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五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保留了原教材18篇课文,新选了1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新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五分之二。新选的课文有《三个儿子》《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在南极的日子》《七色花》《可贵的沉默》《中彩那天》《第六颗钻石》《不懂就要问》《难忘的八个字》及古诗等。

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设“积累?运用”。本册的2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和“重视语言的积累”,分别在第二、六组中通过读写例话加以提示。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课例。包括课文、思考?练习或阅读提示。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语言的典范性,思想性强,适于教学。每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出一两个题目,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在项目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动,减少了总量,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新设的训练项目,努力体现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突出了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突出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本册例话,就读的某一点说明训练什么,怎么训练。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

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五项。第四、八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将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首先,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由过去比较重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其次,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降低了要求,调整了内容,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在设计“积累?运用”时,还注意到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的联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4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在课后方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要求会认的字为85个(只要求认读),安排在看图学文和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后,用横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采取难字注音的办法。上述内容出现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统计之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一句话中间、句子之间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后试着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8.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精读课文,题材、体裁要多样。注意儿童化,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有散文、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要求认识的字,能认识即可,不要求会写、会用,不要拔高要求。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

要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要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按照教学要求和写字教材的进度,间周学写钢笔字和用毛笔描红、仿影。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

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思考?练习”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看图学文的教学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文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两篇看图学文的图画都是单幅图,只能反映课文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册看图学文都是侧重表现人物的,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了解人物之间、人物和景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对人物的行动、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看图时,借助文字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学文时,借助图画在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以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效果。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四)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五)积累?运用的教学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本册8组安排了两次名言警句、两首古诗、两次成语和1次对对子、1次谚语。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教师千万不要讲解具体含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进行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运用于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接待客人”、“讲笑话,评一评”、“要路还是要树”、“续说故事《小摄影师》”、“办画展,评一评”、“动脑筋解决问题”。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学生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介绍自己、做做写写(写图片上的内容)、学写日记、编童话故事(发生在几个小动物中间的故事)、看图编故事(完整的情节、多幅图)、写一处景物、写自己最爱做的事情、写我的家(写人、事、陈设均可)。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事、景、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在第四、八组各安排了“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的话”两次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五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

!!!标题区!!!

!!!作者区!!!

!!!正文区!!!

课文第一组

本组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积累?运用”。课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感情。《师生情》《亲人》表现了师生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情感;《灰雀》《三个儿子》表现了革命领袖和儿童之间、母子之间的情感。

本组课文主要是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懂得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知道为父母分担生活的负担,培养学生珍惜人间的亲情、友情等美好的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看图学文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本组课文的教学,建议用12课时。其中看图学文4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

1师生情

一、教材说明

课文描写了三位女同学在老师生病时,代表全班同学,冒雨去医院看望老师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医院病房门口,三位女同学挤在一起,踮起脚,扒在门上透过玻璃向里看的情景。在她们的身边放着满满的一篮鸡蛋,门旁立着一把雨伞。

课文围绕“情”字来写,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三位女同学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作者的联想。在去医院的路上,三位女同学“下午一放学,她们就背起书包……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她们多么想早点儿看到王老师啊!”写出了她们的急切心情。在病房门口,她们“踮起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可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写出了她们焦急而又耐心。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课文表达的师生之情,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二是继续培养有顺序、有重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能力。

本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文中描写三个女同学在路上商量事情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内容复杂的长句子,讲了三个意思:一是要告诉老师班里的情况,让老师安心养病,说明她们了解老师虽然住院还惦记着学生;二是向老师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因为她们代表着全班同学;三是送鸡蛋给老师,让她补养身体,说明同学们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三个意思用“;”分开,又用“首先……然后……最后”连成一段话,集中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与爱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急匆匆、和蔼、尊敬、爱戴、日夜操劳、劳累、补养、输液、商量、顺从、深情、玻璃、打扰、吊瓶、默默等。练习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养成尊敬老师的美德。

3.能结合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访问老师,了解老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学习课文要注意下面几点。

