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荔城区开展“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Microsoft Word 文档

荔城区开展“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Microsoft Word 文档

荔城区开展“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荔城区是2002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成立的新区,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区,辖4镇2个街道办事处、115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陆地总面积269.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和“二五”、“三五”依法治省规划,扎实推进“法治荔城”创建活动,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相继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省“平安县区”等称号。现将我区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法治县区创建。我区一直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工作和“法治荔城”创建活动,始终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以推动,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区委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依法治区二五、三五规划和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区动员部署会议。区委常委会每年1-2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创建活动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镇街、部门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重大事项都经集体讨论决定。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行政执法责任、维稳风险评估、行政决策听证、信访事项听证、过错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较好保障和推进了相关工作。区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全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

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区人大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对“法治荔城”建设进行1-2次检查视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有的形成提案,责成有关单位反馈。区政协每年都组织政协委员专题听取关于“法治荔城”建设情况汇报。区行评办把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选题个案进行督办。区政府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各成员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入评先评优、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区依法治区办每年2次联合区综治办、区效能办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法治化建设特别是法治镇街、法治村居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区依法治区办以“五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为契机,按照“法治县区”创建活动检查标准,组织人员对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三是落实工作保障。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3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依法治区工作中人、财、物等工作保障问题。人员方面,区依法治区工作科在编干部3名,具体负责“法治县区”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经费方面,区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县区”创建经费已纳入区财政预算,并将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加,三年来区级财政共投入“法治县区”创建经费达368万元,为“法治县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普法,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以抓好普法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来带动全民的普法教育,以“法律六进”为主线,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一是以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各项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集中学法的目标和要求。区委中心组采取举办法制讲座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带头学习《宪法》、《监督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区委、区政府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励挂钩。区人大对拟任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核。区委组

织部、区委党校、区人事局将法律知识培训列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2008年以来分期分批共举办78期5260人次参加的各类法律法规培训班。司法执法部门普遍举办公正廉洁司法、依法行政、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制讲座及培训班并组织考试,区依法治区办组织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五五”普法网上法律考试。二是以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全区各学校均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制度,配备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和辅导员,做到了法制教育内容、课时、师资、教材、领导“五落实”;全区中小学都能结合实际开展了有特色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北高岱峰中学开展“关爱留守孩子”主题法制教育活动、莆田八中开展“孝敬父母”和“楹联”等主题法制教育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成效,全省“关爱留守孩子”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推广岱峰中学的做法。区依法治区办、政法委、平安办、关工委及教育等机关部门通过法制课、法制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咨询、法制文艺、法制电影、法律知识竞赛、播放法制片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区依法治区办组织服刑在教人员到学校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制作《法治荔城》法制教育光盘发放每校向学生播放,进行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三是以抓好农村群众普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农村的普法教育仍然是我们的重点部位,根据农民居住分散、不易集中、农时季节性强等特点,采取各种有线广播、宣传栏、宣传车、电影幻灯、播放光盘、戏剧小节目等进村入户宣传,矛盾纠纷调处案例宣传,法律咨询,宣传标语,办法制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和权利义务等有针对性宣传,让农民喜闻乐见,使农村的普法教育切实做到广泛深入、有的放矢。在全区118个村建立村民法制学校和法律服务基点户,不定期组织村民学法。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进乡村活动。四是以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全区确定6个“法律进社区”试点,深入开展以婚姻家庭、相邻权属、房屋拆迁、物业管理、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为

