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 周桂耀

一、学习目标:

1、练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制作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制作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实验法

五、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重物、橡皮筋若干、大塑料吸管、

小铁丝、硬纸片纸、铅笔、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习制作弹簧测力计

【实验预习】

1.弹力是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压力越(大/小),它的伸长就越(长/短)。

【实验步骤】

(一)、观察弹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短)。

(二)、观察弹簧测力计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对照上图,在方框填写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名称。

2、看你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大称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使用前要校正弹簧测力计的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的位

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处,若不在,应在教师指导下调零。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值。

(4)读数时,要弄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刻度值。

(三)、制作弹簧测力计

1、制作前思考:

设计实验方案,用橡皮筋等材料自制一个测力计,用橡皮筋制作的测力

计与弹簧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2、制作器材:

橡皮筋(1根)、小铁丝、大塑料吸管、硬纸片、铅笔、刻度尺,钩码

3、实验过程:

(1)在大塑料吸管的上端穿过一铁丝做吊环,并把1条橡皮筋(橡皮筋也可以对折)吊在吊环的下端,橡皮筋下端挂着制作刻度板的硬纸片。

(2)用铁丝做成一个小钩,挂在硬纸片的下端作为测力计的挂钩。

(3)让橡皮筋挂着1牛的钩码,在大塑料吸管下端与硬纸片对应的位置用横线记下指针的位置“0”。(思考为什么?)

(4)再将一个0.5N的钩码挂在橡皮筋的下端小钩上,在硬纸片上记下指针的位置为0.5N再挂2个、3个------在硬纸板上上画出对应横线。

(橡皮筋对折时,可挂的钩码多一些,思考为什么钩码不能挂得过多)(5)标出每条横线对应力的大小,把每一大格等分成5小格,指明分度值和量程。

4、思考与讨论:

(1)制作进一步论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由制作可明确弹簧的结构:由橡皮筋、指针、钩、轴、外壳、刻度盘、挂环所组成。

(3)测得橡皮筋原长误差较大,应先挂适当质量小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作为原始长度,可避免因松弛的橡皮筋,自然弯曲带来的误差。(在实验中

发现在橡皮筋下端挂重为1N的钩码后标记大塑料吸管下端与硬纸片对

应的位置为“0”刻度,实验效果较好)

(4)制作弹簧实验中,发现数据突变或某些刻线不均匀,该怎么办?

七、板书设计

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

(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

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使用:(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弹簧测力计(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1)根据原理:

a. 弹簧橡皮筋

制作:(2)构造: b. 刻度盘硬纸片

c. 外壳大塑料吸管

(3)注意: a.怎样避免因松弛的带来的误差?

b.发现或某些刻线不均匀,怎么办?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欲望。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学习示意和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过程。学习物理必须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就要把眼界放宽,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就地取材,做好实验。

周桂耀老师上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公开课照片

解剖弹簧测力计

明确原理正确测量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力的工具,因其主要部件是弹簧,故由此而得名。 一、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和提环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 二、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一认清量程——使用前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也是正是我们在阐述其工作原理的时候,强调“在弹性限度内”的原因。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合适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测力,用太大量程测太小的力,就会造成较大测量误差。 二认清零刻线——看指针是否指零;若不在,应调零,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三认清最小刻度值——即最小两个刻度间所表示的数值,了解分度值的大小,有利于正确读数。 一拉是指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目的是看弹簧是否跟外壳相碰、摩擦,是否有不灵活的现象。 三、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斜拉——无论弹簧测力计是竖放、横放、斜放,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都要一致,弹簧、秤钩不能和外壳产生摩擦,否则结果就会不准确。即拉力方向只能沿弹簧轴线方向; 二不要斜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 三不要倒挂——倒挂时,弹簧秤的外壳重力也会使其发生形变,即不挂重物时,弹簧秤已有示数,如此测量,就会导致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典例赏析: 例1 以下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说法是() A.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拉力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性质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每一次使用都要对指针进行调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或者水平方向去拉动 D.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时候要避免指针、弹簧与测力计盒子的摩擦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拉力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A选项说法正确;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故B选项说法正确;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或者水平方向去拉动,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弹簧测力计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校零方法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校零方法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的测量工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实验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即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多。 正确使用的第一步就是观察零点并校正:看指针是否指在零位置,如果不是,则应调整到指针的位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这一步并非是简单地八指针移至“0”刻度。 但大多数老师在校零这一步都是:在竖直方向上,手提弹簧测力计提钮,让挂钩自然下垂,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度线上,若不是,然后直接将指针移至零刻度度线上即可。还有少部分老师是旋转弹簧下端的金属片来改变弹簧的匝数来校零,或者结合移动指针进行校零。特别是平板弹簧测力计,因为这样操作很方便。其实上面的校零方法都是错误的,都不能起到真正的校零作用。 我们知道弹簧测力计都有最大量程(最大刻度值)和分度值(最小刻度),我们必须知道他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它的刻度绘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它是把挂钩金属杆上面的金属片移至距弹簧下端几匝,其次,手提弹簧测力计提钮,让挂钩自然下垂,在金属杆上端固定指针,并在刻度板上把这点绘制为零刻度线,第三,在挂钩上挂一定的重物,如5N,指针这时所指的刻度板上的这点绘制为5N刻度线,最后在0—5N之间分为10等分,再把每一等分为5等分。这样绘制后,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最小刻度)为

