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

结题报告

——“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今天,特色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一项整体性的学校发展战略,是遵循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办特色学校,实现特色发展,既是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创建特色学校,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则是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合格”的基础上,创造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成才。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

桥牌作为一种高雅、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入到学校的特色教学中,拉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使学校、学生能够从特色发展中受益。桥牌是由英国人发明,经美国人发展和完善,后传入中国的一种扑克牌游戏。桥牌的普及程度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桥牌曾被上海教会学校定为学生的必修课。现在,在美国,桥牌爱好者人数达2500万之多,在法国,每天平均参加桥牌活动的人有2万多。英、法等国中小学校开设了桥牌课程,开展桥牌活动。

目前桥牌在中国流行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桥协每年夏季都要举行一次全国中学生桥牌比赛。桥牌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与奥运会并行的世界智力运动会已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首届正式比赛,中国两年一次的全国智力运动会也已从2009年开始举办。但是在国内桥牌进入课堂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西部地区学校把桥牌引入学校课堂的并不多见,只是在上海、北京等文化发达地区有一些中学把桥牌引入课堂。但学校对桥牌课程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运作模式、操作方法、师资培训、教材选择等方面的探索、思考和研究都显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专业研究。我校于2004年将桥牌引入学校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了《桥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区级课题的研究,该课题已于2008年1月结题。学校参与桥牌活动的教师已占全校教师的80%以上,此课题的圆满完成为我们申报市级课题《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积累了相关经验,为后续的拓展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桥牌文化不仅包括了追求高雅精神情趣的理念,还体现出教学活动中体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的新体育教育观。在崇尚文明礼仪与言行举止规范的观念和习惯培养上,除了能培养尊重规则和公平竞争的态度,勤奋进取、智慧理性的价值观,还能培养友好相处与合作共赢的时代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教育部制

定了体育艺术“2+2项目”,而建设“智慧重庆”也要依托于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发。

(二)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我们研究《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研究》课题得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形成桥牌课程作为活动类课程的授课模式;二是作为课程文化研究;三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工作;四是推广桥牌,引领当地社区文化发展方向。

(三)桥牌文化研究是为了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出一所特色学校,打造一项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课程,探索桥牌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原则和基本运作模式,挖掘其文化内涵,应用于学校特色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

特色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有专长、教师有风格、学校有特色”的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主动、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整体实力,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

(二)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主张德育重自治,智育重自学,体育重自强,美育重自悟,以养成学生自主、自立的独立人格。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为此,我们在桥牌教学中要力图实现陶先生的几个“解放”——解放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解放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解放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解放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解放时间,任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

(三)心理学中的反思教育

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将人的反思能力列为人类智慧类型中除语言、逻辑、空间、音乐、动觉、人际、自然观察外的第八项,这充分表明人的内省能力的重要性。桥牌的胜负比的是谁的错误犯得少,这就迫使桥牌人去寻找自己的错误,改正它,以便今后少犯一些。反思教育对于人生是重要而可贵的。有教育家就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礼物就是让人能自我反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桥牌课程设置模式。

2.探索桥牌文化对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作用。

3.探索桥牌文化对教师专业化提高的作用。

4.观瞻桥牌文化现象,挖掘桥牌文化内涵,提炼桥牌文化对充实、丰富、完善学校特色建设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桥牌课程化教学的形式、规模、运行方法,课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一整套办法、措施、组织和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新城较为成熟的桥牌教学大纲。

2.培养学生“一个习惯,一个意识和两种能力。”

一个习惯:按照桥牌操作规范,比赛规则,培养学生文明高雅的日常行为习惯。

一个意识:通过桥牌活动,学生懂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合作意识。

两种能力:参与桥牌活动,学会桥牌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通过参与桥牌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造就良好的师德风范。通过桥牌课程教学,挖掘桥牌文化,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进取性。

4.开展课题研究,深挖桥牌文化的内涵,建设桥牌教育特色,探索学校特色发展中的规律和途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5.发挥辐射功能,使桥牌进入当地社区、学校,普及桥牌知识,扩大学校桥牌特色的影响力。

