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X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文化光辉灿烂,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天然氧吧”“中部之肺”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人文价值城市”。近年来,X市高举“四个大别山”发展旗帜,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X年,X市共接待游客3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6%,连续11年保持20%以上增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4家(4A级19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X省旅游强县4家,旅游名镇4家,旅游名街1家,旅游名村15家。全市文化旅游业由“后发”变“厚发”,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不断擦亮。X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有革命遗址遗迹1017处,其中国家级红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红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形成了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红色歌谣、革命事迹、革命文献为补充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X 市委、市政府坚持突出目标定位,擦亮红色名片,确立了“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的

红色旅游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注重带动绿色生态旅游、推动发展古色人文旅游,致力于把红安、麻城打造成“红色大别山的核心区”。全市现有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的红色旅游景区20余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4处,3A级景区5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年接待量均突破100万人次。红安县积极整合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三个景区联合打造X首家红色5A级景区。有效保护了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

全域旅游全面推进。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总数位居全省第二。红安县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麻城市全面创品牌、全心抓标准、全域抓旅游、全城搞服务、全力抓重点,打造全域旅游强市;罗田县以“一万工程”为主脉络,推进全要素全产业融合;英山县聚焦全域统筹、全业融合、全面营销、全民参与,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合唱”。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X市先后出台《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市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大别山旅游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蕲春县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武穴市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

域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日趋完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X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X市五届人大常务会出台《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决议》,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保障。全市涌现出英山县神峰山庄、西河十八湾、红安华缘农庄、麻城韩养村、罗田燕儿谷、大别山百里画廊、蕲春大鑫湾、黄梅玫瑰谷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民宿发展,成功创建X省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2处。X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多亿元,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30万余人,在惠民富民、推进就业、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康旅游如火如荼。全市依托各地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温泉康养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形成健康旅游特色品牌。目前,全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区2个(蕲春县、英山县)、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0个和蕲春李时珍国际医药港、英山神峰山庄、罗田三省垴原生态养生谷等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以本草养生之旅为代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成为X旅游产品和品牌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印发了《关于发展健康旅游的意见》,蕲春县成功列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县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

示范区和办好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快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

商旅文体融合不断创新。不断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文化影视的融合,《铁血红安》《亮剑大别山》《大别山放歌》《红安回响》《英山神峰大舞台》等影视剧、文娱节目深受游客欢迎。麻城移民、孝善、科举文化旅游产品持续引爆客源市场。旅游与摄影文化融合发展特色明显,全市每年吸引100万以上摄影爱好者前来X旅游。旅游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茶、桑、药、菜、果”等特色“地标优品”的开发力度持续加大,蕲艾制品、英山云雾茶等旅游商品备受市场追捧,蕲艾产品销售实现年产值12亿元,线上销售额达到6亿元。全市以73个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开发初见成效。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了一批漂流项目、高山滑雪场和户外营地等特色文化体育小镇。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X挺进大别山漂流赛、自行车赛、汽车拉力赛等体育赛事,为进一步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添砖加瓦。借助“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影响力,X市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和特色美食资源,建设X市游客接待中心,搭建X文化旅游展示厅和以农副特

产品及地标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展销区,加强线路宣传和地接服务。通过发展旅游,把游客引进来;做活商贸,把产品卖出去;展示文化,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推进商务、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永禄乡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情况,全面强化和拓展融合功能,深入挖掘永禄乡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民俗名艺等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永禄乡一二三产业联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市委《关于做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大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专题调研组就永禄乡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发展情况。永禄乡距市区7公里,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86.97亩,辖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567余户,12666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素有“梨果之乡”和“生猪之乡”的美称。截至2017年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689.95亩,经济作物75.4公顷,中药材30.2公顷,蔬菜及食用菌45.3公顷,产量2492吨;全乡设施农业388个,设施占地面积25.9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4公顷,其中日光温室36个,春秋大棚352个,产量1546.7吨。 (二)林业发展情况。全乡林地面积15881亩,国家公益林8759.8亩,退耕还林600亩,应补面积195亩,株树42900棵,人均林地面积1.26亩;园林种植面积122.1公顷,产量2332.7吨,其中梨树种植面积57.5公顷,苹果29.2公顷,其他水果35.3公顷;在林业改革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山到组、分山到户、分股不分山的方式进行改革。目前按照市委安排,永禄乡千亩梨树种植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三)文化发展情况。永禄乡文化发展内涵丰富,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充分发

