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七十二名泉介绍

1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之冠。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有“温泉”、“瀑流泉”、“槛泉”等名称。“趵突”之名始见载于北宋文学家曾巩《齐州二堂记》。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泉水恒温18℃,最大涌水量达16.2万立方米/日,是城区涌水量最大的泉。三股泉水从地穴喷涌而出,雪浪腾空,声若雷鸣,其景观奇秀而壮美。北郦道元《水经注》载其“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元代孟頫有诗赞之曰:“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趵突腾空”被古人列为历城八景之一。历代雅士如曾巩、辙、元好问、养浩、攀龙、蒲松龄等多有题咏。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先后题字撰诗,刻石立碑。趵突泉水质清洌甘美,相传乾隆皇帝品尝后以为胜过玉泉水,封其为“天下第一泉”。泉畔有观澜亭、泺源堂、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双御碑等胜景。

2金线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1956年扩建公园时发现。泉水盛时自池底两边涌出,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成一条水纹,漂浮移动,下宛如金线,故名。其西约20米处有老金线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即有描述,曾巩亦有诗咏之曰:“玉甃常浮灝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3皇华泉

皇华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名取自《诗经·小雅·皇华》篇,《毛诗小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后遂以“皇华”代指使臣。晏璧《皇华泉》诗赞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者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4柳絮泉

柳絮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以泉沫纷翻如柳絮飘飞而得名。相传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畔,清任宏远有《柳絮泉访易安故宅诗》咏之。

5卧牛泉

卧牛泉位于趵突泉东北。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相传东晋侃葬其父于牛眠之地,后位极人臣,后世遂以卧牛之地为福地,故名。晏璧有诗咏之曰:“昔闻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

山遗迹胜,秋风禾黍满虞田。”

6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清照纪念堂前。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名取自《世说新语·排调》之“漱石枕流”一典。水自池底及池壁不断涌出,形成串串水泡,池水由南壁漫石溢出。相传宋代女词人清照少年时在此掬水梳妆、吟诗填词,其词集即题名为《漱玉词》。

7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清照纪念堂东。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以北宋末年抗金英雄关胜战马奋腾、刨地出泉之传说而得名。

8无忧泉

无忧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传说饮此水可解忧消愁,故名。晏璧诗句云:“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9石湾泉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因巨石驳岸,状如水湾,泉池呈不规则形,故名。

10湛露泉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水清湛如晨露,故名。

11满井泉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池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四季涌泉,盈溢井口,故名。

12登州泉

登州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传说其水脉暗通东海边的登州,故名。套小池,亦为长方形,泉水由小池溢出,沿四壁而成水帘状,泄入大池。

13杜康泉

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原名北煮糠泉,后人因其名不雅而易名杜康泉,相传杜康乃制酒之祖师,盖取其水质清洌可酿美酒之意也。泉池自然石缀岸,南侧连一井形泉池,池上建彩亭,额悬“杜康泉”木匾。

14望水泉

望水泉位于趵突泉迤西万竹园。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水北流成溪,穿墙绕屋,过桥环亭,岸石嶙峋。万竹园,明代称通乐园,为大学士殷士儋所筑。清初著名诗人王苹曾在泉畔典屋而居,因此泉在金《名泉碑》中列第二十四位,故将其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其诗集亦题为《二十四泉草堂集》。清代诗人董芸有诗咏之曰:“阁老亭荒望水边,赤霞山色落窗前。诗人酷爱‘王黄叶’,占断西郊廿四泉”。

15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泉城路珍珠泉大院。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畔有南珍珠泉,故又名北珍珠泉。珍珠泉大院明代为德王府,清代为巡抚衙门,现为省人大常委会驻地。泉池于1980年重新整修,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240平方米,池岸以青石垒砌,环以汉白玉雕花栏杆。池底遍布泉眼,水泡自泉眼成串涌出,此起彼伏,时断时续,忽聚忽散,忽急忽缓,日光映照,如喷万斛珠玑,故名。池水一澄如璧,锦鳞嬉游。绕岸古树垂阴,怪石嶙峋;其南有水榭俯临,如鹏展翅。泉水由玉带流,经百花洲注大明湖,溪流潺湲,柳怡情。元初知府荣曾于泉畔筑白雪楼,“白云雪霁”被古人列为历城八景之一。

