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精)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精)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精)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精)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

胡朝霞陈浪南

负债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主要由存款、对中央银行负债、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和发行债券四个部分构成。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

存款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独特的项目,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来源。根据存款人的性质,存款可分为个人存款、公司存款和政府存款;根据存款期限的长短,存款可分为短期存款和长期存款;根据存款支取的方式,存款可分为交支付的利息不同,因此存款结构的变化也可反映银行经营成本的变化。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一、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是以储蓄存款为主,活期存款次之,定期存款相对较少。

如表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各年的储蓄存款都占总存款的50%以上,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30%以上。而定期存款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仅占总存款的不到10%。二、我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比例趋于上升。

如表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的比例从1993年的37.16银行吸收的。这意味着非国有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比重仅仅约为1/3左右。可见,国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是占有垄断性地位的。但是,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同样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重,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表明其他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负债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负债结构,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还主要是以吸收被动型负债资金来源为主,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活期存款37.1634.7331.7730.4131.6230.5733.2533.9733.6331.9631.17定期存款4.785.456.958.178.959.5

89.449.9510.809.7910.89储蓄存款55.9057.5158.6158.9457.9457.9655.6252.7751.7051.8251.67其它存款2.162.312.672.481.491.892.693.313.876.436.28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3年——2002年中有关数据计算。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除特别说明外,表中的数据都是年底的数据。

虽有部分主动型负债资金的来源,但是其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由表3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类资金来源是存款,而主动型负债的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所吸收资金占全部负债的比例是非常有限的,仅为不到1%的比例。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对存款的依赖性过大。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负债的比例不断下降。表3显示,1993年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占全部负债的比例为26.89%,到了2003年则下降到5%左右。而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总(绝对)金额是在不断上升的。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总额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存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增长速度。

第三,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对中央银行负债、债券这三类负债上相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占有较大的比重。

正如前面提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占全部商业银行存款的七成以上。此外,如表4所示,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比重高达98%以上,发行债券的比重也高达95%以上,有些年份这两个比重甚至高达99%以上。可见,非国有商业银行想从中央银行融资或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融资的难度就相当大的。

第四,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性资金的最主要的来源,而且其重要性正日益加强。

从表3可以看出,存款占了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7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正处于不断上升中。至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占总负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存款比重71.99

70.16

69.11

68.71

67.86

68.66

69.53

68.45

66.80

60.13

59.96

其中:活期存款76.5273.5872.6872.0169.3868.6669.3267.9465.6061.4460.96定期存款72.9067.4863.1862.8364.7564.7264.8160.4156.1451.2150.98储蓄存款71.4670.947

0.6570.6170.4170.4771.4871.5271.3365.1965.06其他存款

5.89

5.83

8.46

2.45

26.30

33.15

48.57

48.83

47.47

26.45

28.61

资料来源:同表1。

债的比重基本在90%以上。这意味

着非存款类的资金来源的比例正日益下降。

通过将表5与表6的对比,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在负债结构的变化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国有商业银行各年的负债中,存款约占2/3,对中央银行负债约占1/3。而其他商业银行各年的负

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对中央银行负债、债券这三类负债上相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占有较大的比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提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存款72.4776.6580.2480.3782.6786.3790.7991.3091.4288.6790.44对中央银行负债26.8922.1718.7418.5015.3712.007.297.216.586.535.08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0.000.760.730.751.651.131.481.111.744.524.46债券0.640.420.290.380.310.500.440.380.260.280.02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同表1。

表3中国商业银行负债构成比例(%)变化表

债中存款却占了全部负债的九成半左右。这表明了两类银行的主要融资渠道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且非国有商业银行对存款性资金来源的依赖性更强于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其他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比例却几乎保持在稳定的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负债比重79.33

76.4574.6574.1272.7572.2671.5370.1768.5857.9758.24其中:存款71.99

70.1669.1168.7167.8668.6669.5368.4566.8060.1359.96对中央银行负债98.7198.7099.3099.1499.1698.6393.8790.8588.5425.6127.02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51.1740.4824.9967.3656.8075.8068.0082.1163.4259.21债券

95.93

96.53

99.71

97.36

96.89

96.48

98.69

98.89

99.92

39.54

0.91

资料来源:同表1。

表4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比重(%)变化表

水平。

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的依赖性要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因为比较表5和表6可以看出,其他商业银行的各年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比例都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负债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中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

主要差别

将以上的分析与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特点相比,可以发现西方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在负债结构方面的主要差别。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商业

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活期存款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活期存款进行经营。但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吸收,使这两类存款在存款总额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到了9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存款中比例最高的已是定期存款,其次是储蓄存款,而活期存款的比例变为最小,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如表7所示,美国商业银行1975年的交易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为41.15%,超过了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存款中的构成比例。但到了2003年,交易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已下降到15%左右,同时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存款中的比例上升到了85%以上。而我国商业银

