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3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制成,长9cm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

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有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cm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2.5cm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2.5~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遇有固相消失不明

显时,应以供试品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某些药品无法分辨其初熔、全熔时,可以其发生突变时的温度作为熔点。

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

取供试品,注意用尽可能低的温度熔融后,吸入两端开口的毛细管(同第一法,但管端不熔封)中,使高达约10mm。在10℃或10℃以下的冷处静置24小时,或置冰上放冷不少于2小时,凝固后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缚在温度计(同第一法)上,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照第一法将毛细管连同温度计浸入传温液中,供试品的上端应适在传温液液面下约10mm处;小心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约5℃时,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不超过0.5℃,至供试品在毛细管中开始上升时,检读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即得。

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取供试品适量,缓缓搅拌并加热至温度达90~92℃时,放入一平底耐热容器中,使供试品厚度达到12mm±1mm,放冷至较规定的熔点上限高8~10℃;取刻度为0.2℃、水球长18~28mm、直径5~6mm的温度计(其上部预先套上软木塞,在塞子边缘开一小槽),使冷至5℃后,擦干并小心地将温度计汞球部垂直插入上述熔融的供试品中,直至碰到容器的底部(浸没12mm),随即取出,直立悬置,俟黏附在温度计球部的供试品表面浑浊,将温度计浸入16℃以下的水中5分钟,取出,再将温度计插入一外径约25mm、长150mm 的试管中,塞紧,使温度计悬于其中,并使温度计球部的底端距试管底部约为15mm;将试管浸入约16℃的水浴中,调节试管的高度使温度计上分浸线同水面相平;加热使水浴温度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至38℃,再以每分钟1℃的速率升温至供试品的第一滴脱离温度计为止;检读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即可作为供试品的近似熔点。再取供试品,照前法反复测定数次;如前后3次测得的熔点相差不超过1℃,可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熔点;如3次测得的熔点相差超过1℃时,可再测定2次,并取5次的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熔点。

二、熔点的测定(包括微量法测沸点)

1.1. 在测定熔点时,某学生采取了下列操作是否可以?为什么?

(1)(1) 用水洗熔点管。

答:不能用水洗熔点管。否则,将混入水和其它杂质,影响测定结果。

(2)(2) 检验熔点管是否密封好,用嘴吹气法。

答:不对。只能用眼睛仔细观察,否则会混入水和其它杂质。

(3)(3) 在纸上碾碎固体试样。

答:在纸上碾碎固体试样,会带入纸毛等杂质。应该用干净的碾钵或表面皿和玻璃棒碾。

(4)(4) 固定测定管的橡皮圈靠近溶液(浓H2SO4)的液面。

答:不能靠近浓H2SO4的液面。否则在加热时,浓H2SO4体积膨胀,液面升高,橡皮圈易粘上浓H2SO4而使溶液变黑,影响测定结果。

(5)(5) 使用Thiele管测熔点时,用单孔木塞固定温度计,并塞入

管中。

答:不能用单孔木塞固定温度计并插入Thiele管中,应该用开口塞。因为浓硫酸受热时,有少量SO3产生。如果在封闭体系中加热,则三氧化硫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冲开塞子,溅出浓硫酸而造成危险。

(6)(6) 加热时,热源对准b形管下侧管的中部。

答:这样操作不利于浓硫酸的对流。热源应对准b形管弯测管凸出部分的底部,使管内液体因温差而产生对流。

(7) 样品管中的样品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下部,而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b形管的上侧管处。

答:样品管中的样品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而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b形管上下两侧支管口连线的中点处。

(8)熔点测定结束时,立即从浓硫酸中取出温度计,用冷水冲洗。

答:取出的温度计应让其冷却到室温。然后,用废纸擦去其表面的浓硫酸,再用水冲洗。否则,热的温度计遇到冷水会因骤冷而破裂。

2.2. 当你装好样品管后随同温度计插入浴液硫酸中,不久出现下列现象,是何缘故?说明处理的方法。

(1)(1) 发现样品管中的样品已经发黄或溶解。

答:说明熔点管没有封闭好,发生漏管现象。应将熔点管取出弃去,换上新的熔点管测定。

(2)(2) 浴液浓硫酸出现棕或棕黑色。

答:浴液浓硫酸触及橡皮圈,或漏管,或混入其它杂质而产生变色。

应倒出一些浓硫酸并加入少量硝酸钠或硝酸钾固体,加热便会褪去颜色。

3.3. 有一学生把带有样品管的温度计插入浴液浓硫酸中时,发现样品管偏离温度计,能否继续熔点测定?分析原因并予以纠正。

答:如果样品管偏离温度计就不能继续进行熔点测定。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 熔点管长度不够或弯曲;(2) 橡皮圈扎在样品管的顶端;(3) 浴液浓硫酸的液面过高,加热后浓硫酸还会膨胀,因浮力过大而使样品管偏离温度计。

纠正方法:(1)熔点管的长度不少于70 mm,而且要直;(2)橡皮圈应扎在样品管的上中部;浴液浓硫酸的液面应不超过b形管上侧支线或高出0.5 cm左右。

4.4. 测定熔点时,造成的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是哪几个?

