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动力学试验设备

水动力学试验设备

1.净水器,

2.阀门,

3.泵组,

4.集水箱,

5.安定段,

6.阻尼网,

7.收缩段,

8.工作段,

9.出水阀, 10.储水箱

循环水槽结构示意图

Tunnel Assembly

Settling Chamber Exit Section Motor Assembly

小型水槽

大型水槽

船舶试验水槽(400m)

其它水槽

(1)拖曳水槽:船模实验、分层流实验等

(2)波浪水槽

在普通水槽上装上造波器和消波器,造波器用来模拟海浪,有多种形式。在水槽的另一端,消波器使水波以及模型产生的船波不再反射。

造波装置

波浪水槽防波堤模型实验

可用于:

波-流相互作

含沙水流运动

底泥起动

悬移质沉降

波流与不同底

质的相互作用清浑水两用波流水槽

小型水洞

重力式水洞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水泵将地下水池中

的水泵入高位的水

箱中,水箱内的溢

流板使水箱中的水

位保持恒定。水箱

内还插有多孔阻尼

板作为稳流装置,

用来消除进水所引

起的波动。水在管

道内经过扩压段、

整流网和收缩段后

进入实验段,然后

流入回流渠道,集

中到水池中。

1.沟,

2.磅秤,

3.量水箱,

4.切换机构,

5.溢流箱,

6.水池,

7.水泵,

8.回水管,9.出水阀,10.实验装置; 11.进水阀,12.水箱,

13.多孔阻尼板,14.溢流坝

图为在空化实验水洞中用频闪光源拍摄到的高速旋转螺旋桨的空化现象照片,从照片中可看到在螺旋桨叶梢上产生的空泡形成的螺旋线。

为了观察非定常流动和高速运动流场的流动图像和变化过程,通常需要采用高速摄影技术。

水力学学习方法指导

桥梁工程网上辅导材料3 第3章第1节 行车道板的计算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车轮荷载在行车道板上的分布规律; 2.掌握板的有效工作宽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3.掌握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方法。 【学 习 重 点】 1.单向板、相邻翼缘板沿板边互相作成铰接的桥面板、沿板边纵缝不相连的自由悬臂板的力学模型。 2.《桥规》关于单向板、悬臂板的车轮有效分布宽度的计算规定。 3.多跨连续单向板、悬臂板的内力计算方法。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一、 车轮荷载在板上的分布 作用在桥面上的车轮荷载,与桥面的接触面近似于椭圆,为便于计算,把此接触面看作的矩形。车轮荷载在桥面铺装层中呈450角扩散到行车道板上。 在所有的公式推导中,P 表示单列车辆荷载的轴重(考虑多轴共同作用时,P 表示单列车辆荷载的多轴轴重之和), 2 P 为相应的车轮重量。 二、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桥面板在局部分布荷载的作用下,不仅直接承压部分参与工作,而且与其相邻的部分板带也分担一部分荷载。 (一) 单向板 在图3—1—3中,注意板的计算跨径方向为x 方向,垂直于计算跨径方向为y 方向,板条沿y 方向单位宽度所分担弯矩m x (KN.m/m )呈铃形分布,在荷载中心处,板条负担的弯矩最大(其值为m ax x m ) 。M —车轮荷载产生的跨中总弯矩,a —板的有效分布宽度。 以a ×m x max 的矩形面积等代曲线图形面积 ?==?M dy m m a x x max 则得弯矩图的换算宽度(荷载的有效工作宽度)max x m M a = 理解《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以下简称《桥规》)中对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酸岩反应影响因素

