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广州体育学院考研真题(训练学)03年

一填空20分

1 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都是主要的

2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3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

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

练习站之间()、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7 培养运动员的()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二选择40分

1运动竞赛是()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

2 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

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项群

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

5()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指标

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8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能力

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秒内

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

12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

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比赛

17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各方面

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

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中不同类型

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

三是非题30

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

3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他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

4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5 间歇训练的特点之一是每次练习后进行充分的休息

6 训练强度反映了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的深度

7 间歇训练法的强度通常要都比赛重复训练法的强度大

8 运动员的反映能力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9 发展柔韧性素质应与速度素质训练相结合

10 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致

11 运动技术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个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12 技术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技术结合两层含义

13 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

14基本训练周是各种训练周型中运动负荷最大的

15在综合内容训练中,通常把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放在后面;对其他的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前面,不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

四名词解释15

1 运动训练

2周期安排原则

3 重复训练法

4 灵敏素质

5 竞技战术

五问答题45

1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成绩因素特征分析。5分

2 安排好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3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12 分

( 二选一8分)

4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004年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4、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6、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7、按技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术等。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A 生物学因素

B 个性心理因素

C 经济发展因素

D 社会学因素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A 快速力量性B耐力性 C 对抗性 D 表现性

3、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A 三

B 四C五 D 六

4、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次左右。

A 160

B 170

C 190

D 200

5、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6、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

A 内在

B 外在

C 身体

D 健康

7、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手段是------

A 负重抗阻练习

B 对抗性联系

C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D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8、以下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

A 信号刺激法B运动感觉法 C 选择性练习 D 速度练习

9、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 中部

B 前半部

C 后半部

D 任何时间

10、发展柔韧素质与-------素质相结合。

A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 灵敏

11、--------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A 协调能力

B 移动速度

C 灵敏素质

D 竞技战术

12、--------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

A 体育手段

B 身体活动

C 运动技术

D 协调能力

13、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

A 协调能力

B 身体素质

C 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

D 竞赛规则

1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

A 先天性遗传

B 生活效应

C 训练效应

D 教练员的指导

15、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A 专项技术训练

B 专项心理训练

C 最佳技术

D 最佳竞技

16、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阶段,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

A 准备期

B 竞赛期

C 恢复期

D 训练期

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采用。

A 直线式

B 阶梯式

C 波浪式

D 跳跃式

18、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

A 最大力量

B 相对力量

C 快速力量

D 力量耐力

19、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A 心血管

B 有氧

C 无氧

D 呼吸

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

A 负相关性

B 正想关性

C 无关性

D 相等性

三、是非题

1、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2、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训练水平。

3、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4、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的能力。

5、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之一是: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小,利于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可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负荷强度。

6、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心血管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7、运动素质是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8、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9、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10、青少年运动在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时,反应速度增长的速度也加快。

11、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完全相同。

12、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多年训练计划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4、在综合内容训练课中,通常将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力供应充沛的练习应安排在前面,而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

15、在各种训练课中,综合训练课的负荷强度是最大的。

四、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系统训练原则

3、重复训练法

4、技术风格

5、训练课的结构

五、问答题

1、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从训练学的角度讲,贯彻周期安排原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5、试述周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及其负荷特点?

2005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即分)1·运动训练2·竞技水平3·适时恢复原则4·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手段二、单项选择题(海小题2分,共40分) 1、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的目标就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一一一一A、灵活性B、创造性C、个性D、专一性2、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项目属于技能类格斗性项群的项目? A、篮球B、击剑C、体操D、射击3、技术训练是一一一训练的核心纽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A、难美项群

B、准确项群

C、格斗项群

D、体能类项群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之一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一一一A、观察点B、出发点C、比较点D、训练点5、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一一个阶段。A、三B、四C、五D、六6、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一一一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这样几种。A、准备B、竞赛C、恢复D、年度7、一一一一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纽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A、模式B、程序C、重复D、间歇8、运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运动员的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一一一次。A、200 B、190 C、170 D、160 9、循环持续训练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流水式、一一一一式、分配式。A、轮换B、分纽C、替换D、纽合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一一一一、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的训练方法。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运动负荷D、休息时间11、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一一耐力和心血管耐力。A、肌肉B、生理C、心理D、呼吸12、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动作速度训练强度较大,要求运动员的兴奋性要高,一般讲不应超过一一一一秒。A、lO B、2O C、30 D、40 13、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一一一一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A、规范和科学B、自动和定型C、模式和标准D、成熟和定型14、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特长技术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C、种族特征D、场地器材15、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将其分为个人、小组和一一一一战术。A、阵形B、体力分配C、心理D、集体16、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一一一一。A、一般任务B、次要环节C、结合点D、中心环节17、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一--阶段。A、竞技保持B、竞技消失C、自主训练D、退出训练18、比赛周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一一一一一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A、最佳竞技状态B、最佳身体状态C、最佳机能状态D、最佳心理状态19、周运动负荷的一一一一,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A、加大B、减少C、保持D、无所谓20、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一一一一、恢复周四种基本类型。A、身体训练周B、技、战术训练周C、赛前训练周D、系统训练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竞技体育有何特点? 2、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制定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2、试述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关键字: 广州体育学院04年真题运动训练学

