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中考复习(27)生物技术作业手册(含答案)

生物中考复习(27)生物技术作业手册(含答案)

生物中考复习(27)生物技术作业手册(含答案)
生物中考复习(27)生物技术作业手册(含答案)

主题九生物技术

课时训练(二十七)生物技术

基础达标

1.[2017·丹东]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

B.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C.用冰箱冷藏食品是因为低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

D.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防止食品腐败,可以大量使用

2.[2017·岳阳]汨罗长乐甜酒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制作甜酒不可少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链球菌

3.[2017·赤峰]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

④火腿肠、牛肉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17·遵义]生物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

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C.利用醋酸杆菌酿造酱油

D.利用酵母菌酿造葡萄酒

5.[2017·牡丹]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奶制饮品,这种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霉菌

6.[2017·威海]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

D.果脯——晒干脱水法

7.[2017·潍坊]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和葡萄酒制作过程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

B.制作白酒和葡萄酒等用到的“菌”和香菇一样都是营腐生生活

C.在果蔬贮藏场所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D.制作酸奶过程的实质是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8.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真的出现了如图K27-1所示的动物,最有可能产生的途径是( )

图K27-1

A. 克隆

B. 转基因技术

C. 自然选择

D. 组织培养

9.[2017·贵港]对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可使动植物甚至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

B.转基因技术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C.转基因技术能培育出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

D.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都是可以食用的

10.[2017·东营]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转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

D.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11.[2017·苏州]科学家将除草剂基因引入玉米,从而研制出抗除草剂的GM玉米。这种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组织培养

C.杂交技术

D.转基因技术

12.[2017·宿迁]图K27-2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27-2

A.克隆羊属于有性繁殖

B.多莉的外貌最像供卵细胞母羊A

C.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D.目前,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克隆人也是被允许的

13.[2017·邵阳]下列生物技术中,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转基因技术

14.为进一步观察发酵现象和验证发酵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图K27-3的实验装置,其中A瓶盛有酵母菌培养液,B瓶盛有澄清的石灰水。请回答:

(1)酵母菌发酵的气体产物是________,B瓶中,预计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K27-3三个装置中哪个装置最科学?________。

图K27-3

(3)实验结束,打开A瓶的软木塞,闻到浓烈的酒味,推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种产物________。

(4)观察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利用酵母菌发酵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①葡萄糖②蛋白质③水④室温⑤低温

⑥高温⑦有氧⑧无氧⑨光照⑩黑暗

15.如图K27-4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图K27-4

(1)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称为____________。

(2)图中的A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____。

(3)根据图中情况,丙牛产下的“牛牛”的毛色性状表现应该为________,其基因组成是________。

(4)“牛牛”长大后,其经济价值与亲本甲牛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研究成果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控制的。

能力提升

16.[2017·内江]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白酒的酿造过程是:制曲→发酵→糖化→蒸馏

B.利用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有氧条件下制作米酒

C.利用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期,是因为在低温下微生物不能繁殖

D.利用乳酸菌制泡菜时要在坛沿加盖、加水密封

17.被世人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因在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称赞他“帮助全球10%的夫妇免受无法生育的困扰”。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K27-5所示:

图K27-5

(1)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__________;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

(2)“试管婴儿”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________________,其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填“试管”或“子宫”)。胎儿通过________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婴儿从母乳中获得促进其生长发育、细胞修复更新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论文!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这是继合成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开启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

材料二酵母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经常在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如图K27-6表示日常生活中制作面包的基本过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则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图K27-6

(1)将含有酵母的生面团保持在30 ℃,1小时后它的体积将会膨大,原因是其中的酵母菌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酵母菌的实验中,要用________对酵母菌进行染色。

(3)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通常会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物质,其浓度变化曲线如

图乙所示。你分析图中表示酒精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4)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而且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相对稳定的。

(5)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乳酸菌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

19.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山东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该中心主任李建远教授对媒体宣布,成功获得了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他们选择了12名志愿捐献卵细胞的健康女性,经促排卵获得135枚卵细胞;在剔除了卵细胞的细胞核后,再将病人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人卵细胞内。这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克隆技术。其实验流程如下:

