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期末答案91分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期末答案91分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期末答案91分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期末答案91分

1

【单选题】(3分)

在传统的鄂伦春族社会中,流行着()的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都是某种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

A.

惟一至上神

B.

至上神

C.

万物有灵

D.

上帝万能

2

【单选题】(3分)

锡伯族从沈阳出发的时候,人数是4295人,到达伊犁后,人数是:

A.

5000多人

B.

2000多人

C.

4000多人

D.

3000多人

3

【单选题】(3分)

瑶族主要的传统信仰是

A.

神林信仰

B.

盘瓠信仰

C.

鬼神信仰

D.

祖先信仰

4

【单选题】(3分)

凤冠是凤凰装中最具特色和贵重的饰品,又称“公主顶”,凤冠用银打制,有月牙型银盖、银簪、银片、银花组成,畲族女性一生配戴凤冠()次。

A.

B.

C.

D.

5

【单选题】(3分)

《回回原来》讲述的是回族:

A.

族称

B.

族性

C.

族别

D.

族源

6

【单选题】(3分)

放长生鸡仪式中,鸡是通过什么方法固定的

A.

绳子捆绑

B.

C.

胶水粘

D.

饥饿法

7

【单选题】(3分)

传统柯尔克孜习惯法里,放牧时一般不让 _________ 上山,如果上山,它会吃得很多,会破坏那里的生态,还有牛、驴子之类的也不带到山上去。

A.

绵羊

B.

C.

山羊

D.

骆驼

8

【单选题】(3分)

“凤凰装”的起源传说就表现出了对女始祖“三公主”的崇拜思想,三公主被畲族奉为“凤凰神”,畲族有着()的独特婚俗。

A.

“男女均不跪”

B.

“男女均跪”

C.

“女跪男不跪”

D.

“男跪女不跪”

9

【单选题】(3分)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A.

B.

合名法

C.

连缀法

D.

前缀法

10

【单选题】(3分)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向来被人们称为是 _________。

A.

“牦牛之民族”

B.

“狼之民族”

C.

“帕米尔高原上的天鹅”

D.

“鹰之民族”

11

【单选题】(3分)

分龙节的时间,有一句话就是“上团吃亥日下团吃辰日”,是哪个节气前后的日子

A.

秋分

B.

夏至

C.

谷雨

D.

清明

12

【单选题】(3分)

“格日乐”蒙古族女名中的常用词,意思是:

A.

星光

B.

太阳

C.

花朵

D.

月亮

13

【单选题】(3分)

黎族的“隆闺”或“布隆闺”,汉语对译为:

A.

放寮

B.

闺房

C.

山寮

D.

寮房

14

【单选题】(3分)

赫哲族信仰的宗教是:

A.

萨满教

B.

藏传佛教

C.

东巴文化

D.

观音

15

【单选题】(3分)

赫哲族鞣制鱼皮的时候,卷进鱼皮中的面粉是:

A.

玉米粉

B.

小麦粉

C.

淀粉

D.

白面

16

【多选题】(5分)

布依族傩戏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名称不一,如傩堂戏、端公戏、()等。

A.

僮子戏

B.

师道戏

C.

关索戏

D.

地戏

17

【单选题】(3分)

哈尼族梯田独特施肥方式为()

A.

底肥

B.

冲肥

C.

种肥

D.

有机肥

18

【单选题】(3分)

现在正在力图恢复的隆闺文化是

A.

婚恋习俗

B.

交友习俗

C.

隆闺的房子

D.

对歌

19

【单选题】(3分)

赫哲族信仰的宗教是:

A.

观音

B.

藏传佛教

C.

东巴文化

D.

萨满教

20

【单选题】(3分)

下面不属于裕固族婚礼歌的是

A.

《打尖歌》

B.

《剪马鬃歌》

C.

《戴头面歌》

D.

《送别歌》

21

【单选题】(3分)

传统的羌族建筑碉楼亦称()?

A.

邛笼

B.

