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网概述

城市道路网概述

城市道路网概述
城市道路网概述

城市道路网概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3)

2.1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特点 (3)

2.2城市道路的分类 (4)

2.2.1 快速路 (4)

2.2.2 主干路 (5)

2.2.3 次干路 (5)

2.2.4 支路 (6)

2.2.5 总结 (7)

第三章城市道路网类型与特点 (8)

3.1 方格网式 (9)

3.2 环形放射式 (10)

3.3 自由式 (11)

3.4 带状式 (11)

3.5 混合式 (12)

第四章城市道路网布局 (12)

4.1 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因素 (13)

4.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13)

4.2.1 道路网密度 (13)

4.2.2 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 (14)

4.2.3 等级级配 (14)

五、城市道路红线、横断面与交叉口 (15)

5.1 城市道路红线 (15)

5.2 城市道路横断面 (16)

5.3 城市道路交叉口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绪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交通日益紧张,路网效能低下”的现象,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普遍出现高峰搁堵现象,诸如机动车增长速度、路网合理密度、道路等级结构合理性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对比国外机动化水平发达城市,我国国标规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明显偏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本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注重道路功能设计,并将道路功能定位作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国至今仍未对该项工作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理清道路功能”往往流于口号。因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为根治我国大中城市交通的堵塞状况,研究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方法,提出理清道路功能的措施,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分级是道路网规划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三次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对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的方法,并对各类型道路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我国若干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了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优化模型,运用模型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道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给出了我国各类城市道路的最优等级结构范围。

4 0年代,金经昌先生从德国带来城市道路分级思想,而我国城市道路第一代分类法至60年代初期才形成。1 960年10月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试行草案)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I级为全市干道、人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Ⅱ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路;Ⅲ级为住宅区道路。该方法的最大弊端是缺乏鲜明的交通功能概念,强调路网平面艺术构图。如对全市干道提出如下要求:路线经城市中心区,沿线有重要公共机关和高大建筑物,人行道可宽达1 2m等。这样,全市干道即可理解为贯穿全市的交通性干道,又可理解为城市的代表性商业大街。其后,在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按主干道(全市性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三级进行划分,该方法可称为我国城市道路第二代分类法。1 9 91年8月施行的部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一9 O)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为保障交通流逐级有序地由低一级道路向高一级道支路四大类,

紧接着199 5年9月施行的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 0 220—95)对该法进一步深化,并明确指出各类道路的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即形成我国城市道路第三代分类法。

针对我国城市机动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对我国城市道路网合理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城市微观道路网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分级是道路网规划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三次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对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空间基本布局型式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干道网布局质量评价的负荷度指标及均衡度指标。

第二章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城市道路网(urban road network)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少噪声。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

2.1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特点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

对于城市道路网络功能,从传统意义来说,我们可以将城市道路功能分为交通运输功能、公共空间功能、防灾减灾功能、引导城市布局功能。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城市道路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①交通功能,这个功能不用细说

②管线沟通的功能,市政道路一大特点就是道路下敷设了各类主、次干管线,包括雨水、污水、通讯、电缆、天然气、中水等等,这些管线都是沿着道路敷设的,遇到地块再设支管接入地块,满足地块小区运行需要。

③地块划分的功能,通常城市道路划分了各个地块的边界二、道路建设属于政府支出,需耗费纳税人的钱。道路、桥梁属于土建工程,新建工程建设周期长;改建工程牵涉面广,道路等级越高,长度越长,影响越大,社会舆论关注程度就越高。因此为了避免道路工程成为遗憾工程,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得在道路使用功能、边界条件等方面充分考虑。

针对城市道路特点来说,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为几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路网密度高、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些特点的特性,我们可以针对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①行人、非机动车多

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尤其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段,道路十分拥挤。图6-30所示为车辆行驶在路口的交通情况。

另外,个别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法规观念淡薄,经常违章行走,抢占机动车道。在无安全防护设施的路段和无交通信号、无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处,或者左转弯、直行、右转弯一起放行的路u,经常会有行人随意地横穿公路或在车道上行走。这种人、车混行的道路交通状况十分混乱,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行车安全。图6-31所示为公共汽车变更三个车道,违章行驶至最左侧车道情况。图6-32a所示为电动车任意通行情况,图6-32b所示为摩托车任意占道通行情况。

②机动车多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家车、办公用车、出租车、公共汽车、运输车数量迅猛增加,城市道路负担越来越重,拥堵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个别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意识差,无视交通法规,行驶无规律,争道抢行,任意停车,妨碍其他车辆行驶;摩托车快速、灵活、任意穿行、超车;电动车数量庞大,常常占道行驶。这种交通状况,致使机动车辆行驶速度减慢,道路通行能力降低,极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发生事故。图6-34所示为摩托车占道并与汽车抢道行驶情况。

③道路拥挤

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虽然各城市对道路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和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的道路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交通发展的需要。路少车多,道路拥挤始终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图6-35所示为交通路口车辆按交通标线分道行驶情况。

另外,县级城镇道路网络布局不合理,交通信号设施不完善,违章建筑和占道摆摊设点,降低了现有道路的利用率,使车与路的矛盾更为突出。图6-36所示为交通路口信号灯没有启用情况。