答:熔点测定的结果是否准确与样品的纯度、样品的多少、样品的细度与装填的是否紧密、加热速度等因素有关。加热速度是主要因素。

5.5. 为什么说熔点测定的误差太大多数是由于加热太快造成的?答:这是因为:(1) 浴液与样品之间,以及样品内部的热量传递都需要时间;(2) 观察者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和样品的熔化也需要时间。如果慢慢加热升温,让热量有足够的时间从熔点管外部传递到熔点管内,而观察者又能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和样品的熔化过程,这样测定的结果误差就小。

6.6. 有位同学为了节约样品,用第一次测熔点时已熔化过、经冷却又凝固的样品进行第二次熔点测定,请问是否可以?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有些样品在其熔化温度附近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晶形。如硬脂酸甘油酯就有三种熔点不同的晶形。再说由于急速冷却,得到的晶体肯定更不整齐。如果用这样的固体试样再测熔点,误差就很大。

7.7. 测定熔点时,如果样品不纯(含杂质),其熔点为什么会降低?答:根据拉乌尔定律,一定压力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的量(摩尔数),溶剂的蒸汽压就会降低。因此该混合物的熔点必定比纯物质的熔点低。

8.8. 某同学认为如果测得A、B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则A、B一定是同一物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你是如何证明A、B是否为同

一物质?

答:不正确。证明A、B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方法:先分别准确测定A、B的熔点。如果它们的熔点不同,则不是同一物质(因为任何纯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如果A、B的熔点相近或相同,则应将A、B等体积(或按其它比例)混合均匀后,再测其混合物的熔点。若测出的熔点与A(或B)的相同或熔程较窄(不超过1o C),则A、B为同一物质。如果测出的熔点与A(或B)的熔点不同而且熔程较宽,熔点较低,则A、B为不同的物质。

9.9. 测定熔点,如果没有熔点管,是否可以用其它仪器代替?答:可用烧杯和搅拌棒代替b形管。最好在搅拌棒的下部烧制一个环形的玻璃搅拌器,便于上下搅动,使浴液温度均匀。

10.10.测熔点与微量法测沸点在仪器上有何异同处?你如何观察微量法测定时沸点的温度?

答:其仪器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将附在温度计上的熔点测定毛细管改为沸点管(直径5 mm),放入少许被测有机物,并插入一根上部封口的毛细管(直径1 mm)(也称“起泡管”)。当加热至毛细管口连续出现气泡时,停止加热,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放出气泡的速度变得缓慢,当最后一个气泡在毛细管口欲进欲出时,此时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即为该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因为这时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汽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

11.11.熔点及沸点(微量法)测定时,所需的毛细管(或沸点管)应怎样熔封?

答:熔封毛细管或沸点管时,应使毛细管或沸点管与火焰中心轴成45 度夹角,将待封管接触火焰的边缘,同时快速转动毛细管或沸点管。

晶体化合物的熔点测定(续1)

图3-6 提勒管

在毛细管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提勒管法。提勒管(Thiele tube)的主管像一支试管,其尾部卷曲与主管相连,如图3-6中Ⅰ所示。图中Ⅱ为改进型的提勒管,因其形状像英文字母b,所以也称b形管或b管。目前b形管的应用更广泛一些。用提勒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步骤为:

①安装装置。将提勒管竖直固定于铁架台上,加入选定的载热液,载热液的用量应使插入温度计后其液面高于上支管口的上沿约1cm为宜。插入带有塞子的温度计。温度计的量程应高于待测物熔点30℃以上。温度计的安装高度应使其水银球的上沿处于提勒管上支管口下沿以下约2cm处。如用b管,则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处于上、下支管口的中间位置。温度计需竖直、端正,不能偏斜或贴壁。塞子以软木塞为好,无软木塞时也可用橡皮塞,但橡皮塞易被有机载热液溶胀,也易被硫酸载热液碳化而污染载热液,所以应尽量避免橡皮塞触及载热液。塞子的侧面应用小刀切一切口,以利透气和观察温度,在该段温度不需观察的情况下,也可用三角锉刀锉出一个侧槽而不切口。

②测熔点的毛细管的制作。见第117~118页毛细管的拉制部分。

③装样。取一根拉制好的,长约15cm,直径约1mm,两端封闭的毛细管,从中间切断,并使切口平整,即得两支熔点管。取充分干燥的固体样品少许,置于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钉将其研成细粉,然后拢成一个小堆,把熔点管开口端向下插入样品堆中,即有一部分样品进入熔点管。把熔点管倒过来使开口端向上,从一根竖直立于实验台上的、长约40cm的、内壁洁净干燥的玻璃管上口丢下,使熔点管在玻管中自由落下,样品粉末即震落于熔点管底部。再将熔点管倒过来使开口端向下,重新插入样品堆中并重复以上操作。经数次之后,熔点管底部的样品积至约3mm高时,可使熔点管在玻璃管中多落几次,以使样品敦实

紧密。最后用卫生纸将熔点管外壁沾着的固体粉末擦净,以免污染载热液。

图3-7 提勒管法测定熔点

④ 测定和记录。把温度计从硫酸中取出,在提勒管内壁上刮去过多的硫酸。借助于温度计上残余硫酸的粘合力将装好了样品的熔点管粘附在温度计上,使熔点管内的样品处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侧面中部位置。将温度计连同粘附的熔点管一起小心地插回提勒管中去,使熔点管仍然竖直地紧贴温度计,处于靠近上支管口一侧或其对面一侧。因为前者在加热时会受到来自上支管口的回流的载热液的直接冲击而被紧紧压在温度计上;后者则会被温度计背面所产生的液体涡旋紧压在温度计上(见图3-7)。温度计的刻度应处于方便观察的角度。最后点燃煤气灯,在上下支管交合处加热,如图3-7所示。开始加热速度可稍快,每分钟上升2~3℃;当温度升至样品熔点以下5~10℃时,减慢加热速度使每分钟上升一度;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宜更慢。正确控制加热速度是测定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因为传热需要时间,如果加热太快,来不及建立平衡,会使测定结果偏高,而且看不清在熔融过程中样品的变化情况。

