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4个单选+1个材料分析,共22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4个单选+1个材料分析,共22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4个单选+1个材料分析,共22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4个单选+1个材料分析,共22分)

科目一: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从教育观方面评析(提高个性创两全,学习过人)

1、素质教育基本内涵:(5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一般以单选出题);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2、新课改教学观:(4点)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讲:学生观

从学生观方面评析(两独一发加两全)

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点,需要扩展到具体的点上)

1、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学生是完整的人;(基本不考)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发现学生独特性,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需要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

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发展的主体;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学生的想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主管能动性)

3)学生是责权主体;(引导学生学习,保护学生权利)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考点)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潜力能向好的方面发展能获得成功)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会犯错误,需要容错教育)

补充2点:(无需扩展)

4、促进全面发展;

5、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讲:教师观

从教师观方面评析(促放建研,你它我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4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4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你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它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我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他

材料分析答题模板:首先表明自身对材料的观点(记分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符合哪些点(多写不扣分),最后总结(记分点)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1月自考药物分析试题

2010年1月自考药物分析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药物分析试题 课程代码:03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欧洲药典的英文缩写为( ) A.Ph Int B.Ph.Eup C.BP D.JP 2.药物中铁盐检查的意义( ) A.考察对有效物质的影响,因其可能会加速药物的氧化和降解 B.考察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杂质 C.考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可以考核生产工艺是否正常和反映药物的纯度水平 3.砷盐检查中,为了除去供试品中可能含有的微量硫化物的影响,在导气管中需填装蘸有下列何溶液的药棉?( ) A.硝酸铅 B.硝酸铅加硝酸钠

C.醋酸铅 D.醋酸铅加醋酸钠 4.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中国药典》(2005)规定采用( ) A.TLC法 B.GC法 C.HPLC法 D.容量分析法 5.下列哪项不是药物中的杂质?( ) A.无治疗作用的物质 B.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物质 C.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制剂中的辅料 6.下列关于定量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LOD表示 B.以信噪比(3∶1)来确定最低水平 C.以“%”表示 D.定量限的最低测得浓度应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 7.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时的依据(原理)为( ) A.阿司匹林酯键水解,消耗氢氧化钠 B.阿司匹林酯键水解,消耗盐酸 C.羧基的酸性,可和氢氧化钠定量地发生中和反应 D.水解后产生的醋酸和水杨酸消耗氢氧化钠

8.双相滴定是指( ) A.双步滴定 B.水和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的滴定 C.水和乙醇中的滴定 D.非水滴定 9.巴比妥类药物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绿色的是( ) A.戊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硫喷妥钠 D.苯巴比妥 10.β—内酰胺抗生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最不稳定的部分是( ) A.噻唑环 B.噻嗪环 C.内酰胺环 D.芳环 11.碘量法或汞量法测定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时,因其中含有降解产物而干扰测定,消除的方法为( ) A.改换其他测定方法 B.做空白实验 C.作对照实验 D.做回收试验 12.加氢氧化钠煮沸有乙醇生成,加碘试液加热即生成黄色沉

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含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_正文、附录、引索四部分组成。 2.目前公认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法规有 GLP、GMP、GSP、GCP。 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 4.药物分析主要是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知的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所以,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性学科。 5.判断一个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三者_鉴别、检查、含量测定_的检验结果。 6.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_ 合理、有效、安全_、的重要方面。 二、选择题 1.《中国药典》从哪年的版本开始分为三部,第三部收载生物制品,首次将(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 (A)1990版 (B)1995版 (C)2000版(D)2005版 (E)2010版 2. 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有关药品质量的技术要求文件的标识代码是() (A)E(药品有效性的技术要求) (B)M(药品的综合技术要求) (C)P (D)Q (E)S (药品安全性的技术要求) 3.《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可用()表示。 (A)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D)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E)GCP 4.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为() (A)2000年版 (B)2003年版(C)2010年版 (D)2007年版 (E)2009年版 5.英国药典的缩写符号为()。

