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使用教材

古代文学使用教材

古代文学使用教材
古代文学使用教材

古代文学使用教材

1、《中国文学史》(1—4卷),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版

参考书目

先秦文学

著作

1、范文澜:《中国通史》

2、尚钺:《中国历史纲要》

3、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4、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7、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8、李泽厚:《美的历程》

9、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10、宗白华:《美学散步》

11、钱钟书:《谈艺录》

12、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3、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14、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

1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16、王运熙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共七卷)

17、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

18、郭预衡:《中国散文史》

1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0、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

21、王易:《词曲史》

2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3、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

24、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

25、吴调侯、吴楚才:《古文观止》

(断代研修书目见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部分)、《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高校学报(哲社版)、各省社科院学术期刊。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1979;

2、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选编《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钱志熙《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大象出版社2000年8月;

4、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5、罗根泽《乐府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

6、朱自清《古诗歌笺释三种》,上海古籍1981

7、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1998;

8、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1999;

9、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人民文学1956;

10、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人民文学1979;

11、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1962;

12、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1984;

13、龚斌校笺《陶渊明校笺》,上海古籍1996;

14、黄节注《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1958;

15、曹融南注《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1991;

16、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1984;

17、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1997;

18、莫道才主编《骈文观止》,文化艺术1997;

19、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注,人民文学1981;

20、钟嵘《诗品》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8;

21、萧统编《文选》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

2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1980;

2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5、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唐宋文学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中国历代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6、《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唐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中华书局,1975年版。

12、《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3、《唐宋诗举要》,高步瀛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著,中华书局,1965年版。

15、《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三联书店,1982年版。

16、《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唐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63年版。

18、《唐宋传奇集》,鲁迅校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19、《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0、《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1、《旧唐书》,[后晋],刘咰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版。

22、《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版。

23、《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4、《全宋词》,唐圭章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25、《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6、《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27、《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8、《苕溪渔隐丛话》,[南宋],胡仔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元明清文学

1.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01年版。

2.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话本选,吴晓铃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4.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5.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6.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7.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8.封神演义,[明]许仲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9.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10.古代白话小说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0年版。

11.古今小说,[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2.警世通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13.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4.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5.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16.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7.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镜花缘,[清]李汝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19.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21.老残游记,[清]李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2.孽海花,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3.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4.中国戏曲通史,张赓、郭汉城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25.宋元戏曲考,王国维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26.录鬼簿,[元]钟嗣成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27.元曲选,[明]臧懋循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

28.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29.元人杂剧选注,王季思等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30.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31.六十种曲,[明]毛晋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

32.西厢记,[元]王实甫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3.牡丹亭,[明]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4.清忠谱,[清]李玉著,《古本戏曲丛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35.长生殿,[清]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6.桃花扇,[清]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7.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等编,中华书局,1973年版。

38.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中华书局,1975年版。

39.近代六十家诗选,郭延礼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0.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41.纳兰词,[清]纳兰性德著,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42.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43.中国近代文学史,任访秋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4.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45.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46.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出版

47.中国文学史(上中下册)骆玉明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48.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出版

49.中国戏曲史廖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出版

50.中国戏曲史教程钮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出版

51.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出版

5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 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 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 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 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 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认为 《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 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 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

教师自编教材、讲义管理办法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规范我 校的教材管理,认真做好教材的编写、选用、更新和征订工作,更好地为 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特做以下规定 第一章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第一条教材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为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由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的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学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三基、五性”原 则,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把教材建设搞活,努力选编出质量较高、适用 面较广,符合我校特色教学的教学用书,确定教材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 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 第二条教务处下设教材科。教材科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全校教材日常的管理工作。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采购计划等主要事项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分管副处长负责,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由教材科具体负责实施。 第三条教材建设规划。根据不同阶段的各专业教材使用现状制定我校教材建设规划。为了便于教材规划和科学管理,根据我校情况将教材分为 两大类:一类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级重点教材。二类为校校协作和自编

