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浙江省会计上岗证培训第一章

2011年浙江省会计上岗证培训第一章

2011年浙江省会计上岗证培训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前言---课程简介A

欢迎各位同学参加2011年的会计上岗证的培训,我叫方智,本门课程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所有学员都要参加的一门考试,也是会计上岗证书考试的一门基础课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门课程考试的一些基本情况。

现在大家拿到的教材是2010年9月最新修订的教材,今年大家要参加的考试与往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2011年的最新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教材第三章增加了税法的计算,关于考试的最新变化,各位同学需要注意,特别是往年有参加过考试的同学。

一教材

教材的章节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前面四章是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后面一章是道德的内容。

二考试形式:客观题

题型

答题时间:2小时

三、学习方法

1.认真学习教师指出的重点,全面掌握教材。

讲解重点,分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的思路;

2.勤加练习;

在理解每章的基础上适当做题,通过做题暴露出不足的之处,再回到教材钻研弥

补,做到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3.归纳各章要点,融会贯通,不易忘记。

方智

Mob:135********

QQ:838621547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关系必须有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范,这些规范包括:

1.道德的规范;

2.单位内部规范;

3.行业组织规范;

4.国家的规范。

二、会计法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广义、狭义)

广义: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①会计法律、②会计行政法规和③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的组成部分。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划分会计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二是明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三是明确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内容;

四是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职责。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国务院财政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1.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制度、准则、办法等。

2.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二)会计市场管理

1.会计市场准入管理:

市场准入:①会计从业资格、②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③代理机构的设立

2.过程的监管;

3.会计市场退出管理

(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包括:

1.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才评价机制。

2.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评价——新的会计人才评价方式。

3.对会计人员的表彰奖励也属于会计专业人才评价的范畴。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律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成绩显著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四)会计监督检查------政府市场监督

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检查主要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监督检查的主体:财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了解)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p6

1.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组织,成立于1988年11月,社会团体法人。

2.高权力机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

3.理事会下设13个专门委员会

(二)中国会计学会---社会组织

1.创建于1980年。

2.财政部管辖的社会组织。

3.特点: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

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一)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会计法》要求

1. 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

2.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3.应当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二)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上岗必须有证,必须知道会计人员的范围)

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第三节会计核算

了解背景知识:会计工作的流程: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是一般程序,也成为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企业,这种程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对于企业规模比较大、业务比较多,应根据定期的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或者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或者汇总记账凭证来登记总分类账。

一、总体要求

(一)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客观性的原则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其具体要求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合法、可靠的凭证,并据此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形成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资料。

(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p9-11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1.会计资料的生成和提供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主要是指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同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其结果相一致。

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构成会计资料的各项要素都必须齐全,以使会计资料如实、全面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便于会计资料使用者全面、准确地了解经济活动情况。

2.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1)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即以假充真。

(2)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

(3)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是指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或篡改财务会计报告上的真实数据,使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以误导、欺骗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行为,即以假乱真。

二、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

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取得的基本要求

1.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1)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

(2)必须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提示】及时:一般为一个会计结算期。

2.各单位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时,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手续齐全、填制规范、书写清楚、送交及时。

(二)原始凭证处理的基本要求

1.处理基本环节:审核原始凭证——法定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了解,错误的更正:

(1)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2)记载内容有误,应当由开局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工作须由原始凭证出具单位进行,并在更正处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3)金额错误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出具单位重开;

(4)开具单位应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法律义务,不得拒绝。

(三)编制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编制必须以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

2.作为记账凭证编制依据的必须是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3.要素齐全、编号连续。

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要素:(1)填制凭证的日期;(2)凭证的名称和编号;(3)经济业务摘要;(4)应记会计科目、方向及金额;(5)记账符号;(6)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7)填制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印章。

4.一笔经济业务需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应采用分数编号法。

5.“摘要”栏对经济业务内容的说明,要文字简练、准确。

6.会计分录对应关系及金额正确。

7.除记账凭证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原始凭证张数。

三、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地、分类地全面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2.基本要求——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3.适用范围:所有实行独立核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依法设置、登记会计账簿。

