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纪考试重点

第四纪考试重点

第四纪考试重点
第四纪考试重点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

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

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

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

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

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3.20-3.50MaB.P 这一方案多为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所持,采纳的人不是很多。目前使用最多的为第二、三种方案。

3、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分类

风化作用: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矿物和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的方式

是其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由生命的活动引起的矿物、岩石破碎的过程。4、地下水的概念及分类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表以下沉积物孔隙和岩石裂隙中的水。根据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分为三种类型: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分布在贴近地表的区域,水分子多被吸附在沉积物颗粒表面不能自由运动;

潜水:是位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含在透水层中的能自由流动的地下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它的运动受到上下隔水层的约束和水的压力,通常是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

5、冰川的类型

类型:山岳冰川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是指分布于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冰川;规模比较小,形态受地形控制;根据其发育的形态又可分为:冰斗冰川和悬冰川、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

大陆冰川:是指发育在高纬度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根据其规模和形态又可分为:冰原、冰帽和冰盖。

6、什么是冻土

冻土:是指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和岩层。冻土并不是冻结的粘土层,还包括冻结的砂层、砾石层以及基岩表层中裂隙水冻

结层等。可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

7、干旱区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干旱地区在地貌特征方面常以风沙地貌或荒漠化地貌为主,形成沙漠、戈壁和雅丹地形。

风沙地貌以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为特征;风蚀地貌的主要特征为在干旱气候的荒漠化地区在风沙的作用下形成,风蚀洼地和风蚀湖(月牙湖)、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谷和风蚀城以及风蚀垄槽(雅丹地貌)等;风积地貌则多在沙漠地区,风力移动搬运沙土,形成各种形态特征的沙丘。此外,荒漠化是干旱区地貌的重要特征,其中以岩漠、砾漠、沙漠和黄土地貌等为主要地貌类型。

8、第四纪海平面确定的标志是什么

海平面:平均海面,是通过多年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一个海面位置。

确定标志:1、沉积物标志:泻湖沉积与泥炭、海滩岩;

2、地貌标志:海蚀凹槽和波切台、海蚀穴和海蚀崖、砾滩、沿岸沙提和贝壳堤;

3、生物标志:有孔虫、介形虫等;

4、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9、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化石在生物地层中的地位

第四纪地层中有很多动物化石,但利用最多的是哺乳动物化石,因为哺乳动物是第四纪演化更替最快的物种,由于物种的进步与演化不同的地层中出现不同的化石组合,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

据,也是第四纪下限确定的重要依据。

10、季风的概念及东亚季风特征

概念:季风是指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着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一般冬夏之间稳定的盛行风向相差120-180度。

东亚季风的特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11、物理年代学测年方法主要包括那些

古地磁法:利用地球的磁性判断地层年代的方法,通过测量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与标准古地磁极性年表对比,间接获得岩石年龄。

热释光和光释光法:利用测量一些矿物碎屑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储存在内部的能量来测定沉积物的年龄。

电子自旋共振法:指的是当外加具有与此能量差相等的频率电磁波时,便会引起能级间的跃迁。

裂变径迹法:利用地层中含铀矿物的裂变径迹,可以测定该地层的年龄。

12、第四纪、黄土、冰期、间冰期、新构造运动、岩溶作用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据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时间比较短暂,大多数观点认为是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棕黄色的甚至是棕红色的,由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富含碳酸盐并且大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冰期:是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在大陆冰川作用区,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在高山区,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的时期。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的时期。

新构造运动:一般把新近纪和第四纪(前23Ma—现代)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

岩溶作用:也称喀斯特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的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13、第四纪地层代码

第四纪可基本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更新世:早更新世(Qp1)、中更新世(Qp2)、晚更新世(Qp3);

全新世(Qh);数字为上标。

简答题类

14、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1)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及第四纪分期研究;

(2)第四纪气候旋回、冰期与间冰期研究;

(3)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成因分类、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工作方法研究;

(4)第四纪气候变迁及海平面波动研究;

(5)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研究;

(6)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研究;

(7)第四纪动植物以及人类文明演化研究;

(8)第四纪地质学对现代人类活动、地质找矿、工程施工、灾害治理等的研究。

16、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四纪沉积物一般不称为岩石,而是称为“堆积物”、“沉积物”、或“沉积层”,大多数第四纪沉积物为松散状,并未固结成岩。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岩性松散:没有经过明显的成岩作用,大部分沉积物松散未固结;

成因多样:该时期地球表层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地质营力多种多样,由此形成多种成因的陆相和海相沉积物。

岩性岩相多变:由于多样的气候、环境和地质营力致使岩性和岩相上有很大差异。海相的沉积物比陆相的沉积物岩性、岩性稳定。

厚度差异大:受构造的影响,剥蚀区和沉积区相差大。

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部分陆相中含有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化石,石器和陶器及用火和村庄的遗迹。

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由于地质营力的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形态

的沉积物地貌。

17、坡积物和洪积物的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有何差异?