正式出版的教材及非正式出版的自编自印教材(包括配套教材的实验、学 习指导、实习指导、教学实习大纲、补充讲义材料等)。一类教材不纳入我校自编教材规划选题范围,我校规划的选题范围只限于二类教材。 第二章教材的选用 第四条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荐、选用优秀教材和引进国外先进教材的精神,原则上应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和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 第五条新办专业如没有规划教材,可选用协编教材,或组织教师自编教材。 第六条教材的选用应形成制度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对现用教材不满意的,如教研室有更好的教材可选用者,对所选用教材应写出书面申请,简要介绍该书的特点、使用对象和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所在系(部) 审核,报教务处和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第七条教材科应建立教材资料室(设在图书馆),最大限度地陈列各学科多种版本教材样书和最新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师选用优秀教材、借鉴 和吸收多种教材的优点和精华,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章教材的编写 第八条我校应把自编教材的重点放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所编教材要有特色,并能客观反映我校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 第九条自编教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我校教学的要求,注意解决个别专业教材短缺与陈旧问题。对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或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的课程,原则上不自编,也不提倡不具编写能力的教研室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关于我国高校教材选取和更新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教材选取和更新的几点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高校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关于高校教材的选取和更新的几点建议,即慎重选取教材,客观评价教材,灵活适时地补充丰富教材内容,经常关注相关新书的出版情况。 教材选取教材更新实用性教材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深入教学政革、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教育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首先要面向世界和未来。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出版混乱,品种繁杂;粗编滥著现象严重;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不强;重编著,轻选用等。面对这些问题,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如何选取教材,选到一本自认为“好”教材之后是否长期使用而不更新,这一点应该引起高校教师们的思考。 下面是几则常见现象: 1.大学里辛辛苦苦读了4年,求职时却发现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只能自掏腰包、花费上万元到校外培训班“回炉”。这类“学不能用”或者“学不够用”的尴尬处境颇为普遍。 2.“我是1980年上的大学,当时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前两年我又看到了大学的计算机教材,发现20多年前我学过的课本还在用”。对于几个月就出现技术更新的IT行业来说,计算机专业教材的“20年不变”更让人们颇为吃惊。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委员2007年3月13日在政协小组讨论会发言时指出,我国大学“关门办学”、跟不上时代的现象严重,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进展。“我曾经看到一些大学教材,竟然还在用上个世纪40年代的资料。我当年就是用的这种教材,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内容都没有变化。”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那些为人师表者,与时俱进、根据知识的更新不断修订教材,本不是什么难事,但一些大学教材为什么60多年没有变化?这不能不引发笔者的诸多猜想。 首先,一些大学教材之所以60多年没有变化,正如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委员所言:多年来,我国大学是一个“独立小王国”,是“象牙塔”,奉行的是“关门办学”路子,与外界几乎“隔绝”,所以其办学宗旨、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进展。 其次,长期以来,受产业化的影响,大学的教育功能退化,而商业气息浓厚。比如,当前一些高校普遍重视的是忙于跑银行贷款,大兴土木扩建校园,至于更新教材,让学生学习最前沿、最先进的知识,则是被“遗忘的角落”,无人过问。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高校教材管理系统

高校教材管理系统 一(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新教材不涌现,老教材改版修订的周期越来越短,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多年的扩招,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各校专业设置也因适应市场需要而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而对教材的需求量和使用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使得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学科杂、教材品种多、数量大、新老教材难以衔接、库存积压快速增加、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为获取有效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教材选用计划的制定、订购、进货、入库、发放、收费、统计、信息收集和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进程中,其周期过长使得教材的选用和淘汰等明显滞后于知识、技术的发展和教材本身版本的更新。这种状况不但与现实高校教材管理的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并且也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此,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目前都想拥有一套方便高效的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流通,通过正确的统计分析,使教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实现教材管理的全面自动化。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专业和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材管理变成了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普及,开发出一套科学化的高校教材管理系统尤为迫切,教材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提高高校教材管理效率,为教材管理人员创造一个更人性化、规范化、多功能的管理平台。 二(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材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材管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出版物市场调研期末大作业 ●项目名称:北京16所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研 ●小组成员:温才妃(版03-2班,036010208) 于金英(版03-1班,036010103) 高婷(版03-1班,036010104) ●院系/年级/专业:出版传播管理学院03级编辑出版专业●指导教师:李军

●调查背景: 随着高校教材采买的自主放开,教材书价的上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在学校订购教材,使得教材市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大学生不再把买教材当作通过考试的必须举措,另一方面教材本身价格过高、编写质量不高、更新过慢,而买方和卖方各持己见,缺乏沟通和理解。 调查围绕北京高校教材的使用情况,发掘高校教材购买政策放开后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深入几所有代表性的北京高校,对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他们对该话题的看法。 ●调研目的: 本次北京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大学生的教材消费现状、消费心理、教材的使用价值及对二手书的认可程度等方面。 我们希望借此增强在校大学生对教材购买的重视程度,强调他们的物有所值的意识,重视购买正版图书的意识。同时,我们希望此次调查或多或少为教材市场的整顿、教材的采买渠道、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数据,推动高校教材市场的改革。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初拟在学院路及我校附近的高校,大致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6所学校。调查对象为这些学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本科生为主。 这样的安排考虑了地理因素,它们位于北京高校的密集区或是离我校较近;这些学校或是中国高校的代表或在某些学科建设上有突出的建树;这些学校有部分拥有自己的出版社,甚至已经形成某些学科的品牌出版;这些学校的学生阅读率较高,而且这些学校有的有二手书店,或者是在校园内定期举行书市卖二手书。 ●调查内容: 调查表分个人信息和问题两部分内容,我们必须从中获悉被调查者的学校、教材的获取渠道、教材的利用价值、二手教材的采买。 个人信息部分填写调查人的学校、年级、学科,有助于调查的分类解析、细节把握。 问题部分共11小题,其中10道选择题(包括多项选择),1道排序题。问题一方面涉及到大学生所使用教材来源渠道、使用情况、代替因素,通过这些分析高校教材的使用现状;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大学生二手教材的购买经历、主要原因、购买渠道、要求及占其使用教材的比例来分析购买二手教材是否会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趋势,对二手教材市场进行大胆推测。我们希望借此类预测性题目,广集同学们的观点,提醒教材出版市场重视二手教材市场的发展对其冲击。多媒体课件能否代替教材,是对大学生追逐考试重点忽略课程细节的假设,是对图书出版中相应出版随堂课件这一现象发展态势的猜想,也是对电子出版物能否代替纸质图书的判断。 ●调查的方针和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实地调查的原则,与被调查者做一对一调研,防止一人填写多卷的现象,防止夸大数据,提高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强调真实准确性。对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常识性的核实,即有无该学校该学科等; 我们在调查中采取了非概率抽样中的街头拦访和网络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同类调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深入到这16所高校中,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拦访,能够保证这16所高校中每个学生都有中选的机会,同时能够保证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使我们这次调查能够有一定的意义。网络调查是利用互联网作为技术载体和交换平台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调查中是以发送电子邮件和QQ聊天的方式进行。采取这样的的调查方法速度快,成本低廉。在16所高校中,拟发850份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

