虽不可能倒闭,但银行效率很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分散的银行体制,银企约束硬化,银行之间竞争激烈,运作效率高,但银行倒闭时有所见。

3.不良资产与银行效率

经济转轨国家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的比例相对较大,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银企软贷款导致的结果。不良贷款的增加使其亏损增多,这导致银行会增加贷款差额,试图将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成本转嫁给其他借款人。利差的大小是反映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若能以较小的利差维持运转并盈利的银行势必是竞争力很高的银行。利差扩大,使贷款利率相应提高,阻碍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导致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增加不良贷款的数量,致使金融不稳定加剧,也制约了宏观金融调控效率的提高。经济转轨国家很难对国有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造,麦金农指出,在转型过程中,保持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远比匆忙把国有经济和银行体系私有化重要得多。

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软约束的信贷造成了银行沉重的债务负担,而许多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只有依靠国有银行贷款方可生存,因此,资金也就不断流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亏损和低效率使一部分银行信贷陷入贷款发放——无法收回——再贷款——再无法回收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以及银行效率下降。一般来讲,只要呆账和呆滞贷款超过银行资本金,银行资本基础薄弱,从而风险头寸暴露严重,若储户挤兑,银行就产生流动性问题,若无央行的紧急援助,则只有破产。

4.存款保险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银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其稳定与否对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经营都是有风险的,银行业也不例外。建立健全银行内控制度,加强银行监管力度是维护商业银

行经营安全的有力保障。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并不能防止银行倒闭的可能性。银行业不稳定表现在银行恐慌和存款挤兑。挤兑只对少数银行产生影响,而恐慌则涉及许多银行,并使人们丧失对银行体系的信心。Ber nanke(1983)指出,挤兑降低了银行信用分配的功能,金融危机削弱了整个金融部门造市和作为信息中介的效率。30年代的金融大恐慌使美国有三分之一的银行破产,严重地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33年设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成功地稳定了金融系统,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引入这一机制。可见,存款保险是处理银行倒闭、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银行系统的有效选择,但却存在着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Diamo nd和Dybvig(1983)强调银行作为经济中流动性的提供者,认为存款人对流动性的关心要求政府提供存款保险。Jaco b Par oush(1988)认为,随着银行数目的增加,要使银行系统稳定,监督是不必要的。主张自由主义的Fr iedman认为存款保险是确保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监管成本可能很高昂,其大小决定了监管的效率,人们通常认为政府对银行监管不及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管有效(Kone,1989)。但Sang kyun Park(1994)承认政府监督的局限性,同时又证明政府存款保险只是将风险在风险中立的代理人之间进行了转移并没有降低福利,且较存款人监督更有效。实际上,监管本身不能也不应绝对保证出现银行倒闭。按照市场原则,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银行才能够有效率地运行,而政府支持的存款保险只会弱化银行的竞争能力并使其倒闭,反而会加大银行系统的不稳定性。有关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系统稳定性关系的评价,学者们褒贬不一。但理论分析表明,由政府支持的存款保险公司能够使社会的净福利增加,且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从而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二、银行体系稳定性和效率关系的模型分析

1.模型假设

假设经济持续存在1、2、3期三个时期和风险中立的代表人(消费者)。消费者在1期可重新组合其拥有的银行资产(存款和银行股份),银行也可发行股份。假定消费者或者持有存款,或者持有股份,消费者在2期或3期消费,若其愿意尽早消费的概率较高,则消费者只持有存款,否则只持有银行股份。在1期,消费者知道其在2期的消费概率P(0≤P≤1),其消费偏好呈[0,1]均匀分布,而消费者的总量为1,因此,所有消费者的消费概率也为P。又假定到3期银行贷款的预期收益为R。

假定银行监管部门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最大化。银行在同客户的业务往来中所掌握的有关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若银行持续经营,则其可重复利用,否则该资产会丧失,我们称之为“银行持续经营的私有价值”(C B),而银行倒闭的社会成本远大于C B,因此,“银行持续经营的社会价值”(C S)大于其私有价值。银行监管部门知道银行向有补贴的国企(SOE S)贷款风险小,并决定是否允许新银行进入以提高银行信贷配给效率。转型经济中的银行体系本身并不存在具有效率的结构,其本身也可能因内部人控制或其他原因而处于非效率状态。

利用银行体系福利函数表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的总效用,分析银行给国有企业贷款和新兴企业贷款对社会福利的效应,进而证明经济转型国有的银行监管部门通过放松银行进入限制政策,允许新银行的进入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造成福利的损失远小于由此造成的银行信贷配给效率提高带来的福利增加,因而银行监管部门为了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应以银

行体系的不稳定为代价,换句话讲,监管部门没有必要为了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而牺牲效率。

2.模型分析

我们采用简化的Gorton&Winton模型(1997,1998)来分析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银行主贷配置效率的关系。已有模型研究表明,经济转型国家的银行监管部门借助于提高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来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所带来的福利增加远小于由此造成的银行业效率下降所损失的银行福利,因此监管部门为了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而牺牲效率的做法是多余的。在转型经济国家,国有企业(SOE S)支撑着经济发展,这些企业或明或暗地受到政府的补贴。对于银行来讲,贷款给有补贴的国有企业的风险小于无补贴的新兴企业(如民营企业),即使贷款给新兴企业的效率高,但其风险大致使银行倒闭乃至损失其持续经营的私有价值。到3期,若银行贷款收入不足以支付客户应该提取的存款及利息,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3期收回贷款困难的银行必然出现流动性问题,由于信贷配给效率低,导致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很大。这里的问题是预期的银行倒闭有多大社会成本,是否具有效率?也就是说,提高银行信贷配给效率降低银行破产的概率是否能提高社会福利呢?新银行的进入虽增加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但能否提高整个社会福利呢?