到了9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存款中比例最高的已是定期存款,其次是储蓄存款,而活期存款的比例变为最小,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行目前却是储蓄存款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比例最小,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与美国的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定义上有所不同。

西方商业银行的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比例在逐步上升。如表8所示,从1975年到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存款的比例已从88.67%下降至70%左右,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占负债的比例却从11.33%上升到30%左右。这表明西方商业银行已经不再过分依赖于被动型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更多的利用一些非存款类负债方式来筹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存款65.7770.3474.3074.5077.1182.0788.2689.0589.0591.9893.11对中央银行负债33.4628.6224.9224.75

20.9516.379.579.338.492.292.36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0.000.510.400.251.530.891.571.082.084.944.53债券0.770.530.380.490.420.670.600.540.380.190.00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同表1。

表5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构成比例(%)变化表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年份项目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存款94.5592.7295.1495.7394.4194.3996.14

97.1397.3280.5682.36对中央银行负债4.913.541.101.360.890.971.380.800.451.220.61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0.003.483.752.794.634.442.432.042.2310.3410.68债券0.540.260.000.120.070.200.050.030.000.360.12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同表1。

表6其他商业银行负债构成比例(%)变化表

集资金。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还主要是依赖于被动型负债方式即吸收存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情况与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欠发达、金融工具较缺乏有关。西方商业银行中,主要是中小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用于满足临时性或

季节性资金的需求,而大银行由于资金较为充裕,较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我国的情况正相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即我国规模较大的银行却成为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对象,而非国有商业银行或规模小的银行却几乎不可能从中央银行借款。

发行金融债券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重要工具,也是其

主动型负债管理的重要标志。由于

对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的比例还很低。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完善

发行金融债券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重要工具,也是其主动型负债管理的重要标志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从以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的考察和中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差别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不尽合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的经营环境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产生变化,并对其经营成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

的商业银行将存款作为银行经营的

最重要的目标,甚至出现了为了增加存款而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现象。近年来在利润的压力下,部分商业银行又将负债管理的重点放在低成本的活期存款上,但由于新增的贷款业务大多投向贷款期限较长的住房按揭、基础设施类贷款,

这样由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对称,万一出现宏观经济不稳定现象,这些商业银行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因此,要将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从传统的只注重存款转移到注重负债结构的多样化。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债券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仍然有限,发行主体仍以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债券的品种和期限还不够丰富,因此仍然要继续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作用,允许部分资产质量较好的商业

银行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来补充附属

资本,以满足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中央银行银行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业务,尤其是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参与货币市场调剂的余缺。这样,商业银行可以降低存款的比重,从而使其负债结构多元化,降低风险。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其业务品种和服务的优势将对国内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目前要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活动,通过设计多样金融工具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改善其负债结构。例如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项目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金融工具,不但可以使负债和资产的期限更加匹配,而且还可以降低利率风险。

年份项目19751980198519901999*2001*2002*2003.9*交易存款41.1536.8530.4226.9618.5817.7615.8714.85储蓄存款20.3516.2625.5224.2681.42

82.24

84.13

85.15

定期存款38.5047.1644.0648.78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公告1976年至2001年各期的有关数据计算

*由于资料来源限制,1999年至2003年的数据只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合计数。2001年至2003年的数据来至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网站(www.fdsc.gov)。除特别说明外,表中的数据都是年底的数据。

表7.美国商业银行存款构成比例(%)变化表

年份项目197519801985199019992000200120022003.9存款负债88.6778.1976.5674.4068.2767.9673.4772.9472.38非存款负债11.3321.8123.4425.6031.7332.0426.5327.0627.62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同表7。

表8.美国商业银行负债构成比例(%)变化表

目前要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活动,通过设计多样金融工具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改善其负债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对策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其构成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其他负债三大部分。负债业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合理安排资产业务,增加效益的关键。一、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基本分析 1.负债的规模加入WTO以来,虽然在引进国际银行理念,实现股权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商业在组织资金来源中的被动性倾向仍然较强,一是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和做法未能根本改变,二是若干种主动型负债业务还未能得以充分的展开。现代商业化竞争要求采用一系列营销策略,主动出击扩大自身规模。负债总量的过多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过少又会影响资产业务,因此数量结构的分析首当其冲,在竞争中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不是源源不断的,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银行的负债规模,近年来我国GDP增长快速,存款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其次,要受人们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人们防范各种风险以及子女上学等各种弹性较小的支出需求还很大,一段时期内的储蓄倾向不会改变。此外,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还受到银行管理体制,同业竞争的制约。 2.负债质量结构负债质量结构是银行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关键一环,只有规模还难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营。例如在2004年初我国银根收紧的情况下,巨额的负债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因此质量结构优化至关重要。负债质量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负债期限,流动性及利率的合理安排。优化负债的期限结构,要根据历史数据摸清一家银行长期。中期、短期资金来源所占比重,稳定性余额的水平。银行负债的流动性是保证负债质量的重要一环,银行负债的流动性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我国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基本放开,但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合理的利率结构是扩大利差的前提,同时也决定着银行资产利率,费率结构。

