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_三年级作文

庐山_三年级作文

庐山_三年级作文

庐山

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年级作文庐山,感谢您的阅读.

人们都说“匡庐山水秀天下”,我们乘车来到庐山,观赏庐山的山水。

庐山素来是以她的美丽与云雾闻名于世的。远远望去,庐山的山真奇啊,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像老人,像手指,像雄鹰……庐山的山真秀啊,满山苍松翠柏,像一棵棵新鲜的竹笋;庐山的山真险啊,站在五老峰上,往下一看,叫人心惊胆战,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山崖。

庐山的云真多啊,一朵连一朵,一望无际,像是云的海洋;庐山的云真怪啊,被风一吹,时而毫无规律地飞舞着,盘旋着;时而又抱得很紧,牢牢地簇拥在一起;庐山的云真美啊,一瞬间不知有多少变化,有的似仙女在跳舞,有的似万匹骏马在向你奔来……令人百看不厌。

我站在五老峰上,四处遥望,山间绿树红花,眼前云雾迷蒙,真是仿佛走进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美就在于她的神秘,她的飘渺。这次旅游,我不就领略到几分她的美吗?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板书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 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 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 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 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 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 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 变 五、作业

描写庐山风景的作文

描写庐山风景的作文 导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空气清新。在炎热的夏季,这里除了是一个美丽奇特的风景区,还是一个避暑胜地。下面是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庐山的风景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里有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话是赞美庐山的风景,我早就渴望一睹它的风采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观赏庐山的美景,终于 实现了我的愿望。 首先我们来看三宝树,三宝树的主干是深棕色的,横七竖八地 生出许许多多的枝条,上面郁郁葱葱地生长着一簇又一簇翠绿的叶子,与宝树搭配得美得让人不知如何赞叹。 三叠泉是庐山最出名的景点之一,当地人都说:“不到三叠泉 不算来的庐山”。经过弯弯曲曲的台阶来到了三叠泉,眼前的瀑布像一道闪耀的白练倾泻而下,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啊!难怪唐代诗人“李白”在三叠泉写了《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的风景真美啊,我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要是我能待在 庐山里那该多好啊。 篇二:风景秀丽的庐山

朋友你们可曾去过庐山?那里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真的是人间仙境!如果还没有去请赶快行动,来到如梦如幻的庐山,我想这次旅行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惊喜,还会在你们脑海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闻名中外的庐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北,它虽然不是最高的山,但是却以景色秀丽、风景优美而出名,是人们旅游的好地方。 庐山的牯岭真是很特别,每年阳春四月很多地方的桃花早都凋谢了,可牯岭的桃花却在绽放着,把庐山映照着光彩夺目。 云雾也是庐山一道美丽的风景区,尤其是当团团云雾飘来时,远近的座座山峰却被云雾淹没了,就象走进仙境。等雾渐渐消散,山峰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庐山的瀑布也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还是开先瀑。开先瀑分东西两边,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水珠也溅起了阵阵的浪花,好看极了!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到庐山瀑布游玩,还写了一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来赞美庐山瀑布的景色。 庐山的风景区还有很多,等着你们去游览观赏,相信这次旅行将是最愉快的旅行,会给你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篇三:景色迷人的庐山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景色秀丽,最有名的山就是庐山,一提起它,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来自于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文以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方式描写了祖国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 教学目标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去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

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庐山,说到庐山咱们同学对它有哪些而了解?(课件出示庐山风景。由学生介绍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2、教师相机总结(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庐山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

赞美庐山的作文写作素材

赞美庐山的作文写作素材 导读: 关于赞美庐山的.诗句集锦【1】 1.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2.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5.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6.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7.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8.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9.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10.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11.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12.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13.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14.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15.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16.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17.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18.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9.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20.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2.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关于赞美庐山的诗句集锦【2】 1.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4.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6.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7.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8.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9.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10.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11.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12.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13.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岐两支。 14.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1)

教学内容 3.庐山的云雾共几课时 2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难点: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资源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关于庐山的诗词: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预习设计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 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2.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3.质疑: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1.(板书:庐山)认识吗? 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知 识点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姿态、遮挡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绒帽、缠绕、系鞋带、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