挥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政策优势。主要包括乡文化站、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剪纸——玉先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手工桑皮造纸工艺——山西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乡17个村均设有农村书屋。其中乡文化站建筑总面积800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图书室、微机室、乒乓球室、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厅、图书室藏书达9000多册,投资150万元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建设了灯光球场、5人制足球场和电影院。乡文化站始终以服务为先导,遵循利民、惠民、乐民的原则,所有设施均面向群众免费开放。 (四)旅游发展情况。永禄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韩王山欢乐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原老毛沟自然村旧址,开发集休闲、旅游、度假、游乐、民宿、拓展、采摘、户外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2017年3月份同山西唐是文化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1.1亿元完善建设开发内容;见证了波澜壮阔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平之战纪念馆,年接待量约2万多人次;永禄乡庙宇文化深厚,全乡共有庙宇39座,其中市级文物4个,有开启中华文明历史篇章的仓颉造字传说和仓颉庙、许庄的阁楼、秋子古戏台等。 (五)康养发展情况。永禄乡现有2家康养中心,分别为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和夕阳红公寓。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位于永禄乡秋子村,总投资约4000万元,总用地面积6691.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9.62平方米,内设床位300张,目前一期建设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夕阳红公寓成立于2002年5月,总用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共有床位100个,实际入住83人,其中五保户55人,自费赡养28人。 二、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4:2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徐子麒 [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融合;十九大;振兴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从这两种战略关系上来讲,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需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强不富强,要看农村怎么样,这是标志性的 [1]。城乡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颇多。这期间不断经历城乡分割、城乡共同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等。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细化来拆解,其根本是振兴人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最终创新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这样一来,既允许了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到城市自主创业,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为农村的创业大潮扫除了障碍。那么,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名词是“城乡融合”,何为“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城乡融合”这一名词其实指的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大约在80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出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演变至今,于今天社会的表达方式则更可以看作通过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目标。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国家也看到了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将城市的经济意识形态引入农村,使农业逐渐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将城市功能外化,提升居民需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在这个过程里引导乡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城市的资金支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城乡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起点。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业虽然在发展但是因为质量不高,于是引发的效益竞争力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公共服务建设滞后[2],使得硬件跟不上;第三,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可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数据上看已接近60%,而通过预测发现,即使今后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却仍然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我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绝不是一面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面农村却越来越萧条。为了扭转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这其中,主要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对应的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3],因而,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加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很大一部分束缚城乡融合的机制仍然存在,但是就激活而言,激活主体、要素以及市场却一定是城乡资源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功能外化的一个绝佳体现,城市功能外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十分有利于乡村振兴。例如,“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构建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农业结合互联网、教育、研学、康养、科技、文创、会展、艺术、体育等多元城市功能,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外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现在强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老话说的好,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入期间,同时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农业于其他产业需要有效融合,农业+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例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农业结合旅游度假、生态博览、运动休闲等等多元化产业,鼓励农村开展乡村旅游,使得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能够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笔者建议,可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使乡村风景重现清明,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戏好要靠唱戏人,这也是一句老话,如果没有人,乡村振兴无法很好的实现,势必会变成一句空话。最好能够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从领导者抓起,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速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 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个别地方几乎可以说云泥之别。我们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并且积极调动各类农民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文化旅游融合的十大趋势

