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湖南→广东

B.湖南→北京

C.内蒙古→广东

D.内蒙古→北京

4.(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量黑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 ②投夫(妻)者 ③购房者 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

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户籍地性别年龄

外地本地男女16—45岁46—59岁60岁及以上312人70人262人120人330人48人4人技能就业文化程度

有无有工作无工作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90人292人300人82人94人187人80人21人

9.(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10.(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11.(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

D.缓解“民工荒”问题

1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2011年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4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4分)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D 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广东,其简称是粤;人口迁出量豫大于赣;人口自然增长率沪小于鲁;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B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不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人口净迁入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图中显示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并不都大于北方各省;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不超过1亿人。

3.A 根据引力模型方法并结合选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即可判断湖南和广东之间人口迁移数量最多。

4.B 海南省三亚市和黑龙江省分别位于我国南、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大,冬季黑龙江气候寒冷,而此时三亚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C 图中所示七类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

6.A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其中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等。

提升题组

7.A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自然增长人数加上机械增长人数等于增长人数(机械增长人数为正,表明人口净迁入;机械增长人数为负,表明人口净迁出)。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①地区。

8.D 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受其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9.D 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中无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D项正确。

10.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节后大部分流动人口在该区有了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到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11.D 据表格数据可知流动人口大多数就业了,而且材料中提到流动人口增加,所以能够缓解该区“民工荒”问题,D项正确。流动人口增加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小,A项错误;表中显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都较低、大都没有技能,其收入应该也较低,因此不会增加当地人均收入,也不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B、C项错误。

12.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由乡村到城市。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 第(1)题,材料一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而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影响因素为政治因素。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迁移方向为由乡村到城市。第(3)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乡村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可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有利方面和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等不利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答案 (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 (1)结合插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2)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3)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2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定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讲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

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4.我国的人口迁移

河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河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南阳月考) 下图为“2002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是() A . 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 B . 2009年人口增长最快 C . 2006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D . 人口持续减少 (2) 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市() A .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C .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 . 产业升级和转移 2. (4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水源条件的改善 B . 民族政策的变化 C . 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 . 经济布局的改变 3. (6分)(2020·嘉定模拟) 2008年~2015年间,大庆市人口总量不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过于缓慢②青年人才流失较多 ③产业结构转型加速④医疗保障条件较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 (6分) (2017高一下·容县月考)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B . 国内人口迁移只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 C . 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 D . 国内人口迁移仅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 5. (4分) (2018高一下·长安期末) 下图①②③④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分别是() A .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 .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 .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的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读懂并能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以及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以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加强比较和总结。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到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A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为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所形成的人口迁移属于() A . 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B . 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基地的人口迁移 C . 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D . 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2. (4分) (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B .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C .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D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 更多的休闲时间 C . 更高的收入 D . 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3. (6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末) 2011年吉林市高考考生为16.9万多人,比去年锐减两成。而据吉林市高招办的初步统计,2012年吉林市高考考生仅有16.5万人,比2011年又少4000多人,将再创历史新低。预计到2015年,吉林市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降至15万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011年吉林市高考考生减少的原因可能为() ①适龄青少年减少 ②出国就读人数增加 ③辍学打工人数增加 ④报考职业院校的人数增加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预测吉林市高考考生人数降至最低的根本依据为() A . 人口迁移 B . 人口增长 C . 人口素质 D . 人口容量 (3)吉林市应对高考考生数量减小的措施有() ①继续关注人口增长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注重人才引进④关注男女性别比例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师版)

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制度下,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国际或本国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欧洲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期流动迁入地西亚、北非 农业经济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户籍管理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增大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和的变化。 (2)个人对的变化。 2.综合分析 (1)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政治因素: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因素。 【答案】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或职业需求

经济因素战争决定性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4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答案】1.C 2.D 3.A 4.C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第5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第6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5.B 6.D 【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 考点一国际人口迁移 【知识归纳总结】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01 h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口r人口迁移。 2 .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口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 .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口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型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前:以岡集团性、龜大批的移民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II定居移民减少,麵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指在已09—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口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口口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口咚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自我探究]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不是。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 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 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口 0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口02变化。 (2) 主要因素:气候、口03土壤、水、型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 ?经济因素 (1)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 主导因素:型经济。 3 ?社会因素 (1)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 主要因素:政策、口08社会变革、战争和□ 09宗教等。 [自我探究]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1.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其中广东省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家庭规模减小 C.城市化速度缓慢D.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多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3.读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⑦多为自发迁移⑧多为短时间迁移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2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题。 4.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小题。 6.图示属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B.④⑤C.③④D.②⑤ 7.图示由于国内城市化引起人口迁移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与G、H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美国、澳大利亚 B.巴西、中国

高中地理_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最新考纲】 人口迁移的原因 【考纲解读】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课前准备】 学生在黑板上写好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 概念、分类、特点 自然因素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影响迁入地(有利、不利) 迁出地(有利、不利) 【导入】今年电影春节档最大的黑马当属《流浪地球》,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从地理学人口的角度上来讲,这就是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授】 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采用提问的方式。然后进入本节课第一

个重点题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题型突破】 题型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提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题再现】 (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ACD