④交通设施完善

中等以上的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信号、安全设施较为完善,提高了道路畅通能力,特别是立交桥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不堪重负的局面。

2.2城市道路的分类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支路

2.2.1 快速路

为流畅地处理城市大量交通而建筑的道路。要有平顺的线型,与一般道路分开,使汽车交通安全、通畅和舒适。与交通量大的干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小的支路相交时

可采用平面交叉,但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两侧有非机动车时,必须设完整的分隔带。横过车行道时,需经由控制的交叉路口或地道、天桥。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的汽车专用道路。

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服务距离一般在10 - 40km之间,车速为60-8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种干道不允许在其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主要是为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的交通服务。

另外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和长度超过30公里的带状城市应设计快速路。快速路将市区各主要组团,与郊区的卫星城镇、工业区、机场、港口快速联系起来,缩短其间的时空距离;对人口在50~200万的大城市,可根据城市用地的形状和交通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设置速路。

图2-1 快速路

2.2.2 主干路

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

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 - 1 200m为宜,一般均为平交主要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功能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明确主干路的使用功能,通过道路空间置换实现主干路功能的回归,通过控制出入口保持与次要道路及辅助道路的有限联系。依据我国城市的规模及主干路交通特性,将主干路分为四级。对城市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主干路等级取I级,设计车速50km/h、60km /h;一般大城市主干路等级取II级,设计车速50km/h;中等城市主干路等级取IⅡ级,设计车速40km/h;小城市主干路等级取Ⅳ级,设计车速30km/h、40km/h。

图2-2 主干路

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人口。平面交叉口间距以800~1200米为宜。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以减少干扰。

2.2.3 次干路

区镇干遵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主要是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根据城市规模和城市次干路的使用情况,将次干路分为四级。对城市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次干路等级取I级,设计车速40km/h、50km /h;一般大城市次干路等级取H级,设计车速40km/h;中等城市次干路等级取IⅡ级,设计车速40km/h、30km/h;小城市次干路等级取Ⅳ级,设计车速3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区镇于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车行之间要有较宽的绿带间隔。是城市各组团内部的主要干道。两侧可设吸取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次干路又可分为:交通性次干道、生活性次干道

图2-3 次干路

2.2.4 支路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次干路与建筑单元的连接线,城市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路系统主要基于城市支路网。从城市支路的性质出发,支路主要为沿路地块服务,一般要求能通行公共交通。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以我国现行城市道路统计标准,城市道路不包括街坊道路,而实际情况,一些街坊道路承担了城市的内部交通,部分街坊道路亦满足城市支路的设计要求。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发展,城市道路需求密度的增加,街坊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系统是合理的。将支路分为出入道路和街坊道路两级。出入道路为次干路与街坊道路的连接线,设计车速20km/h、30km/h;街坊道路连接出入道路与建筑单元,设计车速15km/h、20km/h。在交通量允许的情况下,考虑路边停车。它主要以服务功能为主,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图2-4 支路

2.2.5 总结

为了更加直接看出上面四种不同功能道路的特性,本文特意对其进行了总结,其规划点和技术要求如下:

道路类别要求

快速路1)快速路应与其它干路构成系统,并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2)快速路机动车道应设中央分隔带,在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中央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并且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

3)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或主干道相交应设置立交。

4)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并且应严格控制路侧带缘石断口。

5)快速路上不应占道机动车停车。

6)快速路机动车道两侧应考虑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

主干路1)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使,交叉口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应连续。

2)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人口,并且应严格控制路侧带缘石断口。

3)主干路断面分配应贯彻机非分流思想,将非机动车逐步日f出主干路,实现主干路主要为机动车交通服务的功能。

4)主干路上不应占道机动车停车。

5)主干路机动车两侧应考虑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

次干路1)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2)次干路机动车道两侧应设置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

支路1)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

2)支路不能与快速路机动车道直接连接。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连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下穿过快速支路。

3)支路应满足公交线路行驶的要求。

4)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应为全市平均值的两倍。

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机动车设大城市>200 80 60 40 30

时速

(Km/h)

≦20060~80 40~60 40 30 中等城市—40 40 30

道路网密度

(Km/km2)大城市>200 0.4~0.5 0.8~1.2 1.2~1.4 3~4 ≦2000.3~0.4 0.8~1.2 1.2~1.4 3~4 中等城市— 1.0~1.2 1.2~1.4 3~4

道路网总密度(Km/km2)大城市>200 5.4~7.1 ≦200 5.3~7.0 中等城市 5.2~6.6

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条)大城市>200 6~8 6~8 4~6 3~4 ≦2004~6 4~6 4~6 2 中等城市— 4 2~4 2

道路宽度(m)大城市>200 40~45 45~55 40~50 15~30 ≦20035~45 40~50 30~45 15~20 中等城市—35~45 30~40 15~20

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 对于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人均道路

面积

7~15m2/人

另外还有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

除快速路外,城市道路应按照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以及道路所处的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章城市道路网类型与特点

城市道路网的形态受自然地形、历史形态、城市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形态往往各不相同。

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图3-1 道路网类型

3.1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是我国城市道路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我国许多老城市采用的棋盘式道路网就属于方格式。