1.预习这篇课文,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应观察图画。观察的时候,要通过人物形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初步了解图画总的表现了什么内容,然后读课文。要对照图画来读,看课文是怎样反映这幅图画的内容的,跟自己的观察有什么不同。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发挥图画的作用,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图画在理解语言文字上的辅助作用,又要发挥课文在帮助看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上的示范作用。因此,不仅在学文之前要看图,而且在学文的过程中,特别是理解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必须注意与图画相对照,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初步了解图意以后,逐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思考?练习”第1题为依据,先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充分地读,结合图画,体会同学对老师的尊敬、爱戴的感情。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对课文其他内容的阅读,引导学生注意从重点词句中体会这种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有感情的朗读贯穿始终,切忌繁琐的分析。

4.第三自然段的第六句是个内容复杂的长句子,主要讲了三位同学“商量”的具体内容。句子用“首先”“然后”“最后”三个分句讲了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包含了同学们的心意,要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

5.“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目的是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

6.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匆、尊”是平舌音,“输”是翘舌音,要读准;书写“输、玻璃、默”时,要注意左旁的变形。

课后可引导同学们给老师写慰问信。班上可以召开“我爱老师”主题班会或诗歌朗诵会。

2亲人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由一单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画着一位苗族老奶奶亲热地搂着一个干活儿的小姑娘,是那么亲切。课文写的是在一个苗家村寨里,汉族的母女俩常常帮助苗族老奶奶做家务活儿的事。

画面上清晰朴素的线条,画出了苗族老奶奶慈祥和善的面容和从心底发出的喜悦之情。小姑娘是那么腼腆、纯朴、可爱。朴素、真情是画面的主要特色。语言简炼、准确、朴实是课文表达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爱老助老的美好品德;二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方法,养成边观察边想象的习惯。

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是课文内容的重点。课文写老奶奶“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与画面相吻合。从老人的动作、神态上可以看出她对小姑娘特别感激。“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是老人善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作者观察画面时的想象,很真实,很准确。小姑娘的言行,表现了她勤劳、纯朴、爱老助老

的美好品性。母女俩与老奶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是邻里之间尊老爱老、和睦相处的典范。

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及作者想象到的“语言”中,体会“亲人”的感情是学习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汉族、硬朗、县城、经济、毕竟、灵便、及时、替换、干净、笑眯眯、出来进去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

3.能看懂图意,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敬老助老是人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人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一幅《亲人》挂图(或幻灯片)。学生可以从查找的文字、图片资料里了解苗族人民的地域分布及生活习惯、服装特征等。

2.这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发生在苗家老奶奶与汉族小姑娘之间的事情。图画上,主要表现老人对小女孩的感激之情。课文叙述了老人如此感激的缘由,表达她俩胜似亲人的真挚感情。教学时应注重看图指导与朗读指导相结合。(1)看图指导。图与文相互对应,相互启示。看图的任务是培养观察与思维能力。看图,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把握重点,悟出要领。《亲人》图,可先看中间,再看两边。重点在人物,看人的神态、姿态,再看背景,并进行思考、想象,悟出图意。图与课文对应部分的内容要紧密结合。

(2)朗读指导。重点指导朗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第三段的两句话,是说老人手脚不太灵便,又缺少人手。叙述的语句,读起来一般平直舒缓,没多少语气上的变化。在读第二句时,要突出“毕竟”,在读中感悟这两句话的意思。

第五段中老奶奶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了人物真切深厚的感情。朗读时要注意几个重点词,如“真”“亲”“谢”,注意节奏的变化。读文时,脑海中要浮现出图中的画面。

3.“思考?练习”第1题,“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找出图上没有画出的内容,如老奶奶家就她一个人,妈妈对“我”的教育,“我”利用星期天帮老奶奶洗衣服等,再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想象出这些内容的。第3题对比体会句子的细微差别。第(1)小题,用上“毕竟”“及时”,语言就顺畅,表达就更准确,“毕竟”与上文“硬朗”还有内在联系。第(2)小题,如果没有“总要”这个词,就缺乏与“每天”的逻辑搭配,语气不顺,语感别扭,语意不明。

4.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苗族”的“族”,读平舌音,有方言干扰的要注意正音。“硬朗”的“朗”、“毕竟”的“竟”、“灵便”的“灵”、“热心肠”的“肠”、“晾衣服”的“晾”等,都是后鼻音;“县城”的“县”、“买盐”的“盐”、“替换”的“换”,都是前鼻音。“竹篓”的“篓”、“晾晒”的“晾”,要读准声母。有的字笔画易错,如“朗”的第六笔点,“竟”的第八笔横,容易少写。“换”字第九笔的笔顺。

