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

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

2.假如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动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

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

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不能判断

7.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8.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C.听小骨D.耳蜗

9.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0.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1.人的听觉形成于()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1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1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14.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

二、填空题

1.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___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A 2.c 3.D 4.B 5.B 6. C 7-14BDBDDBAB

二、

1.音调、音色响度

2.振动音色

3.音调(或频率) 快

4.在声源处减弱耷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散拓展可以除草、发电,制冷、除虫、克敌等

浙江瑞安市上望第一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 《1.4耳和听觉2》教案 浙教版

浙江瑞安市上望第一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4耳和听觉2》教案浙 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 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 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 学生讨论: 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 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

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你能不能吹出不同的音调呢? 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格,表述表格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媒体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的不同。 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 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2.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

复习思考题完整版(2019.04)

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2.机器和机构有何联系与区别?构件和零件有何联系与区别? 3.试列举3个机构的实例,并说明其组成与功能。 4.试列举3个机器的实例,并说明其组成与功能。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5.构件自由度的定义?机构自由度的定义? 6.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的定义?运动副的分类?平面高副与平面低副的区别? 7.运动链的定义?机构具有确定运动(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8.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公式)? 9.什么是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应如何处置? 10.什么是基本杆组?基本杆组的自由度是多少?基本杆组中运动构件数与 低副是如何匹配的? 11.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机构的结构分析步骤如何? 12.为什么要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的条件?一个高副需要用什么来替 代?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3.等腰梯形机构、平行四边形及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各属于什么机构?有什 么特征? 14.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有哪几种方式?试分别举例说明平面四杆机构的演 化? 15.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转动副成为整转副)的条件是什么? 16.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 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 17.曲柄滑块机构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急回特性? 18.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 19.行程速比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公式)?与急回特性之间的关系怎 样?

20.压力角的定义?与传动角的关系?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可能出现在什 么地方?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21.凸轮机构的有几种分类方式?各有什么特征? 22.描述凸轮机构工作情况的参数有哪些? 23.何谓凸轮机构传动中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 哪些产生刚性冲击?哪些产生柔性冲击? 24.为什么要进行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组合?应满足什么条件? 25.反转法设计凸轮廓线的设计思想? 26.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它在哪一轮廓曲线上度量?压力角变化对凸轮 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与凸轮几何尺寸有何关系? 27.滚子半径的选择与理论轮廓曲率半径有何关系?如实际轮廓曲线出现失 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8.从动件的偏置方向应根据什么原则?为什么? 第5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29.为了实现定传动比传动,对齿轮的齿廓曲线有什么要求? 30.为什么说啮合线是“四线合一”?“四线合一”对齿轮传动具有什么好 处? 3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分度圆具有哪些特征?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 齿轮标准安装时具有哪些特点? 32.什么是渐开线齿廓的运动可分性?为什么它对传动有利? 3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是指哪些?主要几何尺寸如何计算(公 式)? 34.渐开线直齿轮、斜齿轮和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各是 什么? 35.何谓重合度?重合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公式)? 36.分度圆和节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有何区别?分度圆和节圆在什么情况下 相重合? 37.何谓根切?有何危害?造成根切的原因是什么? 38.齿轮为什么要进行变位?正变位齿轮、标准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在齿形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 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教案

耳和听觉 -----第十三号教学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耳的结构挂图、黑布、棉球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块布、两个棉球。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任务学生任务 导入情景导入: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 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 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 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 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感受听觉的重要 性 新 课 学 习 1.耳的基 本结 构和 功能 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 展示四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认识到 听觉的重要性。 互动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 些结构吗? 2.展示标有数字的耳的结构图; 3.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图。 完成P93讨 论1、2。 现在请大家 认真观察P93图 Ⅳ-51,认识耳的 基本结构和功 能。 采用小组竞 赛的形式让学生 指出图中标有数 字的各部分名 称,并描述其功 能,回答其结构 中哪些属于外 耳?哪些属于中 耳?哪些属于内 耳?

2. 听觉的形成 3. 保护耳和听觉 互动三:听觉的形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4第一段; 2.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图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同学们已经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请你当 医生 病人1:昨天,我被同学打了一耳光,当时 左耳内流血,随后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病人2:我前几天突然耳鸣,非常厉害,随 后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在此之前我的耳朵从 未有过外部伤害 从以上两个病例可知:(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出) 听觉的形成的基本条件:(三个条件同时具 备、缺一不可) 互动四:保护耳和听觉 既然听觉对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如 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和听力 呢?请看下面的讨论: ?1、噪声对听觉有什么影响? ?2、怎样保护外耳道? ?3、怎样预防中耳炎? ?4、怎样保护鼓膜 小组讨论、 分析并总结出听 觉的形成过程; 医生:可能…… 医生:可能…… 1. 耳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完 好; 2.听觉神经 正常; 3.听觉中枢 (大脑)正常。 请同学们阅读 P94第二、三段, 思考并回答问 题;