其优点是道路系统比较简单,便于组织交通,且有机动性,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道口。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布置。缺点是对角线间的交通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速度受影响。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方格式道路网。如50年代新兴工业城市洛阳,新市区在老城西侧布置,涧西区和洛北区道路网均为方格式。西安市以老城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仍基本保持了方格式道路网的特征。

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结构型式,多见于采用轴线对称的古城道路系统。北京旧城、西安、洛阳、太原、郑州、石家庄、开封、福州、苏州等城市的道路网都属于方格网式。

图3-3 中心城区路网规划图

其优点为:布局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分散,组织灵活。

缺点为: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

主干道

次干道

3.2 环形放射式

环形放射式由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线组成。一般放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实为内方格外放射,并以环线相联的布局形式。是我国众多棋盘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与欧洲城市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放射干道起自环形干道(多在老市区外),而后者是起自市中心广场。前者道路多是垂直相交,后者道路却多以锐角和钝角相交。如北京以老城区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先建设了四条环状干道。一环在市中心区内,二环环绕市中心区,三环沿着城市建成区。以二环路为起点,已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平交路口。首都现代化道路系统已初步形成。成都市的道路网也属此类型,干道网由8条放射干道和2条环路组成。

图3-4 环形放射式

放射式道路网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不利于各分区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北京、巴黎等城市的道路网,都是由放射干道网发展到环形放射干道网。

图3-5 巴黎路网布局图

3.3 自由式

自由式道路网的形成一般都和城市的自然地形条件相关,如位于山区或水网密集地区的城市,道路的走向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难以形成较规则的路网,同时为了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减少道路建设的造价和工程量,城市道路往往随地势而建,形成不规则的自由式路网系统。

城市道路根据地形特点,或依地势高低展筑而成,道路网无一定的几何形状。主要形成在山丘地带或沿海沿河的城市。如山城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道路主要沿等高线开辟,形成了不同高程的道路网,并以几条干道(包括隧道)将其相连。又如青岛市地形起伏,三面环绕岸线曲折的大海,道路依山傍海呈不规则的自由式网络。另如地处平原的芜湖市道路,依湖泊和残丘也呈自由式布置图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工程造价,并能创造丰富的城市景观。

缺点: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比较分散。

城市道路网布局型式中常用的有方格网式、放射式、放射环式及混合式。方格网式是我国现状许多城市采用的布局型式,也是早期城市路网布局的主要型式,如北京、西安,为改善路网的绕行,可以修建一定数量的对角线道路,从而形成方格一对角线式布局,但同时也给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带来困难。放射式路网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城市。放射环式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大城市,如莫斯科、巴黎、伦敦、慕尼黑我国成都采用了由八条放射道路及两条环路组成的放射环式路网布局。混合式是我国现状大型城市采用的主要布局型式,如北京、上海、武汉。带状式和自由式主要是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而采用的布局型式,如我国兰州南面靠山北沿黄河采用的带状路网,青岛、重庆由于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而采用的自由式路网。

3.4 带状式

带状式道路网是以一条干道为主轴,建筑物沿交通轴线两侧铺开,从干道分出一些支路联系每侧的建筑群。优点:公共交通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范围内,有利于公共交通布线和组织。缺点:容易造成纵向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不易形成市中心。

这种城市布局形式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沿着江河或海岸的一侧或两岸绵延,有的沿着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这类城市向长向

发展,平面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中国的带形城市很多,如兰州是沿山谷地带发展的,沙市和洛阳是沿河流的,丹东和青岛是沿海岸的,常州呈梭形。城市形态受铁路、公路交通线的影响很大。

图3-6 兰州路网布局图

3.5 混合式

因地制宜,将上述两种或三种道路网络形式混合在一起,混合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尽得各种形式的优点,扬长避短。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方格式与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它是我国众多方格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北京、成都的道路网便属此类型。

结合城市用地条件,将上述几种类型的路网组合起来。若规划合理,能够扬长避短。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如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合肥等,采用方格式与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形式。这些城市保留了旧城的方格网式,随着城市的扩展,为减小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设置了环路和放射性道路。是我国众多棋盘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图3-7 北京市城外交通干线图

第四章城市道路网布局

城市布局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和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比例。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4.1 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因素

城市性质、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城市布局形式的形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因素的影响,也有间接因素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因素,包括:

直接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要指建设项目如工业基地、水利枢纽、交通枢纽、科学研究中心等的分布和各种项目的不同技术经济要求;资源情况,如矿产、森林、农业、风景资源等条件和分布特点;建设条件如能源、水源和交通运输条件等。

②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

③城镇现状。如人口规模、用地范围等。

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间接因素包括:①历史因素。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城市核心的形成开始,经过自然的发展和有规划的建设,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形式。明清北京城是一座中心轴线对称、棋盘式道路网结构的城市。这是经过封建社会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与完善的。北京古城墙经过元代兴建和明代改建形成“凸”形城郭。

②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意志、权力等,都对城市的选址、发展方向、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黎19世纪下半叶的道路呈放射型是同拿破仑三世及其大臣奥斯曼的规划思想分不开的。他们为了追求城市的豪华气派,便于镇压人民起义,开辟了林荫大道,这种格局至今仍影响着巴黎的城市总体规划

