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01知识管理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结论: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而使溶液温度降低;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而使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溶解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

易错提示:氧化钙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

2.乳化现象

乳浊液:由________________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与溶液相比,它是不________、不________的混合物,静置后会产生________现象。

乳化: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能将植物油等难溶的液体在水中分散成无数________的液滴,________地分散到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洗涤剂可用于清洗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02基础题

1.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A.吸附作用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D.溶解作用

2.(2017·扬州)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氧化钙

C.氢氧化钠D.浓硫酸

3.(2017·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4.(2017·邵阳)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03中档题

5.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

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6.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B.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C.内壁有碳酸钙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04实验突破

7.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管理

1.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2.许多分子集合而成均一稳定分层细小均匀

基础题

1.B 2.A 3.A 4.B 5.B 6.B

中档题

7.(1)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4)氯化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课题: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四、问题导入 燃烧时有吸热和放热现象,那么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热或放热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做个小实验,大家注意观察. 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玻片掉下来是因为什么呢?蜡烛融化是因为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度升高呢?是不是因为加入NaOH的缘故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五、互动合作 1. 通过试验了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 、NH4NO3、NaOH 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迅 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你们的桌面都有一个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大烧杯装的是水,小烧杯根据所贴的标签 已经把药品放好了,大家先用温度计测量大烧杯里面水的温度,然后记录在30页的书上,接着分别把水倒到小烧杯里,等里面的固体溶解完后测量它们的温度,然后记录在书上.) 巡视和指导实验 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 NaCl 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 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提问:第一组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大家有没有和她们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呢?....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同样的实验不同组实验的温度变化不是很相同,怎么改进实验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更接近. 学生:所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质量,三次所加的药品的质量也相同. 结论: 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 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2. 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第一个试验中我们用到了温度计,温度计适合用于精确测 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也就是定量进行测定.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 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烧杯、玻璃棒、广口瓶、橡胶塞、蜡烛、铜片、白磷、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片、气球、固态NaCl 、NH4NO3、NaOH . 大家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出你们的设计图. 这里有几个我准备的方案,大家来共同探讨下 例1: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氯化铁B.氢氧化镁C.汽油D.硝酸铵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3.溶液的配制,最常用的溶剂是 A.矿泉水 B.芝麻油 C.酒精 D.蒸馏水 4.下面是某同学的“错题集”中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C.洗洁精除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5.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6.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晶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掉10g水后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B.析出晶体后的氯化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该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 C .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8.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做法错误的是( ) A .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 .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 .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D .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 .自来水经过明矾沉降可得到蒸馏水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出现吸热现象 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后,右侧U 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冰块 C .硝酸铵晶体 D .蔗糖晶体 11.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C .t 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2.如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2.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3.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A.20g B.25g C.140.6g D.128g 4.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1 / 15

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7.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一点变大 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20℃,100 g水中能溶解36 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B.将NaCl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冷却到原温度,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都是稀溶液 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10.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高锰酸钾 D.面粉 11.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 B.20℃的不饱和溶液 C.80℃的饱和溶液 D.80℃的不饱和溶液 12.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②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③用汽油洗去衣

第六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2.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用适量的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固体 D.氧化钙固体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 1. 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 B.蔗糖 C. 花生油 D. 食盐 2.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 D.水分子是保持该溶液性质的最小微粒 3.下列气体通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4. 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稀硫酸 B.碘酒 C. 泥水 D.牛奶

5.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6.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7.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碘易溶于水 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 D.乙醇能与水互溶 8.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9.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0.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上海新版九年级(下)《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

上海新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面粉C.蔗糖D.花生油 2.(2分)洗衣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洗涤剂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洗涤后衣服上一定没有残留洗涤剂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 3.(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2分)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5.(2分)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6.(2分)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7.(2分)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 A.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 8.(2分)青海玉树地震后,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灾区喷洒消毒剂,进行医疗卫生防疫.质量分数为0.2%~1%的过氧乙酸就是用于环境喷洒和用具浸泡的一种消毒剂.现有市售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要配制1%的过氧乙酸10kg,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A.1000g B.500g C.100g D.50g 9.(2分)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2030405060