洪积物的特征: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而洪积物砾石丰富;②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裙地形,但其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厚度较大。

18、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判断标志是什么?

沉积学标志:1)岩性:砾石(> 2mm);砂和粘土(<2mm)2)沉积结构:沉积物中的砾石、砂的排列特征(中尺度)。包含流动营力结构(定向、非定向)和非流动营力结构(定向、非定向)。3)沉积构造:指

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包含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构造(蠕虫构造)4)产状、沉积体形状

地貌学标志: 1)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2)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

环境标志: 1)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

黄土、岩盐、石膏--干旱;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2)化学环境标志: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

3)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

18、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是新构造运动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

(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断层崖、水系同步弯曲);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阶地、溶洞)。

(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

(4)、地震:地震是现代构造活动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5)、火山活动

(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异常;

重力异常、磁异常

19、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

宏观(1)岩石气候标志A. 颜色,紫→红→橙→黄→灰、暖→冷;B. 沉积物:(2)地貌气候标志A寒冷气候:冰川、冻土地貌;

B温暖气候:岩溶、河流、湖泊地貌;C干旱气候:风蚀、风积地貌(3)生物化石气候标志A、植物化石;B、哺乳动物化石;C、海生软体动物化石、珊瑚化石;D、其他微体动物化石

微观(1)氧同位素(δ18O)(2)粘粒分子率(3)CaCO3(4)微量元素(5)粘土矿物(6)沉积物粒度参数(7)磁化率

20、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原则方法是什么?

(1)生物地层学原则: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间断性来划分对比第四纪地层。难点在于难于找到一定数量的有鉴定价值的化石。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利用哺乳动物群(组合)而不是“标准化石”;残余种、更新世特有种与现生种的百分比;古人类。

(2)气候地层学原则: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冷暖、干湿的多节奏性变化。这种气候的波动可以引起植物群的迁徙和古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因此利用气候标志划分第四纪地层,既可行又可信。可以利用反映气候特征的一切标志。

(3)地貌学方法:地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形成一系列层状地貌,利用分布于这些不同高程地貌面的沉积物,可进行第四纪地层的

划分。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湖、海岸,溶洞以及河谷、阶地比较发育的地区。

(4)岩石学方法: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不整合面、结构、粘土矿物、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的差异来划分地层。该方法是根据堆积物形成的气候-作用时间长短不同来划分。只要有变化,就可将其分成不同的层。

(5)年代学方法:利用各种年代学方法可直接划分年代地层,这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国内也力求往这方面发展。年代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A. 物理年代法;B.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

C. 其它方法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由于人类发展在地球各大陆大体相似,石器演化明显,分布广泛,研究程度较高,故古人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以帮助对比第四纪地层。

具体方法可利用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及历史考古资料等,同时结合测年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说明:(1)总分100分。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以及回忆课堂讲述内容。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 如: 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 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 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 如: 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对) 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错) 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共20分) 如: 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 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 准平原。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这种多层地形是判断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 重点: 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参考教程p2-3)---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生物演化历程及分布规律的科学。 2.山地/平原/高原:(参考教程p46、53)———山地:山分布的地区;平原:地面高程0-600M的广大平坦的地区;高原:地面高程大于600M的平原。 3.山岭/山脉/山系:(参考教程p46)———山岭: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的分水线的呈线性延伸的山地;山脉:具有若干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山系:由若干条山脉组成的山地系统。 4.河床/河漫滩/阶地(参考教程p69、70或73)———河床:平水期河流所占据的谷底;河漫滩: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浅滩;阶地:沿河流两侧分布的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台。 5.石芽/石林:(参考教程p85及课件) 6.岩溶漏斗/溶蚀洼地:(参考教程p86-87和课件)