吊脚楼

C.

永平堡

D.

土掌房

22

【单选题】(3分)

白族信仰的佛教属于什么宗派?

A.

大乘显宗

B.

小乘显宗

C.

小乘密宗

D.

大乘密宗

23

【单选题】(3分)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A.

后缀法

B.

C.

连缀法

D.

前缀法

24

【单选题】(3分)

雁门乡小寨子的诸神之中,()的地位最高,是主神?

A.

关老爷

B.

山神娘娘

C.

地神

D.

山神

E.

天神

25

【单选题】(3分)

赶秋节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

A.

树立秋千的祭祀仪式

B.

上刀梯

C.

接龙舞

D.

舞狮

26

【单选题】(3分)

回族的祖国是:

A.

B.

西域各国

C.

中国

D.

阿拉伯

27

【多选题】(5分)

湘西主要的秋场或传统的秋场在

A.

龙山的坡脚

B.

凤凰县的勾良

C.

吉首的矮寨场

D.

泸溪的潭溪

28

【多选题】(5分)

属于纳顿节面具舞必演的节目是:

A.

《五将舞》

B.

《杀虎将》

C.

《三将舞》

D.

《庄稼其》

29

【多选题】(5分)

伊犁锡伯人被誉为“天才翻译”,一般都会讲哪几种语言:

A.

满语

B.

锡伯语

C.

俄语

D.

汉语

30

【多选题】(5分)

传统上,汶川萝卜寨屋顶上的五块白石(房顶神)分别象征()和山神娘娘、关老爷?

A.

天神

B.

地神

C.

观音

D.

山神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等南方地区,作为一名壮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壮族歌节是我们壮族人民最具特色的节日。很多人不禁问道,壮族三歌节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那么,基于我对于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壮族歌节的来源、历史及独特之处。 广西每年盛装上演的官方国际民歌节,一首《大地飞歌》,让广西激情澎湃,处处是歌的海洋。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民间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或“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著名的歌圩,比较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二、壮族歌圩节的来历 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三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也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化功能。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

异彩纷呈民族文化绪论

【单选题】(6分) 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内含了文化一次,这里的文化其含义是: A. 知识 B. 教育 C. 武力征服 D. 人文治理 正确 2 【单选题】(6分) 以下不属于《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有: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特指精神财富 B. 人们创造所有产品时的心智活动过程 C.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D. 考古学用语,具有相同考古特征的遗存的类型 正确 3 【单选题】(6分) 有个游牧民族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走么”?妈妈回答说:“不能,我们停在一个地方不走,这块土地会疼的。”由此可见,游牧民族对待土地的态度是: A. 浪费 B.

C. 实用 D. 疼惜 正确 4 【单选题】(6分) 了解文化的方法,是要: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不但要下马观花,还要观叶、观茎、观根,还要看看土壤、气候、环境、动物、人群。有一句成语表示是: A. 走马观花 B. 刨树搜根 C. 蜻蜓点水 D. 一目十行 正确 5 【单选题】(6分) 瑞典人说,“太有钱就是不道德”,这是他们对财富的标准。因为太有钱了,就意味着: A. 对自己的贪婪 B. 对自己的吝啬 C. 对物质的贪婪 D. 对他人的赞美

6 【单选题】(6分) 汉族是由华夏民族为核心发展而来,华夏的夏指的是: A. 夏朝 B. 夏天 C. 立夏 D. 夏季 正确 7 【单选题】(6分) “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就等于面临消亡。”这是谁说的? A. 环保主义者 B. 鄂伦春女酋长 C. 鄂伦春学者 D. 鄂伦春诗人维佳 正确 8 【单选题】(6分) 鄂伦春人的生活方式是: A. 草原牧业 B.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一、名词解释 01、崇龙尚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玉代表高贵的身份和修养。 02、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研究阴阳、五行等矛盾关系为特征的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五行是水、火、木、金、土。阴阳家邹衍继承了前代学说,并进一步认为五行“相生”、“相胜(克)”,并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03、王夫之 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04、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05、禅宗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06、居士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07、三清四御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08、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09、冠笄之礼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一般二十而冠。加冠多在宗庙举行,由家长主持,并取字。笄礼是是女子的成年礼,一般十五而笄,由女性家长主持,将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髻。冠笄之礼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庄严肃穆,标志着一个人从此开始承担责任。 10、合卺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 11、五服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幞头