样品中出现第一滴可以看得见的液珠时的温度即为初熔点;样品刚刚全部变得均一透明时的温度即为全熔点。在初熔之前还往往会出现萎缩、塌陷等情况,也需详细记录。例如,样品在154℃开始萎缩,155.5℃初熔,156.5℃全熔,可记为:熔程155.5~156.5℃(154℃萎缩)。读数时眼睛应与温度计汞线上端相平齐,以免造成视差。

每个样品应平行测定2~3次,以各次测得的初熔点和全熔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次测得的熔点,而以各次所得熔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

每测完一次后移开火焰,待温度下降至熔点以下约30℃后取出温度计,将熔点管拨入废物缸,重新粘上一支新的已装好样品的熔点管做下一次测定,不可用原来的熔点管做第二次测定。因为样品重新凝固后可能晶态有所改变,不一定

能再现前一次的测定结果。当需要测定几个不同样品的熔点时,应按照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因为等待载热液的温度下降需要较长的时间。测定未知物的熔点时,可用较快的升温速度先粗测一次,确定熔点的大致范围后,再按照已知样品那样做精确测定。如果样品易于升华,在装好样品后可将熔点管的开口端也用小火熔封,然后测定。

在测定工作全部结束后,取出温度计,用实心塞子塞紧提勒管口,以免载热液吸水或被污染。取出的温度计需冷至接近室温,用废纸揩去硫酸后再用水冲洗。不可将热的温度计直接用水冲洗,否则可能造成温度计炸裂。

⑤常见故障的处理。若载热液变黑无法观察,在硫酸为载热液时,可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并加热,一般能变得较为清亮,便于观察。当载热液为有机液体时,则需更换载热液。若温度计插入后,熔点管倾斜、漂浮或贴壁,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操作上的失误,二是毛细管太粗,浮力过大。前者需要将熔点管取出重新粘附好,重新小心地插入;后者需用一小橡皮圈在靠近开口端的地方将熔点管固定在温度计上。在这种情况下应小心地避免橡皮圈接触和污染载热液。如果在加热之前样品迅速自下而上地变黑,则是熔点管底部封结不好,有硫酸渗入,样品碳化,需更换熔点管。如遇加热过快而未能准确地看清熔程时,也需更换熔点管重新测定。

晶体化合物的熔点测定(续2)

(2)显微熔点测定法

显微熔点测定仪是在普通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装置一个电加热台,如图3-8

所示。样品是被夹在两片18mm见方的载玻片之间,放置在电热台上,由可变电阻器控制加热台内的电热丝加热,通过目镜和物镜观察样品的晶形及变化。装温度计的金属套管水平地装置于电热台侧面。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操作为:

图3-8 显微熔点测定仪

1—目镜;2—物镜;3—电加热台;4—手轮;5—反光镜;6—底座;

7—可移动的载片支持器;8—调节载片支持器的拨物圈;

9—连接可变电阻器插孔;10—温度计套管;11—温度计;

12—表盖玻璃;13—金属散热板

① 在采光良好的实验台面上放好显微熔点测定仪,在电热台侧面装上温度计套管,在套管中插入选定的温度计并转动至便于观察的角度。

②将与仪器配套的可变电阻的输出插头插入电热台侧面的插孔。

③用不锈钢刮匙挑取微量样品放在一块18mm×18mm的干净载玻片上,再用另一块同样的载玻片将样品盖好,轻轻按压并转动,使上、下两块玻片贴紧。用干净的镊子将玻片夹好,小心平放于电热台上,然后用拨物圈移动载玻片,使样品位于电热台中心的小孔上。转动反光镜并缓缓旋转手轮,调节显微镜焦距,使晶体对准光线的入射孔道,至视野中获得最清晰的图像为止。

④盖上桥玻璃(桥玻璃宽20mm,长30mm,高3~4mm,是用来保温的),再

盖上表盖玻璃形成热室。重新调节显微镜焦距,使物像清晰。

⑤调节可变电阻的旋钮到与被测物的熔点相匹配。与仪器配套的可变电阻的刻度盘上往往直接标出相应的位置所能达到的温度上限,因而可以直接确定旋钮停留的最佳位置。然后接通电源,开始加热,观察温度变化并通过显微目镜观察样品的晶形变化。当晶体棱角开始变圆时即为初熔,当晶体刚刚全部消失,变为均一透明的液体时的温度即为全熔,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相伴产生其他现象,如晶形改变等,都要详细记录。

⑥测定完毕,切断电源,取下盖玻璃和桥玻璃,用镊子小心地取下载玻片。如需再测一次或测定另一个样品,可将金属散热板放在电热台上,待温度下降到熔点以下约30℃时取下金属散热板,换上另两片夹有样品的载玻片进行测定。

⑦全部测定工作结束,切断电源,拔下可调电阻的输出插头,取出温度计,旋下温度计套管。用脱脂棉球蘸取丙酮擦去载玻片上的样品,用丙酮洗净,收入原来的盒子。将各部件收入原来的位置。

