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教学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教学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教学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教学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教学探索

【摘要】概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分析并找出学生概括能力欠缺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切实可行的归纳概括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掌握并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阅读;概括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没有概括,学生就难以把握段落的意思或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就难以提高自己课外阅读的能力,自然对知识的运用就不能开阖自如。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个方面的探索和实验。

一、看问题·细分析·找突破

时常觉得学生做课外阅读题的能力太差,而且也很难改变,但是当仔细去分析,就能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一次单元试卷上有这样一篇阅读理解,是写人的文章《毛岸英》,文后有这样一道题,就是概括文章第二部分的段意。本来很是简单,就是在讲述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的经过。但是学生的答案是各种各样,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也发现出目前学生的概括能力出现以下问题:

1、概括不准确。如有的学生抓不住主要人物,如有这样几个答案:一是“彭德怀来到朝鲜战场。”二是“毛岸英和彭德怀来到战场,彭德怀发现有敌人,让大家躲进防空洞,炸弹把战场打成一片火海。”在这一类答案中,主题即主要人物找不准,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彭德怀和毛岸英,在概括时候只关注到第一个出现的彭德怀,说彭德怀的事件,却忽视了文章主要是想表述毛岸英的事迹,因此造成概括的段意不准确。

2、概括不简练。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够简练,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简练地概括的时候,他就从课文中挑选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来组合文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在复述文章,所以自然就长了。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说的“打仗打到了中国,有轰炸机轰炸,只留二人,全体人回撤,可毛岸英等飞机刚走就进行了值班室,飞机调头,飞机落炸弹,毛岸英牺牲了。”能够看出来这个学生真是有意识在简练,可是他只把文章中的的一些句子给缩短了,没有将内容概括清楚、简练。

3、概括不完整。有的学生能抓住主题,也知道应该简练,但是他在概括中会出现概括不全面,有原因却没有结果。比如在这道题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这样答的“1950年,毛岸英跟彭德怀到朝鲜战场。”还有“战火烧到了江边,毛岸英和彭德怀司令员来到朝鲜。”不管如何表述,都没有表达清楚他们到朝鲜战场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都是说清楚了原因却没有了结果。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短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