工商银行负债结构分析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商银行存款构成的特征: (1)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以储蓄存款为主,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总额在43%,比2012年中有所下降,说明我国工商银行资金来源是比较稳定的; (2)占存款比重第二位的是活期存款,2012年1-6月为三分之一左右,2013年1-6月下降到23%,定期存款比重则由2012年1-6月的10.5%提高到2013年1-6月的14%,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较2012年更为稳定。 (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的存款垄断程度出现明显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存款项目占总存款的比重均下降。尤其是储蓄存款由2012年1-6月的70.6%下降到2013年1-6月的56.7%,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二)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再来看一下我国工商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 2013 年6 月末,总负债175,482.6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45.02 亿元,增 长 6.9%。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商银行负债构成的特征: (1)工商银行对中央银行负债比重大幅上升,从2012年12月末的14.9%下降到2013年6月末的10.7%;但总体来说,20012年12月末的工行银行负债结构的垄断性特征,到2013年有所缓解。 (2)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和对存款的过度依赖并存,二者互为因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使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无法实现多元化,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旦存款

发生流失,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商业银行也无法根据资产结构的调整和客户资金需求的改变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 (3)近年来,由于我国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已明显降低,如以上数据中2012年末工商银行拥有银行体系负债的份额是42.7%,2013年6月末这一比重为44.7%,说明我国非国有银行体系在迅速壮大,这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以工商银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垄断程度的降低顺应了与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同时应注意到负债总量的过多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过少又会影响资产业务,因此数量结构的分析首当其冲,在竞争中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此外,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还受到银行管理体制,同业竞争的制约。同时也要把好负债质量结构,负债质量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负债期限,流动性及利率的合理安排。负债的规模和质量需要对其综合管理,负债规模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质量是实现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障,这就需要有效安排各种类型的负债,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负债体系。调整好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增强银行资产的稳定性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精)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考察 胡朝霞陈浪南 负债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主要由存款、对中央银行负债、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和发行债券四个部分构成。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 存款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独特的项目,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来源。根据存款人的性质,存款可分为个人存款、公司存款和政府存款;根据存款期限的长短,存款可分为短期存款和长期存款;根据存款支取的方式,存款可分为交支付的利息不同,因此存款结构的变化也可反映银行经营成本的变化。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一、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是以储蓄存款为主,活期存款次之,定期存款相对较少。 如表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各年的储蓄存款都占总存款的50%以上,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30%以上。而定期存款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仅占总存款的不到10%。二、我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比例趋于上升。 如表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的比例从1993年的37.16银行吸收的。这意味着非国有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比重仅仅约为1/3左右。可见,国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是占有垄断性地位的。但是,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同样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重,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表明其他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负债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负债结构,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还主要是以吸收被动型负债资金来源为主,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ReformofSOBs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9项目活期存款37.1634.7331.7730.4131.6230.5733.2533.9733.6331.9631.17定期存款4.785.456.958.178.959.5

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分析报告

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 (5) 一、狭义杠杆:2017年有所下降、市场化方式去化 (5) 二、广义杠杆:2017年有所下降、仍处于较高水平 (8) 三、考虑表外业务的广义杠杆增速更为迅速 (10) 第二节商业银行负债特征及变化 (13)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及业务板块 (13) 二、表内负债结构变化:被动负债转向主动负债、同业存单发行量剧增 (16) 三、表外负债结构变化:同业理财占比迅速增加 (20) 第三节商业银行资产特征及变化 (23) 一、表内资产特征:2017年资金回流实体、金融杠杆得到部分去化 (23) 二、表外资产特征:偏好高等级信用债和非标 (29) 第四节银行业务链条及风险点 (31) 一、“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业务链条 (31) 二、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风险 (33) 三、表外理财刚兑风险、监管风险 (34) 四、银行与非银金融业务合作方式 (35) 第五节监管进程以及去杠杆阶段 (37) 一、监管进程:两阶段 (37) 二、广义杠杆:去化更为漫长 (38) 三、广义杠杆去化指标:银行业资产同比与M2增速剪刀差 (41) 四、债市策略:三季度可能存在机会 (44)