珍珠泉久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金代雷渊、明代晏璧、边贡、攀龙,清代蒲松龄等皆留有脍炙人口的诗文。清康熙皇帝赋有《观珍珠泉》诗并亲题“作霖”二字;乾隆皇帝赋《珍珠泉》诗并书丹,其碑今仍立于泉之北岸。

16散水泉

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清代巡抚大堂东南侧。金、明两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池呈方形,石砌,围以石栏。古时水盛,汩汩奋涌,水流回旋,聚而复散,故名。水色澄碧空明,须眉可辨;天光云影,红亭绿柳,倒映其中。

17溪亭泉

溪亭泉位于珍珠泉东,又名王氏溪亭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池为自然石砌岸,石上镌近代书法名家王讷所题“溪亭泉”三字。泉畔溪水潺湲,溪上原有王氏溪亭,故名。宋清照有《如梦令》词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濋泉

濋泉位于珍珠泉东。清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清康熙七年(1668年)发现并筑泉池,著名诗人朱彝尊据《尔雅·释水》“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定名为濋泉,意为由济水潜流而成泉。池壁镌篆书“濋泉”二字,为近代书法家王讷所书。

19濯缨泉

濯缨泉又名濯缨湖,俗称王府池子,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取《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而命名。清道光《府志·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今在院署(清巡抚衙署,即今珍珠泉大院)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巷,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今泉池乃重修,周边泉水众多,涌流成河,小桥曲巷,绿柳飘拂,到处可见清代鹗《老残游记》所描绘的“家家泉水,户户垂”的景象。

20玉环泉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池呈井状,因两泉相涌,水纹相扣如环状而得名。泉水终年不涸,水质清冽甘美,昔日居民皆取此水引用。

21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芙蓉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旧日泉水外流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府学文庙之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西流过文庙,经原贡院(在今省政府大院)之华笔池、凤翥池注大明湖。金、元时此处建有家亭,明代诗人许邦才建瞻泰楼,清前期有芙蓉馆。明、清时,由芙蓉泉流入泮池一段溪流,称“梯云溪”;溪上架桥,名青云桥。嘉庆年间平原诗人董芸寓居泉畔,赋《芙蓉泉寓舍》诗曰:“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22舜井泉

舜井泉亦名舜泉,位于舜井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池呈井形,深5米,井口围以石雕栏杆。北郦道元《水经注》载:“历山(即今千)下有大穴,谓之舜井。”西汉向《列女传》及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有传说:舜之继母唆其父命舜淘井,欲加害之,而舜最终成功逃脱。其井即在此处。又相传禹时井中有蛟,兴风作浪,大禹以铁链将蛟锁于井中,故后世又有“舜井锁蛟”之说。舜井久享盛名,宋欧阳修、曾巩、辙及金代元好问皆有诗文赞咏。泉

畔原有规模宏丽之舜庙,《水经注》即有记载,历代均予重修,后废圮。舜庙东院旧为道观迎祥宫,始建于金,元代重修并立碑为记,史学家起岩撰文并书丹,文学家养浩篆额,今立于舜园中。

23腾蛟泉

腾蛟泉位于王府池子街北端。清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西侧原有牌坊,额书“腾蛟起凤”四字,泉因之而名腾蛟。牌坊旁有石板平桥跨溪上,名起凤桥。泉池呈长方形,池壁上方嵌清道光年间举人僩所题“腾蛟泉”刻石。