游庐山小学四年级作文4篇

游庐山小学四年级作文4篇 人们都说“匡庐山水秀天下”,我们乘车来到庐山,观赏庐山的山水。本文是为大家的游庐山小学四年级作文,欢迎阅读。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西庐山。 7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庐山的飞云宾馆。7月29日早上,我们从宾馆出发,乘坐出租车,去我们来庐山游玩的第一站——著名的庐山瀑布。由于我那天早晨是高烧38度,开始情绪不是非常高,但一听说要去庐山瀑布,就在宾馆里精神百倍,信心十足。3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含鄱口,沿着林荫道步行了大约10分钟,一路走来,游客不断,风景秀美,我看到路旁都是卖纪念品的小摊子,有帽子、文化衫和一些土特产。 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庐山瀑布。我扶着栏杆,踏着石级,举目望去,一副壮美的山水画就在眼前,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这时才觉得李白的后两句诗写得既生动,又形象,简直是栩栩如生。我不仅为诗人的绝妙的诗句而感叹,更为这庐山瀑布的壮美而动情……沿着石级,我来到了山脚下的潭水边,我看到很多游客在划橡皮艇,我就和爸爸租了一个橡皮艇,在水面上划起来。我和爸爸把橡皮艇划到了离瀑布最近的地方,还让

妈妈给我们拍照呢。我感受着这美丽的景色,加上溅起的水花,心情无比的舒畅。 不知不觉中,规定的时间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庐山瀑布。虽然游览庐山瀑布的时间很短暂,但这美丽的景色简直是让我沉醉,让我痴迷,让我永久难忘! 庐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庐山因瀑布而有名,瀑布因长而有名。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赞美它的悠长和壮观。 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是“洁白无瑕”的。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愈来愈密,色彩愈来愈绿,而瀑布声也是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接着便像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好像在欢呼自己的愉快。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的扑了下来,像一头头小狮子,令人又惊又喜。

介绍庐山的作文400字

介绍庐山的作文400字 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我很高兴可以当大家的导游,我叫黄诗韵。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频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山,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

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既然我们来到了庐山,那旅客们,你们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所以“庐山”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大祖赵匡胤脱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的色彩。

这就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向美丽庐山告别吧!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关键词:庐山五老峰教学云雾字音生字设计朗读课文教学设计 摘要:《苏教:《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ldquo;------?”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庐山游记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庐山游记作文800字 一个酷热难耐的暑假,妈妈提出了一个宝贵的意见:去庐山玩几天。正好,作业带给我的“痛苦”可减轻许多。 第二天中午,我就和妈妈报了一个行走路程不多的,因为本人比较累,作业把我们的暑假折磨的只剩20天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回到那“快乐”的校园,与老师们见面了。事不宜迟,我们第三天就跳上大巴车,奔向目的地,我一路上吃着可口的薯片,看着窗外的青山碧水,赞叹之余,我又在心里感慨,这里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住的“大都市”公路上,有白的,红的,黑的像小蚂蚁一样的车子,而这里山水环绕,真是人间仙境啊!我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发现我们已在了一个壮观的酒店门口。走进大厅,我又赞叹了一番。第二天我们便上山,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所以一点困意也没有…… 第二天,我顶着一双熊猫眼上了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居然下起了毛毛雨,便使上山的台阶更难走了。可是在雨中的庐山更加美丽。美丽的风景让我走了神,一不小心脚一滑,扑倒在了路上,我害怕极了,因为右边就是万丈深渊,我赶紧爬了起来。到了山顶,我看见了别的山峰都在我之下,还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阵阵微风吹过,我快乐极了,我回到酒店就把这些东西记了下来。 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仙人洞,其实就是在一个山洞里放几座石像。可是有一个传说,说这个山洞是有一个仙人,在这里定住。这个山洞四通八达,可是里面黑暗无比,我没有进去。 我们还去参观了三叠泉,泉水从山上流下,经过了三个叠弯之后落了下来,有数百米高,怪不得李白写出了名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就是因为这个才写出了名诗,从此三叠泉便火遍全国。看来只要善于观察,什么都可以写得很美。 第三天我们去参观了五老峰,那山峰为什么是白色的?原来石头和别的山峰不一样,那白色的全是石头,不长树木,所以有白色。在小雨中,五老峰像一个老爷爷,看着来往的游客。我们登上山顶,临风远眺,几座墨绿的小山,好像很仰慕五老峰似的。 第四天我们就要告别庐山,我们去漂了一次流。 我们被别人的船碰了一边,我便用水枪开始反击,别人落荒而逃。玩够了,我们便坐着船开始了快乐的时光,我们顺流而下,一路眺望。 啊!庐山,我爱你。