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司法行政各部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法律服务机构与社区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提供法律服务。区环保局与荔园小区联合创办绿色社区活动。公安、农业部门会同社区管理干部,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三年来共召开座谈会6次、个别走访112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5080多份。宣传、文化等部门征集31个体现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等内容的优秀剧本,通过全区10多个民间莆田戏剧团在演出前加演公民道德法制现代小戏,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和法制宣传,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政法、宣传等部门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先后成立了长寿文艺宣传队、黄石社区文艺演出队等群众性业余法制文艺团体,自导自演一大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法制文艺节目。人民法院坚持通过巡回办案送法进社区、法律咨询和每月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形式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以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学法为重点,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以抓法律进企业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学法用法等规章制度和法制宣传载体及法制教育活动。区委开展“百名干部挂钩百家企业”活动,送法服务到企业。区直机关职能部门如司法行政、经贸、劳动、建设、工会等组织“送法进企业”,对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专题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在企业食堂、娱乐活动场所定期滚动播放《法治荔城》光盘,对员工长期潜移墨化的案例教育;在郊区畅林社区建立外来工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各镇街都设立企业员工服务中心,融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于中心,积极为企业和社区流动人口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与外地兄弟县(市、区)签订了《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协作意向书》,把外来务工人员列入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六是以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内部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同时在医院、广场、超市、车站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公共场所,通过展板、公示栏、宣传册、电子

屏幕、广播、短信、彩铃、公益广告牌等形式,开展面向群众的公益法制宣传活动。区综治办开展三轮综治平安电影放映宣传月活动,共放映电影310多场,放映主题宣传幻灯片1220多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开通全区平安彩铃电话3万多部。各单位整合传统普法形式资源,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普法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每年12·4法制宣传日,各镇街、区直各单位举办法制图片展、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使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区依法治区办从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抽调司法、执法人员16人组成普法讲师团,积极做好法制宣讲工作,2008年以来累计开展法制宣讲212场,受教育群众达4万余人次。

(三)转变职能,推动政府依法文明行政。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首问首接负责制、收件(办事)登记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AB岗位工作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评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核审批事项。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将原有222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裁减合并为189项,将原有8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裁减合并为69项,将项目平均审批时限从原来的18天/项予以压缩为10天/项。成立了区发展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进程。二是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干涉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同时依托工业园区和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主动提供优质服务,让企业安心创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扎实推行政务公开。在各镇街、区直各部门中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思路,重点围绕政策和决策、选人和用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以及热点和难点抓公开,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墙、电子政务、传媒公开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为增强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农收费行为的透明

度,按照统一公示内容、范围、形式的要求,对全区所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依据,通过公示牌、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确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四是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福建省行政执法资格认证与执法资格证件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持证上岗,通过职权分解,明确责任。在“荔城之窗”网站上公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各单位执法依据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越权执法。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各项规定,对违反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行为,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行为,滥用权力或不作为、贻误工作等行为,一旦发现,严肃查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减少了行政执法环节引发的行政争议。五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三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坚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方面,共督查出在建工程安全隐患231处,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25件,清欠工资190多万元,保障了农民工的利益。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方面,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12人次,检查农药经营企业49家次、种子店14家次、兽药经营单位29家次,检查规模畜禽养殖场33家,检查饲料生产企业28家次、养殖户自配饲料317家,抽样送检三聚氰胺的蛋白质饲料原料8批次、奶牛饲料3批次。在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方面,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200多起,查获一大批不合格化肥、侵权运动鞋、劣质肉食品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依法保护环境方面,共检查企业1000多家次,挂牌督办11个问题(9个已整改到位),立案查处25家违法企业,全部清理关闭西天尾镇下宅村禽畜养殖场350场12万多平方米,限期治理9个猪场,取缔小造纸5家,解决了一批反映强烈的环境纠纷问题。在依法加强安全监察力度方面,组织对13家甲类生产经营单位和9家乙类的生产安全及经营许可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危化品安

全措施,同时组织对烟花爆竹安全进行专项整治,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确保烟花爆竹监管工作走上正轨。在整治客运市场运输秩序方面,纠正公交路线擅自延伸案件13件,暂扣“黑车”8部,查封维修“黑店”9家,有力地促进了道路交通的通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开展依法治水专项行动方面,共查处水事案件61起,挽回经济损失170多万元,调处水事纠纷15起,依法强制执行11起,依法拆除违章建(构)筑物、违章搭盖等410多处,没收采砂器具5件、采砂船2艘,改善了水环境,提高了环境卫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方面,组织强制拆除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111处,面积2.32万平方米,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2宗,违法面积9796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占地行为。

