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连盐铁路工程道岔铺设施工。

二、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前应配齐生产用的工器具,施工用的道岔材料需有厂家的生产合格证。

三、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道岔铺设前,道砟摊铺应平整,底砟应碾压密实。

3.1.2 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条件下,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得大于0.5m。

3.1.3道岔因钢轨焊接方式、绝缘接头位置等影响道岔内配轨长度时,采购前应予明确。

3.1.4与正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50根、与站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15

根(含岔后长岔枕)轨枕的类型应与岔枕类型相同,每千米铺设根数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道岔直股前后线路过渡枕的型号、根数及间距,应符合铺设图的规定。

3.1.5道岔轨面高程应与连接的主要线一致,与另一线的轨面高差,宜自道岔后普通轨枕起向站内顺接。顺接坡度不应大于该线最大设计限坡,

与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不应大于4‰,超过时应设竖曲线。伸入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大于1.5‰。

3.1.6更换道岔时应同时更换前后引轨(引轨宜为25m)。再用道岔前后应铺设与道岔磨耗程度相近的钢轨,否则在接头1m范围内应打磨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及轨距线错牙。

3.1.7交叉渡线铺设时,四组单开道岔与主要连接线应在一个平面上,次要连接线上的道岔与前后连接线轨面高差,按规定顺坡,并兼顾相邻道岔。

3.1.8道岔铺设后,其岔后另一股连接线未铺前,撤叉心后间隔铁处应加铺一根临时短轨,尖轨应钉固加锁。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应安装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3.1.9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一致时,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长度不小于6.25m与道岔同型号的钢轨,在困难条件下,长度可减小到

4.5m。两前后道岔间距小于9m时,道岔轨型应一致或两道岔直接用异型轨连接。设有轨道电路的道岔,两不同轨型道岔间的距离,尚应满足设置绝缘接头的要求。

3.1.10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焊接接头轨缝为28±2mm。

3.2 铺设无缝道岔

3.2.1 尖轨扳动灵活,无损伤。尖轨顶宽50mm 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面2mm。

3.2.2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

3.2.3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

1391mm。

3.2.4轨枕扣件安装不良率不大于6%。

3.2.5 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应力100~120N?m;Ⅱ型弹条扣件螺栓扭矩应为100~140N?m;螺栓、丝扣均应涂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

3.2.6 道岔焊头均应进行探伤检查并标记编号,填写记录。

3.2.7 道岔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道岔焊接应首先焊接岔内各个接头,然后再与岔外的钢轨焊接。道岔内钢轨焊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

(2)道岔施行锁定焊时,应使限位器子母块居中,两侧间隙允许偏差为1mm。

(3)道岔内钢轨焊接、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焊接均应在道床到达初期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施焊。

(4)道岔内锁定焊及与无缝线路锁定焊联时,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3.3 铺设有缝道岔

3.3.1 尖轨(或可动心轨辙叉)扳动灵活,无损伤。尖轨顶宽50mm 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面2mm。

3.3.2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

3.3.3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3.3.4道钉浮离或轨枕扣件安装不良率正线、到发线不大于8%,其他站线不大于10%。

3.4预铺道岔应符合以下规定:

3.4.1核实道岔的型号、类型、开向、位置、轨道电路等有关技术条件。

3.4.2更换道岔宜采用整体组装、拨移就位的施工方法。

3.4.3道岔、岔枕及配件,均应在预铺前核对。辙叉及连接钢轨应逐根丈量、记录,并进行标记。

3.4.4预铺道岔场地应距离适中、平坦、坚实,并避开难以拆除的障碍物。

3.4.5预铺好的道岔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准上道。

3.4.6铺设道岔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器后撤叉。高低、方向用10m 弦测量其矢度均不超过6mm。

3.5既有线更换道岔应符合以下规定

3.5.1调查道岔道床厚度和洁度、路肩高度和宽度,提出道砟使用量,确保枕下道砟厚度不少于300mm。不足时应降低路基面,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路基面降低至设计枕底下不小于400mm。

②路基面降低后应作出路拱,设置排水坡。

③路基面降低后补垫不少于100mm的底砟和铺垫不小于300mm的道砟。

3.5.2道岔对位:优先对位道岔纵向位置,连接道岔直股接头后,根据道岔线间距拨正道岔方向,道岔前端基本轨接缝相错不得大于20mm;交叉渡线同向两个单开道岔前端基本轨轨缝相错不得大于30mm。

①起道:按设计高程进行起道。

②引轨应与道岔轨型一致。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4.1.1无缝道岔铺设

测量放线→道床摊铺→铺岔准备→布设岔枕→铺设道岔→上砟整道→检查整修→道岔焊接→放散锁定→道岔整理→钢轨打磨→检查验收

4.1.2有缝道岔铺设

测量放线→铺道砟→运枕、卸枕、布枕→运轨、卸轨→联接钢轨→上扣件、紧固扣件→拨道整修→检查验收

4.2 工艺流程

4.2.1无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无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4.2.2有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有缝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五、施工要求

道岔的铺设分采用“正位铺设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正

位铺设法”,主要采用汽车或火车等将道岔材料运输到位,在设计位置处直接对位铺设的方法;“现场预铺插入法”指现场无正位铺设的条件,在道岔一侧或附近搭设道岔的预铺台位,然后将道岔铺设到位,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或纵移滑入岔区的方法。