图K27-7

材料二从克隆胚胎中可以提取到与病人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用它衍生而来的全新的功能细胞、组织或器官,来取代病变的细胞、组织、器官,治疗目前不能治疗的许多疑难性疾病,可避免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移植中配型困难与供体不足等瓶颈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克隆技术属________生殖方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志愿者提供了去核卵细胞,实际上是为克隆胚胎的发育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提供了体细胞核,实际上是为克隆胚胎提供了______________。

(3)器官移植的成功是人类医学的伟大成果,因为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的概念,移植的器官相当于____________,而移植克隆器官容易成活,原因是人体对克隆器官不会发生______________。

(4)若某男士因心脏疾病需移植心脏,则通过克隆胚胎衍生而来的心脏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酸奶、泡菜是由乳酸菌制作的,低温不能杀死细菌和真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不可以大量使用。2.A 3.B 4.C 5.A 6.D 7.B 8.B

9.D 10.B 11.D 12.C 13.D

14.(1)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乙

(3)酒精

(4)①③④

15.(1)转基因技术

(2)受精作用

(3)黑花Dd

(4)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

(5)基因

16.B [解析] 酵母菌要在缺氧环境下才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17.(1)受精有性

(2)受精卵子宫胎盘

(3)蛋白质

18.(1)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

(2)碘液(3)Q

(4)DNA和蛋白质

(5)有成形的细胞核

19.(1)无性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胚胎早期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遗传物质

(3)抗原免疫排异反应

(4)XY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章现代生物技术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济南版

第7单元第2章现代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 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应用实例生物技术 A. 培养无病毒植株组织培养 B. 制作酸奶发酵技术 C. 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D. “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2. 在克隆哺乳动物的过程中,常用到() A.发酵技术B.胚胎移植技术 C.人工授精技术D.转基因技术 3. 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4.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导变异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5. 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定向提取生物的DNA B.在生物体外对DNA进行改造 C.定向分离DNA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6. 可以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生物是一类() A.提供外源基因的生物 B.转基因动植物 C.获得外源基因的生物 D.转基因微生物 应用实例生物技术 A. 培养无病毒植株组织培养 B. 制作酸奶发酵技术 C. 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D. “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8. 下列生物均是在现代生物技术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利用的技术与其他不同的是()A.巨型小鼠B.抗虫棉花 C.多利羊D.抗虫烟草 9. 可以创造出地球上原先不存在的生物的技术是 A.无性繁殖 B. 克隆 C .基因工程 D 组织培养. 10. “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11. 人奶营养成分的优越性是牛奶永远无法比拟的。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将人乳基因导入奶牛中,使之产生人乳化的牛奶。这种生物技术称为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仿生技术 12.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下列个体的产生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是() A.克隆绵羊B.组织培养的小麦幼苗 C.嫁接的柑橘D.试管婴儿 13. 据英国《每日邮报》 2010年12月26日报道,一位英国妇女在1998年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受孕后,于次年产下两女,并将其余受精卵冷冻保存;11年后,她和丈夫成功利用当初保存的受精卵再获一个千金。“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环境生物学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 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者:宋继达 所属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901班 实践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 实践日期:XX年7月21日——XX年7月27日 实践时间:7天 实践原因:保护区位于家乡港口,地理位置适宜;海龟是港口所特有的海洋动物,身为港口人对之有着特殊的情感;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兴趣爱好涉及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方面。 实践目的:增进对海龟保育工作的认识,增强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加强学习和动手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以及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作业。 实践内容:到海龟保护区的海龟馆里体验海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给海龟投喂食物,清洗海龟池,维护海龟馆的清洁卫生,维持游客在海龟馆里的参观秩序,劝阻游客一些不文明的、对海龟有伤害性的不良行为,以及协助海龟管理员完成其他一些工作。 实践结果:虽然此次社会实践为期只有7天,其深入程度也仅仅是体验保护区内海龟管理员工作生活的浅层水平,但