显微熔点测定法中,样品也可以装在毛细管中,以电加热,通过放大镜观察样品熔融情况,称为电热熔点仪

测定熔点的方法

测定熔点的方法有毛细管法和显微熔点测定法。

一、毛细管法测熔点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一般采用提勒(Thiele)管(b形管),如图1所示。管口装有具有侧槽的塞子固定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b形管的上下两叉管口之间。b形管中装入加热液体(浴液,一般用甘油、液体石蜡、浓硫酸、硅油等),液面高于上叉管口0.5cm即可,加热部位如图2-31b所示。加热时浴液因温差产生循环,使管内浴液温度均匀。

1.样品的填装

将毛细管的一端封口,把待测物研成细粉末,将毛细管未封口的一端插入粉末中,使粉末进入毛细管,再将其开口向上的从大玻璃管中垂直滑落,熔点管在玻璃管中反弹蹦跳,使样品使粉末进入毛细管的底部。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毛细管底部有23mm粉末并被墩紧。样品粉碎不够细或填装不结实,产生空隙导致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产生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2.仪器的安装

将提勒(Thiele)管(b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装入热浴液,使液面高度达到提勒管上侧管时即可。熔点管下端沾一点润湿后黏附于温度计下端,并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缚在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应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如图1c)。温度计水银球恰好在提勒管的两侧管中部为宜。要注意的是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如果发现装好样品的毛细管浸入浴液后,样品变黄或管底渗入液体,说明为漏管,应弃去,另换一根熔点管。

图1毛细管熔点测定示意图

装置中用的热浴液(加热介质),可根据所需的具体的温度,选用硫酸、甘油、液体石蜡和硅油等。预计温度低于140℃,最好选用液体石蜡和甘油,好的液体石蜡可加热到220℃不变色;若预计温度高于140℃,可选用浓硫酸。选用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如硅油可加热到250℃而不变色,安全无腐蚀性,但价格较贵。

3.测定熔点

首先粗测,以每分钟约5℃的速度升温,记录当管内样品开始塌落即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样品刚好全部变成澄清液体时(全熔)的温度,此读数为该化合物的熔程。

待热浴的温度下降大约30℃时,换一根样品管,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精确测定。

精确测定时,开始升温可稍快(每分钟上升约10℃),待热浴温度离粗测熔点约15℃时,改用小火加热(或将酒精灯稍微离开Thiele管一些),使温度缓缓而均匀上升(每分钟上升12℃)。当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要更慢,每分钟上升0.20.3℃。要精确测定熔点,则在接近熔点时升温的速度不能太快,必须严格控制加热速度。

记录刚有小滴液体出现和样品恰好完全熔融时的两个温度读数。这两者的温度范围即为被测样品的熔程。

每个样品测23次,初熔点和全熔点的平均值为熔点,再将各次所测熔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最终测定结果。重复测熔点时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重新装样品。

实验完成后,一定要待熔点浴冷却后,方可将浓硫酸倒回瓶中。温度计冷却后,用废纸擦去硫酸,方可用水冲洗,否则温度计极易炸裂。

4.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若如含有灰尘,会产生410℃的误差。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千万不能让封口一端发生弯曲或使封口端壁太厚。因此在毛细管封口时,毛细管按垂直方向伸入火焰,且长度要尽量短,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墩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升温速度过快应慢,热传导不充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实验一(二)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二)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显微熔点测定仪的操作步骤; 2、使学生学会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物质的熔点; 3、使学生了解测定物质熔点的意义。 二、实验的装置图 三、实验内容: 1、按照装置:如右图正确安装实验装置仪 器。 2、校正仪器:先用熔点标准药品进行测 量标定(操作参照具体的测量步骤)。求出修正 值(修正值=标准药品的熔点标准值-该药品的熔点测量值),作为测量时的修正值依据。 3、操作步骤: (1)将热台的电源线接入调压测温仪后侧的输出端,并将温度计插入热台孔,将调压测温仪的电源线与AC220V电源相连。 (2)取两片盖玻片,用蘸有乙醚(或乙醚与酒精混合液)的脱脂棉擦拭干净。晾干后,取适量待测物品(不大于0.1mg)放在一片载玻片上并使药品分布薄而均匀,盖上另一片载玻片,轻轻压实,然后放置在热台中心,然后盖上隔热玻璃。 (3)松开显微镜的升降手轮,参与显微镜的工作距离(88mm或33mm),上下调整显微镜,直到从目镜中能看到熔点热台中央的待测物品轮廓时锁紧该手轮;然后调节调焦手轮,直到能清晰地看到待测物品的像为止。 (4)打开调压测温仪的电源开关。根据被测熔点品的温度值,控制调温手钮1或2(它们表示:1 升温电压宽量调整,2 升温电压窄量调整,其电压变化可参与电压表的显示),以期达到在测物质熔点过程中,前段升温迅速、中断升温渐慢,后段升问平缓。具体方法如下:先将两调温手钮顺时针调到最大位置,使热台快速升温。当温度接近待测物体熔点温度以下40℃左右时(中段),将调温手钮逆时针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升温速度减慢。在被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时(后段),调整调温手钮控制升温速度约每分钟1℃左右。(注意:尤其是后段升温的控制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在待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一定要将升温速度控制在大约每分钟1℃。经过反复调整手钮1或2,方便的无级调整会让用户很快掌握,运用自如。) (5)观察被测物品的熔化过程,记录初熔和全熔时的温度值,用镊子取下隔热玻璃和盖玻片,即完成一次测试。如需重复测试,只需将散热器放在热台上,电压调为零或切断电源,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即可。

