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量观测规范(报批版)

降水量观测规范(报批版)

降水量观测规范(报批版)
降水量观测规范(报批版)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四)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 2.怎么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最新观测保障3-《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方健英

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 1 (出处:《现代气象观测》第一章~第七章) 2 一、填空题 3 1.(大气探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是大气科学的基础。没有对4 5 大气状况(准确、及时、连续、详尽)的了解,就谈不上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规6 律的科学掌握,更谈不上预测预报、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2.大气探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初始阶段)是一系列定量测7 8 量地面气象要素仪器的出现,其标志性仪器为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的(水银气9 压表)。 3.大气探测第三阶段是(大气遥感系统)的发展,从1941-1942年开始应 10 11 用专门的云雨测量雷达,1960年4月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12 4.(直接探测)是将感应元件置放于测量位置上,直接测量大气要素的变13 化;(遥感探测)是通过大气信号(声、光、电波)传播的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14 的(时空变化)。 15 5.遥感探测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16 6.仪器性能的首要因素是感应原理,由感应原理决定了它的主要性能指标,17 包括(灵敏度、精确度、惯性)(时间常数)和坚固度(含稳定性)。 18 7.一个电阻温度表的输出为(mv)指示值,其灵敏度单位则为(mv/1℃)。 19 8.仪器(精确度)是指(测量值)与(实际(真值))接近的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的数值进行衡量。 20 21 9.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引入了一个在各个测温范围使用的测温标准元件

系列,其中包括(铂丝电阻)温度表,(辐射)温度表和(铂铑)标准热电偶, 22 23 利用它们进行温标确定的方法称作实用温标。 24 10.水银的凝固点是(-38.862)℃,沸点是(356.9)℃,在18℃时的热膨25 胀系数为(1.82×10-4)J/℃,导热系数为(0.41855)J/cm2s.℃,比热为(0.1256)J/g.℃。 26 27 11.最高温度表的特点是:在玻璃球部焊有一根玻璃针,其顶端伸至毛细管的末端,使与毛细管之间的通道形成一个(极小)的狭缝。升温时,水银膨胀, 28 29 进入毛细管;但在降温时,毛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通过狭缝退到球部,水银柱则在30 此处中断。因此水银柱顶可指示出(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12.使用热敏电阻需特别注意电流加热对元件的(增温)。在较大的电流下, 31 32 热敏电阻的(负温度系数)有可能导致过热失控。电流增温使元件阻值(减小)33 的同时,将进一步(增大)流经的电流,并同时加大增温效应。 34 13.λ称为(热滞系数),单位为秒。元件的(热容量)越大,散热面积越35 小,(热滞系数)则越大。热交换系数的大小则取决于环境介质的性质以及它的36 通风量。 37 14.热滞系数和风速的实验关系为:,式中P为(空气密度),38 它和通风速度v的乘积称(通风量)。 39 15.台站使用的百叶箱尺寸为:较大的一个高(612)mm、宽(460)mm、深40 (460)mm;小型百叶箱高(537)mm、宽(460)mm、深(290)mm。 16.湿敏电容通常采用(多谐波)振荡器和低通滤波电路完成(电容-电压) 41 42 的转换。

《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

《现代气象观测》练习试题 。二、单项选择 1.统一仪器的规格指标,安装方法和操作步骤,可使系统性误差的数值比较稳定,使观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 A、准确性 B、可靠性 C、比较性 D、可比较性 2、由于仪器本身的暂时失效或外界的干扰,往往会在数据系列中存在一些被称作为()的异常值。 A、野值 B、野点 C、极值 D、极点 3.水的三相点为:() A、273K B、273.15K C、273.16K D、273.5K 10.一般说来,热敏电阻的阻值在几十仟欧姆,不到()欧姆的导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A、10 B、50 C、100 1.()的发展,使大气探测进入第三阶段。 A:定量测量B:高空风探测技术C:遥感系统的发展 2.决定仪器性能的首要因素是()。 A:探测原理B:感应原理C:材质特性 3.观测地点的选择必须注意周围环境,测点距离大型障碍物、特殊地面覆盖、水体、谷地、山崖太近会使资料失去()。 A:代表性B:准确性C:比较性 4.室内大气湿度测量最精确的方法是() A:测量法B:间接计算C:称量法

