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上海卷):人始终处在自身之外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上海卷):人始终处在自身之外

【原题再现】

写作(70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原题特点】

2018年上海卷继续保持2017年思辨型命题的传统与海派风格,体现出立德树人与稳中求变的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精神和导向。所给材料不足百字,表意清晰、流畅,在审题上难度适中,考生可切人的写作“点”比较自由,空间也比较大,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思路与兴趣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写好本题,恰恰相反,要想写好、写出彩,绝非易事。

正因为这样,考生在写作时,应“咬文嚼字”,即对所给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品味,尤其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核心词来拟题和立意。如:“需要”,就是在物质、精神等方面有所缺失而渴望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被需要”,则是想将自身具备的一些价值展现出来。鉴于此,联系整个材料的关键词“自身的需要”“渴望被他人需要”以及“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能发现前后语意上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渴望被他人关注与需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态,原因是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厘清这此意义的基础

上,考生便可围绕这种普遍存在的“被需要”的心态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和观点一分析“被需要”心态出现的原因,具有的意义、价值,对自己、他人、社会与时代的影响。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运用思辨的视角,展开正确、全面和深人的阐释、分析和论证。只要是基于所给材料范围的,都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综上可以看出,本题的命题意图非常明显:提醒和引导考生在关注自身与关注他人的时候,如何彰显和体现自身的价值,让考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里感触,同时检测考生的辩证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考生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这是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考量,高度契合了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总之,本道试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自身与他人、做好自己与服务别人、自我价值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体与群体等哲学思辨的关系,以提高自我境界,体现自我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思路要点】

1.“被需要”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即在实现自我“需要”的过程中走向“被需要”。因为“被需要”就意味着自已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有专长,包括物质、精神、技能、特长等方方面面,而有这样优势和才能的人,必然要有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意愿、动力和行为,并学有所成。

2.“被需要”是一种健康阳光的处世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