导语 搞文旅产业,必须看清大趋势,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运作常势,逆势而行往往会陷 入万劫不复之境。当下的许多文旅项目已经出现这种颓相:坏的情况,出师未捷,半途而废;好的情况,一堆建筑,一堆垃圾,不知何为。以下作者列出的几个趋势,仅作参考。如“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有夸大之虞,当下博物馆顶多是少数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没有大众市场的普及,更不会成为一种习惯,怎么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见仁见智,不可偏信,不可偏废。 【正文】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苏州创博会”)上,文旅业内人士提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经济变化。 今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旅游产业》预测,2019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将有力推动产业投资,并将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苏州创博会期间,知名旅游互联网企业结合大数据统计,针对当前文旅目的地发展,对“诗和远方”的未来做出了以下十大预测: ?未来小程序将成为旅游目的地标配 ?文化复兴和自信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游增长 ?顶天立地型营销推动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全民UGC激发或将成为目的地内容生产的重要方式 ?“跟着节庆去旅游”或将成为新潮流 ?以重庆轻轨2号线为代表的一切“网红”将引发目的地新一轮增长 ?创意内容或将引发旅游裂变式传播 ?旅游产业将成为全国扶贫中坚力量 ?跨界联合将为目的地旅游注入新活力 ?跨境(文化)交流也将推动全球旅游的重点合作 “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祁述裕在“新业态·新经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这样谈到,“文化创意能为旅游注入鲜活内容,是旅游业的动力之源。” 祁述裕认为,当前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始出现了五个融合趋向和五大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从粗放发展到优质发展;从关注自然和历史到更多关注当下生活;从有限领域到无限空间; 从物理空间到多维空间;从观光到更加注重体验和分享。 如何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怎样进一步重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升级;如何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和加强市场管理;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和促进对外交流融合。

文旅融合需要强化六个模式三个意识

文旅融合需要强化六个模式三个意识 实景水秀《遇见武宁》,成为了当地“山水武宁”文旅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文化

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最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3月22日,市委市政主持召开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会议中提出的文旅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获得各方积极关注、高度重视、广泛推进。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李贵富书记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的讲话”更是从政府工作层面将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书记对遵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清晰、资源优势分析透彻、下部工作举措部署有力,这不仅为遵化旅游发事业展鼓足了干劲,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对遵化重返百强、再创辉煌的发展信心。下面我总结一下参加此次会议的心得体会: 一、全域旅游地位显著,遵化发展全域游优势明显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场需求变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动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优化旅游体验满意程度、全面释放旅游资源内在潜力的必然要求。此次由国务院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利于增强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决心,有利于各部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协调,有利于提振各地党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好。当前,遵化在发展旅游业自身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一是我们旅游资源丰富有景区景点2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清东陵5A级景区一家;

二是文化底蕴深厚,遵化是千年古县,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戢东第一城的美誉,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三是自然风光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7%,河流19条,可谓是有山有水,景区宜人;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京津唐承秦五大城市腹地,游客资源市场潜力巨大;五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高速2条、出口7个,铁路4条,可谓是西进东出、南承北联的重要枢纽;六是旅游纪念品丰富,有马兰峪金银器、红木、皮影、剪纸、满绣等民俗手工艺品。这些资源优势为我们推动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地,李书记在会议所提出的扭住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4项举措,更是为我们遵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定将积极落实李书记指示,立足优势、谋划思路,找准重点、集中突破,努力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遵化旅游大发展。 二、深入挖掘清东陵文化内涵,丰富市场营销手段 清东陵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唐山市唯一一家5A级景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我们要抢抓省、市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挖掘清东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一是举办精品主题活动,在举办清明万众祈福盛典、暑假研学游、徒步大会等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清东陵历史文化高端论坛”邀请著名清史专家参加,形成研究成果,使清东陵的历史文化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凸显清东陵在京东旅游景区的皇家特点。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游,充分利用清东陵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各地教育

美丽乡村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两张牌,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以美丽乡村汇聚产业与人气,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晋网红地成都旅游“新名片” 崇州道明镇的竹里、竹艺村,集贤乡徐家渡林盘凡朴生活圈,还有蒲江的明月村,这些成功“转身”的川西林盘,早已是微博、抖音、朋友圈里的“网红”,成为各地游客追捧的乡村旅 游热点,今年端午假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国际范”“天府味”的林盘生活。在凡朴生活圈,来自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的义工一齐参与打造,带来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理解。将当初林盘整治时老百姓拆除旧屋破棚废弃的材料重新利用起来,通过自然生态的建造手法,形成了一 处处充满着创意的功能建筑。在川西坝子,越来越多的传统林盘正在向乡村旅游综合体华丽蝶变,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徐徐呈现。蒲江县明月村,让几位外国大学生流连忘返,农房改造的乡村书吧、乡村小酒馆,处处洋溢着文创带来的新活力。这里将一个传统的村落通过艺术的手法,变成时尚现代、具有国际范的新

