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设计素材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设计素材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设计素材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设计素材 北师大版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先由各小组对单个外界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将各小组的结论整合在一起,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过程并采用对照试验方法获取实验结论。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正确得出实验结论,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目标:养成根据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此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其探究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想动起来,都能动起来。重点是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想法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难点是对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此探究实验成功不仅是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明确深刻的认识,而且会使学生对探究、对实验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主要的教学策略为:课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然后学生自由分组探究单一外界条件(如水份、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因素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各组长汇报本组的实验计划,在班级内交流评价,再行修改。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实验,待得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汇总,分析成败原因。教师介绍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春天农民播种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选择春天播种的原因。

2、学生自由分组,探讨实验设计方案

3、各组长汇报实验计划

4、集体给予评价,各小组对实验计划进行修改

5、课外实施探究计划

6、将实验过程与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汇总

预测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甲、已两杯各放一粒种

子,甲杯无水,乙杯适量水,其他条件一样,形成对照试验,结果

两组中的种子都未萌发,导致实验失败。

分析:一粒种子偶然性较大,不足以说明问题,对照的两组应各放多粒种子。

问题二: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甲、乙两杯中各放入10

粒种子,甲杯无水,乙杯过量水,其他条件一样,形成对照试验,

结果两组中的种子都未萌发,导致实验失败。

分析:两组中变量不单一,除了水分,还有空气,因而不能形

成对照试验。

问题三: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甲、乙两杯中

各放入10粒种子,甲杯置于常温下,乙杯放入冰箱中,形成对照试

验,结果两组中的种子都未萌发,导致实验失败。

分析:建议思考:控制单一变量的同时,其他条件是否适宜?

7、教师介绍演示实验。

(为提高效率,在一次实验中可参入多个变量)

演示实验内容:

实验名称: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

的温度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透明水杯,过滤网,细线,透明胶

解说::为能看清三个过滤网中的大豆种子,拍摄时相机略

有倾斜,而使杯子看起来上大下小,实际是圆柱形的。首先向

杯子里到半杯水,取三个过滤网,各放10粒大豆种子,然后用

细线和透明胶带分别固定在杯子的底、中、上层(如图),上、中两层对照,变量为水分;中、下两层对照,变量为空气。为探究温度这一变量,可另准备一套这样的装置放于冰箱,让两套装置的中间层作对照。

说明:

1.让学生自行分组替代老师对其分组,使他们的探究没有束缚,更显自主,学生依照自

己的选择也会表现得更积极。

2.考虑到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探究实验,对该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控制变量等

等环节都不能很好把握。如果让他们探究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他们可能会被弄糊涂。所以教师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分解,让每组的学生只探究一个因素,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3.演示实验中的器材好找易得,操作简单,对照明显,而且用过滤网可放多粒种子,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范文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1/ 9

2020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 CAI 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1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创设情景(CAI 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 2 3/ 9

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3、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 3

八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八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

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 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 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 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 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 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 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电子教案全册

表一 本册书新课程标准 红墩镇寄宿制学校 电子备课教案

新课标将生物全册书划分为十个部分,本册书讲授其中两部分。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动物的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表二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八年级共(1)(3)两个汉语班,学生人数共57名,从七年级步入八年级,对生物实验的探究方法,操作水平,总结结论及学习生物的方法等能力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进一步促成学生对科学观念的形成。部分学生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较差,本学期要加强辅导,培优补差。 教材分析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共二单元八章内容,主要讲解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宝货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具体内容是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章:病毒。)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重难点分析 本书中重点在于对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学习了解,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在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观念。 教学措施一、认真研读新课标对本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授课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三、构建教学概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好理解,易吃透 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本科不感枯燥 表三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单元课时 安排 备 注 一9.1-9.5 集中学习备课 二9.8-9.1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三9.15-9.19 线行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 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