酸岩反应影响因素 酸与岩石的反应为酸-岩复相反应,反应只在液固界面上进行,因而液固两 相界面的性质和大小都会影响复相反应的进行。考虑到任一固体表面都具有吸附 物质的剩余力场,假设其反应过程中包含吸附作用步骤,因而酸与岩石的反应历 程可描述为 (1)H+向岩石表面传递 (2)被吸附的H+在岩石表面反应; (3)反应产物通过传质离开岩石表面。 以上三个步骤中速度最慢的一步为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它决定着总反应速 率的快慢。 影响酸岩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地质因素和工艺因素。 1.地质因素 对要进行改造的储层来说,其地质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地质因素为酸岩反应的固定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含油气水饱和度、岩石的矿物类型及含量和非均质性等几个方面。 (1)温度对酸岩反应的影响 温度对酸-岩反应的影响从化学角度上来说,提高了H+离子在液体中运动的能力,H +运动加快使得传质效率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对酸-岩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这可由Arrielius 方程来描述。 (2)压力对酸岩反应的影响 压力对酸-岩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方面,压力增加会使反应减缓, 总的来说压力对反应速度影响不大,特别是压力高于 6.5MPa 后可以不考虑压力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岩石孔隙结构对酸岩反应的影响 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对酸岩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事实表明,孔隙度越大, 渗透率越高的岩石其酸岩反应速率越快,反之越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酸液渗入 地层增加了酸岩反应的反应面积,加快了酸液的整体反应速率。因此在针对实际 施工中为了增加酸蚀有效作用距离,降低酸液的滤失需要增加酸液的粘度。 (4)含油气水饱和度对酸岩反应的影响 油气水饱和度高的储层岩石,其岩石表面覆盖了一层有机质或遮挡层,阻碍 了H + 向岩石表面移动,降低了H + 传质速率,同时若饱和度过高同样降低了酸液 浓度使酸岩反应速率降低。 (5)储层岩石类型对酸岩反应的影响 储层的岩石特性也是决定酸在地层中的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 [21] 。岩石中的矿 物分布情况也是制约酸岩反应的关键。不同的矿物晶体离子半径不相同,其离子 键的共价程度高低不一,偶极矩长短各异,键能有强有弱,因此酸与各化合物反 应的能力不同。如酸与灰岩的反应比与白云岩的反应速度快,在碳酸盐岩中泥质

水力学辅导材料6

水力学辅导材料6: 一、第6章明槽恒定流动(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明槽水流的分类和特征,了解棱柱体渠道的概念,掌握明槽底坡的概念和梯形断面明渠的几何特征和水力要素。 2、了解明槽均匀流的特点和形成条件,熟练掌握明槽均匀流公式,并能应用它来进行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3、理解水力最佳断面和允许流速的概念,掌握水力最佳断面的条件和允许流速的确定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明渠的糙率n值。 4、掌握明槽均匀流水力设计的类型和计算方法,能进行过流能力和正常水深的计算,能设计渠道的断面尺寸。 5、掌握明渠水流三种流态(急流、缓流、临界流)的运动特征和判别明渠水流流态的方法,理解佛汝德数Fr的物理意义。 6、理解断面比能、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矩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h k 的计算公式和其它形状断面临界水深的计算方法。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这一章是工程水力学部分内容最丰富也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章。 本章有4个重点: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明渠水流三种流态的判别;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和计算,这部分也是本章的难点;水跃的特性和共轭水深计算。学习中应围绕这4个重点,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这一讲我们讨论前2个问题,后面2个问题将放在第7讲讨论。 明渠水流的复杂性在于有一个不受边界约束的自由表面,自由表面能随上下游的水流条件和渠道断面周界形状的变化而上下变动,相应的水流运动要素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水面形态。 6.1 明槽和明槽水流的几何特征和分类 (1)明槽水流的分类 明槽恒定均匀流 明槽恒定非均匀流 明槽非恒定非均匀流 明槽非恒定均匀流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明槽非均匀流根据其流线不平行和弯曲的程度,又可以分为渐变流和急变流。 (2)明槽梯形断面水力要素的计算公式:

北航空气动力学试题陈泽民

1.有一个矩形蓄水池,长100cm ,水高 80cm ,当蓄水池以等加速度 向右运动时,求角落A 点的表压。 2.已知),(),(2211b a b a 和分别点源Q 和点涡Г, 求壁面上的速度分布。 3.空气在管道中等熵流动。在截面A 马赫数为0.3,面积为0.001m 2,绝对压强及绝对温度分别为650kPa 及335.15K 。在截面B 的马赫数为0.8,求B 截面处的截面积、压强、温度、密度及总压。 4. 二维流动x方向速度分量为by bx ax u +-=2。若该流动为定常的不可压位流,求y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 2 /5s m a =