0.1 N。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校零方法是:在竖直方向上,手提弹簧测力计提钮,让挂钩自然下垂,在挂钩上挂已知标准砝码来检查示数是否准确(更精确方法是:所挂已知标准砝码是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然后旋转弹簧下端的金属片来改变弹簧的匝数,结合移动指针位置进行校零,使得挂已知标准砝码时,指针指在标准刻度值上,不挂已知标准砝码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这也是生产弹簧测力计时的校零方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弹簧测力计挂钩来说,上面的校零是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时,这时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后,再在竖直方向上手提挂钩直接将指针下移至零刻度线即可;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水平方向上的拉力时,同样用上述的方法校零后,再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直接把指针移至零刻度线,然后手拿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在水平平放,用手指多次弹振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减少因秤钩、金属杆的重力作用与外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影响而自由地伸展,当指针对准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零刻度线即可;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其它方向的拉力时,也是这样校零。 综述所述,根据所测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校零分四种,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方向和其它方向。不管用弹簧测力计测那种方向上的力,首先都要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校零,然后再进一步做其它方向上的校零。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doc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 四、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甲乙丙 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 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F1 = 2 F2= 3 F3= 收拾整理器材。 七、实验结论:(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指针静止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XX大学生实习报 告总结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八年级物理弹簧测力计(含答案)

弹簧测力计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9分) 1.下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请你指出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除了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还需注意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故D选项错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同学们总结的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B.使用前应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D.使用过程中,若弹簧、指针与外壳有摩擦,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答案:D 解题思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使用过程中,若弹簧、指针与外壳有摩擦,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故该选项错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3.如图,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吊一块条形磁铁,将弹簧测力计水平从A点向右移动到B点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A 解题思路: 磁铁的特点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弹簧测力计从A点向右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两块磁铁间由相互排斥变为相互吸引,磁铁对弹簧测力计向下的拉力逐渐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在逐渐变大。故A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4.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 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10N B.20N C.35N D.60N 答案:B 解题思路: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则伸长量应该为2cm。已知弹簧伸长0.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则伸长量为2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应该为20N。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用一个刻度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就直接去测量大小为2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N,若直接用它去测另一个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3N,则被测力的大小实际为( ) A.4.4N B.4.3N C.4.2N D.无法确定 答案:C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小强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关系”时,先把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图线可能是() A.B. C.D. 2.(2014春?庄河市校级月考)小红在课外小组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并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7.5 A.B.

C. 3.(2014春?博兴县校级期中)有一自制弹簧测力计,量得弹簧原长8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12N B.28N C.16N D.22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201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某同学要利用身边的粗细两种弹簧制作弹簧秤,为此首先各取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 (1)该同学得出的图象上端弯成曲线,原因是; (2)若用甲弹簧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则这个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过N。 5.(2015?芜湖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有一根弹簧测力计,由于某种原因,它表面的刻度值没有了,但弹簧测力计的其他部件都完好。为了利用这把弹簧测力计,现把一小段长度均匀分割的刻度线粘贴到弹簧测力计上。当用1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秤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5下面的第三条黑线位置;当用2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7上面第二条刻度线的位置。由此可知,利用图中的刻度线,此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范围是。如果将刻度线的粘贴位置向挂钩方向移动一小段,则此时弹簧测力计能够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与使用中的误区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与使用中的误区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在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的测量工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实验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但笔者在参加各种培训、实验操作竞赛和深入课堂实验教学等活动中发现,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误区,特别是在弹簧测力计的校零上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因而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此和有关老师、实验员商讨一下“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和使用中的误区”,供大家参考。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即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多。 一、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1.观察 ①观察量程:即观察弹簧测力计面板上的最大刻度值; ②观察察弹簧测力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就是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每一最小格表示多少; ③观察零点并校正:看指针是否指在零位置,如果不是,则应调整到指针的位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并用已知标准砝码来检查示数是否准确。

