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阅读交流课案例分享.doc

课外阅读交流课案例分享.doc

课外阅读交流课案例分享.doc
课外阅读交流课案例分享.doc

课外阅读交流课案例分享【案例一】

美国教师是怎样指导孩子读《灰姑娘》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一下电影,很平实的开场白,非常真诚的感谢,这就是一个开头。与那些浓墨重彩的公开课比开头,更多了一些素面朝天的直白,娴静中透出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激中透出朴实无华的爱的告白。

老师:你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 ( 灰姑娘 ) ,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 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

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肮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

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

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 (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

感悟二:守时,一个严肃的话题,一个总是反复却还不见效果的话题。当我们的孩子对守时的概念还不刻骨铭心的时候,美国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让我们释

怀:其实有一种教诲可以是幽默。不经意间的守时教育,与那些疾风暴雨般的训斥效果哪个更好,不言自明;得体的妆扮的重要性,在孩子们会意的笑声中得到了认同。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

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你们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 !

学生: (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 )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

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 ?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

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感悟三:真实地面对,没有半点做作。这是另一种价值观,一种对爱的另类的

诠释,一种不矫情的演绎,让孩子对爱的理解升华,直至升华成一种博大的胸

襟。这里没有对爱的批评,没有对爱的任意曲解,一切在平淡中升华。人文的阳光

撒满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允许存在差异,允许张扬个性,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理念。而当我们每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时,总感到有一种说不清的痛。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

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

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 ! 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

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

学生:是的 !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能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 全班再次大笑。 )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

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

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感悟四:崇尚结交朋友,崇尚互相帮助,崇尚真诚交流,让合作、协调、友

谊、交友的重要性悄悄地深入孩子们的心灵,这是高明的教育手法。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

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 ! 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

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 !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

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那么,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

学生:要爱自己 !

感悟五:对,爱自己 ! 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尊重自己,从而才会知道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还空谈什么爱别人 ?还谈什么舍己为人 ?更不要说是舍生取义。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

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

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

感悟六:精彩绝伦 !像是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诗,更像是一曲激荡心魄的灵

魂神曲 ! 告诉孩子决定自己未来的是自己,机会的创造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

命运的主宰。而这一切却在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童话故事中得到升华。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 (过了好一会儿 )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

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啊,你们太棒了 ! 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你们相信吗 ?

孩子们欢呼雀跃。

感悟七:还有什么比这样的鼓励和激励更激动人心呢?信心是教育孩子永恒的主题,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但是空洞的说教在“水晶鞋”的

面前变得苍白。一个美丽的错误,却给孩子们带来火一样的激情;一个细心的发现,却给了孩子们一个真理:起码正视错误、正视失败,宽容错误、宽容失败,

原来“伟人也是凡人炼成的”。

【案例二】

《漫话西游》

——《西游记》班级读书会纪要背景说明: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选编了《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之后

又在“我读书,我快乐” 栏目,安排了阅读名著《西游记》。我要求学生购买《西游记》,可购买原著,感受一下中阅读中的“爬山”之乐,感觉有困难的,也可

购买青少版《西游记》。

我所执教的六年级( 2)班共有 47 人,其中购买原著的 34 人,青少版的 13 人。百回的书目,八十几万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全部读完。原著生僻字比较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有注音,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注音远远不够。

在不影响理解故事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采用跳读、连估带猜、结合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不查字典提高阅读速度。

此后下发了《西游记》读书报告单,由学生填写,其间有小范围内(同桌、

前后左右、好朋友之间)的交流。之后,开展了这次班级读书交流会。

交流过程

一、考考谁是“西游通”

大屏幕上出现了“ 1—40”数字题板按钮。按动按钮,即亮出题目内容。学生可任意选择题板答题,答出来加 10 分,答不出来扣 10 分,答题时,可选择继续,也可选择放弃。谁的累计积分最高,谁就是“西游通”。

这40 个题目,都从学生中来。在《西游记》读书报告单上,要求学生以《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为内容,出3 道题。教师择取其中1 道,入选在“考考谁是‘西游通’”的题库中。出题过程中,学生又将书来来回回地翻。出的题目比较有意思,也有一部分题目相当刁钻。 40 道题目如下:

1、占有羊脂玉静瓶的妖怪是谁?

