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杰, 丰金玉, 熊硕, 秦昱, 刘昆言, 龚志华, 肖文军, TENG Jie, FENG Jin-yu, XIONG Shuo,QIN Yu, LIU Kun-yan, GONG Zhi-hua, XIAO Wen-jun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沙·410128

刊名:

茶叶通讯

英文刊名:Tea Communication

年,卷(期):2014,41(2)

引用本文格式:滕杰.丰金玉.熊硕.秦昱.刘昆言.龚志华.肖文军.TENG Jie.FENG Jin-yu.XIONG Shuo.QIN Yu.LIU Kun-yan.GONG Zhi-hua.XIAO Wen-jun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茶叶通讯 2014(2)

茶叶里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

茶叶里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 茶叶成份之一:茶多酚这貌似是个既感性又理性的问题。感性的,因为这个东西关系到我们的味觉,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理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茶叶当中的一类化学物质,根本而言是关于一类化学物质的特性。这里尝试从以下的几个关于茶多酚的基本问题,逐一解答,让大家能有个基本的概念。1、茶多酚是个什么东西?首先这是茶叶当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是茶叶之所以被称为茶叶,之所以饮茶觉得有回甘和浓度的口感,之所以有特别好的保健功效的这么一类物质。茶多酚提取物这类物质的含量占到整个茶叶干物质的18%~38%,换言之,就是一斤干茶当中含有约100g 到200g的这种物质。更重要的是,这种物质可以迅速溶解于热水当中,于是我们泡茶饮茶时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对我们人体的起到特定的保健功效。 茶叶成分含量进一步对茶多酚进行细分,那么还可以简单的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共四大类别,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儿茶素,约占到了茶多酚总含量的70%,于是我们在讨论茶多酚时,很多时候可以重点讨论当中的儿茶素。茶多酚的组成2、不同茶

类的茶多酚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知道,茶叶有白、绿、黄、青、红、黑茶共六大基本茶类。对于不同的茶类,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发酵程度的不一样,其口感风格仲异,口感浓淡差异很大,这就很大程度上就关涉到茶多酚的含量。不妨假设某一个茶树品种,同时摘的同一批茶树鲜叶,按照六大茶类的加工方法,分别制成了六种茶,那么这六种茶,其茶多酚的含量可简单的依次判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对应着口感,就是从浓到淡,从强到弱的次序。随着茶叶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就越多,含量就会变得越少,从而使得刺激性口感变弱。 六大茶类发酵性及特点发酵是茶多酚转化的过程,自然的我们想问:茶多酚被氧化减少了以后都变成了些什么物质?按照发酵程度的轻重,茶多酚转变成了茶黄素(TF、亮黄色)、茶红素(TR、深红色)以及茶褐素(TB、暗红色)三大物质。这三种物质不但具有味道,还是茶汤颜色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正是由于这个转变的程度不同,我们所喝的茶汤才有了从黄到红、从明到暗的颜色的过渡。 茶多酚氧化产物3、不同环境下的茶多酚含量有什么差异?品茶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对于茶多酚这个茶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如果大家了解了以下,将会给大家品茶带来很好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生物学功能。 一、前言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的对人体最有益成分,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俗名茶单宁、茶鞣质。其主要组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多化合物的复合体。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占其总量的80%左右。茶叶中的儿茶素类主要为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1]。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茶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酶活性、杀菌抗病毒、脂类代谢、抗癌作用、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多酚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二、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 1、消除自由基 人在生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自由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能力会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LPO(过氧化脂质),累积的LPO会削弱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诱发肝炎、癌症、衰老、心血管等疾病。而TP因多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为醌类而产生H+,故有强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是TP 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是其抑癌抗癌药理作用的基础[2]。TP自身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抑制原来的自由基链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成分不受损伤,与其他抗氧化剂相比,TP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高效性.与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比,1 mg TP清除O2?的效能相当于9 μg Cu,ZnSOD;与强抗氧化剂VitC,VitE相比,其清除O2?,?OH效能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3]。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 1 前言 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本文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对其活性的控制,主要研究了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多酚氧化酶(PPO)作为一种植物酶类,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鲜切果蔬因组织被切分使PPO与酚类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棕褐色的醌,导致产品褐变。抑制PPO活性取决于抑制剂的性质和浓度、底物的可利用性、pH值和温度。一些还原剂、酶类、螯合剂和蜂蜜等均已被用于防止果蔬酶褐变。本文主要总结了抑制剂对于控制果蔬PPO活性的研究。 2 主题部分 2.1 从果蔬中提取PPO(以莲藕为例) 2.1.1 丙酮法(丙酮法提取所得酶液比活力最高。适合需大量制样时使用)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4倍量预冷至.18。C的丙酮(w/v为1:4)捣碎,搅拌3min,抽滤,冷风吹干残渣后,混匀,得丙酮粉。称取丙酮粉O.5 g,加入0.2 mol/L,pH为5.4的预冷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20ml,搅拌3min,8 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层清液即为粗酶液。【1】 2.1.2 匀浆法(匀浆法提取的酶液没有活性)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抽滤。向滤渣中加入0.05mol/L,pH5.4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W/V为1:1)再次搅拌,抽滤,两次滤液合并,8 000r/min离心10ra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2】 2.2.3 匀浆浸提法(匀浆浸提法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操作简便,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

