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本章要求

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朗伯比尔定律;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3、了解显色反应及条件选择、仪器测量误差及条件选择;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基本内容

如果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定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该曲线称为光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光

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用λ

最大或λ

max

表示。

4、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⑴朗伯—比尔定律

透过光的强度I

t 与入射光的强度I

之比为透光率(也称透光度、透射比),用T表示:T=

I

I

t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为:

A =lg

T 1

= –lg T =lg t

I I 0溶液的透光率越小,吸光度越大,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强;相反溶液的透光率越大,吸光度越小,

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弱。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 =Kbc

式中K 值随浓度c ,液层厚度b 所取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当浓度以g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a 表示,a 称为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g -1?cm -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 =abc

当浓度以mol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mol -1?cm -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 =εbc (12–7)

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 –1

、光程(液层厚度)为1cm 溶液的吸光度。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ε值愈大,表明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愈强,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愈高。

一般认为,ε<104属低灵敏度,104<ε<5×104属中等灵敏度,ε>5×104属高灵敏度。在实际分析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常选择ε值较大的有色化合物为待测物质,通常选择有最大ε值的光波max λ作为入射光。

⑵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其应用

绘制标准曲线的具体方法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查到与之相对应的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标准曲线法。

⑶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浓度较高时,常出现标准曲线偏离线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其具体原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和由于溶液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包括: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高浓度引起的偏差、反应条件变化引起的偏差)。5、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包括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⑴准确度高。

⑵利用物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存组分。⑶分光光度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之分,不但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进行物质结构分析。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⑴定量分析

单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常采用:标准曲线法、标准比较法。

A b a +1λ=εa 1λbc a +εb 1

λbc b A b a +2λ=εa 2λbc a +εb

2

λbc b ⑵配合物组成的测定:物质的量比法、连续变化法。

思考题与习题

11—1什么是吸收曲线?怎样根据吸收曲线去选择合适的定量测定波长?

答:选定某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入射时,测得其吸光度。扣除了溶剂得吸光度(空白),以入射光得波长为横坐标,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该物质的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吸收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吸光度最大的光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11—2试述分光光度法的优点。

答:1.准确度高。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单色光,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大为减少,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更宽,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2.利用物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存组分。

11—3答:11—411—5答:的刻度是均一般大A d A c

c b T T T A A A ?=???εlg 434.0=若透光率刻度的读数的绝对误差为?T =1%,用不同的T 代入上式,可得相应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c /c ,作P318图。当透光率T 很大或很小时,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均较大。当T =36.8%或A =0.4343时,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当A =0.2~0.8或T =15%~65%时,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4%,满足一般测定要求。11—6如何消除由于试剂和溶剂产生的吸光度?

答:参比溶液是用来调节仪器工作零点的,若参比溶液选得不适当,则对测量读数准确度的影响较

大。选择的办法是:

(1)当试样、试剂、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液。

(2)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时,而样品溶液中其他离子有色时,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样品溶液作参比

液。(试样空白)

(3)试样无色,试剂和显色剂有颜色时,采用不加试样的空白溶液作参比。(试剂空白)

(4)当试样、试剂、显色剂均有色时,可将一份试样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

不再与显色剂作用,然后把显色剂、试剂均按操作手续加入,以此做参比溶液,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褪色空白)此外,对于比色皿的厚度、透光率、仪器波长,读数刻度等应进行校正,对比色皿放置位置、光电池的灵敏度等也应注意检查。

11—7确定一种新的吸光分析方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确定分析条件?

答:1.被测物质与显色剂定量反应;2.显色剂只选择和被测物质发生反应;3.灵敏度要高,也就是显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能力要强;4.显色反应生成的物质稳定性要高。

11—8为什么要使用标准溶液?什么是标准曲线法?

答:使用标准溶液:浓度准确,不含杂质,所测数据准确。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查到与之相对应的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标准曲线法。

11—9如何利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混合物中的各组分?