5.建议课后每人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或者自己画一幅画,以人物为主体,有背景衬托(便于构思情节)。认真观察图后,用一段话把图意讲清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学生完成后,可在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果雄”、“模”、“蒙”。与古史传说中的三苗、九黎部落有渊源关系。738 4万人(1990年)。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多通用汉语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妇女长于刺绣、蜡染。苗族人民喜爱歌舞。

3灰雀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见一个男孩,经过交谈,受感动的小男孩主动放回灰雀。课文表现了列宁对灰雀、对天真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

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现事件发展的进程,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列宁说的话,既不是质问,也不是说教,其用语准确、得体,巧妙感人。他还很会察言观色,明辨细微,充分表现了列宁的语言艺术和教育艺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二是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表现在公园里看灰雀、喂灰雀和找灰雀。“找灰雀”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他在公园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时,遇见了小男孩。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是学习课文的难点。列宁的自言自语,好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实际上是说给男孩听的。要引导学生从这里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关爱。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描写列宁的课文。阅读课外书,了解灰雀。

2.可以让学生自学生字,针对学生自学情况,提示识记方法。如,“郊、但”中的“交、旦”是表音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读音。“惹、渣”可以用分解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字形。

3.教学时,可让学生围绕“惹人喜爱”这个词语,找出文中描写三只灰雀外形的句子来读,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通过朗读,体会“每次”“都

要”“仰望”三个词语及相关的句子的意思,从中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可惜”“果然”“诚实”“自言自语”等词语,也要让学生多读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4.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列宁与男孩的对话,表现了男孩的内心矛盾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找不到灰雀时的惋惜。可以这样引导:

(1)那个男孩每次听到列宁的问话,他说话时神态、语气是怎么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样想的?你能给他的每次答话加上一些恰当的解说语吗?

(2)列宁每次听了男孩的答话,神态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出列宁的心里话吗?

(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然后讨论:那只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又是怎样回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果然”“低着头”在句子里的意思。

5.要鼓励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总结全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孩子?使学生明确:

(1)男孩听了列宁的话,看见列宁着急的样子,明白自己做错了。

(2)男孩对列宁说“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他果然把灰雀送回来了。

(3)送回了灰雀,小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6.“思考?练习”的第2题是问答题。第(1)题“找遍了”表现了列宁十分着急,尽力寻找灰雀的心情。第(2)题因为列宁“看看男孩”,看见他“低着头”,满脸惭愧的样子,想起他昨天说的话,知道灰雀是男孩捉去后又送回来的,小男孩还在为自己所做的事惭愧,他不想再去追究了,只是表达了自己对灰雀的一种关切,使小男孩更体会到列宁的关爱。

7.课后,可以在班上开展爱鸟周活动,活动结束时开一次汇报会,谈谈自己对爱鸟的认识;或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四、参考资料

列宁(1870—1924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原姓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后来用得最多的笔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他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边的辛比尔斯克。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喀山大学,列宁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不久,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流放。押送他的警察对他说:“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还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

1888年,列宁从流放地回到喀山,当局不准他回大学。于是他就认真自修、研究马克思主义,认真研读了《资本论》等著作,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埋头读了四年半的书;学了几门外语,并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列宁把彼得堡的20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俄国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协会领导下,彼得堡工人掀起罢工高潮。同年12月,列宁被捕。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他写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1900年初,流放期满,7月出国。

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7月,他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清算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指出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领导这场革命。11月,列宁回到国内,直接领导斗争。

1905年革命失败后,列宁于1907年再次被迫出国。1908年他写成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列宁的领导下,大会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此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紧要关头,4月3日,

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现在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它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的思想使千千万万工人、士兵提高了觉悟。临时政府把他视为眼中钉。7月,在临时政府的迫害下,列宁被迫转入地下。他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并于8、9月间写成了《国家与革命》。9月间,列宁制订了武装起义计划。

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万分险恶的环境,列宁以惊人的智慧、胆识和勇气,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和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时间。1918年至1920年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多起大规模的反革命叛乱。1921年初,列宁提出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正当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际,由于极度紧张的工作,列宁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了。但他仍在顽强地工作。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中了,……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说。1924年2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

