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三篇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三篇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三篇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三篇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

三篇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态,应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辨认、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第1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精准扶贫基本知识问答:精准扶贫知识要点11、现状“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1系列困难仍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依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散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量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散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僻山区,不管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很多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大众的诉求看,日趋显现多样化。1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良生态环境、提多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常常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一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虽然中国获得了举世注视的发展成绩,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部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1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应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1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产生机理、演变特点及散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计划的重要根据。____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急,“不容1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1系列“超凡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获得看得见的成效。

3、6个精准

“我们重视抓6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4、4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缘由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5、5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1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1批,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1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1批,通太低保政策兜底1批。”

6、10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很多,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缘由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6个精准、4个施策、5种渠道,10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困是1种系统性弊端,深入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医治,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大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其中,精确辨认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1村贫,哪1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1战役”。2014年全国共鸣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行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7、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动的大扶贫格局,构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一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很多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1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气力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气力互为支持,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惟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弄对症下药、靶向医治,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1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常常多依赖于行政气力,弄大水漫灌、1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大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首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应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8、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5级1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但是,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份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动扶贫县考核、束缚、退出3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束缚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制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分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嘉奖办法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