③科学技术因素。现代工业的产生使城市的布局形式发生变化。钢铁工业城市要求工业区和居住区平行布置,化学工业城市要求工业区同居住区之间有一定的隔离地带。现代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技术的问世,使大城市的有机疏散(见“有机疏散”论)、分片集中的规划布局形式成为可能。

4.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4.2.1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吧,计算公式为L/S,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Km/km2)。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小,路网密度越大,道路等级越低。

表4-1 道路网密度分级表

表4-2 道路网密度的要求

4.2.2 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总人口之比。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4.2.3 等级级配

不同等级道路的数量之比。我国没有明确道路等级级配,但从规范中规定的其他指标推算:

大城市从快速路到支路的比例约为1:2:3:6

中等城市从主干路到支路的比例约为1:1.2:3

小城市干路、支路的长度比例为(1:1)-(1:1.5)

五、城市道路红线、横断面与交叉口

5.1 城市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 of roads),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包括车行道、路侧带和分隔带)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确定道路红线时,要考虑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旁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等要求。有时与建筑红线重合,有时通过绿化用地与建筑红线有一定的间隔。对于各道路的红线宽度要求如下表:

红线宽度:

另外还有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也就是说,基地某一边的某一部分一定有道路红线。

3、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

用地红线。

4、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和建筑控制线不是一回事,个别构件可以伸出红线,相关规定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2 建筑突出物

5.2 城市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其组成有:车行道(路面)、人行道、路缘石、绿化带、分隔带等。在高路堤和深路堑的路段,还包括挡土墙。

根据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不同类别城市道路的功能和交通特性,合理选择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并在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等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其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和位置等。

其横断面的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种,如下表:

图5-1 城市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要求。其基本原则如下:

(1)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从规划部门取得城市道路网规划关于道路等级、道路性质、红线宽度、断面形式、两侧建筑物性质与层高等资料,并向有关单位收集或调查现状和远期的车、人交通流量及流向、车辆组成种类、地下管线资料等,综合考虑高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混行与分行的功能要求,确定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构成和形式。

(2)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的要求

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满足道路上通行的各类交通的交通流量及其发展的要求,这是确定道路横断面交通通行部分尺寸的基本原则。考虑到我国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都很大的实际情况,机动车专用系统的发展、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分离和分流、非机动车(主要指自行车)车道的设置、混行道路向机动车道和自行车专用道过渡的可能、人行安全的考虑、港湾式停靠站的设置、交叉口的拓宽等都应加以综合分析与研究。

(3)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

城市道路绿化能起到保护环境、有利交通安全和美化城市的作用。道路绿化可以结合分隔带和人行道进行布置,不但可以营造绿化环境,还可以隔离不同类型交通的相互干扰,也可作为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发展的备用地。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要综合考虑各种工程管线及构筑物布置、相互间的配合和合理安排,避免沿路的地上、地下管线与各种构筑物以及人防工程等的相互干扰,还要保证它们有发展余地并便于维修。为保证路上雨水的排除,设计中还要考虑道路路拱的形式和横坡。

(5)要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

如商业区道路两侧大多是商店、餐饮类建筑,这样的道路,一般就不宜采用有各种隔离带的横断面形式。

(6)要考虑现有道路改建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结合

道路改建除采取增辟车行道、拓宽道路等措施外,还可通过邻近各条道路的互相调节,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单向行驶等措施,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7)要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城市道路建设所需的资金量很大,同时还要占用大量的宝贵用地。所以在道路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节省建设投资和节约城市用地的因素。

5.3 城市道路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指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处,称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相交处,称立体交叉口。

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道路交叉口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网整体布局方案,通过分析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交通流向、公交站点位置、周围用地性质等因素,确定城市道路网中各交叉口的形式、用地范围和控制方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平面交叉:十字形、T形、X形、Y形、畸形交叉

②环形交叉

③立体交叉(分离式、互通式)

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管制使右行制时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时间上错开,一般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支路和干道的相交处或干道和干道的相交处。信号灯管制的交叉口扩宽其入口部分,将进口的车道按左转、直行、右转三向分开,增加车道数,能大幅度地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环形交叉口不用交通管制而采用绕中心岛同向连续通行。设计特点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从不同方向进入交叉口的车辆都绕中心岛同向行驶,经过汇流行驶一段距离后,行驶至所要去的路口,驶离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优点是没有冲突点,但占地面积大,通行能力有一定限制。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各条相交道路车流比较均匀的多条道路相交处,不适用于车流密度大的道路相交处。

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其交叉口的设置要求是不同的,其具体形式要求如下表:

注:A为立体交叉口,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C为平面环形交叉口;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

参考文献

[1]丁千峰,裴玉龙.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与管理对策研究.第三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哈尔滨,2005

[2]陈小鸿.上海城市道路分级体系研究.城市交通.2004,2(1):39~45

[3]建军,王吉平,彭志群.城市道路网络合理等级级配探讨.城市交通.2005,3(1):37--42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课程内容】 第一章、4G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G与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 谁能够抢到船票? 抢占入口优势策略分析 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SNS的分类、价值和推广 微信帝国(微信、飞信、米聊、沃友、翼聊、QQ空间发展分析) 微博战争(新浪、腾讯、搜狐、移动微博的发展分析) SNS发展策略分析 手机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手机游戏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手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的特点 B2B/B2C/C2C/B2B2C 电子商务的成功要素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 移动支付的行业发展特点和状况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客户群、内容、版权问题分析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视频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视频的需求状况 国内移动视频的发展分析 移动视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格力为什么要做手机? 案例分享:中国移动在GMSA大会上提出“三新”体验的内涵案例分享:新营销的灵魂“参与感” 案例分享:日本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 第二章、4G背景下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什么是物联网和云计算? 什么是大数据? 4G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协同发展 物联网和云计算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大数据在国内的成功案例 大数据给国内运营商公司带来哪些机遇? 案例分享: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案例分享: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区别 案例分享: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战略分析 案例分享:基于大数据的营销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美国某运营商云计算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章、互联网产品设计专题

