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 三次工业革命 https://www.doczj.com/doc/5b849923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考测点三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考点扫描] 1.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 3.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4.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5.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详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1).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2)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3)德国人西门子制成第一辆有轨电车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制成三轮汽车.(5)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6)有线电报,有线电话的发明成功.(7)意大利马可尼制造出无线电通讯设备,并于1899年在英 国向法国发报成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2)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4)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竞争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5)更加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和基础。 四、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次数时间主要标志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中,前提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条件(口诀) ①政治: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 ②市场:殖民扩张,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雇佣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传统经验技术积累 ⑤资金: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挣外元,鸡厂捞金(政治外国原料)(技术市场劳动力资金) 第二次工业革命 民族资本注意的短暂春天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 二、基本史实(关键词) 珍妮纺纱机水利蒸汽机蒸汽机车轮船煤动力 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工业革命开始。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雇佣工人) 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英法美结束,日俄开始)19世纪中后期 三、影响(※※) 4对关系1个核心 政治关系:资本主义封建势力发展经济,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经济关系:农业工业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重要。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城市化进程 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变革,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世界关系:欧美亚非拉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市场、原料) 传播先进的生产和思想方式 核心:(※※※)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经济: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政治: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便捷。

例1.(2010·天津卷)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旧)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 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第一题中,机器制造机器一般就是指大机器生产,取代并不代表消失,只 是说明主体是机器生产,而并不是说手工工场的消失。 10.(2010?汕头模拟)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 万英镑) 年份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数据数源: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据上表,导致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1688年到1831年的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中,第一产业农业增长了4倍,第二、三产业增长了10倍左右,尤其是第二产业——工矿建筑增长幅度最大,联系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些变化都是工业革命的发生引起的。 (2009?浙江高考)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前提制度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 民主制形成潮流 立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 背 景条件 资金 技术 劳动 力 市场 资源 环境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积累 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密结合 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主要成就 新兴产业 主要特点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组织形 式 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经济思想 生活方式 世界市场 影 世界经济格局 响世界政治形 势消极影响 对中国 科技未在中国附 发展的原因

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 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 ( 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 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 前 有真正结合; 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 程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 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 缓慢; 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 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 代” 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 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 高速 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 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 业 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 化 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 等 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 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 工 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 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 区 厂” 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 形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 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 效应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 的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 动、 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至 70 年 代, 经济:近代工业产生;被迫卷入 “新政”和预备立宪。 我国的科技取得了举世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 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 目的成就; 随着改革开 放的 步解体。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 进行,中国的科技结出累 累 思文: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 步瓦解;社会生活变迁。 果实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思文: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 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 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新篇》。 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的根本目的是维 政局动荡, 如内战;建国 后, 实行专制统治; 对外实行闭关锁 没有发展科技的和平环 境, 护封建统治;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中 国政策; 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 帝 国 主义 的敌 视和 封 锁; 国强大,通过发动战争和输出资本掠 变化 “左”倾错误的影响 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 ★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 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检测题】 1、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飞梭 C.改良蒸汽机 D.火车机车 2.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国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3.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无关的是()

工业革命 (作业)

工业革命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些发展() 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 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 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 D[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D 项正确。] 2.(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1775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项正确。] 3.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 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 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 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课程教案设计

2009级历史一班 学号:0903015 姓名:胡景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必修2)】(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3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27分钟)

欧美的工业革命含解析北师大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九) 欧美的工业革命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些发展( ) 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 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 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 D[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D项正确。] 2.(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1775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 ) 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项正确。] 3.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 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 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 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 C[根据材料信息“1811年”“手工织祙工捣毁袜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故C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 1765-1840 ) 19 世纪 70 年代(1870 )-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 政治前提17 世纪英国较早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 使用能源煤电力,石油 使用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主要发明成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①爱迪生(美)发明电灯 果(成就)②瓦特(英)改良蒸汽机②卡尔·本茨(德)发明汽车 ③富尔顿(美)发明汽船③莱特兄弟(美)发明飞机 ④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④贝尔(美)发明电话 市场先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 新兴部门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电力)开始 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 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发明者身份熟练的工匠、技师科学家、工程师 特点许多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以电力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自然技术尚未真正融合;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 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在轻工业。密结合起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 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给社会带来使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从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的根本变化本巩固了资本阶级政权。国主义阶段 改良蒸汽机普遍应用,促进社会生产飞跃发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使用促进近 影响(发明)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了交通运输事业的更大发展,极 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 活深刻变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电 气化。 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创新型国家道路。我们要学习科学家 与发明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