茶多酚研究

期末论文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的研究进展Tea Polyphenols Research development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目录 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2) 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2) 【1】物理性质 (2) 【2】化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生理功能 (3) 二提取工艺 (5) 2.1 溶剂提取法 (5) 2.2离子沉淀法 (5) 2.3 柱分离制备法 (5) 三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6) 四就业思考与展望 (6) 五参考文献 (8)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 摘要: 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般特效、生理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生活成产中作为添加剂在食品、药品等众多生活用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简单说明茶多酚的几种工艺,溶剂提取法、离子沉降法、柱分离制备法等。阐述茶多酚作为油脂类食品抗氧化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以及在医药美容等领域所获得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茶多酚性质提取工艺社会前景 一、概述 1、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属于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①。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1] 2、理化性质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郑婧、李昌洋、张海洋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茶多酚的原料、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Zheng Jing,Li Chang yang,Zhang Hai y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o tea polyphenols are from tea polyphenol raw materia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a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tea polypheno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 茶多酚(Tea-Poiyphenols,简称TP),又名茶单宁,儿茶酸,属多酚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混合物,占茶叶干重的13%-30%, 鲜叶的2%-5% 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占总酚含量的60%-80%; 主要由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 表没食子儿茶素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二十六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用分光光度法在525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反应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 2 ——————→ 邻醌+ H 2 O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 材料: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UV-1206或UV-1240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 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1mol·L-1pH 6.5磷酸缓冲液;0.1m mol·L -1pH6.5磷酸缓冲液;0.05 mol·L-1pH5.5磷酸缓冲液;30%饱和度硫酸铵;0.1 mol·L-1儿茶酚; 20%三氯乙酸。 四、实验步骤 1. 粗酶液的制备 称取马铃薯块茎5g于研钵中,加入0.5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ol·L-1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01mol·L-1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 活性酶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3.9ml 0.05 mol·L-1 pH5.5磷酸缓冲液,1.0ml 0.1 mol·L-1儿茶酚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加入0.5ml酶液(可视酶活性增减用量),迅速摇匀,倒入比色杯内,于525nm波长处以时间扫描方式,在1~2min 内测定吸光度变化(A)值。 五、酶活性的计算 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每min内A 525 和比活性。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活力(0.01A·min-1)=———————×——————————— 0.01×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的比活性(0.01A·g-1Fw·min)=————————×—————————— 0.01×W×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公式中:A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W为样品鲜重(g)。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年第 5 期152 Chemical Engineering amp Equipment 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2012 年 5 月分析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试张妙芬(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 362000)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成分,随着茶多酚应用的开发,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该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用于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茶多酚的分析测定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目前,中国茶园面积列居可分为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和花青素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迄今已类、酚酸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儿茶素,占多酚类总量的在茶叶中鉴定出 450 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 种以上的无机 60-80,是其众多药效的物质基础。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又元素。可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 Epicatechin,EC 以1 茶多酚,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及Epigallocatechin,EGC)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鞣或茶单宁,占茶(Epicatechin gallate,ECG 及(gallic acid)叶重量的 15%~30,许多生理和药理实验

