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水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监制关 1.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学媒体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2.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中国水资源条件与特点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 河流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特点是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2. 点源污染仍然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入水体,是造成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深层承压水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中国是世界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5.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径流量表示。:[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6.

一般的大中流域可视为闭合流域。:[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7. 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8.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9.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采用水均衡法。:[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A 10. 水资源量中不包括不可以被利用的水量和不可能被控制利用水量:[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4分]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 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万亿m3。其中地表水万亿m3,地下水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 全球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世界水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水展望》 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饮用水,有30亿 人(占全球人口的1/2)缺乏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水致性疾 病。 ◆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从1900年到1995年,全球用水量 从6000亿立方米增加到38000亿立方米,增加了5倍,是同期人口增幅的两倍 以上。1993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价表明有1/3的人口居住在水资源中 度和高度紧缺的地区。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25年世界用水总量达到44840亿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题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作业 第5章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5.1 地表水资源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哪些不利? 答: 特点: 1、多为河川径流,因此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 2、受季节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 5、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有利特点: 1、流量大。有利于满足各种用水的水量要求,可以大量取水而不会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2、矿化度和硬度低。有利于减少工业用水对水质处理的投资,同时对于农田灌溉有利于减少农田盐碱化的风险。 3、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利于利用天然河水发展养殖业,同时用于灌溉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不利特点: 1、特点2。这加大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本,而且对用水可靠性产生较坏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如拦河坝等,这一方面对流域生态造成了影响,令一方面增大了投资。 2、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高。这降低了用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大了水处理的投资。 3、特点5。 5.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河岸引水工程。 根据河流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的不同,分为无坝引水、有坝引水和提水引水。 无坝引水的优点是可以去的自流水头;缺点水引水口一般距用水地较远,渗漏损失较大,且引水渠通常有可能遇到施工较难地段。 有坝引水适用于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是,需抬高水位以便于自流引水的情况。 提水引水利用几点提水设备等,将水位较低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满足引水需要。 2、蓄水工程 包含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三类基本建筑物。它具有径流调节作用,可根据年内或多年河道径流量,对河道内水量进行科学调节,以满足灌溉、发电或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等要求。 3、扬水工程 主要指泵站工程,根据泵站在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泵站的设计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机电设备及相应的建筑物。 4、输水工程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水资源的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我国江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 8 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总面积较大,若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有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1800×10 8 m3以上;比较紧缺的省市区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 8 m3以下。水资源年际和年内的变化都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水资源占有却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需水量将持续增长。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开源,加快水源工程的建设,提高河川径流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污水的再利用。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 1.水能资源蕴藏量量大。理论蕴藏量为6.8亿kW,可开发量为3.8亿kW,居世界第一位。 2.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蕴藏量最丰富,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 3.开发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6种能源矿产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放射性矿产铀矿和钍矿。 1.煤炭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分布地区来看,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 主要煤矿有:(见下表)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67万公顷,其中江河为1200万公顷,湖泊800万公顷,人工塘库667万公顷。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其中海河流域耕地的亩均水量低于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图1.1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注: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图1.1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1. 我国江河流域及水资源分布 中国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达43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江河有79条。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与

