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而新民主主义理论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理论,又因其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主要标志。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曾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文明一直是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以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落伍了。1840年,又由于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主义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自1840年至19世纪末期这段时间里,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当时的清朝政府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并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权益,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特别是在19世纪后半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浪潮,使得一个原本完整的中国,被支解得四分五裂,日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修建铁路,开矿开厂,把持海关,不但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由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打开中国这个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所以,帝国主义虽然在中国修了不少的铁路,开了不少的工厂,却并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相反,中国的情况越来越糟。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也促成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但封建制度依旧保持下来,封建的生产关系,仍然占主导地位。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雇农贫农和中农,仅占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非但

没有改变,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整个社会占着优势。

在19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一部分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与此相伴随,也就产生了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殖民战争的催化下产生出来的。所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十分软弱,它们的工厂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资金困难,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因而经常受到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的压迫和排挤,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产生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经济上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矛盾又依赖的状况,决定了与中国资本主义相伴随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两面性阶级。

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下,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上中国土地广大,又是地方性农业经济为主,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正如毛泽东所说:“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①

造成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帝国主义一步一步将一个封建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过程。自鸦片战争起,这种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目光投向了西方,凡是西方的东西,什么都学,但是学来学去,先生老是打学生。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越来越糟,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于是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这个时候,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另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加剧了各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激起了更加广泛的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俄国发生了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发生前,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此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这是因为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最直接的影响,是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俄国,投向了社会主义,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1919年,发生了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成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指导者。“五四”运动宣告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反革命的力量异常强大,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旧式农民战争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承担历史责任的中国资产阶级又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同帝国主义决裂,因而也提不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在此种情况下,随着我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最初结合,中国革命的面貌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的革命运动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由于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的性质依然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需要中国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把已有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课题。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不辱使命,成功地破解了这一历史课题。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最后达到系统和完善的。

在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统一理解还是很不够的。党的“一大”只是解决了一个建党的问题。到“二大”的时候,党才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当时,党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工人运动上。党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并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革命的力量异常强大,单靠工人阶级一个阶级弧军奋战是不能胜利的。于是党开始着手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国革命的力量,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很快,随着“五卅”运动的爆发,中国的革命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接下来是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提了出来,如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谁来领导的问题,革命的同盟军问题等等。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就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提出了所谓“二次革命”的理论。陈独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太小,觉悟者又太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负有历史的使命,所以,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只要充当追随着的角色就行了。但党内另一些同志坚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党的“四大”还是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革命的后期,在总结斗争经验,吸取其它领导人正确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些问题,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党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胜利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此阶段上,革命道路问题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提了出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同时,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军队建设问题上,武装斗争问题上,形成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但是,这一时期,党的路线受到了来自“左”的方面的严重干扰。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照抄俄国革命“城市中心”的经验,实行了一条完全错误的路钱,结果导致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惨重失败,致使党领导下的军队陆续退出了原有的根据地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纠正了王明的错误路线,根据新的形势,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并确立了自己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一时期,党有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会了治国安邦之术,懂得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进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解放战争时期,在进一步总结过去斗争经验和解放战争新经验的基础上,党和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转变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做好了理论准备。

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它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又是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渐系统化并日臻完善的。没有第一次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没

有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开展和失败,也就没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没有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就没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完成了由必然到自由的历史性飞跃。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同盟军,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任务等一系列关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局的基本问题,它是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

早在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探索。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章就已经初步回答了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农民同盟军问题,对资产阶级的策略问题,以及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问题,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直接的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进一步就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回答,已经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他说:“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①

解放战争时期,鉴于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为代表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已经形成,并成为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政治障碍这一事实,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一表述中又加入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内容,并在1848年4月1日的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①至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有了最为完整的表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者

毛泽东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②在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相继发生了多次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但所有这些革命运动都失败了。尽管这些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没有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对象。近代中国之所以贫困落后,这完全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而国民党南京政权则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这个政权下滋生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着中国的经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的障碍,所以,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才能走向进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谓人民大众指的就是这四个阶级。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的80%以上。民主革命如果没有农民参加则不可能取得胜利。

中国的农民,因其经济地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富农、中农和贫农。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左右。富农一般都参加一部分劳动,但也有一定的剥削量,带有半封建性。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进去。在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在民主革命中,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中农占中国农村人口的20%左右,一般不剥削人,在经济上也能自给自足。在反封建的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131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斗争中,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农民虽然分为以上三个阶层,但农民这个名称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地是指贫农和中农,无产阶级只有和贫农、中农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达胜利。