7.测量短波总辐射的仪器是利用测定黑片与白片之间的(),然后换算成辐射通量密度。 A:光通量差额B:温差C:热量差额D:辐射差额 8.台站采用测量降水的特制量杯,可以精确估算到( )mm。 A:±0.1 B:±0.01 C:±0.5 D:±0.05 9.现行各种能见度仪的波段多在()nm之间选择。 A:50~1000 B:500~1000 C:300~1100 D:30~1100 10.测定闪电的电磁场辐射不论是方位测定法,还是时间到达法,都需要()个以上的测站方能准确地进行定位。 A:1 B:3 C:5 D:7 三、多项选择 1.一个完整的大气探测仪器或系统包括() A:观测平台B:观测仪器C:观测数据D:资料处理单元5.短波辐射的97%的能量集中在()μm之间,温度为300K的长波辐射,()集中在波长5μm以上,波长比()μm长的称红外辐射,波长短于(B )的为紫外辐射。 A:99% B:0.400 C:0.29~3 D:0.730 7.波长在0.3~0.4μm的紫外辐射,对(ABCD)都有很大的影响。A:晒黑皮肤B:产生维生素D C:植物的光合作用D:大气污染中的光化学烟雾的生成 8.按目前的技术水平,闪电定位资料技术要求可以达到下述指标:(BCD ) A:能确定出远处闪击电磁场辐射源的方位和距闪击探头的距离;B:能分辨出云对地闪击以及云间闪击;支云、以地闪击就能分辨出首次以及随后各次的闪击; C:对于大的闪击,如峰值电流在16kA以上的闪击探测效率为90%;D:闪击落地的定位精度应达到500m。 1.仪器坚固性是一个不太明确的概念,它大致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A、仪器无故障平均运行时间 B、仪器运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要素变化范围的数值要求 C、电源电压波动允许的范围 D、仪器外装饰(例如涂层)出现明显锈蚀的时间长短

降雨量观测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 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 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 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当一回天气预报员,这是一份2009年1月2号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听到些什么信息?(播报一份2009.1.2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 桂林 7℃--11℃小雨杭州5℃---12℃大雨长春-4℃--6℃大雪 广州 9℃--14℃中雨西安3℃-- 6℃中雨哈尔冰 -7℃--2℃中雪预想生:温度普遍较低。(听的很认真,也用心思考了) 生:广州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4℃。 如果学生没有朝预想的方面回答,可追问一句 师:你听到了哪些天气现象? 生:小雨、中雨、中雪、大雪 师:非常好,这些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形式,那么,我们怎样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2.揭题:降水量的测量 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降水量(黑板上) 雨水雪、冰雹

蓝色的线条表示土壤,红色的线条表示到地面的积水。 师:现在雨水、雪和冰雹等下落到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地上会有水坑。 生:水会往低处流走。 生:水会堆积起来。 马上追问 师:雨水、雪和冰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会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生活理解) 即积水,那我们所讲的降水量就是积水的高度(结合图形)但是,我们能很方便的测量吗?这里有什么问题?(水会从土壤渗透下去) 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容器),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板书)3.简单介绍下雨量器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简易雨量器,并介绍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上下口径一样,直筒型; 时间是放置24小时测量。) (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4.活动1:自制简单雨量器 师:雨量器这么有用,那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材料老师都提供给大家了,想知道怎么制作吗? 师:那大家应该怎么做?(强调下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雨量器制作步骤:1.把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在纸条上,特别注意强调这时的最小刻度是多少;2.用胶带纸把有刻度的纸条黏在塑料杯的外侧;3.注意零刻度要与杯底对齐,纸条要垂直与杯底平面, 师:这时候刻度的单位是什么?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0.05mm的记为0.0。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0.1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0.0;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昆明市)摘要: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进行气象监测,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是生态监测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从我国气象监测概念的发展、现代气象监测所取得的成就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关键字:气象监测概念研究成果人才队伍不足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天气和气候灾害频繁的国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它与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及人民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经济损失占国家GDP的3%—6%。因此,气象监测作为生态监测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同时也事关我们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 1.我国气象监测概念的发展 1.1经验认知的古代气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认识到人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庸》中也有关于气象知识的记载:上律天时,下袭水