职业理念之三观

职业理念之三观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2010年1月自考药物分析考试真题试题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药物分析试题 课程代码:03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欧洲药典的英文缩写为( ) A.Ph Int B.Ph.Eup C.BP D.JP 2.药物中铁盐检查的意义( ) A.考察对有效物质的影响,因其可能会加速药物的氧化和降解 B.考察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杂质 C.考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可以考核生产工艺是否正常和反映药物的纯度水平 3.砷盐检查中,为了除去供试品中可能含有的微量硫化物的影响,在导气管中需填装蘸有下列何溶液的药棉?( ) A.硝酸铅 B.硝酸铅加硝酸钠 C.醋酸铅 D.醋酸铅加醋酸钠 4.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中国药典》(2005)规定采用( ) A.TLC法 B.GC法 C.HPLC法 D.容量分析法 5.下列哪项不是药物中的杂质?( ) A.无治疗作用的物质 B.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物质 C.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制剂中的辅料 6.下列关于定量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LOD表示 B.以信噪比(3∶1)来确定最低水平 C.以“%”表示 D.定量限的最低测得浓度应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 7.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时的依据(原理)为( ) A.阿司匹林酯键水解,消耗氢氧化钠 B.阿司匹林酯键水解,消耗盐酸 C.羧基的酸性,可和氢氧化钠定量地发生中和反应 D.水解后产生的醋酸和水杨酸消耗氢氧化钠 8.双相滴定是指( ) A.双步滴定 B.水和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的滴定 C.水和乙醇中的滴定 D.非水滴定 9.巴比妥类药物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绿色的是( ) A.戊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硫喷妥钠 D.苯巴比妥 10.β—内酰胺抗生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最不稳定的部分是( )

药物分析第七版习题及部分答案(1)

第一章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基本概念 药物( drugs) 药品( medicinal products)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药品特性是 (二)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的内涵包括: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和品质要求三个方面,药品在这三方面的综合表现决定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凡例( general notices)、正文( monograph。)、附录(appendices) (三)药品标准制定与稳定性试验 药品稳定性试验的目的,稳定性试验包括 (四)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五)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使药品质量控制和保证要求从质量设计(Quality by Design)、过程控制( Quality by Process)和终端检验(Quality by Test)三方面来实施,保障用药安全。 (六)注册审批制度与ICH ICH协调的内容包括药品质量(Quality,以代码Q标识)、安全性(Safety,以代码S 标识)、有效性(Efficacy,以代码E标识)和综合要求(Multidisciplinary,以代码M 标识)四方面的技术要求。 三、习题与解答 (一)最佳选择题 D 1.ICH有关药品质量昀技术要求文件的标识代码是 A.E B.M C.P D.Q E.S B 2.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A 3.盐酸溶液(9→1000)系指 A.盐酸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 B.盐酸1. 0ml加甲醇使成l000ml的溶液 C.盐酸1. 0g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 D.盐酸1. 0g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 E.盐酸1. 0ml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 D4.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 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A. ~ B. 1. 6 ~2. 4g C. 1. 45~2. 45g D. 1. 95 ~2. 05g E. 1. 96 - 2. 04g D 5.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A. 6.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疏松原料药在开口容器中摊成薄层的厚度应 A. >20cm B.≤20cm C.≤l0cm D. ≤5cm E.≤l0mm E 7.下列内容中,收载于中国药典附录的是 A.术语与符号 B.计量单位 C.标准品与时照品 D.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 E.通用检测方法 E 8.下列关于欧洲药典(E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EP在欧盟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B.EP不收载制剂标准 C.EP的制剂通则中各制剂项下包含:定义(Definition)、生产(Production)和检查( Test) D.EP制剂通则项下的规定为指导性原则 E.EP由WHO起草和出版 (二)配伍选择题 A. SFDA 下列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 D 9.荮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E 10.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1—13J A.溶质lg( 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B.溶质lg( ml)能在溶剂1-不到l0ml中溶解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第三章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月考试《药物分析》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奥鹏】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月考试《药物分析》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微信:openchen88 (注明身份)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63.8051修约后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A、63.80 B、63.83 C、63.84 D、63.82 E、63.81 正确答案:E 第2题,需检查游离生育酚杂质的药物为) A、地西泮 B、异烟肼 C、维生素丙磺舒 D、丙磺舒 E、甲芬那酸 正确答案:C 第3题,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含量时,采用的溶剂为) A、甲醇 B、丙酮 C、乙醚 D、环己烷 E、氯仿 正确答案 第4题,可用异烟肼比色法测定的药物是) A、醋酸地塞米松 B、雌二醇 C、庆大霉素 D、炔雌醇 正确答案:A 第5题,氨苄青霉素可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酸性染料比色法 B、双相滴定法 C、HPLC D、亚硝酸钠滴定法 E、钯离子比色法 正确答案:C 第6题,下列检查中不属于注射剂特殊检查的是) A、不溶性微粒 B、碘值 C、酸值 D、皂化值 E、装量差异 正确答案:E 第7题,四环素可采用的鉴别方法为) A、三氯化锑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硝酸反应 D、与2,6-二氯靛酚反应 E、硫色素反应 正确答案:B 第8题,下列鉴别试验中属于司可巴比妥钠的鉴别反应是) A、硝酸钠反应 B、硫酸反应 C、戊烯二醛反应 D、二硝基氯苯反应 E、与高锰酸钾的反应 正确答案:E 第9题,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释放度)检查的作用是) A、为药物分析提供信息 B、丰富质量检验的方法 C、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丰富质量检验的内容 E、是重量差异检验的深化和发展 正确答案:C

