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及现代价值

唐俊彦

任 课 教 师:

晏红 课 程 名 称:

中国语言文化 学 号:

2013307 年 级:

2013级 专 业 方 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及现代价值

摘要:《孙子兵法》是一部反映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军事思想的一部古代典籍,内容涉及到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战略、战术原则,以及物资与战争的关系等问题,被历代兵家视为治军布阵之圭臬。尽管囿于时代的限制,孙子的军事经济理论还有不少局限性,但其中的的“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军赋改革以及战争与物资奖励等军事经济思想均为历代兵家继承和发扬。研究《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有益于我们把握古代军事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开掘《孙子兵法》的理论精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军事经济思想;现代价值

一、给养是否充足决定战争的成败

粮秣与武备是军队给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这一问题上,孙武特别强调,善于用兵的将领应该树立“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理论,最早见于《孙子兵法·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这一原则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曹操注《孙子》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李筌曰:“具我戎器,因敌之食,无匮乏也。”张预更一语中的:“器用取于国者,以物轻而易致也;粮食因于敌者,以粟重而难运也。夫千里馈粮,则土有饥色,故因粮则食可足。”战争是在敌我双方的对抗中进行的,其目的不外乎削弱或消灭敌人,保存或壮大自己,所以在深入敌境后,抢掠其财物和粮食以充实自己既减轻了本国“千里馈粮”的负担,又削弱敌方的经济力量,孙子强调:“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吴国偏居东南一隅,至春秋后期,经济、文化仍然相当落后。据《吴越春秋》记载,其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同竞争对手楚国相比,无论从领土面积,还是人口兵力、物资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客观条件,不能不影响到孙子作战的指导思想。战争是最基本的军事活动,武器装备以

及粮秣等军事物资的耗费也极具破坏性,“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战争的后果也确实令人担忧。孙子的卓越之处在于:他首先考虑到,战争是耗费物质财富的军事行动,夺取战争的胜利固然重要,但由此所引起的国家、百姓贫困的战争后果也不得不给予充分考虑,因此,作为军事将领,既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又要尽量减少本国的物资消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

其次,“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不单是为了减少本国的战争消耗,更在于削弱敌人的经济基础,达到削弱敌人战斗力的目的,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孙子认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战争中军队若得不到充足的粮食、物资供应等,就无法生存和坚持作战。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粮秣在敌国就地取给,二者结合以满足战争的需要。作为军事将领,在战争中,应该善于把握时机,“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为夺取最后的胜利创造条件。“因粮于敌”既能够保证自己军队的给养,使自己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又使敌军“无粮食”而“饥之”;

第三,孙子认为,军事将领在战前应该充分考虑敌我双方的经济实力,制定出具体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兵力的部署、选择作战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各种应急措施等。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度”、“量”、“数”、“称”、“胜”等。因为耕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可投入军队的数量,军队的数量决定双方兵力的强弱,由双方兵力的强弱计算出胜负的概率。

二、兵赋是否适度关系到国家强弱与军事盛衰

研究孙武的军赋、兵役改革思想,过去我们只能依赖传世的《孙子》十三篇,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兵法佚文《吴问》记载了孙武关于晋国六卿田制和赋税制的论述,可以说是研究其赋役改革思想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兹摘录如下:

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为畹,以百六十步为亩,而伍税之。其田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氏次。韩、巍(魏)制田,以百亩为畹,以二百步为亩,而伍税之,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战数功,故为智氏次。赵氏制

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置士,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

晋国归焉。”

吴王的问题是晋国六卿“孰先亡?孰固成?”在《汉书·艺文志》中,《孙子兵法》属于兵权谋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孙子没有从军事上的正奇、地形上的虚实、气候的阴阳变化等分析六卿的存亡兴衰,而是从田制、赋税、兵役的变化来分析这一问题,一方面表明春秋后期田制、赋役制度的变革对社会变革乃至军事发展规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孙子已经认识到,经济制度的不同才是导致六卿在军事上兴衰成败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