灰雀小形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为笼养观赏。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为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及辽宁、河北等地都能见到。

4*三个儿子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是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

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通俗易懂,含意深刻。故事的含意之一,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自己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含意之二,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教育学生从小懂得要主动为父母承担责任。

学习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二、学习目标

1.按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3.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鼓励学生每天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体验父母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请教自己的父母,说说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父母分忧的。

2.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朗读。先自由读,要读得正确、流利;再在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三个妈

妈对儿子的夸赞不同,三个孩子见到妈妈后的表现也不同;然后个人默读,想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可以画出课文中能帮助理解的语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人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3.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适当指导。如,第一个妈妈和第二个妈妈都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十分自豪,读的语气要明朗高亢;第三个妈妈心态平和,读的语气要平稳。老爷爷的话含意深刻,话中有话,要读出幽默的语气。

4.课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给家人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积累?运用

一、读读背背

目的是让学生熟读背诵五个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宋)朱熹《训学斋规》。原文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第二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帮助。

第三句“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篇》。原句是:“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第四句“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故:已学过的知识。

第五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过的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说:悦。

对以上句子的解释只供教师参考,不必讲给学生。

练习时,主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背下来就行了。

二、阅读

先让学生把短文读通,再参照短文后的问题,边读边想,读懂文章的主要意思。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讨论交流。

1.杨时“很有学问”,“已经40多岁”仍然十分尊敬老师。说明杨时具有尊敬老师的美德。

2.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顾不上吃饭”,不怕下大雪。说明杨时追求学问“如饥似渴”,十分好学。

3.杨时看到老师在午睡,就“一声不响”地等候,“被冻得浑身发抖”还坚持等待,直到“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这不但说明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更说明杨时尊敬老师,真心诚意。

三、口语交际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怎样做客人,怎样接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插图画出了一个小学生接待客人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先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接待客人和做客人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做、怎样说

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想想长辈做客和待客的情形,模拟各种情境进行表演,互相评说。

课前可以和家长取得联系,请学生家长指导学生在家里接待来访的客人,并带孩子到朋友家去做客。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做出简单的评点。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口语要生活化,不要台词化;态度要自然真诚,不要表面应付。

2.要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待客和做客的体验,并说说自己的表现。

3.要组织学生交流待客和做客的经验,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形成认识,指导行动。

4.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和独特的见解,评价不要一刀切。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待客和做客是人们生活中互相交往常有的事情;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趣品位;与人交往是我们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的。

四、习作

这次作文的内容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教材作了三方面的提示:一是可以先简单地写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是选取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如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三是写完后与同学们交流、评议。

这是在低年级练习写话的基础上开始练习的第一次作文,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感受到作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读一读作文的要求,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朗读一篇学生写自己的作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3.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互相之间受些启发。4.指名说说,学生介绍时,引导其他同学评议,看看说得像不像。5.学生按要求作文,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这则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意图是: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2.介绍风景或名胜时,按照顺序、抓住特点;3.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介绍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介绍的内容可以是名胜,也可以是家乡并不出名的一处风景;二是仪态要大方,要使用普通话;三是作为导游,要按照游览的顺序讲清楚,最好能讲出特点(可以景物的特点,或地形地貌特点还可以是风景或名胜的历史、传闻、轶事等等);四是带着热爱自豪的感情来讲。

进行这项活动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材料,老师家长尽量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方便。自主确定介绍哪处风景或胜胜;3.确定游览路线,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方便游览;4.最好列出说话提纲,并提前练说,做好充分的准备;5.要求学生介绍之后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6.其他同学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没讲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要提出来。另外,教师可根据自己班里的实际确定主题。如果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定为“比比谁的家乡美”。如果学生大都是本地人,可以定为“我爱我的家乡”。

习作

设计这次习作的主要意图是:本组课文中学过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运用学过的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进行作文。

对于这篇习作的要求有:1.选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中的,也可以是别处的景物;2.对所选景物进行观察,要有一定顺序、仔细地观察;3.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