《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孙剑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内容。其“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呈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理解物质在溶解时吸热、放热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合作探究实验,建立严密的思维角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提前掌握因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实验和讨论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团结精神;微观分析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原因,树立化学知识体系发展观;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养成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 3.重点、难点 (1)重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的实验验证设计引出由于吸热放热等热胀冷缩引起压强差、气体量得减少引起的压强差。 (2)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的实验验证设计引出由于吸热放热等热胀冷缩引起压强差、气体量的减少引起的压强差。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预备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溶液的定义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掌握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比较容易。在实验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初 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操作简单实验。此外,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 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需通过激发好奇心来提高积极性,触发求知欲,培养化学兴趣,迎合其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身临其境的研究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其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容易激 起其求知欲望。为此,我将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使学生发现物质溶解时有温 度变化,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另外,我将采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让学生摆脱 教材束缚,大胆设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节课我将有机结合 理论推测、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等方法,贯彻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法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利用已知建构新知。考虑到学生可能已养成重视结论的习惯,不够注意过程和方法,我将鼓励学生大 胆实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讨论概括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大胆猜想演示稀释浓硫酸的趣味实验(如图1所示),让学生观察到小木块因石蜡熔化而掉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求知欲望的同时将课本52面实验10一5稀 释浓硫袋.夔易、水不硫图1稀释浓硫酸酸实验提前教授,减轻以后的学习压力。接着提问:“物质溶解时只有放热现象吗?”引导学生猜想,使其进一步掌握“猜想”的一

沪教版九年级(下)《第6单元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C)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C)一、我来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组成为无色溶液的是() A.白酒B.牛奶C.碘酒D.蒸馏水 2.(3分)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蔗糖C.硝酸铵D.氢氧化钠 3.(3分)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3分)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5.(3分)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 6.(3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B.烧杯C.天平D.量筒 7.(3分)在25℃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 8.(3分)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A.B. C.D. 9.(3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改变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有许多,以下方法中不能达到改变溶解性目的是() A.改变溶剂的温度B.利用非水溶剂 C.利用乳化剂D.增加溶剂量 10.(3分)将100克10%的食盐水变为5%的食盐水,可采用的方法是()A.降温B.加50克水C.加90克水D.加100克水二.我来填空:(共60分) 11.(6分)医疗用的碘酒,其中是溶质,是溶剂,碘酒是.12.(4分)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面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用序号填写);混合后该种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 城关中心校燕群 活动与探究目标 1、探究常见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蜡烛、蒸馏水、浓硫酸、固态NaCl、NH4NO3、NaOH等仪器和药品。烧杯、试管、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滴有蒸馏水的小木片等卡片。 活动与探究过程 【导入】 小魔术:向盛有半杯水的烧杯(烧杯外壁滴有石蜡)中小心地、慢慢地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石蜡熔化了,这就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那么其它物质溶于水是不是都放热呢?下面以氯化钠为例大家进行猜想: 【猜想】A、氯化钠溶于水放热 B、氯化钠溶于水吸热 C、氯化钠溶于水没有热量变化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说出实验步骤。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固态NaCl 、NH4NO3、NaOH)。

【交流讨论】得到最佳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结论】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拓展提升】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们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请画出实验简图。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烧杯、试管、玻璃棒、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气球、薄木片、蒸馏水、固态NaCl 、NH4NO3、NaOH (你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 实验方案很多,不管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学生很难想到的方案,老师要进行引导。 【拓展视野】简易化学致冷方法 【练习】(见课件) 【课外作业】: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继续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板书设计】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猜想 二、设计实验 三、实验 四、交流

四年级科学溶解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能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 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 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 A、焰心 B、内焰 C、中焰 D 、外焰 2、()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3、()一般指的是地下水。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 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生态水 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等因

素有关。 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水的温度 D、是否被搅动 三、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1)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2.(2分)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2分)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2分)25℃时,向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克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判断5.(2分)20℃时:A的溶解度为15g,1gB溶解在10g水里成为饱和溶液,50gC的饱和溶液中含10gC.则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A>B>C B.C>A>B C.C>B>A D.B>A>C 6.(2分)有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克B.14.4克C.24克D.28.8克 7.(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取一定量的NaCl B.称取3gNaCl