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一、学习目标:(----知道你该掌握什么吗?)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这些可能是你学习有困难的吧!)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三、学习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前置测评: 1、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_ ,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 2、菜豆种子的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二)问题探究:(----试试你的能力如何!) 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2、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课前分组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1) (2) (3) (4)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实施计划:(1) (2)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1) (2)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相同吗?若不相同,找出其中的原因。进一步探究:你还能设计其它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吗? 3、结合课本21页相关链接回答:什么是种子的休眠?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有哪些? 4、演示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老师要求:课前做好)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1) (2)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1)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 (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三)跟踪巩固:(----你知道了吗?)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山东省郓城县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导学案(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2.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三、学具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四、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1、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使种皮变软(水怎样进入种子内部的?),____________加强,贮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成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对学) 2、种子在萌发初期,_________生长最快,突破______向地生长,发育成_______;随后胚轴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种皮____________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____________就发育成了幼苗。 合作交流(群学) 3、幼苗在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_______________提供营养,所以播种时需要选择籽粒________、完好无损的种子,才能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茁壮成长。 预习诊断: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 1、水稻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A、水分 B、空气 C、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物质 D、肥料 2、水稻种子萌发时,把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的结构是( ) A、胚根 B、子叶 C、胚芽 D、胚轴 3、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右图你会发现,种子萌 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子叶 B.胚根 C.胚芽 D.胚轴 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5.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 B.胚根吸收掉 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土壤动物吃掉 五、情境导入 六、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请各小组踊跃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知识点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师活动:问题1:种子萌发中,通常先形成根,这样有何意义? 问题2:萌发过程中,种子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3:在菜豆萌发的过程中,子叶发生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萌发中,胚有什么变化? 问题5: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有何异同? 归纳: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 吸水:种子萌发时,首先_____膨胀,_____变软,细胞_________ 逐渐增强 转运: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被逐渐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 利用的物质,输送到_____、_____、_____ 胚根发育: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___ 胚轴、胚芽发育:胚轴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

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脊索 B.脊柱 C.脊椎 D.脊髓 5.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 B.排泄体内代谢废物 C.呼吸和取食 D.游泳时产生动力 6.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水中缺少食物 B.水中微生物过多 C.水中缺氧 D.水质容易变坏 7.观察鲫鱼外型图,并回答问题: 1)请你填写鱼鳍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主要为游泳提供动力的是_______、控制鱼前进方 向的是_________、保持鱼体平衡的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8.连线题: 虾腔肠动物 乌贼甲壳动物 海蜇鱼类 章鱼软体动物 鲤鱼爬行动物 海马哺乳动物 鲸鱼 乌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2.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 A.变温动物 B.特殊的鱼 C.陆生动物 D.哺乳动物 3.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 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墨斑蛙⑤华南虎 ⑥孔雀雉鸟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 A.①③⑥⑧ B.②⑦⑩④ C.③⑤⑦⑨ D.①④⑦⑨⑩ 4.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 A.犬齿 B.舌头 C.臼齿 D.门齿 5.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6.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 B.视觉敏感 C.具有较大的耳朵 D.嗅觉灵敏 7.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A.双重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8.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 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简要 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_____是兔的牙齿,_____是狼的牙齿. 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型?。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A B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八上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 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其中大多数生活在 中,例如、、、等;少数生活在中,例如。 2. 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 3. 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 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4. 水螅身体由和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 成的腔叫;外胚层上的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部位尤其多。学习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 学习难点: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动物),属于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吃进去 要特征。 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排出,因为它 无。 反思与补充:7、涡虫的身体呈对称,也称对称。除涡虫外还 有、和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器官,靠在人和 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 有无。 10.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背腹, 有无。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 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 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8. 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 然不要轻易使它灭绝? 检测案 1. 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 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 C .发达的肌肉 D .口的吞噬 3. 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行()生殖。 A.有性B.分裂 C .出芽D.孢子 4. 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 , 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 。 A. 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送入口中 5. 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 A.肛门B.口C.胞肛 D.细胞膜 6. 水螅的体壁是由 ________和 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________它与 ________相通。 7. 涡虫背腹,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各有一个耳状突起, 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明暗。______形 ,两侧可以辨别光线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4.1.4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1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1.4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1 (新版)济南版 1、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具有怎样的过程? 3、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分别发育成了植物的什么结构? 4、每年春天,我们会看到农民伯伯在种棉花的时候要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5、把大米、豆瓣播种到土壤中能够长出幼苗吗?把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能萌发吗?为什么? 6、一个大型农场引进了大批种子,为了避免减少经济损失,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发芽率的测试,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实施吗?请写出你的方案!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3′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春天正是忙于播种的季节。人们期盼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播种在农田里的种子,能否顺利地萌发出土是获取丰收的前提和保障。为什么在春天播下去的种子能够长出幼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导入新课。目标咀嚼3′自读导读单上的学习目标,深入研读,用笔进行标划,仔细分析,认真咀嚼,转化为自己的目标。最后请三名学生甜一下自己的学习目