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预测专题报告2016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预测 专题研究报告2016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市场规模维持高增长 5.7 6.5 7.3 7.9 8.3 8.6 8.9 15.4% 11.8% 8.4% 5.0% 3.5% 3.0% 0%2% 4%6% 8% 10%12% 14%16%18%0 1 234 567 891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F 2017F 2018F 用户规模(亿人) 增长率? Analysys 易观智库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2016-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1,835.0 4,734.2 13,437.7 30,794.6 46,720.6 60,542.5 76,547.0 158.0% 183.8% 129.2% 51.7% 29.6% 26.4% 0% 50%100% 150% 200% 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7000080000900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F 2017F 2018F 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增长率 ? Analysys 易观智库 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2016-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移动购物和移动生活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占比提升,移动生活服务未来更具潜力 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4G 和Wi-Fi 网 络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裂变,也让移动生活服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市场 份额随之快速提升。移动购物则随着电子商务从PC 端向移动端的迁移而持续保持高增长。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增长由于运营商优惠力度 的加大而放缓,市场占比逐渐走低。 49.1% 30.6% 15.6% 8.8%7.4% 6.6% 5.7%6.3% 4.9% 3.1% 2.3% 1.8% 1.6% 1.3%37.4% 55.3% 64.1% 67.4% 66.7% 64.7% 63.7% 3.6% 2.8% 3.5% 2.9% 3.2% 3.6% 3.8% 3.6% 6.4% 13.7% 18.6% 20.9% 23.5% 25.5% 0% 20% 40% 60% 80% 100% 2012 20132014 2015 2016F 2017F 2018F 2016-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结构预测 流量费 移动娱乐 移动购物 移动营销 移动生活服务 ? Analysys 易观智库 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建锋 * LI Jian-feng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9528. 2014. 07 .13 1 移动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网络和网络串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大网络。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有研 究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的互联网而言的, 强调用户可以不限制地点、时间,并且随时可以在移动中 接入互联网并使用相关业务。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不是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简单结合,而是深度融合,属于一 种全新的产业形式。 移动通信的优点是随时、随地、随身携带设备,而 互联网的优点是开放、互动、共享。相比传统固定的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就是移动性,就是随时随地在 移动的环境下可以访问互联网,享受相关业务。 2 移动互联网研究研究现状 2.1 用户规模研究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人们可以全方位地 访问互联网,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随着手机终端应用的 持续升温,手机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且人群已经慢慢 向普及化、大众化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 心(CNNIC ) 在 2014 年 1 月 16 日发布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份 报告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 了 5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 2012 年底的 74.5% 提升至 81.0%,远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 桂林 530001 2.2 移动终端的研究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终端 是指可在移动中使用的手持电脑设备,其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和其它手持或便捷电脑设备。 智能手机的便捷携带的优点,使得手机终端成为人们 最喜欢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的智能化主要依赖于手机独 立的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移动操作系统为 中心的生物链系统,而移动操作系统也是智能手机的核心。 在众多移动操作系统中胜出的 IOS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基本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2.3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研究 一个产业的发展,一定需要市场的支撑。移动互联 网产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 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互联网运营所必须 的业务,还包括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网络化的 通信增值业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都有各自的优点,两者 相融合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业必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1Q3 到 2012Q3 的一年内,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其中,2012Q3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478 亿元, 同比增长 102.1%,环比增长 16.9%。从移动互联网市场 规模增长的势态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市场空 间,同时也蕴藏不少商机。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 IP 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传统的 互联网 IP 技术只是适用于固定的终端设备。对于移动互 联网的终端设备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移动终端设 备在通信期间有可能在不同子网之间移动,IP 地址也需 2014年第7期 39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金融得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1) 当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得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得结算、小微贷款、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就是金融与互联网得简单结合,而就是现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得有机融合。 李博、董亮(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李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董亮)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得互联网延伸、金融得互联居间服务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三种模式。她们认为,互联网延伸就是一种广义上得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属于这一范畴;互联居间服务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 信贷、众筹等;金融服务多为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得渗透,如小额贷款公司、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互联居间服务与金融服务可划为狭义上得互联网金融. 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四个方面:一就是与电商相结合得结算业务,二就是基于销售信息得小微贷款业务,三就是基于支付账户得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四就是借贷双方得信息平台,目前得到监管得就是与货币运动关系密切得结算业务。 谢平(谢平,1955年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大学兼职教授)按照互联网金融形态,在支付、信息处理与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得差异,将其划分为传统金融得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得征信与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得保险、P2P 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得应用等八大类。高汉(2014)根据互联网得主要功能,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与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 ——摘自于《金融论坛2014年第7期(总第223期)》 中国互联网金融得风险与监管研究——魏鹏 (2)互联网金融就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得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庄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PZ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得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放心保)模式、