熔点测定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熔点测定 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混合熔点测定法——鉴定熔点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试样是否为同一物质? 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研碎迅速,填装结实,2~3mm为宜) 2.毛细管安装在温度计精确位置、再固定 3.加热升温测定、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加热升温速度:开始时可快些~5℃/min 将近熔点15℃时,1~2℃/min 接近熔点时0.2~0.3℃/min 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操作要点和说明 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及措施有: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封口一端发生弯曲和封口端壁太厚,所以在毛细管封口时,一端在火焰上加热时要尽量让毛细管接近垂直方向,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冲撞夯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一般情况是,开始升温时速度可稍快些(5℃/min)但接近该样品熔点时,升温速度要慢(1-2℃/min),对未知物熔点的测定,第一次可快速升温,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5、熔点温度范围(熔程、熔点、熔距)的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时,样品开始萎缩(蹋落)并非熔化开始的指示信号,实际的熔化开始于能看到第一滴液体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到所有晶体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再记下这时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6、熔点的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装新样品。进行第二次测定时,要等浴温冷至其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 7、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加热介质)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注释: (1)管壁太厚样品受热不均匀,熔点测不准,熔点数据易偏高,熔程大。

熔点的测定

熔点的测定 1〃测定熔点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① 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判定物质纯度 2〃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Thiele管中应倒入多少热浴液体? 加入使液面稍高于侧管的液体 3〃为什么一根毛细管中的样品只用于一次测定? 一次测定后,样品的晶型发生改变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4〃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为何要放慢? 方便观察初熔和全熔温度,不放慢易使测定的温度偏高 5〃什么时候开始记录初熔和全熔的温度? 当观察到样品外围出现小滴液体时为初熔 当固体样品刚刚消失成为透明液体时为全熔温度 重结晶 1.简述重结晶的操作步骤和各步的主要目的 选择溶剂,溶解固体,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与活性炭),结晶析出(可溶性杂质留在母液中),减压过滤(使晶体与母液分离),洗涤晶体(除去附着的母液),晶体的干燥 2理想重结晶条件? 溶剂不与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

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沸点较低,易挥发,干燥时易于结晶分离除去 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无毒或毒性很小,价格便宜,操作安全,易于回收 3〃溶剂加多少比较合适?应如何控制用量?溶剂加多或少有什么后果? 考虑到热过滤时,有部分溶剂被蒸发损失掉,使部分晶体一起留在滤纸上或漏斗颈中造成结晶损失,所以适宜用量是制成热饱和溶液以后,再多加20%左右;过量太多,不能形成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析不出晶体或结晶太少。过少,有部分待结晶的物质热溶时未溶解,热过滤时和不溶性杂质一起留在滤纸上,造成损失。 4〃什么时候需要加活性炭?何时加入,加入多少合适?能否在溶液沸腾时加活性炭?为什么? 除去溶液中的有色物质;除去颜色为宜约粗品量的1%~5%;不能,会引起暴沸。 5〃热过滤后的滤液为什么不宜摇动或用冷水冰箱快速冷却? 因为这样析出的晶体不仅颗粒较小,而且因表面积大会使晶体表面从溶液中吸附较多的杂质而影响纯度。 6〃抽滤完成后能否先关真空泵,后拔掉抽滤瓶上的橡皮管或后打开安全瓶上的放空阀活塞?为什么? 不能,避免水倒吸 第2 / 6页

《熔点测定法法》考核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日期:姓名:部门: 判断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药典附录“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或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并在正文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 2.“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出现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3. 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个数位的0.5单位修约,即0.1~0.2℃舍去,0.3~0.7℃修约为0.5℃,0.8~0.9℃进为1℃。并以修约后的数据报告。() 4. 对第一法中的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度,以及第二法中熔点的温度,都要估读到0.1℃,并记录突变时或不正常的现象。每一检品应至少测定3次,3次读数之差小于0.5℃且不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可取3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如3次读数之差为0.5℃或0.5℃以上时,或关系到可能判定为不合格时,应再重复测定二次,并取3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

满分:100分 判断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药典附录“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或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并在正文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 2.“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出现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3. 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个数位的0.5单位修约,即0.1~0.2℃舍去,0.3~0.7℃修约为0.5℃,0.8~0.9℃进为1℃。并以修约后的数据报告。(√) 4. 对第一法中的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度,以及第二法中熔点的温度,都要估读到0.1℃,并记录突变时或不正常的现象。每一检品应至少测定3次,3次读数之差小于0.5℃且不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可取3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如3次读数之差为0.5℃或0.5℃以上时,或关系到可能判定为不合格时,应再重复测定二次,并取3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

熔点测定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熔点测定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方法,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的熔点测定。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C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项物 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4.2.2.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C “熔点测定法” 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和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并在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品种项下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因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断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药典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遵照该方法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定标准进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4.2.3.仪器与用具 4.2.3.1.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圆底玻璃管,供 盛装传温液用。 4.2.3.2.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 使之温度均匀。 4.2.3.3.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至80mm之间 (分浸线低于50mm的,因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的,则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宜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4.2.3.4.毛细管:系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为0.9~1.1mm,壁厚为 0.10~0.15mm,分割成长9cm以上,一端熔封(用于第一法)或管端不熔封(用于 第二法);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 3cm以上。也可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用于 第二法),以保证毛细管内洁净干燥。 4.2.4.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熔点测定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与用具 (2) 5、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3) 6、操作程序 (4) 7、结果与判定 (7) 8、附注 (7) 9、更改信息 (8)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熔点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熔点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 C和二部附录Ⅵ C “熔点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 “熔点测定法”。 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 141 3 简介 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C“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并在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品种项下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因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定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遵照该操作程序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定标准进