标。特别确定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并划分层次。自学指导10′ 教师指令:①结合我们的自学问题,通过积极深入的阅读文本,对我们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修改,用红笔进行补充。②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及发现的问题简单的写在笔记本上,给大家分钟时间。教师任务:在同学们的自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巡视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观察同学们的自学进度,并予以督促。针对个别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对不认真自读的学生进行督促,对标划重点较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书写规范,采用双色笔标记。讨论指导10′情绪调动:大家通过积极的自学,成果丰硕,现在给大家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任务分配:生物学科长负责分配问题答案和思路的展示,每一个人必须发言的机会,在某位同学展示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做好质疑和补充。小组长进行监督。①对已会的导读问题进行答案的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②对上节课生成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同时做好答案的记录,并及时得将本组内的最有价值问题写到问题栏中。教师任务: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同学的表现及学习行为做出指导;并针对个别问题做出有效落实。问题如下:① 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前的定语你是否记准了?② 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③ 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分别发育成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中“种子繁殖”中的内容。 本实验属于生物领域的重点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温度、阳光等条件。 三、实验原理 干燥的种子,生命力非常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一旦获得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后,种子的胚就会从休眠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恢复生长。 通过分别控制水分、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研究蚕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广口瓶5个、蚕豆种子若干、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黑纸盒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 (1)在黏性标签上写上“1、2、3、4、5”的数字,分别贴在五个瓶子上。 (2)每个瓶子中放入纸巾,各均匀撒下5粒蚕豆,1号瓶子不加水。 (3)2号、3号和5号瓶子加入适量的水,水不浸过种子,使纸巾变潮湿。 (4)4号瓶子加入过半的水,(并在水的表面加一层食用油)。 (5)把3号瓶子放入冰箱中;1、2、4、5号瓶子一起摆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并用黑纸盒罩住5号瓶子。 (6)一周内每天进行观察,并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防止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 (7)7天后5个瓶子中的种子有很大的区别,把5个瓶集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记录】 表一:种子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5号瓶 第1天 无变化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第2天 无变化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第3天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无变化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第4天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巾,无变化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 25°C 1号 25°C 2号 4°C 3号 25°C 4号 冰箱 25°C 5号 暗盒

八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导学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二、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难点:种子发育的外界条件及实验探究。 三、学具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四、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____等外部条件,且种子本身必须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以及供胚发育的_____________。合作交流(对学) 2.发现问题:①花、草、树的种子落在土壤里,在寒冷的冬季不会萌发,要到温暖的春季才会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 ②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 ③播种前往往要松土。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综上,提出问题如下) 合作交流(群学) 3.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4.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有哪些步骤? 预习诊断: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 1、与种子萌发无关的条件是 ( ) A、充足的水分 B、充足的阳光 C、充足的氧气 D、适宜的温度 2、下列种子萌发的条件中,属于自身条件的是( ) A、完整有生命力的胚 B、足够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适宜的温度 3、煮熟的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不能萌发是因为( )

A、种子不完整 B、处在休眠期 C、胚已死 D、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4、下列最适于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 ) A、潮湿松软的壤 B 、冰冻的土壤 C、干旱疏松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5、水稻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A、水分 B 、空气 C、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物质 D、肥料 五、情境导入 六、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请各小组踊跃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知识点一: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探究目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实验原理分析:①充足的_________可以使种皮变软;同 时2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________的情况下, 才能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②萌发初期,各部 分生命活动旺盛,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大量_______。 ③在较低______________时,种子的某些生理活动就会降低, 如呼吸作用、细胞分裂与分化等。 3.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计划: 分组 条件甲广口瓶乙广口瓶丙广口瓶 教师活动: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第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 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和实验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实现由“一个变量,一组对照”到“多个变量,多组对照”的优化,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课前准备】 课件、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透明纸杯、提前泡好的黄豆若干、矿泉水、任务卡、创新实验装置、拍摄兴趣小组做的与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相关的视频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在设置对照实验时,提前给学 生解释什么是对照组,什么是实验组,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小组交流完善方案并且汇报交流。小组内动手操作实验,协调配合。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与自身条件的关系,拍摄成视频 进行展示。整个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今天老师给大 家准备了一段视频,通过视频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视频展示“种子从 萌发到开花的过程”)。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些美丽鲜艳的花朵都是由什么萌发来的?(学生回答:种子萌发)这就让我们不由的思考,种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营造了一种视觉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 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 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九年级生物总复习资料归纳

