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主题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主题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主题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主题学)【圣才出品】

第2章主题学

2.1 复习笔记

一、主题学研究概述

(一)主题学研究及其意义

1.作品的主题研究与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研究的辨析

(1)一般的主题研究探求的是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而主题学研究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

(2)一般的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而主题学研究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3)在实际研究时,两者的区别不可能如此泾渭分明:一般的主题研究不可能不涉及研究对象的外部,而主题学研究也不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内涵毫不相干。

2.主题学研究的意义

对人们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家对同一形象的处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各自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影响等,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二)主题学研究对象

1.母题与主题

(1)母题与主题的区分

①从目前国际比较文学界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是具体的,主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

②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不提出任何问题,而主题则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而且上升到问题的高度。

③从某个意义上,可以说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而母题则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同时,它又在主题中获得再生。

(2)一般说来,母题的数目虽然不小,却是有限的但它们的可能的表现形式——主题的数目,从理论上说,却是无限的。

2.题材

(1)“题材史”研究:早期的主题学研究甚至被称作“题材史”研究,即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

(2)“题材史”研究的意义:人们就这件故事的意义上面看过去,可以明了它的各种背景和替它出主张的各种社会。

(3)题材的含义:题材通常是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其中包括人物及相宜的姓名,它是摆在读者眼前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或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或是想象中的生活。

(4)“题材史”研究与主题学研究的界限:假如研究者把他的眼光仅仅局限在某个题材在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框架内的演变史,那么这种研究就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材史”研究。只有当研究者的眼光超越了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界限,那时他的研究才具有了比较文学的性质。

3.情境

情境,有时译作形势、局面。实际上,情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

4.意象和套语

(1)意象的含义

意象可以指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感觉物体及其品质,可以指对视觉物体和景象的描写,也可以仅指比喻语言,如暗喻和明喻的媒介物。

(2)主题学中的意象

主要指的是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它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动植物,还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等等。它们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有时却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含义。

(3)主题学中的套语,或称惯用语,颇似汉语里的典故成语

套语(或惯用语)的这种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以及对上述意象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都为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一)国外对主题学研究分类的代表性观点

国外对主题学研究分类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法国学者梵第根的分法和罗马尼亚学者迪马的分法。

1.梵第根的分类法

(1)第一类:局面与传统的题材

①在国与国之间辗转流传而又起源不明的传说。

②提出伦理问题的“一般局面”,诸如母性嫉妒、家族复仇、以身殉职等。

③文学史上作家、诗人经常写到的地方、动物、植物。

(2)第二类:实有的或空想的文学典型

①生活中、社会上实有其人的典型。

②社会地位或精神地位的典型。

(3)第三类:传说与传说的人物

被梵第根称为从事主题学研究的比较文学家们所“偏爱的领域”,包括:

①传说。如《圣经》中关于该隐的传说、犹大的传说等。

②某些历史人物。如克里奥佩特拉、查理大帝等。

2.迪马的分类法

(1)典型情境。

(2)地理题材。

(3)传统描写对象:指植物、动物、非生物等。

(4)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人物形象。

(5)传说中的典型。

3.对两种分类法的评价

(1)上述两种分类方法,虽然基本上也勾勒出了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梵第根所说的“空想的文学典型”与“传说的人物”两者之间的界限就很难划出。

(2)迪马的分类,似乎更多地着眼于研究对象,而甚少注意明确的研究领域的划分,从而使研究者看了以后仍有无从着手之感。

(二)主题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划分:

1.母题研究

(1)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是主题学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2)主题学中的母题: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3)母题与人物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两种人物类型

a.是某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个人性格往往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他们已经变成了某个母题的具体化身,他们的名字成了该母题的代名词。

b.是由母题生发出来的文学形象。

②这两种人物类型,其实并不全是母题的代表,它们同时也会有主题的成分。但是,由于它们比主题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因此对比较文学来说,它们也就更具主题学研究的价值。

(4)母题研究的两个具体方面

①纯粹母题研究

这种研究可以局限在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框架之内,也可以跨越国别和民族的界限,对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学中的母题作清理式的研究。

②人物母题研究

中西文学中的神话传说人物和文学作品人物尽管如恒河沙数,但上升为母题象征的人物并不很多,对这些具有母题性质、象征意义的文学或传说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必须说明的是,有些人物属明显的母题,但有些人物身上其母题与主题的界限就不是很清晰的。

2.主题研究

(1)作为主题学范围里的主题研究,它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而是主题的

相互取舍、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

(2)主题研究的三个具体方面

①作家对业已存在的故事、情节、事件,包括作家对前人作品的再加工和重新处理。

②由于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往往通过人物表现出来,因此主题学研究的第二方面也就与代表一定主题的人物形象有关。这些人物,有的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有的则是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

③中西文学里主题人物的比较

a.西方文学中的主题人物所表现的主题经常是多变的,有时候两个作家描写同一个主题人物竟赋予了截然相反的个性和主题。

b.在中国文学中,人物一旦成为某个主题的代表,他就取得了定评,以后的作品往往顺着该主题人物原有的性格发展方向而推波助澜,增添新的情节,使他的个性显得更加丰富,较少作重新评价。

④作家对某些已经取得一定主题含义的植物、动物和地理题材等的再处理。

3.情境研究

(1)情境与母题、主题的区别

母题和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潜在部分,而情境(以及结构等)则是作品的外现部分。

(2)每个特定的情境都为读者展示出人物间的某种关系,同时又交织着作家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观点和感情,牵制甚至左右人物的行动,从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节。

(3)母题与情境的关系

①母题与情境关系之密切不亚于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但是,母题与主题是一种易于混淆的关系,而母题与情境则是另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个特定的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