假定有存款D的银行要么向国企贷款,要么向新兴企业贷款。若银行贷款给SOE S(老企业),其贷款收益为R+S,这里R是真正的经济产出,S是补贴数额。R=R+a或R-a(a>0),每一个概率为1/2,且a≤R。我们假定银行若持续贷款给国企并避免向新兴企业贷款,则其不可能倒闭,也就是说,政府补贴防止了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破产的风险。因此,R+S-a>R D?D。若银行贷款给“老企业”,则其3期银行股权的预期价值为E(0)=R+S-R D?D+C B,银行不会倒闭,其私有价值为C B。

若银行贷款给新兴企业(新企业),其贷款收益为R N=R N+a N或R N-a N,概率各为1/2。我们假设R+S>R N>R,a N≥a,银行贷款给新兴企业有破产的风险:R N-a N>R D?D。因此,若银行只贷款给新兴企业,3期银行股份的预期价值为E(N)=1/2[R N+a N-R D?D+C B],贷款决策受银行股东的影响,股东则使其预期福利W S最大化。

W S(S)=∫p*0(1-P$)n0?E(S)

N O dp=1-

P*$

2

?E(S)(1)

这里,若银行贷款给新兴企业,S=0;P*为边际股东,N0=n0?P*,$为“柠檬折扣”(Lem on Discount),消费者提前消费,则必须卖出股份。由于消费者不了解银行内部的信息,其持有股份在出售时,面临一个折扣,而存款可在无损失的情况下变现,故无此折扣。n0为期初单个消费者拥有的银行股份,N0为期初银行拥有的股份。若W S(O)>W S(N),银行持续贷款给国有企业,从(1)式得出E(O)>E(N),即

R+S-R D?D+C B>R N+A N-R D?D+C B

2

(2)

S、R、C B增加,则银行倾向于持续贷款给国企。若R D?D、R N增加,则银行不可能持续向国企贷款。

如果S、C B足够大,则银行就很可能偏向于向国企贷款,然而,如果银行向新兴企业贷款更多,则社会福利会增加。

银行体系的福利函数为银行资产价值减去银行破产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再减去银行新老股东的预期柠檬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W(K1)=R+(1-5B)C S-P*$

2

?E-P′$

2(1-P′$)

?R D?K1(3)

这里5B为银行倒闭的概率,P*为1期消费概率,P′为临界消费概率,E为3期限行股份支付的价值,R D为存款的预期收益,K1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增加新资本,从该函数可以看出,资本增加虽然增加了社会的柠檬成本,降低了银行倒闭的概率,但也降低了银行持续经营价值的预期损失,增加了社会福利。在银行信贷配给效率分析中,银行社会福利函数等于银行资产的预期价值加上银行持续经营的社会价值减去社会柠檬本成。我们不考虑资本要求,则K1= 0,由(3)式可得:

若银行持续贷款给国企,银行社会福利函数为:

W(O)=R+C S-P*$

2

?E(O)=R+C S-P*$

2

?[R+S-R D D+C B](4)

若银行转向贷款给新兴企业,其社会福利函数为:

W(N)=R N+C S

2

-

P*$

2

?E(N)

=R N+C S

2

-

P*$

2

?R N+A N-R D D+C B

2

(5)

从社会观点看,若W(N)>W(O),贷款给新兴企业,其社会福利大,重新整理得:

R N-R>C s

2

-

P*$

2

[E(O)-E(N)](6)

换句话讲,如果直接经济收益R N-R大于银行倒闭可能性增加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与银行股东预期柠檬成本变化之差,则银行向新兴企业贷款比向国有企业贷款社会福利增加。

若W S(O)>W S(N),则银行股东倾向于向国企贷款。

从(1)式可知,预期股东福利等于银行股份预期价格乘以股东的柠檬成本1/2P*$。把W S(O)>W S(N)重新改写为:

R N-R

2+S-

A N+R D D-R N

2-

P*$

2

?[E(O)-E(N)](7)

在(7)式右侧,第三项反映了风险转换的收益,如果银行冒更大的风险贷款,其就应承担有限负债,把预期损失转嫁给存款者。

银行贷款给新兴企业的收益小于银行私人价值损失加对国企贷款的补贴,减去转移风险的收益以及预期变化的柠檬成本。把式(6)和(7)结合起来可知,现有银行偏向于向国企贷款,而银行监管部门倾向于现有银行向新兴企业贷款,其必要条件为:

C S-C B

2+

A N+R D D-R N

2

(8)式左边第一项是贷款给新兴企业而不是国企所增加的风险导致的银行倒闭所产生的预期增加的负外部性,即社会成本,第二项是银行风险增加所引致的存款者损失的增加,如果补贴相对于银行风险增加导致的外部性足够大,则银行股东和监管者的目标就互相冲突。假设补贴的直接减少不可行,监管者就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方面设法使现有银行降低其持续经营的私有价值(C B),另一方面鼓励新成立的银行向新兴企业贷款。C B可理解为从现有银行市场份额中获得的租金收益,鼓励新银行进入就能减少这种租金,新成立银行更可能向新兴企业贷款,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并不能像国有企业那样存在已有的借贷关系。新兴银行愿冒贷款风险,

其倒闭的可能性也越大,诱发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从而导致此类银行持续经营的社会价值(C S)损失。这里可把国有银行理解为已有银行,因新兴银行倒闭的风险大于已有银行,故其吸收存款的利率高于国有银行,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新兴银行倒闭的风险。实证研究表明,新兴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银行,银行效率与银行倒闭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拉脱维亚和俄罗斯的经验表明:政府鼓励新银行的进入能促进银行业的竞争,提高银行效率,但同时又有银行倒闭的风险。

转型经济中存在着银行不稳定和银行体系效率低的双重问题,银行体系不稳定部分是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造成的,部分是贷款给新兴企业的内在风险造成的,而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使得银行信贷配置低效率。其实政府补贴本是为了防止银行倒闭及国企亏损,即使贷款给新兴企业的效率高,银行处于风险的考虑也不愿向其贷款。为了使这些新兴企业能得到融资,新兴银行进入银行体系是必要的,实际上,银行体系的稳定并不是目的,银行体系福利最大化才是重要的,而银行监管部门一方面想通过提高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来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想鼓励新银行进入以促使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进而提高银行信贷配给效率,通过新兴银行向新兴企业贷款融资,当然这些企业的贷款风险很高,新银行的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易成长。可见,要同时取得银行体系的稳定目标和效率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发达国家的监管部门可同时取得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双重目标,而转型经济国家为了提高金融效率,在短期内必须以一定的银行不稳定为代价。根据我们模型的假设,银行监管部门的责任是维护银行体系的福利最大化,在稳定性与效率之间进行选择。如果银行监管部门鼓励新银行的成立以及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体系,虽然引起了个别银行的倒闭,但由于银行体系不稳定性增加带来的福利损失小于银行体系信贷配给效率提高带来的福利增加,因此监管部门没有必要为了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作出限制新银行进入的决定,进而牺牲银行业效率。根据我们以上分析,银行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必要害怕银行倒闭,放松市场准入政策,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形成强有力的银行退出机制,将经营不稳健以及无效率的银行逐出银行体系,避免多诺骨牌效应发生,对银行体系来说并不是不稳定,反而从长远看是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有效率的。归根结底,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是提高银行信贷配给效率的关键,从而也能增加整个社会福利。

三、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和效率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表明,转型经济国家银行体系不仅是不稳定的,而且也是无效率的。在许多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加大了存贷利差,致使金融不稳定加剧,而金融不稳定和银行大范围的倒闭又势必增加援救银行经营的成本,这种支出有时占GDP的10%;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银行效率却很低,其表现之一是银行体系小,二是银行信贷配给效率低。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也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其银行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同样存在,这验证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近几年,银行破产、接管合并的案例时有发生。1995年,鉴于资不抵债、呆账过多,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被政府强制破产清算。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相继倒闭,这进一步暴露了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1999年1月10日,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金融体系

内在脆弱性与银行不稳定在中国同样存在,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同样可以破产倒闭,这是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采取稳健的银行经营策略,防范银行风险,使单个银行失败对系统影响最小化,而不能人为阻止银行倒闭。与其他经济转型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体系多年来相对比较稳定,这是由于我国政府对新银行的设立控制相当严,国有银行受政府的保护不易倒闭。根据我们分析的理论模型,新银行的进入提高了银行业的效率,但其贷款风险大,容易倒闭。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倒闭是市场竞争的表现,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但我国政府把银行业的稳定性放在首位,表现在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贷款网点贷款权的逐级上收,这虽有利于控制不良贷款、保障贷款发放质量,从而稳定银行体系,但牺牲了银行业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营亏损加重,国有银行对其贷款相当慎重,而贷款给民营企业风险大,致使银行借贷状况严重。更为显著的是,在银行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的情况下,风险大的企业存在造成了外部性,致使效率高、还款能力强的企业也难以获得贷款,从而造成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现象,降低了银行效率。这说明银行在控制贷款风险、追求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东欧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私有化、大量的不良贷款使银行系统更加不稳定。银行稳健与否,不良贷款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国金融体制最大的难点在于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而债务人几乎是国有企业部门,据估计,不良贷款占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20—30%。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相当高,对银行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体系的过度依赖,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资金联系看,二者联系相当密切。1995年国有企业融资总额中来源于国有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为88%,1996年为83%,1997年为77%。据估计,国有银行信贷资产的构成中,对国有经济单位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1985年为85%,1996年上升到90%。但国有企业效率相当低下,据央行统计的5000户工业企业,1997年资产利润率仅有1.3%,资本利润率仅有3.4%,企业亏损使得还贷困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见,不良资产的增加,不仅使银行不能获得正常的利息收入,还会造成资本金损失,影响银行资产流动性,降低其抗意外事件的能力。国家对国有银行经营的“无限量支持”保障了公众的信念,维持了银行正常经营,却牺牲了银行效率。