九年级生物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习题(含答案)

种子的萌发的条件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2016年进入5月下旬以来,河南省舞钢市西南部丘陵地区的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刘莉同学随机取了100粒收获一段时间后的小麦种子,并将它们种到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有96粒种子发芽了,则这些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为() A. 94% B. 95% C. 96% D. 97% 2.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塑料大棚能够提早或延迟蔬菜的供应,特别是北方地区能在早春和晚秋的蔬菜淡季提供鲜嫩蔬菜.从种子萌发条件的角度来看,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土壤中的水分 B. 提供适宜的温度 C. 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防止虫子啃食种子 3. 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如表一组对照试验,这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是() 花盆编号大豆数量光照温度水 1 10粒阳光下20℃充足 2 10粒黑暗处20℃不充足 A. 种子数量少了 B. 变量不唯一 C. 温度太低 D. 水分表述不明确 4. 一位同学做出假设:置于土表的种子发芽率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所得结果见表.为证明实验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种子处理萌发数量 埋入土下 1 置于土表 3 A. 修改原来的假设 B. 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 C. 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 D. 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5. 为了测试一批小麦的发芽率,随机挑选了1000粒种子,其中有100粒未萌发.请问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A. 10% B. 80% C. 90% D. 100% 6.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时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松软、湿润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松软、湿润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 两组种子萌发快慢相同 B. 甲组种子萌发快 C. 乙组种子萌发快 D. 乙组种子不能萌发 7. 初夏播种四季豆时,若碰上连阴雨,豆种往往会烂在地里,下面是几位同学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土壤中水分太多,排出了空气,种子无法萌发 B. 充足的水分对种子萌发不利 C. 连天阴雨,没有太阳,可见太阳光的照射也是种子萌发条件 D. 种子萌发条件中水分没有空气重要 8. 北方地区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通常称为“地膜覆盖”),为何会促进提早出苗() A. 防止了水分蒸发 B. 提高了地表温度 C. 防止了阳光照射 D. 隔绝了空气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版)济南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能够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明确其过程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培养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感受到生物界生命的神奇,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 (1)依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能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控制变量。 (2)归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培养科学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千年古莲子开花 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一批埋藏于1000多年前的古莲子。1953年,北京植物园的专家对古莲子坚硬的外壳进行扎孔、浸水处理,待其变软后剥壳、播种,最终让一些古莲子生根发芽,开出来粉红色的美丽荷花。 千年的古莲子经历漫长的等待,才有了萌发的希望,开出千年一见的绚丽之花。那么,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过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表面平静的种子,其内部还在进行着微弱的生命活动,一

旦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萌发、生长、收获果实。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呢? 1. 想一想——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①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为什么不在冬天播种呢? 冬天——天寒地冻,温度太低,植物难以存活; ②温度越高越好吗? 温度太高会使种子死亡。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大胆猜想,讨论,反馈: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①在播种前,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为什么不用浇水就可以直接播种了? 水——万物之源,植物的生存更是离不开水。 ②水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霉雨季节,家里的衣物被子容易发霉;所以,水并非越多越好,过于潮湿,种子容易腐烂。 学生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归纳: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播种前,农民伯伯要用牛拉犁耕田,为什么呢? 耕田——“松土”,使土壤中有更多的空气。 引导学生,利用蚯蚓松土的实例,推理: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4)综合以上3个分析:我们归纳: 种子的萌发,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探一探,实验来证明 (过渡)我们的分析的对吗?让我们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吧! 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实验准备 阅读P20,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思考: ①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每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应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师生达成共识: ①10粒左右。不可以,种子过少偶然性过大,易造成实验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②需要;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保证变量唯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