第四纪地貌学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第四纪:第四纪是指约2.4Ma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与前第四纪相比,第四纪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①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2、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1、岩性松散,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成岩作用微弱,绝少硬结成岩。 2、成因多样,由于第四纪气候、外动力和地貌多种多样,所以成因不同。 3、岩性岩相变化快,由于形成时动力和地貌环境变化大,所以沉积物的岩性岩相结构变化也大。 4、厚度差异大,剥蚀区厚度小(几十厘米到十几米),堆积区厚度较大(几十米到几百米)。 5、具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由于沉积物多出露于地表,受到冷暖气候交替变化影响,时代越老风化越深。 6、含有化石及人类文化遗存,在有的第四纪陆相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第四纪分期:是指约240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其中,全新世又分为全新世早期(Q41)、全新世中期(Q42)和全新世晚期(Q43): 全新世早期:11~7.5Ka BP 全新世中期:7.5~2.5Ka BP 全新世晚期:2.5~现在

成因标志: 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属于沉积学标志。 岩性: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岩性研究,除运用沉积岩石学的方法和经验外,针对第四纪沉积物松散、成熟度低、易风化和成岩作用微弱等特点,应该注意下列几点的综合分析。 1、砾石:对大于2mm的砾石(或角砾),应尽量在 野外统计研究其砾性、砾径、砾向、砾态、表面 特征和风化程度。 2、砂和粘土:小于2mm砂土在野外可根据其外貌和 物理性质分为砂、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应采 集部分标本、通过室内粒度分析(粒度特征研究、 颗粒表面电子显微镜扫描特征研究)对野外命名 补充修正。 沉积构造:沉积物结构有大、中、小不同尺度特征。大指沉积无变形变位和接触关系。中尺度指砾石和砂的排列特征。小尺度指镜下沉积颗粒的排列和砾间关系等。 1、流动营力结构:定向结构(叠瓦式排列)、非定向结构(离散 式)、弥散式(无数细小角砾散布在砂土中)、填充式(巨砾间 填充无数细砾)。 2、非流动营力结构:定向结构(冰楔式、多边形式),非定向结 构(架堆式、层间式) 3、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 地貌标志: 1、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断堆积物的成因, 如洪积扇、河流阶地分别指示起组成物属于洪流成因和河流成 因。如堆积地貌破坏严重,则要先恢复起形态特征。 2、间接地貌:利用剥蚀地貌推断起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 关沉积物:外力作用在剥蚀区塑造剥蚀地貌的同时,将破坏下 来的岩屑搬运到相邻地区堆积)。 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有物理环境标志(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化学环境标志(有关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和区域地球化学性质)和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植物化石和遗迹)三类。 第四纪沉积成因类型及其分类:一般划分为残积物(el)、崩积物(col)、滑积物(dp)、重力堆积物、坡积物(dl)、洪积物(pl)、冲积物(al)、湖积物(l)、沼泽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地下水沉积物、冰川沉积物(gl)、风成沉积物、生物沉积物、风积物(eol)、人工堆积物等成因类型,火山碎屑沉积物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每一种成因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不同亚类,如湖泊沉积物根据湖水的矿化度可划分为淡水湖沉积物与咸水湖沉积物。不同的成因类型间还有一些中间类型或过渡类型,如三角洲沉积物是一种冲积+湖泊沉积物或冲积+海洋沉积物,冰水沉积物是一种冰川+河流沉积物等。 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 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具有不同坡度的面),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3.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5.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气候期:是指地质时期某一类气候占优势的时期。 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 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 4、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文化期:是指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5、米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简称为黄赤交角,?)和岁差(二分点进动,P)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 6、新构造运动: ①发生于新近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 ②发生于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③发生于新近纪—现代的构造运动; ④始于上新世,甚至界定具体下界为34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 ⑤认为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造成地表现代地形基本起伏的构造运动都称为新构造运动; ⑥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 7、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8、活动断层:目前认为活动断层是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层,也有定义为全新世,即10kaB.P.以来正在活动和未来100a仍将活动的断层称活动断层,也称最新活动断层。 9、黄土旋回: 冰期旋回: 气候旋回: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 (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 (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 (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 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

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

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 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汇编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全