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4 仪器与用具 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圆低玻璃管,供盛装传温液用。 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因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 的,则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易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 毛细管系采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分割成长9cm以上,一端熔封(用于第一法)或管端不熔封(用于第二法);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也可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用于第二法),以保证毛细管内洁净干燥。 熔点测定仪带有电磁搅拌装置(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其温度探头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5 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5.1传温液 水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下者。用前应先加热至沸使脱气,并放冷。 硅油熔点介于80~200℃之间者,用黏度不小于50mm2/s的硅油;熔点高于200℃者,用黏度不小于100mm2/s的硅油。 5.2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专供测定熔点时校正温度计用。用前应在研钵中研细,并按所附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干燥(见下表)后,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避光保存备用。

《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612熔点测定法

0612熔点测定法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三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 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A.传温液加热法 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 条件进行干燥。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 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 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 制成,长9cm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 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有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cm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2.5cm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 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初熔”系指供试品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2.5~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遇有固相消失不明显时,应

熔点测定第三法

目的:建立熔点测定法第三法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熔点测定法第三法的操作。 范围:适用于熔点测定法。 职责:检验科主管、检验员。 规程: 1.简述 本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式二部附录Ⅶ C熔点测定项下的第三法)所称的熔点,系指在本规程所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将熔融并放冷至一定温度的供试品,用预冷至5℃的温度计使供试品以一定厚度,均匀粘附于温度计汞球的下半部,而后升温使供试品熔融,至供试品第一滴脱温度计时的温度,专用于药品标准明确规定采用本法测定熔点的白凡士林,黄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2 仪器与用具 2.1 平底耐热熔器可采用直径为2~3cm的扁形称量瓶代用,在瓶壁上,距内底12mm处应加一 环形标线,以便控制倒入供试品的厚度。 2.2 温度计为具有0.2℃分度的分浸型温度计,要求汞球部分的长度为18~28mm,直径为5~6mm, 刻度标值应径检定并附有校正值。 2.3 试管为长约15cm,外径约25mm的干燥试管,管口配有软木塞,木塞正中打孔,便于插入温 度计,并在木塞边缘开有小槽使空气得以流通。 2.4 水浴为800~1000ml烧杯,附有搅拌装置。 3.操作方法 3.1 供试品的预处理取供试品约15g,缓缓搅拌并加热至温度达90~92℃,倒入平底耐热容器至液面与环形标线相齐(使供试品的夺取度为12±lmm),放冷至较规定的熔点上限高8~10℃。 3.2 用温度计粘附供试品事先取温度计插入试管所附的软木塞,并放冷至5℃,擦干。待完成3.1的操作时,立即将放冷至5℃的温度计汞球部垂直插入经预处理的供试品中,直对碰到容器底部(即浸没12±lmm),随即取出温度计并保持垂直悬置,俟粘附在温度计汞球部的供试品表面浑浊,将温度计

2015版药典熔点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三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 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传温液加热)
取供试品适量, 研成细粉, 除另有规定外, 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 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 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 105℃干燥;熔点在 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 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 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制成,长 9cm 以上,内径 0.9~1.1mm,壁厚 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 6cm 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 3cm 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 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 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 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 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 有 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 80℃以下者,用水;熔点 在 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 2.5cm 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 2.5cm 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 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 限约低 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 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 每分钟上升 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 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 3 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 2.5 ~ 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 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遇有固相消失不明显时, 应以供试品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 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某些药品无法分辨其初熔、全熔时,可以其发生突变时的温度作为熔 点。 第二法 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电热块空气加热)
本法是采用自动熔点仪的熔点测定法。 自动熔点仪有两种测光方式: 一种是透射光方式, 一种是反射光方式; 某些仪器兼具两种测光方式。 大部分自动熔点仪可置多根毛细管同时测 定。 分取经干燥处理(同第一法)的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同第一法)中;将 自动熔点仪加热块加热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 5℃时, 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插入加热块 中,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 1.0~1.5℃,重复测定 3 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熔点测定

化学与环境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测定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实验原理】(包括反应机理) 1、熔点:通常晶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可从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 2、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始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做熔点距(熔程),也叫熔点范围。每种纯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晶形结构和分子间的力,要熔化它,是需要一定热能的,所以,每种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熔点。同时,当达溶点时,纯化合物晶体几乎同时崩溃,因此熔点距很小,一般为0.5~1℃,但是,不纯品即当有少量杂质存在时,其熔点一般会下降,熔点距增大。因此,从测定固体物质的熔点便可鉴定其纯度。如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例如,肉桂酸及尿素,尽管它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时,则比133℃低得很多,而且熔点距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试验叫做混合熔点试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最简便 的物理方法。 3、纯晶体物质具有固定和敏锐的熔点,也告诉我们要使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状态,在测定熔点过程中,当接近熔点时升温的速度不能快,必须密切注意加热情况,以每分钟上升约1℃为宜。【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名称分子量熔点/℃沸点/℃外观 乙酰苯胺135 114.3 304 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