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画“√”,在错误的后面画“×” 1.①只有在有势力作用下流体才能平衡。()②在非有势力作用下流体也可以平衡。()③在有势力作用下流体一定平衡。()④以上均不正确。() 2.经过激波后,①总压保持不变。()②总温保持不变。()③熵保持不变。()④总密度保持不变。() 经过膨胀波后,①总压保持不变。()②总温保持不变。()③熵保持不变。()④总密度保持不变。() 3.临界声速①大小取决于当地温度()②大小取决于总温度()③是流动中实际存在的声速()④与管道的形状有关() 4.激波是由无数微小的压缩扰动被叠加而成的强压缩波。①为了在一维管道内让后面的压缩波赶上前面的压缩波,活塞必须以超声速推进。()②活塞的推进速度大于激波的推进速度()③在二维或三维流场中物体必须以超声速运动才能产生激波()④在定常的二维或三维流场中物体的前进速度和激波的推进速度相等() 5.一维流动中,“截面积大处速度小,截面积小处速度大”成立的条件为①理想流体()②粘性流体()③可压缩流体()④不可压缩流体() 6. ①马赫数越大,表示单位质量气体的动能和内能之比越大() ②方向决定的斜激波可以出现强波,也可以出现弱波()③超声速气流内折同一角度时,分两次折转比折转一次的总压损失要大()④斜激波后的气流速度一定是亚声速的() 7.①若从某一初态经可逆与不可逆两条途径到达同一终态,则不可逆途径的熵增必大于可逆途径的熵增。()②在圆柱体的有环量绕流中,圆柱体的表面一定存在驻点()③二维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绕流中,阻力一定为零()④点涡所诱导的流场是有旋流场()。 填空题

大学水力学课件

大学水力学课件 大学水力学课件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 水力学课件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数】48(理论48实践0)【学分数】3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大纲根据2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教学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于流体的力,静水压强及其特性,压强的测量与表示方法,恒定一元流,理想液体,微小流束,均匀流与非均匀流,非均匀渐变流与急变流,水头损失,液体运动的两种型态,管道的基本概念,明渠的类型,明渠均匀流,水力最佳断面,允许流速,明渠水流的三种流态,断面比能与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缓坡与

陡坡,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跃,共轭水深,堰流的类型,闸孔出流。 掌握基本理论。包括: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几种质量力同时作用下的液体平衡,实际液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及应用,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及应用,量纲分析与π定理,液流型态及水头损失液体运动的两种型态,谢才公式,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棱柱体水平明渠的水跃方程,水跃的能量损失,堰流与闸孔出流。 掌握基本计算。一是建筑物所受的水力荷载,即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动水总作用力等的计算;二是建筑物的过水能力计算;三是水流的流动形态及水头损失计算;四是水流的能量消耗计算。 2、修读要求 水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水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并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处理工程实际中的技术问题打下基础。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课后辅导、习题和练习、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或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由于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但应以分析水流现象,揭示水流运动规律,加强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后答案 至 章

第 一章 1.1解:)(k s m 84.259m k R 2 2328315 ?=== - 气瓶中氧气的重量为 1.2解:建立坐标系 根据两圆盘之间的液体速度分布量呈线性分布 则离圆盘中心r ,距底面为h 处的速度为 当n=0时 u=0推出0u 0= 当n=h 时 u=wr 推出h wr k = 则摩擦应力τ为 上圆盘半径为r 处的微元对中心的转矩为 则? ? = =T 2D 0 3 3 20 32 D u drd h r u ωπθωπ 1.4解:在高为10000米处 T=288.15-0.0065?10000=288.15-65=223.15 压强为 ?? ? ??=Ta T Pa P 5.2588 密度为2588 .5Ta T a ? ? ? ??=ρρ 1-7解:2M KG 24.464RT P RT p == ∴=ρρ 空气的质量为kg 98.662v m ==ρ 第二章 2-2解流线的微分方程为 y x v dy v dx = 将v x 和v y 的表达式代入得 ydy x dx y x 2dy x y 2dx 2 2==, 将上式积分得y 2-x 2=c ,将(1,7)点代入得c=7 因此过点(1,7)的流线方程为y 2-x 2=48 2-3解:将y 2+2xy=常数两边微分 2ydy+2xdx+2ydx=0 整理得ydx+(x+y )dy=0 (1)