这一个星期的实践的确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海龟生活习性和保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保护区在建设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艰辛。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实践机会,让我拓展了知识和视野,对海龟这一海洋爬行动物以及海洋生态保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与就业留下难得的经验与启发。 体会总结:生态环境和物种是这个地球上一旦失去后就难以复得的宝贵财富。港口人民一直以来与海龟为邻,见证了从发现海龟湾、盗挖海龟蛋、捕杀海龟到共同携手保护海龟,与海龟和谐共处的百年历史。作为一个从小认识海龟的港口人,中国大陆乃至亚洲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海龟产床的独特之处让我既自豪又担忧。全球的海龟数量在下降,而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近年海龟上岸产卵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海域的海龟生境和数量形势严峻。海龟保护需要不断努力下去,希望有更多有志于这方面的年轻人投身于这方面,同时向正在为海龟保护付出努力的工作者致敬! 导语: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是今天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后的一个海龟产床,也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1985年6月,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海龟自然保护区。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国际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及其产卵繁殖栖息

华工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2019

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2019年2月20日,合计37题) 一、填空题(12题) 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和变相。 2、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是要触发脉冲的幅度和功率达的到对所作用的可控硅有效触发、要可方便与被控的交流电周期同步,和能方便的改变同步后的延迟时间。 3、多个晶闸管相并联时必须考虑均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串专用均流电抗器。 4、逆变电路可以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不同分类,当直流侧是电压源时,称此电路为___电压源型逆变电路_____,当直流侧为电流源时,称此电路为__电流源型逆变电路______。 5、在正弦波和三角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这种生成SPWM 波形的方法称__自然采样法____,实际应用中,采用__ 规则采样法___来代替上述方法,在计算量大大减小的情况下得到的效果接近真值。 6、常用的晶闸管有_普通型单向导通的晶闸管___式、__普通型双向导通的晶闸管___式两种。 7、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带大电感性负载,晶闸管在__ 触发 ____时刻换流,二极管则 在_ _电源电压过零点_____时刻换流。 8、过电压产生的原因_ _浪涌电压______、__操作过电压______,可采取__ 阻容吸收、__晒推___、压敏电阻保护。 9、变频电路所采取的换流方式_ 自然换流_、__ 负载换流__、_ 强迫换流_____。 10、门极可关断晶闸管主要参数有_ 最大可关断阳极电流IATO 、__、__。 1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即__ 整流、_逆变_______、__ 直流斩波、___交流变交流__。 12、斩波器是在接在恒定直流电源和负载电路之间,用于_ 改变加到负载电路上的直流电压平均值的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变流装置。 二、简答题(18题) 1.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 通变为关断? 答:闸管导通的条件是阳极承受正向电压,处于阻断状态的晶闸管,只有在门极加正向触发电压,才能使其导通。 门极所加正向触发脉冲的最小宽度,应能使阳极电流达到维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阳极电流,即擎住电流IL以上。导通后的晶闸管管压降很小。

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20190820

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2019年8月20日,合计37题) 一、填空题(12题) 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交流变交流。 2、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驱动功率、触发脉冲前沿要陡幅值要高,和触发脉冲要与晶闸管阳极电压同步。 3、多个晶闸管相并联时必须考虑均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挑选特性参数尽量一致的器件和采用均流电抗器。 4、逆变电路可以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不同分类,当直流侧是电压源时,称此电路为_电压源型逆变电路____,当直流侧为电流源时,称此电路为__电流源型逆变电路______。 5、在正弦波和三角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这种生成SPWM 波形的方法称自然采样法,实际应用中,采用_规则采样法来代替上述方法,在计算量大大减小的情况下得到的效果接近真值。 6、常用的晶闸管有单向导通__式、双向导通式两种。 7、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带大电感性负载,晶闸管在触发__时刻换流,二极管则在电 源电压过零点_时刻换流。 8、过电压产生的原因电路状态突然改变_、电磁状态突然改变___,可采取__安装避雷线避雷器、电抗器、开关触头加并联电阻保护。 9、变频电路所采取的换流方式自然换流、负载换流、强迫换流。 10、门极可关断晶闸管主要参数有断态重复峰值电压、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__、反向重复峰值电压和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 1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即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__交流变交流___。 12、斩波器是在接在恒定直流电源和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改变用加到负载电路上的直流平均电压值的一种交流变换装置。 二、简答题(18题) 1.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 通变为关断? 答: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并在门极施加触发电流(脉冲)。或: uax>0且ucx>0。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使晶闸管的电流大于能保持晶闸管导通的最小电流,即维持电流。要使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可利用外加电压和外电路的作用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即降到维持电流以下,便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 2.晶闸管的触发脉冲要满足哪些要求?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0006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A.分子 B.液体 C.固体混合体 答案:A 2.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A.各种因素 B.生物因素 C.环境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A 3.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A.物质之间 B.生态之间 C.环境之间 D.人类与环境这间 答案:A 4.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 B.独立沉淀塘 C.生物分解塘 D.化学处理塘 答案:A 5.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氯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6.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