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

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多元民俗文化如尘峰叠起,让中国文化显得更加错落有致,回味无穷。其实,民俗文化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概论,它其实就实实在在地流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今天,我们选修课的第一次课,就来谈谈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时间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主要讲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居住和出行民俗。 首先,我想先用一个大家熟悉的成语来引入今天的第一个专题: “登堂入室”登“堂入室”与古代房屋格局 登堂入室”见《论语先进》篇: “子曰: ,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译成白话是,孔子说: 子路(子路名由)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为什么明明是 说“堂和室”,怎么和学问扯上关系了呢?我们要就从了解古代房屋格局入手。 古代的“堂”指正厅,“室”指内室。古代房屋的格局,就是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后来“登堂入室”转义用来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登堂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话“到家”,比喻学问达到了精深地步。 要深入理解这个成语的表达,我们就必须了解古代的房屋格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原始人最早利用天然崖洞避风挡寒,后来逐渐发展出在平地上建造浅穴式的房屋。再进一步发展,有了地上建筑,用版筑方法立墙,用木料建造屋顶。随着部落的扩大,兴建城市,宫廷和贵族的房屋建筑逐渐讲究起来。 周代时,房屋建筑已形成明确的格局,结合出土遗址和古文献记载可了解当时的情况。 贵族的住宅用墙垣围住,垣有门,门内为庭,即院子。讲究的住宅还要设一道二门,即闺,又叫寝门。 大门与二门之间的院落为外庭,二门以内的院落为内庭 从大门走过庭院,就来到居住的主体建筑前。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都建在高台上,一般都是坐北朝南。

异彩纷呈民族文化期末考答案

你本次获得的成绩是 86分 留在本页返回作业考试 1 【单选题】(3分) 凤冠是凤凰装中最具特色和贵重的饰品,又称“公主顶”,凤冠用银打制,有月牙型银盖、银簪、银片、银花组成,畲族女性一生配戴凤冠()次。 A. 一 B. 二 C. 四 D. 三 2 【单选题】(3分) 锡伯族民族英雄图伯特率领民众疏通的大渠是: A. 绰合尔渠 B. 通惠渠 C. 察布查尔大渠 D. 皇渠 3 【单选题】(3分) 黎族隆闺里不能进行的活动

做饭 B. 玩游戏 C. 玩乐器 D. 睡觉 4 【单选题】(3分) 瑶族族源来自 A. 巴人 B. 百越 C. 西原蛮 D. 武陵蛮 5 【单选题】(3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_____哪个省或自治区? A. 西藏 B. 甘肃 C. 青海 D. 新疆 6 【单选题】(3分) 传统柯尔克孜习惯法里,放牧时一般不让 _________ 上山,如果上山,它会吃得很多,会破坏那里的生态,还有牛、驴子之类的也不带到山上去。 A. 山羊 B.

骆驼 D. 马 7 【单选题】(3分)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A. 前缀法 B. 连缀法 C. 合名法 D. 后缀法 8 【单选题】(3分) 黎族的“隆闺”或“布隆闺”,汉语对译为: A. 放寮 B. 寮房 C. 闺房 D. 山寮 9 【单选题】(3分) 柯尔克孜人都知道,如果过度猎杀______,会遭到诅咒和惩罚。 A. 动物 B. 鱼类 C. 鼠类 D. 植物