色结晶粉末 【仪器装置】 1、主要仪器: 纤维熔点测定仪、高型烧杯、载玻片、镊子。 2、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用镊子取少量乙酰苯胺至于载玻片上,再盖上另一张盖玻片,接着盖上隔热片,旋转反光镜,使光线照亮热台小孔。 2、调节调压器旋钮,调节电压为200v,使热台快速升温,当温度计示值接近待测物品熔点温度以下40℃左右,立即把调压器的电压调节到适当电压值,使升温速度控制在1℃/1分钟左右 3、记录:密切观察样品的变化,当样品开始塌陷、部分透明时,即为始熔温度。当样品完全消失全部透明时,即为全熔温度。记录温度。始熔温度减去全熔温度即为熔程。 4、重复测试时,只需待加热台温度下降到待测物品熔点温度以下40℃左右,即可重新测试。 5、测量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用过的载玻片可以用有乙醚的脱脂棉将载玻片擦干净,以备下次测试使用。 乙酰苯胺在118.1℃开始塌陷、部分透明,在120.0℃时固体完全消失全部 透明 【实验结果】 始熔温度:118.1℃

熔点测定法试验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目的:建立一个熔点测定法试验操作规程,保证熔点测定工作顺利进行。 范围:原、辅料检验。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三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A.传温液加热法 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品种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若该品种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 分取供试品适量,臵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制成,长9cm 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 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有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腊)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cm 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 2.5cm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位臵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 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2017 1 简述 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和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并在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品种项下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因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断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药典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遵照该方法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定标准进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2 仪器与用具 2.1 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圆底玻璃管,供盛装传温液用。 2.2 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 2.3 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因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的,则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宜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2.4 毛细管系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为0.9~1.lmm,壁厚为0.10~0.l5mm,分割成长9cm以上,一端熔封(用于第一法)或管端不熔封(用于第二法);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也可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 M 。当温度高T M 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 M 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可选择几种已知熔点的纯粹有机化合物作为标 准,以实测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的熔点与应有熔点的差值作横坐标, 绘成曲线,从图中曲线上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的校正值。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b 形管、毛细管、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表面皿、温 度计、缺口软木塞。 2、试剂:浓硫酸(H 2SO 4) 未知样(固体) 四、实验步骤 1、将毛细管封口: 将毛细管以向上倾斜45°角伸入酒精灯火焰中,边烧边不停转动,以使 毛细血管顶端受热均匀,直到顶端熔化为一光亮小球,说明已经封好。 2、填装样品: 取0.1—0.2g 样品,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中,用玻璃棒研成粉末,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粉末堆中,样品便被挤入管中,再把开口一端向上,通过一根长约40cm ,使其自由落下,使粉末落入管底,

有机化学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一、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概念、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沸点的操作技术。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测定的意义: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二)熔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熔点的定义:固、液两态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固态物质受热后,从开始熔化(初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实际上是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或熔距。)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初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始熔(初熔)——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当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即记录为初溶温度t1。 全熔——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熔)。记录温度t2 。 熔距或熔程——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t1~t2为熔程。纯净物一般不超过0.5~10C 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不超过0.5-1℃。若混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

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标志。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三)熔点测定方法: 1)显微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4 2)数字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5 3)双浴式熔点测定器《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2 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及其它测定方法。(四)实验仪器及药品 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 (1)实验仪器:b形熔点测定管、玻璃管(30—40cm)、温度计、酒精灯、表 面皿、毛细熔点管、指形管(沸点管) (2)药品:苯甲酸、尿素、苯甲酸加尿素混合物、酒精、 测定物导热液为甘油——测定完毕需回收,请倒回原瓶中 测定熔点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将0.1~0.2克待测样品粉末(干燥、研碎迅速)放在干净的 表面皿上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垂直插入此小堆内将样品 挤入毛细管中,在桌面上踮几下,再在玻璃管中自由落下十 次左右,使样品填装结实、均匀、紧密,高度2~3mm为宜。 (因测定时到了初熔时样品塌落下来,如果中间有空隙,会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3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制成,长9cm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 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有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cm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2.5cm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2.5~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遇有固相消失不明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温度计较正的意义,学习温度计较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通常晶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可从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始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做熔点距(熔程),也叫熔点范围。每种纯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晶形结构和分子间的力,要熔化它,是需要一定热能的,所以,每种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熔点。同时,当达溶点时,纯化合物晶体几乎同时崩溃,因此熔点距很小,一般为~1℃,但是,不纯品即当有少量杂质存在时,其熔点一般会下降,熔点距增大。因此,从测定固体物质的熔点便可鉴定其纯度。 如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例如,肉桂酸及尿素,尽管它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时,则比133℃低得很多,而且熔点距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试验叫做混合熔点试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最简便的物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请学生自已整理罗列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1、准备熔点管 通常是用直径1~毫米,长约60~70毫米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填装 取 ~ 克样品,研成粉未,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一端倒插入粉末堆中,样品便被挤入管中,再把开口一端向上,轻轻在桌面上敲击,使粉未落入管底。也可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反复通过一根长约40厘米直立于玻板上的玻璃管,均匀地落下,重复操作,以免样品受潮。样品中如有空隙,不易传热。 样品:萘,苯甲酸,萘和苯甲酸的混合物 样品一定要研得很细,装样要结实。(每种样品装2根毛细管) 3、仪器的安装 将熔点测定管夹在铁座架上,装入液体石蜡于熔点测定管中至高出上侧管约1厘米为度,熔点测定管中配一缺口单孔软木塞,温度计插入孔中,刻度应向软木塞缺口。毛细管附着在温度计旁,样品正好位于水银球的中间部分。温度计插入熔点测定管中的深度以水银球恰在熔点测定管的中部为准。加热时,火焰须与熔点管的倾斜部分接触。这种装置测定熔点的好处是管内液体因温度差而发生对流作用,省去人工搅拌的麻烦。但常因温度计的位置和加热部位的变化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熔点测量仪使用方法..