2、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请问:第八十一难是什么?

3、孙悟空的金箍棒重多少斤?

4、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分别被封为什么?

5、《西游记》的第几回出现了两个孙悟空?

6、金平府的酥盒香油每斤值多少两银子?

7、是谁把紧箍咒套到了孙悟空的头上?

8、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谁?

9、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什么?

10、唐僧去西天取经,唐王送了什么给他让他带着上路?

11、《西游记》中谁最禁不住别人用激将法?

12、“四圣试禅心”中的“四圣”指哪四位神仙?

13、蟠桃园里共有桃树多少棵?

14、第七十四回中(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孙行者变成了叫什么名字的妖怪?

15、唐僧取经耗时多少年,去了多少个国家?

16、车迟国有哪三妖?

17、石猴出生的那块仙石上有几窍几孔?

18、孙悟空在东海龙王处要金箍棒时,北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分别给他送了什么宝贝?

19、在小雷音寺装扮佛祖的妖怪是谁的弟子?

20、猪八戒的钉耙重多少斤?

21、红孩儿洞口的石碑上刻着什么?

22、唐僧与猪八戒喝了哪里的水都怀孕了?

23、托塔李天王有个恩女,她是什么妖精?

24、阿傩、迦叶向唐僧师徒索要的“人事”是什么?

25、青牛怪用的是什么武器?

26、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大显七十二变之本领,那么他的第一变是变成了什么?

27、比丘国里有多少个鹅笼挂在门外?鹅笼里装的是什么?

28、红孩儿喷出的三味真火什么东西可以灭掉?

29、什么东西才可以把人生果打下来?

30、第二十八回金圣宫娘娘被妖怪捉到哪座山上?

31、孙悟空脑后有三根救命毫毛,危急之时,毫毛可以随机应变,助他消灾,三根救命毫毛是谁所赠?

32、《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大大的英雄,但他也有掉泪的时候。请问:他

在什么时候掉过泪?

33、《西游记》中所写的天下分四洲是指哪四洲?

34、白龙马在化龙池中恢复原身,盘绕在哪里?

35、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到了哪些本领?

36、西天取来的经文是怎么被弄湿的?

37、独角兕大王的钢枪长多少?

38、“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

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这是西游记中哪个人物的貌相?

39、如来佛祖的寺庙叫什么寺?

40、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那副对联是什么?

这样的形式,出什么与答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所谓“西游通”,实则是以

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再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

对于《西游记》这样一种故事性读本,初读的时候只有一个建议:快读,并且全

心全意地读,不答任何问题。快读之后,则需要回顾,以对故事的整体结构与情

节的关联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对于学生来说,考考谁是“西游通”的活动,是吸

引他们回读的有效手段。

在活动过程中,出题这个环节,学生极感兴趣,都想寻找能难住他人的问题,遗憾的是,答题环节却不能掀起你争我抢的高潮——没有一个人能连答三道题而

继续接着往下挑战。

二、西游排行榜。

1、英雄谱:《西游记》中,你觉得谁的功力最高?排出前三名,说说理由。

说到功力,这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最喜欢的——如果你看到过他们收集一种功力

点子卡与同伴比试、游戏时的痴迷的情形。

听听他们的答案:有的说排在第一的是孙悟空,因为有七十二般变化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法术,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没有办法;有的认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并驾齐驱,因为他和孙悟空有得一拼。有的说悟空的菩提师父更厉害,因为他能教孙悟空这些法术。还有的说观音和如来佛祖更厉害。