从引文中不难看出,孙武业已认识到,田亩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势必对各自的军事力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孙武是完全赞同推行田制与军赋改革的,并且把中原地区的改革经验介绍到吴国。孙子在《吴问》中的这一分析,一方面显示了他对赋税变革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的轻赋税思想。再联系《孙子》十三篇“远输则国家贫”、“财竭则急于丘役”、“百姓之费,十去其七”等论述,就会发现,《吴问》“厚爱民者也”,实际上正是孙武赋税改革思想的具体体现。

税亩制度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社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深刻变化。孙子的轻赋税思想是以田制改革为经济与制度基础的,说明他已把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摆到了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地位之上,与管仲“内政而寄军令”的改革思想也基本一致。

三、奖励是否优厚关系到战斗士气和敌情获取

《孙子·作战篇》曰: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春秋时期,战争的其目的在于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而车战又是最基本的作战方式。孙武认为,为使军队英勇杀敌,必须激发将士的作战士气;为使军队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这就是是所谓的“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在战斗中,如果一次能够缴获敌人十辆战车,“以厚利赏其陷阵先获者,以劝余众”,对那些

夺取敌人军用物资较多的士卒也要实行奖励。

战争又是敌我双方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既要求对系统内信息的把握,又要求系统间信息的交换。“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在古代通讯和侦察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间谍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孙子认为,明君贤将之所以能胜人出众,在于“先知”。这里的“先知”,不必依赖求神问卜,不能够根据是是而非的事情去类比推测,更不能取决于日月星辰的运行,“必取于人”,即“知敌之情实”的间谍。孙子认为,“三军之亲,莫亲于间”,利用间谍是获取信息,是最佳、最有效的手段。在《用间篇》中,他说: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将帅要有意识地用“爵禄百金”和高情厚意鼓励间谍刺探敌情,把握战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否则,就是“不仁之至”,“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孙子还详细划分了间谍的种类: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乡间是利用敌人的乡邻亲朋作间谍,内间是利用敌国官吏作间谍,反间是利用敌国间谍作间谍,死间是获得敌人信任,透露假情报,陷敌于圈套而难免一死的我方间谍,生间是探明敌情可生还回报的我方间谍。他们各有其功能,应当交相互用,这样才会神妙莫测,使敌防不胜防。“微哉微哉,无所不用其间也”。间谍在战争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自然对他们要进行重赏,这就是三军之赏,“莫厚于间”。他严厉批评那些吝啬官爵、俸禄和百金之钱,不重视使用间谍的将领,称他们是最大的“不仁”。

参考文献:

[1].孙武撰曹操等注.《十一家注孙子》[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M]. 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4].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孙子兵法》[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5].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6].陆保生,陆云金.《<孙子兵法>鉴赏》[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孙子兵法新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8].张少瑜.《兵家思想通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李零.《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于汝波. 孙子兵法研究史[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11].张瑞忠.《孙子兵法》的军事认识思想浅析[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6)。[12].李东坡.浅论孙子的军事辩证法思想[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4)。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周强 060210043 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 威慑的含义是显示威力和使用这种威力的决心,以使敌人畏服。用孙子的话说,叫"威加于敌"。威慑仍是现代人们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等人说,他们提出的"震慑"理论就源之于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

孙子兵法重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 这就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就是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就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与行动都就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就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 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与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就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瞧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就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就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 (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就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就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就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与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与未来;最重要能知道与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1)先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汇总 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 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 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 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 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 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 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 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 A伐兵B伐交C攻城D伐谋 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 A兵者,诡道也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 A破国为上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 者也 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 久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 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 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 (C) 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 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 A避战B速战C慎战D好战