表明它对人体无,后者(ECG 及 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毒,无副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它还含量较多。具抗衰老、抗辐射、消除口臭、降血脂、抗菌抑菌、抑酶等茶多酚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在一系列重要作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均易茶多酚是由 30 多种含酚基的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变质。图 1 为茶多酚结构通式。 OH OH OH O R1,R2 -H,-OH, C OH HO O R2 OH R1 O OH 图1 茶多酚的结构通式2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2.1.1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近年来有很多报道,其中多以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国内文献报导中以酒石酸亚铁比色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 法最为常见GB/T 83132002。该法也是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国标方法。茶汤中茶多酚的分析。另外,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其测定原理是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高锰酸钾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亦可用来茶多酚的分析络合物,该溶液对 540nm 可见光有最大吸收,故可用分光光测定。度计测定其吸光度,通过计算确定茶水中茶多酚的含量。计2.1 分光光度法算公式为: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153 呈良好线性关系。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对浓度很高

茶多酚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水溶性物质,是茶叶主要功能成分之一,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其多分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消除体内超氧阴离子的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等优异功能。研究表明:茶多酚卓越的抗氧化性,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和分解。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4——6倍,是Ve 的6——7倍,Vc的5——10倍,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已开始专项研究,现在此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确定了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之一。现今茶多酚的功能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成为各工业化国家的技术竞争目标和研究开发热点。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提取、功能 正文:1.茶多酚的研究 茶多酚可分为黄烷醇类、4-羟基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分中,以黄烷醇类为主,而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茶多酚是酚类衍生物, 呈弱酸性(pH≈6),能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清除人体自由基、降低血糖血脂等一系列重要药理功能(1)。近年来, 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药保健、日用化工、农业生产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有效地提取茶多酚,实现茶多酚的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茶多酚外观为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味苦涩,在pH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一个半小时内,可达250。C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2.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2.1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方法, 该法利用茶多酚易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等溶剂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 将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溶剂萃取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水提取法〔2〕,简称水法 以水为溶剂, 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 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 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近干, 将其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工艺流程为:水提-减压浓缩-溶剂萃取精制-浓缩转相-喷雾干燥。特点是设备投资小,但是排污量巨大,单位产值能耗大。 2.12 提膜浓缩萃取法,简称膜法 它是在水法基础上升级工艺,降低了环保成本。工艺流程为:水提-膜过滤-膜浓缩-溶剂萃取精制--喷雾干燥。特点是设备投资和膜运行成本大,能耗和排污较水法大幅降低。 2.13 有机溶剂萃取法〔3〕 工艺流程:茶叶--有机溶剂浸提--减压蒸馏浓缩--水+氯仿萃取--水层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浓缩、干燥---茶多酚粗品。该法的优点是茶多酚提取率相应提高,色素、咖啡因分别脱除,便于对茶叶进行综合利用。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 生产成本高;所用有机溶剂多,且溶剂回收、溶液浓缩能耗大,茶多酚氧化变质,产品纯度通常只能达到50%~70%〔4〕。 2.2 相转移提取法,简称酯法 工艺流程为:酯水相转移提取-浓缩-精制转相-BVD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污;收率高;整条工艺线路完全符合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政策。 2.3 树脂吸附法 树脂法是利用树脂具有吸附-解吸作用的特性来分离提纯茶叶中的茶多酚。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吸附柱分离法、离子交换柱分离法和凝胶柱分离法三种。工艺流程为:水提-树脂吸附-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浓缩转相-喷雾干燥。特点是设备投资较大,需要乙醇精馏装置,溶剂消耗成本较高,排污量大〔5〕 2.4 超临界萃取法