将曲线的微分方程y x V dy V dy = 代入上式得 yVx+(x+y )V y =0 由22y 2xy 2x V ++=得 V x 2+V y 2=x 2+2xy+y 2 ((2) 由(1)(2)得()y v y x v y x μ=+±=, 2-5解:直角坐标系与柱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速度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θ θθθ θθcos v sin v v sin v cos v v r y r x +=-= 由θθθ θθθcos r 1 y v sin y r sin r 1x v cos x r rsin y rcos x =??=?????? ?-=??=??????== 2-6解:(1) siny x 3x V 2x -=?? siny x 3y V 2y =?? 0y V x V y x =??+?? ∴此流动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2)siny x 3x V 2x =?? siny x 3y V 2 y =?? 0siny x 6y V x V 2y x ≠=??+?? ∴此流动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3)V x =2rsin r xy 2=θ V y =-2rsin 2 r y 22 - =θ ∴ 此流动不满足质量守恒方程 (4)对方程x 2+y 2=常数取微分,得 x dy dy dx -= 由流线方程y x v dy v dx = (1) 由)(得2r k v v r k v 422 y 2x =+= 由(1)(2)得方程3x r ky v ± = 3 y r kx v μ= ∴此流动满足质量守恒方程 2—7解:0x V z V 0r yz 23r yz 23z V y V z x 2727y z =??-??=?+?-=??-??同样 0y V x V x y =??-?? ∴该流场无旋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空气动力学课后答案(北航) 精品

钱 第一章 1.1解:)(k s m 84.259m k R 2 2328315 ?=== - RT p ρ= 36 m kg 63.506303 2.5984105RT P =??==ρ 气瓶中氧气的重量为 354.938.915.0506.63G =??==vg ρ 1.2解:建立坐标系 根据两圆盘之间的液体速度分布量呈线性分布 则离圆盘中心r ,距底面为h 处的速度为 0u kn u += 当n=0时 u=0推出0u 0= 当n=h 时 u=wr 推出h wr k = 则摩擦应力τ为 h wr u dn du u ==τ 上圆盘半径为r 处的微元对中心的转矩为 θθτdrd h wr u r rdrd h wr u r dA d 3 =?=?=T 则? ? = =T 2D 0 3 3 20 32 D u drd h r u ωπθωπ 1.4解:在高为10000米处 T=288.15-0.0065?10000=288.15-65=223.15 压强为 ?? ? ??=T a T Pa P 5.2588 M KN 43.26Ta T pa p 2588 .5=? ? ? ??=

密度为2588 .5T a T a ? ? ? ??=ρρ m kg 4127.0Ta T a 2588 .5=? ?? ??=∴ρρ 1-7解:2M KG 24.464RT P RT p == ∴=ρρ 空气的质量为kg 98.662v m ==ρ 第二章 2-2解流线的微分方程为 y x v dy v dx = 将v x 和v y 的表达式代入得 ydy xdx y x 2dy xy 2dx 22==, 将上式积分得y 2-x 2=c ,将(1,7)点代入得c=7 因此过点(1,7)的流线方程为y 2-x 2=48 2-3解:将y 2+2xy=常数两边微分 2ydy+2xdx+2ydx=0 整理得ydx+(x+y )dy=0 (1) 将曲线的微分方程y x V dy V dy = 代入上式得 yVx+(x+y )V y =0 由22y 2xy 2x V ++=得 V x 2+V y 2=x 2+2xy+y 2 ((2) 由(1)(2)得()y v y x v y x =+±=, 2-5解:直角坐标系与柱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速度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θ θθθ θθcos v sin v v sin v cos v v r y r x +=-= 由θθθ θθθcos r 1 y v sin y r sin r 1x v cos x r rsin y rcos x =??=???????-=??=??????==