降解能力。6.()。 A.共转换代谢 B.共代谢作用 C.互交换过程 D.依存性 答案:B 7.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自然科学 B.环境科学 C.基础科学 D.理论科学 答案:B 8.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A.多种因素 B.单种因素 C.复合因素 D.综合因素 答案:A 9.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A.天然 B.人工合成 C.来自自然 D.复合产物 答案:B 10.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 B.金属 C.轻金属 D.复合重金属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1.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课后习题第一~四章

绪论P18 1.你认为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研究范畴与传统学科有哪些异同?(略) 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加)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P9 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即对自然资源得不合理利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加) 研究对象为: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略) 4.如何开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P11 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67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P21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P22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P23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P24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P26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P30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P28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P34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P28,34-35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组别:第六组 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 报告人:陈硅 学号:10349069 词汇&释义: Parafilm 封口膜 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 Isopropanol 异丙醇 DEPC 焦碳酸二乙酯 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 Phenol苯酚 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 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 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

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 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 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 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 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 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 A.总RNA提取和纯化 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

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RNA存在于水样层中。收集上面的的水样层后,RNA可以通过异丙醇沉淀来还原。在除去水样层后,样品中的DNA和蛋白也能相继以沉淀的方式还原。乙醇沉淀能析出中间层的DNA,在有机层中加入异丙醇能沉淀出蛋白。共纯化DNA对于样品间标准化RNA的产量十分有用。 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组织,各种样品最大使用量(1ml Trizol),动物组织( 50mg),植物组织(100 mg),丝状真菌( 100mg),动物细胞(5×106~1×107),酵母(1×107) 。 TRIZOL试剂能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 的析出。例如,从大鼠肝脏抽提的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化乙啶染色,可见许多介于7 kb和15 kb之间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mRNA和hnRNA成分)两条优势核糖体RNA 条带位于~5 kb (28S)和~2 kb (18S),低分子量RNA介于0.1 和 0.3 kb之间 (tRNA, 5S)。当抽提的RNA用TE稀释时其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小鼠解剖英文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2014.5.21 科目实验名称Mouse Dissectio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10: Mouse Dissection Introduc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imal models are always regarded as indispensable tool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biology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individual genes, eve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diseases. Typically, although mice are different from humankind in size and appearance, they have a distinct genetic similarity. At the same time, mice have an efficient ability to reproduce, so they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for experiments in the lab.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exercise to dissect a mouse, so that we can observe the inside of a mammalian body to identify the female and male mice. Learning and recognizing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ice, includ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Operation plate, Scissor, Forceps, Alcohol cotton, Mouse. Methods: [we get a male mouse] Part 1: Observations of external features. Make a table T-1. 1.Having an overhead view, identify the mouse’s head, neck, truck, and tail; observe the dorsal and ventral surfaces. Roughly record what is seen. 2.Observe the thorax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rib cage, and the abdomen, and the details of appendages attached to the abdomen. 3.Find the mouth, two external nostrils, two external auditory canals, and anus, which are on the body surface. 4.Have a simply look at the surface of reproductive organ, prepuce, urethral and penis including. And locate the saclike scrotum; feel for the paired testes in the scrotum. Note the rough features. Part 2: Observation of organs and structures inside the mouse. [Open the Ventral Body Cavities,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opelvic Cavity in order. We must break the ribs near the attachment to the vertebral column to fold back the upper flaps.] Make a table T-2. 1.Ventral Body Cavities. a. Make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through the skin with a dissecting scissor, from the neck to the preputial opening. Pierce the body wall below the ribs, with the blades angled upward, so that it won’t damage the internal organs. b. Pull the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incision, and look for the diaphragm. Then make two