药物分析A卷及答案

天津医科大学学年一学期 药学、制剂专业药物分析课程考试及答案(卷)一、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杂质限量: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在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填空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反应有银镜反应、铜盐反应。适用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 .药物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溴量法可用来测定含有双键、酚羟基结构的药物。 .中国药典(版)测定维生素含量采用的是三点校正法。 .的中英文全称分别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钯离子比色法可用于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其依据是该类药物结构中含有。 .区分巴比妥与含硫巴比妥可采用铜盐反应和紫外检测。 .的英文全称为。 .对法进行准确度考查时,回收率一般为;容量分析法的回收率一般为。 .绿奎宁反应可用于位含氧喹啉衍生物的鉴别,例如奎宁。 .阿司匹林片剂(中国药典版),采用的是双步滴定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制剂中水杨酸和酸性稳定剂的干扰。 .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有机碱药物常用的滴定剂是高氯酸,常采用的溶剂是醋酸,常用的指示剂是结晶紫,硫酸根的干扰可通过计算方法消除,在非水介质中硫酸根呈一级电离。.芳酸的碱金属盐的药物可用双相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链霉素鉴别的特征反应式麦芽酚反应,其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是坂口反应。 .用戊烯二醛反应鉴别异烟肼是针对结构具有γ或β位被羧基衍生物取代的吡啶 .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检查室利用水杨酸具有酚羟基,可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盐反应呈紫色。 .中国药典版规定中两个分析物分离度应符合要求是指大于或等于. .阿司匹林特殊杂质检查中溶液澄清度检查是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此类不溶物包括:苯酚、水杨酸苯酯、醋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 三、选择题(括号内有答案) . 某一药品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对该药品中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加水过滤后,依法检查 . 加氯仿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 . 加乙酸乙酯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经炽灼后,依法检查 . 某一药品有色,对该药品中的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加焦糖,调色后,依法检查 加标准比色液,调色后,依法检查 经过化学反应,使药品褪色后,依法检查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讲课讲稿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观: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核心部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发展、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成为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时代特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纵向——幼儿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横向——普通、职业教育 《决定》的产生标志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1999.6.29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和态度 (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②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③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中 ④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⑤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对象、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能力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 概念: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道德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在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②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根本属性:以人为本。 (五)中学生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自控能力较差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 B.教师 C.校长 D.教务主任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专门化职业 D.专门化职业 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 B.培根 C.卢梭 D.拉萨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 B.心理医生 C.管理者 D.传道者 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药物分析及答案完整版

药物分析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药物分析模拟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B1. 从何时起我国药典分为两部 A. 1953 B. 1963 C. 1985 D .1990 E. 2005 E2. 药物纯度合格是指 A. 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 B. 符合分析纯的规定 C. 绝对不存在杂质 D. 对病人无害 E. 不超过该药物杂质限量的规定 D3. 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 A. 水-乙醇 B. 水-冰醋酸 C. 水-氯仿 D. 水-乙醚 E. 水-丙酮C4. 各国药典对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HPLC法,主要原因是 A. 它们没有紫外吸收,不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B. 不能用滴定法进行分析 C. 由于“其它甾体”的存在,色谱法可消除它们的干扰 D. 色谱法比较简单,精密度好 E. 色谱法准确度优于滴定分析法 D5. 关于中国药典,最正确的说法是 A. 一部药物分析的书 B. 收载所有药物的法典 C. 一部药物词典 D. 我国制定的药品标准的法典 E. 我国中草药的法典 B6. 分析方法准确度的表示应用 A. 相对标准偏差 B. 回收率 C. 回归方程 D. 纯精度 E. 限度 B7. 药物片剂含量的表示方法