答: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的吸收峰相互不重叠,可以通过分别选择测定波长的方法进行不分离测定。有些双组分混合物中的物质的吸收峰有明显的重叠,由于有相互干扰,所以不能用前述方法当作单组分体系处理,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根据吸光度加和性原理:混合物的总吸光度为各个组分的吸光度之和,分别在各组分最大吸收吸收峰的波长测定,列出联立方程,解出各组分浓度。

对含有多个组分的体系也可以用此法进行测定。所选的测定波长数与组分数相同,也与联立方程组中的方程数相同。在测定了各波长下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和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后,即可用联立方程组计算,求得各组分的含量。

11—10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透光率:(1)0.01(2)0.05(3)0.30(4)1.00(5)1.70

解:A=lg

T

1

=-lg T (1)97.7%

(2)89.1%

(3)50.1%

(4)10.0%

(5)2.0%

11—11将下列透光率换算成吸光度:(1)5.0%(2)10.0%(3)75.0%(4)90.0%(5)99.0%

解:A=lg T

1

=-lg T (1)1.30

(2)0.05

(3)0.30

(4)1.00(5)1.70

11—12质量分数为0.002%的KMnO

溶液在3.0cm的吸收池中的透光率为22%,若将溶液稀释一

4

倍后,该溶液在1.0cm的吸收池的透光率为多少?

)

解:质量分数为0.002%,则摩尔浓度c=2.0×10-3/M(KMnO

4

根据-lg T=κb c得

-lg0.22=κ×3×c

-lg T=κ×1×0.5c

T=77.6%

11—13用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若显色后有色物质的浓度为1.7×10-5mol·L-1,用2.0cm的吸收池在470nm波长处测得透光率为30.0%,计算此有色物质存该波长下的摩尔吸收系数。

解:根据公式:-lg T=κb c得

-lg0.30=κ×2×1.7×10-5

κ=1.54×104L·mol-1·cm-1

11—14欲使某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0.2~0.8之间,若吸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5.0×105cm-1·L·mol-1,则样品溶液的浓度范围为多少?(吸收池b=1cm)

解:根据公式A=κb c得

0.2=5.0×105×1×c c=4.0×10-7mol·L-1

0.8=5.0×105×1×c c=1.6×10-6mol·L-1

则样品溶液的浓度范围为4.0×10-7mol·L-1~1.6×10-6mol·L-1。

11—15称取1.0000g土壤,经消解处理后制成100.00mL溶液。吸取该溶液10.00mL,同时取4.00mL 浓度为10.0μg·L-1的磷标准溶液分别于两个50.00mL容量瓶中显色、定容。用1cm吸收池测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260.土壤试液的吸光度为0.362、计算土样中磷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公式A=κb c得

0.260=κ×1×10(1)

0.362=κ×1×c(2)

C=13.9231μg·L-1

则样品溶液的浓度为:(10×13.9231×10-6×32.0)×100/1.0000=0.446%

11—16用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Fe,称取试样0.5000g,处理显色后,在51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30,若将溶液稀释1倍后.其透光率为多少?

解:根据公式:A=κb c,A=-lg T得

0.430=κ×b×c

-lg T=κ×b×0.5×c

T=61.0%

11—17两份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配合物的溶液,在同样的吸收池中测得某一波长下的透光率分别为65.0%和41.8%。求两份溶液的吸光度。若第一份溶液的浓度为6.5×10-4mol·L-1,求第二份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公式:A=-lg T A=κb c得

A

=-lg0.65=0.187

1

A

=-lg0.418=0.379

2

2

4

b 106.5b 379.0187.0

c κκ-××=c 2=1.3×10-3mol·L -1

11—18一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摩尔吸收系数为2.5×105cm -1·L·mol -1,今欲配制1L

该化合物溶液,稀释200倍后,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为0.600,那么应称取该化合物多少克?

解:根据公式:A =κb c 可列

0.600=2.5×105×1.00×

200

1125×m m =6.0×10-2g

11—19

测得未11—20当吸光度为同理可得:

当A 当A =0.200时,T =63.1%,相对误差为:-0.034%当A =0.434时,T =36.8%,相对误差为:-0.027%当A =0.800时,T =15.8%,相对误差为:-0.034%当A =1.20时,T =6.31%,相对误差为:-0.057%

自测题

选择题

1.人眼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50nm

C.10-200nm

D.750-2500nm

显紫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白

2.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KMnO

4

光中的。

A.紫红色光

B.绿色光

C.黄色光

D.蓝色光

3.吸收曲线是。

A.吸光物质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吸光物质浓度与透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C.入射光波长与吸光物质溶液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11.某显色剂在pH=3-6时,呈黄色,pH=6-12时呈橙色,pH>12时呈时红色,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呈红色,则该显色反应在条件下进行。