图表目录 图表1:银行间市场债市杠杆率 (5) 图表2:隔夜资金占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金额比重 (6) 图表3:银行类金融机构债市杠杆率 (7) 图表4:非银金融机构债市杠杆率 (7) 图表5: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同比(亿、%) (8) 图表6:各类型银行资产规模占比(%) (8) 图表7:银行业总资产/GDP (9) 图表8:银行业总资产/实收资本 (10) 图表9:非保本银行理财规模及增速(亿) (11) 图表10:各类型银行占银行理财比重 (11) 图表11:银行业杠杆倍数(考虑表外) (12) 图表12: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负债种类及规模 (14) 图表13:商业银行业务架构图 (14) 图表14: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业务架构图 (15) 图表15:中资大型银行负债结构 (17) 图表16:中资中型银行负债结构 (17) 图表17:中资小型银行负债结构 (17) 图表18:分机构同业存单发行量占比 (18) 图表19:分机构同业存单持有量占比 (19) 图表20:同业存单扩张资产负债表第一步 (20) 图表21:同业存单扩张资产负债表第二步 (20) 图表22:各类型资金来源占银行理财比重 (21) 图表23:各类型上市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2017数据为一季度 (23) 图表24:各类型上市银行债券占资产比重(2017数据为一季度) (23) 图表25:各类型上市银行非标占资产比重(2017数据为一季度) (24) 图表26:各类型上市银行存放同业占资产比重(2017数据为一季度) (24) 图表27:新增信托项目资金投向 (26) 图表28:商业银行、保险债市托管比重 (28) 图表29:商业银行债市托管比重(分银行类型) (28) 图表30:商业银行持债结构 (29) 图表31:银行理财配置资产比重 (29) 图表32:银行理财配置各评级信用债比重(%,2016数据为年中) (30) 图表33:银行理财配置各类非标比重(2016年6月底) (30) 图表34:银行资金到底层投资资产传导链条 (31) 图表35:5年期AA+企业债与同业存单利差收窄 (32) 图表36:5年期AA+企业债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利差收窄 (33) 图表37:银行理财加权期限(天,2016数据为年中) (34) 图表38:银行理财净值型、非保本占比(%,2016数据为年中) (35) 图表39: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同比 (39) 图表40:企业债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利差倒挂情况有改善 (40) 图表41:同业存单总发行量、总偿还量、净融资额 (40) 图表42:同业存单发行利率(%) (41) 图表43:M2统计范围(黄色表示纳入M2,深色表示不纳入M2) (42)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负债的定义及构成 负债是经济主体由于受信而承担的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银行的债务,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商业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 银行负债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经济义务,过去发生的、已经了结的经济义务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义务都不包括在内;②它的数量必须能够用货币来确定,一切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义务都不能称之为负债;③负债在偿付以后才能消失,以债抵债只是原有负债的延期,不能构成新的负债。 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负债包括银行的资本性债务和非资本性债务两个方面。银行的资本性债务是指银行筹集的,用作二级资本的债务资金,如银行的长期债务资本、资本期票等。银行的非资本性债务是指银行的存款、借款等一切不能作为资本的债务资金。银行的狭义负债就是指银行的非资本性债务。 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意义 (一)负债业务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是开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 银行要开展资产业务,首先必须要有资金,而银行是依靠负债经营的,银行的自有资本很少,也就是说,银行的资金大部分要依靠负债获得。因此,负债的期限和结构直接制约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同时,在开展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基础上,银行和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样就为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客户基础。 (二)负债业务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而银行负债是解决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负债业务能够保持银行对到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也为满足合理的贷款需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贷放给工商企业,从后者的利润中分得部分利益,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想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必须尽量扩大负债规模,使资产数倍于自由资本。可见,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至关重要。 (三)负债业务是银行维持资产增长的主要途径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银行出于生存和获利的动机,不断地扩张资产规模,将资产的增长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银行要保持资产的增长,必须保持负债规模的增长,负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给资产的增长提供后续资金,所以负债业务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四)负债业务直接影响银行资产价格的确定 银行根据负债的资金成本确定资产的价格。如果筹集资金的成本过高,造成银行资产定价过高,将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负债资金成本的测算和管理是银行负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明确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负债的期限结构及利率结构目标 由于负债的期限长短及利率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成本,所以,它们具有双重目标。 1.负债与资产相匹配目标 负债与资产相匹配目标即负侦的期限结构要与资产的期限结构相匹配,负债的利率结构要与资产的利率结构相匹配。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资金流动性,减少风险,增加盈利。 2.降低银行成本目标

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摘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环境条件因素影响下,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明显加速、资本约束更加增强、经济增速呈下滑趋势,而且在相关的政策监管方面更加的紧绷与严格,盈利空间缩小;其次,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在银行中处理事务的时候,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对银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我国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研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市 场出现的新挑战。本文分别从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两方面分别分析了大、中型两类银行的差异。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资产接近或超过3万亿元的银行,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些银行一般被称为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至2万亿元之间的银行可归为中型银行,共有7家,分别为招商,浦发,中信,兴业,民生,光大和华夏。 一、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总量分析 表1显示,我国大中型银行的资产总额规模都有迅速扩