24双忠泉

双忠泉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清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明崇祯十二年,清兵入关,绕攻至,巡按御史宋学竹、历城知县承宣率城兵民殊死抵抗,城陷阵亡。清兵退后,乡人建双忠祠以祀之。清康熙四十五年重修双忠祠,掘地涌泉,遂以祠名之为双忠泉。清学政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立于泉畔,今已无存,泉亦堙填,后重新修复。

25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水从巨石下一天然洞穴中涌出,穴口下砌以青石,上有奇石垂挂,下有莽石抵波,左右秀石错落,远望其状,宛如猛虎吼天,夜半劲风吹入洞中石罅,巨声回荡,酷似虎啸,故名。晏璧有诗咏之曰:“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洞前为一石砌方池,长13米,宽9米,深2米。其南壁雕兽头三个,洞中泉水通过暗道由兽头巨口喷出,泻如匹练,溅落池中,声若雷鸣。此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名虫八虫夏,性喜水。池碧波涵荡,澄澈见底,注入护城河。泉水最大涌量约41000立方米/日。

26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迤西、南护城岸。清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栏杆装饰,池底遍布泉眼,喷涌如串珠。池水澄澈如镜,由池北开口处漫石阶溢出,跌落护城河中,与河水相击,声如琵琶,故名。泉东侧有桥如虹,横跨护城河上,名琵琶桥;泉南高阁临风,为清音阁;皆可凭栏俯瞰清泉,聆赏琴韵。

27玛瑙泉

玛瑙泉位于黑虎泉东侧,南护城岸。民国《历城县乡村调查录》有载。池壁以块石垒砌。盛水时,串串水泡由泉底涌出,飘至水面崩裂,涟漪泛荡,映日而成五彩,状如玛瑙,故名。

28白石泉

白石泉位于南护城岸、解放阁南侧。清道光《府志》有载。乃乾隆末年疏浚护城河时发现,因泉周遍布白石,故名。泉池呈不规则形,水质甘美如醴。嘉庆二年著名学者桂馥撰文并书写白石泉碑。

29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南护城岸、解放阁南侧。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泉水清澈甘洌,由石缝间泻入护城河。相传月明风清之夜,常有九位仙女来此浣纱沐浴,故名。

30五龙潭

五龙潭亦名乌龙泉,位于五龙潭公园。金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北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云:“其水(即指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侧面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原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乃杜甫陪太守邕宴饮之处。五龙潭之名始载于元代于钦《齐乘》,乃以元初在潭侧建龙祥观,祀五方龙神而得名也。元代散曲大家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云:“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此说久相传沿,今仍存清代所刻琼故宅碑,立于公园南门西侧。泉池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水深4米余,涌水量8600—4300立方米/日。潭水澄澈如碧,凫游鱼戏。清乾隆年间,学者周永年、桂馥筑潭西精舍。1965年于潭西精舍旧址重建潭西阁,凭栏可观鱼趣。潭之北、东岸边,皆叠石为假山,陡崖垂绿,曲洞通幽,有亭隐于花木丛中,取《庄子·在宥》“渊默而雷声”句意,名之为“渊默亭”。

31古温泉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又称东流水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泉水恒温18℃左右,隆冬季节,水面热气蒸腾,故名。清康熙年间,历城人秀在泉畔建园,名漪园,俗称家园子。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游漪园记》述曰:“发地皆泉,而其奇尤在城西,温泉者,七十二泉之一也……”。泉南原为四合小院,院东有青砖灰瓦之二层小楼,1925—1927年间,曾为中共省委机关秘密驻地。院中另有净水、洗心二泉,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时,与古温合为一泉池。架建双亭于水面之上,以曲廊相连,其下碧波回旋,令人情怡气爽。

32贤清泉

贤清泉又名悬清泉,位于五龙潭西北。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

七十二名泉。此泉俗名“三娘子湾”,后一度归姓所有,故又称“家池子”。迤南有聪耳泉、濂泉,其间地面以青石铺成,泉水由石缝涌出,汩汩漫溢,流入泉池。明代曾在泉畔建“伊人馆”,后改称“贤清园”,清乾隆年间又改为“朗园”。1986年在朗园故址建水榭,名为“揽泓榭”,与南侧之寒玉亭、濂轩回廊勾连,形成一组怡人的水景园林。