一、填空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 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4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需遵循的?,是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

5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能力

6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7 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术

二选择

1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动因?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3 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4 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次左右

5 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

6 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

7 力量训练最主要的手段是?

8 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训练手段

9 速度素质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还是后半部分?

10发展柔韧性素质要与?素质相结合

11 ?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迅速、准确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12 ?即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

13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

14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

15 运动员的全程性对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6 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性,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

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可采用

18 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

19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

2006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分)

1、运动训练

2、项群

3、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4、竞技需要原则

5、模式训练法

6、延迟性转化

7、技术风格8、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9、徽缩大周期

10.战术意识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8分

2、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有哪些?8分

3、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8分

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10分

5、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分

6、简述高原现象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8分

7、简述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工作步骤。10分

三、论述题(50分)

1、从定性的角度,结合您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5

2、如何科学地确定力量素质负荷量度。25分

08年广州体育学院的试题

运动训练学

(生理学我没有资料,所以以后发,我要好好想一下考了什么题,,现在很累,就发这么多!)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一、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4..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 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5..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6..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7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8..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科学基础:a 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9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0.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1.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12..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速度障碍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于技能动作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

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能力的提供会遇到最大的困难,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渡,恢复不好等。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克服。.14.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A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B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C儿童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耐力自然发展趋势、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训练方法为持续训练法,还可采用法特莱克获变速跑)

15.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C种族特征。

16..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17.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A确定比赛日期B确定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C确定比赛时间(加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共8-12周)D确定整个大周期(加6-12周的准备期,后加2-4周恢复期,共12-32周)

18,是关于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原地不动休息原因(论述题)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远度

C.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11、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

12、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大小受竞技水平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

A.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的构成

C.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

D.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13、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训练法”是一种

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的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4、训练大周期通常采用“倒数时”充填式方法安排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序列,通常在比赛时期前加上____周的准备时期。

A. 6-12

B.10-16

C.1-6

D. 3-8

1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

A.竞技能力的诊断

B.运动年限的诊断

C.运动成绩的诊断

D.运动负荷的诊断

16、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____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比赛条件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

17、依比赛的性质,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____性比赛、模拟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

A、检查

B、测验

C、技术

D、战术

1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技术水平

B、心理能力

C、意志品质

D、身体机能

19、下列各选项中,_____项不是模式训练法的构件。

A、训练方法

B、目标模型

C、体育竞赛

D、检查手段

20、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常采用的负荷强度为_____

A、85%-95% 的负荷强度

B、极限强度

C、75%-85%的负荷强度 D 、90%-100%的负荷强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

2、举例分析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3、简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

4、简述速度障碍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中为何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2、1984年洛杉玑奥运会前,为适应美国选手海曼、克罗克特的扣球力量,我

国女排运动员同男队一起训练;在我国羽毛球、乒乓球国家队的大赛前训练中,也经常选择一些与即将在比赛中遇到的主要对手技战术打法相同或相近的队员作为陪练;在赛前训练环境和条件安排方面,让运动员在与正式比赛相同或相近的场馆、设施里进行训练。

请说明上述例子采用的战术训练方法,并说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的一般程序和2009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与补偿效应----

2、模式训练法----

3、运动训练----

4、高原现象----

5、战术意识----

6、体能----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有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A.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B.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的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这里用来表达运动员(队)的运动成绩的是

A.竞技水平

B.比赛名次

C.竞技状态

D.竞技能力

3、同为球类项目,篮球和足球对运动员形态、素质、技术、战术的要求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

A.运动员个体的不同

B.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不同

C.各项目训练条件不同

D.专项竞技能力的不同

4、排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中的击球是一种:

A.最大力量

B.力量耐力

C.快速力量

D.相对力量

5、持续训练主要是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A.磷酸原供能的无氧能力

B.糖酵解供能的无氧耐力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6、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7、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诊断时,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次数

C.距离

D.时间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训练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9、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0、运动员训练状态的诊断可以描述为:

A.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B.运动员训练中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

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的竞技能力

D.运动成绩、竞技能力与运动负荷。

11、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12、竞技体育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____。

A、规范性

B、公平性

C、竞争性

D、观赏性

13、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____,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A、时间和空间

B、力量和速度

C、顺序和路线

D、方法和手段

14、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生理机能

B、身体机能

C、内脏官能

D、身体形态

15、依比赛的性质,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____性比赛、模拟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

A、检查

B、测验

C、技术 D 、战术

16、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技术水平

B、心理能力

C、意志品质

D、身体机能

17、_____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A、心理训练

B、身体训练

C、竞技战术

D、技术训练

18、以下哪个不是战术的内容?

A、战术知识

B、战术意识

C、战术行动

D、战术基础

1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来源于_____。

A、生活效应

B、训练效应

C、先天遗传

D、身体训练

20、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训练课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____训练课和测验、检查、比赛课。

A、心理

B、综合

C、教学

D、体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10分)

2、什么是速度障碍,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克服速度障碍的手段有哪些?(10分)

3、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

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10分)

四、论述题:(2题,共50分)

1、试述力量训练中,如何确定其训练的负荷量度。(30分)

2、全程性多年训练划分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主要训练任务、训练的重点内

容、安排顺序及负荷特点。(20分)

2010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

(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

A、规范性

B、公平性

C、竞争性

D、观赏性

2、影响运动成绩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内因)是。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3、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运动负荷是对机体施加的。

A生理刺激 B心理刺激 C生物刺激 D训练刺激

4、变换训练法可培养运动员的多种。

A、运动感觉

B、运动表象

C、心理素质

D、生理机能

5、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体能发展

水平。

A、生理机能

B、身体机能

C、内脏机能

D、竞技水平

6、系统训练原则,要求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应组织运动训练过程。

A按一定的顺序,分阶段地 B逐步地,有节奏地

C持续地、循序渐进地 D按一定顺序,有效地

7、持续训练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A练习时间长 B练习强度高 C练习时间短 D间歇时间长

8、按表现特点可将战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

术等。

A、临场应变

B、参赛目的

C、防守

D、进攻

9、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是。

A、身体形态

B、心理素质

C、技术环境

D、感知觉能力

10、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技术和战术

D、心理和智能

11、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

(点),运动员按照既定,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A、负荷的强度与量

B、力量和速度

C、方法和手段

D、顺序和路线

1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来源是。

A、训练效应

B、生活效应

C、先天遗传

D、身体训练

13、运动员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

上。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C、移动速度

D、爆发力

14、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的能

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A、氧气

B、CP

C、ATP

D、蛋白质

15、长时间重复训练的负荷时间安排通常。

A、小于3分钟

B、大于5分钟

C、小于5分钟

D、没有具体规定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运动训练原则

2、竞技能力

3、区别对待原则

4、程序训练法

5、意念训练法

三、问答题(共60分,每题15分)

1、简要分析“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的含义。

2、简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

3、简述完整的训练控制应具备哪几个基本环节和必备条件?

4、简述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试分析技、战术训练课的主要特点与要求?

2、举例分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017年04月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00041)与试题答案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会计要素分类,“圃定资产”账户属于( A )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损益类账户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下列不属予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是( D ) A.复式记账 B.财产清查 C.成本计算 D.编制预算 3.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实质重于形式 4.“资产按既定用途使用、负债按规定期限偿还”,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 B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库存商品”账户期初余额为30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l2万元,期末余额为28万元,则该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应为( B ) A.2万元 B.10万元 C.14万元 D.18万元 6.企业于2016年1O月8日预付2017年度财产保险费,按权责发生制核算,该项费用应计入的会计期间是( D ) A.2016年1O月 B.2016年11月 C.2016年12月 D.2017年l至l2月 7.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负债的是( C ) A.预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应付债券 D.其他应付款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审核容的是( A ) A.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B.凭证反映的容是否真实 C.凭证基本要素填写是否齐全 D.凭证中金额的计算和填写是否正确 9.期末“利润分配”账户若有借方余额,则该余额表示( B ) A.未分配利润 B.未弥补亏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传播学概论试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试题(B卷)答案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1*10=10分) 1、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C ) A、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B、战争宣传研究的需要 C、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D、其他相关学科的推动 2、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 A ) A、《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B、《传播与说服》 C、《人民的选择》 D、《舆论学》 3、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属于政治学家的是( D )。 A、拉扎斯菲尔德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斯韦尔 4、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B )。 A、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5、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这是( B )媒介规范理论的观 点。 A、集权主义 B、民主参与理论 C、自由主义 D、社会规范 6、(B )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A、人内传播 B、人际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7、下列与选择性理解意思最为接近的成语是(D ) A、择善而从 B、爱屋及乌 C、从谏如流 D、见仁见智 8、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B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施拉姆 9、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 C )的交流 A、信号 B、象征符 C、意义 D、语言 10、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是 ( C ) A、传播权 B、知晓权 C、媒介接近权 D、文化权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着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着作中。 2、自我互动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H.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