五、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及主要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体现了新、特、实三大特点。

新:反映时代发展新的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尝试。校本课程新。新的课程改革,新的合作方式。研究的视角新,通过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特:关注文化,不是就桥牌而桥牌,是“以文化人”,着眼特色发展,跳出教育看教育。

实:从体育文化关注教育,从制度管理逐步发展到文化管理,探索桥牌文化的教育价值、育人价值,促进学校的管理,能有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辅助均采取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文献法:对现有论述桥牌文化现象的研究文章和成果进行研究,对我校已评审结题的区级教研课题成果,进行深入挖掘性研究,从而帮助本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

实验法:通过大量桥牌课题教学,通过大量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桥牌活动,通过对桥牌文化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倡导和实行,通过桥牌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全面发展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充分验证桥牌文化所具有的积极向上作用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8年8月——2011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方向,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举行开题论证会,聘请专家指导。

(二)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1年1月)。

按照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具体工作安排全面展开,全方位推进

逐步落实。对个案进行分析,教师反思、评价自己的课堂实录,写出桥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发扬光大,不断积累总结、完善,形成特有的桥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桥牌文化内涵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作用。(三)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0月)

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形成课题各项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一)顾问:刘涛何晓波刘开文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宗良(校长)

副组长:王红举(书记)白桦(副校长)吴娟(副校长)李伟韬(工会主席)(三)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李宗良

主研人员:刘德培郑静叶晋才颜利泽吉茂华黄渝涛

参研人员:刘姗姗何涌泉万有琴叶维娜郑伟莫容芬谢林

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三年,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理论成果:

(一)深化了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认识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最终需要形成具有学校独特个性化的办学风格。学校特色发展与学校自身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学校不同的存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和方式。我校以“责任”文化为引领,“以桥牌育德、以桥牌启智”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桥牌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通过三年的进一步摸索,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学生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入点。中国的桥牌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观察,闪烁着人类特有的精神基因,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中获益无穷。道德操守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桥牌活动与我们一直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可以相得益彰,而且以文明、智慧为核心的活动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少年时期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直面人生。

在桥牌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我们不断地领悟到发展特色学校,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发桥牌课程,形成桥牌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十八中人洗去没有精英的浮躁,摆脱功名利禄的纠结,潜心的摸索与实践,克服一切障碍,在桥牌课程的实践中,三年之间逐步形成了中学桥牌课教材的基本框架:①学时为两年128课时。②第一学期:32课时,基本内容为桥牌术语、概念、迷你桥牌、定约桥牌,学生从初识桥牌到初步入门,再到基本入门。第二学期:32课时,巩固入门内容,在原基础上拓展,逐步加深。第三学期:32课时,初级牌手(上),打牌技巧学习,开始学习第二种叫牌法。第四学期:32课时,初级牌手(下),进一步挖掘桥牌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桥牌课堂教学的课时基本结构:①课前名句解读(五分钟左右),②桥牌知识学习(二十分钟左右),③桥牌实践活动(一小时左右),④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观察,测试),⑤课堂总结(五分钟左右)。桥牌教学方法:桥牌班采取互动性体验式教学方法,团队互助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走进桥牌世界,学习桥牌技巧。

(三)桥牌课程化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桥牌是一项高智商运动项目,通过桥牌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品格。