5.1 道岔正位铺设

5.1.1 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精确定出道岔的岔前、岔心和岔尾的桩位,并将以上桩位引至附近不易丢失的地方,以便控制道岔的标高和位置。

5.1.2 摊铺道床

在道岔全长范围内,分层铺设道砟,用压实设备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预留起道量不大于50mm,砟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0mm/3m。

5.1.3 排布岔枕

排布岔枕前要按图纸准确定位岔枕位置。根据外移边桩精确定位岔前、岔心、岔尾岔枕。排布岔枕时,纵向以岔枕上的螺栓孔对齐,横向岔枕间距以固定的间距控制,并随时消除累积误差。

5.1.4 道岔钢轨卸车与就位

道岔钢轨卸车时应注意铺设方向,卸车应采用吊车。现场吊配尖轨、基本轨组件宜采用吊车或装载机。

5.1.5 道岔补砟整道

道岔铺设完毕应立即组织补砟。补砟方式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补砟到位。捣固作业前要拆除临时转折连杆,清除影响镐头作业的障碍物。轨枕盒内道砟要上满,整个道岔上的道砟要充足、均匀。作业完成后要对道岔标高、方向进行检查,达到相应技术标准。

5.2 道岔预铺

5.2.1 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精确定出道岔的岔前、岔心和岔尾的桩位,并将以上桩位引至附近不易丢失的地方,以便控制道岔的标高和位置。

5.2.2 搭设平台

在道岔全长范围内采用木枕以井字型式搭设道岔预铺平台,平台应稳固,不易倾覆。

5.2.3 排布岔枕

排布岔枕前要按图纸准确定位岔枕位置。根据外移边桩精确定位岔前、岔心、岔尾岔枕。排布岔枕时,纵向以岔枕上的螺栓孔对齐,横向岔枕间距以固定的间距控制,并随时消除累积误差。

5.2.4 道岔钢轨卸车与就位

道岔钢轨卸车时应注意铺设方向,卸车应采用吊车。现场吊配尖轨、基本轨组件宜采用吊车或装载机。

六、劳动组织

6.1劳动组织模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 作业工地应配备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均应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配置适当的作业人员。

七、材料要求

7.1道岔铺设用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2各种轨道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特定的轨道部件应按设计要求办理,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7.3按照《铁路物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提报计划并接收由建设单位直接供应的物资和设备。属建设单位统一组织招标采购的主要物资设备,

根据设计文件按甲方规定的时限,分别填报规定的材料、设备清单报甲方,并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其余工程材料按责任制自行采购,做好分供方的采购评审,保证物资按计划供应。以火车和汽车运输为主。

八、设备机具配置(见表1)

表1 主要施工机具(道岔铺设机具设备配置每组用量)

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

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9.1 无缝道岔

9.1.1铺设无渡线的两岔尾相连的道岔时,后铺设的道岔钢轨配置顺序应由岔尾向岔头方向排布,以免产生累积误差。

9.1.2为确保子块不位移可在调整好的子母块缝隙中加塞铁片等,待锁定焊接完毕再撤除铁片。

9.1.3道砟材料及级配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2140—90)中一级碎石道砟标准。

9.1.4道岔工地焊接的钢轨轨型和钢种与区间相同时,应按区间的工地钢轨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进行焊接;同时按《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 B/1632—2005)进行焊接型式检验,达到合格标准并确定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

9.1.5道岔胶接绝缘接头焊接前应由电务人员测定电绝缘性能,并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2925—2000)的规定。

9.1.6道岔内焊接接头必须打磨平顺、光洁,不得影响道岔各部位的密贴和转辙器的扳动。焊缝及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划伤等缺陷,道岔焊接接头的焊缝部位应平直,几何偏差控制应符合表2。

表2 道岔焊接接头几何偏差

9.1.7道岔铺设完毕进行拨道、找平等重点整道工作。无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规范及道岔技术条件要求(不同类型道岔要求不同,表3仅作控制参考)。

表3 无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

9.2 有缝道岔

9.2.1道岔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拼装铺设,各部件位置正确、数量安装齐全。

9.2.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见表4。

表4 有缝道岔铺设允许偏差

十、安全要求

10.1 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0.1.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为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岗位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0.1.2严格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

10.1.3特殊岗位必须具有劳动安全管理部门频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从事起重等施工的特殊工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10.1.4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相关的安全标示牌。

10.2 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0.2.1.采购、租赁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10.2.2.应建立大型施工机械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检查各级交底

记录,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对从事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10.2.3. 大型机械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一机一人专职防护,同时,现场应有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块设备标识牌和司机机械操作证。防护人员严格按《关于规范成都铁路局基建大中型在建项目施工安全防护管理的通知》(建设函〔2010〕123号)要求着统一规定防护服装、带齐防护用品、按作业标准接车。

10.2.4. 严禁在临近既有线路、路肩限界范围内及地下管线左右2米范围内使用大型机械作业,同时必须设置对既有设施(如:地下管线、铁路线路、接触网专栏、电力电杆等)做相应保护措施,采用全隔离、防撞保护装置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