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答案

第Ⅰ卷

一、

1.【答案】C

【解析】A项,“隽”读“juàn”;B项,“笺”读“jiān”,遛—溜;D项,鹜—骛。

2.【答案】D

【解析】考生可根据对语境的把握和对所给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第一空,根据四个词语的词性和意思来判断,放在横线处都是可以的。第二空,前面的“美”是主语,“成为”是谓语,横线处应填一个名词作宾语,“内含”是动词,意思是里面含有,所以可排除A项。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所以可排除C项。第四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语境强调的是把美的价值提高,使美的价值与真的价值相当,故应使用“分庭抗礼”。所以可排除B项。

3.【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营造”与“形象”动宾不搭配。B项,不合逻辑。“15%到30%”本身就是约数,后面不能再加“左右”。C项,成分残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是状语,后缺少主语。

4.【答案】B

【解析】“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二、

5.【答案】A

【解析】“夏历”“农历”“阴历”“旧历”,是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而不是A项中说的“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6.【答案】C

【解析】刘安《淮南子》中明确记载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而不是C项中的“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

7.【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可知,“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而指时杆、日晷、漏壶等是人们衡量、计算时间的工具。B项,根据第四段开头一句话可知,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依据阴阳合历确立的,“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说法错误。C项,根据第三段中“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可知,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地球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制定的,而不是选项说的“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

三、

8.【答案】A

【解析】A项,凶:庄稼收成不好。

9.【答案】C

【解析】A项,第一句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焉”,是助词,形容词词尾。B项,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意为“因为”;第二句中的“以”,是介词,意为“把”,C项,连词,表转折,意为“但是”。D项,第一句中的“其”,是代词,意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是副词,意为“难道”。

10.【答案】A

【解析】③是说王充写文章的特点,⑤是说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真伪,⑥是说王充交朋友的条件,都不符合要求。排除B、C、D三项,选A。

11.【答案】C

【解析】“才高”与“口辩”、“不尚”与“不好”、“苟作”与“谈对”都是一一对应的,由此判断,开头两个句子该是字数相等,结构一致的整句。由此,排除A、B、D三项,选C。

12.【答案】B

【解析】“他追求好名声”错误。文中说他“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不喜欢在社会上求取好名声。

第Ⅱ卷

四、

13.【答案】(1)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

(2)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3)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

【解析】(1)会:恰逢、正好赶上。恐:担心。为:被。

(2)诡:违背。终:最后。是:认为……对的。

(3)淫:沉迷。甘:乐于。

14.【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1)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第二联的意象有落日、断桥、人、溪水、幽树、鸟,人景相融,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氛围特点。

(2)诗歌的抒情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本题所分析的第三联属于直接抒情。诗人因为“清游”感觉到“心无累”,因为“静处”忘记了“世有机”诗人此时陶醉其间,超然物外,心境恬淡,闲适自在。(3)本题要求考生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赏析诗歌尾联。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了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

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

15.【答案】(1)羁鸟恋旧林

(2)樯橹灰飞烟灭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不霁何虹

(5)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易错字:(1)羁;(2)樯,橹;(3)僮;(4)霁;(5)申,悌。

五、

16.【答案】BE

【解析】B项,“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错误。第四段中说屈原“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并不是说屈原不能“砥节立行”。作者说“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但并没有说他不能领悟竹的节操。E项,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紧扣竹子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托物言志,对竹子般的精神气质给以礼赞。文章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其主旨也不是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17.【答案】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解析】画线部分所写的扭曲的竹子“更具备倔强的美感”,结合画线句子开头的“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可知,写扭曲的竹子,其实是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的是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据此组织作答即可。

18.【答案】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解析】仔细阅读末段,可知作者写了两种竹子,一是城里看到的纤纤细竹,二是想象之中的山野之竹。城里的竹子优雅纤细,山野之竹生机勃发。通过这种对比赞美了山野之竹奋力吮吸、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这其实是在写人,赞美具有山野之竹特点的人,由此给读者留下了深广的思考空间。赏析时还要注意,这段文字位于文章结尾,照应了前文,同时以景结情,收束全篇。