A.弱酸性

B.中性能

C.弱碱性

D.强碱性

12.在吸光度测量中,参比溶液的。

A.吸光度为0.434

B.吸光度为无穷大

C.透光度为100%

D.透光度为0%

13.钼兰法测磷时,若试剂中含有少量磷,则应选择的参比溶液为。

A.纯水

B.试剂空白

C.试剂空白

D.试剂中加掩蔽剂

14.在光度分析法中,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

A.0.2-0.7

B.0.2-2.0

C.0.3-1.0

D.1.0-2.0

15.在吸光光度法中,当A=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A.0.343

B.0.434

C.0.443

D.0.334

16.在吸光度测量过程中,若要求测量的最小,则透光度为。

A.0.368

B.0.386

C.0.638

D.0.863

处测得T%=10,为了使测定在最适吸光度范围,则应选择

17.某有色溶液用1cm比色皿,在λ

max

比色皿。

A.0.5cm

B.2.0cm

C.3.0cm

D.4.0cm

自测题答案

1.B

2.B

3.D

4.D

5.C

6.D

7.D

8.C

9.B

10.A11.A12.C13.B14.A15.B16.A17.A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 ——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农经112 徐菊芬16111222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 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 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齐民要术》体系开中国古农书体例之先河,成为后世农书参考和模仿的典范。在结构安排上,序言全面阐述了贾思勰“以农为主、通过经营农业以求富强”的进步思想和科学观点。同时反映了贾氏人定胜天、实事求是、遵重客观规律和因时、因地、因物、因具体情况制宜的朴素唯物的辩证观以及崇尚劳动、重视生产、“后胜于前”的进步历史观。 卷一讲述耕田、收种以及全面总结土壤耕作技术,抓住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当时北方抗旱保墒的耕作技术。种谷是具体的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叙述谷物的篇幅近占所有粮食作物篇幅之半,讲述也最详细深刻,说明粟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中是首要粮食作物。粟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所载粟类品种达106个,对粟的栽培方法也作了详细地介绍。

卷二主要论述了13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包括土地耕作;时宜地宜要求;品种记录、性能分析、选种技术,下种;作物施肥培育中的轮作、绿肥、“坏墙垣”,保育,防虫;收获及贮藏等方面的农作物生产技术,诸方面皆有详细论述。如作物的种期有上时、中时、下时之分;作物“地宜”有上、中、下之别。同一作物,不同土地用种量不同;同一作物,上时、中时、下时用种量也各异。结构安排呈现如下特点:(1)合计大、小豆叙述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1.6%;由于大豆不但可作为粮食和豆制品,还可作为饲料作物。小豆财被广泛用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同时还可作为绿肥作物。(2)叙述水稻的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0.9%,水稻篇篇幅之大与稻作在北方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似甚矛盾,然从其内容分析来看具有合理性。(3)大小麦篇的篇幅占11.3%的比重,其论述以小麦为主,原因在于麦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地区仅次于粟的作物。其时已定型的耕耙耢旱作农业技术为冬小麦较大规模在黄河流域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同时面食品种的丰富多彩反过来又促使了麦作的生产。(4)黍稷占到整个粮食作物叙述文字的6.5%。北方地区由于战乱,荒地较多,北魏在恢复农业生产时,黍稷被用作开荒地的主要作物。(5)以旱作为叙述主体,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旱作农业在生产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卷三主要记述了22种蔬菜的栽培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蔬菜栽培技术有较大发展,土地利用率提高,对因土种植,以及诸田园管理技术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蔬菜的栽培是种植业中有机组成部分,是粮食作物的重要补充,安排在卷二之后,体现了作者对于种植业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 卷四总述园篱和栽树,之后分述枣、桃、安石榴等11种果树的品种及选育技术,总结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果树的经验。魏晋南北朝时嫁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果树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如嫁枣法、烟熏防霜法、越冬防寒法等。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知识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 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 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7.用双倒数作图法可求出别构酶的Km值。 【】8.人类缺乏V B1会产生脚气病。 【】9.发酵可在活细胞外进行。 【】10.三羧酸循环是分解和合成的两用途径。 四、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 A. 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 B. 肽链平面充分伸展 C. 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D. 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 2、下述氨基酸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出现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表面?【】