2、兵器谱:《西游记》中,你觉得谁的兵器、宝贝最厉害?排出前三样,

说说厉害之处。

把学生排出来的厉害兵器一一开列,真可谓琳琅满目: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可以把任何一种兵器吸进去的金刚琢;可以救活生灵的杨枝甘露玉净瓶;大鹏金翅雕的阴阳二气瓶,把人装在瓶内立刻化为脓水;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大可小,可以扇灭八百里火焰山的火;黄眉大王偷来的弥勒佛的金铙,把孙悟空关进去后,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四方功曹、十八位护教珈蓝、二十八星宿都不能把铙揭开,还有人种袋,只要念一下口诀,不管有多少人,全

都被装进去;金毛狮的三个金玲,晃一晃,三百丈大火烧人,晃一晃,三百丈烟气熏人,晃一晃,三百丈黄沙迷人;二郎神的三叉二刃刀,可以劈开华山;银角大王的紫金葫芦,只要叫一声名字,他若答应了就立刻被吸进去神奇的宝贝,神奇的功用。随着学生的交流,大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兵器、宝贝。实则,这些兵器无所谓“最厉害”,用到好处都是“最厉害”。

3、经典战役谱:《西游记》中,哪场战斗最精彩?

在学生的眼中怎么打才算好看呢?

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场,博得了很多学生的青睐,其次是观音制服红孩儿。我想,这两场打斗中主人公有孩子似的天真,有不服输的勇气和过人的胆量,吻合了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其他还有大战狮驼岭、真假美猴王、战青牛怪、战大鹏金翅雕、车迟国之战等。

对大屏幕上列出的打斗场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打斗场面为什么精彩?你能不能发现这些打斗场面的共同之处?最后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认识:

1、双方实力相当,打斗才好看;

2、对方的宝贝越厉害,打斗就越精彩;

3、一场精彩的打斗,不但是斗实力,更需要斗智斗勇。

三、组建你的西游取经团队。

“假如让你组建你的西游取经团队,你会选择哪些人上去,为什么?”

学生中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

第一个发言的是张晟逸:“我要选七个盘丝洞的女妖精去,因为女的不会落

入色井,对人的防备之心又强,武功也不错。我不要猪八戒那样的好色之徒,也

不要那个人妖不分、只会念经的唐僧,而且盘丝洞的女妖精是七姐妹,感情很好,又有团结精神,所以让她们去取经一定是很顺利的。”

大家哈哈大笑。我又追问:“七个盘丝洞的女妖精,倒真是团结。但是那盘

丝洞的女妖对取经感兴趣么?你有把握她们会有兴趣么?” 张晟逸笑着摇摇头,坐下了。

接着发言的是喜欢玩点子卡的盛权:“我要选孙悟空、红孩儿和金兜洞的青牛怪去。因为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本事都很大,而且青牛怪有金刚琢,一路上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兵器。”

大家又是一阵笑。教师也笑了:“原来你是想组建一个搞兵器的团队啊。”

张雨阳的取经队伍人最少:“ 我选二郎神和孙悟空,因为他们都是法力高强。”

两个人的本事,的确难分秋色。你听说过,有个成语叫‘一山不容二虎’ 么?”教师问。

学生点点头。

所以,我有点担心,你的那个取经队伍二郎神和孙悟空能不能和谐共处。要

是谁也不买谁的帐,那就会散伙的。”我笑着说。

朱超炜的取经队伍多达9 人,神仙、妖魔什么都有。我问他九个人分别干什么,他说不上来。我说,那叫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队伍,人再多也没用。

戴着眼镜的小姑娘盛韵悦说起来就显得头头是道了:“我会选择孙悟空、猪

八戒和沙僧,除了唐僧,其他几个,我都要。我不要唐僧,是因为他胆小如鼠,

动不动就从马上摔下来,悟空打死了妖怪,他却责怪他打死人了。一意孤行,人妖

不分,经常被魔怪迷惑,不长记性。他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

的人。其他几个嘛,一个英勇无畏,一个淳朴、憨厚,一个忠心耿耿,足够组成

取经团队了。”

“你不要唐僧去,还有很多同学也不要唐僧去,因为唐僧没本事,又很胆小。那么唐僧到底有没有法力?”我转向全班同学。

大部分同学摇头。

“再想想:《西游记》中出现的人物,一个个想过来,有哪一个像唐僧一样

一心想着取经?”