张,大型国有银行资产势力庞大,依旧遥遥领先于中型股份制银行,充分说明其主导地位。但是中型股份制银行资产总量的增速普遍高于大型国有银行,大型银行资产总量增速约不到15%(图1),中等银行普遍超过20%甚至达到30%(图2),其资产规模在短短几年内翻了一番。这说明了我国两类银行资产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且股份制银行成长更为迅速。银行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同业客户贷款及垫款,各类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7大部分。本文主要探讨前四类资产结构。 2.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 现金和存放央行款项指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等,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日常的零星开支。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又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此类资产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高,但是此类资产并没有利息收入,存放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4.客户贷款及垫款 客户贷款及垫款包括企业和个人贷款及垫款,是银行最传统也是最看重的资产业务和收益来源,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象征。银行信贷首先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经济发

我国银行负债的变化及原因

我国银行负债的变化及原因 ( 一)中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表( 2003年到2007年10月): 表1中国商业银行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 资金来源)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统计而得 ( 二)变化情况、特征及原因分析: 由表1可知,从2003年到2007年10月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负债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225313.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41368.7亿元,其中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总量大幅度上升,其中各项存款负债的数量都有明显增加;2003年至2007年10月,我国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量由208055.6 亿元增加到378483. 7亿元,这是其吸收的各项存款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1)企业存款 企业存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暂时闲置的资金或为了方便业务往来(如转账等)而存放在银行的款项。表1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10月,企业的存款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企业存款的增加。 ( 2)城乡储蓄存款 城乡储蓄存款是公众个人的钱,主要来自城乡居民暂时不用、为了今后消费而存入银行的闲散资金,它体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而其与国民收入的变化密切相关。表1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10月,城乡储蓄存款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手中闲置的钱多了,央行又不断提高储蓄存款的利率,而且把钱存在银行更安全,这 些都刺激了老百姓将手头多余的钱存进银行以获得利息收入并保障资金安全,所以储蓄存款不断增加。

第3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第3章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和构成,掌握商业银行存款的定价,掌握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及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 2、教学重点: 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和构成,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 3、教学难点: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和构成,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 4、课时安排:4课时 存款的种类和构成 存款的定价 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分析 概述 20世纪7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将关注的重点从资产的运作移向负债的管理。70年代以来,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创新产品不断出现,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由金融业同质化所带来的存款减少和银行业地位的下降。银行要力图以最低的风险、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资金保障。 商业银行负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维持银行资产的增长率;二是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3.1存款的种类和构成 以西方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服务为例 活期存款 交易帐户可转让支付命令 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自动转帐制度 非交易帐户储蓄存款 (储蓄帐户)定期存款 1、交易账户:所谓交易账户是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支票、汇票、电话转账、自动出纳机等提款或对第三方支付款项。1)活期存款:是指顾客无须预先通知即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成为支票存款。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是一种对个人、非营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

账户,也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4)自动转账制度 2、非交易账户(储蓄账户) 1)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账户。 2)定期存款:是一种由储户预先约定存储期限的存款。 3.1.2存款的构成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构成的因素: (1)存款的稳定性;银行在争取存款时,通常喜欢稳定性强的存款,即核心存款。 核心存款:相对于易变性存款,对市场利率变动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反映不敏感的存款,如银行的交易存款帐户和不流通的定期存款帐户。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应扩大核心存款的比例。 (2)存款的利率:银行对每一种不同的存款都会支付不同利率 存款的利率取决于存款的期限、银行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目标 银行支付的存款利率与银行对存款的需求有时是相互矛盾的。 一方面,从银行对存款的需求看,存款历来是维持银行经营的核心,存款规模的大小反映了银行资金实力是否雄厚,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存款的竞争。另一方面,存款又构成银行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降低存款成本对银行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2存款的定价 存款增长是银行扩张的基础,存款的定价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银行必须在增长和盈利之间作出选择。 3.2.1存款定价与银行经营目标 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盈利的增长。利用存款定价可以稳定客户,保证存款规模的增加。存款定价要保护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不能单纯地追求扩大市场份额,靠不可理的存款定价吸引存款,进而导致银行利润下降是不可取的。 3.2.2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 每单位存款服务的价格=每单位存款服务的经营支出 +分配到银行存款的总支出 +售出每单位存款的计划利润 步骤:(1)确认每种资金来源的成本比率 (2)确认每一成本比率乘以每种资金来源占银行资金的相对比重 (3)加总各项乘积,得出银行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与化解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与化解对策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摘要: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但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基于最新的数据,将存款资金区分为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和按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分析了今年以来这两类存款变动情况。从微观层面分析个别银行业务结构转型对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剖析了存款流失的宏微观原因,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提出了化解存款流失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存款流失问题;金融脱媒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持续影响银行业负债业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款被分流的趋势仍将延续,未来存款增长乏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常态。持续稳定增长的低成本负债来源才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立行之本。如何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的整体目标,努力创新负债管理模式,激发经营机制内在活力,建立存款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突破业务发展瓶颈,是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面前的极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1]。 一、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变化情况 二、2015年前三季度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变化情况