对于写景文章,从确定写作对象到进行观察再到写成作文,每一步都很重要。建议学生采取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选好要写的景物,最好选择有特色或容易写出特色的景物。其次,观察前最好想想按什么顺序写,明确观察顺序、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例如想写校园中的花坛,既要从远处看,又要从近处观察,还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观察。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调动多种感官,还要能进行想象,尽量使观察的结果丰富多采。最后,将观察到的内容按顺序(时间、空间顺序)写下来。看图学文

第二组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三篇描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一篇“读写例话”,还有一个“积累?运用”。《古诗两首》《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受到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勇于实验的教育,体会到善于合作,在危险的时候多为别人着想的重要。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教学古诗可让学生借助注释,将古诗读通,想想诗句的意思,并能背诵下来。指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时候,要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多读读,多想想,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掌握“多读多想”这一重要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本组课文的教学,建议用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

5古诗两首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天,诗人独自悠闲地在江边散步,看见百花盛开,黄莺在枝头鸣叫,蝴蝶在花间飞舞,他的心情非常愉快。诗的语言浅近平白,描写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画。

《菊花》是唐朝元稹的作品。写了诗人观赏自家种植的菊花和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它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

选编本课的意图,主要是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他们喜欢古诗;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有9个要求学会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朗读中识记。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检测识记的效果。教师重在指导书写。如,“此”字的笔画笔顺;“菊”“陶”两字中,“匊”和“匋”的笔顺及间架。

2.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可在学生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句讲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鲜花开满了黄四娘家的小路,千朵万朵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活泼轻盈地时来时往,盘旋飞

舞,依恋着不肯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悦耳动听。

《菊花》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一簇簇秋菊在我的屋子周围怒放,感觉好像是来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绕着篱笆一遍又一遍地观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落下。在百花中,不是我对菊花特别偏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什么花可以观赏了。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前一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的心情,朗读的时候,语调要轻快、跳跃。第二首诗情景交融,以景抒情。朗读前两行时,要想象诗人在百花丛中悠然赏花的心情,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行诗句,诗人直白内心的想法,说明自己对菊花情有独钟的理由。朗读的时候语气肯定,干净利落,令人感到不容置疑。这两首诗诗句的节奏可以这样处理: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任选一首诗中描写的景物画出来。可以个人或合作画画,并解说自己画的内容。

5.课后在班级或小组里,比赛朗诵写春或秋的古诗。

四、参考资料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一生仕途失意,生活饥寒交迫,这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早期,他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又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体制多样,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今属河南)人。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

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被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

6爬天都峰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学习课文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学习课文的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回顾学过的介绍黄山风景的课文;师生各自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

2.以读为主,边读边想。要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朗读时,要突出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读出惊

奇的语气。要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重点要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自读自悟,或分角色朗读,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也”仔细揣摩。表面上看,“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天都峰既高又陡,“我”年龄太小,老爷爷年龄太大,让人不敢相信能爬天都峰。但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并汲取力量,以致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学习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朗读对话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激动的心情。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可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话语中的“勇气”“居然”等重点词来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想象能力。这篇课文主要描写“我”爬天都峰的经过以及思想变化,穿插着描写了老爷爷。学习第六自然段可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4.“思考?练习”第2题提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文中具体写“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地方很多,如:“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等。他们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呢?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爸爸讲的话。

第3题是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第一句话,用上“奋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第二句话用“终于”一词,能准确表现“我、老爷爷、爸爸”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大家登上峰顶后的喜悦之情;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登上峰顶的艰难。

5.关于识字写字。

识字仍然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要指导学生从生字的字音、字形特点出发,运用不同方法识记,要在课文的语境中识字。如,“攀”“辫”“勇”要注意字形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

“辫”字还可与形近字比较识记,如“辩、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两边“辛”的写法不同。

6.课后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四、参考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 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蹬,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7*动手做做看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难住了小朋友;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经过试验,获得了正确的答案。说明遇到难题,不光要动脑想,还要动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出一个道理,是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二是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伊琳娜向妈妈讨教,并亲自做试验寻求答案,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科学家说的话。

二、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引导学生认真读读阅读提示,想想课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想一想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生是否读通课文。再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释疑。

4.引导学生再次读读课文,想想自己从伊琳娜做实验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

5.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围绕两个方面进行:(1)说说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认识;(2)谈谈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来交流。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问题还可以动手实验一下,养成勤于动脑、勤于实践的习惯。

6.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课文中伊琳娜是谁,现在还无从考证。有资料认为,伊琳娜是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长女。