林盘,让他们改变了行程,留下来慢慢品味。国际化不只 是高大上,乡村的返璞归真也是国际化。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乡村绿道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6月14日,在端午小长假来临之际,市旅游局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推出了9条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旅游线路产品。根据今日头条大数据显示,在6月14日至18日期间,这9条“走绿道、玩林盘”精品旅游线路总计网络关注 度高居全国第一。经济新形态创造产业新机遇随着乡 村绿道打造成果初现,一条绿道,串联起了成佳茶乡的吃喝玩乐,乡村游玩法多样化对当地百姓增收和旅游产品多元化的带动作用也显而易见。成佳同心绿道沿线既可采茶、制茶、学习茶艺,也可以开展农事体验、自然科普教育,游客可体验最生态的成都乡村游,沿着一条绿道,就可以把茶乡的生态和文化“一网打尽”。伴随着天府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由此带来的成都乡村经济新形态也悄然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秀美乡村绿道和宜居川西林盘的视觉感官体验,也带来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位于大邑县青霞镇的“成都匠人村”,构建起乡村创意生态系统,孵化出100多个乡村创意品牌。在明月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化客商在这里驻留,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者马嘶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把一个农家院子改成了书院,每本书都是他亲自买回;传统文化爱好者冯玮开了遵生小院,和客人们一同聊天、做手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关键词: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三农 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产业融合的产品主要分为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产业主导、泛旅游产业主、商贸物流主导、科技主导融合产品五大类别。 1.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农林牧渔产品通过产前科研、产中生产、产后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与与科研、物流、休闲、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充分融合,在农业林牧渔功能基础上,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产品附加价值。 2.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以农产品加工制作为主要形式。这类产品通过将农村传统手工制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等的制作过程与技艺传承、教育培训、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特色商品等相结合,提供复合功能的融合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将农产品加工品遗产化、文化化、体验化、品牌化。 3.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业、农村等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目标为导向,在对资源深度挖掘基础上,通过休闲、旅游、医疗、文化、体育、会展等泛旅游产业的植入,开发的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医疗、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 4.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副产品或深加工农副产品的末端销售为核心,通过电商、休闲购物、会议会展、品牌营销等在销售环节的介入而打造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品牌打造是这类产品的核心,从目前发展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这类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5.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 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是指在农业育种、培育、管理等环节,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介入,推出的具有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这类产品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合理运用。

20180511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与实际分析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与实际分析 (2018年5月11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自恢复建制以来,xx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新理念,坚持把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作为产业赶超的主攻方向,如何深刻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抢抓机遇,推动xx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合,把xx乡建成周边地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由人口小乡到文化大乡再到旅游强乡的转变,是近年来xx着力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在《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要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xx乡是人口小乡,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头赶上,

必须立足已有文化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才能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清晰地看到,文旅融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对于旅游业来说,人们已从最初单纯的游山玩水拓展为饱含文化意蕴的探索寻访,没有文化的旅游将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不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样,没有旅游产业的支撑,地方文化可能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命运。因此,文化与旅游必须走向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文旅融合是打造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实现由景点游向乡村游辐射、由区域游向全域游转变、由单一观光游向多元复合游拓展、由旅游产业向三次产业融合延伸,就要进一步选准突破口、找好结合点,而文旅融合正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最佳路径,加之我县特别是我乡具有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做好文旅结合这篇大文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水到渠成,必将产生文化旅游业的蝶变效应、雁阵效应。深入挖掘xx乡传统的土陶、米塑、药发木偶、龙凤狮子灯等优势非遗文化资源,并与旅游产业高度渗透,必将为全县的全域旅游进程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xx乡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文旅融合新时代