耳和听觉知识点加练习题培训资料

耳和听觉知识点加练 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 知识建构: 1.耳是人的____器官,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外耳包括______、 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 ______ 2.耳廓的功能是____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鼓膜产生______,并带动鼓室内的_____振动。听小骨在鼓室内将振动_____再传入耳蜗,引发耳蜗内液体振动,此时____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______神经传到_____,形成 _______。 3.咽喉管连接____和______,使鼓膜内外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4.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____中有感觉都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5.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 6.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_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___,低于20赫叫______ 8.声音音量的大小通常用_____做单位.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 _______ 9.音色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和发声的方法有关。 10.减弱噪音的方法:在_____处减弱,在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处减弱。 基础练习: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3、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

完整版机器视觉思考题及其答案

什么是机器视觉技术?试论述其基本概念和目的。答:机器视觉技术是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机器视觉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功能多。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完成观测和判断,常用于大批量生产过程汇总的产品质量检测,不适合人的危险环境和人眼视觉难以满足的场合。机器视觉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避免人眼视觉检测所带来的偏差和误差。机器视觉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详细论述之。答: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识别、输出显示或控制。图像获取:是将被检测物体的可视化图像和内在特征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数据。 该部分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图像聚焦光学系统、图像敏感元件(主要是CCD和CMOS采 集物体影像。 图像处理和识别:视觉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滤波去噪、图像增强、平滑、边缘锐化、分割、图像识别与理解等内容。经过图像处理后,图像的质量得到提高,既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又便于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 输出显示或控制:主要是将分析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或控制机构等输出设备。试论述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答:。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机器视觉是近20?30年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其固有的柔性好、 非接触、快速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工业、军事、民用等等领域。 发展前景:随着光学传感器、信息技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市面上已经有针对机器视觉系统开发的企业提供配套的软硬件服务,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力进行工作,既便于管理又节省了成本。价格持续下降、功能逐渐增多、成品小型化、集成产品增多。 机器视觉技术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请给出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的三个实例并叙述之。答:一、在激光焊接中的应用。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实时跟踪焊缝位置,实现实时控制,防止偏离焊缝,造成产品报废。 二、在火车轮对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抓拍轮对图像,找出轮对中有缺陷的轮对,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提高效率。 三、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 跟踪,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 什么是傅里叶变换,分别绘出一维和二维的连续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表达式。论述图像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目的。 答:傅里叶变换是将时域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或余弦函数叠加之和。一维连续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为:二维连续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为: 图像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变换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其通过在时空域和频率域来回切换图像,对图像的信息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简化了计算工作量,被喻为描述图像信息的第二种语言,广泛应用于图像变换,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分割,图像重建等。作用和目的:图像的频率是表征图像中灰度变化剧烈程度的指标,是灰度在平面空间上的梯度。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是将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变换为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傅立叶逆变换是将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变换为灰度分布函数。图像灰度变换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答:灰度变换:基于点操作,将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按照一定的数学变换公式转换为一个新的灰度值。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图像动态范围加大,使图像的对比度扩展,

思考题整理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5.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1)这是由社会主义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初期。中国现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格”、“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处在幼童时代的社会主义,自然难于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遇到各种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由于无产阶级不曾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发展。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决定了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激烈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所不能比拟的。私有制范围内更替尚且需要经过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加艰巨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容器几何尺寸:(1)容器的大小;(2)形状h/D;h/D为0.25时杀菌时间最短。 导热型圆罐的杀菌时间(扎丹):t0=A(8.3hD+D2) 8.什么是致死率及部分杀菌量? 致死率:致死率是热力致死时间的倒数,热力致死时间Ti的倒数1/Ti为在温度θi 杀菌1min所取得的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称为致死率. (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以致死率为纵坐标图为致死率图。) 部份杀菌量:细菌在T℃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为I分钟,在T℃加热了t钟,则在T℃温度下完成的杀菌程度为t/τ。 9.说明比奇洛基本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图表示杀菌时间的推算方法。 基本原理:找出罐头食品传热曲线和各温度时细菌热力致死时间性的关系,为罐头食品杀菌操作(理论上达到完全无菌程度)推算预定杀菌温度工艺条件下需要的加热冷却时间。(图自己补,分别是食品传热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致死率曲线,三幅图加上文字表述) 9.杀菌方法的选择与酸度有什么关系?(网上找的)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很大。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特别是在偏酸性时,促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作用更明显。酸度不同,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同一微生物在同一杀菌温度,随着pH的下降,杀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所以食品的酸度越高,pH越低,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越弱。酸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的程度随酸的种类而异,一般认为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苹果酸次之,柠檬酸稍弱。由于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所以食品酸度与微生物耐热性这一关系在罐头杀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酸度高,pH低的食品杀菌温度低一些,时间可短一些; 酸度低,pH高的食品杀菌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 10.为什么要进行反压冷却?如何进行操作?(网上找的) 为减少冷却阶段罐内外压力差防止容器变形、损坏玻璃罐跳盖等现象,常采用反压冷却。 加压冷却(反压冷却):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 (要注意的是,杀菌锅温度声高到了杀菌温度T,并不意味着罐内食品温度也达到了杀菌温度的要求,实际上食品尚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对流传热型食品的温度在此阶段内常能迅速上升,甚至于到达杀菌温度。而导热型食品升温很慢,甚至于开始冷却时尚未能达到杀菌温度。因此冷却时需要加反压) 操作: 一般高温杀菌115~1210C,需打入137.3~166.7kPa的压力。 杀菌釜内反压力的大小,以使杀菌釜内总压力(蒸汽压力与补充压力之和平等于 或稍大于罐内压力与允许压力差Δp允的好,即: p釜=p 釜蒸+p反≥p2-Δp允 p反=p2 -p釜蒸-Δp允 反压杀菌冷却时所补充的压缩空气应使杀菌釜内压力恒定,一直维持到镀锡罐内 压力降到1+Δp允大气压,玻璃罐内压力降到常压时才可停止供给压缩空气。 11.说明内容物腐败变质的类型,分析其原因。 胀罐:从程度分隐胀、轻胀、硬胀 从性质分:理化性胀罐、细菌性胀罐。氢胀:[H+]↑→罐壁腐蚀→ H2↑假胀:装量过多,真空度低 教育资料