茶多酚脂溶性研究

茶多酚脂溶性研究 摘要:茶多酚以其优异的生物、生理活性功能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与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含有众多的酚羟基,这既是其具有优异抗氧化作用的原因,也是其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油脂的原因。本文就是对茶多酚的改性进行各种方式的探究。 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物理性状: 1 外观:白色晶体。 2 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稳定性:在 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通过翻阅资料可以发现茶多酚改性的方法基本有以下几类:1溶剂法;2乳化法;3氧酰化法;4溶剂萃取法。 一.溶剂法:概述——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等。本法的优点为避免高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可选用能溶于水或多种有机溶剂、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载体材料,如PVP类、半乳糖、甘露糖、胆酸类等。PVP熔化时易分解,采用溶剂法较好。但使用有机溶剂的用量较大,成本高,且有时有机溶剂难以完全除尽。残留的有机溶剂除对人体有危害外,还易引起药物重结晶而降低药物的分散度。不同有机溶剂所得的固体的分散体的分散度也不同,如螺内酯分别使用乙醇、乙腈和氯仿时,以乙醇所得的固体分散体的分散度最大,溶出速率也最高,而用氯仿所得的分散度最小,溶出速率也最低。 操作方法:1.煎煮法 该法特点是: (1)可以明火加热(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溶剂只能用水; (3)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不宜用。 2.浸渍法 该法特点是: (1)不加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2)适用于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提取; (3)提取效率低; (4)水提液容易霉变。 3.渗滤法 该法特点是: (1)不加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1 / 1

茶多酚的研究及新进展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华丹2007090306 ) 摘要: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 属于植物混合多羟基酚类,是儿茶素(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青素和花白素)、花黄素类(黄酮与黄酮醇类)和缩酸及缩酚酸类等集中于茶叶中的一群多酚复合物的总称。它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激素后,茶多酚的提取、分离、检测、应用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经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高效、天然安全的抗氧化剂,目前它在油脂、食品、医药、日化、轻化、化妆品、保健等诸多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被专家誉为21世纪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合物。茶多酚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除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遏细胞周期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本文就茶多酚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特性以及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茶多酚防帕金森病糖尿病超氧化自由基提取纯化天然抗氧化剂抗肿瘤清除自由基降血糖抗氧化应用展望 一.茶多酚有防控帕金森综合症的作用 帕金森症是一种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是由产多巴胺脑细胞的异常损失引起的,目前尚无法治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赵保路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发现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自由基在6-羟多巴(6-OHDA)诱发神经细胞凋亡和导致帕金森病起着重要作用[1]。他们系统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研究了茶多酚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阐明了茶多酚通过清除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自由基预防帕金森症的分子机理和信号通路,并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宣武医院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如果成功,这将是一个没有毒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给广大老年群体和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二.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 茶多酚可以有效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防止血小板凝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与血浆脂质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可致AS,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起拮抗作用。载脂蛋白缺乏和异常可影响血脂的运输和代谢,LDL的氧化修饰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而发生AS。茶多酚能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茶多酚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LDL的含量,影响LDL的氧化修饰,提高HDL的含量。 在混合血浆中加入不同量的茶多酚后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凝固时间为192s,而添加茶多酚0.5mg的实验组4h后血浆仍未凝固,且随茶多酚添量的减少,凝固时间逐渐恢复常态。同时还发现醋酸纤维电泳纤蛋白原区带消失,这说明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凝和促纤作用[2]。姜玉如等[3]研究发现,茶多酚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EC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可抑制动脉中膜胶原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助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作为天然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对食品有保鲜防腐、抑菌除臭等作用,对人体有抗衰老、抗癌等功能。该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中的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茶多酚;研究进展;展望 前言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防辐射、防腐保鲜、抑菌除臭等多种生理活性。近年来,茶多酚在油脂、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和农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已有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应用于食品中,不但可以延长食品货架期,还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保健作用。 一、茶多酚的性质 (一)茶多酚的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的树梢及其他器官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简称茶多酚或多酚类,俗名茶单宁、茶鞣质[2]。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二)茶多酚的毒理性质 慢性毒性试验表明[3],饲料中茶多酚含量为0.1%时,对果蝇寿命无不良影响。果蝇终生饲养和小白鼠喂养实验表明,在适量范围内添加茶多酚到饲料和饮料中,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以及对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胸腺、脾脏细胞数、肝脏量及体重有促进作用。说明茶多酚在适当范围内应用到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中,对人体是无害的。 二、茶多酚的抗氧化机理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许军强 学号:20114061204 任课教师:臧延青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4年10月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要成分的多分类化合物的总称。它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的抗氧剂,正是它的一些药理和保健特性,使得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本论文通过对前人一些资料的整理,从多方面介绍了茶多酚,并对茶多酚的提取和研究进展做了探讨。 关键词:茶多酚功能提取方法应用 1.茶多酚简介 1.1.定义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2.理化性质 1.2.1.稳定性 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2]。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1.2.2.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3];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1.2.3.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4],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 —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测试