中国互联网 企业服务行业概述

中国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概述 36氪研究院 2016年4月

报告摘要 ?互联网+企业服务涵盖了通过互联网对其他企业进行关于产品、服务或信息交易的企业;行业目前主要分为多个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子行业,包括云计算、数据服务、传统软件开发、安全服务、网络营销、网络招聘、商业地产租赁以及如法务、财务等外包服务,涵盖企业的多种商业需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预算收紧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服务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多个维度的运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户节省软件及硬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十万亿级,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将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云计算目前已从概念推广的萌芽期转变为行业发展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0亿美元。其中SaaS服务占比过半,是云计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预计2015年全球SaaS服务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美元。 ?大数据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市场预测与生产优化,通过风险控制最终实现经营活动的利润最大,在数据服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传统数据服务带来更加精细化的行业变革。 ?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核心数据: 2015年我国互联网+企业服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7万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2.8万亿元。 2015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7%。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05.6亿元,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10.6亿元。

CHAPTER1 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概述 ?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概述 ?行业分析 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互联网+企业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北邮2014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阶段作业1,2,3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小题,共100.0 分) 1. 根据提供方式和信息内容的不同,移动互联网门户业务属于_______ 的移动业务应用。 A.移动公众信息类 B.移动个人信息类 C.移动电子商务类 D.移动运营模式类 知识点 : 1.1移动互联网概述 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 :D;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提示 : 2.根据应用场合和社会功能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可分为三种组合类型:_______、效率型、 情景型。 A.商务型 B.社交型 C.移动性 D.组合型 知识点 : 1.1移动互联网概述 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 :B;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提示 : 3.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主要涵盖六大技术产业领域:关键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网络平台技术、移动 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 __________ 。 A.移动云计算技术 B.综合业务技术 C.安全控制技术 D.操作系统技术 知识点 : 1.2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及协议族 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 :C;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提示 : 4.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 __________ 、终端和网络。 A. 移动

B.业务 C.运营 D.安全 知识点 : 1.2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及协议族 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 :B;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提示 : 5.________ 制定了基于 Web 基础应用技术的技术规范。 A.开放移动联盟 (0MA) B.万维网联盟 (W3C) C.移动通信联盟( MTA ) D.Web 技术联盟( WTC ) 知识点 : 1.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化 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 :B;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提示 : 6. 一个完整的GSM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网络子系统 移动台 MS 四大子系统组成。 NSS 、_______、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 A.无线网络子系统 B.无线基站子系统 C.无线基站控制器 D.无线基站收发信机RNC BSS BSC BTS 知识点 : 2.1 2G时代的组网技术 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 :B;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提示 : 7.WCDMA 网络的组成包括 UE 、 _______ 、 CN、 EN。 A.ETRAN B.UTRAN C.UEDGE D.UPRS 知识点 : 2.2 3G时代的组网技术 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 :B; 得分 :[10]试题分值 :10.0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友盟+】 2016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报告要点 ?截至2016年Q2,国内活跃设备总量超13亿,与Q1相比增长1.75%。 ?windows活跃设备数量Q2增幅明显, Android小幅增长,iOS小幅下降; Android和windows设备的市场份额Q2呈现提升。 ?App的次周留存密度与周用户体量有一定关联,用户量级越大,留存的集中密度于偏高水平; ?不同应用类型使用上,拍摄美化、视频播放等类活跃用户规模过去一年内较为稳定,健康医疗类呈现明显增长态势,金融理财、主题壁纸类应用持续走低;

01.移动设备篇

移动设备活跃量 10.3 10.6 10.8 11.7 12.8 13 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活跃设备增长趋势 4.0% 2.9% 1.9% 8.1% 9.6% 2015Q12015Q22015Q3 2015Q4 2016Q1 2016Q2 活跃设备增幅趋势 近一年国内活跃设备总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16年第二季度总量超13亿,与第一季度相比呈现小幅 增长(1.75%);

移动设备活跃量 从活跃设备类型来看, Android 和windows 设备数量占比小幅提升, iOS 设备数量占比略有下降; Android 设备 量 62.4% iOS 设备量 37.0% Windows 设 备量 0.6% 2016年Q2移动活跃用户类型占比 Android 设备 量 60.8% iOS 设备量 38.7% Windows 设 备量 0.5% 2016年Q1移动活跃用户类型占比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预测专题报告2015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预测 专题研究报告2015