(整理)《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1. (1)sp3变为sp2;(2)sp2变为sp3;(3)无变化;(4)sp 到sp2到sp3、sp2 2. (2)实验式:(3)(4);分子式:(1)(2)(5);构造式:(10)(11)(13); 结构简式:(6)(7)(12)(14);折线式:(8)(9) 3. (1)饱和脂肪醇(2)饱和脂肪醚(3)不饱和脂肪羧酸(4)脂肪环多卤代烃(5)芳香醛(6)芳香胺 4. C6H6 5. 通过氢键缔合:(1)(5)(8) 与水形成氢健:(2)(3)(7) 不能缔合也不能与水形成氢健:(4)(6) 6. (1)(2)(3)(4)第二个化合物沸点高;(5)第一个化合物沸点高 7. (1)(2)(3)(5)第一个化合物水溶性大;(4)第二个化合物水溶性大 8. 根据P11表1-2,反应前4个C-H键,一个C=C双建,能量为;2267 kJ 反应后6个C-H键,一个C-C单键建,能量为;2831 kJ 反应吸热:ΔH=-564 kJ 9. (1) (3)(4)(5)正向进行反应;(2)逆向进行反应 10. (1)HCl>CH3COOH>H2CO3>C6H5OH>H2O>C2H5OH>NH3>CH4 (2)RO->OH->RNH2>NH3>H2O>ROH>I->Cl-

1.(1) (2)(3)(4)CH3CH2CHCH2CHCH3 CHCH3 H3C CH3 2.5-二甲基-5-乙基己烷 CH3CH22CH2CHCH2CH3 CH2CH3 CH3CH2CH3 3-甲基-3,6二乙基辛烷 CHCH2CH H3C H3 CH3 3 2,4-二甲基戊烷 2-甲基-3-乙基己烷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标准米质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标准米质测定方法 2010-1-3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稻米品质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B 2905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GB 3523 谷类、油料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法 GB 4801 谷类籽粒赖氨酸测定法染料结合赖氨酸(DBL)法 GB 5495 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 7648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 NY 122 优质食用稻米 3样品的准备 3.1 稻谷在收获晒干后须存放三个月以上,待理化性状稳定后,方可进行分析。 3.2 加工的稻谷须扬净稻草、瘪粒,并除去砂石、泥块、铁屑等混杂物。稻谷品种纯度不得低于99.0%。 3.3 待测样品须放于干燥通风处或有空调的实验室内1周左右,使样品的水分含量为13%±1%,含水量的测定根据GB 3523。 4碾磨品质的测定 4.1 出糙率的测定 4.1.1 常样法 4.1.1.1 仪器设备 实验室用谷物脱壳机 4.1.1.2 测定方法 a. 根据待测样品谷粒的厚度,调节脱壳机滚轮(或辊子)的间距(一般在0.50~ 1.00mm之间),使样品经二次处理后,基本上脱壳完全。 b. 机器空转数圈,以清除机内残留的稻谷和米粒。

c. 称取130.0g稻谷,倒入进样漏斗中,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进样闸口,使样品均匀进入机内脱壳。 d. 经二次脱壳后,检出样品中残留的谷粒并称其糙米和谷粒的重量,精确到0.1g。 4.1.1.3 结果的表述 出糙率按公式(1)计算: 出糙率(%)={(糙米重(g)/〔试样谷重(g)-未脱壳谷重(g)〕}×100 (1) 重复测定一次,求出二次出糙率的平均值.前后二次测定结果的相对相差不应大于1%. 4.1.2 小样法 按GB 5495方法测定. 4.2 精米率的测定 4.2.1 仪器设备 JMJ-100型精米机或其他同类型号的实验室精米机. 4.2.2 测定方法 4.2.2.1 称取100g糙米,精确到0.1g,放入精米机的碾米室内. 4.2.2.2 调节碾米室盖的压力至3kg左右,再调节定时器的碾米时间,使碾米精度达国家标准一等米的水平. 4.2.2.3 碾磨后的米样经手工除去糠块,再用1.5mm直径的筛子除去胚片和糠屑. 4.2.2.4 待米样冷却至室温后,称精米重,精确到0.1g. 4.2.3 结果的表述 精米率按公式(2)计算: 精米率(%)=〔精米重(g)/糙米重(g)〕×出糙率 (2) 重复测定一次,求出精米率平均值.二次测定结果的相对相差应小于1.0 %. 4.3 整精米率的测定 4.3.1 仪器设备 整米分离机或具不同圆孔直径的筛子一套. 4.3.2 测定方法 4.3.2.1 精米样品的制备 精米样品制备的方法基本上同4.2.2,但掌握碾米的精度为糙米去糠率的10%±0.5%. 4.3.2.2 整精米样品的分离 借助于整米分离机或筛子,自以上精米样品中人工分离出整精米(整精米系指肉眼观察无破损的完整精米粒),称重,精确至0.1g. 4.3.3 结果的表述 整精米率按公式(3)计算: 整精米率(%)=〔整精米重(g)/糙米重(g)〕×出糙率 (3) 重复测定一次,求出整精米率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相对相差应不超过2.0%.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14-lg(×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0-5 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 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