(1)执行法定利率定价存款变化情况① (2)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与执行法定利率定价存款变化 1、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增长较快,除了与招商银行已确立零售银行领先优势以及较好的零售客户基础外,还与招商银行推进的轻型零售银行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信贷、财富管理等业务有关。另外,积极顺应客户财富管理需求,针对客户差异化的风险偏好、生命周期以及个性化的资金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资产配置服务;通过融资、结算等综合经营稳固小微客户、个贷客户结算资金,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2、民生银行 截至2015年9月末,民生银行定期存款较年初增加1603亿元,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减少190亿元,公司定期存款增加1793亿元。民生银行定期存款的增加大多来自对公存款的大幅增加。 (3)按市场利率定价存款变化情况① 从表2可以看到,2015年年初以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主动负债规模迅速增加。以结构性存款为例,除招商银行外,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浦发银行结构性存款从年初的1833亿元增加到9月末的4541亿元,增长了147.74%,排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首位。 三、商业银行存款流失的原因与化解对策 (1)存款流失的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分析 内容提要: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商业银行负债的组成来看,经历了单纯依靠存款到负债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商业银行也顺应了这一变化。 关键词:存款,非存款性资金来源,资金稳定性,垄断性,负债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由金融业同质化所带来的存款减少和银行业地位的下降。现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向社会公众提供与银行业相似甚至更新的服务,导致资金来源的竞争激烈,这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以及积极发展主动负债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稳定银行的资金来源。我国的商业银行起步晚,同样面临着这一挑战,从传统的存款到负债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也在改变发展。 那么,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是怎样的呢? (一)首先,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核心大都在存款上,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如此。以下两表分别是2003年末和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构成。 200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构成单位:亿元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构成的特征: (1)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以储蓄存款为主,商业银行系统的统计和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的统计相差不大,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总额在43%,比2003年末有所下降;国有银行的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总额在54%,比2003年末有所上升,说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是比较稳定的; (2)占存款比重第二位的是活期存款, 2003年末为三分之一左右,2009年末下降到23%,定期存款比重则由2003年末的10.5%提高到2009年末的14%,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较2003年末更为稳定。 (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的存款垄断程度出现明显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存款项目占总存款的比重均下降。尤其是储蓄存款由2003年末的70.6%下降到2009年末的56.7%,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二)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再来看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 200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构成单位:亿元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需求

1、流动性风险管理。 实现目标: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能准确、全面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状况,能针对不同情景进行压力测试,能根据客户行为、业务发展变化及战略规划实现动态的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并制定应急计划及应急计划的测试和评估,据此调整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期限结构。 实现功能: (1)能随时准确计算所有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覆盖率、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比、最大十户存款比例、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等)。能实现基于不同情况的任意时点指标的动态预测与分析,即能够实现主动管理手段的动态试算功能,在现有资产负债缺口情况下,调整某资产或负债业务规模及期限结构对现有指标影响的随时测算。实现单体和合并两种口径。 (2)设置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等,并能预警和提出防范措施。 (3)实现多层级压力测试情景和多因素压力测试因素分析,综合外部环境及自身因素灵活进行整体或专项压力测试。情景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快速增长,负债波动性显著增加;资产或负债集中度上升;负债平均期限下降;批发或零售存款大量流

失;批发或零售融资成本上升;难以继续获得长期或短期融资;期限或货币错配程度增加;多次接近内部限额或监管标准;表外业务、复杂产品和交易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银行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和总体财务状况恶化;交易对手要求追加额外抵(质)押品或拒绝进行新交易;代理行降低或取消授信额度;信用评级下调;股票价格下跌;出现重大声誉风险事件等。 (4)梳理流动性资产,根据流动性风险偏好,考虑压力情景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现金流缺口、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等因素,按照审慎原则确定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规模和构成,并实时监控剩余可用流动性资产和已质押流动性资产的到期情况。 (5)每日计算各个设定时间段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缺口;有效计量、监测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风险缓释后现金流缺口及表外理财业务流动性期限缺口等,监测交易对手风险台账。 (6)对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优质流动性资产、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及市场流动性等进行分析和监测。 (6)对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各种应急情景,列明应急资金来源,合理估计可能的筹资规模和所需时间,充分考虑跨境、跨机构的流动性转移限制,确保应急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7)对大额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对策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其构成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其他负债三大部分。负债业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合理安排资产业务,增加效益的关键。 一、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基本分析 1.负债的规模 加入WTO以来,虽然在引进国际银行理念,实现股权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商业在组织资金来源中的被动性倾向仍然较强,一是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和做法未能根本改变,二是若干种主动型负债业务还未能得以充分的展开。现代商业化竞争要求采用一系列营销策略,主动出击扩大自身规模。负债总量的过多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过少又会影响资产业务,因此数量结构的分析首当其冲,在竞争中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不是源源不断的,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银行的负债规模,近年来我国GDP增长快速,存款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其次,要受人们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人们防范各种风险以及子女上学等各种弹性较小的支出需求还很大,一段时期内的储蓄倾向不会改变。此外,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还受到银行管理体制,同业竞争的制约。 2.负债质量结构 负债质量结构是银行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关键一环,只有规模还难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营。例如在2004年初我国银根收紧的情况下,巨额的负债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因此质量结构优化至关重要。负债质量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负债期限,流动性及利率的合理安排。优化负债的期限结构,要根据历史数据摸清一家银行长期。中期、短期资金来源所占比重,稳定性余额的水平。银行负债的流动性是保证负债质量的重要一环,银行负债的流动性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我国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基本放开,但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合理的利率结构是扩大利差的前提,同时也决定着银行资产利率,费率结构。 负债的规模和质量需要对其综合管理,负债规模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质量是实现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障,这就需要有效安排各种类型的负债,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负债体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负债规模呈较快增长态势,以被动型负债为主。2003

