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路拯溺

子路拯溺

子路拯溺
子路拯溺

《吕氏春秋》记载了两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原文是这样的: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意思是说,鲁国有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在国外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从国库报销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为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能从细小处看到结果,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做好事应该是很轻松平常的事情,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金钱和精力,随处可做,随手可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这样,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子贡赎人后不收取国家赔偿金,从大众的角度就是提高了这个行善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像他那样有钱。虽然短期内对自己的个人形象有很大提高,但是对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这无疑是一种自私和显富的不良之举。

现在的报道总是喜欢报道一些多年做好事的人,最后得了绝症什么的,好像做好事的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什么好的归宿,为什么非要这样报道呢?无非是想获取更多人的关注,打动更多的人,可是非要这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这样做的后果最终是在大众的心目中形成了做好事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得了绝症,或者贫困潦倒,与其如此,不如不做,这难道不是起了负面作用吗?

行善做好事,虽然是一件小事,一方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一方面呢,是可以形成好的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媒体的报道对于社会的导向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如何报道慈善公益事业,需要我们很好的思考一下。对于善行应该弘扬,发扬其精神,让更多的人希望加入其中的行列,而不是只是观望,或者认为是少数一些人的事情,与己无关,或者总是被动的,不能够心甘情愿,那么舆论的导向作用是不是应该很好的发挥一下呢?我们每一个人呢?也不是对此就无所作为。对于别人的善举多提及,和别人多沟通,多交流这方面的事情,也是一种弘扬。

关于遗失物的拾得人是否有权获得报酬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正在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对此采取了未置可否的态度——虽然没有赋予拾得人要求获得报酬的权利,但明确了所有权人、遗失人按照承诺支付报酬的义务。立法者的审慎态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普遍存在的顾虑,人们担心如果拾得人纷纷索取报酬的话,这是否会对一直被视为传统美德的“拾金不昧”产生破坏性的冲击。

其实立法者的这一困惑,孔夫子早在几千前就阐述过他的观点。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

金,孔子恶之,说: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了别人送给他的牛,孔子知道后很高兴,说:从此这样的救人的事情会更多。赎人而不受金,按照今天的说法,这叫做好事不图名利;而救人后又收受了人家送的牛,这似乎有点“替人消灾、拿人钱财”的嫌疑,多数人对此并不认同,或者至少会大大抵消因为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正面评价,总以为这样的人即便是做了好事,也不应得到太多的赞许与荣誉。子贡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是我们的道德典范,大家都敬仰的很,而子路,虽然孔子对他很欣赏,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极易作为道德批判的靶子,成为有德之人教化公众的反面教材。

单纯从道德的角度看,子贡要比子路高尚,但是如果考察两种行为的实际效果,我们就该学学孔子的思维方式: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也就是说,我们得更为全面、长远、深入地分析这两种行为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如果我们非要将现实的道德标准拨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尽管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多数人没有子贡的修养与财富,他们做不了像子贡这样的义举,不如干脆什么都不做。但是如果我们退而求次,适当地降低社会的道德标准,容忍进而鼓励、保护“拿人钱财”的义举,使之成为多数人可以追求得到的精神享受与物质激励,尽管这并非我们最终追寻的理想国,但毕竟可以感化相当多的人去做好事行善举,从而构建更为美好的社会秩序。

所以,关于物权法拾得人获得报酬的问题,我们的立法者应该采取更为鲜明的态度,根据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明确要求所有权人、遗失人按照承诺支付报酬义务的同时,明确赋予拾得人得到相当于遗失物价值10%-20%报酬的权利。其实我们不必忌讳什么道德滑坡的顾虑,因为我们的道德水准距离普遍的“拾金不昧”还有相当的距离,与其空洞无用的说教,不如采取更为现实的态度,既可帮助更多的遗失人找到丢掉的东西,更可鼓励、倡导出一种及时归还遗失物的社会氛围,而这,正是我们所竭力追求的社会秩序。