【单选题】(3分) 盘瓠神话源于: A. 藏族 B. 蒙古族 C. 南方民族 D. 汉族 11 【单选题】(3分) 哈妹们的唱哈词的歌本用()文字写成 A. 象形文字 B. 汉字 C. 字母文字 D. 字喃 12 【单选题】(3分)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向来被人们称为是 _________。 A. “狼之民族” B. “帕米尔高原上的天鹅” C. “鹰之民族” D. “牦牛之民族” 13 【单选题】(3分) 回族的祖国是: A. 中亚古国 B.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15级选修课——《中国民俗文化》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次测试采取开卷形式,答题时可以翻阅课堂笔记,但不可以查阅手机。 2.考试时切勿交头接耳,不允许小组讨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 A.《国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3.下列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元宵节 B.清明节 C.七夕节 D.复活节 4.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自然崇拜 B.原始信仰 C.灵魂崇拜 D.迷信 5.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洗三 B.满月 C.周岁 D.抓周 6. 在中国的书法工具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哪四样书法工具?() A.笔、墨、纸、砚 B.棋、琴、画、书 C.琴、棋、茶、书 D.棋、茶、书、墨 7.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A.设有堂屋 B.聚族而居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8.我国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 A.碉楼石室 B.井干式建筑 C.四合院 D.干栏式建筑 9.下列几位人物中不属于“诸子百家”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子婴 10.下列几项中不属于春节民俗活动的是:() A.扫尘 B.请灶神 C.年夜饭 D.赛龙舟 11.我国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起源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2.“图腾”一词源于()方言。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印第安 D.古巴比伦 13.中国人最为崇尚的颜色是:()A.白色、红色 B.红色、黄色 C.黄色、黑色 D.红色、黑色 14.最先创造并使用“囍”这个字的人是:() A.朱熹 B.欧阳修 C.王安石 D.王羲之 15.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食料为主。 A.植物性 B.动物性 C.杂物性 D.自然性 16.“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这五种粮食作物。 A.米、麦、黍、稷、菽 B.稻、麦、谷、稷、菽 C.稻、麦、黍、豆、菽 D.稻、麦、黍、稷、菽 17.牛奶与下列哪一种食物不宜同时食用:( ) A.苹果 B.巧克力 C.蜂蜜 D.红茶 18.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称为() A.窑洞 B.四合院 C.天井式瓦房 D.大围楼 19.“风水学”中民居的择地大忌是() A.门前有河 B.门后靠山 C.坐北朝南 D.门前有路 20.“草原之舟”——勒勒车是()特有的交通工具。 A.朝鲜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傣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唐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家三李”的是哪三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人所说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俗是产生与流传于一个民族的大众生活的世代相袭的文化现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111中国传统建筑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 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2(《营造法式》)是北宋颁发的由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著。 3、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包括(都城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 4、(恒山悬空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 5、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经历了从(印度佛教)艺术风格向中国佛教 建筑风格转化的过程。 6、园林的主要创作途径包括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 7、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8、中国以古典私家园林著称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古城是(苏州)。 9、隋唐以前,寺庙的建造以佛塔为中心,隋唐以后,(大雄宝殿)是 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 10、北京的(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是全国 “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1、中国古代七大古都包括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12、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群体组合的美,建筑群以、(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为主。 13、中国古典建筑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宫殿和(都城规划) 的成就最高。 14、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唯一木塔,是 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15、在中国古代后期的建筑发展历程中,(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 为后世所沿用。 16、(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于隋炀帝年间,至今1400年,是今天