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小资产阶级同农民一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他们经常处于失业和破产的威胁之下,处境非常艰难。因此,他们也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保持着某种经济上的联系,因此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容易同敌人妥协。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可以成为革命的力量之一。而在另一个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对他们必须采取慎重的政策,必须依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也是新民主主义区别旧民主主义的根本标志。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的责任。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担当了革命的领导责任,但由于这个阶级有先天所具有的两面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因而也就不可能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责任,是由这个阶级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不仅具备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即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富有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等,并且有着许多特殊的优点。其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有着比其它阶级更为坚决,更为彻底的革命性;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极少数的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其二,中国无产阶级多数来自破产和半破产的农民,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在革命过程中容易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其三,中国工人阶级虽然

人数不多,但却比较集中,主要分部在东南沿海的工业城市中易于组织,易于发动。总之,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很好地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而,它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即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和将来阶段的关系问题。

既然中国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又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那么,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就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那么,在第一阶段就必须首先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肃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资本主义获得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一方面的结果,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加以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就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二、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参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在第一阶段上所要

建立的国家,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即所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国体上是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中国革命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其具体形式上又有所不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工农共和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共和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则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政治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从抗日战争的现实出发,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原则上作出了回答。毛泽东说,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农村,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须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

1947年12月,随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继续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发动

内战这一事实的发生,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主张。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所要消灭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不是消灭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资本主义经济,即使在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还是允许其存在的。小工商业者是应当坚决保护的。土改后发生的新的富农经济也是如此。总起来说,新中国的经济构成是:(1)国营经济,这是领导成份;(2)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3)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而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3、新民主主义文化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内容上看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

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所谓大众的文化,是指它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我们要造就的新中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斗争,没有合法斗争的条件,革命斗争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内是没有争论的。但在武装斗争具体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上,一段时间内党内并不那么一致。一些同志由于在思想上受主观主义的指导,教条地看待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坚持走城市中心的道路,曾经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半统治,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实行武装斗争。

第二、敌人的强大。它控制了全中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枢纽和命脉,它的政权是全国性的政权,而城市则是反革命统治的中心。

第三、革命力量的弱小,如果革命力量不想被敌人所消灭,就必须在敌人统治较为薄弱的农村去长期积蓄力量。

第四,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农村土地革命,只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深入农村土地革命,才能争取农民,而争取了农民也就争取了整个中国革命。

总而言之,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

政权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建设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成果无法巩固,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就不能消灭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也就不能吸引农民参加民主革命。而根据地建设则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敌强我弱,反革命的“围剿”和革命的反“围剿”反复交替,革命力量必须要有坚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后盾,这样才能进退有据。所以,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工农武装割据”也只有具备了这样三个条件才能实行。

2、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以农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长期的积蓄力量,最终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的开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是非常之大的。

从实践上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如何开展斗争,如何巩固阵地,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革命发生以前,俄国革命已经有了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先取城市,后取乡村的经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所以,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间里,尽管毛泽东等领导人已经在实践上把斗争的中心放在了农村,但这并没有得全党的响应,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许多同志只知道俄国走这条道路能够胜利,中国也能够胜利,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同于俄国,所以,一味地强调反革命的危机,夸大革命的力量,在实践上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口号,甚至让弱小的红军去攻打敌人守备坚强的中心城市,结果不仅未能取得在中心城市的胜利,反而使革命力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毛泽东的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做法,不仅胜利地开展了斗争,并且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巩固了共产党在农村的阵地,并最终经过长期的农村斗争,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从理论上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以及围绕这条道路所形成的一系列建党,建军,开展武装斗争,进行政权建设的理论,也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成功结合。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内盛行的是教条主义,即把共产国际指示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验神圣化和教条化。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而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出发,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出发。不知道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只知道用马列主义,国际指示,等大帽子吓唬人。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照搬十月革命在中心城市实行武装暴动的经验一再指令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不切实际地提出要为先占领几个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而斗争。即使在党中央机关已无法在中心城市立足,不得不被迫转入农村的时候,仍然不放弃“城市中心”的错误观点。不仅如此,他们批评毛泽东等坚持农村为中心的正确做法是所谓“游击主义”。教条主义不仅使土地革命战争遭到了惨重的失败。也在理论上俘虏了相当一部分同志,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以及在探索这条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革命是完成资产阶级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同时,中国革命又是发生在世界历史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这就使得中国革命在许多方面都带上了它独有的特点,就经验而言,亦是如此。

毛泽东指出: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①毛泽东的这一结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高度概括。