学生若有所思。

班长举手了:“我觉得唐僧取经的念头是最坚定的。猪八戒和孙悟空什么的,都想到过散伙。唐僧不管遇到什么妖魔鬼怪,都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念头。我原来也不想让唐僧去,现在想想,没有他不行。”

“说得真是好。还有比专一和坚持更大的法力么?无论艰难险阻还是富贵美色,唐僧一心向佛,心诚志坚,百折不回。”我接过了班长的话。

姚凯豪说:“我的取经队伍,就不要猪八戒去。因为猪八戒成事不足,败

事有余,老是想着散伙,动乱军心。”

大家又是一阵笑。

有没有要猪八戒去的同学呢?来,举举手。”

十来个人举手了。说说理由吧。一个说:“取经的路上如果没有猪八戒,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 ;另一个:,“猪八戒其实一点也不坏,孙悟空老骂他呆子,他也没有和孙悟空吵架”。

细眉细眼的胡洪涛说:“我还是选原来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取到了经啊。”暗

暗为他叫声好,接着追问:“原班人马为什么能取到经呢,原班人马到底

怎么个好呢?”大屏幕上打出了崔岱远《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中的观点:

《西游记》师徒四人组成了一个优秀团队:唐僧是稳健派领导,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是润滑剂型人士,沙和尚和白龙马是踏实型服务员工——团队所必需的要素全都占全了。

学生读了一遍,我说:“我也很认同崔岱远的观点。最优秀的人聚在一起,

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往往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写一回属于你的“西游记”。

交流会持续了近八十分钟。

孩子们很是兴奋,听教师布置作业——写一回属于你的“西游记”:想象一下,师徒四人西行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关口什么精怪?精怪有着怎样的法宝和功力?他们又是怎样过关的?看谁想得奇特,写得精彩,再学着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回目。

第二天,从上交的作业情况来看,有两点值得欣慰:学生的语言,明显受了《西游记》语言的影响;写得都很长,至少写了 2 页,最长达到了9 页。

【案例三】

《弟子规》课堂实录

师:我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之前我们发的讲义,大家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很好!拿出来。(生拿讲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弟子规》总共是分成七个部分。文章很长,今天我们时间有限,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就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那么我想这样吧,因为它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很容易朗读,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好不好。郭老师读六个字,大家再读六个字,我再读六个字,大家再读六个字, OK?好,我们一起来。

(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3:05-05 :17)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越读越来劲,是吧?因为三个字三个字的,读起来很有感觉。好,之前我其实跟大家有接触过了,对吧?大家是不是填过一张表格,然后你很认真地读完以后,你一个字一个字填好,这个表格后来又汇总到我这里来了。大家还记得我们表格上的问题吗?

生:记得。

(师示意看 PPT)

师:如果——我问大家——如果你是父亲,在座的女生,如果你是母亲,那么,你最希望孩子记住的六个字是——每个同学都给了一个答案,每个同学写的时候都很高兴,哇,摇身一变,现在我已经是父亲啦,已经是有胡子的人啦。女生,也很高兴,哇,我有个孩子了。看到大家的答案,我看得很高兴。大家猜,

我们刚才读了半天,我们呼声最高的,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记住的六个字,你知道是哪六个字吗?我们都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对吧。是这六个字——(出示PPT)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出”,一二开始。

生:出必告,反必面。

师:“出必告,反必面”,这里面有一个通假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一生举手,师递话筒)

生:是“反必面”的“反”。

师:这个“反”,按照现代汉语的写法应当给它加上一个——

生:走字底。

师:它的意思是?

生:返回。

师:非常好,请坐。同桌,把话筒给同桌。请你给我们解释一下这六个字是

什么意思,好吗?