PH=Pk aθ(HAC)+ lg((C(AC-))/(C(HAC))) 5=-lg(×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 n(AC-)=×1mol·L-1=;n(HAC)=6x×10-3mol +x×10-3)/(6x×10-3/+x×10-3))=(6x×10-3) 解得:x=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 n(OH-)= n(NH4+)= C(NH3·H2O)=(+)= mol·L-1 C(NH4+)=(+)=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 混合前:n(H+)= n(AC-)= 混合后:C(HAC)=(+)mol·L-1= mol·L-1 C(AC-)=(+)mol·L-1=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三、是非题 1.质膜中与膜蛋白和膜脂共价结合的糖都朝向细胞外侧定位。 2.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片状聚集体,膜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 3.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蛋白质执行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含量越高。 4.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仅指膜蛋白的定向排列,膜脂可做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在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相同的。 5.各类生物膜的极性脂均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6.主动运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因而需要能量驱动,二是具有方向性。 7.膜上的质子泵实际上是具有定向转运H+和具有ATP酶活性的跨膜蛋白。 8.所有的主动运输系统都具有ATPase活性。 9.极少数的膜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于膜脂。 10.膜脂的双分子层结构及其适当的流动性是膜蛋白保持一定构象表现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11.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增加膜脂的有序性,限制膜脂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又可扰乱膜脂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脂的流动性。 四、名词解释 极性脂中性脂脂双层分子外周蛋白嵌入蛋白跨膜蛋白相变温度液晶相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质子泵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关于中药材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部在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清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 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行为,以及违法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不得使用或限用农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各地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生产、推广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

管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15章,其余都是考点9考试范围:除第、12、14、 题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好好复习,课后的请大家以课本和课堂讲解的内容为主线思考题主要是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章 1.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这一阶段出现了管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答:①18世纪末~19 其特点是一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这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②20 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使之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在特定的环其定义是:狭义上的管理指的是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答: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而广义上的管理还包括了个人对自己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活动的安排。 3.管理学有哪些特点?)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答:1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和方法的研究; 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

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基础来加以“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2(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阔,除了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社会学、它与经济学、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因素等,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3(才能显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验的总结与提炼,)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4这就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历(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扬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弃和发展,割断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4.管理的目标和手段有哪些?将这个总体目标分解所形成的不同的、答:目标:组织的总体目标, 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分目标。、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1手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 √;错误 ×)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 溶液的沸点升高 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 溶液具有渗透压 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dm 3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 3溶剂 D. 1000 g 溶剂 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 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定量方式,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专利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1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b14016977.html, )公布的数据,对2000-2006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初期的1548件提高到2006年统计期末的3198件,7年间累计增加1650件,数量提高了106.59%。其间虽然有2年出现负增长,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13.83%。其所占权重除2002年为13.04%、2003年为12.10%之外,其他几年基本保持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且略有降低(表1)。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2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北京(1473件)、山东(1070件)、江苏(1047件)、浙江(910件)、广东(830件)、上海(804件),这6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2);排名在最后6位的依次是澳门、西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6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北京市2000-2005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到2006年下降至第4位;而山东省2000-2002年、2004年均排名全国第2位,到2006年专利数量超过北京市,跃居第1位;江苏省从2000年的第5位,每年都有增长,到 2006年跃居第2位;浙江省从2000年的第10位跃居2006年的第3位;上海市从2000年的第12位跃居2006年的第5位;广东省一直居第6位;辽宁省从2000年的第3位跌至2006年的第7位;湖北省从2000年的第4位跌至2006年的第8位。专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339件位居第1位,其次是江苏(335件)、浙江(315件)。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率高达200%以上,但其起始基数很小,农业科技创新发明能力仍相当薄弱。 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34个省(市、区)中,只有广东、重庆、台湾、香港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势头。并且,排名在前6名和后6名之间的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件扩大到2006年的 1302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全国2000-2006年地域态势前6名排位见表2。 3创新领域呈地域特色,新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的分 类研究,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南、湖南、上海、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陕西17个省(市、区)进入12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5名。但从进入前5名的次数来看,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7次位列第1,广东有3次排在第1位,北京为2次居第1位,显示出这3个省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00项的,山东有5次,北京、广东均为3次,浙江2次,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1次。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山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2个层次,竞争实力较强;其余省(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3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而且,中国各个省(市、区)由于自身在农业资源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不同,其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山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N 、A01K 、A01C 、A01D 、 A01F ;广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P 、A01M 、A01K 、A01G ;北京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G 、A01H 、A01M 、A01C (表3)。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年,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的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从680件略减到662件,其所占份额由1:0.78降低到1:0.26(表4)。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表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2000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件增长速度/%权重/% 1548— 10.37 16224.7810.87 224338.2913.04278924.3412.102785-0.1410.87337821.2910.393198 -5.6010.02 表2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域态势 地域排序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 12510612 124836 124635 142753 123456 142365 412365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学术聚焦(Focus ) 104科技导报2009,27(1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含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biooo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iooo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A.8B.>8C.<8D.≤8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 二、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 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A.α-螺旋B.β-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B.鞣酸沉淀蛋白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 A.溶解度显著下降B.生物学活性丧失C.易被蛋白酶水解D.凝固或沉淀 三、填空题