1、关于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结成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111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者阶级的联盟。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它劳动者的联盟。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和农民结成联盟。这种关系,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原则上都是一样的。而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同资产阶级结成并且长期地保持革命联盟,在其他国家的革命历史上却是没有的。所以,中国的统一战线问题,就其特殊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对革命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整个民主革命中,我们党同资产阶级建立并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又由于统一战线一度的破裂,同资产阶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党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依据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的分析。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个阶级及其附属,是中国的中间势力,在许多时候,这个阶级在政治上的向背对于革命在某一时期的胜利和失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大资产阶级是一个反动阶级,历来是革命的敌人。但是由于大资产阶级中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鉴于这一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代表英美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建立了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鉴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所具有的两面性特点,以及大资产阶级一面抗日,一面反共的特点,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所谓联合,就是在斗争形势需要的时候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资产阶级动摇妥协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被迫分裂时进行武装斗争。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

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①

能否同资产阶级建立并长期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对于我们党来说,不仅是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问题,还有一个在自己内部同时反对两种倾向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党的成功经验是:即要反对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的偏向,又要反对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左”的偏向。一般地说,当我们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时候,容易产生“左”的错误,这时主要是反对“左”倾关门主义的偏向;当我们同资产阶级联合的时候,容易产生右的错误,这时主要是反对右倾投降主义的偏向。民主革命中,我们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即发生了“左”的偏向,也发生了“右”的偏向,这就使得我们党不能不进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我们的经验也正是在这一斗争中获得的。

2、关于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在中国之所以必要,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武装斗争在中国之重要,正如毛泽东所说:“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②

武装斗争问题,对于共产党来说,就是如何武装农民的问题。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③同以往自发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不同,这是一种新型农民战争。它是由新型政党领导下的,新式农民战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又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它是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斗争,是以解放农民为主要内容的斗争。

与中国革命的道路相联系,中国的武装斗争的立足点必须长期放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上。“在这种革命根据地上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④而游击战争,它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为了战胜敌人,创造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所以,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农民武装,为了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页。

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就必须利用中国广大的乡村采取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敌人周旋。革命力量非到足以战胜强大的敌人时,是不能采取正规战的。如果革命力量过早地发动对敌人的正规作战,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暴露给敌人,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以致失败。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即是在力量不够的情况下进行的正规战,结果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与此相反,在另一个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民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平原游击战,不仅成功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并且发展壮大了自己。游击战在中国革命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最终是要发展成为正规战的。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游击战之转变为正规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革命力量的发展已经造成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第二,反革命已经无法通过正规战争改变其被消灭的命运。

与游击战相联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是: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敌强我弱的形势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这样以来,革命与反革命的反复较量,反革命的“围剿”和革命的反“围剿”将会长期反复地进行,使革命呈现出波浪式向前推进的规律。

3、关于党的建设

即要革命,就必须要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按照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领导革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反革命的力量过于强大,并且长期占领和控制着中心城市,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可能长期在城市组织革命力量,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基本队伍,而必须到农村去,以农村为中心,发动农民,以农民为主力军,并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多数的情况下,来建设自己的队伍,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必须争取的阶

级。因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这样,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以及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本身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特点。

由于第一个特点,党必须在以极大精力对付艰苦的战争环境的同时,努力把党建设好,以保证党的无产阶级纯洁性和先进性。

针对党的状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经常用无产阶级思想,用正确路线来教育党员,不断地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并使党员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又创造了以整风的形式作为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在此基础上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采用整风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教育党员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解决党内矛盾,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一大创造,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由于第二个特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党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和武装斗争的关系的时候,党的事业就走向胜利,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和巩固就前进一步。当党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和武装斗争的关系的时候,党的巩固和发展就要后退一步。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在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和武装斗争的关系问题上,还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有许多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还是一个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因此,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问题上,对资产阶级的阴谋缺乏警惕性,不敢同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害怕斗争后使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结果上了资产阶级

的当,受了资产阶级的欺骗。在武装斗争问题上,党没有充分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党手里掌握了一部分武装,但却没有能够掌握住,因而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结果导致了大革命的惨重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理解比过去前进了一步。资产阶级虽然叛变了,但党能紧紧地依靠农民把革命推向前进。遵义会议以后,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策略方针,同资产阶级又建立了抗日的统一战线,在武装斗争问题上,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开辟了根据地,学会了战争的本领,学会了治国安民之术。但在土地革命战争的中期,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抗日战争时期,党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并且牢牢地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武装斗争问题上,党运用过去斗争的经验,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创建了抗日的根据地,使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完全走向了成熟,在处理党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系问题上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党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完全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党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彻底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夺取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说:“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①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独创性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破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革命这一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里领导革命的,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又是同时肩负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历史任务,并且它所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的著作里是找不到的。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去面对革命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善于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党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党不仅要同强大的敌人作斗争,而且要同来自内部的“左”和“右”的干扰作斗争,不仅要虚心听取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还要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党不仅要同资产阶级结成革命的统一战线,还必须在统一战线内部同资产阶级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并在统一战线破裂后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结果是,党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和曲折,不仅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并且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中国革命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所解决的是一般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中国革命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特殊问题。如道路问题,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建党问题,建军问题等。而这些问题的成功解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毫无疑问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更是以独创性的特点,载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册。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和走向成熟的基本的和主要的标志之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它有着多方面的内容,而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民主主义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都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和最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主要标志。