三年级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练习题

三年级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shān pùbùlǒng zhào bàin huàn wúqióng ( ) ( ) ( ) ( ) sìhūmàn bùtiān mùyìxièqiān lǐ( ) ( ) ( ) ( )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 )幻( )姿( )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和。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落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表示。

2、文中那些话写“姿态万千”?用“()”标出。 3、文中哪些话写“变化无常”?用“[]”标出。 4、找出一个比喻句,在句子下面用“﹏﹏﹏”标出。 5、文中“像奔马”后面省略了什么,请想象一下,再写下来。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神奇秀丽的景色,请你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查找资料,再向大家介绍一处。

关于庐山的美景作文3篇

关于庐山的美景作文3篇 关于庐山的美景作文篇1 暑假的一天,我们来到风景秀丽的庐山游玩.要上庐山,首先得要爬上庐山.导游正在车内说得滔滔不绝,可我早就没心思去听了.我望着高耸入云的盘山公路,不知不觉已身在云雾中.我的头开始了起来.面对蜿蜒曲折的道路,我头昏脑涨,不禁想到毛主席的一首描写庐山的盘山公路的诗:欲上葱茏四百旋,吹雨热风吹雨撒江天.四百旋,也就是四百个弯!其实只有396个,可也够我受的了. 一上庐山,迎面而来的清风把一路上的疲劳一扫而空.坐在大客里竟一点也没闷热的感觉.导游在车上好像若无其事一般,讲述着庐山的故事.讲到庐山三怪的时候,我竖耳一听: 庐山有三怪,一怪是屋顶铁皮盖,二怪是汽车开飞快,三怪是导游满山带,另外是这儿的庐山大剧院天天放庐山恋,都破吉尼斯记录!后面的我也没听清楚,因为我们进了山,正在观赏庐山的云雾呢! 庐山雾,时聚时散,茫茫的雾海,就在山中,就在你的身旁.树上的小鸟,知了,也在不住地歌唱着.望着一望无际的云雾,你会霎时间感到一种心灵的净化.雾一阵阵,伴随着清凉的山风,来到你的身边,你好关于暑期的作文:庐山游似在仙境一般,腾云驾雾地在庐山的清山绿水之间,在这里,云好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好像你一伸手,就能抓到似的,依山傍水之间,伴随着云雾,游览庐山

那是多么的享受啊! 时间过得真快,上午的行程已经结束了,我欣喜地等着下午的行程.此时,我真想大喊一声:庐山美啊! 关于庐山的美景作文篇 2 假如你想要在这炎炎夏日里选择一个地方避暑,那我就非推荐庐山不可。我们一家也像其它人那样,急着到庐山去避避暑。 “匡庐奇秀甲天下。”这句话说得可真不赖,真是实至名归。我看着窗外的美景,不禁感叹道。 车窗外,云雾缭绕,石林挺秀,怪松覆壁,万丈深渊。雾衬着山,山衬着石,石衬着树,树衬着雨。好一个庐山风光。 我们下了车,顿时感到一阵寒意。我突然后悔了。我们来这里不是避暑,而是遇寒。就连常来庐山的罗导也说,这是她遇到过庐山最冷的一天。 我们一家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只能把带来的长袖和短袖都套在身上,最后甚至在外面披了一件雨衣。 接着,我们坐上当地的观光车来到四季景色变化万千,据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含鄱口。 我站在风景台,眺望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状景。看,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山势高峻,而中间流淌着这鄱阳湖,仿佛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了似的。啊,这山之险,峰之高,路之陡。一切景物都是朦朦胧胧,亦清晰,亦模糊。它们都披着轻纱,若隐若现。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那山从地面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看图、相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学习总分构段方式,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学习单、指名读、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悟环节,通过老师范读、自由读、圈画、指名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3.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朗读课文等方式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拓展小练笔,继续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有关庐山的资料。 学生:1.搜集有关庐山的资料。 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自学站的第一、三题和练功房的第五题。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作者攀登了曲折蜿蜒的万里长城,欣赏了纵贯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游览了物产丰富、风景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板书:庐山 2.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庐山的资料。 3.师小结庐山,相机揭示课题: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检查预习,推进初读。 1.检查生字词语 (1)出示自主学习卡生词,检查读、识、写。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重点关注“似”“姿”读平舌音“罩”“遮”“瞬”读翘舌音,“缕”要读准确,“似”“笼”“漂”“系”是多音字,要会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一泻千里”“一缕轻烟”中“一”的变调,在这里读去声。)(2)检查生字识、写。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书写得生字,先看有没有写正确、规范、美(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提醒学生写这些字注意要左窄右宽。写“罩”字时,要提醒学生上半部分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幼”的右半部分不是“力”。“系”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初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出声跟读,看自己能否像老师一样读得正确、流利,为后面的展示读做准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评价,及时纠正读书中的不足及错误,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教案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教学课件庐山图片新词卡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师重点指导“瀑”、“幻”的书写。 3.检查词语。 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系在 遮挡一泻千里流连忘返幽谷游览 弥漫天幕瞬息万变马蹄 4、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庐山的云雾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庐山的云雾_语文S 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一些云雾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生:白白的云雾,它像茫茫的大海。 生:白白的云雾,它像巨大的白幕。 生:白白的云雾,它像一顶白色的绒帽。 2.出示更多的图片来欣赏庐山云雾 3.同学们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让我们来读读作家张建恒的《庐山云雾》,看看张建恒是怎样描述的。 4.出示课题:《庐山云雾》。 5.简介庐山。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庐山的云雾语文S版