1.3 耳和听觉(1)教案

1.3 耳和听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耳的结构。 2.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中耳炎、失聪、晕车等疾病或症状。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建立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耳的结构模型、一块黑布(用来蒙住测试者的眼睛)、ppt课件 学具准备:棉花团(用来塞住耳朵)、铅笔一支(或其它能用来敲击课桌发出响声的用具)【设计说明】 耳是人体五官(眼、耳、口、鼻、喉)之一,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量仅将于视觉的途径。初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耳和听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鼻和嗅觉、舌和味觉以及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本节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图认识结构,阅读了解功能,教师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组织调查(如“经常挖耳的人数”、“有晕车反应的人数”)、讨论(如“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失聪的原因”)、思考(如“全国爱耳日及图标”、“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和体验(如“体验耳聋的感受”)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本节课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假设之后,着重让学生尝试对每一种假设尤其是教材中的三种,设计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方案,从而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案在课堂上实验,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然后介绍“双耳效应”,让学生感受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刚才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自觉的回到座位上了,这说明我们的耳朵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靠耳朵来听声音的,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正常的耳朵,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2) 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来认识耳的结构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1)学生读教材第10页图1-18耳的结构,提示学生注意各部位的形态特征。然后完成教材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网络安全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osi安全体系结构? 为了有效评估某个机构的安全需求,并选择各种安全产品和策略,负责安全的管理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方法来定义安全需求以及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方法,这一套系统体系架构便称为安全体系架构。 2.被动和主动威胁之间有什么不同? 被动威胁的本质是窃听或监视数据传输,主动威胁包含数据流的改写和错误数据流的添加。 3.列出并简要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分类? 被动攻击:消息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 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改写消息和拒绝服务。 4.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服务的分类 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5.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机制的分类。 特定安全机制:为提供osi安全服务,可能并到适当的协议层中。 普通安全机制:没有特定osi安全服务或者协议层的机制。 第二章 1.对称密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明文,加密算法,秘密密钥,密文,解密算法。

2.加密算法使用的两个基本功能是什么? 替换和排列组合 3.分组密码和流密码区别是什么? 流密码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加密,分组时若干比特同时加密。比如DES是64bit的明文一次性加密成密文。 密码分析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说密码中,比特流的很多统计特性影响到算法的安全性。密码实现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流密码通常是在特定硬件设备上实现。分组密码可以在硬件实现,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现。 4.攻击密码的两个通用方法是什么? 密码分析与穷举法(暴力解码) 5.为什么一些分组密码操作模式只使用了加密,而其他的操作模式使用了加密又使用了解密 答:出于加密与解密的考虑,一个密码模式必须保证加密与解密的可逆性。在密码分组链接模式中,对明文与前一密文分组异或后加密,在解密时就要先解密再异或才能恢复出明文;在计数器模式中,对计数器值加密后与明文异或产生密文,在解密时,只需要相同的计数器加密值与密文异或就可得到明文。 6.为什么3DES的中间部分是解密而不是加密? 3DES加密过程中使用的解密没有密码方面的意义。唯一好处是让3des使用者能解密原来单重des使用者加密的数据。 第三章

《1.4耳和听觉2》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 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 学生讨论: 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 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