《环境生物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六、植物种群自疏的内因和外因效应 一、目的 通过阅读文献材料,学习验证型实验设计、结果表达和分析的方法。掌握通过测定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盐度的因子作用下,影响植物种群生长自疏效应的内因和外因的表达方式和强度。 二、原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调节与控制,如森林植被过密时会产生自疏作用,间伐后的疏林会很快重新郁闭;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生物的数量关系常常相对稳定等。这类受控的稳态是生态系统借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稳态的作用结果。 种群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增长,但是并不是无限制的增长,会受到种群最大容量的制约,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竞争会产生自疏作用使种群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自疏作用为种内斗争和资源供给状况的综合反映,森林植物、藤壶等是自疏效应的明显例子。 本实验将开展经济作物红麻(Kenaf,Hibiscus cannabinus)的模拟栽培试验。通过设定不同栽培密度,对其进行短时间的栽培试验记录,评价种群密度(内因)对种群自疏效应的影响。 三、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实验室将提供统一购置的红麻种子。种植所需土壤在校区内采集。 仪器:塑料盆4个/组、电子天平、烘箱、标签纸、记号笔等。 试剂: 海盐。 四、实验内容 4.1 试验设计 每个组自行设定不同的幼苗种植株行距处理3组,进行栽培和浇灌。

4.2 观察记录 八周内,每周固定时间对每盆内的作物幼苗进行观察,记录每棵植株的叶片数,以及每个处理的存活株数,每次每个处理需拍照记录1张。 4.3 生物量的测定 第八周将所有植株个体收获,小心地洗净,去除叶片、根上的砂粒泥土,放入烘箱烘干24h后,分成地上部和根部,进行称重。 4.4 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记录描述不同时间、不同处理的作物幼苗个体叶片数、存活率,以及八周内的生物量积累情况。

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

电力电子技术平时作业(2020年8月5日,合计37题) 一、填空题(12题) 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整流、逆流,斩波、变频和变相。 2、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是要触发脉冲的幅度和功率达到对所作用的可控硅有效触发、要可方便与被控的交流电周期同步,和能方便的改变同步后的延迟时间。 3、多个晶闸管相并联时必须考虑均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串专用均流电抗器。 4、逆变电路可以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不同分类,当直流侧是电压源时,称此电路为_电压源型逆变电器,当直流侧为电流源时,称此电路为电流源型逆变电路。 5、在正弦波和三角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这种生成SPWM 波形的方法称自然采样法,实际应用中,采用规则采样法来代替上述方法,在计算量大大减小的情况下得到的效果接近真值。 6、常用的晶闸管有普通型单向导通的晶闸管式、普通型双向导通的晶闸管式两种。 7、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带大电感性负载,晶闸管在触发时刻换流,二极管则在电源电 压过零点时刻换流。 8、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浪涌电压、操作过电压,可采取阻容吸收、晒推、压敏电阻保护。 9、变频电路所采取的换流方式自然换流、负载换流、强迫换流。 10、门极可关断晶闸管主要参数有_ 最大可关断阳极电流。 11、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即整流、逆变、直流斩波、交流变交流。 12、斩波器是在接在恒定直流电源和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改变加到负载电路上的直流电压平均值的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变流装置。 二、简答题(18题) 1.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 通变为关断? 答: 闸管导通的条件是阳极承受正向电压,处于阻断状态的晶闸管,只有在门极加正向触发电压,才能使其导通]极所加正向触发脉冲的最小宽度,应能使阳板电流达到维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阳极电流,即擎住电流儿以上。导通后的晶闸管管压降很小使导通了的昴闸管关断的条件是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减小至一个小的数值,即维持电流|H以下。 其方法有二: 1)减小正向阳极电压至一个数值一下,或加反向阳极电压; 2)增加负载回路中的电阻。 2.晶闸管的触发脉冲要满足哪些要求? 答: 一、触发脉冲信号要有足够大的电压和功率; 二、极正向偏压越小越好; 三、脉冲的前沿要陡,宽应满定要求; 四、满足主电路移相范围的要求;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在过程II(又称相II反应)中,相I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极性有所增强,利于排出。 主要反应:相I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相II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等等。 相II反应:又叫结合反应,指在酶的催化下,外源化合物的相I反应产物或带某些基团的外源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的结合反应。MFO的组成和作用:由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组成,具有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的机理。 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生物积累: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浓缩系数:BCF,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 机理:污染物通过生物呼吸、食物和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至生物体的各个部位,被生物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吸收浓缩。生物各种器官和组织对某污染物的浓缩程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生物组织与血液对该物质的亲合性的差异以及生物组织对该物质的代谢。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 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污染称为生物污染。(附加) 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病原微生物使人、家禽、家畜和植物致病;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外观、气味、水生生物,产生毒素,污染饮用水;微生物代谢物污染,如H2S气体难闻且使人中毒,酸性矿水危害周围生物,硝酸和亚硝酸致病致癌,微生物毒素污染食品。 7.阐述微生物对金属汞、砷的生物转化。 汞Hg:在有氧条件下,某些细菌使元素汞氧化或使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在甲基钴氨素参与下使汞甲基化;汞的甲基化与其脱甲基化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砷As:某些细菌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毒性减弱;在土壤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霉菌使砷化物甲基化形成剧毒的三甲基砷。 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1.何谓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举例说明污染物对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诱导作用:污染物使酶的合成速度增加或降低酶蛋白的分解。 举例:被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河水对鱼的混合功能氧化酶(CYP1A1)具有诱导作用。 抑制作用:污染物与酶的中心功能基团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举例:DDT对Na+/K+ ATPase(腺三磷酶)和Mg-ATPase有抑制作用。 2.阐述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学生:学号: 同实验者: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 的生物合成量。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一甘薯叶片RNA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 2. 掌握Trizol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