文旅融合新时代 发表时间:2020-01-13T15:27:00.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赵磊陈婷 [导读]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重庆市大足区文化馆重庆 402360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下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持续发酵的效应。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动力。文化和旅游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确的边界,但又常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新特征文化核心创新改革文化市场新时代思想 文旅融合的核心内涵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可见文化和旅游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新兴演艺、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形式逐渐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提升着旅游产业背后的文化附加值。国内众多传统文化景点因此也再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这正是当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我认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与理想状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域还较为单一,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很多区域的悠久文化尚未得到很好彰显,旅游景区特色定位不够准确、清晰,一些地方忽略了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存在短板;文化、旅游的合作不够畅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管理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等现象;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缺乏协调机制,宏观调控作用尚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产业的促进性不明显,在税收、财政、产业扶持上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备,文化和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等。 二、国民收入不平衡影响各地域、各区域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认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相差数倍以上。收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对文化和旅游消费认知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此外,我国当前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引领时尚的创意性产品;缺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缺少文旅与科技融合的高端产品。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有一万余处,而已开发并具有接待国内外游客能力的景区仅有1800余处,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餐饮酒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东部特大城市群和中西部大城市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仍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发掘文化旅游业价值,要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观光服务为核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 文化和旅游结伴而行,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又见”、“印象”、“千古情”系列为例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文创开发模式 漫威、迪士尼乐园创造的“乐园主题+衍生品”经营模式,围绕该主题游乐园核心文化开发了服饰、出版物、玩具、食品等一系列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等各种需求。此类衍生品的消费收入已经超过了门票的销售额。去年以来,故宫国宝色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迅速蹿红,让故宫再一次一夜成名,目前故宫文创收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故宫博物院用时尚消费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树立了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新典范。在技术、资源、市场、产业上进行深度融合。在技术融合方面,要通过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改变原有技术和工艺流程,减少同质化技术,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消除技术壁垒。在资源融合方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进入新时代,要通过创新创造,使最新的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传承非物质文化,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市场融合方面,要通过市场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来推动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产业融合方面,要使打造文旅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

全域旅游下地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2016年7月8-9日,全经联首届全国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分享创新内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旅地产投资、开发、规划设计、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家及政府、金融机构、媒体的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大会。我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作了题为《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的主题演讲。林峰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整体战略,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商文体康养(即五大幸福产业+商业)融合的地产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地产发的主流。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即旅文体康养商融合发展的地产开发模式,是以旅游为龙头,五大幸福产业融合下的创新地产及区域综合开发。 一、全域旅游再认识 1、全域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是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行政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整合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整合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的内涵