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你能不能吹出不同的音调呢? 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格,表述表格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媒体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的不同。 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 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2.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

仿真技术实验程序及思考题解答完整版汇总

实验一 连续系统的数字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中m 文件的编写; 2. 掌握龙格-库塔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 软件 三、实验内容 假设单变量系统如图所示。试根据四阶龙格-库塔法,求系统输出y 的动态响应。 1.首先把原系统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CX y bu AX X ,根据四阶龙格-库塔公式, 可得到: ?? ??? =++++=+++1143211) 22(6 k k k k CX y K K K K h X X (1) 其中: ?? ???????+++=+++=+++=+=) ()() 2()2()2()2()(3423121h t bu hK X A K h t bu K h X A K h t bu K h X A K t bu AX K k k k k k k k k (2) 根据(1)、(2)式编写仿真程序。 2.在Simulink 环境下重新对上述系统进行仿真,并和1中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要求给出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并分析计算步长对龙格-库塔法的影响。 计算步长对龙格-库塔法的影响:单从每一步看,步长越小,截断误差就越小,但随着步长的缩小,在一定求解范围内所要完成的步数就增加,不但引起计算量的增大,而且可能导致舍入误差严重积累,因此同积分的数值计算一样,微分方程的解法也有选择步长的问题。 源程序: r=5; numo=[1];deno=[1 4 8 5]; numh=1;denh=1; [num,den]=feedback(numo,deno,numh,denh); [A,b,C,d]=tf2ss(num,den); Tf=input('仿真时间 Tf= ');h=input('计算步长 h='); x=[zeros(length(A),1)];y=0;t=0;

复习思考题汇总word版

谭老师复习思考题 组织结构、功能与疾病 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其在人体功能活动中的作用。 3.白血细胞有几种类型,在疾病中的意义如何? 4.骨和软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意义,适当联系学习记忆的神经调节。 人体调节网络 1.各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泌激素。 2.内分泌激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功能活动发挥调节作用? 3.免疫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免疫调节有何意义? 人体胚胎学 1.受精的概念及其意义。 2.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及其意义。 王老师复习思考题 心脏 1.心脏的瓣膜、腱索、乳头肌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人体系统解剖学》P146 瓣膜: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二尖瓣由前(大)瓣和后(小)瓣两叶组成。三尖瓣由前、后、隔瓣三个瓣叶组成。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由三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腱索: 乳头肌: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 心脏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正常节律有顺序地收缩、舒张。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

(一)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端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至心房肌,使心房收缩,同时经结间束传至房室结。 (二)结间束 心房的一些心肌细胞具有特殊电生理性能,构成前、中、后3条结间束,将窦房结的冲动传至房室结。 (三)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房室结将来自窦房结的冲动传向心室。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在窦房结的冲动产生或结间束的冲动传导障碍时可产生冲动,导致心律失常。 (四)房室束 房室束又称His束,起自房室结,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后下缘前行,至室间膈肌部的顶端分为左右束支。 (五)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左束支呈扁带状,沿室间隔左侧深面下行,分为前后两支,分别至左心室前、后壁,再分支达乳头肌根部,交织形成浦肯野纤维网,。 右束支呈圆索状,沿室间隔右侧深面下行,经隔缘肉柱达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散形成浦肯野纤维网,分布于乳头肌和右心室肌。 3.血液循环途径和功能特点。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右心室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血液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46 血液循环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65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初备) 一、教材分析: 《耳与听觉》这部分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第二节《感觉》中,本章容分四节:第一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节是介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卫生;第三节是人体通过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四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动物行为。 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人不同的感受器能感知不同的外界环境(或人体部环境)的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从而使人体获得外界(或部)环境的信息,并且作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感受器多种多样,于是教材第二节就以人体获得外界环境息的主要来源——光、声刺激的感受器眼、耳为代表,介绍了人体的几大感觉器官。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第二节听觉这部分容,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针对青少年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 二、学情分析: 从教材的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 单就第二节来说,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各部分的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耳除了听的功能外还有感知位置变动的功能,所以可以安排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实验说明两只耳听声音的好处,举例说明晕车、晕船等症状。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如何保护耳朵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模型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时评“听觉的形成”,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耳和听觉知识点加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 知识建构: 1.耳是人的____器官,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2.耳廓的功能是____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鼓膜产生______,并带动鼓室内的_____振动。听小骨在鼓室内将振动_____再传入耳蜗,引发耳蜗内液体振动,此时____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______神经传到_____,形成_______。 3.咽喉管连接____和______,使鼓膜内外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4.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____中有感觉都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5.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 6.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_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___,低于20赫叫 ______ 8.声音音量的大小通常用_____做单位.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 ____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 9.音色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和发声的方法有关。 10.减弱噪音的方法:在_____处减弱,在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处减弱。 基础练习: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3、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