33天镜泉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西。清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明代按察副使江浚世居于此,后扩建宅院,将泉据为己有,故俗称江家池。万历年间,按察副使鹤鸣以“池水平明,如天垂镜”而名之为天镜泉。池底遍布泉眼,水如串珠涌出。旧日池中群鱼聚游,多为人们所放生,故又名“放生池”。北岸旧有汇泉楼,以“烹制活鲤”等名菜而闻名。

34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云:“月牙泉在西门外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有载。泉池呈不规则形,自然石驳岸。池中立苍黑色蘑菇状巨石,盛水时节,泉水从石顶喷涌如瀑布,日光映照,灿如锦衣。溢水标高是诸泉中最高的名泉。

35西蜜脂泉

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迤西。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七十二名泉。池壁以块石砌垒,中架石桥分割为二,绕池有石柱、石板组建的栏杆。此处有关帝庙,创建于元,历代皆予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碑记载云:“历邑西城处不数步有蜜脂殿,旁有泉曰蜜脂,邑志所谓西蜜脂也。”

36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相传,旧时由官家管理,任由民众汲水,故名。泉池呈不规则形,自然石驳岸。池底泉眼众多,喷涌如串珠,池水碧无纤尘,清洌甘美。此泉在周围众泉中出水最早,断流最晚。

37回马泉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水自池底多孔喷涌,串串如珠,碧波涵漾,锦鱼嬉游。临水建亭榭回廊,榭名“鱼乐”,可凭栏观鱼,誉之曰“曲池观鱼”。

38虬溪泉

虬溪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泉池呈不规则形,以自然石驳岸。泉水

自池中央状如虬龙的岩石空穴涌出,高出水面10余厘米,哗然有声,如龙吐水,故名。

39玉泉

玉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水自岩石洞穴中涌出,顺自然石驳岸小溪蜿蜒东流。水质清洌甘甜,时有居民来此汲水烹茶。

40濂泉

濂泉位于五龙潭西北。泉池石砌,呈不规则形,池上架平台,建亭曰“寒玉亭”,有曲廊连接濂轩。曲廊两侧,巧石秀立,修竹滴翠,花木葱茏。轩前地面开阔,铺以青石板,泉水由石板缝中渗涌,漫溢其上,呈现“清泉石上流”景观,为夏日戏水之乐园。

41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龙泉寺。金代著录为七十二名泉。北郦道元《水经注·卷八》载曰:“百脉水出土谷县(即今章丘)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元代于钦《齐乘》记云:“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泉池呈品字形,周边绕以花岗石栏杆。泉水自池底众多脉孔中涌出,参差错落,腾跃闪烁,晶莹如珍珠。一泓碧水,常年不涸。池水东流,汇入明水湖。

42墨泉

墨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龙泉寺门外。泉水色黝如墨,故名。盛水时银浪喷涌,雪涛飞溅,声若雷鸣,为地区单泉涌水量之冠。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墨泉”二字,镌刻于壁。

43梅花泉

梅花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泉池面积约1800平方米。池中五股清泉竟向喷涌,宛若梅花盛开,故名。雪浪腾跃,云蒸霞蔚。池岸楼阁端秀,廊榭静雅,倒映于碧波之中,诗情画意。池水由东岸漫桥外流,汇东麻湾水入绣江河。

44东麻湾

东麻湾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为绣江河之源。清康熙、道光《府志》均著录。1958年扩而称湖,称“明水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1986年建百脉泉公园,辟为主要景区。湖中处处泉涌,漱玑泻玉,碧水涵漾,鹭翔鱼戏。岸周绿树成林,亭阁雅丽。湖心小岛竦峙,有长堤、虹桥可通。

45西麻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