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用可增强抑制作用。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β-巯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甘薯叶片,品种为徐薯18 2. 试剂 ①无RNA酶灭菌水:加入%的DEPC,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② Trizol试剂; ③氯仿; ④异丙醇、75%乙醇; ⑤ TBE缓冲液; ⑥上样缓冲液 3. 仪器

现代生物技术考题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生物最后冲刺之三 专题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酵工程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等 ②吞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③紫茉莉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④发生过敏反应时,往往会使细胞损伤、破坏和引起支气管痉挛等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④D.③ 2.如图,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1、2、3、4、 5部位。在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的生物膜磷脂分 子层数是() A.4层 B.3层 C.2层 D.0层 3.下面对生物工程的应用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分离出的癌基因制备DNA探针可检测肝炎 ②鸡蛋白基因可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表达出卵清蛋白 ③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可制成定向消灭癌细胞的“生物导弹” ④利用发酵工程可获得大量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即单细胞蛋白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⑧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A.①②⑧ B.①②④ C.①⑧④ D.①②⑧④ 5.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 7.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96 学分: 适用专业:电气运行控制 一、前言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职业院校电气运行控制专业得一门专业课程,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得安装、调试与维修得基本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中级工与高级工相关技术考证得基本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得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涵盖得岗位群进行得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得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得工作模块与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得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单元技术,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得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得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得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内容得重要性与容量来确定。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得教学活动,掌握电气自动化运行中整流器、斩波器、变频器等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应用得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得工作任务。

1、知识目标 (1)掌握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得识别、选择、运用得知识; (2)掌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IGBT、GTR、MOEFET等全控型器件得识别、选择、运用得知识; (3)掌握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得同步; (4)掌握晶闸管及其整流电路得保护方式得选择与设置知识。 2、能力目标 (1)会晶闸管典型得触发电路得安装、调试与常见故障得排除维护; (2)会单相电力电子控制电路得安装、调试与维护; (3)会三相变流电路系统得安装、调试与维护; (4)会识读通用变频器系统得说明书、系统图; (5)能设置变频器系统参数; (6)会调试典型变频器系统; (7)能排除典型变频器系统得常见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 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67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P21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P22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P23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P24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P26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P30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P28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P34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P28,34-35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P38-39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P43-50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在过程II(又称相II反应)中,相I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极性有所增强,利于排出。 主要反应:相I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相II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等等。 相II反应:又叫结合反应,指在酶的催化下,外源化合物的相I反应产物或带某些基团的外源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