水资源分布趋势相应,中国的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总长度)总的趋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 河川径流总量为2.7115×1012m3,折合径流深284mm,分布在十大流域之中。但因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部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其中长江流域径流量为9.513×1011m3,居全国第一位;珠江流域径流量为4.685×1011m3,居全国第二位;雅鲁藏布江径流量为1.654×1011m3,居全国第三位。我国河流水量虽然丰沛,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季节性明显,夏季丰水,冬季枯水。 表1.1为我国2007年主要河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表1.1 我国主要河流2007年水资源分布情况 河流名称长度(km)流域面积(万平方米) 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方米)全长 中国境内全流域中国境内 长江 6211 180 9755 黄河5464 75 592 珠江2214 45 3360 海河1090 26 228 淮河1000 26 611 松花江2309 18 443 辽河1345 55 742 黑龙江4440 21 89 148 澜沧江4500 1612 185 15 3550 额尔齐斯河4248 663 81 5 740 怒江3200 1659 164 13 100 塔里木河2300 2046 32 19 689 伊犁河1500 601 19 6 205 元江1183 565 13 7 170 乌苏里江890 15 5 450 鸭绿江795 18 3 291 图门江520 6 2 75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万罕立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水量问题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 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 9 000立方千米。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分布 从各大洲水资源的分布来看,年径流量亚洲最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从人均径流量的角度看,全世界河流径流总量按人平均,每人约合 10 000立方米。在各大洲中,大洋洲人均径流量最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我国水资源及其分布 我国河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流共计1598条,总长达42万公里,流域面积大约667万平方公里,地表径流27800亿立方米,地下径流6000亿立方米。全国水能蕴藏量6.8×108kW,占世界总量13.5%,可开发水能蕴藏量 3.78×108kW,占世界总量16.8%。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年内分布集中,年间变化大;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流域水资源量小,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量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水量缺少,西南地区水量丰富。 水资源总数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为日本的1/2,美国 1/4,俄罗斯的1/12。 水资源区域分布不相配,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中国内陆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生态环境不太强,开发利用水资源受到生态环境水的制约。1.我国人均每年水资源占有量为2730立方米,加拿大为12000立方米,美国为10000立方米.2.我国每年有360亿立方米污水排进江里,其中80%是未加处理.3.全国有1.7亿人饮用受到污染的水. 据有关资料估计:地球上全部水体总量为13.86×109亿m3,其中海洋储水13.38×109亿m3,占总水量的96.5%,在总水量中,含盐量不超过0.1%的淡水仅占2.5%,即3.5×108亿m3,其余97.5%属于咸水.如果世界人口以56亿计,则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约为84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和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P146) 4.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P146) 5. 熟记“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P147) 6. 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 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 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 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 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 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B.Ⅱ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之后困扰人类生存的第三大危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水资源的储量却并不多,并且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中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从人均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

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与对策

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与对策 胡经国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它制约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危及人类的生存。在自然资源中,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经济的命脉。深刻认识水资源的基本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其中,地表水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8万亿立方米(包括一部分与地表水的重复量)。但是,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71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耕地亩均占有量只有1770立方米,约为世界耕地亩均占有量的3/4。可见,水资源总量较大、而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量小,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一个基本特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二个基本特点。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一般而言,若以秦岭为界,则南方水多地少,而北方水少地多。南方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80%,而人口只占全国的55%,耕地只占全国的36%;北方水资源总量不到全国的20%,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3%,耕地占全国的58%。然而,北方平原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估算,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约为每年1500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地区地下水的78%;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达到4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为330亿立方米。全国7亿亩灌溉农田中约有2亿亩利用地下水。不过,就全国而言,地下水资源仍然是南方丰富、北方贫乏。西南和东南地区,地下水淡水天然资源量约为每年61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1%;西北6省区只占15%;东北和华北地区仅占6%~8%。同时,在时间分布上,降雨量及河川径流量的季度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南方可相差2~4倍,北方可相差3~6倍。这是中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作为世界四大用水国之一(其他三国是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水资源形势严峻,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化,缺水问题严重。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三个基本特点。中国水资源本身有限,并不富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量不断迅速增大,供水量与需水量严重失调。据1990年底的报道,全国有近15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不足,每年受旱农田达8亿亩。全国82座大中城市中,有70多座严重缺水,而且主要是北方城市、南方沿海城市以及红色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丰富的城市。据初步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年总需水量将由80年代的4400亿立方米增加到6500亿立方米。虽然,届时人均年用水量只有433立方米(目前美国人均年用水量为2400立方米),但是总需水量却很大,已占到全国河

专题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概念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其余55 %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1012m3,扣除地表和 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3,与河川径流量 相似。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1012m3[1]。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每1 km2 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 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 300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 300×108~2 300×108m3。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108~9 000×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 %~80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可利用的 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小,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地下水开采过量,水的浪费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现象普遍较严重[3]。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和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这都导致了我国可资利用的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也被联合国列为13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缺水严重的城市如表1所示。 衡量一个国家淡水资源储备多少的标准是:淡水消耗量占全国可用淡水的20 %~40 %的为中高度缺水国家,超过40 %的为高度缺水国家。据统计[5~7],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平均11×1012m3,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4.6%。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亿m3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而北方地下水开采资源约140km3/a,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49%。特别是占全国约1/3面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仅有220kmm3/a,只占全国的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0km3/a和30km3/a,均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 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260km3/a和26km3/a,均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 一、 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 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水平年 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 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 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 ●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 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 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 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 ●系列法 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

