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绪论

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本章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理论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的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也是本章的精华。

3、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的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点的关系加以阐述,强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时代的发展,同时阐释“中国梦”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问题与思考: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5、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颇受重视?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从哲学史的发展角度阐述物质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着重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必须详尽地论述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就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着重尝试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说明主体与客体。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等概念的区分与关系。

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的根本规律。

问题与思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9、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重点与难点:

1、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

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3、理解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3、如何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何在?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掌握这一标准有何现实意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与难点:

1、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在这一部分,重点揭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着重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部分,介绍十六大报告和“讲话”中对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的阐述,中国共产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建立小康社会的思想,说明中国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社会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

3、科学技术在当代的作用。重点揭示科学技术及其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全球问题”表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详尽论述“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哲学根据和意义。

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着重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来认识历史创造者问题,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要科学地阐明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介绍“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论述与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一致性”思想和“执政为民”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点,不仅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问题与思考: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有那些表现?

4、怎样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

5、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怎样评价历史人物、领袖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难点在于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有何关系?

2、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

6、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9、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以及物质基础是什么?

12、如何认识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2、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就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3、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难点: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与思考: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以及物质基础是什么?

5、金融资本如何实现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治?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7、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和调节的必然性和目的?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9、怎样认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10、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1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重点:

1、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2、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5、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难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6、社会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无产阶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作用?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

1.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问题与思考: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理论课程成绩为百分制,依据统一评分标准执行。理论课程成绩占总分数的50%,平时成绩的考核占总分数的50%.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选其中一题作答,20分)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中南大学马原期末考试资料

精品文档绪论、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组成部分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阶级) 这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践)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 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4 是马克思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生产方式4.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的产生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家的创始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3首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其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其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鲜明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并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鲜明特色再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1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精)

长沙学院2007级(理工科)本科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一部分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 B运动性 C客观性 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 B科学实验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1)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20分 3.简答题4题×6分 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 5.材料分析题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课程主线(复习思路) 基础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证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 结论科学社会主义 四、重点问题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

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六)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61) (七)联系及其特征(P34-35) 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答题卡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 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多项选择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 5 三、名词解释 (共 20 分 ) 1.物质: 得分评卷人 2.实践: 3.经济基础: 4.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 (共 20 分 )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 分 ) 得分评卷人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 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 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 分) 五、论述 (20 分 )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 分)得分评卷人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 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 卷)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1.哲学是()。 分评卷人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 A B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 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精选2020年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八套(含参考答案)

2020年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八套[含答案] 一、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 1.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正确答案】A 2.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有(ABCD) A人类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的劳动带有社会性 C人类劳动是有目的的能动的过程 D人类劳动具有继承性 3.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为(A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6.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核分人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30分) 四、简述(共20分) 五、论述(20分)

复查人———— 核分人————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d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c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得 分 评卷人 1.哲学是( A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c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d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c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d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马原期末考试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4.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四、自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6.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统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7.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p36-40,理解) 9.如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10.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又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认识的本质(理解)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请将1-3 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30 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 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 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 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 分) 五、论述(20 分) 1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 分) 2 、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 分) 复查人————核分人————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 分) 1 .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 .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A 生产方式B 政治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