19.【答案】(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

(2)最欣赏坚韧忍耐。人生之道路有平坦,也有泥泞;人生之天空,有阳光普照,也有阴雨连绵。当我们深陷泥泞之中,遭遇连绵阴雨时,最怕的是灰心失望,最需要的是坚韧忍耐。只有坚韧忍耐,才能迎来坦途和晴空。【解析】(1)通读全文,可从扭曲的竹子奋力向上的细节中得出竹子具有“坚韧忍耐”的精神特质;从竹林的徐徐摇曳,可得出竹子象征内心的“从容优雅”;由“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可知,“孤高兀傲”也是竹子的精神气质之一;由“每一个人的内心……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等可知,竹子“风骨高洁”;作者说爱竹之人笔下流露出“清”“简”,还在末段中想象“竹节争先向上”,可知“清简”“争先向上”也是竹子重要的精神气质。

(2)根据第(1)小题总结出的精神气质,选择其中一种有感触的来谈,注意要结合生活经验。字数一定是80字左右。

六、

20.【答案】(1)2006年游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景观欣赏;2016年游人对城市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文化体验。

(2)到天津看什么?泥人张、杨柳青,都能开你眼界;到天津听什么?自然是别出心裁的相声;到天津吃什么?狗不理,有了看的,听的,吃的,可以说一应俱全,还等什么?准备出发吧,天津正伸出双手欢迎你!

【解析】(1)先读2006年度“天津旅游”词云图可知,字号较大的词语有海河、蓟县、风景、市区、泥人张、古文化街、年画等。海河、蓟县等属于自然景观,古文化街、年画等属于人文景观。二者都属于景观。由此可以概括出2006年度天津旅游的特点。再读2016年度“天津旅游”词云图可知,字号较大的词语有文化、休闲、民俗、特色、相声等。文化、相声等属于城市文化,侧重于主动体验文化。由此可以概括出2016年度天津旅游的特点。

(2)先从2016年度“天津旅游”词云图中选出大号词语,然后组织文字。组织文字时,要注意使用修辞手法,比如设问、拟人等。

21.【答案】“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解析】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七、

22.【答案】

痴情的姥爷

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

那些覆盖住往事的灰尘,也在这样的擦拭中消失,露出了隐藏的底色。

姥爷是个可精神的老头儿,当年腰板儿笔挺,每件衣服都能穿出军装的味道,生活特别规律,一切生活琐事都能自理。

没错,姥爷是个兵。

以前我总在幼儿园里炫耀:“嗨,我姥爷当过兵呢,超级厉害!”那时姥爷就是我的英雄。他把我抱在膝上,细细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或是残酷的地道战。我常常陶醉在姥爷描述的战火遮蔽天空的情景中,一抬头,看见灿烂的阳光映在姥爷坚毅的嘴角和饱含沧桑的银丝上,霎时为之动容,大喊:“我长大也要当兵!”姥爷眼中迸发出比太阳光还耀眼的光芒,认真地看着我,喉咙里滚出一声惊雷:“好小子,有志气!”

可是当兵的梦想在越堆越高的书堆中搁置了,等我再次抬起头时发现,姥爷已经老了。

他渐渐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也很难正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常常说着说着就忘记自己在说什么了。唯独那几个抗日故事他还记得清楚,天天重复几遍。可家里人都默认了和他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就行,没人再愿意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是这样老,老得和这个世界“文不对题”。

当报社的记者来记录他的抗战史时,姥爷已经蜷缩在轮椅里了,他艰难地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清醒,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述他的宝贝。他的眼中又迸发出的光芒,却在挣扎站起而不能时很快地熄灭了。

生命和岁月赋予他的能力,最终又一点一点收了回去。

在国庆阅兵的时候,姥爷只能靠人喂食了,他呆滞地张嘴,目光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可当镜头扫过一