我国经济改革以渐进为特点,“稳定”是改革的主导思想,政府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是金融改革的核心所在,这在改革初期是合情合理的,当然是以牺牲银行业的效率下降为代价。银行业效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配给效率下降,有限的金融资源没有配给到有效率的企业部门,削弱了金融资源宏观配置效率。一方面,非国有经济(主要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其获得贷款的比例偏低。199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给非国有经济的不到13%,但同期非国有经济却创造了GDP总量的63%以上,而占经济总量30—40%的国有企业获得了80%以上的贷款,这说明非国有经济资金运营效率高,还贷能力强。转型经济时期,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信贷软约束造成了银行沉重的债务负担,长时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只有领先国有银行获得贷款方可生存,虽然国企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逐年降低,但仍获得了国有银行80%以上的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其很难得到贷款,缺乏流动资金,阻滞了中小企业的成长。而证券市场上的融资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这充分说明我国银行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不愿向新兴中小企业融资,而是把资金贷给国有大中企业。这是因为,在政府“抓大放小”和对国有大中企业优惠政策的指导下,银行贷给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

金相对于贷给非国有中小企业而言更为安全。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对企业的破产持慎重的态度,尽管企业经营亏损、效率低下,政府还给予各种或明或暗的支持,这无形中引导了金融资源的流向,使得新兴民营企业很难得到资金。目前我国政府把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作为首要目标,将信贷资源配给给效率不高的国有经济部门,而一些效率较高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足额的信贷资源,从而导致银行体系配给效率的降低。

银行效率和银行稳定是金融改革追求的总目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改革以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忽视了金融效率,没有正确认识银行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规律。根据Go rton&Winton模型,转型经济国家银行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是矛盾的,要两者同时兼顾似乎非常困难。客观地说,目前银行业稳定是建立在牺牲金融效率基础上,会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更加不稳定,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例。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还贷能力差,极易形成不良贷款,从而诱发银行经营风险,银行体系的稳定不可能是“持续的”,而暂时的。若不提高金融效率,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转变指导思想,把银行体系效率放在第一位,是当务之急。这虽然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但理论分析表明,银行效率提高增加的银行福利远大于不稳定带来的银行福利损失。银行效率的提高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控制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石。

〔主要参考文献〕

(1)G or ton Gar y and A ndr ew W inton,“Banking in T ra nsit ion Economics:D oes Efficiency Require

Instabilit y?”,Jo ur nal o f M o ney,Cr edit and Banking,V o l.30,N o.3(A ug ust1998,Par t2).

(2)Diam ond,Do ug las,and Philip Dy bv ig,“Bank Runs,D epo sit I nsurance,and L iquidity”,Jo ur nal of

P olitical Econo my91(June1983),401-419

(3)杨金同、毛育新:《经济转轨国家银行业稳定性与效率关系分析——兼论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J〕,

《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4)刘海虹:《银行危机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1999年第1期。

(5)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6)周载群:《中国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深层分析》〔J〕,《财贸经济》1999年第6期。

(7)金晓斌:《银行并购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江署霞:《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J)

91108-飞行力学-第10章:飞机的横航向动稳定性和操纵性

第10章 飞机的横航向动稳定性和动操纵性 作业: 10.1 10.2 10.4 10.5

内容10.1 飞机横航向动稳定性10.1.2 典型的横航向运动模态10.1.3 滚转模态 10.1.4 螺旋模态 10.1.5 滚转--螺旋模态 10.1.6 荷兰滚模态 10.2 飞机横航向动操纵性10.2.1 副翼的操纵反应 10.2.2 方向舵的操纵反应 小结

由组成的四阶方程,对于正常布局的飞机,它由一个负的大实根、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根和一个小的实根(可正可负)组成。 10.1.2 典型的横航向运动模态 ,,,p r βφ滚转模态 荷兰滚模态 螺旋模态负的大实根负的共轭复根 小的实根

对应于特征方程中的一个大的负实根; 其特征是衰减很快的非周期运动,其振幅衰减一半的时间仅为零点几秒; 受横侧扰动后,飞机绕机体轴的单自由度滚转,收敛过程很快。运动变量是滚转角速度和滚转角; 飞机具有较大的横向阻尼(来源机翼),运动衰减快,一般均能满足品质要求。 1.滚转模态 ,p φlp C

飞机横航向运动中最重要的模态; 对应特征方程中的一对共轭复根,滚转角、侧滑角和偏航角的量级相同; 偏航运动略超前滚转,即左偏航时右滚转。飞机重心沿直线轨迹前进,颇似荷兰人的滑冰动作而得名; 模态频率高,周期约为数秒至十几秒,介于纵向长、短周期之间。品质规范对其特性有严格要求。 ,,βφψ荷兰?