全国高等教育2019年10月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面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是一种C A.归纳分析 B.功能分析 C.历史分析 D.演绎分析 2.马克思?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即B A.社会行动类型 B.理想类型 C.理解社会学 D.社会事实 3.达伦多夫的社会学理论是C A.符号冲突论 B.功能冲突论 C.辩证冲突论 D.理解冲突论 4.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来自于B A.奥地利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5.1903年,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群学肆言》并出版的是A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同 D.章太炎 6.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比喻社会学建设的学者是A A.费孝通 B.孙本文 C.吴文藻 D.言心哲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D A.预测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田野调查指的是D A.问卷调查 B.抽样调查 C.社会实验 D.实地研究 9.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B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10.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称为C A.社会结构 B.社会管理 C.社会建设 D.社会治理 11.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B A.文化细胞 B.文化特质 C.文化集丛 D.文化模式 12.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是指社会化的A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文化因素 D.技术因素 13.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A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4.农村中的左邻右舍帮助乡里将病危老人送往山外医院救治,属于C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5.个人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是D A.米德 B.托马斯 C.库利 D.霍尔 16.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D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讨论内容:如何认识社会 讨论主题:如何认识社会?要求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方式和途径,得出应该从哪些角度认识社会。(要求条理清晰,字数不低于800字。) 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答:1、社学学中的“社会” 社会的涵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2、社会的类型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3、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先生为基础将社会分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4、具体社会的类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还有因兴趣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等。 5、社会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表现于宏观社会和具体社会之差异,还表现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复杂性,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相比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是由组成社会的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变动性,社会是变动不居的,这种变动性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制度的翻新,也表现为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乃至于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变化。(要结合实际) 社会学概论作业2 讨论主题: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

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合集)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符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基础会计学历年真题.doc

基础会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要求的是() A.会计核算应有专人负责 B.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C.合理进行会计核算 D.以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核算 2.某企业4月3()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为160000元,它表示() A.1至4月份累计净利润总额 B.4月份利润总额 C.4月份应付利润总额 D.1至4月份累计亏损总额 3.对会计科目分类和编号,形成() A.会计要素 B.会计账户 C.会计科目表 D.会计对象 4.下列会计事项中,能引起资产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变动的是() A.计提福利费 B.接受捐赠 C.预付货款 D.预收货款 5.如果“预提费用”账户期末出现借方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 A.待摊费用 B.预提费用 C.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款 6.下列账户中,属于集合分配账户的是() A.“管理费用”账户 B.“制造费用”账户 C.“财务费用“账户 D.“待摊费用”账户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账工作内容的是() A.账证核对 B.账账核对 C.账实核对 D.账表核对 8.“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一般是()

A.三栏式 B.数量金额式 C.多栏式 D.订本式 9.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假定无其他错误,应采用的更正方法 是()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直接冲销法 10.因企业合并、撤销进行的财产清查,属于() A.重点清查 B.全面清查 C.局部清查 D.定期清查 11 .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相比,其优点是() A.可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B.简化日常核算工作 C.有利于强化存货控制与监督 D.减少盘存工作量 12.年终结账后,可以不必每年更换新账的账簿是() A.“原材料”明细账 B.“原材料”总账 C.“现金”日记账 D.固定资产明细账 1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A.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B.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C.根据科H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D.根据科目汇总表编制会计报表 14.对未达账项进行账务处理的时间是() A.查明未达账项时 B.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C.收到银行存款对账单时 D.待相关原始凭证到这时 15.下列资产负债表项R中,根据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R是()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2017年4月传播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 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 7.“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 A.合理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 8.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 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 9.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 )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