水资源复习重点1

第一章 1、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为什么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资源在一段时间后是可以循环的,因此可以看做可再生的;但水资源在全球的总量是有限的,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有些地方富水,有些地方缺水,缺水的地方就会出现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因此水资源有是有限的。 2、从水资源的特点来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且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因此无论从工业、农业、还是生活上来看,都应保护水资源 3、列举实例,分析如何协调水资源多种用途之间的矛盾? 长江断流现象 4、分析造成三大水问题的主要原因,阐述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 (1)自然原因,这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 (2)认为因素a 流域缺乏统一管理b 过度开采地下水c 水价不合理d 污水大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e 人类活动破坏了大量的森林植被,造成区域生态化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成灾。 第二章 1.叙述水循环的机理和特点。 ①水循环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全球水资源量是不变的,服从质量守恒定律。 ②太阳辐射能和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③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 ④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赋予水体再生性。其循环强度一般有水体的更新周期来度量。 ⑤水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引起水循环的形成及特征的变化。 2.描述水资源天然转化过程,并举例说明人工作用对水资源天然转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兴建蓄水、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自然的流动特性和转化过程; ②兴建引水、提水工程,大量开采地表、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消耗量; 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退水的排放,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质状况。 3.写出某一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并作必要的说明。(填空) P+q 入=R+E+q 出+△w 第三章 1. 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因素有哪些? 降水、蒸发、径流 2.简述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2)等值线法(3)泰森多边形法 3.讲述径流量的计算方法。 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植物截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下渗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水资源是在水循环背景上、随时空变化的动态自然资源,它有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 一、可恢复性与有限性 地球上存在着复杂的、大体为年为周期的水循环,当年水资源的耗用或流逝,又可为来年的大气降水所补给,形成了资源消耗和补给间的循环性,使得水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而具有可恢复生,是一种再生性自然资源。 就特定区域一定时段(年)而言,年降水量有或大、或水的变化,但总是个有限值。因而就决定了区域年水资源量的有限性。水资源的超量开发消耗,或动用区域地表、地下水的静态储量,必然造成超量部分难于恢复,甚至不可恢复,从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多年均衡意义讲,水资源的平均年耗用量不得超过区域的多年平均资源量。无限的水循环和有限的大乞降水补给,规定了区域水资源量的可恢复性和有限性。 二、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 水资源时间变化上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水资源量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很大。区域年降水量因水汽条件、气闭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呈随机性变化,使得丰、枯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丰、枯年交替出现,或连旱、连涝持续出现都是可能的。水资源的年内变化也很不均匀,汛期水量集中,不便利用,枯季水量锐减,又满足不了需水要求,而且各年年内变化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水资源量的时程变化与需水量的时程变化的不一致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时间变化不均匀性。 水资源空间变化的不均匀性,表现为资源水量P和地表蒸散发量Es的地带性变化而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的地带性变化,基本上规定了水资源量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各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别。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的不相一致,是又一种意义上的空间变化不均匀性。 水资源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使得水资源利用要采取各种工程的和非工程的措施,或跨地区调水,或调节水量的水量的时程分配,或抬高天然水位,或制订调度方案,-----,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求。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面性和多功能特点 水资源随时间变化不均匀,汛期水量过度集中造成洪涝灾害,枯期水量枯竭造成旱灾,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于增加供水量,满足需水要求,而且还有个治理洪涝、旱灾、渍害问题,即包括兴水利和除水害两个方面。 水可用于灌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旅游、净化水环境等各个方面,不的广泛用途决定了不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功能特点。按照水资源的功能,有是可将水资源分别称为:灌溉资源、水能(力)资源、水运资源、水产养殖资源、旅游资源等,作出专项的水资源评价。表现在水资源利用上,就是一水多用和综合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