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时代中的艺术明珠——浅析哥特式教堂的艺术美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暗时代中的艺术明珠

——浅谈哥特式教堂的艺术美

摘要:哥特式建筑诞生于中世纪,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北方伊尔德法兰西地区,以主教教座所在的主教堂为最高代表。然后由法国流传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北部和意大利北部。哥特式教堂作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在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令人击节赞叹;同时它也透露出深刻的美学意蕴,构成了艺术美中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哥特式教堂;艺术美;宗教;基督教

每一种建筑的风格形式,都是人类为表达某种特定的生存理念及满足其精神慰藉和审美诉求而创造出来的。建筑作为“凝动的音乐”,是人类心灵世界的一种物化形态,它所体现出的艺术美不容小视。因此,在哥特式建筑盛行的中世纪,雕刻、绘画、家具等各种工艺美术,甚至书法都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所以也称哥特艺术。

一、从“罗曼式”脱胎而出的新艺术风格——溯源“哥特式”

“哥特”(Gothic)一词最早源于哥特人,中世纪初期的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切野蛮、陈旧和丑恶的东西。然而到了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宗教意蕴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其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建筑中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艺术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宗教感受。

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又做罗曼式)中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却与罗马式建筑有着巨大的形式上的差别,两者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涵。罗马建筑款式的教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即所谓“黑暗时代”,盛行于11世纪和12世纪初期,它的前身是古典的罗马长方形会堂建筑,是一种有着圆顶大厅和圆形拱门的建筑物。罗马式教堂的建筑构件以圆拱为主,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主要为朴实无华的风格,但其中也散发着庄重严肃的神圣感。与罗马式建筑不同,哥特式建筑以纤柔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怪异夸张的浪漫气质而著称,它卓越地反映了中世纪鼎盛时期人民痛苦绝望的现实生活与奇思异想的浪漫激情之间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巨大反差和令人惊异的强烈渴望。到了12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不仅以肋弓拱顶和尖形拱门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圆形拱顶和拱门,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笨重厚实的石头护墙,呆板的平直结构、单调的回廊装饰和阴暗压抑的室内气氛,而且更以一种大胆而怪诞的浪漫风格和

疯狂而诗意想象力,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严谨实用的风格。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风格、色彩配置和内部雕镂,都是为了烘托一个思想,就是空灵的天国意识,是为了激发一种感受,一种深沉痛悔的罪孽感。

哥特式教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哥特式教堂是从法国巴黎开始兴建,因此法国有几座很具有代表性的教堂建筑,比如劳恩主教堂,还包括世界闻名的巴黎圣母院,它是哥特式教堂第一个成熟的代表,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巨大的规模和飞拱这种新建筑技艺的运用。飞拱的使用,在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史上算第一个阶段,曾经建筑外壁上是坚固墙壁的地方,因为飞拱的使用,被彩色玻璃代替了。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3世纪,哥特式出现了繁荣期,非常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其最高成就就是有彩色玻璃和雕塑做装饰的法国主教堂: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等。第三阶段,在保持了自身的基本特点之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经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在14到15世纪,人们的兴趣发生了改变,不再对高大的建筑产生强烈兴趣,而是对建筑进行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加工整饰,从而形成了后期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征。

二、缩短与上帝间的距离——哥特式教堂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我们可以了解到,哥特式教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建筑审美特征:1.、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2、高耸入云的塔楼多为尖笋状;3、斜柱加固支撑较薄的墙面,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4、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5、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6、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7、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做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

首先,从建筑技艺上来讲,哥特式教堂以粗犷、奔放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在设计中,艺术匠人们一反罗马式教堂雄浑坚实的建筑风格,抛弃了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厚重的穹顶,取而代之的是线条轻快的尖拱卷、造型挺秀的光塔以及飞扶壁,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钟塔、小尖塔、飞券、瘦高的尖矢形窗子和无数的壁柱、脚线等,在主教堂周身秘密地布满了垂直线,他们造成了向上升腾的动态。哥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的线条、空间、光线和各种装饰,结合起来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之感。同时它的结构富于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击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入天国,体现了宗教的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同时,哥特式建筑使用了一个被称为点支撑的设计概念,也就是按照专门规

定好的间隔排列建筑物的窗间壁或者其他支撑物,这样的结果就使哥特式教堂成为了最低限度的墙和最大限度的明亮玻璃相结合的教堂,色调浓艳的玻璃于是成为了构成哥特式教堂整体效果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它独特的窗子和复杂的插图内容更加为教堂象征主义艺术的丰富多彩做出了贡献。以哥特式教堂内部装饰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圆形玫瑰花窗为例,除了外形和色彩的绚丽外,它具有的更多是宗教象征意义。圆形的玫瑰花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同时,哥特式教堂取法自然,刻意模仿植物的各种形态,哥特拱表现树叶的形状,扶垛模拟分叉的枝干,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总形式——以柱比树,以柱头比叶,以屋顶比天。因此,整个教堂仿佛是是一座森林迷宫;在这座建造起来的森林中,通过管风琴及吊钟,更是给人以天籁之感。

其次,从艺术美中内容美的视角分析,哥特式教堂较罗马式教堂更能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在作为宗教建筑物的基础上,更是城市的象征,文化的标志物,代表着中世纪的审美特点和宗教文化。它象征着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人们获得了一点有限的自由,感受到了一丝现实世界照进黑暗社会的阳光,而伴随教堂中的美丽装饰,人们就会产生神幻的感觉。丹纳在《艺术哲学史》中便写到过这种奇妙的宗教效果:“走进教堂的人心里都很凄惨,到这儿来求的也无非是痛苦的思想。他们想着灾难深重,被火坑包围的生活,想着地狱里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的惩罚,想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想着殉道的圣徒被毒刑折磨。他们受过这些宗教教育,心中存着个人的恐惧,受不了白日的明朗与美丽的风光;他们不让明亮与健康的日光射进屋子。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作血红的颜色,变作紫英石与黄玉石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

在哥特式教堂中,构成交叉尖拱的对角拱相交,造出许多宽阔的面,有了这些面,光与影才能够相互作用,出现变化,教堂中所有的线条、空间、光线和各种装饰,结合起来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之感。它富于变化的结构,造成一种火焰般的冲击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入天国,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产生出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形式美与内容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哥特艺术的灵魂也就在此中得以展现。

三、沐浴基督教的圣光——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风格的灵魂

哥特式建筑以它崭新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出现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奇迹。在当时的社会中,尤其是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古罗马建筑,仍然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并且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力,其建筑文化也具有很深远的覆盖性。那么,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无疑是对人本文化的反拨,彰显着一种“神本”文化的符码。而这一切与基督教的迅猛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