移动设备市场保持销量增长、增速回落的状态 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目前智能手机已进入到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整体智能手机市场超过92%以上为安卓智能手机。2014年智能手机市场虽然销量仍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明显下降,阻碍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智能手机市场本身产品已缺乏新意,各厂商都缩短更新周期,采取快速迭代的策略,产品之间差异化创新较少。未来市场将重点推出4G 终端,运营商的发力也会促进4G 业务和4G 终端的双向发展,同时为应对产品形态发展雷同的问题,竞争点将集中于生态系统的建设。 8,066.4 17,548.6 34,310.2 42,115.9 48,138.4 53,818.8 59,254.5 117.6% 95.5% 22.8% 14.3% 11.8% 10.1% 0% 20%40% 60% 80%100%120%140% 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F 2016F 2017F 2015-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测 (不含水货及山寨机) 销量(万台) 增长率 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 Analysys 易观智库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逐渐放缓,市场规模迎来增速高峰 4.3 5.7 6.5 7.3 7.9 8.3 8.6 31.0% 15.4% 11.8% 8.4% 5.0% 3.5% 0% 5%10%15% 20%25% 30%35%0 24 6 8 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F 2016F 2017F 用户规模(亿 人) 增长率 ? Analysys 易观智库 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2015-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715.6 1,835.0 4,734.2 13,437.7 23,134.3 34,575.3 45,220.9 156.4% 158.0% 183.8% 72.2% 49.5% 30.8% 0% 50% 100% 150% 200% 10000 20000 300004000050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F 2016F 2017F 市场规模(亿元 人民币) 增长率 ? Analysys 易观智库 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 2015-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 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 1、移动互联网电商的概念及产业链 分析: 概念:移动互联网在近年来的爆发式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终端性能的不断优化和普及率的提高。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移动营销正逐渐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经济利益来源。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在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产业链:各行各业的形成及移动电商的壮大。如:电商、微商、微信支付宝、移动电商、新零售。 2、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市场规模 分析: (1)、移动电商将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700亿元,目前电商已走过了以PC端为交易入口的电商购物和以移动端APP为流量入口的电商购物1.0、2.0阶段,正开始进入以移动社交为切入口的电商购物3.0阶段。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提升,电商的新逻辑是“社群流量-口碑推广-电商流量”,顺应“去中心化”、“碎片化”、“场景化”购物潮流,在移动端寻求多样流量入口,打造特定购物场景,强调社区互动交流,促使流量沉淀,并通过在社群中建立口碑,有效地将流量转化为重复购买行为。

(2)、移动社交电商之所以壮大,离不开火爆的移动社交网络。中国网民已经达6.88亿,其中90.1%的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达6.2亿,近年移动端网购网民增速超过40%。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高达7.62亿,手机QQ月活跃账户达到6.58亿。巨大用户量是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3)、移动电商通过社交的方式,可以激发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自发地形成网状商业流,从而达到聚合移动流量的目的。移动商的模式还可以促使运营的高效化。以京东与微信、手机QQ的合作为例,微信、手机QQ除了基础的通讯功能外,还推出各种公众号并开放各种接口,允许第三方软件接入。对于商家而言,这种方式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又可以实现自动导购、客服、数据统计分析,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运营。 (4)、未来网络购物向移动社交转化将是大势所趋,优质商品、供应链、社交场景向购物场景转换能力等将成为移动社交电商关键竞争要素,移动社交电商将由零售通道向呈现商品、社交、终端、平台及第三方等的多元化消费生态转化。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社交电商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当前移动社交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7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著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 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 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 年的2005人猛增至 5.2 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 1.2 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 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48.66%,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 4.3 亿,全年交易额高达780.9 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50.54%。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 2.16 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 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方对多方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 产品设计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课程内容】 第一章、4G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G与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 ?谁能够抢到船票 ?抢占入口优势策略分析 ?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SNS的分类、价值和推广 ?微信帝国(微信、飞信、米聊、沃友、翼聊、QQ空间发展分析) ?微博战争(新浪、腾讯、搜狐、移动微博的发展分析) ?SNS发展策略分析 ?手机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手机游戏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手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的特点 ?B2B/B2C/C2C/B2B2C ?电子商务的成功要素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 ?移动支付的行业发展特点和状况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客户群、内容、版权问题分析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视频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视频的需求状况 ?国内移动视频的发展分析 ?移动视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格力为什么要做手机 案例分享:中国移动在GMSA大会上提出“三新”体验的内涵案例分享:新营销的灵魂“参与感” 案例分享:日本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 第二章、4G背景下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什么是物联网和云计算 ?什么是大数据 ?4G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协同发展 ?物联网和云计算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大数据在国内的成功案例 ?大数据给国内运营商公司带来哪些机遇 案例分享: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案例分享: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区别 案例分享: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战略分析 案例分享:基于大数据的营销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美国某运营商云计算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章、互联网产品设计专题 1.撰写产品计划书 2.用户需求调研分析 3.设计产品架构 4.设计交互流程 5.页面视觉设计

