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

题方法。

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3.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梨树有多少棵?

4. 根据“糖和水的比是1∶9”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5. 揭示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师:1:1的稀释液是怎么配出的?(请看大屏。课件)演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

师:在1:1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和水各占多少?(各占稀释液总体积的一半或二分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阿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4/5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可以画图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水有:100×4=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方法二(生试做)

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

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7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

46:44:50来分配。)(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比的应用

方法一:(比转化成份数)方法二:(比转化成分数)

总份数:4+1=5 总份数:4+1=5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有:500×1 /5=100 ml

浓缩液有:100×1 =100 ml 水:500×4/5=400 ml

水:100×4=400 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公开课《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盲六年级执教:黄小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为以后学生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分析】班级学生有9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人,学习汉文3人。数学学习特别困难有2人。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他们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理解并不清楚,且缺乏系统性的整体认知。因此,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联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一步体会比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尽可能调动学生进行类比、推理、讨论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的意义分配,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的意义进行实际问题的分配。 【教学准备】学案、课件、表格、糖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热身活动(课件出示复习题) 2、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以“12.3”国际残疾人日为情境引入,要送给同学们礼物,该怎么分合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题方法,体会这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有过一定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无序的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调查: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7,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3、出示教材主题图,获取信息: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出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每班分橘子的一半; 另一种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通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 4、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二、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1、出示题目:老师这有一筐橘子,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的同学想到要实际分一分) 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分一分 (老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数量,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先给大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给大班3根,小班2根,就这样一共分了8次分完。由此可知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一)热身运动 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 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 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大豆占()份,玉米占()份,它们一共有()份。 大豆占总面积的(),玉米占总面积的()。 出示主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教授新课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师:题目要分配什么?(100公顷的地) 按照什么分配?(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100公顷的地 100公顷 大豆 玉米

(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2)播种大豆的面积: 100× 53=60(公顷) (3)播种玉米的面积:100×5 2=40(公顷) 检验:(1)60+40=100 答:播种大豆60公顷,玉米40公顷 3+2=5 100÷5 =20(公顷) (2)60:40=3:2 20 ×3=60(公顷) 20 ×2=40(公顷) 出示教材49页例二 1:4表示什么意思?从中得到那些信息? ①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② 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4 1 ③ 3、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1 ④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 4 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订正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411+ 每份是:500÷(1+4)=100(ml ) 浓缩液有:500× 411+ =100(ml ) 浓缩液有:100×1=100(ml ) 水 有:100×4=400(ml ) 水有:500× 4 14+ =400(ml )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 ,400 ml 。 三、巩固练习 1、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2、做一做的1、2题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求总份数, 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评价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强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为新知建构搭建平台。开放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可体现在条件、问题、结论、呈现方式、解题策略等方面。本课教学设计试图在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两方面有所探索。改变文字呈现方式, 从洗涤液的这个比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要求学生"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涤液,按照1:5的比配制,应该如何做?",从这个实际问题人手,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呈现方式的开放只是形式,解题策略的开放才是本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 2、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运用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设计一道开放题:“某村民小组共有4户人家卖土地,共得到补偿金九十万元,你们认为该怎么分?”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开放的,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平均分,每户得22.5万元;有人认为不合理,因为每户人家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应该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原有土地的面积来分配。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条件,按不同的分配标准去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这种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为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原创)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4页。 【教材分析】 以前学习的除法、分数的认识,为学生认识比搭建了坚实的台阶,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的学习,为比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和对平均分结果特点的理解为学生能够自主研究比的应用 提供了策略上的可能。而且比的应用的研究,也将为学生后续知识正比例的学习积累重要的感性经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牙签40根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水瓶琴演奏《小星星》的视频(观看第二张幻灯片) 学生看后可能发现了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容积竟然存在着一个比。 2、课件出示如下信息:(观看第三张幻灯片) 杯子的容积:320ml,杯子装满水敲击出的声音为1。 生:说出对以上各比的理解(意在复习比的意义) 师:比与音乐的关系最早是由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的,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亲手制作一个水瓶琴的,演奏出你们心中美妙的音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比与音乐的关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3、复习:课件出示以下信息: (观看第四张幻灯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材第19~20页)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汽车玩具、小人书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始的商品交换形式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而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进行的,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物品的,其实现在人们有时还会用这种“物物交换”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换。(出示教材主题图)你看淘气和奇思就是这样交换的。 师:根据以上主题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 生2:奇思想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1:可以分步进行交换,14里面有3个4,也就是说能换3个10本,即30本小人书。还余2个玩具汽车。 生2:余下的2个玩具汽车,正好是4个玩具汽车的,也就是还能换10本的,即5本小人书,所以14个玩具汽车一共可换35本小人书。 生3:还可以通过列算式的方法,因为14里面有3.5个4,1个4换10本小人书,3.5个4就可换35本小人书。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师:“4个玩具汽车换取10本小人书”这种交换方式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你们试一试吧! 小组合作、汇报。 生:4∶10=14∶x。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生:知道其中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把它叫作未知项。 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的过程叫作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4∶10=14∶x中x的值吗?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1:把比看作除号,那么4∶10=14∶x就可以转化成4÷10=14÷x。 生2:把4∶10=14∶x转化成4x=10×14 来解。 师:非常好,下面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4∶10=14∶x转化成4x=10×14来解,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5)对了,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我们解答得对不