3.螺旋模态 对应特征方程中的一个小实根; 特征是衰减缓慢的非周期运动,运动变量为偏航角和滚转角; 允许其特征根为一小的正根,由于运动不 稳定时呈螺旋状而得名; 运动缓慢,半幅或倍幅时间长,约上百秒,易于纠正,对其模态特性要求不高。 ,ψφ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中国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候,中国银行业也正进入开放竞争的阶段。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下,在农村信用社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在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市场的浪潮下,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现在银行业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是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而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继四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股改的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因此盈利能力就是其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吸引资本,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它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99万亿元,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达6.1万亿元和3.6万亿元。虽然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单一的城市制经营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如何突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强,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如何?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这些问题?就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角度解析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通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进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围绕被誉为“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的宁波银行和被评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的南京银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前景,并对此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以调整,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能力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对银行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绩效的影响。Smirlock(1985)认为市场占有率对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影响。他以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出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在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及理论体系和方法都教少且不够完善。大多数着重于市场机构的研究,特别是市场集中度对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比较看,股份制银行5年的平均效率值为0.936,高于四家国有银行的0.901,而且除2002年外,股份制银行的年平均效率也要高于国有银行。不过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2000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差异为0.11,到2004年缩小为0.076,其中2002年随着工行、中行、建行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国有银行平均效率值超过了股份制银行。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即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二是内部影响因素,即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 (一)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贝恩1959年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scp理论认为,市场的垄断程度与竞争效率是负相关的。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对银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研究主要测定cr4指数值,即测定中国银行业前4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相应测定项目中所占的市场份额。2000-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cr4指标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2004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资本(所有者权益)、存款资产、贷款、员工数目等五项指标cr4的平均值都在0.8左右,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中国银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而从净利润集中度与其他五项指标的集中度cr4变动看,2004年总资产等五项指标集中度均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净利润集中度则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2004年以前的利润集中度明显弱于市场集中度,因此可以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存在高度垄断但绩效差的现实;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下降而利润集中度开始提高。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根据scp理论,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正是其行为特征促成了自身效率的相对低下。hick(1935)的“安定生活”假说(quiet-life hypothesis)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由于竞争程度较小,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没有动力去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造成效率下降及成本上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部分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要从银行利润中支出,显然银行缺乏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导方向,各省将经营情况良好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日趋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无论从产权、公司治理和竞争对象都与前身农村信用社完全不同,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应对区域内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进行有效的体制建设和机制转换,如何克服自身弱势,在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各家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为何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身已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乐观: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其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一级法人,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小于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和效率影响较大。二是银行业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在陆续进驻,使其所在城市的金融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有一个飞跃,同时各家金融企业都在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将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方式产生影响。三是农村商业银行都是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从经典的营销学理论而言,SWOT分析是一个普遍运用且科学性较强的分析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情况: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以矩阵的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分析与定位,并制定相应战略。因此,从金融市场形势与营销学定位分析理论,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既有科学性,也有必要性。综合二者,进行SWOT分析,可以说实际操作意义较强,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对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和研究 目录 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3) 1.产权结构 (3) 2.治理结构 (3) 3.规模经营 (3) 4 金融创新 .......................................... . (5) 二.外部影响因素.. ...................................... ..5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5)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 .5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 ..5 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 (6)

1.引言 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加如世界贸易组织即将十年之际,以及各大国有银行的集体上市等诸多因素,我们应该怎么去更快,更好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外国外资银行对我们冲击,所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叙述,同时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 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综合国内外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通常可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所谓银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治理结构、规模经营和金融创新能力等。而外部影响因素是指不受银行管理层控制的影响因素,如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等。 1.产权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国有银行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一统”到1993年实行专业银行体制,再从专业银行体制向商业银行体制过渡,但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始终没能建立,其竞争力不强。经过多年的改革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国家的独资银行。这种单一国有的产权结构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治理结构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国家绝对控股导致干部行政化机制与负有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定的制度功能并承担相应的成本;作为出资人与所有者的国家并不直接对国有银行注入资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国家信用发挥支撑作用;建立了干部行政化机制,即中央金融工委领导国有银行高层人事的权力机制。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3.规模经营 如果进行国际比较,虽然我国产业的集中程度远远低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然而金融业集中程度则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工业化国家。表1是对西方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分支机构拥有数与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拥有数的比较。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近年来,农商行的经营绩效受到了普遍关注。杜邦分析法,作为一种利用若干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关系来综合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经典财务分析方法,也已普遍为国内外公司所使用。本文从适用于农商行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入手,选取江苏某农商行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到影响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因素是权益乘数的结论,最后为改善该农商行的经营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 鉴于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结合农商行实际,将传统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模型稍加变形,得到如下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选取及相关说明 本文以创立于2011年的江苏某农商行为例,所用数据来源于其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本文主要采取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来评价其经营绩效,即 (二)盈利指标分析 本文?⒋幼芴搴鸵蛩亓酱蠓矫娑愿门┥绦?2010至2012年度的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总体分析 根据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将净资产收益率(ROE)做如下简单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ROE)= 资产收益率(ROA)×权益乘数(EM)其中,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后净÷总资产 权益乘数(EM)=总资产÷权益资本 经计算,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初步分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呈“V”字形,其中2010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的最高值相比,该农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在2011年时下降了3.18%,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29%的小幅上升。同时,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呈倒“V”形,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相比,该农商行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在2011年时上升了0.29%。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04%的轻微下降。相比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的“V”字形,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却正好呈相反的走势。 2.因素分析 (1)税负管理效率 税负管理效率是税后净收入与税前净收入之间的比率,