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7、(五台)山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一处由青庙、黄庙并居一山共同讲 经说法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18、古代都城的结构布局特点往往是自内而外分为(宫城)、皇城、郭城。 19、(窑洞)是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类型。 20、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选择题 1、山西五台山上的( A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A、南禅寺 B、佛光寺 C、塔院寺 D、妙应寺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B、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 C、注重个性与张扬的美 D、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调 3、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大古都?C A、西安 B、北京 C、杭州 D、南京 4、中国最大的喇嘛教寺院是:D A、昆明的妙湛寺 B、布达拉宫 C、山西的佛宫寺 D、拉萨的哲蚌寺 5、苏州四大名园不包括:B A、拙政园 B、西园 C、沧浪亭 D、狮子林 6、( D )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A、都城 B、寺庙 C、园林 D、民居 7、被英法联军烧毁的皇家园林是:C A、拙政园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承德避暑山庄 8、以下关于中国园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B、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贯穿“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的哲学思想 D、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都城中的礼仪建筑?D A、社稷坛 B、太庙 C、天坛 D、国子监 10、( B )时园林兴起,建筑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教案 一、前言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本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讲座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讲座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 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 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 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第一讲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文化。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以后逐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教育等内容。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象交纹。”因此“文”的本意是指各色各样交错的纹理,如手掌上纹理交错称掌纹,天上日月星辰交错称天文,布帛纹理交错成文布纹。“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成,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易·系辞下》中“万物化生”的“化”,引申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说文解字》上“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文化二字合用包含有“人文”与“化成天下”、“以文教化”的意思。我国古代最早将“文化”二字连在一起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补亡诗》和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分别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和“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记载。这里的文化都含有“文治教化”之意,它与天文(自然)是相对的,天文蕴含的是古代中国人的自然和宇宙意识。人文体现的则是他们对人伦社会活动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涵,又有伦理意义。演化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它通常的含义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或指某种较鲜明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而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文化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又称“大文化”,它包括的领域甚广。如认识领域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等;艺术领域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器用科学领域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相关的制造技术等;社会领域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这里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

智慧树知到2019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单元测试答案

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内含了文化一次,这里的文化其含义是: 以下不属于《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有: 有个游牧民族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走么”?妈妈回答说:“不能,我们停在一个地方不走,这块土地会疼的。”由此可见,游牧民族对待土地的态度是: 了解文化的方法,是要: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不但要下马观花,还要观叶、观茎、观根,还要看看土壤、气候、环境、动物、人群。有一句成语表示是: 瑞典人说,“太有钱就是不道德”,这是他们对财富的标准。因为太有钱了,就意味着: 汉族是由华夏民族为核心发展而来,华夏的夏指的是: “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就等于面临消亡。”这是谁说的? 鄂伦春人的生活方式是: 韩国和加纳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基本相同。但现在韩国依靠文化产业,成为世界第大文化产业大国。 以下对文化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答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答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答案 西方“文化”概念,源出于拉丁文culture,其含义有: 文化就是我们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原则。待人接物包含以下哪些方面: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融合时期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尊重文化,是对待他者文化的最高原则。以下哪几个不符合这一原则: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句话是谁说的? 盘古神话比盘瓠神话: 盘瓠神话源于: 盘古神话属于 盘古神话的最大困惑是: 盘瓠神话反映了南方民族的: 《回回原来》讲述的是回族: 回族的祖国是: 陈克礼的身份是: 回族的宗教信仰是: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大致时间是: 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有: 盘瓠的神性主要有: 回族的主要族源有: 回族主要分布在: 蒙古族常见男名“帖木儿”的意思是 下列蒙古族男名中有“幸福”含义的一个是 “格日乐”蒙古族女名中的常用词,意思是: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罗布桑”是蒙古族人名中一个常见的藏语词,含义是 我国土族最大的聚居区在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答案 土族头饰土族语叫 土族头饰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是 不属于民和三川那顿节的主要内容是 那顿节期间巡游各村的“神”是 土族自称 属于纳顿节面具舞必演的节目是: 蒙古族的三大不朽史学名著是 作为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有: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中国民俗文化答案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 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 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 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