8*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通过这件事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实验成功了,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

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看得出遇到危险先想到别人是扎根于她心中的朴素的传统美德。体会小女孩说的话是学习重点;懂得“成功”的含义是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这次成功的实验中受到启发;二是让学生独立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分小组准备做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

2.学习这篇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自读自悟。

读课文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集中注意力,多读课文,读熟课文;

(2)按照“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基本读懂课文内容。

(3)要动脑筋,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读书时,可查工具书;对重点词句、不懂的词句、感兴趣的词句可圈圈点点。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果。可提示学生:

(1)说一说。交流对“阅读提示”中问题的理解;提出并讨论自读课文时遇到的不懂问题。

(2)做一做、演一演。可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在小组内做一做实验;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自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悟。提示学生重点读好人物对话:对小女孩在实验时说话的沉着、果断、无私,实验成功后说话的平静;对教育家说话的激动,要认真揣摩体会,想想教育家为什么“激动”?能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了解教育家说这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的意思。

5.课后,以“这个实验,让我想到了……”为话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活动时,可让学生讲搜集到的故事,也可以谈体会。学生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等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读写例话

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一、学习这篇“读写例话”,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这篇“读写例话”有三段话。第一段用一句话告诉我们读课文时的基本要求: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多读多想”的目的是“把课文读通”。第二段以《爬天都峰》为例,讲了怎样“多读多想”。一要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多读读,多想想;二要在读完全文后,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再想想,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读通课文。第三段告诉我们,“多读多想”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多读多想”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这样做,这里不过是集中以前的体会,把“多读多想”明确地作为一种读书方法提出来。学习这篇“读写例话”,重在实践。可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的要求,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然后举个例子说一说,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阅读课文时,既要多读多想,还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把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用符号画出来,读到感人的地方,学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及时批在旁边;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

学习例话时,如果发现学生有其他好的读书方法,适时地给予鼓励。

“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适用于各类文章的阅读,因此,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经常运用,逐渐养成习惯。

积累?运用

一、读读背背

主要目的是多读多背,增加语言积累,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本次要求读背的是一首古诗。教学时先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景物;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在熟读的基础上再把它背下来。

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山东南,以山石奇秀著称。但飞来峰上无塔,灵隐山北高峰有塔,故诗题也作《登北高峰塔》。这首诗写登高远望时开阔的视野以及高瞻远瞩的胸怀,字里行间,隐见诗人不凡的抱负。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极言很高。

浮云:飘浮的云;这里意含双关,亦暗喻奸佞(nìng)的小人。

二、阅读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次阅读的是一个小故事。讲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一次在一个小岛上考察,经过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了岛上昆虫生活的特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练读,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围绕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从短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多读多想,在读懂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受到的启发。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讲笑话,评一评”。提示的第一自然段讲了笑话的作用,第二、三自然段提出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笑话,要求笑话内容有趣、健康,既能引起听的人发笑,又有一定的意思,能给人启示。

教学时先检查学生准备笑话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准备的笑话内容、多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各人都在小组内讲一讲,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讲笑话。

学生讲笑话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讲笑话的人还没有开口或讲笑话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还没有笑,讲笑话的人自己忍不住先笑了。教师此时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提出一些讲笑话的要求,如,讲的时候要做到态度活泼、大方,语言清晰、流利,语气、神态自然。

代表在班上交流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谁讲的笑话最有趣,最有意思,能给人启示。为鼓励学生,也可以授予讲得好的同学“笑话大王”称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江泽民总书记指:"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呢?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也可称为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幼儿对一切事

物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即是证明。绝大多数幼儿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也是佐证。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已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创造想象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第三个方面是创造性人格。其中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不能要求过高。 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浅论

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浅论 摘要:一个国家的旺盛发展,离不开各个民族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当代教育所需,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要。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具有创新教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浅论 一、创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的不同,就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过去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走出来,又要在课上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以真正使学生能够有创新的学习意识。 1.课堂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整个课堂还要明确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理念,只有将二者统一在一起,才能将素质教育实施渠道打开,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课堂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独立学习的目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在课上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发挥,不断挖掘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创新性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眼界大开,让学生能够多接受新鲜事物,并鼓励学生对问题进