银行效率的分析研究

银行效率的分析研究 【摘要】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是从外部因素或者单一因素进行度量,而未从整体角度对银行效率进行分析。组织结构是银行的管理基础,市场结构影响银行的价格成本,监管结构影响银行的治理。本文从结构的视角出发,构建银行效率的整体框架,为我国银行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关键词】银行效率;结构性;产权;市场;监管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提供存贷款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资金的融通,影响经济增长。银行效率是银行资金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银行的效率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部分银行效率还是有待提高。为了应对改革开放后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如果只局限于片面的对银行制度等因素进行浅层次的改革,难以撼动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石。应当深入到银行效率的结构层面,去挖掘深层的原因,寻本溯源,改善银行效率。 一、银行效率简介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投入产出的大小,可以从投入成本、产出、利润等三个维度来测量。银行效率反映了银行资源配置的效能,是衡量银行投入产出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为规模

效率、X效率、范围效率、财务比率等四个指标。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大小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运营情况。规模效率就是银行规模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范围效率是银行的经营范围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X效率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实际所达到的效率水平和预期水平之间的差异,其衡量的银行的成本管理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 综合比较几种分析方法,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大,规模和范围的提高和扩大只能将银行的成本稍微降低。财务比率法只能给出一个相对的参考,没有考虑银行的管理活动和投资决策时间的变动,只能作为短期的考量。而X效率则能使银行的成本大幅下降,银行成本对经营情况的影响远超过市场因素。X效率被认为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关键指标,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也从最开始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发展到了目前的X效率。 二、银行效率的结构基础 (一)组织的结构基础 银行作为特殊的经营货币的企业,是货币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投入受到资金供给的影响,产出受到市场需求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转换的过程则受制于产权主体、代理人目标追求的影响。根据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来看,银行组织的结构性基础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激励约束

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

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 一、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 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转子在受到某种扰动后能否随时间的推移而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扰动响应能否随时间增加而消失。如果响应随时间增加而消失,则转子系统是稳定的,若响应随时间增加不消失,则转子系统就失稳了。 造成机组失稳的情况很多,如动压轴承失稳、密封失稳、动静摩擦失稳等,而失稳又具有突发性,往往带来严重危害。因此,设备故障诊断人员应对所诊断的机组的稳定性能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失稳症兆,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 图1-9 衰减自由振动 比较典型的失稳是油膜涡动。在瓦隙较大的情况下,转子常会因不平衡等原因而偏离其转动中心,致使油膜合力与载荷不能平衡,引起油膜涡动。机组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滑动轴承的刚度和阻尼。当具有正阻尼时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涡动逐步减弱;反之当具有负阻尼时,系统本身具有激振作用,油膜涡动就会发展为油膜振荡;在系统具有的阻尼为零时,则处于稳定临界状态。 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采用对数衰减率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对数衰减值是转子做衰减自由振动时,相邻振幅之比的对数值,如图1-9所示: (1-19) 式中,; c为阻尼系数;m为系统质量;ωd为衰减自由振动的频率。 δ大的系统,对于激励的响应会较快地使之衰减,系统稳定,如δ<0,说明系统有负

阻尼,系统会自激。 二、多盘转子 图1-10 多盘转子常见振型 实际应用中,转子上可能装配有多个叶轮,这就与前面介绍的单盘转子有所不同,称为多盘转子。在此仅介绍多盘转子的振型问题。一个弹性体可以看成是由无数多个质点组成的,各质点之间采用弹性连接,只要满足连续性条件,各质点的微小位移都是可能的,因此一个弹性体有无限多个自由度,而每个质点都有可能产生共振形成共振峰。就转子而言,转子结构的每个共振峰均伴随着一个振动模态形式,称之为振型。当激振频率与模态之一吻合时,结构的振动形式会形成驻波。激振频率不同驻波形式也不同,如图1-10所示分别为一阶、二阶、三阶驻波,其中振值为零的部位称为节点。 了解振型对设备故障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1)由振型可见,即使所考虑的测点彼此相距很近,但各点之间所测得的实际振动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2)轴承部位不一定就是振动最大的部位。 因此,在进行设备诊断时,首先应正确选择好测点,避免设置在节点上;其次,应考虑到在测点测得的振值不一定就是振动最强烈的数值,在其他部位可能会有更大的振值。 三、扭转振动 分析旋转机械振动故障时,一般都是指平行振动,即振动质量仅沿着直线方向往返运动,包括转轴轴线垂直方向的径向振动和沿轴线方向的轴向振动两种形式。除此之外,有时还会遇到绕着轴线进行的扭转振动。扭振的力学模型如图1-11所示。

