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精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朴.刀/朴.实嗔.怒/谨言慎.行茅塞.顿开/艰深晦涩.

B捉.弄/戳.穿带挈./锲.而不舍屏.气吞声/银屏.金屋

C报帖./妥帖.拙.病/咄.咄逼人羽扇纶.巾/面如冠.玉

D筵.席/宴.饮星宿./餐风露宿.怅.然若失/为虎作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傲漫颠倒如雷贯耳思贤如渴

B吹嘘攀谈喏喏连声经世奇才

C盘缠窃喜不省人世尖嘴猴腮

D逞能桑梓箪食壶浆民英国富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 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 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B食品安全部门提出,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须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工程;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

C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D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武松,梁山的排位是十四,星号是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攻打大名府时,曾扮作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

6.名句默写。(6分)

(1)鸟下绿芜秦苑夕,。(许浑《咸阳城东楼》)

(2)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李商隐在《无题》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以此表达情感的句子是:“,。”

(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7.名著阅读。(4分)

(1)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的名著之间也可对仗。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2分) 花和尚唐三藏野猪林火焰山路阻败走大闹

(2)《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一段话是对《红楼梦》中哪一个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这一人物的哪些特点?(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城市、农村学生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形式比较表

(摘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中学生在四大名著的阅读形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分)

(2)某城市中学生要向结对的农村中学生们赠送四大名著,并要在书本扉页上题词。请你结合从材料二中所读到的信息,拟定一句赠言。(3分)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1题。(6分)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虞美人·听雨

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词上片突出了少年时对“愁”缺乏真切的体验,甚至还无愁找愁。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引出下文。

B【甲】词下片重在写“知愁”。“尽”字似有千钧之重,满腹愁肠定不吐不快,却被词人硬生生地给消解于无形,似谈天气说季候那般家常。

C【乙】词回忆少年听雨是为下文表现人生乐少恨多做铺垫,反衬老境孤寂凄凉。

D【乙】词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壮年孤冷、暮年漂泊的心境。

10.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乙】词。(2分)

11.简述两首词表达情感的异同。(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2~16题。(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B弈.者胜弈:下棋

C值.岁荒,人相食值:值得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以.画竹、兰为长

D而.不知人之乐学而.不思则罔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6.阅读上面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填空。(4分)

(1)【甲】文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而醉,更为能而醉。【乙】文郑板桥不仅,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2)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0分)

杨志卖刀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

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①根上搠②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有删节)

【注】①颡(sǎnɡ):额;脑门。②搠(shuò):刺;扎(多见于早期白话)。

17.结合故事情节,填空(每空两字)。(2分)

18.结合文段,分析杨志的性格,你认为杨志是怎样一个人? (2分)

19.杨志为什么杀了牛二?杨志从遇牛二到杀牛二,语言有哪些变化? (2分)

20.牛二是怎样一个人?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刻画的? (2分)

21.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主动去官府自首,你怎么看待杨志的做法?(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2~25题。(9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

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2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

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3.选文中的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24.选文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5.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作文(50分)

26.题目:触动心灵的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解析】A.pō/pǔ,chēn/shèn,sè;B.zhuō/chuō,qiè,bǐng/píng;C.tiě/tiē,zhuō/duō,guān;D.yán/yàn,xiù/sù,chàng/chāng。

2.B【解析】A.傲慢;C.不省人事;D.民殷国富。

3.B【解析】根据横线后语句的含义从反义的角度来判断,根据第一空后语句中的“狭隘”可判断应填“丰富”,故答案为B。

4.B【解析】“严格”缺少中心语,应在“新业态”后面加“监管”。

5.C【解析】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的是“黑旋风”李逵。

6.(1)蝉鸣黄叶汉宫秋(2)暂凭杯酒长精神(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1)示例一:花和尚大闹野猪林故事情节: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示例二:唐三藏路阻火焰山故事情节: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来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行。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以顺利西行。 (2)林黛玉。聪慧美丽,气质不凡,但是体弱多病。

8.(1)缩写版、电视剧成为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方式,而阅读原著的学生比例偏低,这点农村学生表现尤为显著。 (2)示例:送给亲爱的小伙伴!祝你沉浸原著,融入经典,提升自我,一生受用。

9.D

10.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洽的场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暮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11.相同点: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追忆一生经历,感叹无尽悲凉。不同点:辛词侧重写际遇背后的无奈,含蓄地表达忧国伤时之愁;蒋词则着重写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鸣。

12.C【解析】“值”在句中是“时值,恰逢”的意思。

13.D

14.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15.(1)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2)立即

把粮食发放给老百姓,使得上万人因此而得以活命。

16.(1)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为官廉洁 (2)情系百姓,造福一方

【乙参考译文】郑燮,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候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甚至有时候都忘了他是当官的人。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要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皇上降罪,我一人承担。”立即把粮食发放给老百姓,使得上万人因此而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17杀人自首

18.能忍,对生活有着追求和渴望,机智应变,守法纪。

19.杨志杀牛二,主要因为牛二纠缠他不放且欲夺他宝刀。杨志初遇牛二,答话不卑不亢;后见牛二是个无赖,又无人敢主持公道,答话便有些忍让和婉转,想尽快脱身;直到后来牛二欺人太甚,才英雄性起。

20.牛二是个市井无赖,横行街里。文段从语言、行动方面刻画了他这一形象,还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杨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英雄。因为他是在被迫中无意杀人,且杀的是市井无赖,算得上是为民除害,而且他怕连累别人,于是光明磊落地去自首,等候官府发落。

22A【解析】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23.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老妇人形象。(适当举例说明即可)

24.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通过“自鸣钟”来写贾府的豪奢。

25.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着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

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26.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