2.检查 ④检查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是否受阻,拉几下弹簧挂钩,看看是否灵活。 3.使用 手拉提钮,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给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施加拉力。 4.注意 ⑤使用中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或外壳)等之间的摩擦.; ⑥待指针稳定后读数,观察指针示数时,视线要正视指针所指的刻度线垂直(即视线垂直刻度线且与刻度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且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测力计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误区 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误区主要是在校零这一步,大多数老师的校零方法都是:在竖直方向上,手提弹簧测力计提钮,让挂钩自然下垂,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度线上,若不是,然后直接将指针移至零刻度度线上即可。还有少部分老师是旋转弹簧下端的金属片来改变弹簧的匝数来校零,或者结合移动指针进行校零。特别是平板弹簧测力计,因为这样操作很方便。其实上面的校零方法是错误的,都不能起到真正的校零作用。 我们知道弹簧测力计都有最大量程(最大刻度值)和分度值(最小刻度),我们必须知道他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它的刻度绘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它是把挂钩金属杆上面的金属片移至距弹簧下端几匝,其次,手提弹簧测力计提钮,让挂钩自然下垂,在金属杆上端固定指针,并在刻度板上把这点绘制为零刻度线,第三,在挂钩上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考点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加存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置,若没有,需要校零; ④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几次它的挂钩,可以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读数: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具体使用方法: 使用前: 1.拉动弹簧:反复拉动弹簧(用力过度可能会损坏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 2.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4.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使用中: 1.不能超量程使用。(天平,量筒,量杯等都不能超量程使用,但刻度尺除外)(补充说明: 因为超量程使用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并且造成塑性形变,导致误差。而且超量程使用了,

会导致测不出准确的力,比如一个6N的力,你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指针指向5N,但是实际上是6N,就产生了误差。) 2.同方向:测力时,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 3.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使用后: 调节弹簧测力计,让指针对齐零刻度线。 提醒: 1. 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或者以下,这时候没有把指针调节至0,就会产生误差。在零刻度线以上,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小,反之在零刻度线以下,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大。 2. 如果弹簧测力计侧放,会使测量数值偏小

弹簧测力计原理

“弹簧测力计”若干问题 同学们对于弹簧并不陌生,很多人也用过弹簧,比如装有小弹簧的笔、自行车坐垫里也有弹簧、摩托车支架上的又粗又大的弹簧等等.但当其制成弹簧测力计之后,认为很神秘,在碰到有关题目时束手无策. 出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顺利解题的目的,在下文当中,从几个方面剖析.希望对有困惑的学生以轻松学习的功效. 一、探究弹簧的性质 (1)如下图甲是一根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伸的实验示意图,先读出在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刻度值,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逐个增加钩码个数,测出指针所指的刻度值,所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如下:(重力加速度g 取10Kg/N ) (2)根据所 测量的 数据进 行描 点,在用平滑 的曲线或直线 连接各点,在连结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 在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布在线的两侧,如图: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在0至4N 的范围内,图 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伸长长度与 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力大于4N 时,伸长长度与受 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关系. (4)其实,在拉力超过4N 时,弹簧发生的是塑性 形变,这种情况称为超出了弹性限度. (5)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弹簧测力计.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必须认清其构造,如丙图所示,主要有弹簧、指针、铁杆和 挂钩等等. (1)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 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 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板表面垂直. 钩码质量m/ Kg 0 0.1 0.2 0.3 0.4 0.5 0.6 0.7 拉力 F/N 0 1 2 3 4 5 6 7 刻度值 l/c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甲 丙 乙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 第1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组成。弹力是三种基 本常见力的一种,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课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2.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初步了解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缺乏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利用符号(包括文字)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效的做法是将符号(包括文字)所表达的知识激活,使 其变成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画面或结合生活实例呈现出来。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学生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掌握了多种物理 研究方法,应对力有初步的认识,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也经历了一定的弹力生活体验,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弹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弹力的存在, 能解释实际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知识。 (2)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感知弹力的观察过程,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的情感;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制作 ------ 周桂耀一、学习目标: 1、练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制作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制作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实验法 五、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重物、橡皮筋若干、大塑料吸管、小铁丝、硬纸片纸、铅笔、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习制作弹簧测力计 【实验预习】 1(弹力是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压力越 (大,小),它的伸长 就越 (长,短)。 【实验步骤】 (一)、观察弹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 (长,短)。 (二)、观察弹簧测力计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对照上图,在方框填写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名称。 2、看你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大称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使用前要校正弹簧测力计的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的位 ( 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处,若不在,应在教师指导下调零。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观察 时,视线必须与刻度值。 (4)读数时,要弄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刻度值。 (三)、制作弹簧测力计 1、制作前思考: 设计实验方案,用橡皮筋等材料自制一个测力计,用橡皮筋制作的测力

