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44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整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组成:、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发生现象。
(3)探究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
③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具有。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会出现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④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吸水后,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称为。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1)水稻吸收多,吸收较少,番茄吸收较多,吸收较少。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跟踪训练】1.决定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多少的条件是()A.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细胞膜两边酶的浓度C.细胞膜两边分子运动的速度D.细胞内外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2.人的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食盐水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而浸在浓度为y 的食盐水中,红细胞破裂;浸在浓度为z的食盐水中,红细胞收缩。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活动设计。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与方法:比较、认识、动手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重点和难点:渗透作用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课时安排:2课时具体过程: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言:问:与正常萝卜比较,腌制的萝卜为什么形态上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观看多媒体课件)从而引出教材60页课题,进而研究问题探讨,即渗透作用多媒体展示渗透现象,引导同学们在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渗透作用问:1、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1)从结构上看,半透膜能否使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能通过?(2)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吗?(3)两边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数量一样吗?(4)从整体看,水分子从哪里运动到哪里?学生相互讨论,回答略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学生回答,并归纳出渗透作用的条件一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学生回答,并归纳出渗透作用的条件二归纳并板书:渗透作用原理:1、发生条件(1)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2、概念: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叫渗透作用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类比渗透装置与细胞,提出问题: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吗?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例如,连续嗑带盐的瓜子,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 引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作出假设: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学生课前自己完成)预期结果(学生完成):红细胞在浓盐水中失水皱缩,在生理盐水中保持原有形态,在清水中吸水膨胀。
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材分析本节的问题探讨展示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总结发生渗透现象的条件,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为本节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基础。
关于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材首先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细胞红细胞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植物细胞结构较复杂,教材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教学重点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分析水是怎么进出细胞的。
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渗透现象的课件2.渗透作用教师:展示课件,思考:1.课本上的讨论题2.什么是半透膜?允许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让别的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的膜3.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怎样的条件?(1)要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学生:(1)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2课时)一 半透膜和渗透现象(问题探讨)1、半透膜 指较小的物质分子可以透过,较大的物质分子不能透过的 薄膜。
实验中常用的半透膜有玻璃纸、卵壳膜、膀胱膜、肠衣膜等。
概念: (溶剂分子)透过 的扩散叫渗透作用。
2、渗透现象发生条件: ①有 , ②两侧溶液之间存在 。
方向(规律):从 向 一侧渗透。
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小结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 (顺/逆)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四 本节小结1、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是 性的。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从功能上来说,(活细胞的)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 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例1、如图所示,在U 型管的中部c 处装有半透膜,在a 侧加入细胞色素c (分子量是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 侧加入清水,并使a 、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A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无色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红色C .a 液面高于b 液面,b 侧为红色D .a 液面高于b 液面,b 侧为无色例2、 医生给患者清洗伤口用的是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而不是蒸馏水,是因为生理盐水( )A 有补充营养作用,可加快伤口愈合B 有杀菌作用,可防止深度感染C 能在清洗掉病菌的同时,防止人体细胞膨胀甚至破裂D 同时有以上三方面的作用例3、用蔗糖溶液浸泡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了( )A 细胞液B 空气C 水D 蔗糖溶液例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证明( )①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 ②细胞壁为全透性 ③细胞液浓度相对于外界溶液浓度大小 ④细胞的死活 ⑤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小 ⑥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含量A 其中六项B 其中四项C 其中二项D 其中一项例5、右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以及它们之间水分渗透方向的示意图。