出师表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23 出师表 方案1:部分习题来自《点拨》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中道崩cú()bì()补阙漏 以彰其jiù() zhì()罚臧否 行.()阵和睦以遗.()陛下 咨诹.()善道夙.()夜忧叹 2.〈重庆万州区月考〉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中道崩殂.() (2)恢弘 ..志士之气() (3)不宜妄自菲薄 ..() (4)引喻失义.() (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性行.淑均() (7)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8)躬.耕于南阳() (9)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以彰其咎.()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亲贤臣,远.小人 A.愿陛下亲.之信之B.恢弘 ..志士之气 C.苟全.性命于乱世D.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5.翻译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东和:__________ 收二川:__________ 七擒:__________ 北拒:__________ 排八阵:__________ 7.填空。 (1)〈南充〉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两句:“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一致。 (3)〈福州一中月考〉《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陆游曾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书愤》) (4)〈成都七中阶段检测〉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____________,“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出师表》中“亲贤臣,远……臣不胜受恩感激”,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彰.其咎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包拯》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顺畅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脱脱与《宋史》:《包拯》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生卒年代: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著有《包孝肃奏议》。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各种戏文剧目都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像《铡美案》说的是他为平民秦香莲伸冤,斩杀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陈州粜米》说的是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斩杀贪官、他的亲侄包勉的故事。 初读课文 自学指导1 朗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来解决。还有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字音检测 拯zhěng鬻yù徙xǐ砚yàn 涿zhuó宦huàn 惮dān敛liān 讼sòng 茔yíng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2 结合课文注释或参考资料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解决字词,试着翻译课文,疑难之处可小组讨论。(巡视、点拨) 检查自学效果 1、字义 第一节 知、诉、第、寻、何为、惊服 第二节 徙、迁、遗、才、岁

几种扶阳要药的简介

几种扶阳要药的简介 同宥药业有限公司赵军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和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然而,近几年中药饮片销售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假货、劣货严重充斥市场,或者是很多产品没有按照传统工艺炮制,疗效较低、毒性较大。这些现象既影响了市场秩序,又给临床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下面就本公司生产的几种扶阳要药进行简要的介绍。 附子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救逆、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扶正的方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据统计,《伤寒论》全部 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附子的道地产地位于四川江油。《易经》中坤应西 南,四川地属西南,属坤土最厚之地。土能藏火,能 将天道所散发的阳气,聚集给生长于此的附子之中。 江油附子的生长特性已暗合这一事实,冬至一阳生时 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 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江油附子 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但其他地方所生产的附子,其生长规律已有所不同,大多生长期延长,汉中附子在立秋(八月上旬)后才能采挖,西昌和云南的附子采挖时间更延后,要到白露(九月上

旬)才能采挖。 江油虽为附子的道地之地,这个曾经的附子最大种植地(据有关资料,上世纪90年代前,江油附子的常年种植面积在6000亩以上,最高年产量3000多吨)已经沦落为全国附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多。经我们统计,2009年江油附子的产量为800吨左右。 导致江油附子产量连年萎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道地附子的价格竞争不过非道地产地的附子。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中药材又缺乏严格的质量等级标准下,价格代替道地成了竞争的唯一标准,道地药材的式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世纪60年代从江油引种附子的凉山州西昌市布托县,靠价格竞争优势,迅速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9000亩(据好医生集团四川佳能达攀西药材种植基地网站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5b16745703.html,/),成为全国最大的附子种植基地,年产附子2000吨以上,并且布托县政府已提出:“一定要将布拖县打造成全国附子第一大县”。 云南禄劝县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年产附子1000吨。(云南附子种植基地网站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5b16745703.html,/cn/Introduction.php) 由于在整个江油附子的采收和炮制阶段,我公司技术总监都会常驻江油,同行之间情况也非常了解,并且江油附子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销定产,所以我们对今年江油附子产业的整个产销情况大致总结如下:在江油附子800吨产量中,其中70%(500多吨)全部被“三九药业”收购来生产“参附注射液”等针剂;100吨制成了生附片,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50吨生产出刨附片,主要销往香港、台湾和广东一带;65吨用来生产胆黑片(含胆的黑附片),主要销往广东;30吨做成了盐附子,主要出口到韩国。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篇一: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炭。可谓是所有百姓的福星。 包拯生平简介早年至孝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辞官不赴任。受任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许久后,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担任天长知县。是当时人们孝的榜样者。 清正廉明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府,又升任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关于子贡赎人的故事介绍