1.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和遵守规则的行为规范

打桥牌特别强调把握牌局形势,与合作者默契的配合,顺境和逆境中良好的心态、牌友交往中的绅士风度等等,对于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关系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大有益处。我们不难理解“桥”字在桥牌中的重要,打好桥牌必须在搭档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桥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信任是同伴必须具备的素养,彼此不信任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更不可能协作默契打宕对方的定约。由于猜疑造成叫牌误解和打牌失误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打牌中防守方牌手必须协作,不能一相情愿地出牌,不能漫不经心地出牌,不能堵气地乱出有利于对方的牌。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最高奖分,才能尽力降低损失。宽容是每一名牌手都应不断提高的修养。桥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桥牌体现着许多现代精神。桥牌讲求信息透明化,叫牌就是用桥牌的语言把自己的牌力和牌型告诉同伴,同时也就告诉了对手。桥牌讲求全局观念,桥牌中的阻击战术和忍让战术就是牺牲局部换取全局的胜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注重团队精神。沟通、信任、协作、宽容,虽然是非智力品质,但对于提高桥牌运动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四种品质恰恰是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然可以将这种团队精神迁移到工作和社会生活之中。桥牌课程教会了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桥牌来自于英国,西方文化重视规则,打桥牌过程中无论对同伴还是对手,都应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手势及神态,如皱眉、扬起眉毛或跺脚,是规则不允许的。打牌同叫牌一样也要遵守相同的礼节要求。不能通过出牌时的态度来传递信息。例如在你对同伴的攻牌表示满意时,表现出微笑的表情,或歪歪脑袋想要他继续攻出这门花色,这都是不允许的。同样,如他攻出的不是你所希望的牌,你也不能啪地一下把牌合上,皱眉,或重重地坐回椅子上,同伴间只能通过合法信号所给的信息打牌----例如,跟大表示欢迎,跟小表示不欢迎。这些桥牌规范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由内而外,学生成为文明的智慧人才。

2.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桥牌是绝好的大脑健美操,每一局牌中的每一张出牌都要开动脑筋与对手斗智斗勇,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变得日益灵活,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好桥牌需要记住大量的规则和原理,赛后复牌,记录牌谱都对记忆力有极大的训练作用。桥牌可以锻炼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对加减乘除的数字计算感到枯燥乏味,而打桥牌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纳数学知识。桥牌堪称数学的乐园,应用数学的机会很多,数点、计算牌型、牌张、数赢墩,制定做庄路线和防守路线等都需要计算,且这些计算都是通过心算来完成,时刻都在锻炼着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3.桥牌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修养。桥牌是一项高雅的智力运动项目,其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学生在打桥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他人对自己品格素质的了解。打牌中要求牌手讲文明,懂礼貌,胜不骄,败不馁,常打桥牌的人,大都具有善良温和的性格,谦虚谨慎的美德与文明高雅的气质,桥牌可以充实生活,丰富人生,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或从事其它不健康的活动,使学生生活更有情趣,可以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修养。

总而言之,桥牌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爱好。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从桥牌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为人处世较为睿智稳重,从牌桌上得到的感悟,经验和教训将会对爱好者的一生产生积极而微妙的影响。桥牌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素质,让学生们变得更加聪明,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好处。桥牌不仅可以启智,怡情,修身,养性,娱乐,还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伴随着学生成长,学生将受益终身。通过桥牌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05年11月,由初2007级学生、初2008级学生、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撰写的桥牌活动、桥牌教育文章编辑成书:《桥牌进课堂,特色显成效》; 2009年8月,《桥牌》杂志第8期刊载我校初三学生汪洪霞的文章《桥牌对我的作用》; 2009年10月,《桥牌》杂志第10期刊载我校初三学生白金的文章《我眼中的桥牌》;2009年12月,《桥牌》杂志第12期刊载我校学生刘佳的文章《我的桥牌经历》;2010年6月,《桥牌》杂志第6期刊载我校初二学生何维苗的文章《品桥牌人生》。学生在行为习惯、文化素质及体育素质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桥牌促进教师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桥牌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新型桥牌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培养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学校已经有七位教师获得桥牌三级教练员的资格,这也是桥牌特色课程研究的价值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逐渐建立起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并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文化,桥牌逐渐转型为学校的特色。几年的桥牌教学历程,我们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校课题组在刘德培老师的带领下编写了《桥牌普及共用教程》、《教学与技术探讨》、《桥牌入门二日通》《学生桥牌教材》《桥牌文化与桥牌哲学》、《师生话桥牌》等一系列书籍。