(四)公正司法,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以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实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办案中,坚持从快从严打击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把暴力犯罪、团伙犯罪以及侵财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极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2008年以来,审查批准逮捕675件1135人,批捕准确率达100%;提起公诉696件1152人,有罪判决率达100%;依法追捕147人,追诉141人;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36件4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20件,经审查决定提请抗诉3件、建议提请抗诉6件,均得到采纳。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4105件,办结13276件,办结率94.1%。其中受理诉讼案件9352件,审结8865件,审结率为94.8%;受理执行案件4358件,执结4017件,执结率92.2%,执行标的25244万元;审查非诉执行案件395件。二是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司法工作创新发展。区人民法院

把调解衔接工作延伸到刑事自诉和附民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方面,完善内部衔接平台;与区司法局、劳动局、国土分局等单位建立调解衔接工作点和示范点,拓展外部衔接覆盖面。2008年以来共诉前调解案件1112件,达成调解协议的有651件;协助调解428件,调解成功123件;委托调解823件,调解成功767件;确认调解协议效力1345件。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切实把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办案质量、密切检民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聘任7名人民监督员,启动监督程序8件11人,并积极探索“五种情形”的监督方式方法,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制定了《检察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完善了《办案工作若干规定》、《自侦案件管理办法》、《个案跟踪监督制度》等制度规范,把自侦案件的不立案、审查改变定性、删减案件事实以及刑事案件的不批捕、不起诉、变更起诉等情形和复杂敏感案件,纳入督察范围,及时发现检察执法办案中存在的压案不查、办关系案、人情案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2008年来共对检务进行督察125件,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三是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区人民法院先后制定实施了党组工作规则、审判委员会办事规则、合议庭评议案件规则等一系列审判管理制度,并重新修订了案件管理、工作业绩档案、案件质效考评通报等20多项制度,从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作风纪律建设等方面均实施了量化考核,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件。区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执法办案责任制、案件质量考核评估、错案责任追究、案件督导督查、案件预警等规范化工作机制,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管理。在内部监督制约上,检委会加强对案件的督察。在外部监督制约上,健全与人大代表的经常性联系机制,做好向人大、政协的报告、通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定期与纪委、法院、公安机关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就侦查取证的协作配合、重大案件的审理、司法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等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务公开等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促

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2008年,区检察院获得“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

(五)民主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全区村居委会干部选举采取民主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确定干部候选人,采取一人一票制和差额公开选举的办法,依法公平选举产生村居委会干部。全区选民的参选率88.7%,有效行使了选民的选举权。二是以民主决策推进基层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全区130个村居都选举产生了合法的村居民代表。建立和健全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重大事项都经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时,全区大部分村居采取了民主听证的方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进行“一事一议”讨论、决策。每年还对村居干部实行民主评议制度。三是以民主管理促进基层事务的正常开展。实行村居务公开督查制度,奖优罚劣,每季度随机抽样25%村居,督促检查村居务公开情况,以制度促进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全区绝大部村居的重大工作,都经过两委讨论、党员大会通报、村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四是以民主监督促进基层依法行使权利。实行区、镇街村务公开工作小组成员领导挂钩制度,每月开展村务公开督查、指导。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等形式,检查、视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监督、指导,多层次、多方位地推动工作落实。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财收支账目的审核、监督,所有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查后,方能入账。五是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居”载体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按照省民政厅、司法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普遍制定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基层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围绕“四民主、

两公开”制度,落实村民对村务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整体推进依法治村、依法治社区。黄石遮浪村等3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黄石东埭等12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西天尾渭阳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争创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镇海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长寿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六)发挥优势,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一是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四进”活动。加强对公证、律师的诚信建设,开展公证律师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全面落实司法部的“六个禁止”,建立主任责任制和合伙人参与管理责任制,完善内部自律管理制度,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服务水平。三年来,区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分别与区所辖6个镇街及所在的1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8个小学、2个企业建立联系服务点,提供法制教育、法律心理咨询、优惠诉讼代理等服务。区公证处主动为后塘片区和文献路东扩、护城河五期等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提存款保全、证据保全、选房抽签等公证服务。二是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选派律师参与调处信访积案,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信访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对需要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及时疏导来访群众理性依法诉求解决。对需要律师代理或法律援助的,及时告知信访人。三是参与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案件进入仲裁管理程序之前,采取与当事人当面调解,召集有关人员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调解,理顺了“立案调解”与“立案审理”关系,使一些不必进入庭审程序的简易案件,迅速得到解决。劳动保障部门努力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三年来共受理立案各种劳动争议案件413件,结案391件。四是扩展法律服务领域。三年来,区公证处办结各类公证1213件,两个律师所共办结各类案件2817件,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9件,提供“148”