生:“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外出、返家,都禀报父母。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班总共有九位同学,都觉得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要让他记住——“出必告,反必面”。我们来看看,是

哪九位同学。(出示 PPT)

师:其中这九位同学里面,分成两大类。有八位同学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我

要从这八位同学里面选一位代表,来说一说,到底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是这么重要。宗小凡、钟庆威、仇进有没有同学愿意自己来说的,你的名字在这八个人里面的,朝我看一眼,或者你举一下手。(一生举手)好,你来说。你是里面的谁?

生:宗小凡。

师:啊,宗小凡,太好了,请你说。

宗小凡:我认为,如果我们外出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不然他们会担心;

而回来呢,也要见到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呃,很健康,没有事,这样他们才会

放心。

师:谢谢宗小凡,请坐。宗小凡的回答里面有两个词语很重要,这两个词语

里面都有一个“心”字,对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不要——生:(齐)担心。

师:都是为了让他们——

生:(齐)放心。

师:嗯!很体谅父母哦,所以这个句子很重要,非常重要。其他几位同学也

都是这么想的,都是为了让父母不担心。但是,还有一位同学,我们的陆竟琰同学,给的答案很特别。陆竟琰在哪里?(陆竟琰举手)

师:好,我们请陆竟琰来说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这句话也很重要,但你的想法跟别人有点不一样,请你说一说好吗?(出示PPT)

陆竟琰:我认为出门或者出门的时候不告诉父母的话,如果遇到坏人,

那就糟糕了,如果家长发现你长时间不回家的话,就能及时地拨打 110,告诉警察。

师:陆竟琰,你爸爸是警察吗?

生:我爸爸是检察官。

师:果然!(众生笑)检察官的女儿很不一样哦,对吧。所以她是从保护子女——安全的角度来认识这句话的重要性,对吧。父母随时都知道子女在什么地

方,免得,现在坏人很多哦,免得你被绑架走了都不知道,是吧。嗳,这个很有道理,特别好,陆竟琰这个想法很不错,这个检察官的女儿,啧,很不一样。这

是我们大家,非常强调的一句话,觉得特别好。(出示PPT)

师:那么,另外还有两个句子,我们也有很多同学达成共识,至少还有五位

以上的同学觉得,哇,如果我是父母,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记住这六个字。那

么第二处就是,“父母责,须顺承”(将话筒递给一学生),什么意思,这个句子?

生:就是,父母说你的时候,你要顺承。

师:什么叫顺承?

生:顺承就是听他的话。

师:听他的话?

生:嗯。

师:请坐。父母如果批评你的时候,你要顺承,你要虚心地接受,对吗?好,我们来看看,是哪七位同学。(出示 PPT)

师:这样七位同学,陈耀洲、高赵一、孙鑫、王昱、沈伟、俞千业和冯凯梁,都觉得这个句子很重要——以后我有了孩子,我要让他记住。我想选其中的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理由是什么,我们请俞千业,用话筒好吗?(示意)这边有话筒,递一下。为什么你要让你的孩子记住这六个字?

俞千业:因为父母说的都是(沉默)

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

(俞千业沉默)

师:俞千业,其实郭老师把你的答案写在这里了(出示PPT)。

师:读一下吧,好不好?

俞千业:因为有的孩子犯了错,还不听大人的责骂和教诲。

师:有的孩子很调皮,是吧,请坐。犯了错还不虚心接受,所以让他知道

这个道理,对不对?什么道理啊?父母责——

生:(齐声)须顺承。

师:对啊,这是一条原理,你怎么可以不虚心接受呢,是吧?我们还有其

他好些同学的答案都写在这个上面,呃,沈伟,沈伟是哪一位?嗳,就是同桌,

很好,来,沈伟,你也读一下自己的答案,好吗?