A. 主药的% B. 相当于标示量的% C. 相当于重量的% D. g/100ml E. g/100g C8.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 A. 澄明度 B. 重(装)量差异 C. 崩解时限 D. 主药含量 E. 含量均匀度 B9. 下列那种芳酸或芳胺类药物,不能直接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A. 水杨酸 B. 苯甲酸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乙酰氨基酚 E. 贝诺酯 C10.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时,滴定前加入丙酮是为了 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 消除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D. 有助于指示终点 E. 提取出维生素C后再测定 A11. 色谱法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峰面积 B. 保留时间 C. 保留体积 D. 峰宽 E. 死时间 C12. 酰胺类药物可用下列哪一反应进行鉴别 A. F e Cl 3 反应 B. 水解后.F e Cl 3 反应 C. 重氮-化偶合反应 D. 重氮 化反应 E. 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 E13. Kober反应比色法可用于哪个药物的含量测定 A. 氢化可的松乳膏 B. 甲基睾丸素片 C. 雌二醇片 D. 黄体酮注射液 E. 炔诺酮片 C14. 异烟肼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 水杨醛 B. 肾上腺素酮 C. 游离肼 D.苯甲酸 E.苯酚 C15. 下列哪种方法是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砷盐检查方法 A. 摩尔法 B. 碘量法 C. 白田道夫法 D. Ag-DDC E. 契列夫法 B16. 可用亚硝酸钠溶液滴定的药物为: A. 维生素E B. 普鲁卡因 C. 水杨酸 D. 尼可刹米 E. 奋乃静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药物分析习题及答案

药物分析习题集 本习题为2005版药典支持,2010版药典增订和增修部分请自行参照说明:为缩短篇幅,大多数的问答题和简答题的答案只给出了答题要点。红字是答案。 (如有错误,请指正) 第一章药典概况(含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 4.药物分析主要是采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知的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所以,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性学科。 5.判断一个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_鉴别_、_检查_、_含量测定三者的检验结果。6.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_安全_、_合理_、_有效_的重要方面。二、选择题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D )表示。 (A)USP (B)GLP (C)BP (D)GMP (E)GCP 2.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 D ) (A)六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B)八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C)九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D)七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包括巴比妥类药物、芳酸及其酯类药物、芳香胺类药物、杂环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甾体激素类、抗生素类) (E)十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3.《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C )表示。 (A)GMP (B)GSP (C)GLP (D)TLC (E)GCP 4.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为(2010版 ) 7. GMP是指( B) (A)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C)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E)分析质量管理 8.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规定,评价一个药品的质量采用( A ) (A)鉴别,检查,质量测定 (B)生物利用度 (C)物理性质 (D)药理作用 三、问答题 1.药品的概念?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答: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特殊商品。

最新执业药师药物分析习题1

药物分析 1、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A )。 A.折射 B.黏度 C.荧光 D.旋光度 E.相对密度 2、药典所指的“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B A.百分之一 B.千分之一 C.万分之一 D.十万分之一 E.百万分之一 3、最新版药典USP( B )。 A.第24版 B.第26版 C.2000年版 D.第14改正版 E.第4版 4、计量器具是指( D )。 A.能测量物质量的仪器 B.能测量物质量好坏的仪表 C.评定计量仪器性能的装置 D.能用以满面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E.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 5、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中,压力为(C )。 A.mm B.mL C.Pa D.cm-1 E.kg/m3 6、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 系的密切程度( C )。 A.检测限 B.定量限 C.相关系数 D.回归 E.精密度 7、具有统计规律,通过增加 平行试验次数可以减少误差 ( E )。 A.精密度 B.准确度 C.定量限 D.相对误差 E.偶然误差 8、鉴别是( B )。 A.判断药物的纯度 B.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 C.判断药物的均一性 D.判断药物的有效性 E.确证未知药物 9、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 单位名称与符号中,体积为 ( B )。 A.mm B.mL C.Pa D.cm-1 E.kg/m3 10、mp( D )。 A.百分吸收系数 B.比旋度 C.折光率 D.熔点 E.沸点 11、6.5349修约后保留小数 点后三位( A )。 A.6.535 B.6.530 C.6.534 D.6.536 E.6.531 12、对照品( E )。 A.用作色谱测定的内标准物 质 B.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 C.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 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 的标准物质 D.浓度准确已知的标准溶液 E.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 定的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 算后使用) 13、比旋度是指( A )。 A.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 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 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B.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 过长1cm,且含1g/mL旋光物 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C.在一 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 1dm,且含1%旋光物质的溶液 时的旋光度 D.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 过长1mm,且含1mg/mL旋光 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E.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 过长1dm,且含1mg/mL旋光 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14、避光并不超过20℃ ( E )。 A.阴凉处 B.避光 C.冷处 D.密闭 E.凉暗处 15、“药品检验报告书”必须 有( 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