关于子贡赎人的故事介绍 子贡是孔子门下的学生,善于辩论,且有政治头脑,外交辞令信手拈来,曾任鲁国、 卫国的国相,不仅如此子贡还是一个商人,在曹国与鲁国之间进行贸易,是孔子弟子中的 最有钱的人。在历史上发生过子贡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鲁国。 鲁国有一个法律,如果鲁国国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鲁国人只要能把这些人从国 外赎回来,那就可以向鲁国国库要奖励和金钱的补偿。子贡把鲁国人从其他国家赎回来后,并没有向鲁国要钱,当时孔子指出子贡做错了,孔子说子贡用钱将鲁国人赎回虽然对子贡 本身没有多大的损失,但是他不向鲁国索取金钱的行为间接的使鲁国的人不去赎回自己的 同胞了。而子路当时救了一名落水者,那人处于感谢送了子路一头年,子路手下了,孔子 又说鲁国人从此会救溺水者了。 子贡赎人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去打破法律平衡,鲁国本来就有赎人领赏金的法律,救人者不仅能得到众人的称赞还能得到酬劳,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但是子贡使鲁国人 如果不拿钱则经济损失,但拿钱的话就会遭到别人的非议,所以大家都愿意去救人了。 子贡的真实名字端木赐,因为他的字子贡,所以别名叫做子贡,子贡不但在成绩和政 绩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财和生意上也有着卓越的成绩,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孔子学术授于老子,他经常带领子贡去周游列国。 子贡那张嘴能言善辩,所以为自己争取了不少的机会,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子 贡对孔子十分的谦虚,每当孔子拿他跟颜回比较的时候,由于子贡对颜回有着较深的了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颜回,所以每次孔子说这个问题,子贡总是谦虚地听教。 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的柜子里有一块美玉,我是继续把美玉收放起来呢?还是找 一个有眼光的买者把美玉卖掉呢?孔子不懂得经商,为什么子贡还要问孔子这种问题呢?子 贡的心里认为,像孔子这样学术渊博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贪官,但是却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个个都配有美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子贡就借 物喻人。孔子回答子贡说卖掉吧,要是打算把它卖了的话,一定要等遇到欣赏他的人再卖。于是子贡明白了,孔子并不是不愿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赏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识 货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么优秀,等遇到欣赏你的人,再去为他服务,如果是不懂欣赏的人,大可 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即可。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对待商业一直都是处于打压状态,所以,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不 会富有,也不会与商业扯上关系。但是,子贡却是与众不同的,他是学者,也是富有的商人。

包拯传

包拯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15分)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③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

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①中官:宦官。②抽分:实物税。③讦(jié):揭发。④构:诬陷,中伤。 1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犹裴徊不忍去()(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3)恪素刚正()(4)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 久之,赴调 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C.第归,杀而鬻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2)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18.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5.4分)离开赠送向来(一向)交换 16.(3分)A 17(4分)(1)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2分)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27.《包拯》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 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

扶阳 维护增强调理阳气功能

扶阳维护增强调理阳气功能 *导读: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 阳气是水肿发生与否以及发展转归之关键,阳虚则温煦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为肿。寒者温之,阳气得盛,水湿乃化。故仲景临证善用温扶脏腑阳气的办法治疗水肿,这亦是三阴病的主要治疗法则,是仲景扶阳法的重点体现。 中医学认为阴阳乃人之根本,而阳的作用尤为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有如红日温暖大地般温煦着机体,阳气旺盛则形与神俱,阳气衰耗则折寿不彰。故临床当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扶助阳气,阳存则生,阳亡则死。 张仲景对机体阳气受损之病变机理、发展转归有着深刻的认识。对阳气虚损原因之论述,或因外感阴寒,损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内生虚寒;或失治误治,耗损阳气。在治疗上,仲景多以通扶阳气以助其功,或温扶阳气以助其用。这种扶助阳气的思想