江南大学-食品化学实验讲义茶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測定 茶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測定 一、目的要求 通過實驗,掌握茶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茶葉多酚氧化酶是茶樹體內最重要的酶類之一,它不僅在茶樹生理代謝 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茶葉加工,尤其在紅茶製造過程中,催化 多酚類物質的氧化也起著主導作用。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檢測方法,包括檢壓法、分光光度法、氧電極法和滴 定法等。多酚氧化酶是一種含銅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溫度、pH條件下, 有氧存在時,能使催化鄰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質,單位時間內有色物 質在460nm處的吸光度與酶活性強弱成正相關,即可計算出多酚氧化酶 的活力和比活性。反應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鄰苯二酚(兒茶酚)+1∕2 O2——————→ 鄰醌+ H2O 三、材料、儀器及試劑 1、材料:茶樹鮮葉。 2、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恆溫水浴;研缽或勻漿機;試管;移液管;紗布袋等。 3、試劑: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M磷酸緩衝液(pH6.5);硫酸銨;1%鄰苯二酚溶液;0.1%脯氨酸溶液;6M尿素溶液或20%三氯醋酸。 四、操作步驟 1、粗酶液的製備 稱取洗盡茶樹鮮葉5.0g於研缽(或勻漿機)中,加入2g 不溶性聚乙烯吡 咯烷酮(事先用蒸餾水浸洗,然後過濾以除去雜質)和100ml 0.1M pH6.5磷酸緩衝液,磨成勻漿,用幾層紗布袋過濾,濾液加入30%飽和度硫酸銨,

離心除沉澱,上清液再加硫酸銨使達60%飽和度,離心收集沉澱。將所 得沉澱溶於2~3ml 0.1M pH6.5磷酸緩衝液中,即為粗製酶液。 2、活性酶的測定 取酶液1ml於離心管中,加入3ml反應混合液(2.0ml 0.1M pH6.5磷酸緩 衝液,0.6ml 1%鄰苯二酚溶液;0.4ml 0.1%脯氨酸溶液),在37℃恆溫水 浴中保溫10min,立即加入6M尿素溶液3ml或20%三氯醋酸1ml終止反應。 4000rpm離心10min。取上清液,用1cm比色皿,在460nm波長處,在1~2min內測定吸光度值(A)。空白對照用緩衝液代替反應液中的鄰 苯二酚,其它條件相同。 五、酶活性的計算 以每克樣每分鐘內A460增加0.1為1個酶活力單位。 A460×酶提取液總量(ml) 酶活力(0.1A?g-1?min-1)=—————————————————————————— 0.1×反應時間(min)×樣品鮮重(g)×測定時酶液用量(ml) 六、注意事項 1、反應混合液必須現配現用,否則會因鄰苯二酚自動氧化而失效;鄰苯 二酚還可用兒茶素代替。 2、脯氨酸是用作有色氧化產物形成的穩定劑和加速劑。