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 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的例证?(C) 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 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 A縻军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D悬权而动 15.三国时周瑜利用蒋干传言,使曹操杀蔡瑁、张允,运用的是何种间计?(B) A内间计B反间计C死间计D生间计 16.〈军形篇〉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文意与下 列何者相近?(C) A五声之变,不可胜听B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C多算胜,少算不 胜D战胜,不过奇正 17.曹刿指示鲁军必恃齐军三鼓而后攻之的战法,符合孙子所谓的:(D) A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C勇者不 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D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8.孙子主张作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以减轻己方因战争所产生通货膨胀的压 力?(D) A坚壁清野B远交近攻C箪食壶浆D因粮于敌 19.孙子曰:「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此处「司命」是指 (A) A掌握人民生死者B负责狱政者C教民武艺者D子嗣后代 20.下列何人非先秦的军事家?(C) A孙武B孙膑C韩非D吴起 21.孙子所主张的战争策略,由优而劣应为(B) A攻城→伐兵→伐谋→伐交B伐谋→伐交→伐兵→攻城C伐兵→伐 谋→伐交→攻城D伐谋→伐兵→伐交→攻城 22.地略学上有谓「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此种地形属 于〈九地篇〉中的(D) A争地B重地C衢地D死地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正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 《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当时,战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③。孙子瞧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她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兵凶战危,不就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她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就是科学,战争就是艺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她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就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她概括为"五事"--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称'就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瞧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就是说。称就是从土地、物产、兵源等诸因素综合推算出来的。在孙子瞧来,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与敌之力量对比应当如同"以镒称铢"④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哈尔滨华德学院 军 事 理 论 论 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郑宛妮 班号: 1505513 学号: 1150551323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 引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意思是: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攻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这是军事取得胜利的奥妙之处,不可以预先规定的。 世界万事都是变幻莫测,谁能根据战争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讲究一个主动权的把握,主动就灵活,被动则挨打,这个思想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指导我们以最好的方法,最高的效率,最快捷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我们就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面对困哪的时候我们是不能退缩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努力的去解决困难,但有的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是我们可以提前预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给困哪“找麻烦”,这就运用了孙子兵法的理念,去主动迎难而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孙子兵法还有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要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凡事要顾全大局,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孙子认为,进行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冲动,要三四而后行,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认证的思考,反复的考量,不要等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后悔。做人做事都一样,多想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孙子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孙子认识到,战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孙子在本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考查试题