沈伟:因为父母的责备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认真听父母的话,并要改正错误。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七位同学都写得非常好,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陈耀洲,他说——责备,高赵一一—责备,孙鑫——责备,王昱——责骂,沈伟——责备,俞千业——责骂,冯凯梁——批评,对吗?这是我们对于“父母责”

这个“责”字的理解,对不?那么,大家不要忘了,这个“责”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我写在上面的——

生:(齐声)责打。

师:责打。这个,手上拿一根棍子哦,如果说这个“责”,它的意思是“责打”的话,你是否觉得,这个句子还要让你的子女牢牢地记住?我还是想先请这

里的同学来说一说(示意PPT)。嗯,冯凯梁,(环顾四周)用话筒。如果是责

打的话,你希望你的子女记住这句话吗?

生:希望。

师:希望,是吗?你的理由。

冯凯梁:因为有的时候,孩子有些时候总是不听大人的话,所以我们要责打他。

师:你们儿子很不乖,不听你——老爸的话,所以老爸出面就“pia pia pia ”打一顿,是吧?你责打他有一些原则吗?你怎么打他,怎么个打法,可以描述一下吗?你怎么打你的小孩,假设你有个儿子的话。

冯凯梁:用手打。

师:用手掌是吧,打哪里?

生:脸。

师:打脸啊!

(众生笑)

师:打脸啊?

冯凯梁:嗯!

师:每次打几下?

冯凯梁:一下。

师:就一下是吧,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会打他的脸一下?

冯凯梁:有的时候不听老师的话。

师:老师打电话来告状了,是吧?

冯凯梁:嗯!

师:来,过来,把脸伸过来,“pia ”这样打一下,是吗?(冯凯梁点头)

师:哦,请坐。冯凯梁,冯爸爸是很严厉的哦。我想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

陈耀洲刚才说,陈耀洲说“父母的责备话一定要记在心中”,那我想听听陈耀洲怎

么看这个责打的问题。陈耀洲举一下手,(递话筒)你会责打你的孩子么?

陈耀洲:嗯,我不会。

师:你不会?为什么?

陈耀洲:因为,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同样,刚才那个冯爸爸的问题你也碰到了,你们两个的小孩都是同一个班的,然后班主任打电话来,都分别都投诉“这孩子太不乖了,在学校里考得一塌糊涂,一定要

好好教训教训他” ,那你怎么办?这边的爸爸已经打了他一个耳光了哦,你呢?

陈耀洲:我我会我会,用语言来教他来怎么样怎么样不要犯错。

师:我们再假设,他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甚至是不可原谅的,你始终坚持

你那个非暴力的原则吗?也就是说,你永远不打你的孩子,永远只是跟他讲道理,是这样吗?

陈耀洲:不是。

师:那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打他?

陈耀洲:我在他犯轻错的时候不打他,在犯特别特别严重的错误时,打他。

师:你怎么打他?

(陈耀洲思考)

师:用什么打他,用手吗?

陈耀洲:是。

师:打哪里?

陈耀洲:(犹豫)打打脸。

师:都打脸呀?(众笑)

师:请坐。好,我想在这几位同学之外,另外再选一位同学,有没有同学有

不同的看法?(不少学生举手)我很想听听妈妈们的看法,老爸都这么凶的哦,

拿过来就打脸的,好害怕啊,幸亏我不是你的儿子,否则我的脸都肿了。我想请

个女生来谈一谈好吗,我们请这位女生(示意)话筒递一下,你怎么看待责打的

问题?

生:我不会打我的子女。

师:永不吗?

生:嗯。

师:绝不吗?

生:(笑,思考)嗯!

师:理由。

生:理由是:如果我们责打自己的子女,他会,这个这个打的印记会深深

地在他的心里,他就会恨我们,就就开始走上歪路,不听我们的话,不好好上

师:那他犯了错误,你怎么办?

生:说服教育。

师:一定是说服教育,是吗?

生:是。

师:你从小到大,老爸老妈有没有打过你?

生:没有。

师:从来没有?

生:嗯。

师:请坐。看来爸爸的看法和妈妈的看法有点不太一样,是吧?我想采访一

下这个爸爸(话题递给陈耀洲),你老爸老妈有没打过你?