北师大版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3、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旧知导入,引入比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合理分配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1)什么叫比?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师: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师举例)即按比例分配。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比的应用(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课件)出示PPT图片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合理分配? 师:该批树苗平均分配就是合理分配?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班级人数不相等,还可以平均分配吗? 师:班级人数不等,则不能按照班级数量平均分配,应该按照什么来进行合理分配呢? 师:应该按照班级的人员数量按比例分配给各班,这样分配才合理。 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分配,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平均分配的条件,认识按比分配更合理的原因,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42棵小树苗;按照班级进行分配。) 3、问:每个班级人员数量有什么特点?(人数相等) 4、你能求出每个班分配多少棵树苗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每班人数均相等,分配树苗数量也应该相同。 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42÷3=14(棵) 方法二:42×1/3=14(棵)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7、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8、变化条件练习。 现在的要求是按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1∶3配制500 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5做一做第1、2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和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和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12,男,生是女生的人数的,

女生是男生的人数() (),男生是全班人数的() () ,女生是全班人数的() ()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读一读。(课件图片出示)(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5)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的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二)学习例2:(出示例2):

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比例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比例的应用”。 设计背景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思维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物物交换”是人类使用货币的开端。“物物交换”的情境蕴含着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数学关系。教科书通过创设“物物交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再次呈现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整节课“寓算于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具准备

练习本、课件。 过程预设 活动(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即:淘气已知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明有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活动(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草稿本上。 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14÷4=3.5,3.5x10=35(本)。 方法二:10÷2=5(本),14÷2=7,5x7=35(本)。 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个), 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x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 12个玩具汽车=30本,2个玩具汽车=5本, 12+2=14(个),30+5=35(本)。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得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得应用》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得内容。这部分内容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得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得基础上,把比得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得一个课例,掌握了《比得应用》得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得比进行分配得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得意义,比得基本性质,分数得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得知识联系与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得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与深化引导得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得意义解决按照一定得比进行分配得实际问题;2?、在探索学习得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得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得知识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运用比得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与女生得人数比就是7:12,男,生就是女生得人数得,女生就是男生得人数,男生就是全班人数得,女生就是全班人数得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得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得联系,

激发了学生得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瞧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您读一读。(课件图片出示) (1)地球上得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得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得正常比就是1:8。 (3)我们喝得鲜橙多中橙汁与水得比就是1:9。 (5)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得比就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与奶得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得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得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得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得实际意义。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得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得比例来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学习例2:(出示例2): 某种清洁剂就是浓缩液与水按1:4得体积比配置得。现有一瓶500毫升得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与水得体积分别就是多少?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人教版54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_教案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 学上学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

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3 5 140×=84(个) 2 5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700,现要配制1400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1、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质教案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 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 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 ③ 水的体积:500× =400(ml )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 1 1+4 1+4 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应用教案与教学反思1

2 比的应用 第1课时比的应用教案与教学反 思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运用比解决问题。(教材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导入 1.课前调查,上课汇报。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以及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 例如:妈妈洗衣服时,30克洗涤剂要兑5千克水。(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洗涤剂与水的比是3∶500。 (2)把洗衣液的总量平均分成503份,洗涤剂占3份,水占500份。 2.揭示课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一、复习引入 1.师:比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颗,平均分给甲、乙两人,甲、乙两人各得多少颗糖果?他们所得糖果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回顾平均分的特点。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之间的关系。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得好的,要注意适当表扬;答得不好,要注意引导鼓励) 3、怎样确定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课题),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2、教师谈话: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说说解的理由。 (同桌合作,交流解答方法) 3、指名学生说解答过程,其他同学举手补充。 (如果有学生用比例的方法解,要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并引导学生归纳其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比例解,则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4、用比例知识解 (教师谈话:如何用比例知识来解呢?我们在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找出哪几组对应量? (2)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 (3)不知道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的页数该怎么办?(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比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学生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比例?(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 5、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 1、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2面小红旗。淘气的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 (1)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面小红旗?说说你的想法。 (2)假设15个小星星可以换 面小红旗,你能列出比例并解决问题吗? 2、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3、解方程。 18279=x 6.3:9:4x =75.34=x 4.0:3.0:24x =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与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与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就是7:12,男,生就是女生的人数的, 女生就是男生的人数() (),男生就是全班人数的() () ,女生就是全班人数的() ()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瞧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您读一读。(课件图片出示)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就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就是1:9。 (5)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就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与奶的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的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学习例2:(出示例2): 某种清洁剂就是浓缩液与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现有一瓶500毫升的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学习主体:小学六年级学生 学科:数学 已有知识:比的认识、分数应用题 教具准备:每份40根的小棒30份,生活中利用比的物体的图片若干张。每小组发一张小棒操作记录表。 学生准备:寻找生活中利用比的物体并摘录下来。 二、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 三、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构建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

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掌握按 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五、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按比分配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他们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理解并不清楚。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入。 (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橘子分给大小两个班,怎么分合理? 生:把这些橘子平均分两份,每班一份。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每班一份就公平了。 师:有其它想法吗?

比的应用教学课件.docx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 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5(课件尝试题,学生试解答。) 例5、张大妈家上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8÷8×10 =3.5×10 =35(元)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 28x 810 8x=28×10 X=2810 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解题思路: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用水量、水的总价和水的单价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活中同一时间的水的单价是一定的.)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正比例关系.)第一文库网教师板书:水的单价一定,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李奶奶家的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比值与张大妈家的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相等?(比值相等) 所以可以列出正比例的式子来解答。 3、检验 (1)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讨论方法) (2)检验(变式练习) 张大妈家上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她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 解:设她家上个月用水x 吨。 28358x 28x=35×8 X=358 28 X=10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用了10吨水。 (三)教学例6(课件尝试题,学生试解答。) 例6: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00×5÷25

新课标人教版六上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比的意义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因为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学生有生活的一些体验,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活动二: 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 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 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