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主张、有行动的人。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在课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上寻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自由感,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学生才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将兴趣化作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该对学生进行放宽管理,让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在课上得以放松,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课上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指责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敢于发言。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是生硬、死板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学生不仅要自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课上还要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形式可以在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当中进行,通过讨论,学生才能对知识的认知更强,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从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出发,让学生成为辩论的正方和辩论的反方,这样学生在看待问题时,才不会将思想固定在一个层次中,也不会单纯的只想到事物的一方面,只有学生全面的认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篇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 1 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 2 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5、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色: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引题质疑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质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2、讨论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生的问题,老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面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doc

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我们应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认识。 三、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要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

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 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住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我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问题时,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为了救孩子,决不丧失信心在瓦砾堆里挖了三十八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不睡觉,他连双手都被磨破了,甚至血肉都模糊了,还要实现‘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是和你在一起’的承诺,这是一个多么坚韧、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难道这样的父亲还不了不起吗?”另一个学生说:“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14个同龄的小伙伴共有的恐惧,然而只有7岁的阿曼达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母鸡》

《母鸡》 【设计说明】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镜中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当前的阅读教学要体现由“教课文”向“教课程”的转型,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训练“圈”、“写”、“问”等读书习惯。 2、体会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3、有进一步了解老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注上意思,难读的句子划起来多读几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变化 (一)揭题,初知课文。 1、我们这节课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母鸡》,读题。 2、走近老舍,介绍老舍。 出示课件:走近老舍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中国语言的巨人,他的文章富有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他的一生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感变化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划出课文中语句。

%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学生回答。(板书:看见……) 4、检查预习情况 按要求将下列词句分成两组,再读一读,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没完没了发了狂负责慈爱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勇敢可恶 下毒手一声也不哼吵得受不了消瘦挺着脖子半蹲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可恶下毒手吵得受不了发了狂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负责慈爱勇敢一声也不哼消瘦半蹲挺着脖子你发现什么(主要发现词语是有情感的,随着作者的情感的变化,所用的词语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 ( 4、指着板书,梳理情感线索。 理解“一向”。说说讨厌它的什么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如果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喜欢、感动、尊敬) 5、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去品味。 二、重点研读,感悟母鸡伟大 (一)找出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学生发言,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生齐读。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 (二)研读第5自然段,引领读书方法。 1、自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划划让你有感觉的词语。(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 2、交流。学生回答,老师随机让学生在文中划一划,写一写批注。 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案例

扬生活之风帆创课堂之精彩 ——《五彩池》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五彩池》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五彩池》这篇课文选自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课文介绍了作者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五彩池以及五彩六色的池水,同时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二、案例描述 课前指名学生回答在课文中奶奶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作者去旅游见到什么导入,使用多谋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五彩池风光图片供学生欣赏,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这样做好目的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到五彩池游览了一番似的,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 (一)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师:听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讨论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1:我找到了“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展幅地毯的宝石”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它把光辉比作宝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生2:我找到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的像盘子的,

有的像莲花的…..”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奇特,它把水池的形状比作葫芦、镰刀、盘子和莲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特等色。 师:除了课文讲到的形状外,你还能想象出五彩池有哪些形状吗?并用筒笔画画出来。 生:展示学生作品。 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神奇样子? 生1:我从这一句“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数量多。 生2:我从这一句“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母指能触到池底。”中体会到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 师:你们很会读书,找得很准确。五彩池的确很神奇。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生1:神奇的语气 生2:兴奋的语气 师:是的,我们应读出作者初见五彩池时惊讶之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次。 师:刚见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无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池水的颜色。 师:对,就是池水的颜色使作者感到惊奇。那么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 生: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 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四人小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手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非常难以改变这种现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必须改变人才培养与教育方式,才可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进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1 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2 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课型的创新。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2 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

最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教案的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

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课堂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创新 汝溪小学蒋淑华 语文课堂创新需要教师素质创新、教师观念创新、授课方法创新、学生主体创新等来实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生的灯塔,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创新很关键,如何课堂创新是教学当务之急。我认为: 1.课堂创新中教师要不断学习,边教边学,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要有真挚热烈的教育情感,感化学生内心世界,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心灵;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鼓励和接纳学生的求异创新,发挥学生特长,开启学生智慧,指引学生的人生。 2.因教取材,因材施教;小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也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避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避免满堂灌,生冷硬记、重复机械地训练;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教鞭,一支笔;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戒掉口头禅,语调不能平淡无气势;不能眼界狭窄只满足考什么就教什么,以本为本,题海大战;不能剑拔弩张地进行教学,不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不许异议,对学生高压,以惩罚代替教育。