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说明要想社会有序发展,必须按气象规律办事。“大禹治水”的典故就是古人运用气象知识的典范。 看云识天气早在我国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云、雨、雪、虹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词汇。到了汉代,《淮南子》已系统地阐述了二十四节气。以后的诗句中更是将天气经验化为了天气谚语,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另外,我国最早的雨量器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产生了。 但是,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落后加上政治体制的原因,气象监测仅停留在经验阶段存在于民间。并未真正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要素。 1.2 举步维艰的近代气象 近代的中国在长期处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之下,各种科学技术都很难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国内气象设施大多为外国人所建,在上海、青岛和台湾等地的气象台都操纵在列强手中。直到20世纪初,中央观象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始,竺可桢等气象工作者艰难探索我国气象发展之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气象监测网、监测站和研究所相继建立,气象监测站点已有一百多个。 1.3 蓬勃发展的现代气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气象事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气象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旋起。但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开始二十多年的气象事业发展并不可观。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气象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卫星气象的应用将我国气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20世纪末,气象工作开始向气候系统领域扩展,国家气候中心成立,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研究中。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对象的扩充,气象监测已逐步发展为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年标准修订计划 年月 在使用中如

第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条并特别指出 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的将自记雨量计的传感器安装在屋顶上观测的资料只用于报汛 的降水量资料作为整编刊印的基本资料 出可将传感器安置在平顶房上 为了消除不良影响 本规范不能约束实验站和专用站的降水量观测因这些站的观测任务和资料整理内容是根据 便本规范所规定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等也适第条 整理等 如果观测仪器运转正常又未出 现异常的灾害性降水 站在发生特大暴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时主动加测降水强度未规定测记冰雹的站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第条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指 已规定 不论其量大小均不故本规范仍规定 水量 所本条采用可 但因不是经常发生的普遍性的灾害故未规降水强度的观测只在没有自记仪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的雨量站暴雨期间在规定的观测时

分辨力都应达到 损和故障 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了 分析时以 雨停止后翻斗内的截留水量在一日内蒸发完毕如果连日降雨则截留蒸发为零分析结果如表 表不同记录精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偏小百分数对照表 由表 但记录精度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普遍 实际上表 翻斗截留 雨日是研究地区降水特征和 掌握旱情的指标之一 有一部分站记录精度规定记至 各地在站网规划工作第条规定雨量站选用仪器的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的记录精度即规定记至 或 能选用 按站网规划虽有相当一部分站的记录精度不需要记至 近期内使用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其分辨力大多数仍为 中不采用进舍的办法即使用不能进舍为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方案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 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B:台站的规定 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 B:变化太小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 排列。 A:0cm、最低、最高 B:0cm、最高、最低 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 B:<10.0千米 C:<1.0千米 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 B: 世界时 C: 真太阳时 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5 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般_________天更换一次。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林云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 (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 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

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4.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附件: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案的通知》(中气函〔2018〕84号)有关全面深入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要求,制定本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气象局党组按照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努力率先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现观测自动化,推进观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适应新时代气象工作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点。地面气象观测是覆盖面最广、需要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基础性业务。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然而,对照新时代气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结合不紧密,观测效益不高;二是新技术新法在业务中研发和应用程

度不够,观测自动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业务布局、业务流程不够集约、高效;四是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等。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二、改革目标 2019年1月1日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观测自动化整体切换工作,实现业务运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业务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台站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主要实现以下五面的目标: 1.完成观测项目优化调整,形成台站观测项目以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为主、省局自定为补充的业务布局,同时实现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促进观测效益的充分发挥。 2.依托技术创新,解决人工观测项目的自动化问题,实现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观测项目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和实时快速传输。 3.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精简业务层级,优化任务分工,实现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扁平、集约、高效。 4.完善适应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需求的县级气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明确职责,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工作职责进一步优化、管理和业务机构设置更趋完善、岗位和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5.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观测设备、信息网络设备、支撑

降水量观测规范

? 1.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度 ? o A 5 o B 30 o C 60 o D 75 ? 2.降雨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 ? o A 20cm o B 50cm o C 70cm o D 80cm ? 3. 每日8时观测(或其他换纸时间)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录时,应()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 o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o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o C 一直按顺时针 o D 一直按逆时针 ? 4.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间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周期宜选用()。 ? o A 一日 o B 一个月

o C 三个月 o D 半年 ======多选题部分====== ? 5.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哪些指标()。 ? o A 方位 o B 高度 o C 至仪器的距离 o D 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 6.雨量站考证簿内容包括( ) ? o A 委托观测员的姓名 o B 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o C 平面图 o D 观测仪器 ?7.降水量观测仪器由( )及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 o A 传感 o B 测量控制 o C 显示 o D 记录 ======判断题部分====== ?8.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

