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一觉TOP梦

十年一觉TOP梦

托普集团曾经在2000年前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风光无限,如今的托普系却是千疮百孔、日薄西山,其创始人宋如华也仓皇出走美国,他留下的不仅仅是40亿元的资金“黑洞”、三家垮掉的上市公司、27家软件园区的上万亩荒芜土地,还有一连串让人困惑的疑问和深刻的反思。

是什么成就了宋如华和他的托普,又是什么让它走上了今天的末路?

1962年4月24日,宋如华出生在绍兴平水乡长塘头村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长塘头村到绍兴要走几十里蜿蜒曲折的山路。

宋如华的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担任大队会计。幼小的宋如华非常听话,7岁时母亲的早逝,使本应无忧无虑成长的他,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1978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的全国高校招生统考得以恢复。时年宋如华16岁,他报考文科。610万考生只录取40万——宋如华落榜了。

外婆给他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得以复读一年。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他节衣缩食。由于第一次高考失利,决定弃文从理,每天读书长达十几个小时。

1979年,他考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

的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天文物理学专业。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宋如华不知道成都在何方,他走得最远的地方是绍兴县城。

怀着对家人的无限依恋,与邻乡考上同一学校的一个学生一起,乘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了距家乡千里之遥的“天府之国”成都。

临行前,村里人送给他11个茶叶蛋,祝愿他能出人头地。

谁又能料到,20年后的他,真的出人头地,创建了一个不可一世的“托普帝国”……

大学四年,宋如华克服了语言、饮食、经济拮据等一个又一个困难,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83年,一心想分回家乡却被留校。

1990年,被机电部授予“青年教书育人特等奖”(成都电讯隶属于机电部),当年的电子行业系统仅有一人获得此奖。

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女儿出生不久、妻子又意外骨折住院,学校却强迫宋如华去雅安参加“社教”。1992年的元旦,在从雅安回成都探亲的车上,一个手持“砖头”大哥大的暴发户一人占两个位子,宋客气地请他让一下,那人瞟了一眼衣着寒酸的他,露出满脸的不屑。

这,深深刺伤了宋如华的自尊心,他对自己副教授的头衔和在学校的发展前途产生极大的怀疑!

随后,宋如华停薪留职,挂靠老龄委,靠暂借的

价值12万元的货物和票据,以及与另外两位同事凑起

来的5000元,成立了注册资金12.5万元的“成都市成华区托普电子科技发展公司”。

“托普”的由来:TOP,开始并非是“顶尖、卓越”的意思,而是Three Old Professors (三个老教授)的缩写,三个发起人自喻为“三个老教授”。

“托普帝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立:

骑着三轮车倒卖电子产品、做电脑代理商……,在快要倒闭的时候,有人为宋如华找到了真正挣钱的生意:为证券公司安装电子显示屏,当时股市大涨,有大量新开张的证券公司急需安装电子显示屏。

做显示屏让托普实实在在有了钱,到1994年赚了350万,内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宋如华有了成就感,于是头脑发热,开始多元化经营:

倒卖地皮、买卖石材、开超市连锁店、办生产玻璃用的硅砂厂、开美容院、办森林公园……

很快,托普又到了倒闭的边缘。

就在托普再次面临生死选择时,又一个偶然且重大的机会闯入了眼帘——金牛区税务局要搞计算机计税,这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的宋如华并不知道这是国家全面启动“金税工程”的信号,但他算出了一笔大账——全国的税务局、所共计4万多个,即使平均每个局、所只投入10万元,就是一个有几十亿元需求的巨大市场,时年32岁的宋如华笑了。

宋如华大手一挥“把一件事情推向一个事业”,凭借三个临时聘请的大学生开发的“托普税务软件”杀向全国:在由各地办事处初步形成的营销网络的大力推动下,至1995年底,托普宣称税务软件的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

从那时候起,托普自称“软件企业”,尽管后来的托普根本就没开发过像样的软件……

在1995年的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宋如华第一次提出了为建立强大的“托普经济帝国”而奋斗的“伟大”目标,因“帝国”两字让某些政府领导不是很“爽”,后又改成了“王国”。

要打造“托普经济王国”,谈何容易,没有核心产业,仅依靠眼前两个产品肯定是不行的:

1、税务软件市场大,利润高,但风险也大,软件开发人员内部叛乱事件令宋如华心有余悸;

2、显示屏市场生意好做,但行业准入门槛不高,许多小公司也可以做到行业老大。

依靠产品经营,已经难以快速制造“托普经济王国”,宋如华有了新的思路——1997年3月,托普建设西部软件园的申请得到国家科委的正式批复。在大跃进年代全国首个谎报粮食亩产超千斤的成都西郊的郫县红光镇,托普以6万元每亩的价格征地100亩,用于建设西部软件园。

凭借一个“西部软件园”概念,宋如华的荣誉又纷至沓来:成都市第四届“十大优秀青年”称号、1997年“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在政府鼓励发展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西部软件园”成为首批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这犹如一剂催化剂,很快给托普带来显著的社会影响。

但是,光有荣誉没有钱,托普难以发展。宋如华想到股市去直接融资,可惜没有上市资格。在政府的支持下,托普瞄准了“川长征”这个“壳”资源。

川长征(000583),原名长征机床厂,成立于1966年。1987年股份制改组,1992年11月更名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1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上市之初,便经营不景气,效益下滑,面临巨大亏损压力。1997年,被四川省列为国企重组对象,托普相中后,将其作为借壳目标。

牛刀小试川长征,托普走上不归路由于当时政策和市场对民营企业收购国企还比较敏感,宋如华聪明地为借壳行动设计了一个“四步走”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