红茶中茶多酚的研究

红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功能的研究 红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功能的研究 摘要:以红茶为原料,研究了红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对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进行了对比。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茶多酚的功能。 关键词:红茶,茶多酚,功能 一、红茶的简介

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茶叶可分为黑茶、红茶、白茶、黄茶、绿茶、乌龙茶六个大类。红茶是中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主要分为红碎茶(又称切细红茶)、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鲜叶加工一般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4 道工序。红茶中富含维生素 K、C、A、E等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氟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促进膳食纤维溶解、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十分有利,还具有增强免疫、抗龋同齿、提神醒脑、减肥瘦身、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皱纹、保持皮肤光洁嫩白,还能抗氧化、预防肿瘤、防辐射等功效,对人体十分有益。 红茶的制造与绿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萎凋提高鲜叶中酶的活性,在发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中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儿茶素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与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了红茶色泽褐红润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浓烈,滋味浓醇,活泼甘甜,叶底红明的特征。 二、多酚的简介 茶多酚和咖啡因两种成分倍受人们的关注,被称为是茶叶中重要的功效成分,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在茶叶中的含量高,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高的医用、食用价值,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茶多酚是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质的总称。叶片中一般含有20%--30%的多酚类化合物,约30余种,包括茶色素类、儿茶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黄酮及其衍生物,其中儿茶素类的含量最大,约占多酚类总量65%--80%。在萎凋过程中,多酚类的氧化产物分为水不溶性和水溶性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多酚类的氧化产物(主要是茶红素与茶黄素),另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水不溶性物质固定在叶底中。茶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形成初级产物邻位醌类的物质,这些初级产物聚合形成联苯酚醌类的中间产物,氧化形成橙黄色的茶黄素类物质,其溶于茶汤构成红茶特有色泽;茶黄素类物质继续偶联氧化形成红色的茶红素类物质,溶于茶汤构成红茶汤色红褐色,滋味润泽的特点;然后继续氧化形成棕褐色的茶褐素类物质。茶多酚是茶汤苦涩味和收敛味的贡献者,茶多酚含量越高,茶叶(尤其是绿茶)品质也越好。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辐射、增加人体免疫力、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舒张血管、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在油脂、食品、医疗、保健、日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红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抑制破坏骨细胞的物质,保护人体骨骼,防治骨质疏松症,若在红茶中加片柠檬或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两者相互作用,强健骨骼的效果会更好。 三、红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1、水提取法 以水为溶剂, 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 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 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近干, 将其干

茶多酚的抗氧化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抗氧化研究进展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特有的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突变、抗衰老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在现当代,其对人类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茶多酚的常见的重要功能和以及发展前景做综述总结。 关键词:发展现状;抗氧化物质;提取;前景 前言:饮茶、茶道不仅仅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更有其科学道理。茶叶中茶多酚的功效,随着人民认识手段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被发掘出来。茶多酚是抗氧化家族的一朵奇葩,为心血管病人带来了福音,它的抗氧化性胜过维生素C、维生素E。 一、茶多酚的发展现状 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保健饮品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 ,早在唐朝的《本划拾遗》、明朝的《茶谱》中均有记载。茶叶中化学成份的研究始于1827年人们在茶叶内发现嘌呤碱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迄今已在茶叶鉴定出 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15种以上的无机元素 ,其中茶多酚就占茶叶重量的 15%~30%。近年来 ,茶多酚的提取技术和应用开发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热门学科,并迅速发展。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水平[1]。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有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及其苷元。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四种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等形式存在,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茶多酚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好,160℃油脂中30min 降解20%,pH值2~7 范围内十分稳定,PH值≧8时和光照下易氧化聚合,易与铁离子络合成绿色物质,水溶液中长期保存或pH值3~4时的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棕色物质[2]。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