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来了262个县的县委书记,意味着旅游在中国真正成了大风口。国家搞全域旅游的原因,在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旅游的井喷效应,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游给了大家通过投资带动区域发展的理由,使得政府有可能运用旅游产业这个引擎去带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特别提出了七大理念的转变,七大转变中最核心的是从景点旅游转化为休闲式、体验式全面融合发展的旅游结构。在运营上最关键是由旅游局、产业推动的要素转化成了以党政协调推进、中国特色下政府带动的产业发展的方式。通过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 全域旅游的七大转变 2、绿维全域旅游观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有旅游吸引物、旅游区、旅游交通、乡村、城镇五大基础支撑。任何地方搞旅游必须有核心吸引物,观光不会形成目的地,但是没有观光也很难形成目的地。通过吸引力、吸引核的打造,把人聚集起来,促进旅游区、休闲区的形成,引导旅游的消费升级。交通作为基础设施,起着最重要的带动作用。旅游交通从传统的高速路、铁路、城际路等转变,形成了旅游流向过程中的运动系统,包括自行车道、马拉松跑道等,也包括文化体验和以文化为主体的结构都在道路系统中变成了一种混合型的产品。交通条件下的全域旅游提升,与原来的交通理念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和城镇都在这个旅游发展的结构中。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的实践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3期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 —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的实践■史诗悦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与精神层面宝贵的财富,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打造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义深远。旅游是现代人们观光、游览、娱乐的主要方式,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途径,更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人次增长了近25倍,旅游中的文化消费有助于实现多元化、个性化旅游。这更显示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组合,是助推我国文旅资源开发、 文旅产业发展、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举措。2018年3月,随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正式审议设立文化和旅游部这一政府职能部门,文旅融合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题之一。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位处江南水乡,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经过十几年的转型发展,荻港村已经成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也彰显着文旅融合强大的生命力。 (一)从牺牲环境发展到关停“小散污”企业荻港村位处江南水乡,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宋人王质的《夜泊荻港》更是此处美景与文化底蕴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发展油脂化工企业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上世纪80年代,“油脂一条街”的标签以及脏、乱、差的环境让荻港远近闻名。村里大大小小30多家油脂化工企业让昔日的江南古村空气中充斥异味、水源中漂满油花。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让荻港部分村民富了起来,但也造成了身体的损害及美景的褪色。2002年以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30多家油脂化工企业相继被整改、关停、搬迁。至2016年,村里原有的“小散污”企业已全部整治完毕。同样在这段时期,荻港村在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契机下,通过项目资金推进“五水共治”,整治河道、修复古迹、完善设施、修葺民居,将村容村貌提升档次,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规划。坚持关停“小散污”企业,荻港村迎来新的发展道路。 (二)从挖掘文化资源到打造文化品牌 荻港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共出过2名状元、50余位进士、200多位举人及诗人。村内现存50座名宅、32座古桥,文化遗址遍布周围。与此同时,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南太湖独有的溇港文化时至今日仍在养育村民, 悄无声息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荻港人善于养鱼、养蚕,渔文化与丝绸文化交织其间。被称为千年活化石的 “桑基鱼塘”将种桑、养蚕、养鱼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溇港文化中独有的生态循环资源,也成为荻港村努力挖掘打造出的文化品牌。2014年以来,在浙大专家考察建议后,通过对古迹的修复以及对“桑基鱼塘”整修、清淤、护坡等工作,原生态桑基鱼塘更为完善,并成功入围全球农业遗产名录。荻港村在几年间不仅成功打造“4A ”级景区,也在自身文化资源中挖掘出特色品牌。览江南水乡古村、看桑蚕丝绸文化展示、游古老桑基鱼塘成为荻港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三)从践行绿色发展到文旅融合发展 荻港村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挖掘打造出文化品牌后,村两委通过考察学习制定了荻 一、荻港村文化振兴的三个阶段 长三角地区 46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及业态创新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及业态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编者按:2016年8月6日-7日,2016年中国文旅地产盈利模式创新总裁峰会在北京市首都机场朗豪酒店举行,以“跨界&融合”为主题,兼具理论与实战、创意与内容,呈现了中国文旅地产的新机遇、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 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并做了《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发展及新业态研究》的主题演讲,从全域旅游思维、文旅地产创新发展、业态创新架构、要素创新业态等方面,结合绿维创景十多年行业经验和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享交流。 一、绿维全域旅游观 林峰院长基于互联网+、旅游+,从全域思维、发展架构、核心理念、开发模型等方面分享了绿维的落地运营的全域旅游观,认为做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则没有重点,无突破口,是浪费,不能真正实现带动经济的价值。做全域旅游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5424”架构、及开发模型。 全域旅游“5425”架构

全域旅游开发模型 二、房产融一体化和服务整合平台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核心结构 房地产是一个“服务整合平台”产业,房地产已经由“制造房子”的工厂模式,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整合模式。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结构,包括“三个家”的结构(居住之家、第二/三居所、休闲消费场所),由三个家庭服务构成三类房地产综合开发构架,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 房地产作为一种平台,必须与服务产业、金融三者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构。有效地整合房地产不动产结构、服务产业的现金流结构,以及与投融资的金融关系,是下一个阶段地产发展的核心。房产融一体化,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