水力学网上辅导材料9

水力学网上辅导材料9: 一、 第8章 渠系连接建筑物的水力计算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是工程水力设计计算,包括渡槽、跌水以及渐变段等实际工程的水力计算。这部分不内容作为本课程考试的要求,但是实际工程中会经常遇到。希望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去学习。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8.1 渠系连接建筑物的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1. 明槽渐变段的水力计算公式 明槽渐变段的上下游水位差△z : 进口收缩渐变段 t L J g v g v z z z ?+-+=-=?)22)(1(2 1122 221ααζ 出口扩散渐变段 t L J g v g v z z z ?---=-=?)22)(1(2222 1112ααζ 明渠渐变段的长度L t : )(min max B B L t -?=η η为系数:对进口的收缩段,η取1.5~2.5; 对出口的扩散段,η取2.5~3.0。 )(1212z z h h ---=? 2.渡槽的水力计算公式 槽身段流量与断面尺寸的关系: i R AC Q ?= 槽身段水面降落值: L i z z ?=-32 进、出口渐变段的水力计算公式与明槽渐变段的水力计算公式相同。 3.跌水的水力计算公式 矩形断面进口 3012H g mb Q d ε= b H K 0121ζε-= 流量系数m 按堰流确定;K ζ按图8-6所示选用。

梯形断面进口 23011112H g b m Q d = , 23022222H g b m Q d = 118.0H ctg b b θ+=, 228.0H ctg b b θ+= 消能段中的跌水射程: 当坎为宽顶堰时, 000)25.0(0.4H H P m L +?= 当底坎为实用堰时: 000)3.0(34.3H H P m L +?= 消力池的长度: j b L L L 8.00+= 消力池的深度 t c h h d -''=05.1 消力墙的高度 H h c c -''=05.1 8.2 渠系连接建筑物的水力计算的基本概念 1. 渐变段的分类 急流渐变段与缓流渐变段;收缩渐变段与扩散渐变段;曲线型渐变段与直线型渐变段;直线型渐变段又包括:楔型、圆弧型、八字型和直角型渐变段。 2. 渐变段的作用:平顺过渡水流,避免产生较大的水面变化和水头损失。 3. 渐变段水力计算步骤 在流量和上下游渠道的断面形状、尺寸已知的条件下: ⑴ 根据工程对渐变段水流条件的要求,先选定渐变段的型式和尺寸(即平面轮廓尺寸和底部轮廓尺寸); ⑵ 计算渐变段需要的长度L t ; ⑶ 计算渐变段内的水面上升或下降值(即上下游水位差△z ); ⑷ 校核△z 是否满足工程要求,若不满足,重新选择渐变段的型式和尺寸,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足为止; ⑸ 计算渐变段底部高程升降值△。 4.渡槽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和特点 渡槽的过水部分组成:槽身段,进口渐变段,出口渐变段。 槽身段是渡槽的主要部分,它输运水流跨越山谷或河流。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减少工程量,常取槽身段的断面面积小于上下游渠道的断面面积,而底坡则比上下游渠道的底坡为陡。当渡槽的长度大于10倍以上上游渠道中的水深时,槽内水流可近似当作均匀流计算。 进口渐变段是连接上游渠道和渡槽中的水流,使其平顺过渡。进口渐变段为收缩渐变段,水面跌落,而底部升高。 出口渐变段是连接渡槽和下游渠道中的水流,使其平顺过渡。出口渐变段为扩散渐变段,水面有所回升,而底部降低。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 直高度h和h 0,由式,从而求得γ 。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 =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

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一、 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1. 试验的基本理论 利用旋转岩盘试验仪,可以确定恒温、恒压、恒转速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以及酸液中氢离子的传递规律,根据前节确定的盐酸浓度,研究酸液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分析各种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为酸化设计提供数据。 (1) 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碳酸盐岩油气层,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钙镁。碳酸盐岩油气层通常用盐酸酸化,其酸岩反应方程式为: 灰 岩: 2HCl+CaCO 3=CaCl 2+CO 2↑+H 2O 白云岩: 4HCl+MgCa (CO 3)2=CaCl 2+ MgCl 2+2CO 2↑+H 2O 酸岩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酸液浓度的降低值来表示。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当温度、压力恒定时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适当次方的乘积成正比。由于酸岩反应为复相反应,岩石反应物的浓度可视为定值。因此,酸岩反应速度可表示为: -t C ??=K s C m (4.1) 酸岩反应是复相反应,面容比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际试验数据处理时,采用面容比校正后的反应速度: J =(-??C t )·V S (4.2) 则(4.2)式变为: J =KC m (4.3) 式中:J ?反应速度(物流量),表示单位时间流到单位岩石面积上的物流量 (mol/s.cm 2); V ?参加反应的酸液体积,(L); S ?岩盘反应表面积,(cm 2); K ?反应速度常数,[(mol/L)-m ·mol/s.cm 2]; C ? t 时刻的酸液内部酸浓度,(mol/L); m ?反应级数,无因次。 利用旋转岩盘试验仪可测得一系列的C 和t 值,绘制成关系曲线,采用微分法,确定酸岩反应速度,即: (-??C t )·V S = S V t C C ??-)(12 对(4.1)式两边取对数,得: lg J =lg K +m lg C (4.4) 因为反应速度常数K 和反应级数m 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因此,用lg J 和lg C 作图得一直线,此直线的斜率为m ,截距为lg K 。根据试验取得酸岩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lg J 和lg C 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求得m 和K 值,从而确定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