茶鲜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3学时)解析

实验一茶鲜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3学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理解酶活性测定常规方法及一般原理。 二、基本原理 茶叶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体内最重要的酶类之一,它不仅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茶叶加工,尤其在红茶制造过程中,催化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也起着主导作用。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检测方法,包括检压法、分光光度法、氧电极法和滴定法等。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60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反应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2 ——————→ 邻醌+H2O 三、仪器及试剂 1、材料:茶树鲜叶。 2、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M磷酸缓冲液(pH6.5);硫酸铵;1%邻苯二酚溶液;0.1%脯氨酸溶液;6M尿素溶液或20%三氯醋酸。 四、操作步骤 1、粗酶液的制备:称取洗尽茶树鲜叶5.0g于研钵(或匀浆机)中,加入2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活性酶的测定:取酶液1ml于离心管中,加入3ml反应混合液(2.0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0.6ml 1%邻苯二酚溶液;0.4ml 0.1%脯氨酸溶液),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6M尿素溶液3ml或20%三氯醋酸1ml终止反应。4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1cm比色皿,在460nm波长处,在1~2min内测定吸光度值(A)。空白对照用缓冲液代替反应液中的邻苯二酚,其它条件相同。 五、结果计算 以每克样每分钟内A460增加0.1为1个酶活力单位。

茶叶中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王丽,夏丽飞,蔡丽,梁名志* (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勐海666201) 摘要:茶多酚为茶叶的主要功效成分,对人体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及理化性质,从茶多酚的提取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抗氧化机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茶多酚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分离分析;生物活性;抗氧化机制 Research Advances on Tea Polyphenols WANG Li, XIA Li-fei, CAI Li, LIANG Ming-zhi* Tea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hai 666201, China Abstract:The tea polyphenols (TP),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f tea, possesses particular healthy and therapeutic functions for people. In this article, the composition, the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P were introduced.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analytical methods, biological activity, antioxidtive mechanism of TP was also reviewe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P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Tea; Tea polyphenols; Analytical methods; Biological activity; Antioxidtive mechanism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兼有药用、食用等多种功能。茶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和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效应,已赢得了广泛的重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茶叶的国家,我国历代药书中均有茶叶入药的记载。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 这与其 特定的化学成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逐步揭示了茶叶中多酚类、咖啡碱、脂多糖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效应。其中茶多酚的研究最为关注, 这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1]。 作者简介:王丽(1979-),女,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茶叶检测分析工作,E-mail:lwang20@https://www.doczj.com/doc/5c14440922.html,, *为通讯作者。

茶多酚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过去茶多酚又称茶鞣质、荼单宁,因其绝大部分能溶于水,所以又称为水溶性鞣质。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是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物质所组成。其中古量最高、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儿茶素物质,约占茶多酚总最的70%左右,不同品种有所差别,高的可达80%以上,低的也有50%左右。 茶叶中的儿茶素物质一般含晕为l0%~25%,它随着品种、老嫩、季节、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变化。儿茶素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很火,与茶叶的色、香、味品质均有密切的关系。红茶制造过程中,儿茶素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一系列氧化聚合产物,对红茶的品质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红茶的红色茶汤主要是由这些物质所构成。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均为黄酮和酮醇类物质。绿茶中存在的黄酮及其糖苷有21种。黄酮类物质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主要物质,据研究,在绿茶茶汤中发现有l9种。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一般茶树住高温干旱季节不少品种有大量的紫色芽叶出现,这就是花青素形成积累的缘故,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含量往往高达0.5%-1%以上。花青素具有明显的苦味,对品质不利。茶叶中发现的化青素有3种。 茶叶中酚酸的含量较少,主要包括有没食子酸、茶没食予素、鞣花酸、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等,其中以没食丁酸和荼没食了素含最较多。 茶多酚的含量约占鲜叶千物质的l/3,这是茶树新陈代谢的重要特征。儿茶素的生物台成途径,至今虽然没有完全弄清楚,但足大量试验己证明,儿茶素基本结构的形成与糖代谢密切相关。茶叶中儿茶素、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的基本结构极为相似。茶多酚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很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之一。 茶多酚易溶于热水,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荼红素等)能与蛋白质结合而常常沉淀,茶多酚遇铁物质,则形成绿黑色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