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研究缘起】

“分数的再认识”是很重要的一节启始课,对于后面的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减、分数的乘除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很大的影响。《分数再认识》这节课,我也一直很困惑。因为三年级的分数认识《分一分二》认识了分数表示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意义这一分数的相对性。当时三年级的随堂练习最后一道思考题,打问号的就是我们五年级的情境,从不同整体拿出的二分之一为什么不一样多。从三年的思考题到我们五年级的主情境,我觉得这是不是要求低了点?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当然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那是否就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三年级知其然,五年级知其所以然。试教了一次,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用同行的话说分数的再认识的“再”字,做的不够,更多是复习前面的知识。面对这节课开始反思,同时阅读了更多的教材,以及同行们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从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的反思、对同行们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深入的理解。

第一次试教教学片断:

(一)导入:猜一猜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母子两相望,猜一个数学名词?

板书: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分数的数学知识。

2、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分数?

3、你能举例子说说五分之三的含义吗?

板书:学生说的整体“1”的物体。

4、小结:我们可以把一块饼干拿来分,也可以把五块饼干拿来分,他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5、快速抢答把谁看作整体“1”

这些我们之间都已经认识过,今天我们还要展开学习。揭题“分数的再认识”(二)探究

活动一:拿铅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二盒铅笔的1/2

师:孩子们真能干,现在我这儿有两盒铅笔,谁愿意帮我分一分?

(一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师:对呀,他们两人都拿的是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反馈。)

师:谁来告诉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是这样吗?师:现在再次请2位同学上台来把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大家它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表示什么意思?又是多少呢?

2、归纳提升

师:现在明白为什么不一样了吗?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笔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板书)

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板书:

活动二:说一说

师:老师我这里有2本书。出示课件

师:淘气说:“我看了这本书的1/3板书(厚的),”笑笑说:“我也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讨论与思考】

上完以后备课组老师提了前两个问题:①你的目标是什么?②你的分数再认识“再”在哪里?我思考了一下回答:目标是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上完课后,感觉对于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的教学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上课时,只是重视了对于分数再认识的表面化,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有多种方法去举例、验证。只有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时候,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第三个问题出现,怎么让学生在基本的活动经验中更好的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什么方式来再认识?

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再认识还是认识分数的意义,它可以表示一个绝对数量的意义。更重要的深层意义就是可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我们五年级我进一步来认识分数,而且要学习分数的乘除,因此我们必须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层意义,特别重要。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什么方式来认识,用什么途径来认识?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探讨。我们在设计中谈到了可以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让学生悉心的体会,深入的理解。我们在想这节课能不能用操作或画图直观的方式来解决分数乘法和除法的问题?就好像说我们在一年级还没学整数除法,但是我们前面分一分,分苹果不管分什么,用操作的方式解决整数除法的问题。同样的我们这节课联系下册的内容分数的乘法除法的问题是否可以用操作的方式来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例:16个苹果,我要拿出四分之三,分给淘气,他能分几个呢?学生可以拿出学具摆一摆,他们一定会体会到四分之三什么意思,是把16平均分成4分取其中的3份。然后再把其中的3个部分合在一起。这就是16个苹果的五分之三。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到了五年级下册,这个问题就是16乘以四分之三的问题。但他是通过操作来解决。然后剩下的苹果有几个?再从剩下的苹果中再拿四分之三,分给另一个人,剩下4个,分出3个,前后拿出的个数不一样,显然能深刻的明白这个五分之三和前面的五分之三表示的部分和整体是不同的。这是从整体得到部分。反过来我们知道,都是五分之三,但是由于它的整体不一样,五分之三的部分也就不一样。那我们反过来也可以说粉笔盒里面拿出粉笔的三分之二是四支铅笔,反过来让孩子猜粉笔盒里有几支铅笔呢?让学生知道,三分之二这里包含两个三分之一,先两等分,三分之一是2,那原来应该是6支。反过来逆向思维思考。它不是通过纯数学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分数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创设丰富的实效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第三次试教:基于活动经验 悉心体会 深入理解

探究部分教学片段

活动1:圈一圈 1、整体“1”还能否是以下物品?请分别圈出它们的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为什么都是圈出 而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

板书:整体“1”不同,分数相同,部分的数量不同。

活动2:画一画 课件出示:一个 图形的是这样的 ,你知道整个图形是怎样的吗?(作业纸第 2 题)

43

43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