大题(50): 1、举例说明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形态组合特征?(4) (1)通常把地貌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如沙沟冲击锥。如长江口冲积形成的扇形地,这里聚集肥沃的土地让人类聚集于此发展农业种植,,还有用水方便的河岸及冲积的扇形地,形成一种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低至于零下几十度,成片的戈壁和沙丘,人为活动起重要作用,发育有时代不同的各种沙丘组合的荒漠,境内出现河流断支现象,巨大的沙漠景观是大尺度气流近地面运动的良好写照。 2、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首先内外营力的概念)(8)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 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意义:(1)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3)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内营力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 (4)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3、第四纪的几大特征?(14) (1)地球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2)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着的气候波动; (3)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 (4)哺乳动物兴盛,被子植物发育,各种陆相沉积物发育的时期。 (5)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 4、冰期,间冰期的概念?(15)冰期指第四纪地球上气候显着变冷时期,极地(或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或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退缩),同样引起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5、第四系陆相沉积物一般特征?(27) (1)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因而更容易探索其形成过 程,也易于第四纪矿产的开采。但易发生流动和破坏,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2)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于地表,易遭受风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沉积物的风化来划 分地层; (3)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在起伏不平的地表,处于不同气候带,受各种地质营力的影响,故其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 (4)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建立沉积模式,探索沉积规律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将今论古”的方法。 6、确定第四系底界选择的依据有哪些?(31) (1)广泛大陆冰川活动的最早出现的时期;(2)人类化石的最早出现的时期; (3)在海相沉积中首次出现北方寒冷型的冰岛北极蛤和有孔虫波罗的透明虫; (4)第四纪特有的哺乳动物如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 7、风化壳的概念及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风化壳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垂直剖面上,风化作用的强度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弱,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是因岩石在不同深度下,经受着程度不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按化学作用方式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 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和世。 22. 节理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23. 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流上游的山间河谷中,由基岩组成,切割不同的岩层,阶面上残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冰碛物具有( B ) A.颗粒磨圆度好 B.无层理 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 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 2.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 A.玉木冰期 B.大理冰期 C.埃尔斯特冰期 D.大姑冰期 3.暗河沉积物( D )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 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 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 D.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A. S,T,K B. Z,C-P,Q C.Z,P-T,Q D. O,K, 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 C.新第三纪 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 在活动的构造运动 6.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 A.谷麓和谷肩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底和谷坡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 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 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 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 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 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