排排老兵时,他蓦地激动起来,僵硬地晃动身子,打翻了妈妈手里的粥,嘴里咿咿呀呀,含糊又大声,带着压抑的痛苦。

姥爷竟哭了。

我看到了每一滴泪里封存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怎样的痛苦与深刻,才能让一个人在连自己都忘记时还能铭记在心?是怎样的时代和动荡,造就了这样一群至死都心怀激情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和平时代又会造就怎样的我们呢?我承认姥爷痴情有余,精明不足,是理想主义的老天真。可我们呢,似乎正相反,精明有余,痴情不足,人称“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我们知天文、识地理,自以为比他们那一辈人聪明,却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

看着躺椅上的姥爷,我把他的勋章重新挂好,一排的闪耀宣告着姥爷的勇猛,宣告着祖国的自强。抬起头,那朝阳又从东方地平线上跃起,光影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姥爷的笑脸,体悟到那刚毅的精神。

【解析】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这里的“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审视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自身特长。从日常生活写长辈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要写出深度与个性,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参考素材】

股神之子的财富继承

父亲是2007年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富可敌国的“股神”,身为股神之子,他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最终赢得了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他的名字是彼得·巴菲特。他在名校斯坦福大学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尽管历经波折,但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属于自已的成功。彼得说,身为巴菲特之子,这确实有一点不寻常“但当父亲出现在富豪榜上,我对妈妈说,我们还是住在一样的房子里父亲每天自己开车去上班,在家也是穿着同样的运动裤,我们还是一样”。股神曾表示要捐出财产,对此,彼得说,他从未想过要继承父亲的时富,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能成功,就能自豪地说,“这是我的事业。

在彼得看来,与其继承父辈的物质财富,不如传承父辈的创业精神,他已经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最大的财富,那就是父亲教给他的人生哲学,做你自已。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精校版)2017年天津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 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 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 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真题(小说阅读汇编) 一、全国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7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1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 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 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 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 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真与美就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4.(3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精彩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

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精校版】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A 【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D选项强加因果 2.【答案】A 【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 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7.【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天津市和平区】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抱厦(shà)包庇(bì)聒噪(gūo)不违农时(wéi) B.付梓(zǐ)瞭望(liào)榫头(sǔn)萎靡不振(mí) C.装帧(zhèn g)鹧鸪(gū)孱头(càn)是非曲直(qǔ) D.新正(zhēn g)济南(jǐ)茎叶(jīn g)草菅人命(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厢房针砭甘拜下锋安之若素 B.避讳伶俐礼尚往来终南捷径 C.振动鱼翘幅员辽阔残羹冷炙 D.尺牍砥砺细枝末节倍受观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____,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_____,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这是党中央针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时代回答,而“创新”驱动下的纪检监察事业,亦回应着新的历史时期的现实_____。 ③清宫田藏元代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五王归醉图卷》,成交价3.036亿元,不仅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被____可能成为今年“最贵的拍品”。 A.信仰信念要求预估B.信念信仰诉求预估 C.信仰信念诉求预测D.信念信仰要求预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企业锋芒毕露。 B.上海地铁日均客流达千万级别,特别是早高峰时段常常人满为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肯定是以保障客流运送为前提,“丢书大作战”在此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C.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交流交融、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各民族凝结为心心相印、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D.所谓的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就是指历史观与价值观的这种缺失,所以孔子当年会作《春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了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目的是唤醒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奥运会在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后,人们在进入奥运会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自动化、云端、大数据…无一都在改写ERP的未来,对于ERP厂商而言,只有跳出软件束缚,积极跨界融合,才有机会与加速转型的制造业共赴智造未来。 D.在12月2日举行的北大附中改革实践研讨会上,来自美国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的三位教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小题,9(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全国I 卷,2017.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 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 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 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 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 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 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 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 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 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 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 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