《孙子兵法概论》考查试题(一)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兵者诡道思想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虚实篇 2.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是指 ①天②道③地④谋⑤将⑥势⑦法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⑤⑦ 3.《作战篇》主要论述问题 A.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B.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C.虚与实的关系 D.形与势的关系 4.孙膑减灶诱敌,大败庞涓部队,主要体现了孙子兵法的 A.速胜思想 B.示形思想 C.奇正思想 D.庙算思想 5.孙子认为最上乘的用兵之法是 A.伐谋 B.伐交 C.伐兵 D.攻城 6.明末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指导思想体现了孙子的思想 A.出奇制胜思想 B.以逸待劳思想 C.我专敌分思想 D.避实击虚思想 7.“以镒称铢”反映了孙子的思想 A.奇正思想 B.速胜思想 C.称胜思想 D.全胜思想 8.“避实击虚”思想的关键是 A.夺其所爱 B.以迂为直 C.速战速决 D.抢占先机 9.下列不属于“武经七书”的是 A.《六韬》 B. 《孙子兵法》 C.《李卫公问对》 D.《孙膑兵法》 10.诸葛亮的“空城计”符合孙子的思想 A.攻守思想 B.奇正思想 C.迂直 D.易胜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孙子思想出自《计篇》的有。 A.庙算思想 B. 兵者诡道思想 C.因利制权思想 D.我专敌分思想 2.为减少战争对国家资源的消耗,孙子提出的应对方法有。 A.速战速决 B. 因粮于敌 C.以迂为直 D.长途奔袭 3.孙子知胜思想的方法途径包括。 A.庙算 B. 费留 C.相敌 D.用间 4.孙子兵法先胜思想的内涵包括。 A.先知敌情 B. 先有实力在手 C.先消除后患和失误 D.抢占先机 5.孙子兵法奇正思想的内涵包括。 A.以正合 B. 以奇胜 C.奇正相生 D.修道保法 6.孙子兵法《势篇》中的比喻有。 A.激水漂石 B. 节如发机 C.转石高山 D.以碫投卵 7.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的“虚”包括。 A.敌方阵营中的结合部 B. 立足未稳之敌 C.孤军深入之地 D.迂回之敌 8.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思想的基本要求包括。 A.以患为利 B. 以屈求伸 C.避其锐气 D.占领居高向阳之地 9.孙子兵法中九地篇的主要思想包括。 A.为客之道 B. 长途奔袭 C.愚兵投险 D.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10.孙子兵法中用间的主要思想包括。 A.五间俱起 B. 反间为上 C.上智为间 D.重金赏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将有五危 2、军争 四、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列举孙子兵法“为将五德”的五个方面 2、列举孙子用间的五种类型 3、列举孙子“止兵五利”的五个方面 4、列举孙子火攻方法的五种类型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前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 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一战德国失败原因)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越战失败原因)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德国取得苏台德区)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1982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孙子兵法>>原文赏析 原文:【虚实第六】 1.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 1.孙子说,大凡两军交战,先到达战地待敌的一方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一方则被动劳累。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调动敌人使之前来我方预想战地,要用利益引诱;使敌人不能先我到达战场,要设置障碍多方阻挠。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则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则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则使他不得不动。 2.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地点进攻。行军千里而不疲惫,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区(所谓“如入无人之境”)。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课次七、八节班级、学号1205102 120510224 《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姓名:施汉莹 授课老师:黄雪松 院系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2013年12月05日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①。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无论是在华夏大地,还是在异域他国,《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②。 在这里我只能肤浅的谈一下我对《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孙子兵法》它是一部超越时空的智慧宝典。从《孙子兵法》的体系分析入手,对其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在军事、商业、体育、外交等等各个领域的具体方法。它包含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战争观念,第二个层次是战略思想,第三个思想的层次,第四个层次是治兵的理论。黄朴民教授说,“我觉得《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终在提醒大家,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战争的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断在提醒,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③“孙子兵法实际上在十个层面上,对我们今天而且对整个战争形态,它提出了自己一种对立的统一的一种矛盾观,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它都在矛盾的互动当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当中来运作的,《孙子兵法》关键就围绕着十个问题,十对矛盾在今天都有我们继续思考的价值,和启迪的意义”④。最后,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孙子兵法》热等现象,提出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孙子兵法》,不能盲目和崇拜。 说到孙子兵法,不得不说一下他在近现代战争中的运用。翻阅近现代战争史,便发现许多国外著名军事将领深入学习过《孙子兵法》,自从《孙子兵法》走出过门后,便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许多战争,改变了很多军事家的一生,如倭国(日本)的八幡太郎打赢了陆奥战役,如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中大败俄军,如拿破仑在戎马战阵中还要阅读《孙子兵法》,又如德皇威廉后悔没在20年前拜读《孙子兵法》。此等一系列的例子不都说明了《孙子兵法》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欧洲战场上,联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与部下史巴兹就利用《孙子兵法》中“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⑤攻其必救与以实击虚的战略思想,导演了一场好戏。1945年5月到6月间,英美等国盟军决定在法国北部沿海登陆,但德军的V1无人驾驶飞机所携带的巨大杀生力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美国第八航空队年轻的指挥官史巴兹却站出来提出建议,提出了攻击德国国内的石油设施,而且攻击德的石油储备,德是必须要调动部队进行防守的,不但减轻了敌人飞机对美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整个登陆非常有利。并且德军的防空力量都用在东线对苏联军队上,美现在攻击德国的腹地,也正是“以

孙子兵法(答案)

1.《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我国___春秋末期___时期人。 2.春秋末期诸侯国齐国乐安,现一般认为在___山东省东北部___。 3.孙武生长在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在___吴国___。 4.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___大动荡、大变革___的时代。 5.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最主要最普遍的斗争形式是___战争___方式。 6.与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___家庭影响___、___社会实践___。 7.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主要标志是___农业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逐渐瓦解___、___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___、___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正在形成___。 8.孙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9.在我国春秋末期频繁而众多的战争中,发展得最多、最激烈的是______之间战争。 10.孙武主要活动在我国春秋末期的___吴___国。 11.春秋末期,处于我国历史___由奴隶制向封建制___转变时期。 12.孙武出生在___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___之家。 13.孙武先辈中正式被任为“卿”大夫的是___孙凭___。 14.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与___伍子胥___曾一起切磋兵法。 15.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迟迟不敢起兵的主要原因是___无杰出的将帅统帅军队___。 16.由于___伍子胥___多次保举,吴王阖闾才见到孙武。 17.孙武到吴国后,在吴国都城___姑苏___潜心兵法的研究和著述。 18.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南方的吴国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 19.齐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___姜太公___的封地。 20.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受到___齐景公___大赏,封赐乐安作为其食采之邑。 21.孙武辅助吴王阖闾首先攻打的是______。 22.吴王夫差继位后拒不听从___伍子胥___的劝谏。 23.吴王阖闾让孙武“吴宫教阵”是为了___确知孙武的军事才能___。 24.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孙武离开吴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6.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携带的兵法为_十三_篇。 27.《孙膑兵法》佚失的时期在我国的___隋朝___。 28.《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___吴王阖闾___时已成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 29.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十三篇外,《孙子兵法》还有___《吴文》___、___《四变》___、___《皇帝伐赤帝》___、___《地形二》___等佚文。 30.山东省临沂___银雀山___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是该著现存最古的版本。 31.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齐___国人。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孙子兵法》简介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二、《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简介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孙子兵法》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这部