内蒙古兴安盟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兴安盟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7高三上·林州月考)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读常熟市全年各功能区各年龄段人口量指数图和各功能区人口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需要进行生态游憩空间配置的功能区是() A . 商务办公区 B . 商业活动区

C . 生活居住区 D . 工业生产区 (2)林地、草地、水域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主要微观类型,在生活居住区最适宜设置() A . 林地、草地、水域 B . 草地、水域 C . 林地、水域 D . 林地、草地 2. (4分)读“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功能区是() A . 住宅区 B . 商业区 C . 工业区 D . 行政区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

A . 城市中用地方式最为普遍 B . 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利地带 C . 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D . 建筑物高大密集,商业活动频繁 3. (6分) (2014高一下·金堂月考)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 .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 .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 .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 .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 政策、劳动力 B . 市场、劳动力 C . 地租、市场 D . 政策、地租 4. (6分)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 A .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B . 大型中心城市放慢发展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4.(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省市”,这从侧面说明了省市迁入了大量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必修二)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及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的信息。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动态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加深记忆。也可采用比较法,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口迁移特点。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教材第9页的活动1可以请家庭或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也可开展小组互动学习,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及影响,获得感性认识。活动2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人口移出与移人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作社会调查。以当地的事例来延续教材内容,开放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2可根据教材图1.9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运用电脑动画课件演示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与路线。根据课件展示的资料,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还要注意分析人口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的推力与拉力因素。 案例3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将其信息结合活动1、活动2提出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3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人口人口空间变化的常见形式 2.让学生理解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最近几年人口问题一直是高考地理的常考知识点,尤其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高频考点,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由A 1到B 1,B 2到C 1,C 1到A 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 1到B 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

人口流动;由A 1到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主要流向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 扩张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 业文明,也改变 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 增多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整了人力资源 空间分布格局 3.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

同的历史时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会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特点 大批移民 有计划、有组织 自发的、流量大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 条件较好地区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 部、中部向西北、东北、 西南 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北向中部、东部 目的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 争、自然灾害等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 支援边疆建设 务工、经商,寻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收入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 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口迁移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引起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这也将是高考考查的方向之一。 民工潮 民工荒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原 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低,农村劳动力过剩 收入差距缩小, 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移, 国家重视 “三农” 利 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 经济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 农业发展 弊 犯罪率增加,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增加就业压力,环境质量下降 留守儿童教育难,老 人负担重 工厂停产 图示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中)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 . 东亚 B . 南美 C . 西欧 D . 北非 2. (4分)(2020·襄阳模拟) 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末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6万人,2019年末减少0.6万人。“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北京市要加强治理“大城市病”,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三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 房价大幅上涨 B . 产业结构调整 C . 城市人才争夺 D . 空气污染加重 (2)北京市在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中,以下需要最先退出的是() A . 金融中心 B . 文化中心 C . 物流中心 D . 科研中心 3. (6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期末)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高中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一地理DL-10-01-007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编写:何珍审核人:刘利编写时间:2010-3-6 【学习目标】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学法指导】(1)归纳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 【学习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 4

来期以来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读图思考1】 读下图,思考问题。 (1)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美国东北部气候有何特点? (3)美国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除气候因素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思路:(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因而人口稠密。 (2)美国东北部纬度偏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 (3)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图1-6) (1)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_________移向 _________,从_________流向________,导致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2)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其居民大多数来自________国;非洲人是作为_______被劫掠到这个国家的;最早的亚洲人是以____________身份进入美国的,主要在________干活;“一个明显的例外,”指的是__________人。 图1-6 (3)文中第一段中的“向西推进”指的是国 ____________(内、际)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_________,人口大量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移动,试分析产生这种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得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得就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得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得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得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得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得就是( ) A、湖南→广东 B、湖南→北京 C、内蒙古→广东 D、内蒙古→北京

4、(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量黑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就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得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得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得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得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得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与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户籍地性别年龄 外地本地男女16—45岁46—59岁60岁及以上 312人70人262人120人330人48人4人 技能就业文化程度 有无有工作无工作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90人292人300人82人94人187人80人21人 9、(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该区节后流动人口得特点就是( )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得为主 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10、(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得主要原因就是( ) A、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得本地人口增加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课标要求重在“举例”两字上,要求学生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应为运用水平。因此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时要尽量结合实例进行讲述、分析。同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这条课标的必要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古代几次人口大迁移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移民历史不甚了解,受其历史素养的限制,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往往兴趣不大,对知识点也只是机械记忆,这样的结果既影响了学习效率,也与新课程教学所要体现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背离。为此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设计了更多学生身边的例子和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对人口迁移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判别和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特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中国近代史上三大移民潮之一的《闯关东》这一史实为主线贯穿始终,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融合,运用视频和人口迁移的大量图片,探究了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影响因素和意义。这样既能挖掘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地理,更在体验中进行探究和分析,最终达到本节的课标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走西口》音乐欣赏。 (教师)情景导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的三大移民潮,并被陆续编排成了电视剧。那到底什么是人口迁移?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迁移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形象感知,课堂初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了探究新课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成果共享 (教师)提出学生需完成的课前预习展示的知识点: 1、人口迁移概念 2、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方向、原因(表格展示) 要求: 1、2-3分钟时间同位校对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