4.各单位要衣服设置的会计账簿包括4类,禁止账外设账:

(1)总账——订本账

(2)明细账——活页账

(3)日记账——定本账

(4)其他辅助账簿(备查账簿)

5.根据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1)依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是基本的会计记账规则;

(2)依据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账簿记录质量的重要环节。

6.按照记账规则登记会计账簿

(1)各种账簿要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2)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冲正法三种方法。更正处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盖章,以明确责任。

(3)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也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财务会计报告

1.计报告是指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其在某一特定日期

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根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2.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3.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单位一定会计期间内财务、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

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必须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清查核实、结帐核对、检查合规、检查差错

2.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必须一致。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1.编制要求

(1)按规定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2)会计报表之间及其各项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

2.对外提供

(1)各单位应按规定期限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2)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P15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3)单位负责人是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

(4)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需将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五、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一)适用范围

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

(二)管理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三)要求

1.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2.要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

3.会计档案要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1.有关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2.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六、其他相关规定

(一)会计年度的规定

1.会计年度自公历l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二)记账本位币的基本确定

人民币为主,但是业务收支主要是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三)会计处理方法

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节重点把握:

1.整节内容均为重要考点;

2.注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一些细节规定;

3.需要通过练习加强记忆。

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学习本节内容时动手做出图标,从宏观角度掌握本节框架,进而在框架中填充细节,已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第四节会计监督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监督

会计政府监督

监督外部监督

社会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概念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二)主体和对象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三)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内部牵制制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中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1.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外部监督

(一)概念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

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是一种外部监督。

(二)主体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2.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三)对象和范围(内容)

1.对象:

(1)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并对发现的有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2)违法会计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2.范围(内容)

《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1)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具体包括:

①是否依法设账;

②所设的账簿是否符合要求;

③是否存在账外账等。

(2)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3)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4)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5)省部级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具体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概念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2.联系

(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要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2)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三)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

本节重点把握:

1.会计监督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具体包括内容;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重点;

3.每个层次的监督主体和对象。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

会计人员——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法》对设置会计机构问题做出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

1.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

各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来决定,即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繁简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

考虑如下因素:

(1)单位规模的大小;

(2)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

(3)经营管理的要求。

2.不设置会计机构的应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主管人员是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负责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判断)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1.概念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指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

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

未设置会计机构(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注意区分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

2.任职资格

(1)具备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会计从业资格

(2)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工作经历等条件

《会计法》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三)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1.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即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内容:

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代理记账

(一)概念

代理记账,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会计业务。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内容:代理记账机构设置的条件、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代理记账机构与委托人的关系、代理记账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

(二)业务范围

1.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代理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外提供。

3.向税务机构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三)委托人义务

1.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

2.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

3.及时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4.对于代理记账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四)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

1.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对委托人示意要求做出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的,应当拒绝。

4.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应当予以解释。

(五)代理记账机构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1.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处理。

2.代理记账机构违反规定造成委托人会计核算混乱、损害国家和委托人利益;委托人故意向代理记账机构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委托人会同代理记账机构共同提供不真实会

计资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会计从业资格

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05年1月22日以财政部第26号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并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一)概念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二)适用范围

1.适用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2.适用岗位:

①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②出纳;

③稽核;

④资本、基金核算;

⑤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⑥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⑦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非收发人员)

⑧总账;

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⑩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三)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1.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②会计基础、③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负责组织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关工作。

2.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条件。P31

3.会计从业资格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4.证书申领

填写申请表,持成绩合格证明、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近期照片、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材料,向当地财政部门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证书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负责所属单位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

财政部委托: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负责中央在京单位;铁道部——负责铁路系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负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

浙江省:

省级财政部门——全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在杭的中央和省级单位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市级(地级市)财政部门——本级及本级辖区内中央单位和省级单位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县级(包括县级市、区)财政部门——本级及本级辖区内中央单位和省级单位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1.上岗注册登记。

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向单位所在地或所属部门、系统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2.离岗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