工商银行负债结构分析复习过程

工商银行负债结构分 析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商银行存款构成的特征: (1)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以储蓄存款为主,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总额在43%,比2012年中有所下降,说明我国工商银行资金来源是比较稳定的;(2)占存款比重第二位的是活期存款, 2012年1-6月为三分之一左右,2013年1-6月下降到23%,定期存款比重则由2012年1-6月的10.5%提高到2013年1-6月的14%,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较2012年更为稳定。 (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的存款垄断程度出现明显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存款项目占总存款的比重均下降。尤其是储蓄存款由2012年1-6月的70.6%下降到2013年1-6月的56.7%,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二)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再来看一下我国工商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

2013 年 6 月末,总负债 175,482.6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1,345.02 亿元,增 长 6.9%。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商银行负债构成的特征: (1)工商银行对中央银行负债比重大幅上升,从2012年12月末的14.9%下降到2013年6月末的10.7%;但总体来说,20012年12月末的工行银行负债结构的垄断性特征,到2013年有所缓解。 (2)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和对存款的过度依赖并存,二者互为因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使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无法实现多元化,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旦存款发生流失,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商业银行也无法根据资产结构的调整和客户资金需求的改变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 (3)近年来,由于我国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已明显降低,如以上数据中2012年末工商银行拥有银行体系负债的份额是42.7%,2013年6月末这一比重为44.7%,说明我国非国有银行体系在迅速壮大,这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以工商银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垄断程度的降低顺应了与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同时应注意到负债总量的过多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过

A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调整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调整 ●裴权中   我国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已经给予较多的关注。笔者认为,对于银行资金运行的另一方面,即负债项目的管理,同样应予重视并作深入分析研究。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有量的结构,也有质的结构,它对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负债成本和负债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决定着负债的规模和性质,也决定着资产的规模和投向,甚至决定着一家银行的命运。因而,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结构,适时分析和调整负债结构,是银行占有市场,保证头寸灵活调度、控制资产负债风险的必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诸种效能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包括负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综合目标的实现能力。 11负债数量结构的投入产出效能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首先是数量或规模结构,即构成负债总量的固有规模。对于同一银行来说,负债数量结构是从不同时期负债余额对比加以考察;对于不同银行来说,则是同一时期两银行负债余额的对比。现代银行把各项负债和各项资产都作为金融产品来经营,可以说,组织负债即是银行的“进货”或投入,资产及其回收是银行的“产出”,银行是以负债经营为特征的金融企业,只有扩大负债总量,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占领市场,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因而,银行首要的是在竞争中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表现在:扩大资金来源,更多地加以运用,在一定的利差之下,匀低固定费用,从而使单位成本下降,增进银行收益;资金来源扩大了,资金雄厚,便于实现银行装备的现代化;资产项目多样化,网点广布,使存款更多地在本行范围内循环和派生;银行实力大,声誉高,可以更多地吸引新老客户。凡此种种,当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超过盈亏平衡点并不断向上延伸,才有望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并形成负债来源增量的良性循环。 就单个商业银行来说,扩张规模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扩张在客观上存在种种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银行存款及其他形式的负债,实质上是社会经济运行中价值的闲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多年来,银行业务主要以负债经营为主,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各种第三方支付软件冲击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上升严重影响银行绩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来研究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反映一个企业总资产中靠借债所筹集资金的份额,也可以计算当企业发生破产或者清算时债权人得到保护的程度。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是不同的。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不失时机地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灵活的变动资产负债率,才能更好的提高银行绩效和保持自身的持续发展。对于银行绩效的衡量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目前对于银行绩效考核指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绩效衡量的相关指标。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对银行的经营能力、资产处理能力、收益能力用具体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主要有: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比率、股东权益、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商业银行非财务绩效评价是对银行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衡量,目前还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而且在实际中也较难衡量。

