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学风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

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

硕士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

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

在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5次以上,主讲学术报告2次以上,并有相关摘要或笔记。

2、实践活动(1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培养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相关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促进专业学习。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为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

3、论文评阅与答辩

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全部盲审。盲审通过的论文送专家评阅和答辩,答辩委员会人数为5-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聘专家担任。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人文地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二

人文地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32002

课程名称:现代自然地理学

英文译名:Moder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贾玉连副教授;胡启武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1)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阐述学科前沿和国际热点,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和部门自然地理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途径,如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生产潜力、岩石学、地理模型与建模等;2)实践应用:结合中国东南部自然区域特点,阐明环境演化、地域分异、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以“自然存在—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探讨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3)讲述以双语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自然地理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

吸收国内外自然地理学经典教材和更新教材的优点,在本科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突出各地理要素研究的最新成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地理系统模型等内容,刻意求新而不求全,并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掌握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特点、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 等著. 现代自然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 A.N.斯特拉勒, A.H.斯特拉勒. 现代自然地理学(中译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

3.

3. 胡兆量, 等. 地理环境概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

4.

4. 牛文元. 自然地理新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5. 王铮, 等著, 理论地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0.

6. Michael J. P. Fundamentals of Physical Geography. Okanagan University College.(e-book), 2002.

7. Strahler. A.N, Strahler. A.H. Elemen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9

8. Strahler. A.N, Strahler. A.H. Physical Geog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

9. 陈述彭, 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界展望.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0. 任美锷, 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1. 王建, 主编. 现代自然地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课程编号:0032003

课程名称:现代人文地理学

英文译名:Modern Hum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马定国教授;郑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为学术系列讲座课程。课程追踪人文地理学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发展动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地理问题,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采取专题讲座形式,介绍人文地理学发展动态、理论研究进展、应用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等。课程近期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城镇体系与城市化、人口与就业、现代旅游、文化地理、人地系统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

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态和前言研究领域。

2.深刻认识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绩

3.提高运用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外文杂志(1)Urban Studies

(2)Regional Science

(3)Economic Geograph

(4)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有关中文期刊地理学报、地理学进展、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课程编号:0032004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英文译名: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赖格英教授、赵安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GIS的应用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将结合GIS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学生运用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建立以GIS为核心的空间思维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利用GIS分析和解决地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的内容与特征、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的处理与编辑、

Geodatabase构建、GIS查询与空间分析、空间统计与空间插值、空间叠置分析与地图的代数运算、空间数据可视化、专题地图的制作、基于VBA的二次开发等。通过地形分析、流域分析、路径分析、资源配置分析、缓冲区分析、适宜性分析和选址等典型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基本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Mapinfor、ArcGIS等主要GIS软件的操作,以及运用这些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地理空间分析与地学计算、空间建模和制图的基本技能。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吴静:《ArcGIS 9.3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罗年学,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宋小冬,钮心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附光盘)/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编号:0032030

课程名称: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郑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综述国内外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的进展和主要理论成就,通过对国地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大都市区规划、概念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各种不同类型规划的介绍和剖析,深入了解区域规划原则、目标、方法、程序等环节,探讨区域发展战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发展关系。

基本要求:对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基本原理知识进行实例分析,并基本具备独立从事区域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工作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6

3.方创林《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

4.顾朝林集聚与扩散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广东省建委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崔功豪当代区域规划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0032031

课程名称:城市土地利用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舒晓波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介绍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动态。对当代与土地整理、土地评价、土地规划有关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区域发展与城市建设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服务。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万茂主编. 土地资源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毕宝德主编. 土地经济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安国辉等.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课程编号:0032032

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前沿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钟业喜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讨论,较全面地阐述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海港区位论及空间相互作用论等上述几门边缘学科共同的理论基础——区位论作较为深入地介绍。

对地理区位论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基本具备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开展区域和城市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陆大道区位论与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8

3.外文杂志(1)Urban Studies (2)Regional Science

(3)Economic Geograph (4)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有关中文期刊地理学报、地理学进展、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课程编号:0032005

课程名称:现代区域经济学

英文译名:Modern 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马定国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线索,分别阐述区域新经济增长理论、区域新经济地理理论、区域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区域总部经济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经济板块理论、区域收敛与发散理论等。

1、了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发展动态及前沿研究领域;

2、深刻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运用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经济运行轨迹,揭示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聂华林、鲁地、李泉.现代区域经济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编号:0032033

课程名称:城市发展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urban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郑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成果,最新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总体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或讨论,及时反映学术动态和各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结合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生态城市、城市问题、城市群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加藤弘之,吴柏均.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学术期刊:《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现代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

课程编号:0032034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英文译名:Land use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廖富强、黄小兰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在介绍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历史演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技术路线\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3S”技术在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GIS技术编制规划的技术程序和应用软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安国辉.土地利用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王万茂,董祚继,王群,等.土地利用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董黎明.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课程编号:0032035

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英文译名:Mathematics in Moder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赵安教授;胡碧松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数学方法是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对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进行定量化研究,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计量地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学方法论学科,是地理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工具,是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模型技术和先进的计算工具,进行定量化研究,是地理学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学朝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掌握数量方法在现代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应用,并能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数量方法和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一

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结果给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2版) 》,ISBN 978-7-04-017803-6,978-7-04-011240-5,2002年;

2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978-7-04-017803-6,2010年11月;

3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陈彦光,《基于Excel的地理数据分析》,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27182-2,2010年4月。

课程编号:0032036

课程名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英文译名: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毛端谦教授;冯淑华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理论及技术,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市场分析,旅游规划的目标与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设施体系规划,旅游保障体系规划,力求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做到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问题相结合,同时注意理论探讨的深度与广度。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吴必虎.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0032023

课程名称:遥感地学分析

英文译名:Geo-science Analysis in Remote Sens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齐述华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遥感分析中的地理特征、地学现象以及地学基本规律,为提高遥感影像判读及分类准确率打下良好基础;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成因、分布规律及遥感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城市与环境等人文地理现象的特点及在遥感中的表现特征。

教材及参考书目:

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科学出版社1990年05版

课程编号:0032037

课程名称: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

英文译名: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钟业喜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内外在区域发展研究方面的进展及主要理论,包括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资源与环境及一系列实际问题,揭示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特征。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区域开发与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对位置级差地租、区域可达性、技术创新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聂华林,赵超.区域空间结构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与实证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编号:0032038

课程名称:人文社科GIS方法

英文译名:GIS method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方朝阳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在介绍GIS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介绍GIS在城市、人口、旅游、经济、土地、文化等方面的运用和研究进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加强学生应用GIS开展人文社科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林珲,赖进贵,周成虎.空间综合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法辉.基于GIS的数量方法与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课程编号:0032022

课程名称:江西地理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Jiangxi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蒋梅鑫教授;郑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江西地理研究》是地理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江西这一特定区域内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历史,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以及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学会开展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提高开展地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杨巧言,《江西自然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3

2.章定富等,《新世纪、新谋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吕桦等,《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教育》,星球地图出版社,1999

4. .谭钜生,林文荣,黄际民,《江西省地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5.易宜曲,马巨贤,《江西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90

6.朱宏富等,《鄱阳湖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研究》,气象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