乡村振兴与文旅新场景

乡村振兴与文旅新场景 各位好,因为一如往例我准备的内容有点多,所以为了使我自己不要超时,我来计时一下。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乡村振兴和文旅新场景,全方位的文创转型,产业升级策略,而这里面好几个核心的观点,刚刚我们清华大学的尹院长已经给我们大家做了一些阐释,其实跟我们实际在台湾实践的经验真的可以说是完全符合的。那么,所以我一开始就跟大家谈今天这个题目,因为2018年可以说对全中国大陆来讲是乡村振兴这个目标,大家举全力关注的时刻,那么这个乡村振兴里头用了文创赋能之后,要追求什么样目标呢?其实,在我们的看法里面,追求的是这两点,一个是生态乡村,如何可以成为文旅的新场景,而你原来的传统产业,也就是一产的农产品,二产的农业工业加工产品,怎么样一二产业可以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讲到文创赋能,其实这就是一个真正核心的思路是大文创时代,他不是大家考虑文创产业里面的分门别类的到末端的产值而已,而是如何利用一种文创的方式整体的改变从你的上层的战略思路到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新型城乡发展策略。 文旅,即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 过去我们在中国大陆,如果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什么是互联网+,其实2018年大家就可能开始拥抱文创+的时代要来临了。

如果我们说在乡村拥抱文创+,+什么?大家会说我们+民宿,+设计,+非遗,+文史,+商业,商业中有餐饮和卖店等等,其实加到最后就是大家所关切的目标,就是文旅。 而这个文旅可以叫做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而实际落实的目标,其实就是一二三产的产业融合发展,大陆喜欢讲一二三产的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在台湾直接讲六产业,大家看看一二三相加和相乘是不是都是六呢,那么六产业的核心就是体验经济,体验经济,现在有一个关键点来了,很多的人在思考乡村的问题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现在我给大家写在这里的,你虽然在做乡村的振兴,可是你的消费者还有你的审美,跟你的服务标准是谁来衡量,其实你的目标受众是城市的中产阶级,个性化的消费。个性化的消费是配套中产阶级而来的。中国大陆现在中产阶级的人数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在发展,2020年,有可能进入五亿这样的数字,也就是说全中国大陆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是中产阶级的时候,那么整个文旅的需求,不转型,也不可能了。 所以,在这种城市中产阶级个性化消费,你必须提供符合他的审美和服务标准的时候,大家马上遇到两大问题。这个服务谁来提供,你的运营人才怎么来,其实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刚才王旭在一开始他说比较长的报幕中都提到了,我到最后也会给大家提一些总结性的建议。 台湾在这个领域其实成功的关键是这两个,文创已经谈了很多了,那么核心的答案,我们讲原来怎么样储备提供服务的人才,是透过社造,

心得体会:以项目建设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项目建设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最新) 近年来,X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补短板、优服务、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振兴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18年,全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55个,完成投资140亿元,带动产业链投资390.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4%;全年旅游综合消费同比增长21.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旅游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0.9%。 一、突出特色谋划项目。围绕彰显三大文旅特色,策划6大类154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多亿元。一是彰显历史文化特色,谋划人文景观旅游项目。围绕打响“一城两文化”(古城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文旅品牌,策划实施了投资100亿元的隆中风景区提档升级、投资80亿元的关圣古镇、投资52亿元的唐城等项目。二是彰显自然生态特色,谋划山水风光旅游项目。依托荆山生态景观优势建设精品景区,九路寨、尧治河等成功创建4A级景区,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的新支撑;依托汉江生态风光优势,策划实施投资37亿元的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投

资30亿元的汉江旅游综合开发、总投资20亿元的4个国家湿地公园,百里汉江风光带正在加速形成。三是彰显美丽乡村特色,谋划田园民俗旅游项目。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打造全国、全省美丽乡村87个,谷城堰河村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二、全力招商引进项目。一是引进龙头企业。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了中旅集团、华侨城、鄂旅投、伟光汇通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2018年引进的X华侨城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投资100亿元建设集主题乐园、影视娱乐、水上旅游、创意街区等为一体、辐射汉江流域的旅游度假区。二是引进配套项目。围绕提升食、住、行、购、娱等旅游消费水平,着力引进高档酒店、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产业链项目。三是引进新兴业态。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培育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旅游业态,东风公司投资24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达到8家。四是引进品牌赛事。成功举办两届X马拉松,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永久落户X,引进天荣公司、雅居乐集团在X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X大奖赛、全国热气球联赛X站比赛等赛事活动,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强化机制推进项目。一是强化产业服务机制。X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文化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