大学普通物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解答 1-2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41t t x -+=,其中x 以m 计,t 以s 计。求:(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3)前3s 内经过的路程。 解 (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为 ()4334132=-?+=x (m ) (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为 ()()31403=-=-x x (m ) (3)因为质点做反向运动时有()0=t v ,所以令0d d =t x ,即024=-t ,2=t s ,因此前3s 内经过的路程为 ()()()()515540223=-+-=-+-x x x x (m ) 1-3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式中t 以s 计,x 和y 以m 计。试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并图示;(2)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3)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4)1s 末和2s 末质点的加速度;(5)在什么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与其加速度矢量恰好垂直? 解 (1)由质点运动方程t x 2=,22t y -=,消去t 得质点的运动轨迹为 4 22 x y -=(x >0) 运动轨迹如图1-2 (2)根据题意可得质点的位置矢量为 ()() j i r 222t t -+= 所以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j i r 2r r v 321 21-=--== t ??(m ·s -1) (3)由位置矢量求导可得质点的速度为 ()j i r v t t 22d d -== 所以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分别为 题1-3图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596号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596号公告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和农业部第426号公告(以下简称426公告)要求,经审核,现公布首批《国家兽药标准增加规格目录》(附件1,以下简称《规格目录》)、《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受理目录》(附件2,以下简称《受理目录》)和《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附件3,以下简称《废止目录》),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规格目录》的,按国家兽药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增加含量或包装规格管理,不实行标准试行期和监测期保护。拟生产该类产品的兽药生产企业,可按规定程序向我部履行产品批准文号申报手续。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除《规格目录》中所列规格外,其他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兽药地方标准(以下简称地标)同时废止。拟增加《规格目录》同品种的含量或包装规格的,按《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技术资料审查原则》(农办医[2005]52号)相关规定办理。 三、法定兽药检验机构对列入《规格目录》的产品实施监督检验时,应根据检验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取样量,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四、列入《受理目录》的,按426公告第九条规定执行。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审评办)向申报企业发出受理通知书,并提出相关要求。申报企业应按规定向审评办上报补充资料。 五、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废止目录》的同品种地标同时废止,其他后续工作按426号公告第十三条规定执行。 六、各地已批准但未列入《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的、未列入本公告《废止目录》的、未列入本地自行撤销地标清单的地标,均可按照426号公告要求抓紧组织该类地标的申报。 七、对联合协作申报地标的,所有企业应分别填写《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申请表》,由承办企业按426号公告第五条规定进行申报,并附联合协作协议书。参与协作企业填写的《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申请表》需经本辖区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备案,作为地标升国标后申报产品批准文号的证明材料。 八、各地已上报审评办但未列入《废止目录》、《受理目录》及未做任何改变的国标品种,企业可按规定程序直接向我部履行产品批准文号申报手续。 九、各地要高度重视地标清理工作,认真执行地标清理政策,积极配合我部做好相关工作,以保证兽药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动物疫病防治效果,促进我国兽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1.国家兽药标准增加规格目录 2.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兽药标准受理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