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 “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三书 「三书」是指在六礼中交换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简单来说,六礼就是传统婚礼的六个步骤: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六单元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八篇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六单元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黎黑破落户离弦走坂飞鸟尽,良弓藏 B、妈祖分水岭封妻荫子城门失火,秧及池鱼 C、伉俪明信局不宁唯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D、洞达红缨枪畸轻畸重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加线的字选出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人有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接受)物(世俗)之汶汶(浑浊)者乎 B、又安(怎么)能以皓皓(皎洁的样子)之白,而蒙世之温蠖(尘垢)乎 C、然皆祖(以……为祖,仿效)屈原之从容辞令,终(始终)莫(没有谁)敢直谏 D、于是怀石,遂(就)自(自动地)投汨罗以(而)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迤俪(yǐ) 癖好(pǐ) 叱咤风云(zhà)不落言筌(quán) B、赍发(jí) 决起(xuè) 接踵而至(zhǒng) 恶乎待哉(è) C、窈窕(tiáo) 关卡(qiǎ)心有余悸(jì) 遥思远怅(chàng) D、潦(liǎo)水轻鸢(yuān) 饮鸩止渴(zhèn)模棱两可(léng)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在国庆联欢会上,一些国家的大使和夫人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文艺演出。 B、“老王,你怎么还居住在这个鬼地方,舍不得挪一下窝?” C、“谢谢,你来看我,我感激万分了,还买这些东西,我是‘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只好笑纳了。” D、一般说来,把小说搬上银幕。需要经过再创作的过程,既要忠实于原著,保持原有的主题和风 格,又要取其精华,砍其枝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1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和北京中国抗日战争 研究会等四家单位共同举办日本侵华物证展。该物证展,将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的暴行暴露得淋漓尽致。 B、据报道,中国渔政已经派出“渔政202”号和“渔政203”号渔政船赶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接力宣示 主权的行动。无独有偶,台湾方面也派出了几艘船只前往该海域。 C、在扶起老人的“小善”面前,众人之所以望而却步,并不能盲目归咎于人情冷漠……许多人担心 遭到“碰瓷”,害怕善因结出恶果,最终“见义不为”。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 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答案】: 【解析】: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24 | 浏览(231)人次| 投稿| 收藏] 信息中心 萧放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第二章

【单选题】(6分) 蒙古族常见男名“帖木儿”的意思是 A. 英雄 B. 结实 C. 钢铁 D. 和平 正确 2 【单选题】(6分) 下列蒙古族男名中有“幸福”含义的一个是 A. 巴特尔 B. 巴雅尔 C. 朝鲁 D. 吉日嘎拉 正确 3 【单选题】(6分) “格日乐”蒙古族女名中的常用词,意思是: A. 月亮 B. 花朵 C.

D. 太阳 正确 4 【单选题】(6分)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A. 前缀法 B. 后缀法 C. 连缀法 D. 合名法 正确 5 【单选题】(6分) “罗布桑”是蒙古族人名中一个常见的藏语词,含义是 A. 长寿 B. 金刚 C. 保佑 D. 心地善良 6 【单选题】(6分) 我国土族最大的聚居区在 A.

B. 青海省 C. 湖南省 D. 湖北省 正确 7 【单选题】(6分) 土族头饰土族语叫 A. 土浑 B. 向斗 C. 扭达 D. 藏日 正确 8 【单选题】(6分) 土族头饰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是 A. 干粮头 B. 簸箕头 C. 蜂儿头 D. 丹凤头 正确

9 【单选题】(6分) 不属于民和三川那顿节的主要内容是 A. 会手舞 B. 面具舞 C. 神舞 D. 唱花儿 正确 10 【单选题】(6分) 那顿节期间巡游各村的“神”是 A. 水草大王 B. 四郎爷 C. 二郎神 D. 九天圣母娘娘 正确 11 【多选题】(10分) 土族自称 A. 土人 B. 霍尔 C.

蒙古尔 D. 察罕蒙古 正确 12 【多选题】(10分) 属于纳顿节面具舞必演的节目是: A. 《庄稼其》 B. 《三将舞》 C. 《杀虎将》 D. 《五将舞》 正确 13 【多选题】(10分) 蒙古族的三大不朽史学名著是 A. 《蒙古秘史》 B. 《蒙古源流》 C. 《蒙古黄金史纲》 D. 《江格尔》 正确 14 【多选题】(10分) 作为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有: A. 马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