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 9.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 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 10.阶地分为( C )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 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 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D.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 A.人类出现 B.部分地壳活动 C.小规模的冰川活动 D.哺乳动物大量绝灭 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 A.地层及沉积物 B.生物及气候 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 D.以上全部 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A.阿杜努伊 B.德努瓦耶 C.莱伊尔 D.席姆佩尔 14.教材采用的第四纪下限的古地磁年龄依据是( A ) A.松山/高斯极性分界 B.吉尔伯特/高斯极性分界 C. 松山/布容极性分界 D.吉尔伯特/松山极性分界 15. 2014版国际地质年代表规定第四纪下限年龄为( B ) A.0.78Ma B.2.58Ma C. 1.806Ma D. 2.4Ma 16.冰川作用在砾石表面时形成( A ) A.新月形擦口 B. 纺锤状撞痕 C.砸痕 D.泥质胶结物 17.下图砾石概率分布曲线③2 成因属于(D ) A.河流 B. 洪流 C. 风力或海浪 D. 以上成因可能都有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 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24.什么叫坡地? 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 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 是。 2.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是、、。 3.地貌的相对等 级、、、、 、。 4.地貌形态测量的标志 是、、、。 5.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 是、。 6.确定地貌相对顺利通常根 据、、。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第四纪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拘谨2.6Ma以来的历史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质现象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学科。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早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研究第四纪里地球地质环境的发展演变机理和规律性,进而探讨未来的科学,称为第四纪地质环境学,或第四纪地质学。 应用第四纪地质:是通过对第四纪基本问题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研究,从而建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可靠的实施方案或者方法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2、新构造运动:即晚新生代新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一般认为包括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发生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指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时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他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5、裂变径迹鉴定法: 6、14C测年方法:14C 是碳同位素的一种,具放射性,半衰期为5730a,自然界含碳物质中14C含量与周围处于动态平衡(一方面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不断衰变)。有一定初始14C 浓度的地质样品,在停止14C 交换后,样品中的14C继续衰变,引起14C 浓度下降。因而,测出与大气发生过交换平衡的含碳物质中14C 的含量,即可计算出该样品与外界停止14C交换后所经历的年代。 10、氨基酸测温方法:活着的生命物质中发现的氨基酸表现为L-型,D-型几乎为零。L-型左旋,D-型右旋。L-型天然蛋白氨基酸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由L-型转变为D-型,这种转化直至达到平衡时才结束,并最终形成等量的D-型和L-型氨基酸的混合物,从而失去其旋光性,称此为外消旋作用。但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埋藏时间。因此,根据这一函数关系,只要测出氨基酸的D/L比值,可推算出样品的地质年龄及其古温度。 11、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即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冷时期,导致冰川扩展和气候带迁移。 12、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乃两个冰期之间的显著温暖时期,引起冰川退缩,气候带迁移。 1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乃冰期或间冰期的次一级变冷时期。又称副冰期。 14、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乃冰期或间冰期中次一级温暖期。 15、阿尔卑斯冰期模式的建立:根据阿尔卑斯山外围的新、老两条冰碛带及其上的黄土,加以追索,确定了该山区的四种不同风化程度和地貌部位的砾石层(老砾石层,新砾石层,高阶地砾石层和低阶地砾石层)为四期冰碛和冰水层。按照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了先后次序,定出四次冰川作用期。由老到新取名为昆兹、民德、里士、玉木(附近的四条小河名)冰期和它们之间的三个间冰期。又按各期冰碛物范围,相应雪线高度和被切割谷地横断面积的相对大小确定了各期冰川的相对规模和各间冰期的时间长短。 16、末次冰期:习惯上,将更新世后半期(绝对年龄为75kaB.P.~11 kaB.P.)的相对寒冷期,称为末次冰期,相当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第2、3、4号。 17、末次间冰期:习惯上,将更新世前半期(125-75KaB.P.)的相对温暖期,称为末次间冰期,相当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第5号。黄土磁性地层序列的S1。 18、晚冰期(冰消期):人们把15~11KaB.P.冰盖消融的时期称为冰消期,因为这时刚脱离盛冰期,气候仍然较为寒冷,则又把冰消期称为晚冰期。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20 °或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a (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b (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 (2009-10-31 15:45:28) 转载▼ 标签:杂谈 天气与气候 气候期 冰期与间冰期 广义小冰期 现代小冰期 雨期与间雨期 冰阶与间冰阶 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植被的协调与不协调 古文化 文化层 文化期 石器 文化遗存 第一次加工 第二次加工 周口店文化期 极性 极性期 极性事件 奥尔都维事件 布容正向期 卡拉布里阶 红崖冰期 龙川冰期 维拉坊组 冰后期 谷中谷 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第四纪气候的一般特征。 2.研究第四纪气候的标志有哪些? 3.如何用高度推算古温度? 4.熟记阿尔卑斯地区6次冰期的名称及时代。5.海平面波动的证据是什么? 6.什么是布列特~谢尔南德方案? 7.试述冰期起因的假说及证据。 8.第四纪沉积的旋回性及特征。 9.试述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 10.试述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和方法。

11.试述植被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12.植被带平行移动的原理何在? 13.论述第四纪典型气候植物群的孢粉组合特征。 14.第四纪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 15.论述微体化石的环境意义。 16.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组成。 17.论述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特征。 18.论述中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特征。 19.人类的发展划分哪几个主要阶段? 20.试述人类的起源。 21.试述氧同位素的气候意义。 22.在A点发现冷杉(Abies)孢粉组合,已知伏牛山地该植物群属种分布在2000~2500m,已知A点为500m,若以大气降温率0.6℃/100m计算,A点的降温值为多少? 23.熟记500万年以来的古地磁年表。 24.选择年代学方法的原则? 25.测年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6.古地磁测年采样的方法与注意的问题? 27.论述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28.论述第四纪分期方案及其依据。 29.论述第四纪下限的划分依据及年限。 三.选择题、填空题及是非判断题: 1.冰期时,的比值 A.大 B.小 2.哺乳动物的牙式是: A. B. C. D. 3.冰川堆积物细粒部分的高峰值为: A.8 B.4 5 C.-8 D.-4 5 4.冲积物的成因代号为: A.et B.at C.dt D.pt 5.具原尖,具马刺牙齿的马的时代为: A. B. C. D. 6.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的时代为: A. B. C. D. 7.周口店动物群距今的年代为: A.20 30万年 B.40 50万年 C.23 50万年 D.50 90万年 8.元谋人牙齿的年代为: A.170万年B.P. B.70万年B.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