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职责

2.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2.2生产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3部门负责人: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4安全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5生产管理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动力设备部共同进行监督检查。

3、定义

3.1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识别:

又称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4、风险评价范围

4.1企业主要的设备设施

4.2常规作业活动和异常作业活动;

5、评价组织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岗位员工组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6、风险评价的方法

6.1重大危险源评判方法:

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6.2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本公司采用评价方法主要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7、评价准则的制定依据

7.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7.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7.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7.4企业的安全方针和目标。

本公司的风险评价准则见相关文件通知。

8、工作要求

8.1危险源识别:

8.1.1危险源识别之前,首先将过程活动进行划分,填制《作业活动清单表》,并根据作业内容,将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工作步骤,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逐项进行风险分析。

8.1.2编制公司的《设备设施清单》,对每台设备的安全附件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逐项进行风险分析。

8.2风险评价和控制:

8.2.1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制定有效地控制措施,并将已确定的控制措施,按照优先顺序,逐项进行落实。

8.2.2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订和新制定的操作规程,应及时向职工进行宣传、培训教育,使职工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即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8.3风险信息更新

8.3.1对常规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识别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8.3.2对非常规性活动的风险评价

对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8.3.3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8.4风险评价和管理

8.4.1公司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并制定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向广大职工宣传培训;

8.4.2对于重大风险的危险源,通过运行控制或制定重大风险管理方案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对中等危险和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通过运行控制及绩效测量和监视来降低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