在不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在桥牌特色有了一定的成效后,我们对自己的桥牌特色研究有了更新的探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型课程模式就是将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并运用学科综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教学与桥牌的结合,桥牌来源于英国,英语是桥牌的官方语言,在国际上打桥牌比赛,中国选手讲好英语是关键,利用这一点,把桥牌术语教会学生,学生在打桥牌过程中用英语交流。枯燥的千百个单词就在桥牌活动中愉悦的完成了,同时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成绩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数学老师发现学生聪明了,反应快了,数学成绩远远的超过了同类班级。于是数学老师开始研究桥牌的奥秘在哪里?发现在千变万化的桥牌中需要有很强的想象与计算能力,周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心态,准确的记忆,数学老师乐了。语文老师发现学生作文常写学习桥牌的心得体会,语文的作文教学是难点,学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因为他们本身忙于学习,生活也很单调,缺少观察事物的能力。而桥牌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找得到话说,也有话可说。于是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日记、作文的形式记述下来,选出优秀的文章在班上选读并作点评,这些活动的感悟我们已经集结成册印发为内部资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桥牌与各学科的结合让教师也感受到了教育教学的乐趣,学生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兴奋点,对考试学科的重要性不用老师提示就自然而然的明白。桥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桥牌活动,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教师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造就良好的师德风范。通过桥牌课程教学,挖掘桥牌文化,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进取性。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不少优秀的青年教师,陈语、谢青伟在区优质课竞赛中获

一等奖。叶维娜老师获重庆市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获得区初中综合质量一等奖和高中高考达标奖。

物化成果

(一)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1、 2008年4月,由李宗良任编委会主任、刘德培负责编著的校本教材《桥牌普及教学共用教程》出版,为全校推广使用教材。

2、2010年3月,由李宗良任编委会主任、刘德培负责编著的校本读物《桥牌推广.教学与技术探讨》出版。为全校推广使用教材

3、重庆大学出版社拟公开出版发行《桥牌文化与桥牌哲学》收录了课题组研究教师的论文。

4、重庆大学出版社拟公开出版、编印《桥牌教学大纲》,为桥牌的教学找到了一个规范的蓝本。

5、重庆大学出版社拟出版《师生话桥牌》,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看待桥牌对自身的影响。

6、由桥牌俱乐部主办的桥牌刊物《桥牌园地》共六期,在学校出版。(二)课题组成员发表有关论文、文章情况

论文/文章题目作者发表刊物时间

《普通中学桥牌课程护额教学价值探究》李宗良

张卫民

重庆师范学

院学报

2008年12期

《桥牌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郑静桥牌杂志 2007年6期

《桥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助推器》郑静桥牌杂志2007年9期《向青少年学生推广桥牌》刘德培桥牌杂志2006年10期《桥牌帮助我们获得优秀品质》刘德培桥牌杂志2009年12期《学习“桥牌要为社会服务”有感》刘德培桥牌杂志2011年4期

《桥牌普及教学引入课各阶段的教学

手段和效果》

吉茂华桥牌杂志2010年3期《桥牌教学中的体会》吉茂华桥牌杂志2010年6期《桥牌与人生》颜利泽桥牌杂志2009年6期桥牌作为孕育智慧人才的活动载体。过去的几年,重庆二十八中学李宗良校长带领自己的教育团队同心协力,踏踏实实抓特色谋发展,不断培育学校创新精神、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靠精神、文化与内涵让学校展现出笃实质朴的风骨和

蓬勃向上的活力。也让重庆二十八中学获得中小学实施“桥牌基地示范校”、赢得“启迪智慧的殿堂”的美誉。

桥牌的旅程永无止境,开发桥牌课程,融汇科学人文之粹,培养智慧人才。桥牌一定会让重庆二十八中学完成一个大满贯定约-------学校的脚步走得更欢快;学子们的记忆更美好;教师们的笑容更灿烂。

九、问题和课题组今后的打算

用桥牌文化促进我校的特色发展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课题组研究人员多年来付出了大量心血,走过了一些弯路,彷徨过,烦恼过,但我们都一一战胜了自我,当看到我们一项项成果满枝时,我们的心情又是何等的兴奋与光荣,这种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将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可能并不看重课题在别人心中有多重,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师生共同成长进步了,学校也通过桥牌文化的研究得到了发展,我们感到特别的欣慰。