1 庐山的云雾 2 山的景色十分秀丽。[①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那里有高峰,有幽 (yōu)谷,有瀑布,有溪流,3尤(yóu)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tiān)了几分神秘色彩。[②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在山上游览(lǎn),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4[③“随手就能摸到”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句导读:这一句紧承上句。因为庐山上云雾很多,似乎随手就能摸到,所以走在山路上会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庐山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带有神秘色彩的。 5 山的云雾千姿(zī)百态(tài)。[④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那 1 ? 2 ①开门见山,点题,是本段的中心句,统领全文。 3 ②精彩句解析:这句话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的美,点出庐山“变幻无常”的特点,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4 ③说明云雾就在山中,离游客很近。 ?飘飘悠悠:轻缓地飘动;浮动。 5 ④这是本段的中心句,点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些笼[lǒng]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dài)在山顶上的白色6绒(róng)帽;[⑤这个比喻句好在什么地方?]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jì]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7[⑥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云雾弥(mí)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⑦这个比喻句的特点是什么?]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mù)……[⑧这个比喻句怎样理解?] 段导读:这段话用四个并列的比喻句,自上而下,由局部到整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山的云雾瞬(shùn)息万变。8[⑨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dàng)的一缕(lǚ)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9天银河;[这个比喻句把云雾比作什么?]明明是一匹四蹄(tí)生风的白马,还没 等你完全看清楚(chǔ),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10[这个比喻句又把云雾比作什么?“明明”“还没等你”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 11 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fǎn)。[句导读:概括庐山的特点:云遮雾罩。“令人流连忘返”和首段第一句遥相呼应,结构完整。]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了庐山给游览者的印象“云遮雾罩”和游者的感受“流连忘返”。 6⑤形象贴切地把山头的“云雾”比作“绒帽”,更加生动、形象。 7⑥本体是“云雾”,喻体是“玉带”,准确生动。 ⑦形象生动地把散开的大雾比作大海。 ⑧这句话把一片片连在一起的云雾比作天幕,非常准确。句末省略号表示云雾的形态还有很多很多。8⑨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9这个比喻句把云雾比作了“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刚刚”“转眼间”两个词表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10 精彩句解析:这个比喻句把云雾比作“白马”和“冰山”,这是根据云雾的不同形态作比喻的,形象而生动。“明明”“还没等你”两个词表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11?云遮雾罩:被云遮住,被雾笼罩。

描绘庐山的美景作文3篇

描绘庐山的美景作文3篇 描绘庐山的美景作文篇1 国庆节就要到啦,爸爸说今年带我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去庐山玩。妈妈也给我讲了几首古诗,这些诗都是来赞美庐山的美丽景色的。我好高兴,老问爸爸什么时候走,爸爸都被问烦了。 终于出发了,我们坐火车先到一个城市,然后我们再坐车去庐山。上山的时候,汽车要拐很多弯,车上有个小朋友都被转晕了,还呕吐了。不过我不怕转弯,也不晕,呵呵。到了山上,我们先到一个美丽的湖边游玩,拍照,然后又去了一个茅草屋参观。爸爸告诉我那个茅草屋叫“白居易草堂”,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住过的房子。后来我们又去爬山。哪里的山很高,风景很美,不过人也很多。爬了一段时间,我们终于到达那个最高的山顶,从那里看山下的房子,感觉很小,就像玩具一样,爸爸告诉我那里叫“险峰”。不过当时我肚子很饿了,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个大鸡腿。我告诉妈妈,那个鸡腿很好吃。妈妈说,肚子饿了吃什么东西都觉得好吃,我和妈妈都笑啦。吃完东西,我又有力气了,我们就继续前进。 吃过午饭后,我们去一栋别墅参观。在哪里,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照像啦,相片一分钟后就给我们啦,真快啊。后来我们又去了另外一个叫“含鄱口”的地方玩。哪里有一个专门看风景的平台,在那里能看到美丽的高山和湖泊。我看到有五座山峰连在一