贯穿仲景学说之始终。 《伤寒论》398条中因汗、吐、下等法误治者共123条,其中明显伤阳的就有75条,运用附子达23方(次)。他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其本质便是一套以阳气之虚实盛衰来定立六经之传变与否、发展规律以及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故有学者认为六经辨证可以看成一套完整的保护阳气的辨证理论。在此,笔者仅就仲景运用扶阳法辨治水肿病进行探讨分析。 阳气与水肿病关系 仲景谓水肿为水气,在《金匮要略》中设水气病专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四肢头面肿,久不愈等,描述了水肿的症状。且水气病既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之分,又有五脏水之别;同时根据水与气、血的关系,又有气分、水分,血分之类。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仲景法崇《内经》,认为水不自行,赖以气行,水肿是全身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的一种病理表现。水肿病产生的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转输不利,膀胱气化不行,而水湿潴留、泛溢周身。 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盖水为阴邪,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

开封府简介导游词

开封府简介导游词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开封府简介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开封府简介导游词1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虽然楼宇时废时兴,属县时多时少、辖区时大时孝品级时高时低,这里一直是负责管理开封城区及周边各县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别是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伴随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0余年的辉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现在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占地四公顷,楼堂五十余。其中有以戒石、大堂为主体的官衙文化区、有以梅花堂为主体的包公传说文化区、有以府司西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有以明礼院为主体的科举文化区还有号称天下独一无二的文城墙景区和以潜龙宫为主体的帝王生活文化区,在挺拔的清心楼上,您还

能指点评说当年200余位北宋开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过。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开封府的文城墙了,说道城墙大家就会想到它的为了防御敌人攻击而修筑的,因而它应该是以武备、军事为特色,可是宋代开封府衙的城墙,却是叫做“文城墙”,这是因为北宋时,宋王朝极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强化中央集权,严禁地方官府修筑城墙,以免地方政权恃武抗上。什么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尽量重用文人,严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过府门,我们就来到了大厅。俗称“厅事”,这里是北宋开封府衙的核心,也是历任各级开封府官吏的主要场所。北宋开封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府尹一人总领府事,掌管京师的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 : 在大堂的后面就是议事厅,是本府官员议事的场所,原名都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商议宽简治京师”场面。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接任包拯之后任开封府长官,以宽简治京师,与包拯治理京师的方法大不相同。 从大堂出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典雅的建筑是齐民堂。据文献记载,齐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开封府齐民堂,劝以民为本”之意。穿过齐民堂,我们来到了这座腊梅飘香的四合小院。正厅的建筑为梅花堂,说起梅花堂,还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但却与“开后门”有着不解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 【文题】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要求:全而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简析】 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对这类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新意。 【想之“初”】 将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开启思维。 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

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相关资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9岁。孔子的得意 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初仕鲁,后事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这段记载说出了子路的三个特征:性格粗鄙,直率,喜欢勇力。 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卫国人,小孔子31岁。善于经 商,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他不听我的话,跑去做生意,结果他总能赚钱。 ?探究思考: 思考一:子路救人的动机。网络上一篇题为《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的文章里写道:有人掉进河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就送一头牛作为报酬,子路听了马上跳下水救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们感觉子路是为了那头牛才去救人的。