北航空气动力学试题2009(刘沛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统一用答题册考试课程空气动力学(Ⅰ)(A卷)班级成绩 姓名学号 2009年6月18日

一、选择题(在所选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4 分,共16分) 1.流体具有以下那几个属性 a. 所有流体不能保持固定的体积() b. 流体能保持固定的形状() c. 在任何状态下,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力() d. 在静止状态下,流体几乎不能承受任何剪切力()2.流体微团的基本运动形式包括 a. 仅有平移运动() b. 平移运动与整体旋转运动() c. 平移运动、整体旋转运动和变形运动() d. 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变形运动()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理想流体运动的速度势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b.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存在速度势函数() c. 理想流体无旋流动的速度势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d.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无旋流动的速度势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4.在边界层内 a. 流体微团所受的粘性力大于惯性力 ( ) b. 流体微团所受的粘性力大于压力 ( ) c. 流体微团所受的粘性力小于惯性力 ( ) d. 流体微团所受的粘性力与惯性力同量级 ( ) 二、填空题(在括号内填写适当内容,每小题4分,共16 分) 1.流动Re数是表征()。根据其大小可以用来判别流动的()。在圆管中,流动转捩的下临界Re数为()。 2.沿空间封闭曲线L的速度环量定义为(),如果有涡量不为零的涡线穿过该空间曲线所围的区域,则上述速度环量等于()。 3.写出在极坐标系下,速度势函数与径向、周向速度分量之间的关系。 ()

4.一维定常理想不可压流伯努利方程(欧拉方程沿流线的积分)写为( );一维定常绝热流能量方程写为( )。 三、 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用图形说明理想不可压缩流体有环量圆柱绕流,随涡强Г增大时流线的变化图谱。 2.分别写出流体微团平动速度、旋转角速度、线变形与角变形速率的分量表达式。 3.简述绕流物体压差阻力产生的物理机制。工程上减小压差阻力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试简要说明超音速气流通过激波和膨胀波时,波前、后气流参数(速度、压强、温度、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并说明是否为等熵过程。 四、 计算题(共52分) 1.已知流函数323ay y ax -=ψ 表示一个不可压缩流场。①请问该流动是 有旋的还是无旋的?如果是无旋的,请求出势函数。②证明流场中任意一点的速度的大小,仅仅取决于坐标原点到这点的距离。(10分) 2.为了测定圆柱体的阻力系数Cd ,将一个直径为d 、长度为L 的圆柱垂直放入风洞中进行试验,设风洞来流为定常不可压缩均匀流,在图示1-1和2-2断面上测得速度分布,这两个断面上压力分布均匀为大气压Pa ,上下远离柱体的流线处压强也为大气压。试求圆柱的阻力系数。Cd 定义为: 其中,D 为圆柱的阻力, 为空气密度, 为风洞来流速度。(10分) ∞V ρdL V D C d 22 ∞=ρ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今天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水力学实验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水力学实验-1

水力学实验 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力学实验室

目录 1.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2.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4.实验三:雷诺实验 5.实验四: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窄测压管;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 9.油柱;l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 z const γ + = 或 0p p h γ=+ 式中: 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 。有下列关系:01 012 h S h h ωγγ= = +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 。 2、采用加压法、减压法来测定各断面的压强,油的容重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 )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 )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ll 放水; 4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号No .及各常数(记入表1.1)。 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0P =O),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H ? (此时0?=h ?);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P >O ,测记0?及h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