浅谈孙子兵法与人生

课次:七、八节班级:六、四班 学号:130706402 《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浅谈孙子兵法与人生 姓名:陈香玲 授课老师:黄雪松 院系名称:外语系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 2014年6月8日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5000年的文明结晶为历代中外人士所研读和推崇,其文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发人深省。《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军事经典巨著,又是一部商战圣经,更不失为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书中很多独到高超的见解与思想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深刻的感悟和人生启迪。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任何危险;虽不了解自己,那么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于我而言“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而对生死相敌的对手,这一条则更为重要。伟大的斗士不会随便轻视他的对手。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交友亦是如此,唯有通晓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了解对方,方可交到知己。“知己”,“知彼”方可在自己的人生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进不谋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想起了陶渊明的“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功名利禄一直为人们所追求,但我们也因此失去了一颗淡泊纯净的心。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名望与利益并行的社会,我们应学会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由此可见唯有淡泊方可明志,归心平静之中,才能手握不一样的祥和人生。 孙子曰: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也就可以用无穷尽了。命运讲天时地利人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缘相遇其实很难,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项其中只有一种在时,则不能算是真正有缘。我和你,该算是有缘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因此我们才未彼此错过。地利,在你我的这段相遇中也有。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几人能有这样的幸福?想说说这份缘分中,你和我真的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部,这份感情应该是天意,同时也更是一种彼此都应该珍惜的莫大幸福。人生亦是如此,一个人为什么成功?一个人为什么失败?差别可能就那么一点点。失败者怨天尤人,成功者审时度势,即使遇挫也仍不气馁,与其说天时地利是外来不可控,还不如说天时地利是我们自己造就和运用的,运用得好则事半功倍,如鱼得水。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知生。”将士卒投之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弱者任命,强者抗命,能使我们坚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河海大学军事教研室王建中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军事思想的典型代表,一本被古今中外都奉为经典的兵书——《孙子兵法》。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部兵学经典,一起来探究其思想之精髓,了解其对现代战争及社会生活的普遍指导意义。 一、孙武生平简介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孙子是后世对他的尊称。孙子的先祖可以追溯到陈国的公子完,祖父因战功赐姓为孙。出生在军事世家,从小便研习兵法,颇有心得。青年时代,因齐国内乱,离开齐国,来到了吴国(今苏州附近地区)。据《吴县志》记载,孙子当时就隐居在苏州郊外的穹窿山上,潜心钻研兵法。后来,经好友伍子胥推荐,孙子把自己撰写兵法呈献给吴王阖闾,并被任命为为将,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三国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赞叹到:?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明代的茅元仪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也就是说,孙子对他以前的战争经验,都无一遗漏的吸收、总结到他的兵书里来;而在孙子之后研究战争的人,没有超越他的,都是在吸收孙子的精髓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无论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还是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孙子兵法》都推崇备至。毛泽虽未上过军校,却用兵如神,这与他熟读兵书,仔细钻研《孙子兵法》不无关系。 在国外,《孙子兵法》也久负盛名。日本人称其为?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在他们眼中,孙子是?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18世纪后《孙子兵法》传入欧洲,流传甚广。1772年出版了《孙子兵法》的法译本。据说拿破仑对此书推崇备至,常在作战间隙中研读。有人评价,拿破仑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1905年,英国人翻译了《孙子兵法》,名为《孙子十三篇》。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孙子兵法》是研究战争的最佳入门捷径,又是深入全面地研究战争问题时经常要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