2.本课题“桥牌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中学生课业较繁重,在桥牌教学的实施中,偶有和主课业相冲突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量调和二者的矛盾,做到和谐统一。

3. 桥牌文化氛围的创建还不是十分浓厚,学校特色凸显还不够,在区、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桥牌文化对学生教师的渗透作用、影响力还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深化,课题的后续研究还应继续。

4.大力推广课题成果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课题的论文式成果应该说有不少影响,甚至于在全国范围内也能查到我们课题的踪迹。但是,我们已经形成的这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具有多大的实用性和普适性、推广性还是一个问号。虽然我们的课题已经完成,但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实践并不断地推广。

我们的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校教师的配合,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课题组

2012年1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浅谈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9-04-09T16:22:01.55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8期作者:苏志杰[导读]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535500) 摘要: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对我们少数民族的乡村学校来说意义更大,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入手构建校园文化,以期营造师生共同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关键词:校园文化;少数民族;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设一种氛围,以其陶冶师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及外在形象。因此,我校注重搞好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学校本着“壮瑶一家亲”的办学宗旨,以“圆壮家孩子梦,让瑶家孩子腾飞”的办学理念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我校属于瑶族乡村小学,是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学校。学校在校的学生有60%是壮族的学生,有40%的学生是瑶族学生,针对我们学校这一情况,学校注重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的建设是以少数民族的建设风格为主的校园,比如我校在进入学校大门口左侧建设了一座以瑶族风格特色的小花园,里面有凉亭,有走廊,有话,有草……进入学校大门,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块位于左侧草坪中刻着“壮瑶一家亲”的大石头,体现了我校瑶族学生,壮族学生亲如一家和睦相处的和谐环境。 二、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思潮涌动的时代,如何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功能作用,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如我校在宣传栏设立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栏、好人好事宣传栏、新闻导读、好书推介等,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学生身上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1、设计班级口号,鼓舞学生干劲。口号可以增强团结精神,可以鼓舞士气,它代表一群人的共同心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句句朗朗上口的班级口号张贴于我校各班级课室门前,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既体现了各个班级的特色,又显示了各个班级的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对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培养优良班集体有着深远的影响。 2、精心布置课室,美化学生心灵。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更是学生生活着的一片的空间,对其进行布置和美化,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课室布置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采用“简洁、美观、协调、实用”的原则。如设立班务栏,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班规制度等张贴在上面,体现出一个班集体的严谨、有序;设立学习园地,用于张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找到自我,享受成功,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身心健康 社团文化,学校每周三下午为“社团活动课”。当前,出于安全考虑或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课业和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我校响应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今年,上级领导对少年宫文化建设的重视,我校每周三下午为“社团活动课”,适时适度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消除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有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发展特长,培养能力。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如开展书法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等,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一些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为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的舞蹈小组的竹竿舞跳出了瑶族的风格,已成为我校课外活动的一大特色。 2、开展校内、外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我校每年结合季节或节日组织一些植树节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春游、野炊、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校内、外活动,每当开展这些活动时,也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刻,他们一个个欢声雀跃,兴高采烈,高兴而去,尽兴而归。 当然,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摆石头,种树木,植草坪,贴标语,喊口号那么简单。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团队持久恒定的价值取向,凝结的是一代代师生积累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巨大向心力,还需要再一代代的师生不断努力,精心规划,细心呵护,耐心发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凸显自己的特色,使之继承、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

项目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根据教职成〔2010〕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011-2015)”,我们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遵循“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突出特色,追求精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创建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建设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环境为目标,力争打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四、主要内容 1、物质文化建设 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做好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保养修缮工作,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标语横幅,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墙建设,全面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