3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相关授课内容要灵活应运,切忌生搬硬套。无论哪种语文教学方法,都要贴近教学实际,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认知评价能力;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学校倡导的“三环九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通设疑发问,引导探究,合作探究,充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4.通过“三环九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使他们成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总之,课堂创新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是为我们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服务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不能以创新来削弱或否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采取何种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适度和实用原则,而不能一味纯粹地求“新”,为了表演而表演,因此一定要发挥课堂创新的作用。 2013-6-19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促使小学语文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教学。教师创新的途径有很多,关键是要与实际情况结合,在分析创新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创新教学对于学生发展和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意义,本文就提出几点科学的教学创新方法,以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效措施 在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并且需要保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从小抓起,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现状 语文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的一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重视,获得快速发展,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但在教学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比较刻板,没有突出学科特点。教师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量,不能将教学限定在教材上,而是要将其与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好尺度,避免将语文变成社会课程。在实际教学的创新上教师没有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而是生硬地进行创新,脱离语文教学的本质,对其教学效果

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一些教师的教学创新过于重视形式。这些教师在创新时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成为教学创新的观众。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部分教师都会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学生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答案,而是依靠教师通过动画等方式展示答案,这样的创新方法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对创新的认识存在偏差。个别教师认为学生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质疑就是创新,导致原本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变成讨论课,即教师没有掌握好教学节奏,需要对教学的有效控制,无法发挥出创新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而语文是基础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其他学科。为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为国家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最关键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这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上的创新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动脑思考;并且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其理解能力;教学的创新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良好的引导,使其运用灵活的方法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其学习信心。此外,进行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形成自身独有的性格。第二,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桎梏。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与现代化社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比尾巴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shu0 du3n xi4ng bi3n qu8 zu@ 2.读字卡片:子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比尾巴”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的屐收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一、二自然段。 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提要: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以趣为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创小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理念探究性学习以人为本教育资源课程改革合作精神角色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个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笔者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应努力做好以下五点。 一、教师自身要提高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笔者认为: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 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 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 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 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 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 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才是关键,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才 是关键,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 现有效创新教学。那么,怎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创新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现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课堂大胆质疑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口若悬河地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缺陷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程序呆板、形式枯燥的教学结 果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独立阅读的能力难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 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建立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教师 更能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读懂课文才能质疑,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课堂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去创新。 二、引导学生课堂争论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课堂争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多次课堂教 学实验证明,课堂争论有很多好处。从语文角度说,争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有效的争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真切、更生动,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思 想转变,形成“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的教学局面。 三、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是最基本的训练。因为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而一般的朗读只能像咕咕咚咚朝嘴里倒矿泉水一样,过后只 能说“痛快”,到底啥滋味,那可说不准。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品味课文,体会文章之内涵, 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通过品读一次比一次有感触,一次比一次对课文 思想感情了解深,很轻松地掌握了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品出作品的内涵,品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激情,接读激趣,引读会意,分角色读创意,齐读起烘托作用,等等。学生通过品读,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情感,纷纷发表了具有创意的看法。此外,听、说、读、写是语文训 练的基本环节,教师不要因过多地讲解而挤掉朗读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 正如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才能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到枯燥文字中蕴含 的丰富意境,体验文章所写的真谛。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读,引导他们走向作品的更深去处,是语文教学升华,是培养课堂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培养学生的课堂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创新意识,让学生感觉、想象、领悟,从而理解文章 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求同而求异。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一节作文活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教师一走进教室便面带神秘地说:“我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铁锤锤蛋锤不碎’,你们信不信?”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 有的说不信,也有的说信,大家议论纷纷。我让同学们言论了好一阵后开始了实验。请一位 大力士上了讲台,只见他一锤下去,蛋就碎了。同学们纷纷说老师是骗人的。这时候,我亲 自操起了锤子,对大家说:“这位大力士没做到,我却能做到。”有同学听了,马上发表高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