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出版物市场调研期末大作业 ● 项目名称:北京16 所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研 ● 小组成员:温才妃(版03-2 班,036010208) 于金英(版03-1 班,036010103) 高婷(版03-1班,036010104) ● 院系/年级/专业:出版传播管理学院03级编辑出版专业● 指导教师:李军

●调查背景: 随着高校教材采买的自主放开,教材书价的上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在学校订 购教材,使得教材市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大学生不再把买教材当作通过考试的必须举措,另 一方面教材本身价格过高、编写质量不高、更新过慢,而买方和卖方各持己见,缺乏沟通和理解。 调查围绕北京高校教材的使用情况,发掘高校教材购买政策放开后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深入几 所有代表性的北京高校,对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他们对该话题的看法。 ●调研目的: 本次北京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大学生的教材消费现状、消费心理、教材的使用 价值及对二手书的认可程度等方面。 我们希望借此增强在校大学生对教材购买的重视程度,强调他们的物有所值的意识,重视购买 正版图书的意识。同时,我们希望此次调查或多或少为教材市场的整顿、教材的采买渠道、教材的 编写提供一些数据,推动高校教材市场的改革。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初拟在学院路及我校附近的高校,大致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 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石油化工学院16所学校。调查对象为这些学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本科生为主。 这样的安排考虑了地理因素,它们位于北京高校的密集区或是离我校较近;这些学校或是中国高 校的代表或在某些学科建设上有突出的建树;这些学校有部分拥有自己的出版社,甚至已经形成某 些学科的品牌出版;这些学校的学生阅读率较高,而且这些学校有的有二手书店,或者是在校园内 定期举行书市卖二手书。 ●调查内容: 调查表分个人信息和问题两部分内容,我们必须从中获悉被调查者的学校、教材的获取渠道、教 材的利用价值、二手教材的采买。 个人信息部分填写调查人的学校、年级、学科,有助于调查的分类解析、细节把握。 问题部分共11小题,其中10道选择题(包括多项选择),1道排序题。问题一方面涉及到大学生所 使用教材来源渠道、使用情况、代替因素,通过这些分析高校教材的使用现状;另一方面通过调查 大学生二手教材的购买经历、主要原因、购买渠道、要求及占其使用教材的比例来分析购买二手教 材是否会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趋势,对二手教材市场进行大胆推测。我们希望借此类预测性题目, 广集同学们的观点,提醒教材出版市场重视二手教材市场的发展对其冲击。多媒体课件能否代替教材,是对大学生追逐考试重点忽略课程细节的假设,是对图书出版中相应出版随堂课件这一现象发 展态势的猜想,也是对电子出版物能否代替纸质图书的判断。 ●调查的方针和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实地调查的原则,与被调查者做一对一调研,防止一人填写多卷的现象,防止 夸大数据,提高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强调真实准确性。对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常识性的核 实,即有无该学校该学科等; 我们在调查中采取了非概率抽样中的街头拦访和网络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同类调查中普遍采 用的方法。我们深入到这16所高校中,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拦访,能够保证这16所高校中每个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秦汉文学教案 --------------------------------------------------------------------------------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 《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 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 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 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讲授。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 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 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士子之出路也只能是到各州郡“打秋风”、做幕僚,依附地方官僚或地方势力。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提要: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从浪漫到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P134] 汉代文学主要样式——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诗歌三大类。 汉代文人的大致情况——西汉初文人多有战国纵横家脾气;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文人大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