学校特色文化案例

三井小学求原文化解读 核心理念(校训):求原 是我校挖掘“井文化”的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价值观。 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原,高 远的理想,美好的境界。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个人”,根本任务是追求人的发展。 成就每个人,就要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探寻和遵循育人规律,培养“学真、向善、益美”的井小学生。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和 学校。 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求原,即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 教风:至情、至深 “情”“深”,体现了对教育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爱生,对职业的爱——敬业。启示着井小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追求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 育艺术。 学风:至清、至远 清,从道德层面来说,体现了求真、向善、行美;从求学角度来说,体现 了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远,体现不断探寻,持续发展。 启示着井小学生保持童真,学会探寻,志存高远。 师生成长目标(发展目标): 水滴石穿之毅——坚韧不拔、勇于挑战。 文江学海之识——见多识广,个性鲜明。 海纳百川之心——悦纳之胸,仁爱之心。 学校发展愿景:让校园成为回归本原,绽放生命的舞台。 学校一切为了儿童,让儿童象儿童,让每个儿童都精彩。 《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014.12 一、缘起 1、以课题研究成果建设课程体系。 2000年起,学校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从尝试研究到成型推广,再到2012年《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十五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诗的润泽是美丽的,绘诗演诗、诗文讲座、主题征文,诗,让龙小的学生底蕴十足、自信非凡、体验成功。诗的熏染是珍贵的,以诗铭志、古诗擂台、吟咏诗会、背诵诗文,滔滔不绝;“一二分钟,赋诗一首。”诗,是龙小学生抒情的一枝好花,诗,让学生的品德在无形中得到浸润。诗的事业是美丽的,十多年来,龙小师生踊跃参与到《少儿国学》课程中来,通过“童眼荐古诗”、“童手写古诗”、“童心绘古诗”、“爸妈讲古诗”、“背诗擂台赛”、“儿童创作诗”、“畅游诗词园”、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特色文化

建学校文化创特色品牌 导语: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一整套的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包括学校仪式)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 学校文化是超越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体现了教育理想、人文关怀、行为准则、创造激情······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文化是根,特色是花 特色以文化为核心 学校文化建设是凸现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学校文化既可以成为学校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学校特色培育的氛围和环境。 一、精神文化建设——特色理念 二、制度文化建设——特色管理 三、物质文化建设——特色环境 四、教师文化建设——特色团队 五、学生文化建设——特色活动 一、精神文化建设(以办学理念和校训为核心)——特色理念 核心文化:书韵、绿色、现代 核心理念:奠基生命、诗意童年 特色:书香校园、传统文化 校训:书能让我们一生快乐 校风:谨信、爱众、乐学 教风:爱、趣、实 学风:勤、思、活 校歌、校徽、校旗 二、制度文化建设——特色管理 制度的必要性 制度来源于现实的问题 少管多理 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内化制度(把有形的制度变成每个教职员工内在的价值观,再外化为行为)——执行制度 人本思想 学校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 约束与激励并存

我的管理原则:诚、正、赏、宽 关注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价值需求、成就需求、发展需求三、物质文化建设——特色环境 四、教师文化建设——特色团队 一流的员工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 罗森帕斯旅游公司:《顾客第二》: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 教育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1、激发教师思考 人为什么活着?你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教育如何为这二者服务?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 人工作是为什么? 引导教师对教育进行思考 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评价观 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 2、职业规划 为什么要规划? 怎样规划? 3、打造学习型校园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教师是职业的读书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听十场高质量的专家报告 读十本教育专著、写读书和反思笔记 课题牵引、同伴互助 4、和谐的团队 教师的身心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 家和万事兴 提升教师的生活品味。 让教师用笑声驱散倦怠和抱怨。 常青事业爱情树, 彬彬有礼君子谦。 吕祖八仙贺新婚, 云雨巫山结同心。 珠联璧合,乾坤正对,鱼水有情,恩爱永远; 琴瑟和谐,龙凤齐舞,洞房春晓,杏花当红。 长(常)相厮守到白头, 壮志雄心立杏坛。 玉洁冰清天使降, 金玉满堂陈家旺。 新人携手幸福路, 婚礼喜庆全岛欢。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校园环境,能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扭曲,引起了老师们的担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濡染,走进校园,能