中国移动九大移动互联网基地介绍资料

移动9大基地 一、音乐基地 基地名称:无线音乐产品基地 基地地点:四川成都高新西区 成立时间:2005年 基地定位:面向全国31个省市的4亿多移动客户提供无线音乐产品 业务内容:彩铃、振铃、全曲下载、全曲在线听、MV、专辑汇、无线音乐俱乐部 合作伙伴:中央平台厂家:华为 运营合作伙伴:迅捷英翔、结信 产品开发伙伴:华为、迅捷英翔、娱音科技、结信、合力迅达 内容:华谊兄弟、鸟人艺术、太合麦田、中国唱片总公司、百代、环球、 索尼、华纳等 市场规模:截至2009年11月,彩铃业务总客户数达到3.9亿,月均收入19亿元。截至2009年11月,中央音乐平台付费内容下载总量超过11亿次,月均付费下载量超过1亿次,其中全曲下载业务的累计计费下载量超过6700万次。 基地情况: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作为一项全新的音乐服务,以其个性化、时尚化的特点,一经问世便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发行和发布模式,而且还吸引了如音乐发行、内容制作、软件开发等音乐产业价值链上的诸多企业落户四川,一个全新的数字娱乐文化产业集群已经兴起。 目前,该基地搭建了中央音乐平台和音乐会员管理平台等两大平台,建立了包括https://www.doczj.com/doc/5b5052265.html,网站、手机客户端、12530999交互式语音、手机wap网站在内的四大门户,引入各类歌曲数十万首,同时与索尼、华纳、环球、百代、太麦等全球知名的顶尖唱片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彩铃、个性手机铃声、音乐全曲等无线音乐业务。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移动已经在由运营商、唱片公司、SP、手机终端厂商组成的无线音乐产业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线音乐基地的优势就在于能帮助中国移动不断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品牌资源与唱片公司等产业进行整合,深入音乐内容通路与版权管理、增值业务平台管理和运营以及无线音乐推广等所有环节,组成无线原创音乐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以逐渐达成较为明晰的无线音乐发展战略。 二、位置基地 基地名称:位置产品基地 基地地点:辽宁沈阳 成立时间:2007年 基地定位:全面发展手机地图优化、实时交通系统建设等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导航业务 业务内容:包括自有业务和合作业务两类。自有业务包括面向大众客户的手机导航、手机地图、车e行(基于便携式导航仪的导航信息服务)、车载前装(车辆预装导航及增值信息服务系统)业务和面向集团客户的车务通业务,位置合作业务是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向大众与集团客户、提供基于定位能力和通信网络等资源的位置类增值服务。手机地图、车务通处于商用优化阶段,手机导航处于试商用阶段,车载前装处于开发阶段。 合作伙伴:东软 市场规模:截至2009年10月底,手机地图业务客户数超过171万,手机导航业务累计客户数超过57.7万人;车务通业务累计终端客户数超过7.2万。截至2009年10月底位置服务总收入超过7900万元。 基地情况:据了解,位置基地的发展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企业(集团)消费市场为主,第二阶段是以个人消费市场为主。面向企业消费市场,中移动主要推广"车务通"业务,现在辽宁移动"车务通"用户已达到6万户,其他20多省用户超过2000户。下一步是在全网大力推广车务通,并以车务通为基础平台持续构建各行业子产品,基地和各省、各市都可以接入大量的行业子产品,以此作为中国移动进军企业信息化的利器。

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方案

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方案

目录 1.行业概述 (3) 2.方案架构 (3) 3.方案优势 (4)

1.行业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互联网行业在大数据技术浪潮中的异军突起,也将为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大数据会催生对IT产品与解决方案更多的需求,将涵盖从硬件、软件到信息服务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云交付的模式,将自身对于大数据集的存储、计算与分析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使得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成为影响产业格局的新一代业务模式。” 2.方案架构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从逻辑上分为硬件层、存储层、计算层和其上支持的各种业务模型。其中硬件平台统一为整合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存储服务器,服务器之间通过以太网互相连接。这种不再需要门类繁多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类型的设计可以大大简化管理和建设的复杂程度。存储层存储上层业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网页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已Key-Value的形式保存在NoSql存储系统中。计算层负责将存储层中管理的数据转化为上层应用所需要的数据集,包括数据存储、关键字快速检索等。业务层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以资源池的方式呈现,以多租户的形式提供给上层的应用。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逻辑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文件存储(图片、网ParaStor ParaStor 3. 方案优势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采用ParaStor 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大数据处理平台于一体。该平台可以根据所需资源进行横向扩展,并且可以以插件的形式扩展各种应用的检索系统。同时大数据平台还提供通过分析,不断改进业务水平的能力;也可以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提出预警等。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述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行业发展概况 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其产品凝结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人的逻辑思维、智能活动和技术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日益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安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多年的积累促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扩展网络经济空间,壮大信息经济,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提到新的高度。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进入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软件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政府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就高度重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提供了保障行业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软件行业为例,在2014 年,国内软件产品收入达到11,324 亿元,同比增长14.65%;实现出口545 亿美元,较2013 年增长了15.5%,较2005 年增长了 1,414%。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软件行业的产品质量也逐步提升。众多有海外背景的专业人才回归中国,国内软件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技术含

量大幅提升。2014年,国内软件行业专利公开数量达到19,740件,较2013年增长了1,109 件,较2005 年增长了746%。2015 年,国内软件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为 42,847 亿元,同比增长15.7%,2007-2015 年,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1%。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超过533 万人,同比增长6.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3.7%。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研报告材料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行业认知调查 实习题目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 2班 学号 14100208 学生姓名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 2015年8月20日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调查,了解互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未来对移动互联网学习进行针对的指导。 意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是Web2.0 技术深入渗透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转型,是4G 和无线宽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 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 调查对象:移动互联网使用者 时间:2015年夏 地点:社交网络 调查范围和主题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登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机采访,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良好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平台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之一。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整体的90%以上。珠三角以广东为龙头,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渤海区域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二是从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形成。在国家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与扶持,终端设备研发与制造、应用软件开发、信息与内容服务等各细分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值份额中,移动终端达到了2155.7 亿元,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产业的绝对份额虽然只占到1/4 左右,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