起,爸爸告诉我,那叫“五老峰”。那个湖泊也很大,一眼望去都看不到边,白茫茫的一片。那天天气很好,那里的风景也很美丽,爸爸给我们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过了一会,导游又带我们去今天的最后一个地方玩。但是由于人很多,所以堵车,等我们到最后一个地方的时候,天都快黑啦。我们看了三颗很高很大的树,叫“三宝树”。后来,还去了一个地方,叫“黄龙潭”,边上还有一座寺庙。后来天黑啦,我们也都很累了,就回宾馆吃饭休息了。 描绘庐山的美景作文篇2 今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人就直奔庐山。早就听说庐山很美,尤其是庐山的云雾,我们三年级上册还刚刚学了《庐山的云雾》,因此,我对今天的庐山之旅充满期待。 开车大约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庐山脚下的北大门。我们买了门票又请了一名导游为我们讲解。刚进入大门,一起就走上了盘山公路,才走了一会儿,就把我晃的晕头转向,肚子也习惯性地疼痛。导游还通过对讲机不停地乱唠叨,真是烦人透了。走了400多个弯儿,终于走到了牯岭镇——庐山的心脏位置。 我们停好车,开始步行游览。我和邢晓旭两个男生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其他人被我们远远地落在后面。我们走到一处开阔的大平台,大家都兴奋地去照相,这时,我发现刮来一阵风,把云雾都吹向我们, 我大喊一声:“快看!云雾吹过来了!”经我这么一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庐山的云雾上。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接着,导游要带我们去看庐山的瀑布,也就是李白写下“飞流

描写庐山美景的作文

描写庐山美景的作文 一说起庐山的好风景呀,我就会立刻想起庐山的山、雾和云,这三大风景深深吸引着我,它们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 山:我经常登我家乡的狼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庐山,庐山可真奇呀!远远望去,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在仰天长笑着,还有的则像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下着棋, 有的地方像一只小狗正在懒洋洋地睡觉……,说不尽的千姿,看不尽的百态,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的,而是能工巧匠雕刻出的精美的艺术珍品。庐山的弯路可真多呀!听导游讲,毛主席上山时让警卫转一个弯,就用火柴棒点一下,竟然有396个弯,我坐在上山的环保车上,感觉左摇右摆,转圈似的。庐山可真险呀!我从没见过如此陡峭,如此崛立的山峰,悬崖陡似峭,山石横如断,几乎是45度。从车窗向下望时,竟有些胆战心惊,我的右手边就是那陡峭的悬崖呀!有时我在靠悬崖的地方拍照,好像一下子就要摔下去似的。庐山真宽呀!在山肚处,竟然还藏有一座

美丽的纯朴小镇---牯岭镇。但我夜游那灯火斑斓的牯岭镇时,一点 感觉不到自己身在庐山中,就好像回到我那可爱的平原老家的大街上。 雾:早晨早早开始爬山,不知不觉就已经身在雾中了。那雾是一层层薄纱,隐隐约约的把这座山给遮住,却总是小那么一点点,让我们只能看出点点绿意,有些时候,它就像一只蘸了墨的毛笔,正在书写许多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呢!有时,它还像一支马良画笔,正在绘画着庐山这美丽的风景呢!这薄薄的雾呀,如烟似梦,美丽动人,真让人沉迷于仙境不忍离去呀!我还有一个发现,当我们下山时,我们的头发和衣服都有些湿漉漉的了,这是因为山中雾多的原因。听导游说这庐山山上一年之中大约有197天都是这般的雾天,所以山上盛产的云雾茶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第七大名茶,我也买了一盒清明节时采摘的云雾茶带给爷爷品一品! 云:云海多在早晨出现,登上山顶,环顾四周,如仙境一般,如腾云驾雾一般,如神仙一般。只见云海就像围在你的身边似的,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云也是那般的千奇百怪,变化无常。它们有时像一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四蹄生风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云遮雾罩一泻千里流连忘返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