法律咨询15162人次。基层法律服务所代理民事诉讼和非诉案件471件,代写法律文书602份。

(七)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以平安创建为总抓手,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一是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坚持每年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媒体加强宣传,中央、省、市三级主流媒体均来区采风报道;利用网络加强宣传,建立“平安荔城”网页,编辑“平安简报”,开通“平安彩铃”电话,邮寄“平安贺卡”;利用活动加强宣传,开展平安宣传“十个一”系列活动,召开平安创建座谈会,举办平安巡回展演晚会。通过载体运作,不断提升城乡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针对全区镇街和区直各系统平安创建现状,我区重点抓了116个典型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基层平安的创建面。在开展创建的同时,规范平安单位、村居、企业、校园、家庭等创建单位命名工作,实行滚动管理。二是全面落实防范和打击措施。加强防范和打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侦破命案、冬季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开展重点整治专项活动,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全区建立了一支区级治安巡逻大队、9支专职治安巡逻中队、130支村级联防队、62支企业学校保安队。全区共建成视频监控平台8处,安装“全球眼”视频监控探头710个,全区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安装了1089个企业内部视频监控探头。在农村各镇街派出所实行民警包片驻村巡逻责任制,指导基层村居开展各种专兼职巡逻工作,建设46个规范化警务室,提高农村巡逻实效。全区156

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备保安计208人,并聘任59名公检法干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副园长及法制辅导员。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区”荣誉称号。三是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坚持经常性的排查调处与专项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每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例会,实行疑难案件区领导挂牌督办和区领导信访接待日等制度,建立预防突发性事件预案,实施重大决策信访评估规定和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将各种社会矛盾控制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全区建立各类调委会153个,推动了三大调解进一步衔接。2006年起,我区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建立完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群众投诉受理调处中心”,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依托基层、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共同参与”的区、镇、村三级大调解工作网络,有效解决群众投诉问题。三级群众投诉受理调处工作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国家信访局、省委政法委、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工作成效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和《法制日报》、《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栏目作了专题宣传报道。2008年来,全区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2108件,调处成功21001件,成功率95%。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做好654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和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有效创建,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通过三年来持续不断创建,我区创建“法治县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全民法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提高,提高素质学法、工作决策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重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区、镇两级政府聘请了法律顾问,凡重大决策或涉法疑难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等重大问题,都采取座谈会、联席会、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法律顾问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执政提供法律保障。群众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得到提高,群众在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全区执法环境得到改善,执法工作

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新水平。坚持把法治荔城创建活动与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法制在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不断拓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通过依法治村镇,推动了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通过依法治企、依法治校和行业依法治理推动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社会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良好风气得到弘扬。群众依法治水、电、路等人居环境意识普遍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调动了群众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法治县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20%,2009年达到131.4亿元,是建区时的3.7倍,今年预计达到156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近30%,2009年达到12.06亿元,是建区时的6倍,今年预计突破16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民生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多项工作迈进省市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三年来,我区在开展法治荔城创建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个别单位和部门开展创建工作成效不够明显,专职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司法机关、执法单位个别干部仍然存在执法水平不够高,执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三是法治荔城创建活动的方式、载体、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创新。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为法治荔城创建活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积极融入海西建设、港城建设大局,按照推动跨越发展的部署,围绕区委提出“一区两地三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加大法治荔城创建

活动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二是继续深化全民普法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总结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三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重点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内容开展依法治理活动,确保依法治理三大工程健康发展。推行村居务契约化管理工作,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