本章小结: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一切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doc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下创建的,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与实践的突破与发展对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启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通过不断坚持学习、研究、认识、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实际难题,这对对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具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该理论也可以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指导纠偏,对于个人的发展有一定启迪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因脱离实际、忽视客观规律而阻滞中国革命与社会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告诉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而行、随波逐流,探索适合个人发展的道路。在建国后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忽视一些客观实际,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了嬗变,

并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使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实现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伟人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自大,时刻自省,注意进行自我评判,要时刻提醒自己实事求是、少走弯路。 诚然,新民主主义理革命论的形成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而我们对于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探索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应该不屈不挠、怀抱希望,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看看先辈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多少次道路陷入死胡同,但最后他们依然挺了过来,才有了我们今天对于在六十多年前生活的人们来说可望不可即的好日子 同时,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这启示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大胆创新,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打破固有的保守观念,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我们要灵活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胜利。 其次,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政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并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方针、政策;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领导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勇于坚持真理并修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这样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再次,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这支军队,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 第四,必须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强大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势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同盟者执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持发展进步势力,孤立右翼势力,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第五,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从来都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尽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国际援助。但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决不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任何别国身上。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对本国情况的深刻了解,制定正确的政策,紧紧地依靠本国人民,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他们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我们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对于中国前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到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启示有以下四点: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坚持实行人民民主。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节食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发展道路。从革命实际出发,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劳动人民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完成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接力探索的创造性理论成果:两者之间虽有区别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都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性和基础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之处,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性和基础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之处,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要论证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要关注它们各自的产生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经历了曲折的产生过程。党在经历了造成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之后,才逐渐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继而来探讨两大理论成果的相互关系。根据查阅教科书,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作为中国革命理论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参照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为中国建设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科学内涵可以这样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形成的过程中,它们都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三部曲:要么先右后“左”,要么先“左”后右,最后是殊途同归:既反“左”又反右、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 指导学生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思考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是联系、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和共性思路。二者的共性思路——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二是将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与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评价总结学生课堂讨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共性思路 第一,共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二,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利益至上。 第三,共同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共同的创立因素——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共同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六,共同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从二者的共性思路来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例如: (1)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具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识记;易考选择题)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考点: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的疑问】(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考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考点: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

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统一战线的建立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一、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动的必要形式”。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伪地位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等将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经济纲领 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调动革命主力军──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首要问题。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由于它与国家政权、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基础。它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反封

毛概论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 学号:12013248241 班级:电气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授课人:金文斌208060116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内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纲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一次重大突破。 2、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1、本章重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去实现。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和战争解决问题。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但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暴动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却行不通。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正如后来邓小平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

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的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既不同于俄国,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便产生了。 中国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国家,农民是革命所需力量的主要来源,必然成为中国武装斗争的主体;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农民战争悠久历史的国家,总结历代农民战争的经验,继承历代农民战争的传统,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与中国的这种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便产生出一种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这种革命战争,既吸收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长处,又抛弃了历代农民战争的弱点,是真正中国化、真正民族化的革命模式。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壮丽事业,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既然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那么党的工作重点,革命的战略基地就必须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隈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战争基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发动城市中心暴动的教训 在土地革命战争以前,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已被看成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由于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得首先占领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共产党人借鉴并沿袭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的传统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初期,党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随后,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党组织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其结果都以失利告终,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2、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二、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革命历程

1、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结局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五、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理解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理解。并借此谈你的人生生涯规划及是实现的方式和手段或步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是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毛泽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种深刻的矛盾,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的发展起来,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名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在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特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取得成功,它的基本经验是: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样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了解自己的长处后,再选择自己需要努力的人生方向,不能盲目抄袭别人的经验或者方法,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一,摆正心态,让自己的心态比较平和,从点滴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心态非常重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基本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鸦片战争)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革命战争的实践&军事战略理论;党领导新民主民义革命历程&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