陈耀洲:打过。(冯凯梁此时回过头来,笑)

师:我想问一下,这个冯爸爸(摸摸冯凯梁的头,递给他话筒)。

冯凯梁:打过。

(众笑)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刚才我这三个采访,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谁有发现?

(生举手,递话筒)

生:恐怕女生的观点跟男生的观点,好像不太一样。有的时候呢,我认为呢,就是说,说服教育比较好一点;打的话呢,有的时候孩子不是——就是说悔过,

而是说是——不服气,有的时候,而且就算你打他的话呢,也许就会产生你和孩子之间的隔阂。我说完了。

师:我们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她说,一般来讲说是严父慈母,对吧,男女

生有区别。还有同学有发现吗?

(生举手)

师:我们请后面那位男生,对。递一下话筒。用话筒,有话筒吗这边?(找

到递给学生)你有发现吗?

生:我觉得打孩子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他就会,以后跟你什么事都对着干,你要他向东他就向西。

师:很好,请坐。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刚才我们站起来三位家长,有

两位主张要打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有一位主张,无论任何时候,都绝不打孩子。

然后,事后对他们的采访是,主张打孩子的两位家长,他们小时候也都曾经被打过;而主张非暴力的那位家长,她从小都没有被打过。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暴力它是可以——

(递话筒给某生)

生:会导致孩子遗传的。

(全场笑)

师:非常好的一个词语啊!暴力会“遗传”——暴力会遗传,对吗?仇恨会传递,仇恨它会传递,这个你要很警惕。你曾经挨过打,你是不是可以让暴力在你身上从此就终止了呢,还是你让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小问题,我们就暂时讨论到这里。好,我们再往下看。(出示 PPT)

师:还有一处,我们班的很多同学也都很喜欢,有六位同学非常喜欢。说“父母——教,须敬听”(生跟读),嗯,很好,我们再读一遍好吗,“父”,一二开始。

生:(齐声)父母教,须敬听。

师:好,很好!我们来看一看,是哪六位同学,让他们现一下形哦。(出示PPT)

师:这样六位同学。我把这六位同学分成了两组,这两组的同学略有区别,

我想在这两组里面分别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自己的答案,上面一组的我想请,

王彬。王彬,用一下话筒,来,朗读一下自己所写的答案,好吗?

王彬:父母教导的时候,如果不用心听,什么都不会记住。

师:很好,请坐——你要专心,爸爸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不专心的话,犯

了错误你还是不会改——说得很有道理。下面,陈可奇,请你朗读一下自己的答案,陈可奇。看得清楚吧?

陈可奇:父母教孩子,须要认真听。不听,不认真听他的,就是不尊重,不

尊敬父母。

师:非常好,请坐。其实我们会发现王彬同学和陈可奇同学,两位同学,读的,他们都强调了,要很认真地听,对吗?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字在他

们两个人朗读中,是不一样的,对吗?一个是(示意PPT)——这个怎么念啊?教( ji ào)导,对吗?而陈可奇在念的时候是教(ji āo)。经典,话筒。

经典:父母教( ji āo)会我们的东西,要好好记着,不要忘记。

师:好,我想问经典同学,别坐下去,你认为在这个词里面,这个字,它到

底应该念第四声呢,还是念第一声?

经典:第一声。

师:你认为应当念第一声是吗,请坐。当它念第一声的时候,它的意思是——教授,对吗?教授、传授的意思。我给大家教(ji āo)课,我教( ji āo)书。但在它的本义里面,你怎么看?

(递话筒给某生)

生:在它的本义里面,我觉得应该是第四声。第四声就是教(ji ào)导

教( ji ào)诲,教诲,就是父母教诲自己;教诲自己的话,应该要好好记着。

师:请坐。这里面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对吗?教(ji ào)育、教( ji ào)导、教( ji ào)诲、管教( ji ào),这都是从整个哲理层面上来教育你的对吧?