计与弹簧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2、制作器材: 橡皮筋(1根)、小铁丝、大塑料吸管、硬纸片、铅笔、刻度尺,钩码 3、实验过程: (1)在大塑料吸管的上端穿过一铁丝做吊环,并把1条橡皮筋(橡皮筋也 可以对折)吊在吊环的下端,橡皮筋下端挂着制作刻度板的硬纸片。 (2)用铁丝做成一个小钩,挂在硬纸片的下端作为测力计的挂钩。 (3)让橡皮筋挂着1牛的钩码,在大塑料吸管下端与硬纸片对应的位置用横线记下指针的位置“0”。(思考为什么,) (4)再将一个0.5N的钩码挂在橡皮筋的下端小钩上,在硬纸片上记下指 针的位置为0.5N再挂2个、3个------在硬纸板上上画出对应横线。 (橡皮筋对折时,可挂的钩码多一些,思考为什么钩码不能挂得过多) (5)标出每条横线对应力的大小,把每一大格等分成5小格,指明分度值和量程。 4、思考与讨论: (1)制作进一步论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由制作可明确弹簧的结构:由橡皮筋、指针、钩、轴、外壳、刻度盘、挂环所组成。 (3)测得橡皮筋原长误差较大,应先挂适当质量小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作为原始长度,可避免因松弛的橡皮筋,自然弯曲带来的误差。(在实验中发现在橡皮筋下端挂重为1N的钩码后标记大塑料吸管下端与硬纸片对 应的位置为“0”刻度,实验效果较好) (4)制作弹簧实验中,发现数据突变或某些刻线不均匀,该怎么办, 七、板书设计

力学之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的探究(压轴题)

1.(2014·铜仁)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D.自行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2.(2014·牡丹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3.(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 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1、F2是一对平衡力 4.(2014·岳阳)物理实验室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 5.(2014·南昌)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A.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6.(2014·安徽)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7.(2014·湖州)测量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调零的仪器有(填序号),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填序号)。 8.(2014·梅州)组成物体的物质不同,它们的物理属性一般不同,在羽绒服、弹簧测力计、指南针、保险丝等物体中,利用弹性工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磁性工作的是_________。 9.(2014·上海)如图(a)所示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表,使用时应_________联在电路中。图(b)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_________牛。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__牛。 10.(2014·淮安)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器材准备】 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 学生实验用:学生4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铜块各一个、钩码一组 【教学过程】 复习检测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自学指导一:弹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进行实验。要求: 1.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弹簧、 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直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相互交流。 交流后,自学课本P52页“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1. 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3. 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 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 自学指导二:弹簧测力计 自学课本P52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 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4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并将结果填表: 分析表格数据,你的结论为: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自学指导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 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_____ 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 2N、3N,感受一下1N、2N 3N的力有多大。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5. 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些,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 小组交流你的收获: 你的疑惑: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养成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科学道理的情感,提高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2、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弹簧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拉力器、弹簧、弹簧测力计、头发、直尺、橡皮泥、橡皮筋、铜线、气球 学具:弹簧、弹簧测力计、头发、直尺、橡皮泥、橡皮筋、铜线、气球以上各分成30组,每两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奥运健儿郭晶晶获得了3米板跳水的冠军,她那有力的起跳,优美的弧线, 成功后的喜悦,都会让人流连忘返,下面我们再次回到当时决赛时的情景:(多媒体播放)确实非常精彩,真不愧为跳水女皇,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郭晶晶借助什么东西让自己跳的更高呢? 学生:木板变形产生的弹力 我们可以看出,郭晶晶用力改变了木板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你身边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 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在学案中,实验开始! (板书: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板书:一、弹力) (一)[探究实验1]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生]: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铜(铁)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3、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4、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5、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了。(失去拉力后,橡皮筋恢复到原来长度) 6、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总结]: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 师:[板书]形变 师:受力时发生形状改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是哪些器材? 生:弹簧、直尺、橡皮筋、气球等。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b6527660.html,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作者:刘立华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7年第12期 关键词: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测力计的制作;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4-03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重要测量工具,也是中考试题常见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就和同学们重点来谈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问题: 一、原理和构造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1所示。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尽量使用用挂钩把物体向上拉的测量方法。因为它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使用其他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 三、读数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 四、使用弹簧测力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1)用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3)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4)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5)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6)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7)手拿挂钩,把物体挂在吊环上测量。 练一练 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弹簧测力计既可以测重力,又可以测拉力 C. 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刻度板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2.某同学研究了一根弹簧的长度和它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图象,则用这根弹簧做弹簧测力计时,其量程不能超过 ________N。