浅谈“扶阳”的价值

浅谈“扶阳”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3-12-11T15:27:05.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杨起1 田鲲鹏 2 李群涛2 [导读] 、“扶阳”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杨起1 田鲲鹏 2 李群涛2 (1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710001)【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426-02 【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经典,“扶阳”理念更是《内经》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阳化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本文主要论述“扶阳”理念的形成其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关键词】扶阳阳化气温补养生命门“阳”是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动力,是体现功能的物质,其与“阴”是互根互用的,纵观《内经》全文,对“护阳”的关注明显高于“养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此处充分说明了“阳”在延长寿命中的重要价值。阳的主要功能是气化,万物之始皆源于气化,只有“阳气化”的功能才能保证生命的正常进行。后世医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多以扶持和保护阳气作为养生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如明?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 一息真阳”,由此可见“扶阳”的形成是源于《内经》。 1、“扶阳”理论探析“扶阳”思想的根源在于《内经》,《内经》中多处对“阳”进行了论述,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此处虽言“阴阳”,实是以“阳”为本,“阴”为从之义。“阳”的气化功能是“阴”产生的动力,无阳之始就没有阴之成,可见在阴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阳”,譬如人死,则气去形存,气为“阳”,形为“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阳易伤亡,阴易偏盛。“扶阳”中的“扶”字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从“阳为主”的角度来看,“阳化气”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着人体内“阴成形”状态,气化正常则津液输布正常,达于四肢百合,润养五脏六腑,维持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阳化气”不行,则气的运行障碍导致津液输布不能正常,容易产生瘀滞,进而引起其他不可预测的不正常现象,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扶阳”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后世医家对这一理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衍生出了“命门学说”,极大的拓展了“扶阳”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其中较为杰出的代表是以张景岳为鼻祖的“温补学派”,以李东垣为鼻祖的“脾胃学派”和以郑钦安为鼻祖的“火神派”。 2、“扶阳”对后世医家的影响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受到《内经》的“扶阳”思想的影响,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著述了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杂病论》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寒邪伤阳的一系列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发展过程,创新性的提出了“六经辨证”,其理论中多处强调了保护脾胃和温养阳气的重要性,譬如麻、桂、小建中、四逆汤的运用都是其“扶阳”理念的体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是以倡导阳气学说为主要思想的医家,其提出了“阴火”理论亦是“扶阳”理论的又一个分支,认为“阴火”的产生不是由于外邪侵袭,而是因为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损伤脾胃,中焦枢纽壅滞,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阳气郁结而发热,此时的发热不是实热,实是阳气虚不能升达而引起,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制了“甘温除大热”的大法,用辛甘温升散之法,以升阳、散火、盛湿、疏肝的补中益气汤治疗因为劳者、损者而发热的情况,实乃对内伤发热的一个创举。[1]然此法在临床中使用时,一定要辩证准确,因其临床表现与“白虎证”有相似,不要犯虚虚实实之错。明朝时期的张景岳,他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命门学说”的发展中有着重大贡献,他认为元阴元阳是人生存的根本所在,寄藏于命门之中,二者相互依存,统称为“真阳”,并且提出了“阳非有余”的观点,认为人的身体保持温暖状态,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活动,都是阳气的作用。相反,当人一死,便身冷如冰,知觉尽失,形存而气去,这种“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的情况,正是说明阳易耗散,阴易停留的特点。在临床中创制了右归丸补先天之阳,在临床的治疗中时刻都不忘温阳养阴,特别推崇补正祛邪的理念。明朝时期的赵献可,极大的推崇“命门”,认为元阴元阳寄藏于“命门”之中,其是生命维续的“原动力”,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喜用八味丸来恢复“阳化气”的功能,从而来保持五脏六腑的正常温养和运行。当代医家“火神派”的代表之一卢崇汉,在对疾病的认识上,继承郑氏的学术思想,以“阳气”为根本,认为人体生命活动,始终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人体的生命维续,依靠的是阳气,阳气的盛衰关系到机体生命的强弱存亡,在临床治疗中,秉承“火神派”的用药方法,以温热性的姜、附为代表药物。 3、“扶阳”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3.1 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脾胃皆属土,位于中焦,“脾升清,胃降浊”构成了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土属于足太阴,主运化,为生血之本,性喜温燥;胃土属于手阳明,主收纳,为生气之源,性喜凉润。脾以土湿主令,胃从燥金从令,从令不如主令强,故脾病常见[2]。脾为湿土,最恶湿邪,得湿则中焦气滞,碍脾之运化,从而引起生化气血不足,津液输布障碍,脏腑、五官失于濡养,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不欲饮食,大便稀溏,腹部胀满,面色不荣等表现,此时应该“温阳健脾”为先要务,常常选用健脾、理气、化湿的药物,如参、苓、术、陈皮、半夏等,方剂如补中益气、参苓白术、四君之类。 3.2 在癌病中的运用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病理性质总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是指人体正气虚损,有的医家认为此处多因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过旺导致,标实是指痰邪和瘀滞。前贤多把其认为是“癥瘕”或“积聚”。[3]因为疾病的性质是本虚,即“阳化气”不足,“阴成形”过盛所致,此时应该扶阳增强“阳化气”的效果。上面提及本病的产生是因为“阳化气”的减弱,所以此处的扶正应该是扶助命门元阳之气,阳温则寒去,正如王冰所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至于祛痰,化瘀则伤及根本阳气,应该斟酌使用。依照卢崇汉先生的选药方法,以填补真阴,护阳全形为原则,用术、附、枸杞、菟丝子之类,选方如卢氏扶阳、八味丸之类。 3.3 在慢性肾炎的运用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 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 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 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 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 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 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 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 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 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 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 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 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