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MARKETING RESEARCH ◇袁雅楠秦海敏孔焕敏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杜邦分析法分析了2008年~2011年建设银行财务数据来探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分析结果表明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在不断地上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竞争力仍然有待改善,这也是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对增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建议。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一、引言中国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以应对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保证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已成为各银行刻不容缓急需研究的课题,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质上是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与重要任务。目前,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主要有两大类分析方法:一类是趋势分析法,即通过能够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各种指标,把各个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一类是通过杜邦财务分析法,把上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层层分解,找出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法,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杜邦财务分析法(DuPont Analysis )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析、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其目标在于具体追踪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从而满足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机构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了解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发生变动原因的需要。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图1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51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 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从2009年上市银行

船舶操纵性总结

2010年度操纵性总结 1.船舶操纵性含义 船舶操纵性是指船舶借助其控制装置来改变或保持其运动速率、姿态和方向的性能。 2.良好的操纵性应具备哪些特性 具有良好操纵性的船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要求,既能方便、稳定地保持航向、航速,又能迅速地改变航向、航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机动任务。 3. 4.分析操舵后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特点。 船的重心G做变速曲线运动,同时船又绕重心G做变角速度转动,船的纵中剖面与航速之间有漂角。 5.漂角β的特性(随时间和沿船长的变化)。 船长:船尾处的速度和漂角为最大,向船首逐渐减小,至枢心P点处速度为最小且漂角减小至零,再向首则漂角和速度又逐渐增大,但漂角变为负值。 6. 7.作用在在船上的水动力是如何划分的。 船在实际流体中作非定常运动时所受的水动力,分为由于惯性引起的惯性类水动力和由于粘性引起的非惯性类水动力两类来考虑,并

忽略其相互影响。 8. 9.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船舶在以u=u0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其它运动参数都不变,只改变某一个运动参数所引起船体所受水动力的改变与此运动参数的比值。 几何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相应于某一变化参数的受力(矩)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10.常见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特点。 位置导数:(Yv,Nv)船以u和v做直线运动,有一漂角-β,船首部和尾部所受横向力方向相同,都是负的,所以合力Yv是较大的负值。而首尾部产生的横向力对z轴的力矩方向相反,由于粘性的影响,使尾部的横向力减小,所以Nv为不大的负值。所以,Yv<0, Nv<0。 控制导数:(Yδ,Nδ)舵角δ左正右负。当δ>0时,Y(δ)>0,N(δ)<0。(Z轴向下为正)所以Yδ>0,Nδ<0。 旋转导数:(Yr,Nr) 总横向力Yr数值很小,方向不定。Nr数值较大,方向为阻止船舶转动。所以,Nr<0。 11. 12. 13. 14.一阶K、T方程及K、T含义,可应用什么操纵性试验测得。 在操舵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船舶的首摇响应线性方程式可近似

浅究商业银行效率实证

浅究商业银行效率实证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 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 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导方向各省将经营情况良好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日趋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无论从产权、公司治理和竞争对象都与前身农村信用社完全不同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应对区域内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进行有效的体制建设和机制转换如何克服自身弱势在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各家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为何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 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身已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乐观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其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一级法人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小于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和效率影响较大。 二是银行业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在陆续进驻使其所在城市的金融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有一个飞跃同时各家金融企业都在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将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方式产生影响。三是农村商业银行都是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从经典的营销学理论而言SWOT分析是一个普遍运用且科学性较强的分析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情况优势Strengths、劣势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ol.39,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22;修回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450021230274);吉林大学“985工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金晓彤,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金晓彤,刘 宏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9)0620048204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意义 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首 先,由于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在于社会公众 的存款,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 系有很大的影响,安全性也成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基本要求。其次,流动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在日常 经营中寻求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环节,一方面保证外部 监管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生息资产 的占比获得更多盈利。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地实 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归根结底是要 在盈利性上下工夫。盈利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银行的盈利为银行提供了内部资本积累 的途径,同时它们对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更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银行持续的盈利也会建立公众对 银行的信心,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 使它们赢得最好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 安全和债权人的用款需求。因而如何提高银行的盈 利能力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不同的经济 发展阶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针对我国银行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 产剥离、国家注资及股改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年来 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长 足的进步。面对入世以后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银 行的盈利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商业银 行盈利性研究具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银行盈利性分析的主要文献综述 王亚雄、李向明等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 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200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得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强于未 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通过与国外银行的资本 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三个单项指标对比 得出新兴股份制银行具有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1]。 范晓清、白娜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国内外 各大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杜邦和安尔 伯茨两种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展开分84

