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两首》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课文内容

望天门山[1]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2]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的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1]晴方好,

山色空蒙[2]雨亦奇[3]。

欲把西湖比西子[4],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二)》,理解诗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三句名言,谁来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9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安排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步骤,设计了这样的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诗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评评谁读得好。(小组长先读,组员依读); 3、借助注释、图画自己理解诗意; 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诗意; 5、画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大家解决。课堂上,学生兴趣盎。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

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插图的运用,为重难点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 3.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 准备 有关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材料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3.背诵本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②之:去,到。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下:去, 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9题;共52分) 1. (5分)读拼音写词语 yì xiāng měi féng xiōng dìsī qīn dēng g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________的诗,其中“________”一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表现了________的情感。 3. (2分)写出划线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乡:________异客:________ 4. (6分)我能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距离大;②久,时间长;③程度高;④颜色重。 A.这件衣服的颜色很深。________ B.这里的河水很深。________ C.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____ ①看到;②会面,会见;③见解,对于事物的看法。 D.他很有远见。________ E.夜书所见。________

F.领导接见了我们。________ 5. (10分)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cùshēn yìyìféng 急________________沉回________________乡每________ jiābèi yáo biàn chā ________节加________________远分________________入 6. (6分)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1)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 (2)“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挑:________。 ②促织:________。 ③篱落:________。 ④登高:________。 ⑤茱萸:________。 8. (5分)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9. (10分)理解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课外阅读。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éng tóu méi tái jiè wèn 2.多音字组词 少shào________ shǎo________ 都dū________ dōu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鱼惊 应人

垂纶 4.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 缝________ 拍__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 ②鱼惊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 ②侧坐 9.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蓬头 稚子 借问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②你不能这样做。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 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领学生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三.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无遗力”“老始成”“躬行”“鉴”“徘徊”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插图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人对读书的感想,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1.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意境,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看图、想象、讨论、交流、吟诵、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古诗意思从而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借助拓展练习,训练学生读写结合、模仿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及诗人相关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背诵古诗导入 1.导入:大家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习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请同学们背诵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利用所学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生无限热情。] 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出示陆游简介)是的,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理解题意,读熟古诗 1、理解题意。 ①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古诗。 ①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shēn shān fén shāo děng xián qīng b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石灰 烈火 清白 人间 3.拼音我会选。 千锤万凿________(zuò záo) 烈火焚烧________(hún fén) 粉骨碎身________(cuì suì) 4.多音字组词 间jiān________ jiàn________ 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清白—________ 6.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8.查字典。 “碎”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读________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____ 烈火________ 粉骨________ 10.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12.我会填。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焚烧 ②等闲 1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等闲 ②清白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墨梅》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墨梅》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86分) 1. (2分)《石灰吟》、《墨梅》都是:________,即两首诗都________。 2.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乾坤池边墨迹颜色 3. (3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砚淡墨乾坤 4. (3分)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wā________xiǎo niǎo________jǐng yán________ 5. (3分)写出近义词。 凉爽—________ 环绕—________ 欢乐—________ 6. (3分)写出反义词。 花开—________ 好—________ 忙—________ 7. (6分)形近字组词。 池________ 淡________ 坤________ 地________ 谈________ 抻

________ 8.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洞若________ 耳濡________ 翻云________ 方兴________ 9. (5分)读诗《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颜色指什么? 10. (2分)默写《墨梅》诗句 吾家洗砚池边树,________。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 11. (6分)文学常识填空。 《墨梅》是________代诗人。画家________写的,他借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品格,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体会到。 12. (5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只留清气满乾坤 13.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墨梅 ②洗砚池: 14. (5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写几句赞美的话吧! 15.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6.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古诗两首》(1)

单元七主备 人 李宝升 执教 人 李宝升 课时第1课时课题22 古诗两首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要点 重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 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 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 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 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 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查找并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9、古诗两首(自备、反思)

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在准备阅读考级时早已会背,因此对两首古诗做祥略不同处理。着重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学第一首,第二首古诗略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我们读过哪些叶绍翁写的诗?背诵《游园不值》。师介绍叶绍翁(南宋诗人,江湖派,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有的写田园农家生活,含蓄精丽,耐人寻味。) 2、今天我们学习叶绍翁另一首很有名的诗——板书课题。解题:这里老师给出“书”字四种解释,看看该选哪种?①书写;记录。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文件。 理解了“书”的意思,你能解一解诗题吗?(记录夜晚所看见的)

3、由这个诗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看见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在夜晚记录?……)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同学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在古诗的下面还给我们编排了“注释”,注释有什么作用?(将诗中难解的字义告诉读者,使读者更容易读懂古诗)看来,注释还真是我们学古诗的好帮手。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同桌汇报对诗意的大致理解。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抓“夜”字,体会诗人心情 1、诗人写这首诗已经是什么时候了?(深夜)夜这么深了,诗人因为什么而不睡呢?仔细读读1、2句。(诗人客游在外,因为思乡而失眠。那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的声音,更让诗人有种悲秋孤独之感。) 2、补充阅读的丰子恺的《梧桐叶》。自古以来,诗人尤其会感物伤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练习