1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 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 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12.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 13.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1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 ) A.佩恩调查 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D.俄亥俄调查 16.“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 A.“镜子”式报道机构 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 17.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8.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 ) 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

00034《社会学概论》历年试题第04章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201304单选]12.“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被称为(B)4-95 A.正向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201304单选]13.库利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B)4-97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201307单选]1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B)4-104 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C.目的性角色与过程性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01404单选]11.再社会化也称(D)4-96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201404单选]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B)4-97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201404单选]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C)4-105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 [201307多选]3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ABCDE)4-95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价值观念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角色社会化三、名词解释题 [201307名词解释]37.社会化4-94 答: 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四、简答题 [201304简答]42.简述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4-102 答: (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1分)(2)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1分) (3)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观察学习;(1分)二是角色扮演;(1分)三是知识积累。(1分) 五、论述题 [201307论述]46.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4-108 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1分)(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1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1分)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1分)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分) (3)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1分)具体阐述。(2分) (4)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1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分)

《基础会计学》00041历年自学考试真题及答案(2008-2014)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金额如下:实收资本2 000 000元,资本公积170 000元,盈余公积380 000元,未分配利润320 000元。则该公司2011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为() A.320 000元 B.380 000元 C.700 000元 D.870 000元 2.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差额,应贷记的账户是()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银行存款” D. “利润分配” 3.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作出具体划分的会计假设是() A.会计分期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主体 4.“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1 000 000元,“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200 000元,则期末固定资产净值应为() A.200 000元 B.800 000元 C.1 000 000元 D.1 200 000元 5.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在途物资”账户属于() A.结算账户 B.期间账户 C.资产类账户 D.成本计算账户 6.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为期3年的借款,会计上应将其确认为() A.短期借款 B.长期借款 C.应付票据 D.应付账款 7.下列各项中,应作为管理费用核算的是() A.诉讼费 B.广告费 C.利息支出 D.商品展览费 8.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生产资本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9.下列业务发生时,应填制转账凭证的是() A.生产领用原材料 B.用现金支付职工薪酬 C.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D.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 10.从会计循环过程看,连接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是()

全国2015年10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私信我或者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 A. 社会和自然 B.秩序和进步 C.结构和稳定 D.发展和变迁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来自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3. 刘易斯·A·科塞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A.社会批判理论 B.激进主义理论 C.社会有机体理论 D.后现代主义理论 5.《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A.米歇尔。福柯 B.尤尔根·哈贝马斯 C. 皮埃尔·布迪厄 D. 艾尔弗雷德·舒茨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是 A. 个案研究 B.文献法 C.实验法 D.统计调查 7. 定性分析资料整理的三个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汇总 B. 汇总、分类和审查 C.审查、汇总和分类 D.分类、审查和汇总 8.人口的双重属性是 A.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 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D.结构属性和过程属性 9.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称为 A. 文化整合 B.文化交流 C.文化合作 D.文化结构 10.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被称为 A.附属文化 B.边缘文化 C.副文化 D. 亚文化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突发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一词源于 中国

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 生物功能 抚育和赡养功能 休息和娱乐功能 以下属于次级社会群体的是 机关 政党 军队 学校 根据互动的性质,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适应 模仿 同化 暗示 以家庭亲属关系为标准,家庭可以分为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扩大家庭 联合家庭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下列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 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正确 角色丛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错误 。 正确 业学会和期刊,都是出现在美国。

正确 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 错误 次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错误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众性的活动。正确 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 正确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正确 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基础会计学历年试题自考真题

基础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XX年1月1日,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金额如下:实收资本2 000 000元,资本公积170 000元,盈余公积380 000元,未分配利润320 000元。则该公司20XX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为() A.320 000元 B.380 000元 C.700 000元 D.870 000元 2.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差额,应贷记的账户是()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银行存款” D. “利润分配” 3.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作出具体划分的会计假设是() A.会计分期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主体 4.“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1 000 000元,“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200 000元,则期末固定 资产净值应为() A.200 000元 B.800 000元 C.1 000 000元 D.1 200 000元 5.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在途物资”账户属于() A.结算账户 B.期间账户 C.资产类账户 D.成本计算账户 6.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为期3年的借款,会计上应将其确认为() A.短期借款 B.长期借款 C.应付票据 D.应付账款 7.下列各项中,应作为管理费用核算的是() A.诉讼费 B.广告费 C.利息支出 D.商品展览费 8.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生产资本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9.下列业务发生时,应填制转账凭证的是()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