包公

包公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九百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实在太多,他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这些传说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他真的是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成人的吗?他真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地铡死了侄儿包勉吗?他真的审理过“狸猫换太子”这样离奇的案件吗? 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断明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出色侦探形象。现存的元代公案戏有18种,包拯一人就占了11种;明代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有13 种,反映包拯破案的也有8种。正是戏曲小说的这般大肆渲染,才使包拯从一个尽职尽责的封建清官变成了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破案能手。历史上的包公,其实远非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只是他为百姓办实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不能否认,包拯确实破获过一起盗割牛舌的案件。包公在天长县任知县时,一个农民来告状说有人偷割了他家耕牛的舌头。当时宋朝的法律严令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要受到重责。但是包拯对那农民说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包拯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令人遗憾的是,在宋朝史料中,只记载了包公类似“断割牛舌”这样的几件小案,关于他如何成为“日断阳,夜断阴,三口铜铡泣鬼神”的破案高手,宋朝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后代耳熟能详的推断明了、察识细微、判决恰当、结案迅速的大案要案,大都是来自于晚明时期的《龙图公案》一书。此书记录了包拯审理的案子共百余起,但是据有关学者考证,在这100多起案子当中,很多是不可靠的,其中有22例是抄自《海公案》的,借用他书的20例,不知出处的有37例,完全传说下来的8例。也就是说,包公成为福尔摩斯式的破案高手,应该是后人演义出来的。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也曾刻苦读书,所以在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县任职。但当时包拯父母亲年事已高,按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包拯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做官。后干脆弃官在家奉养父母。在家孝敬父母多年、时年39岁的包拯,直到双亲去世,守丧期满,才出任天长县知县,3

扶阳八大穴位

扶阳八大穴位 人体除了十二正经外,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十二经脉之气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水库,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需要存储起来,生命力才持久,人才会长寿,八脉就是存储人体元气的大药库。有人会说,这么多脉络,怎么找到它呢,其实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留下一首诗“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呲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呲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这把句话讲了八个穴,疾病与奇经八脉的微妙之处在我们身上的映像比比皆是,奇经八脉是我们身体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如光照耀着整个身体。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经常按摩此穴克缓解痛经、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疾患有辅助疗效。适合痛经的的女性,经常有不明的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此穴是脾经的络穴,与冲脉相通。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痛经是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病种,这种病大多为后天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痛经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治疗,只能靠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疾病,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伤害。如果在年轻时得不到很好的调养,那么很有可能对怀孕生子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道家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是应该首先调理脾胃,脾统血,主运化,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减轻,但每月都会复发,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导致痛经,有时还会伴有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为什么按摩公孙穴有神奇的功效呢?公孙穴通冲脉,督脉、任脉、冲脉三脉起于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冲脉具有含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调理公孙穴,等于是对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的疏导,具有行淤止痛之功。建议有痛经的女性,多点揉公孙穴,再喝一点女儿红(红糖5克、姜粉5克、胡椒粉2克,泡温开水喝酒可以,主治小腹发凉、全身怕冷、手脚冰凉型痛经)。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位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的功效。适合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按揉此穴克缓解打嗝、手心发热、皱襞疼痛腋下红肿等现象,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较好的辅助疗效。很多女性在40到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查不出什么病,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篇一: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 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 年(1027年),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 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 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 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 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 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 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 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炭。可谓是所有百姓的福星。 包拯生平简介早年至孝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 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辞官不赴任。受任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想 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 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 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许久后,包拯才去 吏部接受调选,担任天长知县。是当时人们孝的榜样者。 清正廉明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府,又升任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 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