9、古诗两首 班级姓名座号 一、我会连。 chùcùbèi pèi féng héng chācā 促倍逢插 二、看拼音,写字词。 shīféng yìyìchācùjiā 古()每()回()()客()入()织()节三、辨字组词。 促()忆()异()悟()离()探()编()摇()捉()亿()导()梧()篱()深()遍()遥()四、一字组多词。 促()()()深()()()遍()()()插()()()遥()()()逢()()()五、选字填空。 亿异忆被倍陪 1、我们国家有三十()人口。4、我()小红去书店看书。 2、同学们()口同声地说好:“好!”5、门()他轻轻地关上了。 3、奶奶()起往事。6、我要加()努力学习。 六、我会查字典。 “逢”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中,“逢”的意思是。“佳”的部首是,共有画,第四笔是。“佳”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七、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连起来。 水饺重阳节 元宵春节 粽子元宵节 月饼端午节 千人糕中秋节 八、读一读,用“√”选择正确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的意思是:A知道B知识C通知 2、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的意思是:A独自B唯独C孤独 “异”的意思是:A不同B另外的C特别的

九、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挑促织”中的“促织”指蝈蝈。() 2、“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埔。() 4、“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是指缺少了作者他自己。() 十、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课内阅读。 1、默写古诗。 2、《夜书所见》是代诗人写的。题目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写了 3、由“萧萧梧叶”可看出这首诗写的季节是。 4、表示时间的诗句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代诗人() 1.默写古诗。 2、题目中的“忆”是的意思,“佳节”是指。这首诗的后两句反映了诗人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 3、写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 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 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第20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 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 相信同 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 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 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 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 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20 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校:张庄完全小学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鹤、孟、陵、辞、唯 2.趣味识字:回忆学过的“陵”“唯”的形近字,通过区分偏旁来理解“陵” “唯”的意思,从而记住“陵”“唯”的音形义。 3.易读错字:“陵”与“棱” 4.多音字:朝、舍、更、尽 5.应会写字:孟、浩、陵、辞、唯、舍、君 (1)写正确:易写错字,“陵”右下部分是折文,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浩、唯 ②指导要点:浩的三点水中间点靠左一些,唯字口居于左部右上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1)地名:黄鹤楼、渭城 (2)景色:孤帆、碧空、天际、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景 (2)概括方法:整体概括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体会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 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体会方法:“尽”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注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 (2)重点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体会方法:“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写古诗(送别诗,借景抒情) (二)本课重点问题: 1.课后思考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背一背你了解的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西辞” 三、情感体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II )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75分) 1. (2分)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________ 。梧:________。客情: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________。为异客:________。佳节:________。意思________。 2.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梧________ 寒________ 挑________ 异________ 倍________悟________ 塞________ 桃________ 导________ 陪________ 3. (6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①重阳节指农历________,这一天,人们________。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4. (3分)我能多组几个词。 情________ 遍________ 客________

5. (8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吾——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 离——________——________ 扁——________——________ 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己________ 王________ 过________ 洋________ 已________ 玉________ 村________ 样________ 7. (6分)能选出正确的动词填空 做作找拔拨抖 ①在芦塘里________几根细苇,再________来几张纸,我们变________起风筝来。 ②小红的________文写的特别好! ③风筝在空中________动了一下便飞走了。 ④他在________打电话。 8.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俩人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 ________(qiā qiān)架似________(shì sì)的对起阵来。 ②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________(lòu lù)一点儿破绽。 ③这些人个个皆________(jiē jié)敛声屏________(píng bǐng)气,恭肃严整如此。 ④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________(mú mó)一样。 9. (3分)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下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1)这个强壮的男子的妻子身体非常________,躺在床上整整一年了。 (2)外祖母年岁大了,有时候思考问题会比较迟钝,外祖父却仍然有着________的观察力。 (3)战场上,指导员负了重伤,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怎么禁得起这________的风雨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1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的意境。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古诗,了解诗人李白。(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背诵古诗。 (用时:5分钟) 1.背诵《静夜思》,介绍 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解题目的含义。 1.背诵古诗,了解李白。 2.了解“宿”字的意思。 1.填空。 李白是代诗人,我们学过 他的作品《》 《》(至少两首), 他又被称为“”。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 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 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 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 读中学习生字。 1.仔细听老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圈出生 字。 3.朗读古诗、词语。 2.给字注音。 宿()寺() 危()辰() 恐()惊()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用时:15分钟) 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 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 么感受呢? 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 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 古诗。 4.朗诵比赛。 1.老师指导理解诗句意 思。 2.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3.结合诗句,发挥想象, 体会作者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朗诵比赛。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宿: 危楼: 语: 恐: 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用时:10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 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 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1.观察老师范写,学生 临写。 2.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摘星辰。 不敢, 恐。 教学反思 教者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实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描写,加深体会。练习说话有利于学生掌握介绍景物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朗读、背诵古诗《敕勒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