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一些什么话?怎样让孩子们听到、听懂、听进、乐听、想听每一面“墙壁”所说的话?怎样让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外化为他们的言行呢? 第一,要让它们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残疾,知识的欠缺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深奥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网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墙壁”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对于学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级教室的楼道里,贴上“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比许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他们的心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中国特色的写意画比起生硬的电脑制作、统一打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动百倍。学校的报栏橱窗更多的是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就是一处校园装饰物,像这些对全校学生开放的知识窗口何不用上汉语拼音呢?校

中心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办学品位,突出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为特色,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班主任 三、整体要求 1、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具体措施

(一环境建设 1、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钵花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 2、劳动实践基地划分成四块,铺设方砖小路,平整土地;安装栅栏,做植物介绍牌和班牌;种植适合本季节的植物,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进行挂钩,为教工各项文娱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 4、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 5、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展示学校活动、通知等。 6、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法制宣传栏。 7、文化长廊展现特色。东侧楼道墙面设有安全法制教育宣传画,西侧楼道设有植物与生活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走廊两侧设有“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特色作业、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班队活动”等板块;教学楼走廊上梁有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 8、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

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依照绵阳市教育局印发的《绵阳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我校在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内精神文明建设和创设优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以我校校魂“负责、奉献”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以“合作、活泼、和谐、获得”四方面为校园文化的骨架,以我校少年军校特色建设为校园文化的血肉,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根据《绵阳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检查验收标准》,现将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合作篇----干群合作、师生合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1、机构健全,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网络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性、复杂性

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整体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学校建立有以曾乐云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了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并保证了经费开支。主管德育杨俊副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建立了教育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教务处、后勤处、年级组、团委、学生会互相配合,干群合作、师生合力,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持续的开展,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学校长期致力于两支队伍的建设,即:以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德育教师及艺术教师为骨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和积极、活跃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方式、手段、意义的引导,鼓励学生们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工作。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2、铸造灵魂,树立校园文化核心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形成特色。为此,我们确立了以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黄科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符合基本要求的,但本人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还不很具体,没有一个完整的、看得见的校园文化系统。导致学校的老师、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一个定位(也许是我来学院的时间不长,不知道),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学校的特色,知名度,吸引力就难以体现出来。 大家知道,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三是制度建设。黄冈科技职院虽说做了,但我觉得不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还没有一个能击败同类院校的特色。故此,学院的影响力还不很强。从客观因素上,黄科有三大优势是别的院校不可比的,一是校园在市中心,二是民办院校(民办院校在国外比公办还要吃香,我们无需回避,应该加大民办学院的优势宣传力度),三是学院教与学、食与寝都很集中,好管理。因此,黄科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校园文化品牌来。 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暂

且不论。在此本人参阅大量的资料后,结合黄冈科技职院实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谈点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修正、补充、落实(并要不了多少资金,只要人心齐),是完全可以成为的一个品牌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构建黄科校园“七星文化”(这种提法可以商榷)。即素质文化、校园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就业文化。 第一,素质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及教师文化(特别是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的能力和素质 , 引领、导向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 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 引领、导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由校长的创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师群体的专业,从而强化素质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定位,研究确立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等,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供精神力量。 第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通过景观、楼宇、壁挂等硬件载体、广播校歌校训等软件载、活动载体 ( 第二课堂 ) 全方位体现出来的学校文化精神涵 , 是所有的 校园表象所透射出的全校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精神底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又名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学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是一所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小班化实验学校。百年名校的办学积淀,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理念,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践行“环境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七彩课程,创新实

践活动,在师生协力中进行富有中华文化基因、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建设。 三、实施思路 1.确定文化内涵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世界儿童”,指的是初步具有国际品质的儿童。国际品质的儿童,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初步了解国际文化,初步形成国际交流能力,初步养育国际适应行为。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儿童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因此,“世界儿童”首先是“中国儿童”,是植根中国的“世界儿童”,是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儿童”。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儿童心灵;一方面让儿童走向世界,走进优秀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这双向“走进”的过程中,儿童更加热爱中国,坚信中国;儿童更加胸怀世界,融入世界。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此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以“世界儿童”为主题的、以培养具有国际品质儿童为价值引领的学校文化体系。 2.精神文化引领 “诚真勤仁”是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