中国银行业效率变动趋势及其效率分解

中国银行业效率变动趋势及其效率分解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银行业在2006-2009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和效率分解。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的银行业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提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此外,大多数银行处于纯技术效率的边沿和规模报酬递减区间。 关键词:银行效率DEA 相关文献综述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以及中美双边协议的规定,从2006年底开始,我国已经逐步取消在华外资银行的一些行政和业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至此,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始在平等的金融环境下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态势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而银行的效率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效率高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体现了商业银行将多种资源转化为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金融机构的资源利用效果以及整体经营状况,因而效率分析本身也就成了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内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银行效率进行研究和测定。魏煜、王丽(2000)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1997年度的效率进行了测定,认为其技术无效主要是纯技术无效。赵旭(2000)用DEA方法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1993-1998年间的效率,得出其效率波动递增的结论。张健华(2003)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最低的是服务范围限制在单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年平均效率有所上升,说明我国银行业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外,可能还存在着X-效率。李希义、任若恩(2004)研究认为在1996-1998年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效率是很低的,1999和2000年的效率又递增,达到了峰值。郑录军、曹廷求(2005)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效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伴随着股权结构的集中,银行效率呈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此外,规模的扩大也对银行效率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芦锋、刘维奇(2011)应用DEA方法,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5-2009年的运营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效率分析,得出样本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很高,改进的余地很小;相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普遍偏低,但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效率在样本期内不断提高,超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王健、金浩、梁慧超(2011)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2004-2009年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效率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 综合来看,以上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银行效率变动趋势研究较少;二是很少通过银行效率的分解研究银行效率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分析材料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分析材料 篇一:农商银行经营分析调研报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博乐农商银行经营及实习调研报告院部: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11会计与审计3班 学生姓名:吐日巴特 学号:20XX40877 专业:会计与审计 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博乐市农村商业银行 起止日期: 目录 一实习概况 (3) (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3) (二)实习的目的 (4)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4) (一)培训锻炼 (4) (二)实习阶段 (4) (三)实习内容 (4) 三实习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 (一)经营基本情况 (5)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5) (三)形成风险的具体原因分析 (6) (四)建议 (6) 四实习体会 (7) 关于博乐农商银行经营及实习调研报告 一.实习概况 (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1)实习单位介绍 新疆博乐农村商业银行当前部门; 博乐农商行建立于20XX年12月28日成立,改制前名称为博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处博乐市北京东路262号,营业室面积3860平方米博乐市农村商业银行现有总行1个,营业部1个,分行18个,储蓄所8个,在岗员工1058人。 (2)实习岗位: 大堂经理及综合柜员后勤答案管理员 (二)实习的目的 (1)通过在博乐市农村商业银行实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学校期间所学的各门金融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在博乐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实习,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下,熟悉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较为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业务的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研究报告

中国银行业创新 采取四大策略,重新思考, 快速响应,斩获成功

谈话要点 重新思考银行组织 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客户,提升银行业务的效率,融入生态。 重新发现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聚焦未满足的市场需求,打造极智客户体验,长期经营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高度数字化 开展平台战略,投资于数字化风险管理,构建数字银行生态系统。 重振创新 营造适合创新的环境,注入创新文化,实施创新流程,部署适当的资源以支持创新。简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数字化浪潮迅猛发展,影响力尤为突出,它正在推动中国消费者群体和经济环境的重大变革。不像其它国家有历史包袱的制约,中国的数字巨头和众多金融科技公司一马当先,成为创新的先锋,整合了支付、投资、移动以及一系列零售服务和其他服务。传统银行别无选择,唯有迅速而果断地做出响应。 中国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建设银行(CCB)、中国农业银行 (ABC) 和中国银行 (BoC) —认识到了消费者所发生的变化:在数字化环境下,他们拥有的庞大客户群体不断受到竞争者的吸引,而客户转换金融机构变得非常容易。这些银行正在不断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密切配合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业务获得成功。 所有当前的和潜在的金融行业参与者都非常清楚,在未来,要想获得最大的价值,必须积极地构建客户关系并参与客户互动。在转换成本极低的经济环境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成为客户不二的选择,这才是王道。当然,这并非易事。在中国,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在迅速增长,所以那些一开始就拥有相对忠诚客户群的企业有着显著的优势。1 那些不断稳固现有客户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新业务生态系统和平台的企业将获得最大的成功。 1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摘要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我国经融体制的改革,促使外资银行逐渐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内地,从而加剧了我国金融银行的竞争趋势,并使国内的金融风险剧增,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十几年的服务过程中,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风险的管控,以在确保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风险,其次对所存在的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为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一、前言 21世纪初,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度的变迁,农村商业银行兴起,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于2010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至此拉开了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的序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已迈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作为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本质依旧是经营风险的组织,以经营风险来实现风险收益。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尽量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就需要对自身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整体上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其在实际工作中所注重的是自身业务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其业务中所存在风险的管理。大多数业务人员认为风险管控工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与自身的工作不存在联系;也有很多员工认为要想控制风险,必将影响业务量的增长,对于风险控制与业务利润的关系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此外,在很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将风险控制的途径选择在了降低业务量上,致使不仅没有降低风险,反而影响到了农村商业银行利润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计量体系尚未完善,致使风险管理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体系的建设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风险管理所生成的数据无法实现全面的分析,而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从而致使其对自身所存在的风险无法实现有效地降低或者规避。事实上,这一现象并非农村商业银行所固有,而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在风险管控中所处的困境。 (三)缺少必要的风险管控人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知识系统较为复杂,其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其具备金融学、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综合知识素质能力。而当前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其本身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风险管理人才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