给你讲道理。

而——来,会做风筝吗,不会做?来,爸爸教(ji āo)你;写毛笔字应该怎么写?老师教( ji āo)你。这里是一种具体技法的传授,对吗?

所以我们在念的时候,我们说,父母——教(ji ào),父母教,父母教训你的时候,须敬听。所以,后面三位同学要考虑一下哦,就是你不要用现代汉语的

意思来理解它的原义,对吗?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第四声,“父母”一二,开始。

生:(齐声)父母教,须敬听。

师:再来一遍,一二开始。

生:(齐声)父母教,须敬听。

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有个问题想问各位了,你知道这个“教 ji ào”字,它的本义是什么吗?(出示 PPT)

师:大家看这个“教 ji ào”字,你有没有看到你自己啊,你在哪里?(有

生轻声答“在右上”)你在右上啊?

(有生改答“右下”)

师:你在哪里啊?

(有生说“左下”)

师:(示意 PPT中“教”字左下的“子”)这个是你对不对啊,看看你的

大脑袋,对吧?你的手,你的脚,你的身子,你在这里!在干吗呢?哎哟,两个

叉叉,估计是在做奥数(生笑),在做数学,好难啊,不想做了,哎呀烦死了,

不要做什么奥数了——然后旁边,旁边有一只手,手上拿着——

生:一根棍子。

师:一根棍子。大家看,反文旁的,其实就是这个字(示意“攴”字),这

个字有两个变体,一个这个样子(攴),一个这个样子(攵),都念pū,就是“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在打”的意思。(示意 PPT上另一字)猜一猜,这什么字啊?

生:(齐声)敲。

师:(示意 PPT上另一字,看向学生)旁边是个贝,什么字啊?

生:(齐声)败。

师:败,败坏的败。把它打败,对不对?打败。(示意PPT上另一字)

生:(齐读)改。

师:你改不改,不改?棍子伺候,把脸伸过来,手掌打你。(示意 PPT另一字,看向学生)左边是个儿子的“子”呀,这都是个一个“子”字,一个反文旁。

生:(齐声)孜。

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否则——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因为后面有根棍子。你敢不认真学习吗?来,棍子拿过来。

各位,“父母教,须敬听”。管教,管教,我们说,这个字啊——的确,我们刚才两位爸爸说得很好,说得很符合中国的传统。因为,教训教训,很多时候是要很暴力的,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有根棍子在那边。老师手里有时候也会拿一根棍子,这根棍子称为——

生:(齐声)教鞭。

师:(做挥鞭的动作)看你听不听话!(出示PPT)

师:好,我们前面讨论了比较喜欢的句子。接下来,在我们那个调查表上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为孩子删去的六个字”,对吧,大家有印象吧?

生:有。

师:嗳,但是,我看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那么我集中了稍微多一点的同学的观点。我发现很好玩,有这么两处。(出示PPT)

师:一处是“亲有疾,药先尝”,这个要把它删掉,或者要改一改;还有一处呢,是那个“居处变,酒肉绝”。我们分头要来讨论一下,大家看我们先讨论哪个比较好?“居处变,酒肉绝”是吧?我们来看一看。(出示PPT)师:胡迪,来,话筒,朗读一下你的理由,你很讨厌这句话,你读一读你的理由。

胡迪:(轻声)因为不吃肉类,营养不均衡。

师:再读一遍,好吗?很多人没听清楚。

胡迪:因为不吃肉类,营养不均衡。

师:非常好,请坐。三年不吃肉啊,我们都面黄肌瘦啦,营养不良的会。是不是啊?我觉得胡迪说的很有道理啊。陈耀洲,你读一读你的观点。

陈耀洲:因为居处要固定,酒肉不能断。

师:陈爸爸,你喜欢喝酒啊?(众笑)

陈耀洲:(笑)不喜欢。

师:啊?

陈耀洲:不喜欢。

师:你说这个肉不能断我能理解,这个酒——不能断?

(陈耀洲迟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