弹力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1)修改 【入场】 门口候立,面带微笑,轻敲两下门,停顿2秒(或看评委抬头示意时),快步入场(脚步有节奏,有力度,不拖步,开始前两三步面向评委,眼神真诚,面露微笑),至讲台立定,转身,鞠躬,板书说课课题(先擦干净前者留下的板书),再面向评委 【开场白】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鞠躬)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弹簧测力计》。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说说本节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游戏激趣 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所以从生活中的游戏开始。组织学生比赛玩弹弓,游戏规则:站指定点,要把纸团射中远近不同的几个目标。让学生一下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激起学生的乐趣。游戏结束后提问讨论:纸团为什么能飞出去?或者:这里涉及到的力学知识有哪些呢?为什么纸团飞的远近不同(我们主要是怎样控制纸团的飞行距离的)?(发生形变的皮筋给了纸团一个力,这个力有大小。) 这样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他们。从有趣的游戏引入拉近距离,学习物理多了一份亲切,很顺利的从生活经验构建起物理知识。 二、有序新授,层层推进 1、知识点一认识弹力 为使学生更深的体念,安排活动:学生拉伸、压缩弹簧和橡皮泥等物品、运用各种方法让它们发生形变。从而增强感性认识,进行深入研究:物品发生形变时,人的手有什么感觉?手会有什么变化?同时体会什么时候才会有这种感觉?物体发生形变时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念,感受,为弹力概念的建立做好准备。 经过学生的体验和讨论交流,以及师生互动,共同努力,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弹性和塑性 (通过观察分类物品的形变的不同,了解弹性和塑性) (2)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通过手的感觉,知道形变物体会给手一个力,从而认知弹力;通过观察发现手也形变,知道手同时给形变物体弹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5)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只要受到弹力物体一定发生形变)(3.4.5两点可以在概念中找关键字词,引导分析,挖掘理解) (6)弹力的大小:施力物体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通过观察体念,容易得到这一结论) 进一步启发提问:弹力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具体是什么关系呢? 出示器材,明确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并完成数据表格。

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 ———邓习成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什么是弹性、塑性。 ②知道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③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的兴趣。 ⒉教学重点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⒊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 ⒋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观察图片及现象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及分类 (二)新授 1.弹性和塑性 教师点拨: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发生的 形变叫弹性形变。 注意: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就无法自动恢复,我

们把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 .弹力 像手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对手产生了力的作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要产生力的作用,产生的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我们就叫做弹力。我们平常说 的拉力、压力,支持力实质都是弹力。 注意:①弹力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②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③具有弹性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力,弹性物体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1.要直接接触 2.要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的制作原理 观察:力用的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 思考: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作用:测量物体的重力及物体和弹簧测力计之间的拉力等。 构造: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 观察:学生看课文图13.1---4,了解形形色色的弹簧力计。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 ,3N,5N感受力的大小 ②让学生测出1个2个钩码对弹簧计的拉力 ③让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 让学生自已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点拨: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应调零。 ( 3 )使用前,最好用手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指针,弹簧和外壳之

弹力 力的测量 知识讲解

弹力力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弹力 、概念: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给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方向:(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 )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要点诠释: (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无法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范性(又称塑性)。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 )日常所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要点二、弹簧测力计(高清课堂《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使用方法: ( )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 )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 ( )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典型例题】

类型一、弹力 、( ?锦江区模拟)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思路点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来形状时才会产生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是:有弹性形变,相互接触。 【答案】 【解析】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产生弹力,弹力不是仅弹簧具有的。此选项错误;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按照作用效果命名的,都是弹力。此选项正确; 、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此选项正确;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此选项正确;故选 。 【总结升华】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