Modigliani&Miller(1958)提出关于公司资本结构、成本相关理论后,国外学者对于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以及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净收益理论认为,采取负债融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所以企业应当利用负债融资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此外,部分学者指出:高利润率会降低企业财务杠杆比率,影响企业绩效。 国内学者针对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也得出不同的结论。王娟和杨凤林(2002)、董黎明(2007)、王凤(2007)等的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刘志彪(2003)、戴钰(2013)等的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综合以上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假设,即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同银行绩效是正相关系,即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与银行绩效的关系,选取2011年-2015年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样本数据来源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文选择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银行绩效,这一指标反映银行运用股东所投资本的效率,当银行盈利后股东所获得的回报水平,能弥补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因而它是一个能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的指标。 2.变量计算方法

第五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第五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主要内容 存款的种类和构成 存款的定价 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分析 背景资料 1.存款真实法案 1991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存款真实法案》(Truth in Savings Act )。 该法案要求存款机构对他们向公众提供的存款服务的有关费用、利率及其他作进一步的披露。1992年9月14日,联邦储备委员会颁布了DD 规则,对银行和和其他存款机构为遵守这个新法律而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清楚说明。 联储规定,客户开立存款账户时必须被充分告知银行存款计划中的各项费用条款。如果账户开立时客户不在场,存款账户条款必须在首笔存款发生后的10天之内送达本人。存款机构必须说明开户所需最小余额,要保留多少存款才能免交费用或者才能获得银行承诺的收益,每个存款户的余额是如何确定的,以及何时开始计息。 当客户向银行查询它承诺支付的当前利率时,银行必须提供最近7天内的公 布利率,并且提供电话号码,以便客户在利率变动时得到最新利率。对于固定利率账户,存款机构必须说明在哪一段时期内使用该固定利率。而对变动利率存款,银行必须提醒客户利率会发生变动,利率会怎样频繁变动,并解释变动利率是怎样决定的,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利率变动是否会有限度。对所有的付息账户,银行都必须说明利息如何计算、怎样贷记的。 如果一个客户决定续存一笔不能自动转存的存款,那么更新的存款就是一个新账户,银行必须对它的费用和其他条款作完全说明。同时还必须说明这个账户是否可以自动转存,如果不行,那么到期客户忘记转存,银行会如何对待这笔资金(比如,银行会不会把它当作不付息账户存款?)如果存款服务费用及其他条款有变动,以致存款人的收益降低,那么银行必须提前30天通知存款人。 存款机构寄给存款人的对账单必须载有客户所得存款利息的信息,同时附有 存款年收益率。年收益率(APY )必须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中的账户余额是指对账单上所指期间的每日平均存款余额。客户们必须被告知,如果提前支取存款,其预期的年收益率会受到什么影响。 举例来说,假设某人有一个付息存款账户。前15天其账户余额为1500美元,后15天余额为500美元,这样,每日平均余额显然是1000美元,即(1500美元×15天+500美元×15天)/30天。假如银行刚给这个账户记了最近这30天的利息5.25美元,那么这个存款人所赚取的年收益率为: %85.6]1)1000/25.51[(10030/365=-+?=APY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内容及构成特点浅析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内容及构成特点浅析 摘要: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完善,商业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现代商业银行有信用中介、信用创造等功能,而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融资——将资金盈余单位转移到具有投资价值与机会的不敷单位,已发挥资金最大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的业务涉猎范围相当广泛,按资金的来源和运作主要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经营货币的企业和资金供需方的媒介,商业银行需要吸收大量资金来弥补其自身资本的不足投入到资产活动的需要和运作。负债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始终是商业银行最基础、最主要的业务。负债业务能否正常运作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在资本市场立足?本文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结构,及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构成特点,并据此分析如何改进当下的负债结构,建立适当的负债机构,以建立负债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内容,负债业务构成特点。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所得:负债是商业银行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通过负债来实现的,其负债业务就范围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负债指包括银行自有资本在内的一切资本来源,而狭义负债则仅指商业银行存、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负债。负债业务与银行的成本、收益等直接相关,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离不开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内容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开展是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的负债三个方面组成。 1、存款负债 商业银行的存款在不停的标准下可以划分为多种。最主要是以期限划分,从而体现了所筹资金的稳定性、可利用率等。据此可分为: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 ①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的显著作用就是吸收社会上闲散的资金。它是居民个人为了储蓄货币并 取得相应的利息收入而开设的存款账户。可分为定期、活期、定活两便存款等。 ②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存款客户与商业银行事先商定好存款期限及利率,到期银行需对客户 还本付息的存款。双方商定的期限一般较长,若客户需提前支取,则会遭受相应 的损失。 ③活期存款 与定期存款相对应的则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中的“活”字则体现在此账户支持 随时提取或支付、方便快捷。除此之外,活期存款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流动性 强,对银行而言,所需对客户支付的利息也相对较少,是一条成本低、风险小的 融资渠道。 2、借入负债 借入负债,顾名思义即是:商业银行通过向金融市场或中央银行直接借款所形成的负债。是一种主动负债。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①同业拆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