C.量取47mL水D.溶解 8.(2分)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9.(2分)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A.B. C.D. 10.(2分)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含水92%的稀硫酸 25 g,通电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稀硫酸中含水为90%,则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A.2g B.4g C.5g D.2、5g 11.(2分)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温度0℃10℃20℃30℃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说课稿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说课案例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不仅强调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技能,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这部分内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系统地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因为实验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同时整合教材,将浓硫酸的稀释用一个趣味实验作为导入,然后在巩固练习时对浓硫酸的稀释作进一步的详细讲解,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52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减轻了压力。 《溶液》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初中毕业会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会引起密闭系统内空气的膨胀或缩小,如气球变大或缩小,水平玻璃管内液柱左移还是右移,U形管左右液柱是上移还是下移;还会引起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的增多与减少等(如饱和硝酸钾溶液、饱和石灰水)。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即同时存在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最后达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和《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探究常见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九个小组(4—6人为一组),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多媒体课件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学案)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小组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猜想——实验——结论,导入时由燃烧往往放出很大的热量,引出物质溶解时是否有热量放出呢?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它固体物质溶于水是否放热,作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自学课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单元概述: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能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A、焰心B、内焰C、中焰D、外焰 2、()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3、()一般指的是地下水。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 )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 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B、纯净水C、矿泉水D、生态水 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等因素有关。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B、时间的长短C、水的温度D、是否被搅动 三、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 )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 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 1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3.7×10亿吨。( ) 12、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供暖的能源都是来自石油的。我们用的能源越少,我们用的石油就越少,这样的溢油事件就会越少。 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下图,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16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2、观察酒精灯的构造,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是甲、乙、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成t2℃的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甲 C.t2℃时,90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甲的晶体 20g D.t2℃时甲的质量分数为 40%的溶液降温至t1℃会有晶体析 2 .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某液体静置后不分层,该液体一定是溶液 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 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3 .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凯林、拉特克利夫、塞门扎,他们让人们理解了细胞是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的。下列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木炭②铁③石蜡④红磷⑤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4 . (2015秋?哈尔滨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的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2℃降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且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将m3g的N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N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从N的溶液中析出晶体只能采用蒸发结晶法 D.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M、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一定是N 5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2℃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0% 6 . 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与柠檬酸中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B.此“汽水”中的溶质有多种

溶液单元测试卷.doc

第6章溶解现象 单元自测(A) 班级学号姓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 A.咖啡B.白糖C.麦片D.香油 2.20℃时,向40g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5g食盐,则在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 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无法确定 3.下列工农业生产中的几个事例中,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B.化妆品的配制 C.石油的开采D.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4.人们在高山上煮鸡蛋时,常在水中加一些食盐以使鸡蛋快些煮熟,这是由于固体溶 于水,往往使溶液() A.密度变大 B.凝固点下降 C.沸点升高 D.沸点降低 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 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生石灰 6.将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温度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7.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在下列情况下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恒温蒸发掉20g水 B.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 C.降温到10℃ D.升温到25℃ 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 棒 9.有100g10%的KNO3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加10gKNO3固体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减少一半溶剂 D.蒸发掉的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 10.t℃时,向一支盛有0.l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人10ml水,充分振荡,静置,试管底部

溶解吸热或放热实验改进

溶解吸热、放热实验的改进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镇熊江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教材将此实验设计为“活动与探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能量(内能)发生变化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能在视觉感官上形成效果,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设计对照实验。 2.将皮肤触摸感觉改为直观视觉感受。 一、实验设计方案: 1.选用溶解热(绝对值)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固体溶质与氢氧化钠、硝酸铵进行对照实验。 2.将原实验用手触摸感觉放热或吸热的验证方法改为直观沸腾或凝固现象表现。 二、实验过程: 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①.分别人两支试管中倒入10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后停止沸腾。

②.分别向已停止沸腾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观察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内的水重新沸腾,对照组(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试管没有重新沸腾。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①.分别向两个100mL烧杯中各加入0℃的水约30mL(事先置于冰箱冷冻室约30分钟),另在两支小试管中各倒入约1mL清水。 ②.将两支小试管分别放入小烧杯中约2分钟,发现小试管中的水并没有结冰。分别取出试管。 ③.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约25g硝酸铵固体和25g硝酸钾固体,搅拌,让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再将盛有清水的两支小试管分别放入烧杯中,静置,2分钟后观察。溶解硝酸铵烧杯内的小试管中的水结冰,对照组(溶解硝酸钾烧杯内)的小试管中的水没有结冰。 实验反思: 1.改进后的实验,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沸腾和凝固现象,更直观认知溶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设计了对照实验,一方面能突现出实验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时,内能变化(增加或减少)和多少是各不相同的。 4.课堂演示改进后的实验,比改进前效果显著。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一、选则题 1.(3分)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B.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 D.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 2.(3分)与固体溶解度的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温度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种类D.溶剂的种类 3.(3分)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以变成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4.(3分)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5.(3分)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A.晶体质量减少B.晶体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二、填空题 6.(3分)20℃时,把34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食盐晶体9g,请找出下列对溶解度表述的错误: (1)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9g 错误为:;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度错误为:;

(3)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错误为:; (4)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错误为:. 7.(3分)从冰箱里取出含少量晶体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8.(3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表示的意义是在20℃时,在g水里,达到状态时,溶解氯化钠g. (1)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17g氯化钠,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必须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2)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钠,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所得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必须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三、选择题 9.(3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0.(3分)能证明某X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X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X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X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11.(3分)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 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1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D.室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