1、用途及特点 根据物理化学的定义,物质的熔点是指该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熔点仪在化学工业、医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生产药物、香料、染料及其他有机晶体物质的必备仪器。 WRS—2A(WRS-2)型微机熔点仪完全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采用光电检测,液晶显示等技术,可同时测量三根毛细管(WRS-2一次只能测量一根毛细管),具有初熔、终熔自动显示,熔化曲线自动记录,自动求取熔点的平均值等功能。温度系统应用了线性度高的铂电阻作检测元件,提高了熔点的精度及可靠性。并用集成化的电子线路实现快速“起始温度”设定及八档可供选择的线性升温速率自动控制。仪器工作参数可自动贮存,具有无需人工监视而自动测量的功能。仪器采用药典规定的毛细管作为样品管。 2、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1. 熔点测量范围:室温~300℃ 2. “起始温度”设定时间:50℃~ 300℃不大于6min 300℃~ 50℃不大于7min 3. “起始温度”设定示值误差:±0.8℃ 4. 温度数显最小示值:0.1℃ 5. 线性升温速率:0.2℃/min,0.5℃/min,1℃/min,1.5℃/min, 2℃/min,3℃/min,4℃/min,5℃/min八档 6. 线性升温速率误差:不大于设定值的10% 7. 测量示值误差:小于200℃范围内:±0.5℃ 200℃~ 300℃范围内:±0.8℃ 8. 重复性:升温速率为0.2℃/min时,0.2℃ 升温速率为1.0℃/min时,0.3℃ 9. 标准毛细管尺寸:外径φ1.4mm 内径φ1.0mm 10. 样品填装高度:3mm 11. 电源:220V±22V,100W,50Hz 12. 尺寸(长、宽、高):398mm×278mm×210mm 13. 质量:12.5kg 14. RS232接口:波特率9600 1位停止位8位数据位

熔点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1.目的:建立药品的熔点测定的标准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QC化验室。 3.责任:QC化验员。 4.内容: 4.1简述: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 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该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该药品的纯杂程度。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药典附录“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或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并在正文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正文中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断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药典正文或部颁药品标准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照该方法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断标准进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本规程仅运用于中国药典”熔点测定法”中的第一法与第二

法,而不适用于第三法。 4.2仪器与用具: ℃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50mm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的,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宜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暖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4.3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以下者用前应先加热至沸使脱气,并放冷。 ℃以上者。液状石蜡色泽易变深而影响熔融过程的观察,硅油的粘度易增大而不易搅拌均匀。传温液应注意更换。 4.4第一法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干燥失重”条件进行干燥。如该药品不检查干燥失重,则对熔点低限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品种,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过夜。个别品种在正文中另有规定的则按规定处理。 个别品种规定不能研磨、不能受热、并要减压熔封测定的,可将供试品少许置洁净的称量纸上,隔纸迅速用玻璃棒

熔点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XXXX版

熔点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XXXX版 熔点测定方法 1简介 熔点是指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从固相熔化成液相的温度,是物质的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物的纯度。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中国药典XXXX版二部附录ⅵC“熔点测定法”中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物、不易粉碎的固体药物、凡士林及类似物质,并明确规定了每类下的选择方法。如果品种下没有规定方法,则采用第一种方法。在第一种方法中,由于熔化是否伴随着分解,规定了不同的加热速率和观察方法。由于测量方法、加热条件和判断标准的不同,测量结果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药典中各品种的规定选择方法,并严格遵守方法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断标准,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仪器和用具 2.1加热容器是一个坚硬的高型玻璃烧杯,或者可以放入一个内部加热加热器的大内径圆底玻璃管中,用于保存温度转移液体。 2.2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立式搅拌器环形玻璃搅拌器用于搅拌加热的温度转移液体,使其温度均匀。 2.3温度计用0.5℃刻度的浸没式温度计,浸没线高度应在50毫米至80毫米之间(浸没线小于50毫米,因为水银球太靠近液面,易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影响;如果浸润线高于80毫米,毛细管将很容易浮动。没有人

适当使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短,水银球的直径应接近温度计柱体的厚度(便于毛细管装有测试条的部分可接近温度计的水银球)。温度计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并定期用药品检验的“熔点标准”进行校正。 2.4毛细管从干净的中性硬玻璃管中拉出,其内径为0.9-1.1毫米,壁厚为0.10-0.15毫米,分割长度为9厘米或更长,毛细管的一端熔合(对于第一种方法)或毛细管的一端未熔合(对于第二种方法);当使用的温度计浸入6厘米以上的温度转移液体中时,应适当增加管子长度,以暴露3厘米以上的液位。两端也可以熔合和密封,毛细管的一端(对于第一种方法)或两端(对于第二种方法)在使用时可以锯掉,以确保毛细管内部的清洁和干燥。3传热溶液和熔点标准 3.1传热溶液 3.1.1水用于测定低于80℃的熔点。使用前,应将其加热至沸腾,脱气并冷却。 3.1.2如果硅油的熔点在80 ~ 200℃之间,应使用粘度不小于50mm2/s 的硅油。如果熔点高于200℃,应使用粘度不低于100 mm2/s的硅油。 3.2药品检验熔点标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发布,专门用于测量熔点时校准温度计。使用前,应将其在研钵中研磨成细粉,并根据随附说明中规定的条件进行干燥(见下表),然后存放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避光备用。 表面熔点标准 标准熔点(℃)干燥法偶氮苯69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干燥香草醛83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干燥乙酰苯胺116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干燥非那西丁1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