水文气象观测实验报告

气象要素能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也能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通过实地观测,对学生 进一步学习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活动内容及要求 1、通过观测初步学会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3、初步学会建立小型气象园的步骤、要求等。 二、活动内容 (一)温度的观测 一、百叶箱中的温度观测 1、百叶箱 百叶箱的四边是由两排薄的木板及叶组成,木板向内倾斜成45°角,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些,箱盖有两层,其间空气能自由流通。 百叶箱应具有良好的反辐射能力,故内外均涂以白色,以减少太 阳辐射的影响。 百叶箱应水平牢固地安装在一个高出地面125mm的特别的架子上,箱门对正正北、以避免开箱读数时太阳辐射的干扰。 2、百叶箱内仪器安装

百叶箱内各仪器都安置在箱内特别的铁架上,干湿球温度应垂直固定在铁架的两端,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面据地面1.5米,湿球的下方是一个带盖的水盂,水盂固定在铁架下面的横梁上,盂口离湿球约3cm,湿球纱布通过杯盖的狭缝引入盂内,侵入水中。 最高温度表应水平放置在铁架下面横梁上的铁钩上,最高温度表放在较高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下倾斜。最低温度表放在稍低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上倾斜。 百叶箱内外应保持清洁,大雨、大雪后,要及时将箱内的雨水擦干净,以免影响记录的正确性。 3、温度表的观测 观测程序,先读干球,后读湿球。记录后复读干球和湿球温度,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复读记录后,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放回最高温度表时应先放球部后放头部。 (二)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既有风向和风速两项。 风向指风的来向,用十六向来表示,通常以符号来表示,如:N、SSE 等。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通常以米/秒表示,有时也用公里/小时,日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测定风向风速的方法通常用电接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 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站普遍使用的测量地面大环境风场的有线遥测仪器,能够对风向风速进行测量并自动记录。电接风向风速计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塔架上,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观测保障3_《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_方健英

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 (出处:《现代气象观测》第一章~第七章)一、填空题 1.(大气探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是大气科学的基础。没有对大气状况(准确、及时、连续、详尽)的了解,就谈不上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掌握,更谈不上预测预报、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2.大气探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初始阶段)是一系列定量测量地面气象要素仪器的出现,其标志性仪器为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的(水银气压表)。 3.大气探测第三阶段是(大气遥感系统)的发展,从1941-1942年开始应用专门的云雨测量雷达,1960年4月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4.(直接探测)是将感应元件置放于测量位置上,直接测量大气要素的变化;(遥感探测)是通过大气信号(声、光、电波)传播的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变化)。 5.遥感探测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6.仪器性能的首要因素是感应原理,由感应原理决定了它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精确度、惯性)(时间常数)和坚固度(含稳定性)。 7.一个电阻温度表的输出为(mv)指示值,其灵敏度

单位则为(mv/1℃)。 8.仪器(精确度)是指(测量值)与(实际(真值))接近的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的数值进行衡量。 9.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引入了一个在各个测温围使用的测温标准元件系列,其中包括(铂丝电阻)温度表,(辐射)温度表和(铂铑)标准热电偶,利用它们进行温标确定的方法称作实用温标。 10.水银的凝固点是(-38.862)℃,沸点是(356.9)℃,在18℃时的热膨胀系数为(1.82×10-4)J/℃,导热系数为(0.41855)J/cm2s.℃,比热为(0.1256)J/g.℃。 11.最高温度表的特点是:在玻璃球部焊有一根玻璃针,其顶端伸至毛细管的末端,使与毛细管之间的通道形成一个(极小)的狭缝。升温时,水银膨胀,进入毛细管;但在降温时,毛细管的水银不能通过狭缝退到球部,水银柱则在此处中断。因此水银柱顶可指示出(一段时间)的最高温度。 12.使用热敏电阻需特别注意电流加热对元件的(增温)。在较大的电流下,热敏电阻的(负温度系数)有可能导致过热失控。电流增温使元件阻值(减小)的同时,将进一步(增大)流经的电流,并同时加大增温效应。 13.λ称为(热滞系数),单位为秒。元件的(热容量)越大,散热面积越小,(热滞系数)则越大。热交换系数的大小则取决于环境介质的性质以及它的通风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 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

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